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信息技術 > 科學技術對什麼

科學技術對什麼

發布時間:2023-02-07 23:43:27

『壹』 科學技術對我國的發展有什麼重大作用

1、經濟發展

中國的勞動生產率只有發達國家的1/40。科學技術一旦轉化為生產力將極大地提高生產效率,從而推動經濟快速發展,其作用大大超過了資金、勞動力對經濟的變革作用。

2、軍事上戰鬥力

當今世界,和平與發展是時代的主題。但「冷戰」思維依然存在,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仍是威脅世界和平與穩定的主要根源。科技強國已經成為現代國家的共同選擇。

3、政治上影響力

現代科學技術水平已成為國際政治斗爭中的一個籌碼和大國地位的象徵。鄧小平曾指出:「如果六十年代以來中國沒有原子彈、氫彈,沒有發射衛星,中國就不可能成為較有重要影響的大國,就沒有現在這樣的國際地位。」

(1)科學技術對什麼擴展閱讀

科學技術的類型:

1、按研究對象的不同可分為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思維科學,以及總結和貫穿於三個領域的哲學和數學。

2、按與實踐的不同聯系可分為理論科學、技術科學、應用科學等。

3、按人類對自然規律利用的直接程度,科學可分為自然科學和實驗科學兩類。

4、按是否適合用於人類目標來看,科學又可分為廣義科學、狹義科學兩類。

5、已經成熟並被社會承認的科學稱為"顯科學",尚未成熟,還處於幼芽階段的科學則可稱為"潛科學"。

『貳』 科學技術對教育有什麼影響

科學技術對教育的影響:

1.對教育的動力作用

進入現代社會以後,科學已成為第一生產力,成為整個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科學的發展對教育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戰,沖擊教育的傳統領域,導致教育中的新與舊、先進與落後的矛盾斗爭,最終促成教育的革新與發展。

2.科學技術能夠改變教育者的觀念

科學發展水平決定了教育者的知識水平和知識結構,影響到他們對教育內容選擇和方法的運用,也會影響到他們對教育規律的認識和教育過程中教育機制的設定。

3.科學技術能夠影響受教育者的數量和教育質量

一方面,科學發展正日益揭示出教育對象的身心發展規律,從而使教育活動遵循這種規律,提高了教育質量;另一方面,科學的發展及其在教育上的運用,使教育對象得以擴大。

4.科學技術能夠影響教育內容、方法和手段

科學技術的發展與更新要求學校培養的人必須掌握與社會發展相適應的科技知識和生產技能。科學技術影響和制約著學校課程的設置與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選擇。

5.科學技術影響教育技術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教學上開始採用大量的新科技產品。這些新科技的應用一方面提高了教學效率,另一方面也促進了教育的普及和大眾化。

『叄』 科學技術對人們的生活方式產生了哪些影響

科學技術對人類社會的積極影響 從近代文藝復興以來,人類共經歷了三次科技革命,每一次都使生產力發生巨大的飛躍,對世界經濟發展和生產、生活方式的變革產生了極其深刻的影響。第一次科技革命,以紡織技術的改進為開端,以蒸汽動力技術達到實用為標志,形成了一個以機器技術為主導技術的技術體系。使得人類社會面貌發生了根本變化,從傳統的農業革命向近代工業社會躍進,極大地提高了社會生產力。第二次科技革命以電氣化技術為主導技術,推動了工業的電氣化進程,使社會生產力又有了一次新的飛躍。第三次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以原子能、電子計算機和空間技術極其產業為標志。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動下,二戰後出現了一個人類歷史上罕見的生產大發展時期。 從近代以來,特別是現代,科學技術迅速地、大規模地轉化為生產力,給人類社會帶來空前的繁榮。一些學者竭力贊美科學技術,認為科技進步毫無疑義帶來了幸福美好的生活,甚至消除了人世間的一切不平和痛苦。培根曾說:「在所有的能為人類造福的財富中,我發覺,再沒有什麼能比改善人類生活的新技術、新貢獻和新發明更加偉大的了。」 科學技術對人類社會的負面影響科學技術的發展,使我們的生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不過這些變化不都是朝著好方向發展的。下面加從不同的角度來考慮科學技術對人們生活方式產生的各種影響。
一、環境污染。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現代工業生產的急劇增長,環境污染日益顯出全球性,對整個人類的生存構成了威脅,溫室效應、臭氧層空洞、酸雨、核放射污染是具體的一些環境問題。
二、生態危機。由於人類不合理的活動,特別是利用科學技術向自然無限索取的活動,在全球規模或局部區域導致生態過程即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的損害和瓦解,從而危害人類的利益,威脅人類生存和發展的現象,森林毀壞、物種滅絕加快、土地荒漠化是具體的一些生態問題。三、戰爭和恐怖活動及犯罪活動。戰爭中,交戰雙方利用最先進的科學技術製造各種武器,人類之間互相殘殺。而從第二次世界大戰我們已經可以看出,隨著科技的發展,現在的戰爭所造成的破壞與損失以遠遠不是以前可比.甚至有可能造成人類滅亡的命運恐怖分子利用先進的技術進行恐怖襲擊,造成大量人員傷亡,社會動盪。人身安全越來越沒保障,現在平均每天都有數以萬計的犯罪行為發生,而其犯罪手段大多都與時下的新科技相關,如簡訊詐騙、電話詐騙,網上詐騙等。四、資源短缺。長期以來,人類有一種錯誤的看法,認為地球上的資源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但隨者科學技術和生產力的發展,人類已經面臨自然資源短缺的局面,如礦產資源匱乏、能源危機、水資源精湛等。聯合國有關機構已發出警告:「不要認為水是無窮無盡的天授之物,事實上世界上的水荒正在不斷地加劇,威脅著人類的生存。 五、人口和健康問題。人口問題好似工業文明所帶來的惡果之一,它又為成為環境污染、資源枯竭、糧食緊張等全球問題的重要根源。其中人口膨脹、人口老齡化、糧食危機等問題日益嚴重。各種新興病菌不斷出現,很多病菌的殺傷力已經遠遠超過以前的病菌的破壞力。.這是由於醫葯科技的迅速發展加快了病毒的變種,以至於科技的發展速度已經跟不上病毒的變種速度,或許有一天人類會滅亡於某一場大的瘟疫。六、科學技術還帶來倫理問題,特別是人類基因組計劃帶來的社會、倫理與法律問題 人文主義技術哲學的反思,德國哲學家、存在主義的創始人海德格爾通過對技術的本質的分析,認為在技術時代中,不是人控制技術,而是使人完全束縛在技術的框架中,受技術的統治和支配,自覺不自覺地按照技術的需要去行動。結果,地球及其環境變成了原料,人也成了人力物質,以滿足技術生產的需要,破壞了人類生存的基本條件。法蘭克福學派的社會批判:哈貝馬斯認為,科學技術今天具有雙重職能,他們不僅是生產力而且也是意識形態。作為當代生產力的科學技術已成為奴役人的力量而不能推動社會的發展。提出人的解放方向是重新恢復實踐理性對工具理性,交往合理性對目的合理性,實踐問題對技術問題的優先地位,途徑是建立一個交往合理性的社會。著眼與科學技術結構本身在現代社會中的變化,科學技術在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變化,在科學技術影響下社會本身的變化,以及改造社會具體目標和方案。 如何正確地評價科學技術對人類社會的影響科學技術究竟是人類的福星還是人類的禍患?這決不是簡單的問題,可以作出絕對肯定或絕對否定的回答。實際上,科學技術是一把雙刃劍,它一方面為創造人類的幸福提供了空前無限的能力和廣闊美好的前景;另一方面又為破壞自己的生存基礎,造成自我毀滅提供了條件,給人類的未來籠罩上陰影。這就是說,科學技術即是福星,又不是福星;即是禍患,又不是禍患。它把「友性」和「敵性」「非友性」和「非敵性」集於自己的一身,是一個復雜的矛盾統一體。法蘭克福學派陷入了理論誤區,首要原因在於沒有仔細區分科學技術與意識形態這兩個概念之間的嚴格區別,混淆了這兩個概念之間的相互聯系,無條件地誇大了科學技術在當代資本主義社會中所發揮的作用。科技的負面效用不能歸罪於科技,恰恰相反,那正是人類未能從整體上科學地認識世界,以及不合理使用科技所造成的惡果。高估科技給人類帶來的困難,卻低估了人類解決這些困難的能力。目前暫時不能解決的科技難題不等於將來也不能解決。人類將不會毀於科技,因為科技發展的歷程證明,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科技給人類帶來的難題,都可以通過科技本身的再進一步來解決。70年代,科學家曾經預言,由於科技產品對自然資源的過度消耗,到21世紀初人類將面臨一個能源危機,而現在,能源的開發和微太陽能源開發,使這種恐慌盪然無存。科技掌握在人類手中,人類可以通過倫理道德與法律規范來創建一個科學的防範體系,使一個個單項的技術發明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在整個體系中得到制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1995年專門成立了由科學家、倫理學家及各界專家組成的「國際生物倫理委員會」。經3年討論,反復修改,起草了「關於人類基因組與人類權利的國際宣言」,簡稱「人類基因組宣言」。「人類基因組宣言」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有關科學研究的宣言。它的發表,充分反應了人類基因組計劃可能產生的對科學、經濟、倫理、法律及社會的方方面面的影響,反應了全世界對人類基因組計劃對人類的現在與將來的這些影響的關切,以及就這些問題討論的迫切性與嚴肅性。技術對環境的正面影響主要是科技進步使人類對自然界的認識和改造不斷加深和拓寬,並且科學技術是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基本手段;而科學技術對環境的負面影響則是科學技術對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自然資源產生了負面影響。《科學技術與廣西百色生態環境保護》的作者通過了解百色面臨的生態環境問題以及分析百色的科技資源現狀,總結出生態環境建設缺乏可持續發展的政策,生態環境建設存在障礙,科技資源落後,以及科技發展水平低,是造成百色生態環境問題的主要原因。根據對百色的生態環境狀況及科技資源狀況的分析,具體提出了利用科學技術保護生態環境的一些策略。從百色生態環境的角度對科學技術的價值進行研究,實現科學技術與人、社會和生態環境良性互動、協調發展這一目標。當代,我們應該汲取儒家的人本觀點,努力建立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關系。為了建立這種和諧的社會關系,我們應該發展對人類發展有益的技術,例如綠色製造技術。綠色製造技術是指在保證產品功能、質量、成本的前提下,綜合考慮環境影響和資源效率的現代製造模式。它使產品從設計、製造、使用到報廢整個產品周期中不產生污染或環境污染最小化,符合環境保護要求,對生態環境無害或者危害極少,節約資源和能源,使資源利用率最高,能源消耗最低。我們應該大量發展這樣的製造技術,最大限度的減少對環境的破壞,維護人與自然的和諧。

閱讀全文

與科學技術對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石家莊澤鑫日化主要產品有哪些 瀏覽:538
如何做拉卡拉pos代理 瀏覽:937
市場牛肉有哪些品牌 瀏覽:891
程序員為什麼很善良 瀏覽:584
學技術和銷售哪個穩定 瀏覽:862
交水電費的微信小程序叫什麼 瀏覽:43
男朋友天天給我發信息什麼意思 瀏覽:609
做微商什麼樣的產品好 瀏覽:723
信息不對稱怎麼創新 瀏覽:578
怎麼將微信程序移除 瀏覽:146
雅安名山車嶺農貿市場水歸哪裡管 瀏覽:76
怎麼發信息讓男人回家 瀏覽:796
重慶玻璃建材市場在什麼地方 瀏覽:400
博郡汽車什麼時候交易 瀏覽:47
奶牛胚胎移植的操作程序是什麼 瀏覽:80
交易貓買號封了怎麼辦 瀏覽:248
如何取消電腦屏幕的程序鎖 瀏覽:463
黑門市場怎麼走日語 瀏覽:139
激光引爆技術怎麼樣了 瀏覽:129
車床把產品干壞了怎麼辦 瀏覽: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