A. 我國各省如何加快推進節能環保產業發展
而節能環保產業位列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首,四大支柱性產業之一,是產業結構調整和社會平衡持續發展的共同要求。為此,各省紛紛採取措施,加快推進節能環保產業發展。
上海:積極培育先導產業節能環保產業
《上海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提出,上海市大力發展高效節能、先進環保和資源循環利用的新裝備和產品,發展節能環保服務業。到2015年,上海要成為節能環保重點產品研發優勢明顯、服務鏈條完善的地區,節能環保產業產值達到500億元,推進節能環保產品和設備企業在閔行、寶山、松江、青浦、奉賢等區縣發展,節能環保服務業在浦東、閔行、徐匯、楊浦和虹口等區縣發展,重點聚焦高效節能、先進環保和資源循環利用等領域。一是發展高效節能電機及拖動系統、工業變頻設備、余熱余壓利用設備等新技術和新產品,加強推廣應用。二是加大技術創新和集成應用力度,發展水污染防治、碳捕捉、煙氣除塵和脫硫脫硝、垃圾處理處置等技術和裝備。三是加快資源循環利用關鍵共性技術研發,發展大宗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等。四是大力推廣合同能源管理,發展環境服務業,推進市場化節能環保服務體系建設。
大力發展節能低碳產業與技術
十二五上海市將大力發展節能服務產業和節能低碳裝備製造業,進一步加大節能低碳技術攻關和產品推廣力度,努力把節能低碳產業打造成本市新的經濟增長點和國家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高地。一是促進節能低碳服務產業發展。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優化節能服務產業發展環境,培育發展低碳服務業。二是發展節能低碳裝備製造與技術。大力發展先進節能裝備製造業,推進關鍵技術攻關,培育一批骨幹企業,加快成熟實用技術的推廣應用。
江蘇:建設成為領先全國節能環保產業強省
《江蘇省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綱要》提出,江蘇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的主要目標:一是產業規模迅速擴大。至2012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500億元,年均增長20%以上。至2015年,節能環保產業成為新興支柱產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7800億元,產業規模繼續保持國內領先地位,將江蘇省打造成產業布局合理、領軍企業帶動、品牌效應明顯、充滿創新活力的世界節能環保產業重要基地。二是產業布局更加優化。重點建設6大節能環保產業集聚區,至2012年,建成主營業務收入超500億元的基地2個。推動產業集聚和企業集群發展,努力形成優勢明顯、各具特色的區域分工發展格局。三是創新能力顯著增強。至2012年,建成20個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30個以上技術創新和公共服務平台,重點攻克20項關鍵共性技術及裝備並實現轉化應用,節能、環保裝備和產品總體技術水平保持國內領先,部分節能及水、大氣污染防治裝備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四是競爭實力大幅提升。重點發展6大產品集群,加強節能和環保服務支撐體系建設,培育60家擁有自主技術和自主品牌的骨幹企業。至2012年,創成25個中國名牌產品、15個中國馳名商標,形成主營業務收入超50億元企業2家、超30億元企業4家、超10億元企業10家。
重點任務:一是著力攻克一批關鍵共性技術。重點攻克一批關鍵共性技術及裝備,推動先進技術產業化、規模化,加快關鍵裝備國產化進程,形成產業發展新優勢。二是著力發展高端化產品。重點發展節能裝備產品、水污染防治裝備、大氣污染防治裝備、固體廢棄物處理和資源綜合利用裝備、環境監測儀器、環保材料和葯劑等產品集群。至2012年,實現銷售收入1800億元。三是著力培育特色產業基地。重點推進五區一園建設,形成產業特色鮮明、集聚效應明顯、創新活力勃發的產業發展高地。至2012年,產業主營業務收入達2300億元。四是著力推進節能和環保服務業發展。大力發展工程承包、設施運營、技術咨詢和信息服務、合同能源管理、成果轉化、物流配送和人才培訓,加快公共服務平台建設,促進節能環保製造業與服務業互動發展。
廣東:加快環保產業發展推動產業結構升級
廣東省政府發布了《關於加快環保產業發展的意見》,提出到2015年,環保產業產值年均增長20%以上,總產值達到5000億元,培育10家以上環保企業上市,建立20家省級以上環保重點實驗室、工程實驗室及工程技術中心,形成100傢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環保骨幹企業。
廣東確定了四大重點發展領域:一是綠色低碳發展領域。在低碳領域重點發展可再生能源無碳技術與裝備;在循環經濟領域重點發展符合3R(減量化、再利用、再循環)原則、資源利用效率高、污染物產生和排放量少的生產工藝技術與裝備。二是污染防治技術與裝備領域。在水污染防治領域重點發展製革、印染、線路板、電鍍、化工、畜禽養殖等重污染行業廢水處理與再生循環回用技術與裝備;在大氣污染防治領域重點發展煙氣脫硫脫硝、高效除塵、工業有機廢氣治理等技術與裝備;在固體廢物處理處置領域重點發展城鎮生活垃圾、危險廢物、廢五金、廢塑料等固體廢物處理處置與綜合利用技術與裝備。三是環境監測與環保材料領域。在環境監測領域重點發展污染源在線監測及重金屬快速檢測技術與裝備;在新型環保材料領域重點發展水處理絮凝劑、混凝劑、生物膜吸附材料及填料等高性能的環保葯劑和材料。四是環境服務業領域。在環保工程領域重點發展環保基礎設施建設的市場化、專業化和社會化服務;在環保技術咨詢服務領域重點發展環境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清潔生產審核、環境管理體系認證等咨詢服務。
浙江:加快推進環保產業發展
《浙江省環境保護十二五規劃》提出發展環保產業,要以環保裝備和產品生產、環保工程、環保服務業、資源再生與綜合利用為重點,加快培育一批環保產業龍頭骨幹企業。浙江省《關於加快推進環保產業發展的意見》提出,到2015年,環保產業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一是產業規模不斷擴大。力爭2015年實現環保產業營業收入4800億元以上,年均增長20%左右,形成100家左右綜合競爭力較強、市場佔有率較高的龍頭骨幹企業,總體產業規模繼續位居全國前列。二是技術水平明顯提升。培育建設20家左右國家級、省級環保科技研發機構和創新服務平台,力爭水污染防治、大氣污染防治、固體廢物處置、環境監測儀器製造等領域的若干核心技術處於國內領先水平。三是結構布局更趨合理。環保裝備和產品、環保工程、環保服務佔全省環保產業的比重大幅提高,形成一批環保產業集聚區和發展基地,建成一批資源綜合利用示範基地,產業集聚度明顯提高,產業結構和空間布局進一步優化。四是產業體系更加完善。建立比較完善的富有競爭力的環保產業生產運營體系、研發創新體系、管理服務體系和政策標准體系,環保產業在國內市場的優勢地位得到進一步鞏固,並力爭在國際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
《浙江省環境保護十二五科技發展規劃》分析了發展環保產業對環境科技的需求。十二五期間,浙江省將進一步推動先進技術產業化,切實擴大環保產業規模,大幅提升環保產業技術水平及競爭實力,努力形成產業發展的技術優勢。要重點加強各類污染防治技術和循環經濟技術的研發,著力攻克並推廣一批關鍵共性技術,加強技術示範和推廣,推進關鍵裝備國產化,提高環保技術裝備水平,帶動全省環保產業的發展。
浙江環保產業發展的重點領域:一是環保裝備和產品生產。主要包括水污染防治與再生利用裝備生產、大氣污染治理裝備生產、固體廢物處置及資源綜合利用裝備生產、環境監測儀器和自動監控裝置生產、環保葯劑與功能材料生產。二是環保工程。重點發展城鎮污水處理廠脫氮除磷、高濃度有機廢水處理和填埋場滲濾液、畜禽養殖及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等工程,火電、熱電、水泥、鋼鐵等行業煙氣除塵和脫硫脫硝工程,醫葯化工、噴塗、印染、人造革等行業有機廢氣治理工程,城鎮生活垃圾、危險廢物、醫療廢物、污水處理廠污泥、河道淤泥等處理處置工程,生態修復、濕地保護等工程。三是環保服務業。包括環保技術開發、環保咨詢、污染治理設施運營、環境監測服務。四是資源再生與綜合利用。著力推進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和固體廢物綜合利用。
B. 綠色環保技術有哪些
綠色環保技術有:利用太陽能、風能發電,開發電動汽車等技術。
環保關鍵技術 :
1、膜處理技術用於污水資源化、高濃度有機廢水處理、垃圾滲濾液處理等,研發重點是高性能膜材料及膜組件,降低成本、提升膜通量、延長膜材料使用壽命、提高抗污染性。
2、污泥處理處置技術用於生活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處置。重點是污泥厭氧消化或好氧發酵後用於農田、焚燒及生產建材產品等處理處置技術,研發適用於中小污水處理廠的生物消減等污泥減量工藝。
3、脫硫脫硝技術用於電力、鋼鐵、有色等行業及工業鍋爐窯爐煙氣治理。研發重點是脫硝催化劑的制備及資源化脫硫技術裝備。
4、布袋及電袋復合除塵技術用於火電、鋼鐵、有色、建材等行業。重點是耐高溫、耐腐蝕纖維及濾料的國產化,研發高效電袋復合除塵器、優質濾袋和設備配件。
5、揮發性有機污染物控制技術用於各工業行業揮發性有機污染物排放源污染控制及回收利用。研發重點是新型功能性吸附材料及吸附回收工藝技術,新型催化材料,優化催化燃燒及熱回收技術。
6、柴油機(車)排氣凈化技術用於國IV以上排放標準的重型柴油機和輕型柴油車。研發重點是選擇性催化還原技術(SCR)及其裝備、SCR催化器及相應的尿素噴射系統,以及高效率、高容量、低阻力微粒過濾器。
7、固體廢物焚燒處理技術用於城市生活垃圾、危險廢物、醫療廢物處理。研發重點是大型垃圾焚燒設施爐排及其傳動系統、循環流化床預處理工藝技術、焚燒煙氣凈化技術、二英控制技術、飛灰處置技術等。
8、水生態修復技術用於受污染自然水體。重點研發赤潮、水華預報、預防和治理技術,生物控制技術和回收藻類、水生植物厭氧產沼氣、發電及制肥的資源化技術,溢油污染水體修復技術等。
9、污染場地土壤修復技術用於污染土壤修復。重點是受污染土壤原位解毒劑、異位穩定劑、用於路基材料的土壤固化劑以及受污染土壤固化體資源化技術及生物治理技術。
10、污染源在線監測技術用於環境監測。研發重點是有機污染物自動監測系統、新型煙氣連續自動檢測技術、重金屬在線監測系統、危險品運輸載體實時監測系統等。
C. 如何做好安全環保工作
如何做好安全生產工作,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牢固樹立「安全第一,以人為本」的思想。要做到這一點,必須要從維護社會發展和穩定的大局出發,牢固樹立愛護人、關心人、尊重人的觀念,這是做好安全生產工作的根本所在,把職工當成自己的兄弟姐妹,從工作上、生活上關心他們,讓職工感受到企業的
關懷,自覺自願地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
二、健全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及各類操作規程,貴在貫徹落實。要做好安全生產,建立健全各類安全生產規章制度是關鍵,有了制度職工上崗操作時才有章可依,有據可循。各類制度都是以往的經驗和教訓的累積,遵守規章制度才能安全生產。
三、生產職工要做到「四勤」,安全工作就有了保障。「四勤」指「眼勤、手勤、腦勤、嘴勤」。實業公司廠點多,工種繁雜,像機修、鑄造等生產品種多、工藝復雜,遇到這種情況,要及時向技術人員請教,向有經驗的老師傅請教,細心觀察,認真學習,多動腦筋,嚴格按照操作規程操作,就會避免一切安全隱患,使事故防患於未然,有力地保障了安全生產。
四、加強職工安全教育、加大安全培訓力度,提高職工整體素質。要利用班前會及周五安全活動時間,對職工進行安全教育,堅持一日一題、一周一案的學習,結合事故案例向職工宣傳安全的危害,讓職工牢固樹立「安全為天、生命至尊」的安全理念,讓職工明白:安全就是效益、安全就是幸福。轉變職工安全理念,變「要我安全」為「我要安全」,讓職工自覺自願地遵章守法,這樣安全生產才能持久,安全生產才有保障。單位還要經常對職工進行安全培訓,加大職工技能培訓力度,讓職工熟記本崗位各種規程,熟練操作。
只有抓好了職工的培訓與教育,提高了職工的安全意識和安全技能,才有可能避免各類安全事故的發生。
安全生產工作是一項系統的工作,只靠安全部門和有關人員的管理是做不好的,只有通過全員的共同努力,從自己做起,盡心盡力,安全工作才有保障。
D. 如何應用科學技術提高環境保護
(一)大力發展高科技產業,調整產業結構,促進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
目前中國最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根本原因,在於粗放型的經濟發展模式。在產業結構調整中,嚴格執行產業政策,淘汰那些能源消耗高、資源浪費大、污染嚴重的工藝、裝備和產品,提高生產工藝的科技含量,促進工藝設備和產品的更新換代。要求在項目建設中,必須嚴格按照法律規定——先評價,後建設。要大力發展高科技產業,對其給予一定的政策傾斜,提高高科技產業在產業機構中的比重,增加其在經濟發展中的貢獻率。另外要改善現存的能源結構,加大對新型能源開發與利用的科技支持,研究新技術新材料來減少能耗。加快電力建設,提高煤炭轉換成電能的比重。發展大機組,淘汰和改造中、低壓機組以節能降耗,逐步改變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加速水電、核電的建設,因地制宜地開發和推廣太陽能、風能、地熱能、潮汐能、生物質能等清潔能源。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堅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二)大力推進科技進步,加大對環保科技的投入,加強環境科學研究
加大對環保科技的投入,增強環保科研院所的基礎能力。要鼓勵和引導企業加大環保技術和產品的研發投入,增強保護知識產權意識,維護市場公平競爭,保護企業自主研發的積極性。要解決復雜的環境問題,必須依靠科技創新和進步,建立起先進的監測預警體系和完備的執法監督體系,不斷提高科學技術對環境保護的支撐能力。 要讓技術創新真正發揮作用,必須圍繞國家確定的科技研究重點領域和重點專項,加強研究開發和技術成果轉化與推廣,盡快解決制約環保工作發展的「瓶頸」技術難題;必須依靠科學決策,依靠環保標准規范,依靠綠色科技引導。
(三)促進技術研發與創新,大力發展環境科技,全方位應用於環境污染的防治與治理過程中
目前,環境科技已成為世界各國促進可持續發展最為重要的手段之一,眾多環境問題的解決更加依賴於科學技術的發展。與此同時,環境科技的研究對象、內容不斷增多,手段和方法不斷創新,環境污染防治技術的內涵不斷豐富。追求永續發展的環境科技主要包括:廢物回收、水凈化、污水處理、環境矯正、煙氣處理 、污染物排放控制技術和可再生能源開發等。其目的是通過運用這些技術來達到節能減排的作用。
總之,發展環境科技已成為治理環境污染、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的主要手段。為充分實現永續經營的目的,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堅持政治、經濟、文化和生態的全面協調發展。改變以往的先污染後治理的發展方式,通過發展環境科技,將科技發展納入到環境保護的體系之中,促進經濟發展由粗放型向密集型轉變,構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