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電腦硬碟存儲信息的原理是用的晶體管貯存技術嗎
傳統硬碟實際上就是一個高密度的磁碟,它是在
一塊硬質基板上塗覆了磁粉,通過讀寫磁頭產生的磁場改變磁碟上的每一個磁軌記錄單元內磁體
方向的變化進行讀寫處理。說白了就是一張類似
原來的3寸、5寸磁碟,不過是密度、可靠性等大大提高而已。
傳統的硬碟上的數據只要沒有強磁作用,其數據的維持期理論上更久,之所以硬碟容易壞,主要因為其機械機構、電路部分故障所致。相信你也常聽說10幾年前的
老硬碟,如今依然工作這樣的故事。
當然,如果想長期保存數據的話,刻制光碟並定期復制會更好一些。
2. 不是目前硬碟採用的主要技術是什麼
FLASH技術、eMMC技術。硬碟的主要技術有RAID技術、PRML技術、FLASH技術、eMMC技術等。而其中不是目前硬碟採用的主要技術有FLASH技術、eMMC技術。
3. 硬碟的工作原理是什麼
現在的硬碟都是採用的都是"溫徹思特「技術,都有以下特點:
1、磁頭,碟片及運動機構密封。
2、固定並高速旋轉的鍍磁碟片表面平整光滑。
3、磁頭沿碟片徑向移動。
4、磁頭對碟片接觸式啟停,但工作時呈飛行狀態不與碟片直接接觸。
碟片:硬碟碟片是將磁粉附著在鋁合金(新材料也有用玻璃)圓碟片的表面上.這些磁粉被劃分成稱為磁軌的若干個同心圓,在每個同心圓的磁軌上就好像有無數的任意排列的小磁鐵,它們分別代表著0和1的狀態。當這些小磁鐵受到來自磁頭的磁力影響時,其排列的方向會隨之改變。利用磁頭的磁力控制指定的一些小磁鐵方向,使每個小磁鐵都可以用來儲存信息。盤體:硬碟的盤體由多個碟片組成,這些碟片重疊在一起放在一個密封的盒中,它們在主軸電機的帶動下以很高的速度旋轉,其每分鍾轉速達3600,4500,5400,7200甚至以上。磁頭:硬碟的磁頭用來讀取或者修改碟片上磁性物質的狀態,一般說來,每一個磁面都會有一個磁頭,從最上面開始,從0開始編號。磁頭在停止工作時,與磁碟是接觸的,但是在工作時呈飛行狀態。磁頭採取在碟片的著陸區接觸式啟停的方式,著陸區不存放任何數據,磁頭在此區域啟停,不存在損傷任何數據的問題。
讀取數據時,碟片高速旋轉,由於對磁頭運動採取了精巧的空氣動力學設計,此時磁頭處於離盤面數據區0.2---0.5微自以為是的傢伙度的」飛行狀態「。既不與盤面接觸造成磨損,又能可*的讀取數據。電機:硬碟內的電機都為無刷電機,在高速軸承支撐下機械磨損很小,可以長時間連續工作。高速旋轉的盤體產生了明顯的陀螺效應,所以工作中的硬碟不宜運動,否則將加重軸承的工作負荷。硬碟磁頭的尋道飼服電機多採用音圈式旋轉或者直線運動步進電機,在飼服跟蹤的調節下精確地跟蹤碟片的磁軌,所以在硬碟工作時不要有沖擊碰撞,搬動時要小心輕放。
4. 硬碟是誰發明的
美國IBM(國際商用機器)公司的一個工作小組,於1956年9月,研製成功世界上第一塊硬碟驅動器:RAMAC。總容量5MB,當時售價35000美元,重量約為1噸。
這塊硬碟(應該叫這台硬碟)是現在所有硬碟驅動器的鼻祖。
5. 什麼叫硬碟
問題一:什麼是硬碟 硬碟概述
硬碟是電腦主要的存儲媒介之一,由一個或者多個鋁制或者玻璃制的碟片組成。這些碟片外覆蓋有鐵磁性材料。絕大多數硬碟都是固定硬碟,被永久性地密封固定在硬碟驅動器中。
硬碟發展
從第一塊硬碟RAMAC的問世到現在單碟容量高達250GB多的硬碟,硬碟也經歷了幾代的發展,以下是其發展歷史。
1.1956年9月,IBM的一個工程小組向世界展示了第一台磁碟存儲系統IBM 350 RAMAC(Random Access Method of Accounting and Control),其磁頭可以直接移動到碟片上的任何一塊存儲區域,從而成功地實現了隨機存儲,這套系統的總容量只有5MB,共使用了50個直徑為24英寸的磁碟,這些碟片表面塗有一層磁性物質,它們被疊起來固定在一起,繞著同一個軸旋轉。此款RAMAC當時主要應用於飛機預約、自動銀行、醫學診斷及太空領域。
2.1968年IBM公司首次提出「溫徹斯特/Winchester」技術,探討對硬碟技術做重大改造的可能性。「溫徹斯特」技術的精隋是:「密封、固定並高速旋轉的鍍磁碟片,磁頭沿碟片徑向移動,磁頭懸浮在高速轉動的碟片上方,而不與碟片直接接觸」,這也是現代絕大多數硬碟的原型。
3.1973年IBM公司製造出第一台採用「溫徹期特」技術的硬碟,從此硬碟技術的發展有了正確的結構基礎。它的容量為60MB,轉速略低於3000RPM,採用4張14英寸碟片,存儲密度為每平方英寸1.7MB。
4.1979年,IBM再次發明了薄膜磁頭,為進一步減小硬碟體積、增大容量、提高讀寫速度提供了可能。
5.80年代末期IBM發明的MR(Magneto Resistive)磁阻是對硬碟技術發展的又一項重大貢獻,這種磁頭在讀取數據時對信號變化相當敏感,使得碟片的存儲密度比以往每英寸20MB提高了數十倍。
6.1991年IBM生產的3.5英寸的硬碟使用了MR磁頭,使硬碟的容量首次達到了1GB,從此硬碟容量開始進入了GB數量級。
7.1999年9月7日,Maxtor宣布了首塊單碟容量高達10.2GB的ATA硬碟,從而把硬碟的容量引入了一個新的里程碑。
8.2000年2月23日,希捷發布了轉速高達15,000RPM的Cheetah X15系列硬碟,其平均尋道時間僅3.9ms,它也是到目前為止轉速最高的硬碟;其性能相當於閱讀一整部Shakespeare只花.15秒。此系列產品的內部數據傳輸率高達48MB/s,數據緩存為4~16MB,支持Ultra160/m SCSI及Fibre Channel(光纖通道) ,這將硬碟外部數據傳輸率提高到了160MB~200MB/s。總得來說,希捷的此款(捷豹)Cheetah X15系列將硬碟的性能提升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
9.2000年3月16日,硬碟領域又有新突破,第一款「玻璃硬碟」問世,這就是IBM推出的Deskstar 75GXP及Deskstar 40GV,此兩款硬碟均使用玻璃取代傳統的鋁作為碟片材料,這能為硬碟帶來更大的平滑性及更高的堅固性。另外玻璃材料在高轉速時具有更高的穩定性。此外Deskstar 75GXP系列產品的最高容量達75GB,而Deskstar 40GV的數據存儲密度則高達14.3 十億數據位/每平方英寸,這再次刷新數據存儲密度世界記錄。
10.以下是近年來關於硬碟價格的趣味數字
1995年 200MB~400MB 大於4000元/GB
1996年 1.2GB~2.1GB 1500元~2000......>>
問題二:硬碟是指什麼 硬碟屬於計算機外存儲器,是處種存儲容量巨大的設備。作用是用來存儲計算機運行時需要的數據。平常我們點開我的電腦中顯示的C: D: E:。。。就是硬碟上的分區。
問題三:什麼叫高清硬碟? 在容量,功耗,散熱量,穩定性等方面比較適合高清家庭影院的需求
參數具體看,沒什麼特別的
依你這個硬碟型號s福3500321cs,一個一個說含義:
st 希捷
3 3.5寸,也就是台式機硬碟
500 容量500G
3 32M緩存
2 兩碟,也就是單碟250G
1 OEM產品
cs 所謂的HD高清硬碟
另外AS是串口的意思
另外,轉速另有表示方法,7200.12,7200轉每分
問題四:磁碟是什麼意思?是硬碟嗎? 磁碟並非硬碟。
磁碟是計算機的外部存儲器中也採用了類似磁帶的裝置,比較常用的一種叫磁碟,將圓形的磁性碟片裝在一個方的密封盒子里,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防止磁碟表面劃傷,導致數據丟失。
文件系統:曾將圓形的磁性碟片裝在一個方形的密封盒子里。有了磁碟之後,人們使用計算機就方便多了,不但可以把數據處理結果存放在磁碟中,還可以把很多輸入到計算機中的數據存儲到磁碟中,這樣這些數據可以反復使用,避免了重復勞動。可是不久之後,人們又發現了另一個問題:人們要存儲到磁碟上的內容越來越多,眾多的信息存儲在一起,很不方便。這樣就導致了文件系統的產生。
問題五:什麼叫固態硬碟,什麼叫液態硬碟? 固態硬碟就是全電子的,採用集成電路存儲技術,使用存儲晶元加上定址控制器來組成的硬碟,類似於U盤技術,沒有任何機械運動部件。
相對應的,就是傳統的機械硬碟,採用高速旋轉的磁碟來存儲數據,通過磁頭來讀寫,類似於早期的軟盤工作方式。至於旋轉的磁碟採用什麼軸承,那不是固不固態的問題。如果說潤滑油膜,那從廣義上說,只要是跑軸套的都可以認為是液態軸承了。所以不存在什麼液態硬碟之說。
問題六:硬碟 藍盤和綠盤都是什麼意思 西部數據的硬碟一般分成3種。
藍盤,就是硬碟表面的標簽是藍色的;綠盤就是硬碟表面的標簽是綠色的;黑盤就是硬碟表面的標簽是黑色的(這個一般是我們配置好一點的電腦用的盤)。
藍盤:普通硬碟,適合家用。優點是性能較強,價格較低,性價比高;缺點是聲音比綠盤略響,性能比黑盤略差。
綠盤:節能盤,適合大容量存儲。採用IntelliPower技術,轉速為5400轉。優勢是安靜、價格低;缺點是性能差,延遲高,壽命短。
黑盤:高端盤,適合游戲愛好者使用。優勢是性能強,低延遲,大緩存;缺點是價格高,聲音較響。
問題七:硬碟人是什麼意思 該詞由中國論壇社區KDS(寬頻山)中的上海本地用戶發明。因該論壇有網站欄位屏蔽系統,「外地人」,「WDR」等欄位相繼被屏蔽後,用戶們便使用「VVDR」,「***」,「西部數據人」,「西數人」,「硬碟人」等名詞。因為西部數據硬碟縮寫WD與外地拼音縮寫相合 故有以西數人說法 代替外地人 以至日後發展為硬碟人發展歷程: 外地人-WDR-VVDR-***-西部數據人-西數人-硬碟人外地人是指暫時離開常住地的短期遷移人口。可以按外地人的出行規律分為定期和非定期外地人。因此外地人一般僅是相對於本地人而言的,不帶有歧視含義。從外地人到硬碟人的演變只是對於網路屏蔽措施的諷刺。
問題八:硬碟紅盤綠盤藍盤是什麼意思 綠盤,藍盤、黑盤和紅盤是西部數據根據旗下所產硬碟的特點所做的分類,通俗點講:所謂的黑盤、藍盤、綠盤、紅盤就是指的西部數據硬碟上貼的那張紙,是黑色、藍色、綠色、或紅色。
黑盤:高性能,大緩存,速度快。代號:LS WD Caviar Black。主要適用於企業,吞吐量大的伺服器,高性能計算應用,諸如多媒體視頻和相片編輯,高性能游戲機。
高速緩存:32 MB
容量:1TB;750GB;640GB;500GB
藍盤:普通硬碟,適合家用。優點是性能較強,價格較低,性價比高;缺點是聲音比綠盤略響,性能比黑盤略差。
高速緩存大小:2 MB;8 MB;16MB
容量:40 GB 到 750 GB
福綠盤:SATA 硬碟,發熱量更低、更安靜、更環保。節能盤,適合大容量存儲;採用IntelliPower技術,轉速為5400轉。優勢是安靜、價格低;缺點是性能差,延遲高,壽命短。
高速緩存大小:32 MB;16 MB;64MB
容量:2 TB;1.5TB;1TB;808GB;750GB;500GB
紅盤:西數新推出的針對NAS市場的硬碟,面向的是擁有1 至5 個硬碟位的家庭或小型企業NAS用戶。性能特性與綠盤比較接近,功耗較低、噪音較小、能夠適應長時間的連續工作,擁有特色技術NASware,這技術讓其兼容性更加出色,無論是針對NAS或是RAID都能夠擁有突出的兼容性表現。
高速緩存大小:64MB
容量:1T、2T、3T
問題九:什麼是硬碟,是指C、D、E、F盤嗎? 對,就是C、D、E、F盤。
硬碟是一種主要的電腦存儲媒介,由一個或者多個鋁制或者玻璃制的碟片組成。這些碟片外覆蓋有鐵磁性材料。絕大多數硬碟都是固定硬碟,被永久性地密封固定在硬碟驅動器中。不過,現在可移動硬碟越來越普及,種類也越來越多。
ke./view/4480
6. 硬碟的發展史
1、1956年,IBM的IBM 350 RAMAC是現代硬碟的雛形,它相當於兩個冰箱的體積,不過其儲存容量只有5MB。
1973年IBM 3340問世,它擁有「溫徹斯特」這個綽號,來源於他兩個30MB的儲存單元,恰是當時出名的「溫徹斯特來福槍」的口徑和填彈量。
至此,硬碟的基本架構被確立。
2、1980年,兩位前IBM員工創立的公司開發出5.25英寸規格的5MB硬碟,這是首款面向台式機的產品,而該公司正是希捷(SEAGATE)公司。
3、80年代末,IBM公司推出MR(Mago Resistive磁阻)技術令磁頭靈敏度大大提升,使碟片的儲存密度較之前的20Mbpsi(bit/每平方英寸)提高了數十倍,該技術為硬碟容量的巨大提升奠定了基礎。
1991年,IBM應用該技術推出了首款3.5英寸的1GB硬碟。
4、1970年到1991年,硬碟碟片的儲存密度以每年25%~30%的速度增長;從1991年開始增長到60%~80%;至今,速度提升到100%甚至是200%,從1997年開始的驚人速度提升得益於IBM的GMR(Giant Mago Resistive,巨磁阻)技術,它使磁頭靈敏度進一步提升,進而提高了儲存密度。
5、1995年,為了配合Intel的LX晶元組,昆騰(Quantum)與Intel攜手發布UDMA 33介面——EIDE標准將原來介面數據傳輸率從16.6MB/s提升到了33MB/s 同年,希捷開發出液態軸承(FDB,Fluid Dynamic Bearing)馬達。
所謂的FDB就是指將陀螺儀上的技術引進到硬碟生產中,用厚度相當於頭發直徑十分之一的油膜取代金屬軸承,減輕了硬碟噪音與發熱量 。
6、1996年,希捷收購康諾(Conner Peripherals)。
7、1998年2月,UDMA 66規格面世 。
8、2000年10月,邁拓(Maxtor)收購昆騰。
9、2003年1月,日立宣布完成20.5億美元的收購IBM硬碟事業部計劃,並成立日立環球儲存科技公司(Hitachi Global Storage Technologies, Hitachi GST)。
10、2005年日立環儲和希捷都宣布了將開始大量採用磁碟垂直寫入技術(perpendicular recording),該原理是將平行於碟片的磁場方向改變為垂直(90度),更充分地利用的儲存空間。
11、2005年12月21日, 硬碟製造商希捷宣布收購邁拓(Maxtor)。
12、2007年1月,日立環球儲存科技宣布將會發售全球首隻1Terabyte的硬碟,比原先的預定時間遲了一年多。
硬碟的售價為399美元,平均每美元可以購得2.75GB硬碟空間。
13、2007年11月,Maxtor硬碟出廠的預先格式化的硬碟,被發現已植入會盜取在線游戲的帳號與密碼的木馬。
未來的發展趨勢:
希捷存儲新技術:2009年出2500G硬碟。
硬碟記錄密度越大就可以實現越大的磁碟容量,希捷最近發布的160GB 5400rpm 2.5英寸垂直紀錄筆記本硬碟的紀錄密度是每平方英寸135Gbits,東芝最新展示的2.5英寸硬碟每平方英寸紀錄密度是188Gbits,而在加州矽谷的IDEMA DiSKON展會上,希捷展示了1種磁記錄設備,每平方英寸可以紀錄421Gbits數據!
據國外媒體報道,日立日前宣布,將於2010年推出5TB(5120G)硬碟,從而向新興的固態硬碟發起挑戰。
如今,固態硬碟逐漸蠶食傳統硬碟業務, 尤其是在筆記本電腦市場。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傳統硬碟將從此退出歷史舞台。
硬碟專家日立的做法是,盡可能提升硬碟的存儲空間。
據悉,日立計劃於2010年推出5TB 3.5英寸商用硬碟。
該硬碟採用了電流正交平面垂直巨磁阻(CPP-GMR)技術,使每平方英寸的存儲密度達到1T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