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現代新科技有些什麼
1、虛擬現實技術(英文名稱:Virtual Reality,縮寫為VR),又稱靈境技術,是20世紀發展起來的一項全新的實用技術。虛擬現實技術囊括計算機、電子信息、模擬技術於一體,其基本實現方式是計算機模擬虛擬環境從而給人以環境沉浸感。
隨著社會生產力和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各行各業對VR技術的需求日益旺盛。VR技術也取得了巨大進步,並逐步成為一個新的科學技術領域。
2、遙感技術
20世紀60年代興起的一種探測技術,是根據電磁波的理論,應用各種感測儀器對遠距離目標所輻射和反射的電磁波信息,進行收集、處理,並最後成像,從而對地面各種景物進行探測和識別的一種綜合技術,通過遙感技術,可查詢到高分一號、高分二號、資源三號等國產高解析度遙感影像。
3、人工智慧
生產出一種新的能以人類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應的智能機器,該領域的研究包括機器人、語言識別、圖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和專家系統等。人工智慧從誕生以來,理論和技術日益成熟,應用領域也不斷擴大,可以設想,未來人工智慧帶來的科技產品,將會是人類智慧的「容器」。
4、微波通訊
在信息快速發展的影響下,微波通訊已經成為國家通訊的主要手段,不僅可以保證通訊質量,還可以進行遠距離精準傳輸。經過分析發現,我國新型微波技術的頻段主要是L、S、X、C等頻段。K頻段前階段仍處於開發和研究階段,還沒有正式投入使用。
5、微電子技術
廣泛應用於國防、文化、教育、衛生、交通運輸、郵電通信、經濟管理和各種消費類電子產品中。它對電子產品的滲透率接近100%,成為現代信息社會的細胞。
微電子技術已經成為發展科學技術、促進經濟發展、推動信息化社會進程、加強軍事實力、提高醫療水平的關鍵性基礎技術。微電子技術的發展水平和發展規模已經成為衡量國家經濟實力和技術進步的重要尺度,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具體表現。
㈡ 現代科技有哪些
1、輻射技術
在高分子材料領域,輻射技術已用於聚烯烴的輻射交聯,不飽和聚酯類樹脂的輻射固化,橡膠的輻射硫化,聚合物輻射降解以及輻射接枝改性等,已有產品實現工業化生產。
2、海洋工程技術
海洋工程技術:包括海洋發電技術、海洋鑽探技術、海水淡化技術、海洋油礦開采技術、海岸風力發電技術、海層探測技術、海洋物質分離技術、海水提煉技術、海洋建築設計等。
3、航空航天科學技術
航空航天科學技術是20世紀興起的現代科學技術,自其形成以來,一直汲取基礎科學和其他應用科學領域的最新成就,高度綜合了工程技術的最新成果,並引領許多學科專業的發展,甚至促成某些專業的形成。
4、現代生物技術
也稱生物工程。在分子生物學基礎上建立的創建新的生物類型或新生物機能的實用技術,是現代生物科學和工程技術相結合的產物。
5、光電子技術
光電子技術是先進的技術,對傳統 產業的技術改造、新興產業的發展、產業結 構的調整優化起著巨大的促進作用。
㈢ 現代以來,我國在科技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有哪些進步啊
1.5G領跑世界
從4G快人一步,到5G領跑世界。當流量社會到來,網速就是效率。數秒鍾完成一部高清大片的下載,直播更是「分分秒秒無卡頓」。預測是到2020年中國5G將實現商業化推廣,到2025年中國5G用戶數量有望達到億級規模。
㈣ 中國現代科技成果有那些
1、我國「人造太陽」裝置創造世界新紀錄
國家大科學裝置——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東方超環(EAST)實現了穩定的101.2秒穩態長脈沖高約束等離子體運行,創造了新的世界紀錄。這一重要突破標志著,我國磁約束聚變研究在穩態運行的物理和工程方面將繼續引領國際前沿。
東方超環是世界上第一個實現穩態高約束模式運行持續時間達到百秒量級的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對國際熱核聚變試驗堆(ITER)計劃具有重大科學意義。由於核聚變的反應原理與太陽類似,因此,東方超環也被稱作「人造太陽」。
該成果將為未來ITER長脈沖高約束運行提供重要的科學和實驗支持,也為我國下一代聚變裝置——中國聚變工程實驗堆的預研、建設、運行和人才培養奠定了基礎。
2、國產水下滑翔機下潛6329米刷新世界紀錄
我國自主研發的「海翼」號水下滑翔機於2017年3月在馬里亞納海溝挑戰者深淵,完成大深度下潛觀測任務並安全回收,最大下潛深度達到6329米,刷新了水下滑翔機最大下潛深度的世界紀錄。
「海翼」號水下滑翔機是根據中科院B類戰略先導專項的部署,由中科院沈陽自動化所研製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型水下觀測平台。
從原理樣機的研發到深淵觀測任務的圓滿完成經歷了13個年頭,包含淺海、深海、深淵等不同型號的水下滑翔機20餘台。
此次「海翼」號在馬里亞納海溝共完成了12次下潛工作,總航程超過134.6公里,收集了大量高解析度的深淵區域水體信息,為海洋科學家研究該區域的水文特性提供寶貴資料。
3、世界首台超越早期經典計算機的光量子計算機誕生
2017年5月3日中國科技大學潘建偉院士科研團隊宣布光量子計算機成功構建。潘建偉團隊在多光子糾纏領域始終保持著國際領先水平,團隊利用自主發展的綜合性能國際最優的量子點單光子源,通過電控可編程的光量子線路,構建了針對多光子「玻色取樣」任務的光量子計算原型機。
實驗測試表明,該原型機的取樣速度比國際同行類似的實驗加快至少24000倍,通過和經典演算法比較,也比人類歷史上第一台電子管計算機和第一台晶體管計算機運行速度快10倍至100倍。
這台光量子計算機標志著我國在基於光子的量子計算機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為最終實現超越經典計算能力的量子計算奠定了堅實基礎。
4、國產大型客機C919首飛
我國首款國際主流水準的國產大型客機C919於2017年5月5日14時許在上海浦東國際機場首飛。C919的全稱是「COMAC919」,COMAC是C919的主製造商中國商飛公司的英文名稱簡寫。
「C」既是「COMAC」的第一個字母,也是中國的英文名稱「CHINA」的第一個字母,體現了大型客機是國家的意志、人民的期望。第一個9寓意「天長地久」,19寓意C919大型客機最大載客量190人。
C919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標志性工程,凝聚了國內最優秀的設計人才和工程人才,針對先進的氣動布局、結構材料和機載系統,研製人員共規劃了102項關鍵技術攻關,包括飛機發動機一體化設計、電傳飛控系統控制律設計、主動控制技術等。
5、我國首次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試開采
2017年5月18日,我國首次實現海域可燃冰試采成功,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又稱可燃冰)試采實現連續187個小時的穩定產氣。這是「中國理論」「中國技術」「中國裝備」所凝結而成的突出成就,中國人民又攀登上了世界科技的新高峰。
源源不斷的天然氣從1200多米的深海底之下200多米的底層中開采上來,點燃了全球最大海上鑽探平台「藍鯨一號」的噴火裝置。這是我國首次,也是全球首次對資源量佔比90%以上、開發難度最大的泥質粉砂型儲層可燃冰成功實現試采。
從「藍鯨一號」起步的可燃冰試采,不僅對我國未來的能源安全保障、優化能源結構具有重要意義,甚至可能給世界能源接替研發格局帶來改變。
㈤ 我國現代有哪些科學技術是領先全世界的
1、移動支付
全球知名的益普索(Ipsos)調查顯示,中國移動支付的普及率在全球位居第一位,占據主導地位的是騰訊和阿里巴巴。目前,支付寶已覆蓋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支持18種外幣結算,接入超過12萬家海外線下商戶門店,范圍涵蓋餐飲、超市、百貨、便利店、免稅店、主題樂園、機場等終端支付場所。支付寶的海外用戶也已超過4000萬,最北觸達挪威郎伊爾城,最南覆蓋阿根廷烏斯懷亞。目前,微信支付覆蓋了港澳台、東南亞、歐美、西亞、澳洲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並在東南亞、日本、韓國以及中國香港、台灣市場表現搶眼。
2、量子通信
在國家戰略規劃引導和產業界共同努力下,我國在量子通信領域已取得一批重要成果:2015年以來,中國科學院聯合阿里巴巴、中興通訊等單位成立了中國量子通信產業聯盟;2016年8月,我國成功發射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實現1203公里光子糾纏,刷新世界紀錄;2017年6月,在中國通信標准化協會啟動了國家標準的研究工作;2017年9月,世界首條全長2000餘公里的量子保密通信干線——「京滬干線」量子保密通信骨幹線路全線貫通。目前,結合「京滬干線」與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的天地鏈路,我國科學家成功實現了洲際量子保密通信,中國量子通信技術已躋身全球領先地位。
3、超級計算機
ITER裝置是一個能產生大規模核聚變反應的超導托克馬克,俗稱「人造太陽」。我國基於能源長遠的基本需求,於2006年正式參加ITER計劃。2003年3月,HT-7獲得超過1分鍾的等離子體放電,最長放電時間達到63.95秒,成為繼法國之後,第二個能產生分鍾量級高溫等離子體放電的托卡馬克裝置。在HT-7基礎上,中國科學家用10年時間,自主設計和建造出世界上首個全超導托卡馬克裝置EAST。讓5000萬攝氏度等離子體穩定持續燃燒100.12秒,這是中國超導托卡馬克實驗裝置在今年7月創造的新紀錄。ITER組織兩任總幹事評價中國在該領域已「全面領先於全球。」
㈥ 中國現代科技成果有那些
近些年來,我國每年取得的科技成果已經超過3萬項。 中國現代科技成就,有以下9條: 1. 光電子信息產業: 在本世紀微電子和電子計算機技術的基礎上,21世紀將把光、電、聲、磁等物理特性加以綜合開發利用,形成包括光電子器件、激光配置 、光纖系統、 全息圖像、光是集成電路、光計算機等基本內涵為新一代光電子信息產業。這一新產業將全面更新現有的各類信息手段,以適應人們對信息的最廣泛的需要。 2. 軟體產業: 在21世紀,世界范圍內的信息處理和知識處理業務將空前活躍,軟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知識產業的成長將加快步伐;大量的、遍及各個領域的資料庫、信息庫、知識庫將普遍建成並廣泛應用。基本軟體、應用軟體、智能軟體、專家系統等軟體產業,並在經濟發展和國家安全中佔有越來越突出的地位。 3. 智能機械產業: 在21世紀,傳統的各種機械工具將廣泛地與微電子、光電子和人工智慧機械產業。這個產業提供的智能機器人、智能計算機、智能工具(智能汽車、船舶、火車、飛機、航天器等)、智能生產線、智能化工廠等等,不僅在體力上, 同時也在腦力上部分替代人類的各種勞動,使人類的智能獲得新的解放,從而人類可以開展更富創造性的工作。 4. 生物工程產業: 以現代生命技術的四大組成部分(微生物、酶、細胞、基因)為基礎,到21世紀將逐步形成以動植物工程、葯物及疫苗、蛋白質工程、細胞融合、基因重組、生物晶元及生物計算機等為基本內涵的生物工程產業。這個產業將改造和創建若干高效益的生物物質,使人類的生產和生活發生巨大變化。 5. 生物醫學產業: 在疾病診斷、醫療手術、人工合成材料新成就的基礎上,在21世紀人類能安全地掌握生物的或人工的臟器(心、肺、腎、脾等)、骨骼、血管、知覺(視、聽、嗅、味、觸)的移植和再造技術, 從而使新的醫療技術達到能對人體各單位進行有效替換和重建的高水平,生物醫學產業必將成為令人矚目的高技術產業之一。 6. 超導體產業: 下個世紀,超導體產業將崛起。超導材料的某些獨特性能將改變傳統的若干概念和理論。超導電機、超導輸電系統、超導儲能裝置、超導磁浮列車、超導計算機、超導電子器件等一系列高技術成果將大批地實用化、商品化,從而改造現有的強電、弱電、微電、光電等整個技術格局。 7. 太陽能產業: 21世紀,人類將面臨能源緊缺的困境。除寄希望於核聚變能源之外,現實的選擇是:發展太陽能技術、研製和生產各種太陽能跟蹤,捕獲、轉換和存貯裝置,在地面和太空中更多地搜集和利用無污染的太陽能,建立起高技術的太陽能產業。 8. 空間產業: 全世界每年投入4000多億美元的空間活動經費,為21世紀的空間產業奠定了知識和技術基礎,包括衛星發射、載荷搭載、太空旅行等空間商業活動和服務,以及利用微重力、超潔凈的太空特有的環境進行科學試驗和高精尖產品生產,這些將成為下個世紀國際產業競爭的重要領域,在地球圈外開拓新的疆域,在外星上採掘新的資源,是人類進入21世紀後空間技術及其產業發展的第一批目標。 9. 海洋產業: 目前,人類最多隻能下潛到200多米深的海區, 對海洋深處的狀況知道得很少。21世紀,人類在地球之外擴展高邊疆的同時,也能在地球之內擴展低邊疆。可以相信,人類在較長一段時間內從資源密集的低疆域獲取的效益,會比從資源離散的高疆域獲取的效益多得多。南極開發,海水利用、深海采礦、海底城市建設等將成為下世紀海洋產業的基本內涵。 來源:汽車世界·車輛工程技術(中)
㈦ 現代科學技術的成就哪些
現代科學技術的成就有:
1、中國天眼:
中國天眼具有中國獨立自主知識產權的FAST,是世界上如今口徑最大、最精密的單天線射電望遠鏡,其設計綜合體現了我國高技術創新能力。
它將在基礎研究眾多領域,例如宇宙大尺度物理學、物質深層次結構和規律等方向提供發現和突破的機遇,也將在日地環境研究、國防建設和國家安全等方面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
2、神舟飛船:
神舟飛船是中國自行研製,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達到或優於國際第三代載人飛船技術的飛船。 神舟號飛船是採用三艙一段。
即由返回艙、軌道艙、推進艙和附加段構成,由13個分系統組成。神舟號飛船與國外第三代飛船相比,具有起點高、具備留軌利用能力等特點。
3、長征五號:
長征五號是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研製的 新一代無毒、無污染、高性能、低成本和大推力的大型運載火箭系列,是中國新一代運載火箭中芯級直徑為5米的火箭系列。
與歐洲阿麗亞娜5基本同級。其設計思想以通用化、系列化、組合化為重點,並已經突破多項關鍵技術,進入到實質性研製階段。
4、兩彈一星:
1960年11月5日,中國仿製的第一枚導彈發射成功,1964年10月16日15時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使中國成為第五個有原子彈的國家。
1967年6月17日上午8時中國第一顆氫彈空爆試驗成功。1970年4月24日21時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使中國成為第五個發射人造衛星的國家。中國的「兩彈一星」是20世紀下半葉中華民族創建的輝煌偉業。
5、中國探月工程:
2012年9月19日,月球探測工程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表示,探月工程已經完成嫦娥三號衛星和玉兔號月球車的月面勘測任務。嫦娥四號是嫦娥三號的備份星。
嫦娥五號主要科學目標包括對著陸區的現場調查和分析,以及月球樣品返回地球以後的分析與研究。中國人的探月工程,為人類和平使用月球做出了新的貢獻。2020年10月底,按照計劃中國將發射嫦娥五號探測器,通過鏟取、鑽取兩種方式,採集月球樣品並帶回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