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介紹一下克隆技術
是英文「clone」一詞的音譯,在台灣與港澳一般意譯為復制或轉殖,是利用生物技術由無性生殖產生與原個體有完全相同基因組之後代的過程.科學家把人工遺傳操作動物繁殖的過程叫克隆,這門生物技術叫克隆技術,其本身的含義是無性繁殖,即由同一個祖先細胞分裂繁殖而形成的純細胞系,該細胞系中每個細胞的基因彼此相同。
克隆的英文『clone』源於希臘語的『klōn』(嫩枝)。在園藝學中,『clon』一詞一直沿用到20世紀。後來有時在詞尾加上『e』成為『clone』,以表明『o』的發音是長母音。近來隨著這個概念及單字在大眾生活中廣泛使用,拼法已經局限使用『clone』。該詞的中文譯名在中國大陸音譯為『克隆』,而在港台則多意譯為「轉殖」或『復制』。前者『克隆』如同的音譯『拷貝』,有不能望文生義的缺點;而後者『復制』雖能大概表達clone的意義,卻有不能精確並易生誤解之憾。
克隆通常是一種人工誘導的無性生殖方式或者自然的無性生殖方式(如植物)。一個克隆就是一個多細胞生物在遺傳上與另外一種生物完全一樣。克隆可以是自然克隆,例如由無性生殖或是由於偶然的原因產生兩個遺傳上完全一樣的個體(就像同卵雙生一樣)。但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克隆是指通過有意識的設計來產生的完全一樣的復制。
克隆技術在現代生物學中被稱為「生物放大技術」,它已經歷了三個發展時期:第一個時期是微生物克隆,即用一個細菌很快復制出成千上萬個和它一模一樣的細菌,而變成一個細菌群;第二個時期是生物技術克隆,比如用遺傳基因――DNA克隆;第三個時期是動物克隆,即由一個細胞克隆成一個動物。克隆綿羊「多利」由一頭母羊的體細胞克隆而來,使用的便是動物克隆技術。
在生物學上,克隆通常用在兩個方面:克隆一個基因或是克隆一個物種。克隆一個基因是指從一個個體中獲取一段基因(例如通過PCR的方法),然後將其插入另外在動物界也有無性繁殖,不過多見於非脊椎動物,如原生動物的分裂繁殖、尾索類動物的出芽生殖等。但對於高級動物,在自然條件下,一般只 能進行有性繁殖,所以要使其進行無性繁殖,科學家必須經過一系列復雜的操作程序。在本世紀50年代,科學家成功地無性繁殖出一種兩棲動物—非洲爪蟾,揭開了細胞生物學的新篇章。
英國和我國等國在80年代後期先後利用胚胎細胞作為供體,「克隆」出了哺乳動物。到90年代中期,我國已用此種方法「克隆」了老鼠、兔子、山羊、牛、豬5種哺乳動物。
19隆」出一隻基因結構與供體完全相同的小羊「多莉」(Dolly),世界輿論為之嘩然。「多莉」的特別之處在於它的生命的誕生沒有精子的參與。研究人員先將一個綿羊卵細胞中的遺傳物質吸出去,使其變成空殼,然後從一隻6歲的母羊身上取出一個乳腺細胞,將其中的遺傳物質注入卵細胞空殼中。這樣就得到了一個含有新的遺傳物質但卻沒有受過精的卵細胞。這一經過改造的卵細胞分裂、增殖形成胚胎,再被植入另一隻母羊子宮內,隨著母羊的成功分娩,「多莉」來到了世界。
但為什麼其它克隆動物並未在世界上產生這樣大的影響呢?這是因為其他克隆動物的遺傳基因來自胚胎,且都是用胚胎細胞進行的核移植,不能嚴格地說是「無性繁殖」。另一原因,胚胎細胞本身是通過有性繁殖的,其細胞核中的基因組一半來自父本,一半來自母本。而「多莉」的基因組,全都來自單親,這才是真正的無性繁殖。因此,從嚴格的意義上說,「多莉」是世界上第一個真正克隆出來的哺乳動物。其特點就在於它與為它提供遺傳物質的供97年2月23日,英國蘇格蘭羅斯林研究所的科學家宣布,他們的研究小組利用山羊的體細胞成功地「克隆技術是科學發展的結果,它有著極其廣泛的應用前景。在園藝業和畜牧業中,克隆技術是選育遺傳性質穩定的品種的理想手段,通過它可以培育出優質的果樹和良種家畜。在醫學領域,目前美國、瑞士等國家已能利用「克隆」技術培植人體皮膚進行植皮手術。這一新成就避免了異體植可能出現的排異反應,給病人帶來了福音。據中國新華社1997年4月4日報道,上海市第九人員醫院整形外科專家曹誼林在世界上首次採用體外細胞繁殖的方法,成功地在白鼠上復制出人耳,為人體缺失器官的修復和重建帶來希望。克隆技術還可用來大量繁殖許多有價值的基因,如治療糖尿病的胰島素、有希望使侏儒症患者重新長高的生長激素和能抗多種疾病感染的干擾素等等。
克隆是人類在生物科學領域取得的一項重大技術突破,反映了細胞核分化技術、細胞培養和控制技術的進步。 原是英文clone的音譯,意為生物體通過細胞進行的無性繁殖形成的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後代個體組成的種群,簡稱為「無性繁殖」。 動物克隆技術的重大突破,也帶來了廣泛的爭議。
「克隆」一詞於1903年被引入園藝學,以後逐漸應用於植物學、動物學和醫學等方面。廣泛意義上的「克隆」其實是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只是沒叫它「克隆」而已。 在自然界,有不少植物具有先天的克隆本能,如番薯、馬鈴薯、玫瑰等的插枝繁殖的植物。而動物的克隆技術,則經歷了由胚胎細胞到體細胞的發展過程。
春天裡體—那頭6歲母羊具有完全相同的基因,可謂是它母親的復製品。值得注意的是,克隆技術在帶給人類巨大利益的同時,也會給人類帶來災難和問題,但我們不能因為這項技術可能帶來嚴重後果而阻止其發展,它的產生歸根結底是利大於弊,它將被廣泛應用在有利於人類的方面。一個個體(通常是通過載體),再加以研究或利用。克隆有時候是指成功地鑒定出某種-{A|zh-cn:表現型;zh-tw:顯性}-的基因。所以當某個生物學家說某某疾病的基因被成功地克隆了,就是說這個基因的位置和DNA序列被確定。而獲得該基因的拷貝則可以認為是鑒定此基因的副產品。
克隆一個生物體意味著創造一個與原先的生物體具有完全一樣的遺傳信息的新生物體。在現代生物學背景下,這通常包括了體細胞核移植。在體細胞核移植中,卵母細胞核被除去,取而代之的是從被克隆生物體細胞中取出的細胞核,通常卵母細胞和它移入的細胞核均應來自同一物種。由於細胞核幾乎含有生命的全部遺傳信息,宿主卵母細胞將發育成為在遺傳上與核供體相同的生物體。線粒體DNA這里雖然沒有被移植,但相對來講線粒體DNA還是很少的,通常可以忽略其對生物體的影響。
克隆在園藝學上是指通過營養生殖產生的單一植株的後代。很多植物都是通過克隆這樣的無性生殖方式從單一植株獲得大量的子代個體。
利用克隆技術可以在搶救珍奇瀕危動物、擴大良種動物群體、提供足量試驗動物、推進轉基因動物研究、攻克遺傳性疾病、研製高水平新葯、生產可供人移植的內臟器官等研究中發揮作用,但如果將其應用在人類自身的繁殖上,將產生巨大的倫理危機
⑵ 克隆技術
克隆技術其實就是從動物A上拿一個細胞,取出細胞核!再到同種動物B的身上拿一個細胞,去掉細胞核!把取出來的細胞核放到另一個去掉細胞核的細胞中!再把它放到同種動物母體C的子宮中!這樣將C將會生出一個和A一模一樣的動物來!還有就是直接拿一種動物的細胞放到另一種動物的身體里!讓它繁殖出上面的那種動物!
也就是說!有了這種技術!只要有你的一個細胞!你就可以不死!但這種技術國際規定不能用人來做實驗!所以還沒有出現克隆人的情況!
⑶ 克隆技術的基礎及其成功的關鍵是什麼
克隆技術的基礎是細胞核移植。1938年,德國胚胎學家史匹曼首先提出他的「奇異實驗」設想,即將一個卵細胞的細胞核取出,並換入另一個細胞的細胞核的辦法來誕生一個新的生命,但這種細胞核移植術由於當時技術條件不足而沒有進行。1952年有人用青蛙卵進行實驗,因為青蛙卵比哺乳類動物的卵要大得多,操作較容易。70年代,英國劍橋大學科學家戈登利用這種細胞移植技術將蛙的成熟細胞核植到卵細胞內,但當時只能發育成蝌蚪,而不能發育成青蛙。
英國學者維爾穆特於1973年在英國劍橋大學完成博士研究論文,並首次成功地從冷凍胚胎中培育出牛來。他在胚胎學研究中雖有20多年的實踐經驗,但在利用一個成熟體細胞進行復制動物的實驗方面卻遇到技術上的很大困難。有兩位著名的科學家甚至發表文章聲稱要復制一個成熟體細胞克隆的動物是絕對不可能的,因為成熟體細胞的一些基因已經關閉,遺傳物質不能在卵細胞中發育。維爾穆特研究組中的一位成員坎培爾首先想到,成熟細胞中的遺傳物質不能在卵細胞中發育,或許是因為這兩個細胞的發育周期步調不同,因此他們考慮採取一種「飢餓」手段,使成熟體細胞靜止不活動,以有利於和卵細胞的融合。恰在此時,美國一位胚胎學家利用早期胚胎細胞成功地復制出4隻牛來,其技術成功的關鍵是因為其研究成員忘記給胚胎細胞加營養液,無意間使細胞處於「飢餓」或「催眠」狀態,細胞暫停分裂。後來,維爾穆特研究小組利用「飢餓」技術,經歷許多細致復雜的操作程序,包括當成熟乳腺細胞和卵細胞融合時,還要用電脈沖刺激,終於使它重新進行分裂活動。由於技術上的突破,他們成功地培育出世界上第一隻復制克隆羊——多莉。
其實,在多莉出生前,維爾穆特實驗室已利用細胞核移植技術將羊的胚胎細胞無性繁殖出12隻復制羊,這次多莉的誕生是利用功能已徹底分化的成年動物體細胞無性繁殖而成,因此意義更加重大。
⑷ 為什麼現在很少提「克隆」了看了「多莉」的一生,或許你會明白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這項技術並沒有想像中那麼火爆,而是變得默默無聞,以至於無人問津,而這都與克隆羊多莉息息相關。 克隆時代由多莉羊的誕生從幕後走到台前 ,成為媒體追逐的對象,科學最前沿的課題,但是隨著多莉的短暫的一生終結,這個飛速發展的技術被澆了一盆冷水,踩了剎車。
為什麼多莉的一生能影響到「克隆」這個新技術呢?
克隆羊「多莉」
克隆,是英文 "clone"的音譯,起源於 希臘語的「klōn」(嫩枝), 早期多用於園藝學中,指使用扦插枝條和嫁接等無性繁殖方式或營養培育方式培育植物。 克隆,狹義上指復制生物體的基因從而形成和原始樣本一樣的生物,簡單說就是粘貼復制。廣義上指無性繁殖和由此誕生的「無性系」,即復制出一群遺傳性狀完全相同的生命體或生命物質。由於生命體中承載遺傳信息和控制性狀表現的基本單位是基因,因此要復制出一個完全一樣的生命體,首先要克隆基因。克隆基因是指運用生物分子學方法復制一群相同基因的過程。
眾所周知,生物的繁殖方式有兩種,一種是有性繁殖,一種是無性繁殖。其 中哺乳動物及人類的繁殖方式是有性繁殖, 即通過父母的精細胞與卵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細胞經過多次有絲分裂而變成胚泡著床到子宮中,最後一步步成長為嬰兒。而無性繁殖,指的是不經過雌雄雙方的生殖細胞的結合,自己單獨繁殖出後代的繁殖方式。大名鼎鼎的克隆羊多莉就是通過無性繁殖培育而來的。
從1930年代開始,科學家開始涉足動物的無性繁殖研究領域。 1938年,德國胚胎學家漢斯·施佩曼,提出動物克隆細胞的設想,從一個發育成熟或未成熟的細胞中取出其細胞核,將其放入一 個去核的卵細胞中,使其繁殖。當時的科學家稱其為「奇異的實驗」。
1960年代末期,英國科學家約翰·戈德及其團隊成功將經過培育的成年青蛙蹼表皮細胞核,移植到去核的受精卵細胞中繁殖出青蛙。這一實驗成果大大激勵了生物學家的心理,更多的科學家開始投身這個領域。
1996年,英國羅斯林研究所宣布成功地利用一頭6歲的成年母綿羊的乳腺細胞和去核的卵細胞成功克隆出一隻威爾士高山母綿羊,將其命名為「多莉」。 多莉是世界上首例採用細胞克隆技術誕生的哺乳動物。 多莉的誕生是現代生物克隆技術的里程碑事件,開啟了高等動物克隆技術的新時代。
悲情的一生
多莉出生於1996年7月5日, 是一隻溫馴的威爾士綿羊 ,她的名字來源於美國鄉村歌手多莉·巴頓,極其富有音樂氣息。她的誕生極其復雜,光是生物學上的母親就有三個,一個提供DNA,一個提供卵子,一個負責孕育。研究人員從一隻懷孕的6歲母羊的乳房中提取出乳腺細胞,然後將這個細胞晾起來,只提供維持活性的營養物質,防止細胞在半途死掉。
等細胞餓得無法維持分裂活動,進入休眠狀態後,將其植入到去核的蘇格蘭羊的卵細胞中,使用電流刺激讓細胞融合, 組成一個含有新遺傳物質的卵細胞 。卵細胞經過多次分裂之後, 形成胚胎 。當胚胎生長到一定程度之後,將其植入孕母的子宮中發育, 最終成功分娩誕生出多胞胎 。在這個過程中,一共培育了277個胚胎,但是由於技術原因,導致許多胚胎在發育的過程中流產,所以多莉是一個幸運的小羊。
多莉出生之後很長一段時間都生活在科學家的保護之中,觀察她的生理狀況是否異常。直到7個月之後,確定多莉的生理體征一切正常,科學家們才在1997年2月22日對外公布了這個劃時代的消息。 當人們看到電視中鮮活的克隆小羊,全世界都沸騰了,科學美國人雜志稱多莉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動物」,並將她的誕生評選為本年度最重要的 科技 突破。
由於多莉是世界上首例克隆動物,科學價值極高,所以她的一生都待在研究院這個象牙塔中。多莉在研究員牽線下,與一隻威爾士山羊結成夫婦,開始了陌生的家庭生活。1998年產下大女兒Bonnie(邦妮),99年產下兩只羔羊莎莉和蘿絲,千禧年誕下三胞胎露西、科頓、達西。 但是好景不長,正當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克隆技術之時,一個噩耗傳來,多莉患上了嚴重的疾病。
2001年多莉在誕下三胞胎之後,被確診患上了關節炎 。2003年2月14日,多莉被檢查出嚴重的進行性 肺病,鑒於這在當時是不治之症,所以研究院方面對多莉實施了安樂死。 多莉只活了不到 7年,是正常綿羊壽命的一半左右。因此有科學家質疑多莉羊為何如此早衰,並提出了著名的「多莉羊猜想」,即克隆動物的年齡到底應該從零開始計算還是從被克隆的母體的年齡開始計算,或從二者之間的某個年齡段開始計算?這可難倒了科學家們,於是為了查清多莉早夭的真相, 科學家們解剖了多莉 。
解剖結果顯示,多莉患了一種在綿羊中常見的由逆轉錄病毒引起的肺癌 。這種肺癌是羊類動物易患的一種老年疾病。並且多莉之前患的關節炎也是在老年人身上才有的,種種證據顯示似乎多莉真的比她的年齡要老得多。直到一個蘇格蘭研究團隊發現了多莉的端粒細胞。 端粒細胞位於染色體末端 ,與動物的生命長度有關,端粒較短,容易早衰。
所以有科學家認為多莉的壽命應該從母體算起,加起來剛好12歲左右,符合綿羊的正常壽命。而另一派認為端並沒有確切的證據證明端粒細胞與衰老有關, 所以多莉也可能是因為克隆技術不完善,導致在克隆過程中不免出現微小的錯誤產生基因缺陷,因而早衰 。但羅斯林研究所人員稱未發現多莉的器官有早衰現象。
多莉之死迷霧重重, 但是無論是因為端粒細胞導致的早衰還是因為克隆技術不完善導致的早衰,都對克隆技術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人們從克隆時代的幻想中清醒過來,開始冷靜地思考克隆到底是延續生命的長生術,還是一個塗著糖霜的毒葯?
克隆的利與弊
雖然多莉的早夭為克隆技術的發展蒙上了一層陰影,但是她的誕生對生物工程技術的發展起到推動作用。 克隆技術為保護瀕危動物和生物多樣性、建立胚胎幹細胞庫、器官移植等方面有著卓越的效果。
當代生物醫葯領域, 利用轉基因動物生產葯物是一種超前 科技 。對動物進行克隆,有繁殖速度快、數量多、動物基因穩定、優良品種有效選擇等等優勢。同時在搶救瀕危珍稀動物和保護生物多樣性方面有重大意義。人們還可以通過改進動物的細胞,獲取珍貴的葯物。據報道,1992年蘇格蘭一家醫葯公司,成功培育了1500頭轉基因綿羊,母綿羊的奶可以製造治療 肺氣腫 的葯物,德國拜爾公司向這家醫葯中心下了3000萬馬克的訂單。
美國的CTC公司用轉基因羊生產抗凝血酶三,年產值高達5億美元。 這一系列的轉基因葯物問世,雖然對治療癌症、肺炎等十分有效,但是價格卻成為老百姓的跨不過的門檻。那麼如何使轉基因葯物的價格降下來呢?克隆就是一個很好的辦法,可以通過克隆將生產轉基因葯物的動物復制下來,樣本多了,成本就少了,價格自然親民了。
克隆還可以建立胚胎幹細胞庫,用於治療癌症、艾滋病等絕症。 胚胎幹細胞,是早期胚胎中分離得到的、高度未分化的原始細胞,具有在一定條件下分化成其他類型組織細胞和胚胎細胞的可能性。 胚胎幹細胞可以誘導分化成各種器官,可以替換人體中壞死的細胞好器官,比如說替換盲人壞死的眼角膜,讓盲人重見光明。 人們可以通過克隆胚胎幹細胞,復制出和本體一模一樣的器官組織,可以不用等待腎源或者心臟等器官,依靠克隆來挽救患者的生命。同時通過觀察胚胎幹細胞的分化和成長,有助於研究生命的起源和各個階段的發展,對生命科學研究有極大的作用。
但是科學是把雙刃劍,更何況我們現在都還沒搞清克隆羊多莉到底因何而死, 克隆這個新技術帶來的不確定性更大了。 除了生命安全外,克隆技術在倫理道德和 社會 安全方面對傳統 社會 造成沖擊。克隆技術打破了傳統意義的生育觀和生育方式,人類不再是愛情的結晶, 孕育孩子也不再是夫妻之間親密關系的見證,而是冷冰冰的實驗造物。 沒有了血緣的羈絆,人的生存方式將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
克隆人的出生導致, 社會 倫理關系受到沖擊,人倫關系顛倒、模糊、混亂,沖擊世界觀、家庭觀、義務觀等觀念。雖然各個國家的意識觀念、 社會 制度、宗教信仰各有不同,但倫理觀念也有所不同。 但是人類一旦開啟了克隆技術的魔盒,就會釋放出不亞於滅世的危機。 夫妻、母女、父子等 社會 基本關系,首先受到沖擊,遭到破滅。實驗中生產出來的克隆人,長得和你一模一樣,如何分辨誰真誰假?克隆人的父母到底是研究人員還是復制人員的父母?克隆人的權利應如何規定?克隆人如何生活?
從道德倫理和醫學角度,克隆人既沒有母親也沒有父親甚至沒有自己的身份信息,在這樣的家庭中,如何生活,最終造成兩種結果,克隆人被銷毀或者他銷毀被復制人,完全取代他的身份,不管那種結果,都是一個破碎的悲劇。
結語
克隆技術,就像是懸在頭頂的達摩克里斯之劍,在幫助新生時,總是會帶來未知的威脅。我們害怕克隆人引發 社會 的動亂,或者在學習到人類的行為模式後,取而代之,反過來消滅人類,但是我們不能因噎廢食,克隆技術雖然有著眾多的未知風險,但我們不能否認它在醫學和生命科學上的重要作用。劍雖能傷人,也能護人,端看持劍者如何運用。
⑸ 器官克隆
克隆器官
器官移植可救人於生死之際,現代醫學幾乎能在所有人類器官和組織上施行移植術,但排斥反應和供體缺乏仍是令人頭痛的事。克隆人由於遺傳物質全部來源於「原版人」,將其器官提供給「原版人」用,二者基因配型,組織配型,絕無排斥反應之虞。但採用犧牲一個人去拯救另一個人的辦法,既不合算,也不合乎倫理道德。倘若只克隆出一個器官,如心臟、肝 臟、腎臟等,就能避開了種種非難。
一個帶著生命「接力棒」的細胞,可以最終發育成像人這樣復雜的生命體,至今仍是令人嘆為觀止的現象。當精子和卵子進行「生命之吻」後,合子即獲得巨大的生命力,可以連續不 斷地進行細胞分裂和分化,最終形成一個擁有200萬億個細胞的人。我們每個人就從父母那裡各取「半張」生命的「密碼圖譜」,構成自己獨有的DNA 譜表。這張藍圖上有46條染色體,上面載著10萬個結構基因,由30億個鹼基對組成。
早期的胚胎在4~8個細胞時,細胞具有全能性,這時採用胚胎切割技術將細胞分開,分開後的細胞可重新形成4個或8個細胞。之後,胚胎細胞逐漸分化,形成人體的腦、心、肝、腎、四肢及生殖系統,分化後的細胞就不再具有全能性了。克隆羊「多利」的驚人之處在於,它 「裝入」的是體細胞的細胞核。成年體細胞是「定向」細胞,如乳腺細胞只能發育成乳腺,不可能重獲「全能性」。「多利」誕生的最大理論意義在於,證明了一個已經完全分化成熟 的體細胞,在卵細胞質的「策反」下,能恢復到早期原始細胞狀態,像胚胎細胞一樣保存全 部遺傳信息。
克隆器官是「定向發育」技術。發育遺傳學是人類遺傳學中最具挑戰 性和吸引力的研究領域,它研究人類受精卵中發育的程序是如何編碼在基因組上的,基因是如何按一定的時空順序開啟、表達和關閉的,基因是如何控制各種特殊蛋白合成,使各種細 胞分化和形成器官,最終發育成一個完整的人。這是一個極其復雜的過程,調控基因所起的作用遠比結構基因的作用更為重要。
人們在植物組織培養中已找到定向生長的證據。用克隆技術培育的皮膚已可供臨床使用。最近,英國科學家培育出一個沒有頭的青蛙胚胎。研究人員稱,這項技術可能用於人類,培育無頭克隆體,用於移植人體器官和組織。
科學家認為,這項技術可能適用於在人工子宮環境中,培育胚胎囊中的人體器官,如心臟、腎臟和肝臟。那些需要器官移植的人,可以獲得利用他們自己身上的細胞「定向培育」的器官,因此,省去了對器官移植患者的抗排異治療。這項技術也將大大緩解移植器官的短缺。
將一部分胚胎培育成所需要的器官,如果沒有大腦或中樞系統,從技術角度來講,所培育的組織就可能不被列為胚胎類。
不管怎樣,人類目前還沒有力量和能力解決基因調控問題。科學家們預言,在21世紀初葉,人類發育遺傳學將成為生物學領域中主要的研究熱點。
克隆器官的體外培育亦是一道難關,它既不同於傳統的細胞培養,也不可能放入人的子宮里 面去進行發育。人類已經掌握了人造子宮的雛形——試管嬰兒技術,體外授精的胚胎能在試 管中生長好幾天。現在,科學家的目標是真正的「人造子宮」。
21世紀是生物技術的世紀,現代遺傳學留給人們思維的天空非常廣闊,可任由有作為的科學家馳騁、耕耘。生物技術神通廣大,克隆器官僅是其中的一個部分。
⑹ 轉基因與克隆的區別
關於克隆:從定義上可以分廣義克隆與狹義克隆,從醫學用途上則可以分為
治療性克隆
與生殖性克隆
狹義的克隆和廣義的克隆:前者是將一個
體細胞
的DNA移入一個已經被去掉細胞核的
卵細胞
中,然後刺激這個改造後的卵細胞,使它開始分裂並成為一個胚胎,這個胚胎的基因與體細胞提供者的基因完全一樣。後者還包括在培養器中培養組織或者器官。
治療性克隆與生育性克隆:前者只生產(一般為人類)所需要的組織或器官,後者製造的是完整的生物個體,在技術背景上二者並無絕對差異。
關於轉基因,英文是transgene。從專業常識的角度來看,這個詞主要側重於
轉基因技術
(transgene
technology)。通常因
有性生殖
造成同種生物個體之間
遺傳物質
的重組,與其被成為轉基因,不如說是
基因重組
更恰當些。
轉基因技術是生命科學前沿的重要領域之一。它是指用人工分離和修飾過的外源
基因導入
生物體的基因組中,從而使生物體的遺傳性狀發生改變的技術,可分為轉基因動物與
轉基因植物
兩大分支。
在轉基因技術中,媒介(vector),
質粒
(plasmid)
引物
(primer)
啟動子
(promoter)
終止子
(
terminator
)必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