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vivo產品布局分析:「低調發育」的藍廠究竟是怎麼打造產品的
其中最關鍵的,我相信不會是產品本身,而是「渠道」二字。無論是華為在19年的強勢崛起,還是Ov這些年來經久不衰的強大市場表現,都離不開這些品牌在「渠道」上的精心經營,強大的鋪貨、運輸、銷售等渠道環節,讓他們能實現銷量與門店的互相促進,門店越來越多、銷量也節節攀升,這無疑是它們成功的一大重要因素。
不過我今天的這篇文章主題倒不是想去討論渠道和經營,而是想來研究一下他們是怎麼在產品上布局的,而介於我之前在工作方面比較多地接觸過了綠廠產品,所以今天這篇內容,我更想跟大家探討,藍廠vivo到底是怎麼打造手機產品布局的。
先談談大的層面吧。雖然是以線下渠道為主力的品牌,但vivo其實也在前些年推出了子品牌iQOO,並且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不過畢竟篇幅有限,今天想跟大家的探討的,就只有vivo這個主品牌旗下的那些產品。在vivo的官網,我們可以看到vivo目前的產品線一共是四條,分別是NEX、X、S和Y四大產品系列,不過因為新款NEX遲遲未到,所以實際上 目前vivo的主品牌只有三個系列 。
而如果我們進一步細細查看,就可以看到vivo官網目前在售的機型一共有22款機型,其中X系列和S系列在售的機型都是6款,覆蓋了1999起至4998這三千元的價格區間;而Y系列則有10款機型,覆蓋了999至1999的價格區間,可以說vivo在千元至五千元的價格區間布置里做得相當不錯。
不過布置得不錯不代表產品線本身不混亂。 且不論配置和定價最為混亂的Y系列(各品牌的最低端系列總是不可避免地會有一點亂),單看S系列的機型,我都會覺得頭大。
要知道S7系列是發布於2020年的機型,盡管跟S9系列發布時間沒差多少(不到半年),卻能有賣出更高的價格的型號,這實在是令人匪夷所思——要知道,無論是天璣820還是驍龍765G,都是要略次於天璣1100的,而其他的配置上S9本身幾乎沒有一項弱於S7,但偏偏官網就是能在S7與S7t毫無降價活動的基礎上,給S9減了500,來到了更便宜的2499元,不由得讓人懷疑:難道vivo不打算清掉S7的庫存了嗎?
在這樣的產品布置下,想要看清vivo的布局思路,我覺得還是得要從根源出發,看看vivo「 在意」哪些配置,「省略」了哪些配置,才能看清vivo到底是怎麼打造產品的 。
要說近兩年vivo最關心的配置,我想就是影像能力了,先是把APEX概念機的微雲台帶到了X50系列上,然後又和蔡司聯合研發了影像系統、搭配上了蔡司光學鏡頭,連T*鍍膜都有,可以說是相當原汁原味,毫無疑問是近年來vivo手機上最有價值的賣點之一。
而來到稍低一檔的vivo S系列,vivo也認真地打造了一套獨特的自拍配置。別的不說,就說在千元機都用上了挖孔屏的今天, vivo為了自拍的效果與配置還堅持著劉海設計,無疑就是一種很有勇氣的行為 ,而4400萬像素的前置攝像頭先不論實際效果如何,單看參數,就是一種連自家的頂級旗艦X60 Pro+(3200萬像素前置)都能吊打的自拍配置。
這樣大張旗鼓打造影像能力,先不論實際效果究竟如何,單論對品牌的形象加持,就是很有價值的一種操作,畢竟就算不混數碼圈的朋友看不懂感測器型號代表啥,也能在別人提起「vivo」牌子的時候,首先想到「那個很努力做拍照的品牌」這樣的形象, 哪怕他要買的其實只是Y系列的機子 。
另一項vivo看重的配置,就是性能配置了。 雖然某種程度上來說,都這樣的定價了,這些配置也算是理所當然的 ,但其實藍廠在晶元選用上還是比較用心的,比如理論數據還不錯的Exynos1080、天璣1100和驍龍888處理器,海外版的X60則是用上了驍龍870處理器,從這些配置來看,就不跟小米比吧,跟在Reno6系列上還用天璣900的OPPO對比,還是要「良心」一些的(當然vivo多少也貴一點)。
再談一些可能會被大家忽視的性能配置吧,在快閃記憶體方面,vivo堆料還是要更加厚道一些的,只要處理器支持UFS 3.1,就不會拿UFS 2.1來「湊數」。比如2499的vivo S9,在這一點上就有超越了2799的OPPO Reno6的配置表現——後者搭載的是 同樣支持UFS 3.1 的天璣900,雖然售價略超降價後的S9,但搭載的確實UFS 2.1的快閃記憶體,雖然很難說體驗上能有啥實際區別,但就長期使用的壽命和用料成本來說,還是不如vivo S9的。
從這些配置來看,vivo其實已經想得很明白:就是要做基礎使用不卡,然後拍照體驗上與其他機型有所不同的手機(雖然Y系列並不是這個思路下的產品),加上一個家族性的後蓋設計,就能讓大家認為「vivo手機好用」了。
不過,vivo手機真的有那麼好嗎?我們不妨再來研究一下vivo會刻意「省略」掉哪些硬體配置吧。
這里要放在第一位講的就是屏幕了。 就拿目前vivo最高配置的一款手機來說吧 ,如果你去看過vivo X60 Pro+ 產品購買 的介紹頁面,你就會發現一個奇怪的問題:難道vivo超大杯用的這塊屏幕就只有120Hz刷新率和240Hz的觸控采樣率值得說道嗎?還是說vivo自己並不知道屏幕有哪些營銷點?
顯然上面兩個問題的答案都是否定的。尤其是第二問,如果你轉移視角,去看看iQOO的產品,你就會發現, 明明vivo自己也知道屏幕會是一個大賣點,為什麼就是不願意努力多堆點料、讓屏幕也能多點賣點呢?
真要解釋起來,那就是 「不願意」 了。畢竟屏幕這種配置,對於vivo自己定義的目標用戶來說就是不容易產生感知的硬體,剛剛 「夠好」 就行,不需要像OPPO那樣硬堆出一個LTPO屏幕出來——畢竟你看我之前在《讓人遺憾的旗艦——OPPO Find X3 Pro:為何優秀的屏幕最終寂寂無名》之中咋吐槽的:
看吧, 反正屏幕夠鮮艷就行,E3和E4對於線下選購的一部分人群來說根本就是無關緊要的,就算是有一點區別,大家也並不是那麼在意,甚至連解析度還是1080P也根本不重要 ……
類似這樣在vivo看來無所謂、不重要的配置其實還有很多。給大家舉舉例子啊,很多在其他旗艦上都是標配或者亮點的配置,比如 雙揚聲器、X軸線性馬達、無線充電、紅外發射器、背後的光線感測器 等等它都沒有,電池4200mAh算是 略小 的,在自家iQOO都有120W快充的狀況下只上了55W,我也總覺得不夠意思。
雖然我覺得拿那些可以當做加分項的配置認為是「麻將打得好不好」是比較偏激的比喻(好歹也比喻成燒菜好不好吃嘛),但考慮到網友的熱情有時候確實會過高了,產品經理一時腦熱,這么回應也能理解,但無論如何,哪怕是在vivo旗艦上也見不到這些配置的原因還是顯而易見的,就是 單純地認為這些配置不能帶來更多的客戶罷了 。
關於這點,還真別嘲笑vivo,因為其他的廠商也多少有這種「舍棄」的行為,就像是小米一直沒有用上USB 3.0的介面,就像是其他廠商很少兼顧紅外線攝像頭,就像是其他影像旗艦沒有做華為那樣的溫度感測器……確實,有的時候一些配置被舍棄掉是無可奈何的事情。
我甚至都能在自己的腦海里幻聽到vivo的那個藍色LOGO在跟我對話:「拜託,堆料是要成本的,影像和性能都花了這么大的成本了,還想掙錢,那X60 Pro+這樣的超大杯不得來個超6000起的定價?」
可能有朋友看到這里就會發現一些不對勁的地方了:是,堆料是要花費很多在成本上,性能和影像確實都是要錢的—— 但為什麼同價位還有不少產品同樣做到了不錯的堆料,還能去兼顧其他的那些,能提升用戶體驗、但在vivo看起來覺得不重要的配置呢?
是的,vivo這次的超大杯在配置上的問題就是, 明明其他家也有差不多的定位的產品,但似乎vivo是「舍棄」了最多配置的一家 。結合本文最開始部分對渠道的理解,我推測這其中有一部分答案是這樣的:vivo有可能是放棄了很大一塊的堆料,以此換取更大的利潤空間。
對於渠道而言,這樣的利潤空間能給渠道帶去的誘惑還是很大的,另一方面,有 流暢的性能 作為基礎,在 感知很容易凸顯出不同的拍照上又有出色表現 ,這對於銷售來說多少也算是一件好事——當然,即便如此,來到了5K這樣的價位之後,vivo X60 Pro+的銷量表現具體如何我就不清楚了,應該不會太好?
最頂配的旗艦機型尚且如此,那接下來的那些機型顯然也就是一刀刀削掉了亮點之後的存在了。我們再來看看別的例子吧。
vivo X60,主攝動了一刀,不過微雲台還在;砍掉了潛望式長焦,留下了比較關鍵的人像鏡頭,不過也從3200萬像素砍到了1300萬像素;處理器動了一刀,換成了5nm的三星Exynos 1080。至於其他的配置倒是蠻接近的,甚至電池還比超大杯大了一丟丟,不過快充換到33W,感覺還是差點意思,加上其他配置的依舊缺席,說實話,原定價3498還真沒啥吸引力,現在的3099的售價下倒是還行,影像亮點和性能亮點是有,但我覺得很難支持它在線上站穩3K價位,畢竟就算不考慮性價比品牌,同價位也還有一加9R呢, 但X60在線下的表現確實很不錯。
vivo S9,雖然有著不錯的性能和還說得過去的影像配置,但電池卻只有4000mAh,這在2021年可以說是相當小的一塊電池了,據說屏幕還是E2的,這點我沒辦法查證,但考慮到其他方面的配置也乏善可陳,哪怕是以此前2499的優惠價格(如今是2699,價格變得更乏味了)去看待它,我依舊會覺得這是一款「 只 適合特定人群」的機型,相比之下可能OPPO的Reno6還稍微更平衡一些,起碼後者充電更快、續航更好,拍起照來的表現還差不大多(甚至還有線性馬達喲)……
當然了,畢竟是vivo的老主打價位了,兩三千這樣 更普適 的價位段以這樣的打法去設計機型倒還算合適,畢竟 能在保證性能和體驗的基礎上拉高毛利率,確實是有利於銷售 。但如果來到4K以上,在堆料的時候還以毛利率為准,很容易就進入一個不敢堆料的誤區——要知道,哪怕華為手機毛利也不算低,但配置還是會盡可能堆滿的,畢竟你總得到真正的配置頂配,才能當上貨真價實的旗艦。 有些體驗,品牌當然可以覺得不重要,但這不代表真的沒有人會在乎。
話又說回來了,vivo X系列的 超大杯 目前看來也不見得真就是往頂級旗艦走的一款機型,畢竟之後NEX新機出來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所以目前的超大杯沒有足夠的堆料還是可以理解的。我在2020年上半年就聽到NEX 5會很猛的消息了,現在都來到2021年的下半年了,NEX總得出個一台吧?
另外,雖然手機市場表現很好,但vivo這個品牌的布局依舊還是有一定的隱患的。從華為的鴻蒙主打多設備聯動、到小米生態逐漸成型,再到OPPO自己也有了一套略顯簡單的IoT生態圈,遲遲沒有行動的vivo或許在未來也會被其他廠商甩開—— 但或許按兵不動堅守目前的手機份額也是一種「以不變應萬變」的打法?
不管如何,我還是很期待vivo接下來的新產品和今年的市場表現的,畢竟就上半年來看,X60系列跟S9系列的機型都依舊顯得很熟悉,希望未來vivo能掏出一些破局的產品吧。
⑵ vivo X60 Pro+就是藍廠2021年的第一次梭哈
小米11的超高調登場,3999元的水桶旗艦機守門員價位,讓白熱化的戰場火上澆油:這么低的心理價位線,那些主打線下渠道的品牌,怎麼辦?
辦法總比問題多。這一次,藍廠的vivo X60 Pro+,給出了我們完整的答案。
老規矩,先上圖:
不用說,肯定有很多朋友第一眼就看到了右上角的4998起售價,大呼小叫就說這玩意兒肯定賣不動——不過,對於經驗更老到的朋友來說,藍廠官方的這張PPT,內容比例,確實耐人尋味:
「半數以上的賣點被影像占據,vivo這次是要梭哈?」
答案是肯定的。實際上,對於熟悉小藍的朋友來說,這個結果,壓根就不算意外。
蔡司合作的光學鏡頭,已經逐漸成為主流標配的微雲台系統,對於vivo的X系列來說,把這些技術優勢長板整合起來,打造出能讓大部分用戶一本滿意的旗艦產品,只是個時間問題——經歷過X50系列期望越大失望越大的洗禮,再見證過X60系列用中杯和大杯挽回局面的努力,如今最終登場的超大杯X60 Pro+,完全就是水到渠成的答案。
順帶一說,小藍和蔡司的合作並沒有停留在表面交易,而是進一步上升到了聯合研發團隊的層面——換句話來說,這次vivo X60 Pro+的紅標鍍膜並不是小藍攝像模組的完全形態,以後還會有多少更強大的進化,很值得期待一下。
當然,作為vivo X系列如今的核心賣點,微雲台這次的表現同樣引人矚目:
這一次,小藍選擇了給超廣角主攝裝上微雲台,再留意一下這顆攝像頭的像素,相信大多數同學都能得出「雙主攝並非徒有其名」的結論;至於這種設計究竟有何用意,我只說個最簡單的答案——微雲台的存在價值就是提高防抖效果,放在超廣角鏡頭上,除了拍攝全景照片之外,最直接的用途,就是在戶外視頻拍攝時,有效提高成片的出片質量。
沒錯,vivo X60 Pro+,這次瞄準的是戶外Vlog這個市場——考慮到這片領域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蘋果的主場,小藍的野心,可見一斑。
好了,說過這么多,最後讓我們談談價格。
平心而論,用一台水桶機的標准,來給所有同期發售且核心組件相似的手機定義價格,原本就是極不合理的事兒——對於2021這個新一輪手機技術爆發節點馬上就要到來的年份,更是完全不合適:別的不說,如果屏下攝像頭得到了普及,小米還有那個底氣宣稱「3999就是驍龍888旗艦的價格線」么?
而對於小藍來說,vivo X60這個系列很明顯走的是「特異化」而非「泛用化」的路線,對於從前年開始已經陷入瓶頸期的手機市場來說,這份嘗試破局的決心,無論如何都值得鼓勵一下——或許並不如折疊屏和卷軸屏那麼突出,但能夠正式商業化量產的差異化賣點,就是王牌。
最後,但凡是熟悉藍廠線下店銷售套路的同學都知道,小藍的手機標價和實際入手價往往是兩個概念,瞅准時機下手的話不光能有可觀的折扣,店家往往還能送米送油送雞蛋送電飯鍋什麼的……這下懂了吧,小米線上營銷的那一套,想要在線下贏過小藍和小綠,結果還真不一定呢。
還是那句話,走著瞧吧。
⑶ 企業開展創新活動有哪些方法
企業管理工作的落腳點就是班組,班組能夠落實企業管理的規定,班組能夠完成生產任務指標,班組可以創造安全生產環境,和諧穩定的人際氛圍也要靠班組來維護,班組執行力的高低直接影響到企業管理水平的發揮及經營效益,因此,企業創新的重要保證,就是加強班組的管理創新。
通常情況下,班組創新應與企業創新融為一體,其創新過程與企業創新大徑相隨。創新過程主要是把一個設計思想、設計方案轉變成某種實用技術或產品的過程。通過對眾多成功企業經驗的總結,創新過程應包括五個階段:尋找創新機會,提出創新構想,確定創新技術,實施創新方案,創新成果展示與擴散。
尋找創新機會
所謂創新是指對舊事物的否定,對新事物的探索。企業之所以要對原有的事物予以否定,是因為其生存與發展的內外環境發生了變化,產生了不協調並受到某種威脅。正是這種不協調和威脅為創新提供了契機,進而促進了創新思想的生成。
企業的不協調和受到的威脅既可以存在於系統的內部,也可以來自於系統的外部。
就企業班組內部來說,引發創新的不協調現象和威脅的可能性因素主要有以下兩方面:
(1)生產經營中的各種障礙。這種卡殼環節,既可能是某種材料的質地不理想,且始終找不到替代品,也可能是某種工藝加工方法的不完善,再或是某種分配政策的不合理,可能影響了勞動者積極性的發揮或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因而不斷困擾著企業經營管理人員。
(2)企業出乎意料的成功或失敗。企業意外的成功和失敗,往往會把企業從原有的思維模式中驅趕出來,從而成為企業創新的重要源泉。例如老產品經過精心改進之後,雖然理論上結構更加合理、性能更趨完善,質量更加優異,但銷量卻沒有獲得預期令人滿意的增長;又如派生產品的銷售額出人意料地超過了企業的主營產品等,這些都會導致企業產生創新的意念,為企業創新提供機會。
就企業外部來說,引發創新的不協調現象和威脅的因素有:市場環境、宏觀政策、社會人文環境及政治法律制度等。比如,市場上消費者需求的變化,資金的市場流向,市場競爭的程度,政府制定的各項方針政策對企業的引導和約束程度,競爭對手的競爭態勢,社會的文化氛圍、民俗習慣,法律法規的完善程度和實施狀況等任何一個要素、一個方面發生變化都可能成為企業創新的源泉,直接或間接地為企業提供創新機遇。再次強調,尋找創新機會是企業創新的第一個階段。
提出創新構想
創新機會的尋找主要是認知領域的內容,這種認知是在原有秩序被打破以後產生的創新意識,形成的創新思想。事實上,任何一個創新思想或創新的觀念都應該轉變為創新的藍圖、創新的實際構想。
在這一階段,企業經營管理者們要使創新思想從模糊走向明確,需要從三方面著手:
(1)在發現和觀察到不協調現象的基礎上,要透過現象分析不協調的原因,並據此分析和預測不協調及威脅的未來變化趨勢,估計它們可能給企業組織帶來的積極或消極後果,並努力利用機會。
(2)對創新所涉及的資源狀況展開評估,這些資源包括技術方面(設備、技術、訣竅)、商業方面(用戶、特徵、期望、銷售渠道、潛在市場)、組織方面(受創新影響的企業內部決策程序和機構),它們是實現創新的保證。
(3)制定一個適合的創新評估標准,以便創新者能正確地分析自己創新項目的必要性、有效性。
確定創新技術
創造出一種使新的構想得以找到一種具體的實現途徑就是創新技術的確定。就班組創新而言,創新技術的確定主要途徑有以下兩種可供選擇。
(1)依靠自身力量進行創新。這種方式需要具備相當的科研開發和研究能力,配備強大的科研隊伍和各方面人才。這種方式對於那些,規模大、資金雄厚、科研能力強的企業來說更為合適。
(2)引進和學習。是指引進國內或國外先進的創新硬體或軟體,通過學習率先創新者的創新思路和創新行為,吸取總結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購買或破譯率先者的核心技術或核心秘密,並在此基礎上改進完善,再進一步開發。採用這處創新技術除了要有較強的資金實力外,還要有較強的模仿、借鑒能力。
實施創新方案
創新得以實現的重要階段就是實施創新方案,它所要解決的問題不是思路問題,而是手段、方法問題,即如何使處於萌芽狀態的創新藍圖轉變為具有可操作性的創新技術、創新成果,其目標產出是具體的計劃任務書以及具體樣品。
這一階段,創新企業不僅要投入大量的無形資產,如科學知識、實用技術、實施創意等,而且還要投入大量的有形資產,包括有創新能力的知識員工的投入、財力的投入、物力的投入。
創新成果展示與擴散
創新成果必須要用相關的技術經濟指標進行檢驗,如果想要獲得可營利性的數量——質量——價格聯系。反映創新效果的經濟指標有:企業的產出指標、成本節約指標和市場佔有率指標,如資金利潤率、勞動生產率、銷售收入、成本利潤率、材料消耗降低率等;反映創新效果的社會指標包括工作條件改善、保護生態環境等方面的指標;反映創新產品物理和化學性能方面的指標更多,諸如性能、成分、壽命、精度、純度、外觀、款式等。上面我們所講的這三個方面的指標常常是互相補充、結合使用的。
企業創新成果在全社會的轉讓、推廣和銷售過程就是創新成果的擴散。擴散過程不僅可以使首先進行創新活動的企業通過有償轉讓專利、技術訣竅,出售技術設備、創新產品等方式獲得好處,而且通過創新成果的擴散,可以在全社會進行普及與推廣,進而促進國民經濟技術水平的整體提高。當然,創新成果最終價值的體現以及能否被市場、被消費者所接受,在這一階段就可以得到驗證。
班組創新活動的組織
把設計思想變成實用技術的過程就是創新。這個過程也是在創新思想指導下,將各類創新要素有機結合,組織實施創新的過程。企業系統的管理者不僅要根據創新的特點和規律,對自己的工作進行創新,而且更主要的是組織下屬的創新。創新活動的組織工作有以下幾方面的內容。
(1)大力營造促進創新的組織氛圍。一個創新的誕生是因為有一個創新的思想產生和實踐創新的組織氛圍。
促進創新的最好方法是大張旗鼓地宣傳創新、激發創新,樹立「無功便是過」的新觀念,使每個人都奮發向上,努力進取,大膽嘗試。失敗與成功緊密相連。矽谷的經驗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容忍失敗」,「失敗了沒關系」;要獎賞甘冒風險的人,而不是懲罰那些因冒風險而遭遇失敗的人。
同樣的道理,風險資本家們願意投資敢冒風險、勇於創新的企業家,也不介意支持那些犯過一兩次錯誤、遭遇過失敗的企業家。良好的、和諧的組織環境是創新活動得以進行的重要因素。
(2)制訂有利於創新的彈性計劃。創新是對舊事物的否定,也是對既定規則的挑戰,這意味著要大量佔用計劃外的時間和資源。因此,要求創新的組織者必須制訂有利於創新活動開展的彈性計劃。
在這個彈性計劃中,要注意以下兩點:
①時間環境要寬松。創新需要思考,思考需要時間。如果每個人的時間安排都非常緊湊,時時刻刻實行「滿負荷工作制」,則不利於創新思考。據《創新者與企業革命》一書介紹,美國的IBM、3M以及杜邦等成功的企業都允許員工利用5%~15%的工作時間來培養和啟迪他們的興趣和設想。
②空間場所需配備。創新需要嘗試,而嘗試需要物質條件和試驗場所。要求每個部門在任何情況下都嚴格制訂和執行計劃,將會因規定得過死而制約創新。若想使企業員工有時間去思考、有條件去嘗試,組織制訂的計劃必須要有一定的彈性。
建立合理的獎酬制度
行為科學理論中有這樣一條,要想使人的某種行為方式得以長期延續,必須進行有效的激勵。要調動、激發每個人的創新熱情,就應建立合理的評價和獎酬制度,否則,繼續創新的動力會漸漸失去。促進創新的獎酬制度最起碼應把握好以下三個問題:
(1)對個人成就進行適當鼓勵,建立多樣化、差別化的物質激勵制度。物質激勵永遠是吸引和激勵人才的基礎因素。其中,對創新能產生重要影響的員工持股和股票期權是一種國外企業廣泛運用的激勵方式。
(2)拓展創新人員的發展空間,高度重視精神激勵的作用。對於許多創新者而言,獲薪謀生只是進入組織、為公司效力的誘因,自己的創意能獲得採納和贊賞才有最大的成就感。精神激勵後如果使員工感覺到自己生活在一個「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環境中,從而對企業產生信任並最大限度地發揮其聰明才智,這才是成功的。
(3)獎酬制度要既能促進內部競爭,又能保證成員間的合作。
(4)制訂可以有失敗,但不能有不創新的獎勵計劃。對成功的創新者報以鮮花和掌聲固然重要,但鼓勵進取中的失敗者更需要遠見卓識和過人的勇氣。國內某企業推出「科技敗將表彰會」,其標準是:「只要你是在奮力革新爭取成功,失敗了照樣獎勵」。不久,「敗將」變成了「勝將」,成功源於失敗。
⑷ 誰說「藍廠」沒有創新vivo NEX的震撼我們依然記得
----------------------------------
在2018年的MWC上,一款概念機的發布贏得了全場的目光:vivo發布了旗下的首款全面屏機型vivo APEX,其用屏幕指紋的方式,實現了「真全面屏」的設計。
更令人驚嘆的是,在四個月後,vivo的這款概念機就成功實現了量產。2018年6月,vivo NEX正式發布,毫不妥協的全面屏體驗震驚整個業界,也為後續的全面屏機型做了一個良好示範。
在全面屏發展的初期,許多廠商都有著自己獨特的設計和技術解決方案,例如小米MIX的懸臂梁壓電陶瓷傳聲和MIX 3的推拉式設計、OPPO的雙軌潛望攝像頭、蘋果的「劉海屏」。但時至今日,市面上常見的方案已經高度趨同化,穿孔屏和升降攝像頭的方案成為了絕對主流,劉海屏除了蘋果以外已經幾乎無人使用。
不過,穿孔屏和屏下攝像頭的發展,終究離不開技術進步, 升降攝像頭方案,則是vivo從當時的技術背景下出發,在設計上達成的完美妥協, 這種設計理念後來也深度影響了其他廠商。
我們先從各個技術的弊端說起,小米MIX的懸臂梁壓電陶瓷雖然驚艷,但實際使用效果並不令人滿意,漏音症狀嚴重;劉海屏雖然簡單粗暴,但非常影響屏幕觀感;推拉式設計使用了機身導軌,犧牲手機厚度與電池容量;雙軌潛望鏡頭不僅無法把厚度做薄,主板和模組排列導致的發熱也成了一個問題。
回到vivo NEX,它雖然也使用了體積較大的步進電機來為升降攝像頭做技術支撐,但它對於整個機身內部空間的要求要遠小於導軌和雙規潛望鏡頭的電機/防塵模塊,這也讓vivo NEX成為了同時期全面屏機型中,厚度與電池容量最為均衡的手機(7.98mm/4000mAh),直到提高電池能量密度的Mate20 Pro出世,NEX的這項紀錄才被打破。
空間的充裕,讓vivo將自己的傳統優勢體現在了vivo NEX上,在NEX一代,你能看到市面手機少見的HiFi晶元,並且還保留了3.5mm耳機孔,而其他全面屏手機,都因為體積的原因不得不選擇讓它們退場。
vivo NEX對於行業的影響還不止於此,它使用了第三代屏下指紋(雖然總體體驗一般,但是是獨一份)、屏下光敏、邊緣開孔等技術,給出了一份相對全面的全面屏解決方案。事實證明,這套方案在今天依然被廣大中端機型使用,足以窺見vivo對於技術選擇的毒辣眼光。
可以說,vivo NEX的升降攝像頭設計,是全面屏設計在經過初期的野蠻生長之後,vivo 探索 出的可行度最高的一種實踐方案。 vivo NEX沒有「為炫技而炫技」,而是務實地 用過 考察技術難題與設計需求而得出的一種綜合式方案,是全面屏時代技術過渡的代表性機型。
不僅對於行業,vivo NEX對於vivo自身的影響也很巨大。雖然在此前,vivo就憑借著強大的線下渠道,占據了中國手機市場的第三出貨量,但在消費者的心中,vivo旗下的機型大多不以「技術性」為導向。盡管vivo也出品過諸如Xplay、Xshot等高端機型,但在高端市場上,vivo的聲量依然不大。
而vivo NEX的出現,徹底顛覆了大眾對於vivo的印象:vivo並沒有沉醉於線下,它對線上客戶群體同樣有著細致入微地觀察;vivo並沒有怠慢技術,它只是在等待厚積薄發的機會。
在小雷看來,vivo NEX至少彰顯出vivo的兩大能力,一是對於供應鏈的控制力,相較於代工廠模式,vivo的自有工廠能夠更快地讓概念性技術落地量產,實現及時供貨;二是對於先進技術的採納,vivo NEX中的步進電機、屏下指紋,都展現了vivo對於先進技術的獨特思考,並學以致用, 不誇張地講,當今屏下指紋的普及,離不開vivo與匯頂、新思的大力研發和積極迭代。
若說vivo的優勢,其實用vivo產品經理韓伯嘯的一段話進行總結就足矣:
在此之後,我們看到了vivo開始將精力放到了線上,推出了性價比品牌iQOO,也看到了vivo在海外市場的積極進取,在印度、東南亞等市場都拿下了可觀的戰績。vivo利用自身對市場趨勢的敏銳判斷,在手機高端化的時代背景下迎來了自身的戰略轉型。
2018年對於中國手機廠商都是記憶深刻的一年,華為P20 Pro、vivo NEX、OPPO Find X等產品的出現,都在向世人表明: 中國品牌也能做到技術領先,中國品牌的設計也能讓全球市場驚嘆。 時至今日,中國手機的全面屏設計已經走出了屬於自己的路,而不再是屈居人後。
小雷常說「有競爭才有發展」,vivo NEX正是vivo在傳統市場格局即將發生變革之際,vivo向外發出的一個信號:「藍廠」並不是只精於渠道,它也有屬於自己的獨特技術。
盡管如今屏下攝像頭技術的出現,讓「真全面屏」的時代離我們越來越近,但vivo NEX對於全面屏時代承上啟下的貢獻,卻依然值得我們銘記。
----------------------------------
點擊文章頂部雷 科技 頭像,私信回復「搞機」,即可獲得玩機技能合集。
⑸ 為什麼說藍廠X50的輕薄設計會很有優勢原因是什麼呢
Vivo手機在市場上的銷量一直都是比較不錯的,而vivo的X50在設計方面也比較輕薄,之所以會受到消費者的喜愛,不僅是因為外觀設計,也是因為這款手機的配置也是非常強悍的。 Vivo X50使用了微平台技術,在拍攝照片和視頻的過程中,也是可以滿足用戶的極致需求。這款手機的外觀設計也是非常出色的,在市場上有著非常高的辨識度,屏幕採用了左側打孔設計。作為vivo旗下的一款旗艦機,整體的質感和表現力都是比較不錯的。這款手機搭載的是高通驍龍865晶元,在性能表現上也是比較出色的。
Vivo手機一直都是非常輕薄的而vivo X50這款手機的厚度也只有7.49毫米,拿在手中也是非常的輕便,而且還有很好的握持感。其他品牌的手機在輕薄設計方面是不如vivo手機的,而且X50也是一台5G手機,能夠做到如此輕薄,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⑹ 企業在管理方面如何做好技術創新的管理
創新管理管理能力主要由三方面反映:創新管理戰略、創新管理機制論述、創新管理速度。技術創新管理戰略決定和統率企業創新管理的具體行為。企業能否正確選擇並貫徹實施良好的創新管理戰略,是其能否順利推進技術創新管理,贏得創新管理收益的先決條件。企業要在正確地分析自身的內部條件和外部環境的基礎上做出的企業技術創新管理總體目標部署,以及為實現創新管理目標而做出的謀劃和根本對策。高度重視自己的技術創新管理速度,縮短與西方發達國家企業的差距。
通過多種方式培養和造就一批具有敏銳的創新管理意識、會管理、敬業精神強的企業家隊伍。企業家不同於普通管理者,能夠及時感覺和捕捉住各種機會,並能夠採取創新管理行為獲取創新管理利潤。企業家的作用貫穿於整個企業的技術創新管理過程中,企業家常常是技術創新管理活動的倡導者、技術觀念的創新管理者、技術手段創新管理的投資者、技術創新管理成果的採用與推廣者、技術創新管理活動的組織者。企業家通過權利、感召力和創新管理精神,培育和建立有利於技術創新管理活動場所的文化氛圍,通過自己卓越的管理才能,創造性地利用企業資源開拓商品市場,組織和管理企業技術創新管理活動。
提高研究開發能力。要繼續推動建立健全技術開發機構、高水平的技術開發中心,對企業的研究開發條件進行改善,並吸收獨立科研院所和高等學校的科研力量以多種形式投入到企業技術創新管理中來,以抓好重大關鍵技術的攻關,帶動創新管理性的研究開發。對引進技術要在消化吸收的基礎上進行二次開發,以提高自主開發和創新管理能力。同時,還要按照市場經濟的要求,大力開發有知識產權的生產技術和有較高附加價值的名牌產品、新產品,成為進入市場的有力武器。
提高企業的製造能力。大量培養技術熟練的「藍領工人」,提高企業的設備先進性,使企業的製造能力和創新管理能力相適應。
加強企業的營銷能力。
⑺ 企業如何提高技術創新管理能力
導語:提高企業的製造能力。大量培養技術熟練的“藍領工人”,提高企業的設備先進性,使企業的製造能力和創新管理能力相適應。創新管理管理能力主要由三方面反映:創新管理戰略、創新管理機制論述、創新管理速度。技術創新管理戰略決定和統率企業創新管理的具體行為。
1、知識創新
據說,一個當代的博士生,僅能掌握不到人類知識總量的1%,剩下的99%都不懂,其中還有4%是他根本不知道還有這種知識存在。中國企業的經理人中大部分都是文化水平偏低,所以,我們有什麼理由回絕新的知識呢?所以,知識創新既是大家忽視的地方,也是需要提高和創新的地方。
2、服務創新
著名的IBM公司在廣告中強調的“IBM就是服務”,正反映了該公司十分重視產品服務的思想。產品服務創新就是強調不斷改進和提高服務水平和服務質量,不斷推出新的服務項目和服務措施,力圖讓消費者得到最大的滿足或滿意。對客戶,不簡單地以降低設備價格、成交條件來維護關系,而是以合作夥伴的方式對其提供增值服務,為客戶創造更多的價值。
3、心態創新
每一位企業員工、老員工、經理人都要像一位新雇員第一天在公司上班一樣,對企業的各個方面都進行提問、反思。還記得在我們上班的第一天,我們會問許多問題——我們為什麼做這件事情?我們如何使它發生?它的目標是什麼?但我們在單位中工作的時間越長,就越難做到這一點。我們在工作中的時間越長,問的問題越少,我們也就變得越自滿。大家都多問具有探索性的問題,並進行更仔細地傾聽,這樣你就能夠理解的更為深刻。然後,我們進行深入的分析與研究,必定能找出創新的方法來解決這些問題。
員工知識技能的學習和積累。
它包括員工個人的知識技能水平和結構,企業全體員工的整體素質與知識技能結構,以及企業在長期經營過程中積累起來的經驗。知識技能的學習和積累是一個持續、動態的過程。在當今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知識更新周期大大縮短、企業外部環境不斷變化情況下,職工個人和企業都必須重視知識技能的更新與提高以及知識結構的重組。通過各種形式的培訓和員工自學,不斷提高員工的思想意識、知識水平、技術水平和經營管理水平。
明確企業技術創新定位及發展方向。
任何一個取得技術創新成功的企業,其中必然存在優秀的企業家和企業家精神。正是企業家和企業家精神從企業內部促進、引導、帶動企業的技術創新。因此,企業家的創新精神越強,企業就越會積極地去尋找創新的機會,並進行主動的創新活動。不僅體現在創新時間上的領先。而且會給企業帶來創新技術上的領先,從而使企業形成一種持續的競爭優勢。對施工企業承攬到的具有較高科技含量的工程項目,企業技術中心要參與到項目的前期策劃中,從更高的層次有計劃的推廣應用一些先進的四新技術。
技術體系的完善。
技術體系是一個由一系列配套的技術專利、技術訣竅、設施設備和技術規范組成的,包括硬體和軟體的相互聯系、協同作用的有機系統,它既包含以知識技術為表現形式的隱性技術資源,也包含以核心產品為表現形式的顯性技術資源。企業技術體系通常以一項或幾項關鍵技術為核心,企業的技術優勢往往就體現在這些核心技術上,識別、開發與有效利用這些核心技術,並圍繞其形成獨具一格的技術體系和核心產品,常常能為企業建立競爭優勢奠定基礎。技術體系的建設是企業的`戰略行為,擁有先進的或獨具特色的技術體系,不僅有助於企業近期收益的提高,更重要的是使企業具備了有效地進行技術創新的能力。但技術體系的建設一定要圍繞企業核心競爭力來進行,因為企業單純在技術上的優勢並不能必然地導致企業在經濟績效上的優越性。
加大企業科技投入。
根據企業技術創新定位及發展方向,制定技術創新工作計劃,選擇重點科技項目,利用好科技項目基金,可由企業提取部分資金投入到重點項目的科研和應用中,使得公司管理人員能夠實實在在開展創新研究,獲得一手的經驗和數據,才能總結形成企業的自主知識技術。比如:新型模架系統的應用,綠色施工技術,先進的項目管理技術等。
繼續加強核心技術的創新。
以開發國家級工法和發明專利為突破口,促進企業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技術的創新。積極推進10項新技術和新材料、新工藝、新設備的應用,特別是針對不同項目的技術難點和施工亮點,進行工藝革新,提升建築業企業施工技術的科技含量。繼續加強創新人才隊伍建設。繼續加強公司內部專家的培養,建立一支高素質、有創新能力的技術團隊,充分利用現有技術資源,加強技術人員科技創新能力的培養;深化競爭機制,提升技術人員的創新精神;加強技術交流與合作。
加強技術中心建設。
企業技術中心要逐步提高科技創新管理協調能力,能夠協調企業的相關生產資源和人力資源,為技術管理工作創造更好的基礎。進一步完善企業的技術創新獎勵機制,明確企業的導向,對為企業技術進步作出貢獻的員工給予必要的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