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信息技術 > 中峰養殖技術有哪些

中峰養殖技術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3-02-09 19:45:58

⑴ 野蜜蜂的養殖方法有哪些

“野蜜蜂”一般是指“中華蜜蜂”,體軀較小,頭胸部黑色,腹部黃黑色,全身披黃褐色絨毛。中華蜜蜂飛行敏捷,嗅覺靈敏,出巢早,歸巢遲,每日外出採集的時間比義大利蜂多2~3小時,不過野蜜蜂怎麼養才好呢?一起來看看吧!

野蜜蜂的介紹

外形

中華蜜蜂工蜂腹部顏色因地區不同而有差異,有的較黃,有的偏黑; 吻長平均5mm。蜂王有兩種體色:一種是腹節有明顯的褐黃環,整個腹部呈暗褐色;另一種的腹節無明顯褐黃環,整個腹部呈黑色。雄蜂一般為黑色。南方蜂種一般比北方的小,工蜂體長10~13mm,雄蜂體長約11~13.5mm,蜂王體長13~16mm。

習性

中華蜜蜂飛行敏捷,嗅覺靈敏,出巢早,歸巢遲,每日外出採集的時間比義大利蜂多2~3小時,善於利用零星蜜源。造脾能力強,喜歡新脾,愛啃舊脾,抗蜂蟎和美洲幼蟲腐臭病能力強,但容易感染中蜂囊狀幼蟲病,易受蠟螟危害,喜歡遷飛,在缺蜜或受病敵害威脅時特別容易棄巢遷居,易發生自然分蜂和盜蜂,不採樹膠,分泌蜂王漿的能力較差,蜂王日產卵量比西方蜜蜂少,群勢小。

野蜜蜂的特徵

蜜蜂具有一般昆蟲的形態特徵,體軀分節,分別集合為頭部、胸部和腹部三個體段。在部分體節上著生成對的附肢,附肢也分節(圖)。外骨骼的體殼支撐和保護蜜蜂的內部器官。體表密生絨毛,具有護體和保溫作用。特別在寒地越冬結團的蜂群,蜜蜂絨毛保溫意義尤為重要。頭部和胸部的絨毛呈羽狀分叉,這對蜜蜂採集花粉和促進植物授粉具有特殊的意義。蜜蜂體表有些空心狀與神經相連的毛是蜜蜂的感覺器官。

蜜蜂在體節集合方面與一般昆蟲明顯不同。第一腹節前伸與胸部緊密結合,形成並胸腹節。並胸腹節後部猝然緊縮,與第二腹節前部收縮成柄狀的腹柄膜質相連,外觀上將胸腹明顯分為兩段。為便於形態和功能的研究,將胸部三節和並胸腹節劃分為胸段,除第一腹節外的腹部為腹段。

野蜜蜂的養殖技術

放蜂場地選擇

中華蜜蜂放蜂場地應選擇在遠離工廠、礦山、公路等僻靜的山坡、半山坡以及林木邊沿、避開人畜騷擾或振動干擾,蜂場附近要有充足而清潔的水源。中華蜜蜂對大宗蜜源要求並不十分嚴格,但對蜜粉植物種類要求較多,蜜源花期連續,沒有太長的斷蜜期,由於中華蜜蜂善於利用零星蜜源,外界零星蜜粉不斷,避免引發盜蜂,便於管理。

蜂群擺放

由於中華蜜蜂馴養時間短,野性較強,定向能力較差,容易迷巢,因此擺放中華蜜蜂就不能象擺放西蜂那樣成行、整齊而緊密、方向一致。擺放中華蜜蜂蜂群,群間距離要遠些,前後交錯,巢門方向不求一致,避免群間蜜蜂相互錯投,造成相互斗殺。特別交尾群,更要加大大群之間的距離,防止蜂王投錯被殺。各箱體應用木樁墊起,防止螞蟻對中華蜜蜂蜂群的侵擾,造成逃蜂。

防止異味接觸

中華蜜蜂嗅覺靈敏,對異味反應很敏感。 飼養 中華蜜蜂的蜂箱最好是用西蜂用過的蜂箱。或選擇無異味的木料做成的新蜂箱,新蜂箱在使用之前,先塗上少量的蜂蠟,消除木質氣味,利於中華蜜蜂接受,防止飛逃。不用味重的葯物防治蜂病,蜂箱、蜂具消毒後,必須徹底消除異味後方可重新使用,蜂箱盡量採用灼燒 方法 進行消毒,防止異味刺激蜜蜂而造成逃群。

蜂群管理

中華蜜蜂嗅覺靈敏,盜性較強,防止盜蜂是管理中華蜜蜂的一項主要工作,應隨時加以注意。最好在巢門閘板上分兩排打6—8個小孔,孔徑5—5.5mm。在飼養過程中,根據群勢變化開放或堵塞小孔數。箱縫用塑料膠帶封嚴。

中華蜜蜂叩舊脾的習性是與其對巢蟲(蠟螟)抵禦能力差有關,飼養中華蜜蜂要勤造新脾更換舊脾,換出來的舊脾除保存少量采蜜期使用外,其餘應及時淘汰化蠟,防止蠟螟卵蟲帶入蜂群,加高箱底與巢脾下樑間的距離,至少要有40毫米的間距。或者採用活底蜂箱,以便隨時清除箱底上的蠟屑,以防蠟螟產卵。

野生中蜂的蜂巢是:中心部位多為蛹脾,蛹脾外邊是蟲脾,蟲脾外邊是卵蟲脾,卵蟲脾外邊是未造完整的新脾。整個蜂脾呈半球形各脾上部都有較大范圍蜜粉圈,子圈均在各脾下部。因此管理中蜂不必過分強調調脾,繁殖期內盡量減少開箱次數,以免擾亂蜂群的正常生活秩序。

分蜂季節適當增加檢查次數。中蜂分蜂群出飛時間早,蜂王在王台里產卵後不等王台封蓋,隨時都有可能出飛。發現蜂群怠工等分蜂預兆時,採取人工分蜂加於消除。蜜源開花前,多次毀台維持強群群勢的做法是不可取的。為提高采蜜量,流蜜初期可以合並蜂群或者調動外勤蜂組織強群采蜜。在采蜜期多造新脾。

蜂群四季管理

一、春季管理

1、適時擴大蜂巢,加速蜂群群勢增長。

2、蜂場設置喂水器,並定期進行消毒。

3、定期檢查蜂群(晴天溫14℃以上時),清除箱底死蜂、蠟渣、霉變等污物,保持箱底清潔。

4、保持官密集群勢,保持強群繁殖,確保春繁擴群快速。

5、防治蟎蟲。用殺蟎劑連續殺蟎2~3次,隔2天一次。

6、箱內外保溫。地面上放置20~30厘米厚地乾草,蜂箱放在乾草上,頂蓋小草簾,外蓋箱蓋,後壁和兩側用草簾包裹,保持箱內空氣流暢。白天掀起草簾等覆蓋物,便於蜜蜂飛翔。

7、獎勵飼喂。調整蜂群當天晚即可進行獎勵飼喂,喂稀糖漿。每日每群喂糧漿100~200g,有蜜源時少喂或停喂。獎勵飼喂的飼料必須消毒過或確認無帶病毒飼料。

8、箱內保溫物隨巢群擴大摘除,箱外保溫物蜂發展滿箱、氣溫穩定時撤除(先撤除上面,再撤除周圍,最後撤除箱底)。

9、低溫陰雨天要給蜂群巢門每天喂水,補加粉脾於蜂巢外側。

二、夏季的管理

1、更換蜂王。在4~6月期間,把全場的蜂群更換成當年的蜂王。

2、定期全面檢查,毀凈自然王台,加強通風,防止自然分蜂。

3、採用遮陰、灑水等 措施 為蜂群生產和繁殖創造適宜溫度和溫度。

4、巢上喂水。晴熱天氣在午時用清水打溫布在箱頂覆蓋。

5、防止盜蜂,防除胡蜂、多蟾蜍,預防卷尾病。

三、秋季管理

養蜂者把一年作為養蜂的開始,秋季管理的重點是為蜂群越冬及來年早春系列作準備。要防止出現7月強、8月弱,9月蟎嚴重的現象。

1、適時培養和更換蜂王,更換前,必須對全場蜂王進行一次鑒定,分批更換。採取適當措施促進蜂群繁殖,培養適齡越冬蜂,保持巢內飼料的充足仍是一項關鍵的技術措施,同時結全換王和分巢治蟎等措施,在繼箱群哺育力過剩的基礎組織多王群繁殖越冬蜂。

2、適時斷子,防治蜂蟎,第一步,在8~9月,結合秋季育王,在組織交尾群時提出封蓋子脾,使原群無封蓋子脾,並先對原群用葯,待新群(交尾群)子脾出房,蜂王交尾成功,所產的卵孵成幼蟲以後,對新群進行治療;第二步,在蜂群進入越冬並自然斷子初期(各地斷子始期不一)在9~11月進行葯物治療。治療務求徹底,注意的是,用葯前,先喂蜂,同時在人為斷子時,蜂群中至少留卵脾一框以上。

3、通貯備越冬飼料,越冬飲料中不得含有甘露蜜。

4、注意防止農葯中毒。

四、冬季管理

1、越冬前要選擇好室友外越冬場所,要求清潔衛生、背風向陽,乾燥安靜。備好越冬保溫材料,以20~30群為一組,或以2群、5~6群為一組不等,用草簾把蜂箱左右和後面圍住,箱底墊15厘米左右的乾草。

2、越冬前期應調整蜂群群勢,適當縮群、緊脾,留足越冬飼料,布置越冬蜂巢。

3、越冬期間不宜開箱檢查,加強箱外觀察,調節蜂巢巢門,加強蜂巢保溫,加強強群及雙王群的管理,提高蜂群的抗病能力。

4、越冬後期就注意補充飼料和預防蜂群下痢病,選擇晴暖的天氣進行蜜蜂排泄飛行。

⑵ 養魚技術

分類: 休閑/愛好 >> 花鳥魚蟲
問題描述:

我爸爸是做 浮動式海水網箱養魚 的,每天都有5~10條魚死亡,死因是病死的,也不知道是什麼病。我看見魚還有半條命的時候,肚子很大、浮上水面,還能生存兩三天。 我爸爸高中學歷,對生物不了解。請指教加我QQ:***********

解析:

.淡水魚類養殖的基本概念

淡水魚類養殖是將魚種投放到水體並加以一定的飼養管理,或對水體中的魚類資源進行繁殖和保護,從而獲得高產量魚的生產方式。目前中國的淡水魚類養殖品種有30餘種,根據養殖魚類的特點,水體條件,以及養殖措施等,淡水魚類養殖分為如下方式:

根據養殖魚類對水溫的要求分類:溫水性魚類養殖,一般水溫為15_30℃,如鯉魚、草魚、鰱、鱅、鯽和團頭魴等;冷水性淡水魚類養殖:一般適溫為10_20℃,如虹鱒、細鱗魚等;熱水性魚類養殖:一般適溫為18_30℃,如羅非魚、淡水白鯧等。

2. 根據養殖水體條件,養魚種類和規格、水域類型及養殖措施,淡水魚類養殖又分為如下方式:

a. 靜水養魚和流水養魚

b. 單養、混養和套養

c. 池塘養魚、稻田養魚、河道養魚、湖泊養魚、水庫養魚、網箱養魚、圍網與圍欄養魚及工廠化養魚等。

d. 精養、半精養、粗養等。

3.以下就池塘魚類養殖技術的重要環節,做一要述。

池塘養魚

池塘養魚是中國大部分地區使用的養魚方式,目前產量約占淡水養魚的60%以上,具有投資小、收益大、見效快、生產穩定等特點。

魚池條件:

面積:一般成魚池面積為5_10畝,這樣易於管理。親魚池、魚苗池、魚種池以3-5畝為宜。

水深:一般成魚池水深2_3米。北方的越冬池以嚴寒最厚冰層以下1.5-2米為宜。魚苗池、孵化池水深為1.0_1.5米為宜。魚種池一般要求水深1.5-2.0米。

水質:水源充沛、水質良好是養魚的根本條件。

底質的要求:池塘底質最好是壤土,砂壤土,其次是黏土。

4.放養前的准備工作

休整池塘,清除池底雜草、雜質、平整池塘。

a.清塘消毒

土法清塘:即冬季排干水,通過池底凍結、乾燥和爆曬來清除敵害,改良底質。

葯物清塘:可使用生石灰或漂白粉。

b.注水和培育水質

池塘消毒後,待葯物毒性消失,即可住新水,在魚種放養前7_10天,既投基肥,培育水質。

5. 魚種放養

放養大規格魚種是池塘養魚的一項高產措施。大規格魚種具有抗病力強,成活率高,生長迅速的特點。在池塘飼養條件下,草魚一般放養體重0.25公斤的魚種,經過4個月飼養到秋季可達規格0.5_0.75公斤,如放養0.5_0.75公斤的可長到1.0_1.5公斤。鰱鱅魚一般放一齡魚種,12_18厘米規格,到出塘可達0.5_0.75公斤。其他魚如鯉魚、鯽和團頭魴都放養一齡魚種,密度偏稀一些,規格為12_14厘米左右,經過幾個月的飼養,鯉魚可達規格0 .5公斤,團頭魴150_350克,鯽魚100克以上。

6.高產放養模式:

各地根據多年養殖經驗,經過科學總結,制訂了許多放養模式,在此不一一列舉。在此僅介紹80:20放養技術:

1). 用上述標准方法准備池塘。

2). 將規格均勻一致的能攝食顆粒飼料的魚類(如鯽魚)的魚種和規格比較均勻的濾食性魚種(如鰱魚)放入已准備好的池塘中,大致分別占總產量的80%和20%。

3). 以一種營養完全、物理性狀好的顆粒飼料,按規定的計劃和方法飼喂80%的魚類。

4). 在整個養殖周期中,始終將池塘水質維持在一個不會引起魚類應激反應的水平。

5). 在收獲時,主養魚(80%)的個體應大小均勻、達到上市規格。

7.魚種放養密度

各地使用的放養密度應根據池塘條件因地制宜。對於首次採用80:20池塘養魚技術的養殖者,每畝水面收獲時主養魚的重量不超過以下的 *** :

a. 在增氧受限制、不能沖水的池塘,其魚重量定為167公斤;

b.在增氧不受限制、沖水受限制的池塘,其魚重量定為267公斤;

c.在增氧和沖水均不受限制的池塘,其魚重量定為400公斤;

d. 連同配養魚20%的重量,a、b、c三類池塘的總產魚重量分別為209公斤、333公斤和400公斤。

e. 若希望出塘平均規格為500克,則a、b、c三類池塘放養魚總數量分別為418尾、666尾和800尾。其中主養魚佔80%,配養魚養魚佔20%。

8.池塘養魚的飼養管理

好的管理是養殖成功的重要因素。養殖的最終目的是獲得最大的利潤。最大的利潤是通過維持生產成本與魚種的質量和數量、飼料的質量和投喂量、環境質量之間的平衡來取得的。科學的飼養管理具體可概括為以下八個方面:

a.經常巡塘,觀察池塘中魚群動態 每天早、中、晚巡塘,黎明前觀察魚類有無浮頭現象,浮頭的程度如何;日間可結合投餌和測水溫等工作,檢查魚活動和吃食情況。在高溫季節,天氣突變時,魚類易發生嚴重浮頭,還應在半夜前後巡塘,以及時制止嚴重浮頭,防止泛池。

b.除草去污,保持水質清新和池塘環境衛生,及時防除病害。

c.掌握池塘注排水,保持適當水量,防澇抗旱,防止逃魚 根據情況,10_15天注水一次,以補充蒸發消耗,使魚類有充裕舒適的活動空間和良好的生活環境。

d.根據天、水溫、季節、水質、魚類生長和吃食情況,確定投餌量,及時做好防病工作。

e.做好全年飼料、肥料需求量預算和分配。

f.合理使用增氧機,投餌機等漁業機械,搞好維修保養和用電。

g.注意市場行情,及時安排出塘,有條件的地方可搞好輪捕輪放。

做好池塘日記記錄和統計分析 具體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魚種放養和計劃收獲、實際收獲記錄、投餌施肥記錄、水質管理和魚病記錄、經濟效益分析。

以上是池塘養魚技術的主要要點。用八個字可系統地加以概括:

a.水要有充足的水源,良好的水質,適宜的水溫,寬敞的水面;

b.種要有優質的品種和體格健壯的大規格魚種;

c.餌要有營養全面的人工配合顆粒飼料;

d.密以較高的密度獲得較高的產量;

f.混適當混養肥水性魚類;

g.輪搞好輪捕輪放,也可搞輪作即上茬養成魚,下茬養魚苗;

防認真做好防病治病的工作,貫徹「有病早防,無病先防,防重於治」的原則。

⑶ 馬蜂養殖技術介紹

養殖馬蜂有哪些 方法 ,如何才能夠養好馬蜂?以下是我給大家帶來馬蜂養殖技術,以供參閱。

馬蜂養殖技術

飼養 設備

(1)蜂籠。木製或用鐵紗網製成,體積約為0.03~0.04立方米,使其有充分活動的餘地。

(2)蜂棚。大小視採收蜂巢的多少而定,可利用大型玻璃溫室、大型廠房或建立專用育蜂棚。蜂棚用鐵、木作支架,鐵窗紗作圍網,一般面積在100平方米左右,高2m,棚內 種植 玉米、大豆、棉花等易接入昆蟲生存的作物,棚的一面留有紗門。棚內要懸掛盛有蜜水、水果、瓜皮等飼料的小盤,使蜂能在放入後取食並自由活動。

(3)蜂箱。用木材做成,邊長15~20cm,上下用薄木板做成蓋和底。蓋上裝有掛鉤,四周掛有紗窗,一側留有活門。

飼料水果,如熟透的蘋果、桃等;水分較多的青菜;糖蜜;瓜皮等。

飼養管理飼養胡蜂的關鍵問題是:冬季保護雌種蜂安全度過冬季,春季引導早築巢、多築巢。

(1)採集。每年9月底10月初,胡蜂開始脫離舊巢,遷移到適宜的場所群集越冬,此時收集群蜂最為適宜。夜間

用捕蟲網在群蜂的越冬處收集,養殖在蜂籠中。每個蜂籠放入300~500頭,並用黑布遮光,放在乾燥通風、不受干擾的空室內,減少活動量,促使其提前進入冬眠狀態。為避免蜂群脫巢後不易尋找,也可於9月中旬在原巢上採收,放入籠或箱中,利用群蜂向上習性,在籠底投放熟透的蘋果、桃和水分較多的青菜。中午氣溫高時,在陽光下曬3~4h,使其活動並取食,推遲休眠期,不但補充了營養,仍能使其安全越冬。胡蜂為半冬眠昆蟲,氣溫降至5℃開始抱團,氣溫越低,抱團越緊;氣溫稍高,則抱團鬆散;溫度高於7℃時,便開始散團,越冬後成活率的高低主要與抱團好壞有關,所以,在越冬期間,要經常檢查,箱籠10~15日進行1次抱團情況檢查。如果發現散團,應及時降溫,加厚遮光外套。

(2)飼養管理。第2年3月上旬氣溫回升到10℃以上,越冬蜂開始散團,在籠壁活動。此時,應立即投入蘋果、糖蜜、糖拌饃等飼料進行人工飼養,喂養至4月中旬,籠內蜂振翅活動一段時間,才可放蜂出籠,回歸大自然築巢。人工輔助築巢是在自然條件下建築蜂棚。春季氣溫恆定在13℃時,越冬胡蜂開始散團活動,可在夜間移入大棚中,輕開籠門或箱蓋,來日胡蜂即在棚內飛翔。氣溫恆定在17℃以上時,蜂開始進入築巢產卵階段,應隨時觀察,見有蜂在棚頂及四周紗網上時飛時停,應及時將蜂籠掛在棚內各處,將籠開啟一半而拴牢。於育蜂棚中僅有人工設置的蜂籠是遮光避雨、擋風的適宜築巢地點,蜂很自然地飛入籠中。只要經過短暫的適應,用足及口器在籠頂清理巢基,這時飼料盤中應添加糖蜜成分,以利於蜂建造牢固的巢柄。然後建立第1個巢室。巢室是胡蜂將口器啃嚼後的朽木及紙張等糊狀纖維物質銜入籠中,粘連在巢柄上,再稍修砌而成的,因此,要在蜂棚內放上腐朽木材,棚壁紗網上掛些廢紙條,備蜂取用。第1個巢室建好後,後蜂便在巢室近底部側壁產下1粒帶短柄的蜂卵。蜂卵孵化前,後蜂會很快在位於巢柄下第1巢室側面接圓周狀巢室,邊建邊產卵,直至卵粒依次孵化。後蜂不斷產卵,同時擔負外出覓食和飼育幼蜂的任務。巢體不斷擴大,幼蜂隨之增加,此時要特別注意飼料的供應。經過5個月的飼養管理,蜂籠中蜂巢直徑可達10CM以上,有百餘只成蜂。天氣漸冷,雌蜂產卵停止。雌蜂內的蛹將要羽化完時,宜關閉籠門,防成蜂離巢。收回蜂籠,利用夜間蜂群安靜時,將蜂籠倒放,待蜂群爬向上方離開蜂巢時,摘取蜂房,取出尚未羽化的殘蛹,掛在通風、乾燥、無鼠、無蟲處晾乾,備作葯用。蜂群旺盛時,還可提取蜂毒,葯用價值更高。

防禦敵害

胡蜂的天敵種類很多,包括昆蟲、蜘蛛、鳥類及老鼠等,還有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病害。危害蜂巢最嚴重的是鱗翅目瞑蛾科的黃尾巢螟,其成蟲夜間在蜂巢上產卵,4~5D後孵化出幼蟲。幼蟲穿行於蜂巢內蜂室中,咬食胡蜂幼蟲,造成蜂巢解體,且巢螟喜夜間活動,而胡蜂白天活動,晚上伏於巢上不動,任巢螟將其卵產於蜂巢上而無動於衷。一旦巢螟入侵蜂巢,可使大量胡蜂死亡。對巢螟的預防,一是讓胡蜂將巢建在離地面較遠的位置,因為自然界的胡蜂,一般距地面近的蜂巢受巢螟危害嚴重,距地面遠的較輕;二是人工飼養箱中的胡蜂,在巢螟產卵的2~3D內,每晚將蜂箱門關上,可避免巢螟在蜂箱內產卵。幼蟲在高溫多雨季節易得腐臭病,感染後會很快發病死亡。可以將蜂箱疏散,在蜂巢上用噴霧器噴灑抗生素進行預防。此外,危害胡蜂的動物還有烏鴉、喜鵲、螞蟻、蜘蛛、壁虎等。在冬季越冬時,老鼠也會咬食成群越冬的胡蜂,這些都需要加強防範。

馬蜂養殖教程

夜間趁其不活動時,用捕蟲網在集群的越冬處收集,養置在用鐵紗或木製的有充分活動餘地的蜂籠中,1立方尺的蜂籠可放入300~500頭

將蜂籠用黑布遮光,放在乾燥、通風、不受干擾的空室中,用來控制減少活動量,促使其提前進入冬眠狀態,減少其體內營養過多消耗而造成的死亡

為避免蜂群脫巢後不易尋找,也可提前於9月中旬在原巢上採收,放入籠式箱中,利用群蜂向上習性,在籠底投放熟透的蘋果、桃和有水分的青菜為食

中午氣溫高時,在陽光下曬3~4小時,使其活動並取食,這樣雖推遲了半冬眠期,由於增補了營養,仍能安全過冬。

馬蜂養殖危害防治 措施

用馬蜂治蟲的簡易方法如下:

人工越冬:由於馬蜂在自然界越冬成活率低,為保證來年蜂源需要,人工輔助其越冬,可使其成活率由不到10 %,提高到60一80 %。

方法是:在秋後氣溫降至10 ℃以下,自然界蜂巢上馬蜂交配後准備離巢越冬時,用網將越冬雌蜂大量收集於帶鐵紗及活門的木箱內,一般30立方厘米可以放500頭蜂。將盛有蜂的木箱,外面罩上遮光物,放入空屋內( 勿點火加溫) 即可,如此時喂些水果、蜜水更可增加馬蜂體力。馬蜂在越冬期會在木箱內抱團進入冬眠每半月檢查1次有無鼠害等。

2.建巢與放蜂:翌年春季,氣溫升到3℃時,馬蜂即開始散團活動,此時喂以蜜水幫助蜂恢復體力。

建巢有兩方面,一是將蜂直接放入田間,最好在田間有適於馬蜂建巢的場所,如樹木、屋棚等,馬蜂即會選址建巢。氣溫7℃時,蜂開始建巢,由於人工越冬蜂量大增,建巢必多,自然可起到消滅害蟲的作用。另一方法是將散團越冬蜂放入溫室、蜂棚內,在其內放置有活門的蜂箱,馬蜂會飛入其內建巢,當田間需要治蟲時,將木箱活門關上,即可將蜂帶巢移於田間,可按每畝田放蜂5 巢,約有蜂150頭以七就可控制害蟲。木箱可釘於插在田間的木桿上,均勻放置於田間,放好後拉開活門,蜂即開始活動。此法使用方便,便於移動。由於蜂以巢為活動中心,故防區固定,尤適責任田使用。

有些建於自然界的蜂巢,離農田較遠,需要時可人工移巢,將其放入田中。方法是用有拉開活門的蜂箱,口向蜂巢,迅速扣上,關上活門,即將巢連蜂一起鏟入箱內,然後用另一同樣蜂箱放在上面,兩箱箱門相對並同時開打箱門,由於蜂有向上爬的習性,此時蜂即全部爬入上面蜂箱,巢則落入下面木箱,隨即將有蜂木箱門關上,然後將巢固定於一空箱頂部中央,再將此箱放在上面,有蜂木箱放在下面,仍將相對的箱門拉開,蜂即爬入有巢箱內,關上箱門,即可隨意將蜂箱置於需要的田間。

3.管理:當蜂箱放入田間後,要經常進行一些觀察,一般情況下蜂群會正常發育壯大,但有時會發生由於鳥類等天敵為害蜂群,或蜂群發生幼蟲腐臭病,黃尾巢螟破壞蜂巢等,以致造成空巢,此時要及時更換新蜂巢。同時,注意當地黃尾巢螟產卵期,夜間要將蜂箱門關上,即可避免黃尾巢螟晚間在蜂巢上產卵為害。需要注;意的是在田間活動時,要避免驚動蜂群,造成群飛蜇人,路過蜂巢時避免人影掠過生蜂箱,最好不要穿白色衣服。

秋後蜂巢中會出現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雄蜂,當雌雄交配後,要及時將受精雌蜂收回人工越冬,以備次年應用,如收蜂不及時,蜂會離蜂巢外出在自然界越冬,這樣越冬成活率下降,影響來年的

蜂口密度。

⑷ 蜜蜂養殖入門教程

其實養蜂入門並不難,投入也不多,自己家裡養一兩箱,還是很不錯的。所以蜂哥總結了一套"最簡單的養蜂入門技術"現在就分享給大家。希望想養蜂和剛剛踏入養蜂之路的新手養蜂人,可以有所收獲。另外養蜂老手們你們以前不懂得養蜂的時候,也是這樣過來的嗎?

一、養蜂基本工具
1.蜂箱:這個大家都知道,就是用來養蜜蜂的木箱子,最好買中蜂專用的。

2.小隔板:它是用來控制蜂群亂造巢脾的一塊小木板,同時也可以起到保溫和保持蜂群整體性的一塊小木板。

3.巢框:這個是給蜜蜂建造巢脾的框架,最基本的就是直接用空的巢框,讓蜜蜂自己造巢脾。後面可以升級成,竄鐵絲和加巢礎,來固定巢脾和加快造脾速度。

4.隔王片:是裝在蜂箱巢門口的,它可以隔住蜂王,但是不會隔住工蜂進出。主要用途是在蜂群還沒有安心住下來的時候,防止蜂群飛逃的一個工具。

5.其他:防衣、防蜇帽、防蜇手套

二、蜂群來源
蜂群的來源有兩種渠道:一種是到野外去抓一群回來養,這個渠道比較適合瘋狂的愛好者。另外一種就是直接購買一群回來養。購買蜂群,蜂哥建議還是當地購買最好,也可以連箱子一起購過來,就可以直接養了。如果當地實在買不到蜂群,也可以買籠蜂,順便讓賣家教你一些基本養蜂技術。

三、養蜂基本技術
初學養蜂最主要是學習如何穩定蜂群,而穩定蜂群就要先了解蜜蜂的習性。蜜蜂愛子如命這是一條非常重要的信息,新手養蜂人一定要牢記在心。蜂群內部有子,工蜂就會採集花粉進蜂箱,所以巢門口有進粉就說明蜂群還是比較穩定的。另外蜂群的發展依賴蜂王,沒有蜂王沒有卵蟲,蜂群就無法存活下去,所以初期要保住蜂群,就要先用隔王片封住巢門口,以防蜂群飛逃。

最簡單的養蜂入門方法就是,先用隔王片封住巢門口,蜂箱里放一個空巢框,傍晚的時候將蜂群抖進蜂箱里,再蓋上副布。晚上再打開蜂箱,利用小隔板,將蜂群壓縮到蜂框一側,然後每天晚上獎勵飼喂蜂群,直到工蜂變得積極和采進花粉,才能放開隔王片。其實在簡單的養蜂技術,也不如有個熱心腸的養蜂師傅指點一二,所以如果有遇到這樣的養蜂人,記得好好珍惜哦!

⑸ 中蜂養殖技術

中華蜜蜂在我國的養殖方式主要傳統土養和活框蜂箱養殖兩種,為了便於今後管理蜂群建議大家盡量選用活框蜂箱養殖,但不管是新收蜂群還是土養改活框都需要用到過箱技術,在過箱時是主要利用中華蜜蜂有戀脾的習性來進行的,簡而言之是要先在蜂箱中安放些巢脾後再進行過箱操作。

中華蜜蜂一般情況下不需要人工進行飼喂,但在春繁和秋繁時需要獎勵飼喂來刺激蜂王產卵和激勵工蜂育蟲,另外在冬季或早春也需要補助飼喂來為蜂群提供必需的食物,飼料方面可以是蜂蜜水也可以是糖漿或花粉,其中養蜂人用得最普遍的是白糖加適量開水融化後製成的糖漿。

(5)中峰養殖技術有哪些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中蜂蜂場的選擇和放置 中蜂蜂場要選擇安靜、背風向陽、乾燥的地方,而且要臨近清潔的水源,蜂箱下打木樁支撐,高度不低於0.5m,蜂箱上面常年蓋杉樹皮等覆蓋物防曬,盡量避免外界氣溫對蜂巢的影響,夏季更要做好防曬工作,將蜂箱放在有樹蔭的地方搭棚遮蔭。

2、中蜂取蜜要慎防盜蜂,發現有盜蜂時,取蜜要移到室內或帳篷內進行,抖蜂後,巢箱和裝取密脾的蜂箱都要用覆布和大蓋蓋好,防止因起盜造成損失。 取蜜要做到輕、快、穩,在蜜源的早中期勤取,後期少取或不取,以留足飼料,飼料不足的要在蜜源結束前補足。

3、蜜的濃度與取蜜時空氣濕度有關,切不可為了取全封蓋蜜而錯過了花期。一般當兩上角封花蓋時即可取蜜,如蜜汁太稀可留在陰雨天或蜜源較少時的晚上飼喂給蜂群作再加工。

⑹ 傳統養蜂有何優缺點呢

如今,養蜂業主要採用現代人居環境技術來養蜂。由於現代生活架養蜂具有管理方便、問題可控、采蜜方便、效率高等優點,現代生活技術逐漸取代了中國傳統的養蜂技術。中國傳統養殖技術真的這么脆弱嗎? 事實上,傳統的養蜂技術並沒有大家想像的那麼糟糕。這項技術還有一些東西需要學習和探索。接下來,我們來談談中國傳統蜜蜂養殖的利弊。

由上可知,傳統養蜂有利有弊,如何養蜂取決於養殖戶的需求。

⑺ 現在水產養殖有哪些技術

水產養殖有技術用量用法:
1、池塘養殖,放苗或水花前3-4天每畝用2000ml全池潑灑,放苗或水花時,用30ml兌水10公斤,浸泡15分鍾,每畝潑灑2000ml,以後每隔15-20天,每畝用2000ml潑灑。
2、水庫使用,每畝按1000-2000ml使用一次,每15天使用一次,最好配合使用有機復合肥,這樣效果更佳。
3、全池潑灑:0.5~0.8ppm,即1米水深,每畝使用約1000ml,10~15天使用一次,養殖種,後期可酌情加大用量至2000ml4、拌料喂養:使用餌料重量的0.3~0.5%,即每100公斤飼料用300~500ml,可以喂養魚類,蝦類、黃鱔,龜類等各種動物。
一、養魚:
1、水面處理:放養前3~10天,用100倍水產菌液潑灑水面,每畝約需農盛樂水產菌液2公升(視魚塘深淺而定)。以後可視情況每月潑灑一次(用量可適當減少)。
3、飼料處理:可用水產菌液對飼料進行發酵,將發酵好的飼料按1~3%的比例均勻摻和入魚飼料中投喂。也可用100倍左右濃度的農盛樂水產菌液噴灑餌料,以噴濕為度,馬上投喂。或者用500稀釋液均勻拌和飼料後投喂。
二、甲魚:
1、飼料中添加農盛樂水產菌液,每公斤飼料用水產菌液3毫升,稀釋後均勻拌入飼料。
2、養殖池中潑灑農盛樂水產菌液,使水體含水產菌液濃度為10mg/L。每次換水時潑灑。
3、飼料加工處用水產菌液1000倍噴灑,可有效消除臭味,改善環境。
三、對蝦:
1、養殖池中潑灑農盛樂水產菌液:在對蝦體長0.5~2.5CM時,使水體含水產菌液濃度2~3mg/L,每4天潑灑一次;對蝦體長至2.5以上時,使水體含水產菌液濃度4~6mg/L,每3天潑灑一次。
2、換水方法:前期每8天換水一半並吸污;後期每6天換水一半並吸污。
3、飼料中添加水產菌液:以飼料0.2%的比例取農盛樂水產菌液,稀釋後拌入飼料。

⑻ 養豬的方法與技術 養豬有哪些技術方法

1、選擇場所:豬的養殖技術方法、在養豬時需要選擇地勢開闊、通風向陽的場地,然後使用水泥、混凝土、磚塊在場地中建造豬圈,在建造豬圈的過程中,需要為豬配置食槽、水槽、排糞溝以及通風孔,在養殖前可以對豬圈清洗消毒,保持環境的衛生。

2、提供食物:在養豬的過程中,可以科學的為其提供食物。豬屬於雜食性動物,在養殖的過程中,就可以為其提供豆餅、玉米粉以及維生素等葯粉混合的飼料,也可以為其提供紅薯、土豆等根莖類食物,在餵食的過程中,還需要為其提供無污染的水分。

3、定期清理:在養豬的過程中,也可以定期的清理圈舍,避免環境過於臟亂,影響豬的生長。最好可以選擇較為晴朗的午後,使用掃將圈舍中的糞便雜物清掃干凈,然後使用清水沖刷地面,並向豬圈中撒上生石灰,消滅環境中的細菌。

4、預防疾病:在養豬的過程中,可以定期為其接種豬瘟、豬丹毒以及豬肺疫等疫苗,避免豬患上傳染性疾病,也可以在餵食時,向飼料中混合維生素葯粉、或者為其提供水果、青菜等食物,提高豬的免疫力,使其生長的健壯。

閱讀全文

與中峰養殖技術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做微商什麼樣的產品好 瀏覽:723
信息不對稱怎麼創新 瀏覽:578
怎麼將微信程序移除 瀏覽:146
雅安名山車嶺農貿市場水歸哪裡管 瀏覽:76
怎麼發信息讓男人回家 瀏覽:796
重慶玻璃建材市場在什麼地方 瀏覽:400
博郡汽車什麼時候交易 瀏覽:47
奶牛胚胎移植的操作程序是什麼 瀏覽:80
交易貓買號封了怎麼辦 瀏覽:247
如何取消電腦屏幕的程序鎖 瀏覽:463
黑門市場怎麼走日語 瀏覽:139
激光引爆技術怎麼樣了 瀏覽:129
車床把產品干壞了怎麼辦 瀏覽:402
如何對付市場縮量 瀏覽:446
代理起泡酒要多少錢 瀏覽:557
怎麼查看電腦備份數據 瀏覽:225
plc並列分支對程序有什麼影響 瀏覽:772
京東支付代理商怎麼賺錢 瀏覽:842
如何搜緩存數據 瀏覽:828
大數據測試工程師做什麼的 瀏覽: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