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5G什麼技術
1、5G,全稱是第五代行動電話行動通信標准,也稱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
2、目前中國聯通已經獲得3500MHz-3600MHz共100MHz帶寬的5G試驗頻率資源。
3、中國聯通已在多個城市開展5G試點網路測試和創新業務示範。
(1)區域涵蓋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中部城市群等各重要經濟區域內的重點城市。
(2)示範業務包括智慧冬奧、智慧醫療、智慧安防、5G車聯網、智慧製造、智慧教育、智慧足跡、大視頻等眾多5G創新業務領域,為全面試商用奠定了堅實基礎。
4、作為北京冬奧會官方合作夥伴,中國聯通還致力於打造5G智慧冬奧,實現5G科技成果轉化。
(1)中國聯通依託北京冬奧會,在首鋼創建全國首個5G智慧園區,將5G應用到園區內各場館、工業製造、生活體驗等場景中。
(2)5G下的北京冬奧會,將實現人流智能感知調控,物流智能跟蹤監控,VR360全景觀賽,便攜穿戴高速拍攝,無人機人臉識別,無線高速視頻探頭等應用。
2. 5g的三大核心技術
5G的三大核心技術分別是SBA、CUPS和網路切片。
什麼是SBA?
SBA(ServiceBasedArchitecture),即基於服務的架構。它基於雲原生構架設計,借鑒了IT領域的「微服務」理念。
眾所周知,傳統網元是一種緊耦合的黑盒設計,NFV(網路功能虛擬化)從黑盒設備中解耦出網路功能軟體,但解耦後的軟體依然是「大塊頭」的單體式構架,需進一步分解為細粒度化的模塊化組件,並通過開放API介面來實現集成,以提升應用開發的整體敏捷性和彈性。
為此,業界提出了基於CloudNative的設計原則。
CloudNative的使命是改變世界如何構建軟體,其主要由微服務架構、DevOps和以容器為代表的敏捷基礎架構幾部分組成,目標是實現交付的彈性、可重復性和可靠性。
微服務就是指將Monolithic(這個詞太難傳神翻譯了,本文翻譯成單體式應用程序)拆分為多個粒度更小的微服務,微服務之間通過API交互,且每個微服務獨立於其他服務進行部署、升級、擴展,可在不影響客戶使用的情況下頻繁更新正在使用的應用。
正是基於這樣的設計理念,傳統網元先是轉換為網路功能(NF),然後NF再被分解為多個「網路功能服務」。
SBA=網路功能服務+基於服務的介面。網路功能可由多個模塊化的「網路功能服務」組成,並通過「基於服務的介面」來展現其功能,因此「網路功能服務」可以被授權的NF靈活使用。
其中,NRF(NFRepositoryFunction,NF貯存功能)支持網路功能服務注冊登記、狀態監測等,實現網路功能服務自動化管理、選擇和可擴展。
CUPS
CUPS(ControlandUserPlaneSeparation),即控制與用戶面分離。目的是讓網路用戶面功能擺脫「中心化」的囚禁,使其既可靈活部署於核心網(中心數據中心),也可部署於接入網(邊緣數據中心),最終實現可分布式部署。
事實上,核心網一直沿著控制面和用戶面分離的方向演進。比如,從R7開始,通過DirectTunnel技術將控制面和用戶面分離,在3GRNC和GGSN之間建立了直連用戶面隧道,用戶面數據流量直接繞過SGSN在RNC和GGSN之間傳輸。到了R8,出現了MME這樣的純信令節點。
只是到了4.5G和5G時代,這一分離的趨勢更加徹底,也更加必要。
其中一大原因就是,為了滿足5G網路毫秒級時延的KPI。
光纖傳播速度為200km/ms,數據要在相距幾百公里以上的終端和核心網之間來回傳送,顯然是無法滿足5G毫秒級時延的。物理距離受限,這是硬傷。
因此,需將內容下沉和分布式的部署於接入網側(邊緣數據中心),使之更接近用戶,降低時延和網路回傳負荷。
網路切片
5G服務是多樣化的,包括車聯網、大規模物聯網、工業自動化、遠程醫療、VR/AR等等。
這些服務對網路的要求是不一樣的,比如工業自動化要求低時延、高可靠但對數據速率要求不高;高清視頻無需超低時延但要求超高速率;一些大規模物聯網不需要切換,部分移動性管理對之而言是信令浪費等等,為此5G要像一把瑞士軍刀一樣,多功能滿足差異化的網路服務。
於是,我們就要把網路切成多個虛擬且相互隔離的子網路,分別應對不同的服務。
當然,這么靈活的切片工作豈是傳統大塊頭的黑盒設備能擔當的,自然要虛擬化、軟體化,再將網路功能進一步細粒度模塊化,才能實現靈活組裝業務應用。
因此,3GPP就確認了由中國移動牽頭26家公司提出的SBA構架為5G核心網基礎構架。
3. 5g體現了信息技術中的什麼技術
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英語:5th generation mobile networks或5th generation wireless systems、5th-Generation,簡稱5G或5G技術)是最新一代蜂窩移動通信技術,
也是繼4G(LTE-A、WiMax)、3G(UMTS、LTE)和2G(GSM)系統之後的延伸。5G的性能目標是高數據速率、減少延遲、節省能源、降低成本、提高系統容量和大規模設備連接。
(3)5g是基於什麼樣的技術擴展閱讀
三星電子通過研究和試驗表明,在28GHz的超高頻段,以每秒1Gb以上的速度,成功實現了傳送距離在2Km范圍內的數據傳輸。此前,世界上沒有一個企業或機構開發出在6GHz以上的超高頻段實現每秒Gb級以上的數據傳輸技術,這是因為難以解決超高頻波長段易畸變導致傳輸較短等難題。
三星電子利用64個天線單元的自適應陣列傳輸技術,使電波的遠距離輸送成為可能,並能實時追蹤使用者終端的位置,實現數據的上下載交換。超高頻段數據傳輸技術的成功,不僅保證了更高的數據傳輸速度,也有效解決了移動通信波段資源幾近枯竭的問題。
4. 5G是什麼樣的技術
5G網路是指下一代無線網路。5G網路將是4G網路的真正升級版,它的基本要求並不同於無線網路。其5G網路已成功在28千兆赫(GHz)波段下達到了1Gbps,相比之下,當前的第四代長期演進(4G LTE)服務的傳輸速率僅為75Mbps。而此前這一傳輸瓶頸被業界普遍認為是一個技術難題,而三星電子則利用64個天線單元的自適應陣列傳輸技術破解了這一難題。
5. 5g技術簡介 關於5g技術簡介
1、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英語: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簡稱5G)是具有高速率、低時延和大連接特點的新一代寬頻移動通信技術,是實現人機物互聯的網路基礎設施。
2、國際電信聯盟(ITU)定義了5G的三大類應用場景,即增強移動寬頻(eMBB)、超高可靠低時延通信(uRLLC)和海量機器類通信(mMTC)。增強移動寬頻(eMBB)主要面向移動互聯網流量爆炸式增長,為移動互聯網用戶提供更加極致的應用體驗;超高可靠低時延通信(uRLLC)主要面向工業控制、遠程醫療、自動駕駛等對時延和可靠性具有極高要求的垂直行業應用需求;海量機器類通信(mMTC)主要面向智慧城市、智能家居、環境監測等以感測和數據採集為目標的應用需求。
3、為滿足5G多樣化的應用場景需求,5G的關鍵性能指標更加多元化。ITU定義了5G八大關鍵性能指標,其中高速率、低時延、大連接成為5G最突出的特徵,用戶體驗速率達1Gbps,時延低至1ms,用戶連接能力達100萬連接/平方公里。
6. 什麼是5G
5G網路是第五代移動通信網路,其峰值理論傳輸速度可達每秒數1Gb,比4G網路的傳輸速度快數百倍。
2014年5月13日,三星電子宣布,其已率先開發出了首個基於5G核心技術的移動傳輸網路,並表示將在2020年之前進行5G網路的商業推廣。
2016年8月4日,諾基亞與電信傳媒公司貝爾再次在加拿大完成了5G信號的測試。在測試中諾基亞使用了73GHz范圍內的頻譜,數據傳輸速度也達到了現有4G網路的6倍。
三星電子計劃於2020年實現該技術的商用化為目標,全面研發5G移動通信核心技術。
隨著三星電子研發出這一技術,世界各國的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的研究將更加活躍,其國際標準的出台和商用化也將提速。
(6)5g是基於什麼樣的技術擴展閱讀:
5G對各方面帶來的實際影響:
1、大眾手機用戶:5G值得期待,但改變不會太快發生
核心城區熱點速率的顯著提升,對於需要高帶寬、低時延的VR和手機游戲會有更好體驗。但需要注意,5G網路覆蓋一定是從部分點(城區熱點)和線(道路沿線)開始,不會像4G時代迅速建立全國性廣泛覆蓋面。
除了尚需時間的無人駕駛外,暫時也看不到「殺手級」的大眾服務(「Killer App」)。這有些像2000年歐洲發放3G牌照的情況,投牌的運營商都在期待發夢,但被寄予厚望的「殺手級應用」視頻通話卻沒什麼人用,建好的高速公路沒有車跑。
等待了8年才被預期不到的產品拯救(2008年蘋果發布iPhone 3G和App Store,使用谷歌安卓操作系統的智能手機面世)。以至於到現在,沒有人再談論什麼「殺手級應用」了。
2、垂直行業:影響深遠,逐步實現
基礎設施條件變化帶來部分行業的歷史性機遇,例如無人駕駛,只有在5G網路下才可能實現。現在4G有幾十毫秒的時延,汽車在導航時可能錯過路口(特別是像香港這樣道路狹窄密集的城市)。
更關鍵的是,大規模自動駕駛只有在多數車輛、行人、道路設施都連入互聯網並建立起相互關系,讓車輛實時掌握附近最新的復雜路況,才可能成真(也就是V2X,vehicle-to-everything)。
Intel預計無人駕駛汽車每一秒大約會產生1GB的數據量,這顯然不是4G網路能處理到的,需要邊緣計算(Edge Computing,海量數據不需要通過網路到雲端處理,而是就近在靠近數據源的本地處理)、5G網路切片技術(優先保障車聯網對網路的要求)等一系列技術的配合。
還需要產業生態和路網的配合,包括道路沿線5G網路覆蓋、道路系統調整、車輛終端軟硬體改造,所以有一個時間問題,中國的規劃大致是從2020年-2025年分步改造。
對於其他行業,目前還處於憧憬和想像大於市場實際需求的階段,需要通信行業與各個垂直產業深度探索、融合。這種改變不會是4G時代對消費者那樣疾風驟雨式的快速,但帶來的影響將會非常深遠。
3、政府監管機構:宏大願景下的新挑戰
通信早已不是一個自由競爭的純市場化領域,對國家競爭力具有舉足輕重的戰略影響,甚至比水、電更重要,是更有發展潛力的「空氣和水」(弄不好就是要命的),所以在全球都是一個受到規管的領域。
5G無疑帶來社會行業進步的歷史機遇,創造新可能,政府監管機構要推動互聯網不斷發展升級。
4、設備廠商:一場不容錯過的盛宴,雷聲過後待雨點兒
設備廠商是每一代通信技術最大的鼓吹手。在產業格局中,運營商更像是農民要每日耕種(運營),年初投資播種,年尾收獲,年復一年;設備商更像是獵食動物,看準目標,伺機而動,或大獲而歸,或顆粒無收。
每一代技術,都是運營商增加Capex(資本開支)的時候,也都是設備廠商格局可能再次洗牌的機會。
5、移動運營商:若提速不加價,5G的投資從哪兒來?
4G成為主流服務以來,全球運營商都面臨「增量不增收」的問題(新型「剪刀差」),流量增量早與收益增量不成正比,這對消費者是好事,但產業要持續健康發展,網路服務商必須有足夠的盈利進行再投入。
一方面,消費者的流量需求趨於無限,資費難以提高,網路支出在用戶錢包的總份額中只降不升;另一方面,投資者和資本市場非常關注運營商的資本開支,現在在發達市場中,固網或綜合運營商都比純移動運營商估值要高,最重要原因就是資本市場擔心移動運營商需要不斷投入。
而固網在全光纖化之後,看不到什麼資本開支需要(無線的網路承載能力是有限的,有線的網路承載能力是無限的),所以上市運營商的掌舵人就在兩者之間走鋼絲,要把握好投入和產出的節奏。
7. 5G源於什麼的發明和普及
5G是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的簡稱,是4G網路的演進。VoLTE是基於4G網路的高清語音通話技術,帶給用戶更高質量、更清晰的語音和視頻通話效果。
8. 你了解5G嗎5G詳細有哪些優勢呢
5G是第五代移動通信,5G相比於4G,可以提供更高的速率、更低的時延、更多的連接數、更快的移動速率、更高的安全性以及更靈活的業務部署能力。體驗的速率可以達到2Gbps,比如下載一部高清電影只需要幾秒鍾。
溫馨提示:辦理聯通5G套餐可以享受到更高的速率。
9. 5g網路以什麼技術為基礎
5G 網路以 5G NR (New Radio) 統一空中介面(unified air interface)為基礎,為滿足未來十年及以後不斷擴展的全球連接需求而設計。5G NR 技術旨在支持各種設備類型、服務和部署,並將充分利用各種可用頻段和各類頻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