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怎樣把信息技術融入到自己的教學中
1、在教學環節中,充分利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變抽象為具體,讓學生感性地掌握知識。老師在課堂上組織學生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讓學生進行適當的思考、討論、操作、答問、質疑、總結。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獲得知識,發展思維、提高了能力。
2、應用信息技術優化教學環節解決重點、難點。利用信息技術的作用在教學邊講解邊演示,變抽象為具體,誘導啟發學生,創造良好的思考問題的環境,促進他們動腦筋,使所有學生都去思考問題。通過生動的演示和實驗使學生有所領悟,有所發現,有所創新,突破了本課的重點難點。
3、利用信息技術的優點在教學中優化練習設計,鞏固新知識。新授課中的鞏固練習,就是運用知識解決問題。這時不是簡單地重復書上學到的東西,這需要教師精心設計教學過程,不斷優化練習。
信息技術在教學在這方面具有很大的優越性。在「練習」的設計方面更富有彈性,體現練習的階梯發展趨勢,有易到難,體現差異教育:學生開始從模仿型的基本練習——變為提高辨析能力而設置的判斷練習——再變為糅合知識而設置的綜合練習等等。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目標
1、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益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本質是在先進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論的指導下,把以計算機及網路為核心的信息技術,作為教學環境的創設工具和促進學生學習的認知工具,應用到各學科教學過程中。
將各種教學資源、各個教學要素和教學環節,經過組合、重構,相互融合,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傳統教學方法的變革。
2、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
培養學生獲取(包括信息發現、信息採集與信息優選)、分析(包括信息分類、信息綜合、信息查錯與信息評價)、加工(包括如何有效地利用信息來解決學習、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種問題)和利用(包括信息的排序與檢索、信息的組織與表達、信息的存儲與變換以及信息的控制與傳輸等)
信息的知識與能力,為學生打好全面、扎實的信息文化基礎,同時具備對信息內容的批判與理解能力,並能在虛擬的環境中具有良好的倫理道德和法律意識。
3、培養學生掌握信息時代的學習方式
海量的網路信息,改變了人類的學習方式,學習方式從接受式學習轉變為自主學習、探究學習、研究性學習和協作學習。新的學習方式要求學習者必須能夠利用資源進行學習,
學會在數字化情境中進行自主發現,學會利用網路通信工具進行協商交流、合作討論式的學習,學會利用信息加工工具和創作平台,進行實踐創造的學習。
『貳』 學生如何在課堂內外使用新技術
數字時代的教育更加關注學生的學習,關注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重新認識與定位技術的應用價值,才能夠在常態化的課程教學中融入新的技術生態,也才能夠讓技術促進核心素養在課堂教學中真正落地。那麼,如何定位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價值?如何突破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存在的瓶頸?一起來看華東師范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副研究員,教育部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准專家組成員楊曉哲的分享。
重新定位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價值
——如何藉助技術讓核心素養在課堂教學中落地
技術革新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教育教學的形態。技術不應僅作為時代的背景,更可以成為迎接挑戰的重要方式。
長期以來,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出現了兩極化的傾向。要麼是低水平的技術淪為輔助教學的點綴工具;要麼是高水平的技術定位為前沿探索的偶然體驗。遊走於兩個極端雖都有價值,但是盡可能地讓技術與教育教學有序融合,進入同一個話語體系,並生長出彼此交融的新生態,這才是當下最重要的方向。
故而,我們亟須回到日常的課堂教學中,重新認識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意義與價值。在實踐探索中實現以下四個技術應用的轉變,有助於更好地定位技術的作用與價值。
1、從線性的紙質資源支持到多維度的技術情境構建
受限於紙質載體的局限,現有的教材和教輔對教學的支持往往呈現出單一的章節路徑。新的技術環境能夠創建新的資源形態,不僅可以採用文字、圖像、視頻、模型等富媒體方式,還可以通過多種交互、遠程連線、增強現實等方式呈現教學內容與真實情境的融合,為學生提供生動、直觀、富有啟發性的學習材料。
通過任務,引導學生參與真實情境,形成自己的主觀體驗經歷,讓學生多維度深入理解情境,增強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
情境對於知識,為什麼如此重要?就在於若沒有情境,知識很容易走向遠離經驗,過於抽象,甚至碎片化,從而導致所學知識難以遷移。
過去,主幹知識是非常有限的。我們也常常把教學當作對於「知識點」的教學。通過教師的教學幫助學生更高效、更深入地記住這些知識點。這裡面很容易出現兩個問題:一是教師的理解代替了學生的理解,學生往往直接使用教師的理解;二是為了追求有限時間內的效率,探究知識的過程被省略,企圖直接搭建捷徑,獲得結果性的知識。最終導致學生在該領域內並不具備學習力與創造力。長此以往,知識越來越離開情境,學生也不太容易在生活的情境中運用知識,探索新知。
加之,如今的社會發展與信息大爆炸,技術的不斷迭代導致知識是學不完的,很多知識學了之後也面臨著馬上被淘汰的危險。如果繼續以獲得某個知識的結果作為教學導向,顯然不利於學生的終身發展。因此,多讓學生感知真實情境,是學生深入體驗、理解、應用、探究的重要環節。
教學過程要創設貼近學生生活、符合學生認知發展規律的真實情境,突出項目學習和問題解決方案。要讓學習成為質疑與反思、交流與討論、探究與創造的過程。運用多種方式來推進真實情境下的深度學習,也會在融合技術的環境中促進學生素養的提升。
從技術的維度考量情境,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類:真實體驗情境、媒體再現情境、抽象概念情境、模擬模擬情境和思想實驗情境。
以物理學中經典的「自由落體運動」為例,真實體驗的情境可以讓學生像伽利略一樣,跑到某個教學樓,在同一個高度拋下羽毛和鉛球。這個時候的認識和發現會給學生留下怎樣的體會呢?如果把整個過程拍成視頻,逐幀播放會發現什麼?如果給物體裝上感測器,又會得到哪些數據?當我們處在真空環境中,再來做一次這樣的實驗,又會得到怎樣的結果?
情境需要師生一起尋找,不斷嘗試。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通過抽盡一個容積為80立方米實驗室的空氣,進行了一次羽毛和鉛球從同一高度下落的實驗。用多媒體的形式再現這一情境,學生會新增哪些發現呢?因此,通過技術,情境體驗的維度可以是多樣的。
在抽象概念情境、模擬模擬情境中,採用物理模擬引擎軟體Algodoo,學生可以嘗試設計各種變數,改變各種材質,甚至改變重力變數,觀察反思結果。通過技術,學生更多地身處真實且復雜的情境之中,並且能夠暴露思考的痕跡,不斷迭代,發展思維。
在技術的支持下,情境的創設增強了實時性。例如,對於剛剛發生的人類首次「拍攝」到黑洞照片這一科學事件,教師就可以通過互聯網進行資料的收集整合,將這個真實的情境轉移到課堂上,創設有價值的學科問題。社會生活中不斷發生的事件,經過教師的轉化,就會變成課堂上鮮活的可以不斷深入學習的情境。進行這種敏銳的實時性教學轉化,正在技術的支持下變得愈發可能。
另一方面,生活中的情境不斷與更豐富的信息無縫地銜接起來。比如,隨處可見的各種植物,師生們往往不清楚它們的分類和品種。自從有了類似於「形色」這樣的識別植物軟體,學習者只需要拿起手機掃一掃,就可以知道它的名字。不僅如此,教師還可以將其與課程內容進一步關聯起來,探究更深入的問題。
再比如,利用「星空」這個軟體,我們可以快速地找到夜空中星星的名稱與位置。運用「化學元素」軟體,我們可以看到立體化的化學元素周期表,將化學元素與生活中的事物進一步關聯起來。
2、從支持單向的師生交互到多向的協作探究
傳統課堂上,師生的交互往往是單向的。教師對課堂具有較高的控制度,甚至課堂成了教師單向傳遞信息的主要空間。一些教室里有更多的智能設備,無論是智能手機還是平板電腦,學生或是人手一台設備,或是2~4人一組共享設備。但是,更多的設備並不會自然而然地產生更多的交互,從大屏幕傳播變成小屏幕廣播的現象依舊普遍。
因此,我們提倡教師引導學生結合數字化資源與工具,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基於新的教學環境,要盡可能讓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教師與教師之間充分地交流與平等互動。教師應藉助數字化資源與工具構建開放的教學格局,拓展學生的學習能力與協作能力,促進學科核心素養的建構和發展。基於學科核心素養的教學,要盡可能地為學生創設整合的、情境化的、開放性的任務。
核心素養是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是三維目標的整合與提升,是學生通過學科學習後逐步形成的關鍵能力、必備品格與價值觀念。技術融合的課堂,不僅僅追求知識傳遞,也努力實現核心素養的落地。素養為本的單元設計,以學生的學習作為中心,通過大單元、大任務、大主題實現單元設計。
大單元的學習不是碎片化的,不是目標的堆砌,不是知識的灌輸,而是指向核心素養,圍繞一個核心任務或核心問題,在真實的任務情境中展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活動。要實現這樣的學習活動,離不開一些重要的單元設計元素,比如要有名稱與課時、單元目標、評價任務、學習過程、作業與檢測以及教學後的反思等。
一次次多向的協作探究,一個個真實情境的問題解決,才能夠更好地發展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比如一個地理教學案例,在整個單元活動中設計了四個任務。
任務一:請你擔當導游,向遊客介紹你的家鄉(對象是遊客)。任務二:請你錄制一段視頻,發布到網路上,吸引海外遊客到你的家鄉(對象是海外遊客,形式也有所轉變)。任務三:請你規劃家鄉的城市建設(這需要綜合利用地理沖擊帶等知識)。任務四:家鄉准備申請世界文化遺產,請小組合作撰寫一份申請報告,並製作一張海報(出發點又發生轉變)。
教師通過巧妙的設計,讓一個又一個看似獨立的小目標融為一體,變成任務群,覆蓋了地理學科的知識、大概念和學科核心素養。其中,技術扮演的更多是協作探究的角色。
在學習的過程中,技術可以無形地滲透到學習環節之中。比如,教師逐步開放學生使用搜索引擎。搜索,雖然是一個學習環節,但有助於師生信息之間的平等交互,而僅僅「一次搜索」還不足以實現多向的協作探究。教師需要根據核心素養的要求,凝練學科大概念,制定單元教學目標,整合知識內容,設計學習活動。只有這樣,「搜索」才能與整體的學習不斷交織。
當搜索引擎越來越容易找到答案,設計引導學生提出新的問題,就顯得越來越重要。當面對現實情境,找到的答案質量越高,提問就顯得越重要。因此,需要教師一步步引導學生通過基於真實情境的任務群的方式實現深度學習。超越簡單的、單一的技術使用環境,引發教與學方式的進一步改變。
3、從接收信息的載體到成為參與創造的數字化工具
教學不斷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以互聯網為代表的一系列數字技術為學生提供了記錄、反思、創造、分享、交流的工具,從而進一步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求知心理。學生主動參與對所學知識的探索發現和認知過程,體驗學習的樂趣。
與此同時,數字化工具變得越來越豐富。比如三維列印機、激光切割機、開源硬體等。這些多樣的數字化工具正在為學習者的創造創新提供更多可能性,讓學生能夠以「低門檻」的方式,基於產品設計進行學習。這樣的學習方式,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有效掌握知識,靈活地解決問題,也能夠培養學生不斷探索、勇於創新的科學精神與廣闊的人文視野。
技術的傾向性在於,人們更容易將其視為「輸入」的工具,而忽視了其作為「輸出」方式的價值。面對一個個屏幕,師生更習慣於將其視為信息接收的載體。如今,需要換一種視角看待課堂上的每一種技術工具。無論是智能設備,還是學習平台,教師與學生不能將其局限於被動的信息接收工具,而要想方設法運用這些技術不斷幫助自身過程性的創造。
比如,一個學習平台系統不僅可以增強信息多向的傳遞與溝通,也可以記錄學生的思考,幫助學生分享,讓學生參與創造。學生創造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可以是一篇演示文稿,一張項目研究海報,一段短視頻,一個數字故事,一個應用程序,一個設計方案,一個開源硬體,一件解決生活中具體問題的實物。
在技術的支持下,創造的過程可以不斷演化,把作業變成作品,甚至不斷迭代設計形成產品。這樣,我們就能讓學生在同伴多元的評價中,在虛擬的產品交易中,收
『叄』 我是做java開發剛進一個新公司 怎麼才能快速融入公司項目里 能讀懂項目
可以先看項目文檔拿點簡單的小需求做。學習java開發推薦選擇千鋒教育。千鋒教育成立於2011年1月,立足於職業教育培訓領域,公司現有教育培訓、高校服務、企業服務三大業務板塊。值得信賴。
快速融入公司項目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迅速了解公司環境
明確自己崗位職責的同時也要了解團隊其他人的工作職能。前期主要是熟悉開發團隊的工作流程,掌握必要的開發工具,以及熟悉不同開發崗位的任務分配等等。
二、積極溝通交流
在項目進行的過程中,要積極匯報自己工作的進展,遇到問題一定要及時溝通,以免影響整個項目的開發進度。
三、拓寬工作領域
初級程序員如果想要得到快速成長,除了平時自己要不斷學習之外,在工作中,還要積極去承擔更多的項目工作。當你參與的項目越多,涉及的工作領域更加廣泛,同時也會收獲更多的資源,從而加快你的職場成長速度。
想要了解更多關於java開發的相關信息,推薦咨詢千鋒教育。千鋒教育目前已與國內20000餘家IT相關企業建立人才輸送合作關系,每年培養泛IT人才近2萬人,十年間累計培養超10餘萬泛IT人才,累計向互聯網輸出免費教學視頻950餘套,累積播放量超9800萬余次。每年有數百萬名學員接受千鋒組織的技術研討會、技術培訓課、網路公開課及學科視頻等服務,得到廣大學員一致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