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測控技術與儀器考研可以考的專業有哪些
1、光學工程
光學工程是一門歷史悠久而又年輕的學科。它的發展表徵著人類文明的進程。它的理論基礎——光學,作為物理學的主幹學科經歷了漫長而曲折的發展道路,鑄造了幾何光學、波動光學、量子光學及非線性光學,揭示了光的產生和傳播的規律和與物質相互作用的關系。
2、儀器科學專業
儀器科學與技術專業是有關儀器運行應用的理論研究的工程性學科。是為研究事物變化規律提供信息獲取手段,並加以控制的一門學科。本學科以感測技術、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信息處理技術、顯示技術、控制技術為基礎,對各種信息進行檢測、顯示或控制。
本學科可以與工業生產、農業生產、醫療儀器、醫葯化工、電力能源、國防環保、信息通訊、交通運輸等多個領域相結合。對人們的生產、生活、高新技術的發展和國民經濟建設有重大促進作用。
3、生物醫學工程專業
生物醫學工程主要研究生命科學、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和信息科學等方面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包括生物材料、人工器官、生物醫學信號處理方法、醫學成像和圖像處理方法等。
例如:人工心臟、人工關節等人工器官的研發,腦CT機、核磁共振儀等醫療設備的操縱和維護,B超、核磁共振成像的圖像處理等。
4、控制科學與工程
控制科學與工程在本科階段稱為「自動化」,研究生階段稱為「控制科學與工程」。
本學科是研究控制的理論、方法、技術及其工程應用的學科,以控制論、系統論、資訊理論為基礎,研究各應用領域內的共性問題,即為了實現控制目標,應如何建立系統的模型,分析其內部與環境信息,採取何種控制與決策行為;而與各應用領域的密切結合,又形成了控制工程豐富多樣的內容。
就業方向
本專業面向精密機械、測量與控制、光電信息、計算機等相關的高新技術產業,本科畢業生的就業領域較寬廣,其中20%左右進入研究生隊伍或出國繼續深造,其餘畢業生主要集中在儀器儀表、裝備製造、測量與控制、精密工程、電子信息、計算機應用等領域的企事業單位。
本專業畢業生可以在學校、科研設計單位、國資委企業或其它企業從事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產品設計製造、計量檢測等技術工作;在政府部門、事業單位從事生產管理、質量監督等技術管理工作。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測控技術與儀器
Ⅱ 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大學排名
1、北京郵電大學(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北京郵電大學創建於1955年,原名北京郵電學院,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所郵電高等學府,隸屬原郵電部。 1960年,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重點高校。1993年,更名為「北京郵電大學」。2000年,劃入教育部直屬高校行列。
截至2022年7月,學校有海淀校區、昌平校區,在江蘇無錫和廣東深圳分別設有研究院;下設16個教學單位,並設有研究生院;有全日制本、碩、博學生及留學生27000餘名.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北京郵電大學
Ⅲ 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最好的20所大學,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最好的20所大學
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是信息科學技術的源頭,是光學、精密機械、電子、電力、自動控制、信號處理、計算機與信息技術多學科互相滲透而形成的一門高新技術密集型綜合學科。它的專業面廣,小到生產過程自動控制,大到火箭衛星的發射及監控。很多同學認為這屬於製造業,實際上由於對自動控制及精度的嚴格要求,使它歸於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
該專業培養具備精密儀器設計製造以及測量與控制方面基礎知識與應用能力,能在國民經濟各部門從事測量與控制領域內有關技術、儀器與系統的設計製造、科技開發、應用研究、運行管理等方面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大學排名,全國共有225所高校開設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以下是排名前20的大學,供大家參考!
1、天津大學
2、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3、哈爾濱工業大學
4、華中科技大學
5、東北大學
6、清華大學
7、東南大學
8、重慶大學
9、上海交通大學
10、吉林大學
11、西安交通大學
12、哈爾濱工程大學
13、中北大學
14、電子科技大學
15、合肥工業大學
16、長春理工大學
17、西北工業大學
18、浙江大學
19、哈爾濱理工大學
20、沈陽工業大學
Ⅳ 測控技術與儀器考研學校排名
測控技術與儀器考研學校排名:
清華大學、浙江大學 、天津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 重慶大學、上海交通大學 、東南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
測控技術與儀器考研推薦專業: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測試計量技術及儀器、系統工程、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導航、制導與控制等。
儀器科學與技術專業是有關儀器運行應用的理論研究的工程性學科。是為研究事物變化規律提供信息獲取手段,並加以控制的一門學科。本學科以感測技術、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信息處理技術、顯示技術、控制技術為基礎,對各種信息進行檢測、顯示或控制。
本學科可以與工業生產、農業生產、醫療儀器、醫葯化工、電力能源、國防環保、信息通訊、交通運輸等多個領域相結合。對人們的生產、生活、高新技術的發展和國民經濟建設有重大促進作用。
就業前景:每年也有30%以上進入國內外研究生隊伍繼續深造外,大部分被電子信息、高新技術產業等部門的三資企業、公司和研究部門所錄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