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汽車缺乏核心技術是目前最大的問題 我們如何改進
1、重塑了汽車產業生態,推進汽車產業鏈供應鏈的重構,改變汽車缺乏核心技術要重塑了高校的人才培養體系,推進科研實驗體系的更加完善契合企業需求。
2、禮承智能機器人通過與國內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推出了一套微縮IOV科研實驗平台,定製場地上實現精準的運動控制,可用於自動駕駛演算法研究、智能交通系統研究、智慧城市演示等。
Ⅱ 一個企業缺少核心技術能長久發展嗎
關鍵看你什麼企業了,如果是勞動密集型的代工企業技術要求不高的,那麼核心技術也就要求不高,但是如果有自主品牌和產品的核心技術還是很重要的,會影響長期發展的,現有的技術如果可以購買還是購買,減低研發成本。我們國家的高鐵就是教科書般的例子,先引進技術然後自主研發,超過國外技術。
幫到你請採納謝謝。
Ⅲ 沒有核心技術的中國是否會「未富先衰」
德意志銀行上周預測說,十年之內,中國經濟總量將超過美國。從這條消息在華爾街日報中文網的跟貼評論看,多數讀者似乎都認為這是一個虛妄的預測。然而筆者卻認為這一預測成真的可能性不低。 道理很簡單,中國2004年的國內生產總值為人民幣136515億元,按目前的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折算,約合2萬億美元。僅僅過了四年,中國2008年的國內生產總值已達人民幣300670億元,按目前的匯率約合4萬多億美元,也就是說,中國的名義GDP僅4年時間就翻了一番多。如果中國經濟未來12年照這個速度增長下去,到2020年前後中國的名義GDP將達到32萬億美元。 而美國2008年的GDP為14.33萬億美元,1998年的GDP約為9萬億美元,10年中約增長0.6倍,即使照這個速度,美國2018年的GDP也只有23萬億美元左右。況且過去10年可算美國經濟增長的一個小黃金時代,年均增長率明顯高於歷史趨勢水平,此次金融危機過後,美國經濟增長率恐怕短時間內很難恢復到過去10年的平均水平。這意味著,2018年時美國的名義GDP很可能還達不到23萬億美元。 當然有人會說,由於此次經濟危機後全球貿易將普遍萎縮,再加上中國出口已經具有的龐大基數,未來10年凈出口對中國GDP的推動作用很可能降至極低水平。在中國2009年第一季度6.1個百分點的經濟增長中,國內消費的貢獻率約為4個百分點,投資的貢獻率約為2個百分點,出口的貢獻率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而中國目前國內消費和投資增幅的上行空間已經不大,這意味著中國經濟未來10年不大可能繼續保持以往的增長速度。 但有一點別忘了,以上有關美中兩國未來10年GDP的測算都是以美元兌人民幣匯率保持目前水平為前提的。鑒於人民幣面臨著升值壓力,而美元匯率已處於高估狀態,兩種貨幣的未來走勢呈現一升一抑,今後中國實際GDP增長速度即便放慢可能也不太會影響中國經濟追趕美國的步伐。 中國真正的問題是,GDP趕上美國後怎麼辦?經濟規模擴大自然會增加全球影響力,中國可以用更強的聲音呼籲改革國際貨幣體系,中國對全球大宗商品價格的影響力也會與日俱增,這自然能令不少國人陶醉。但看看中國電視機產業的由盛轉衰,就能清楚地知道缺乏核心競爭力和創新精神的產業是多麼不堪一擊。一個國家又何嘗不是如此,鴉片戰爭時中國的GDP仍然穩居世界第一,但那又有什麼用呢?如果10年後中國GDP爬到世界頂峰了,但國家的綜合競爭力卻沒能相應提升至世界一流水平,中國是否會像當年的阿根廷一樣「未富先衰」?值得深思。
Ⅳ 為什麼中國的企業普遍缺少核心技術和創新
中國公司大都自我膨脹缺乏創新:
就拿微信軟體來說,有的用戶追求功能多,有的用戶追求實用性,只要能聊天,能發朋友圈,能支付就足夠,現在微信軟體版本容量越做越大,跟QQ走一樣的道路,出來一些不實用的功能,盲目跟風抖音搞什麼視頻隨拍,弄得微信不像個微信,建議官方退出正式版本和精簡版本,滿足不同用戶需求。抖音也是太膨脹,以為自己視頻平台火了,就搞個什麼多閃即時通軟體,體驗了一下,真沒勁,直接卸載。中國的企業就是不懂得做好自己的專業,非要眼紅別人的錢包,格力做空調的,非要做手機,騰訊非要學阿里開個拍拍,後來做不下去了,要面子說並入京東,不承認倒閉。騰訊公司不會創新,就會山寨模仿,別人搞迅雷,他搞旋風,別人搞網路,他搞搜搜,後來都倒閉了,對外卻宣稱戰略合並,也就即時通真有實力,游戲都是代理國外的,自身並沒有設計出一款轟動世界的作品,或許也是因為和諧文化制度的限制。
正如那個哲學故事講得好, 一個猶太人開了個加油站,由於車流和人流量大,很賺錢。第二個猶太人一看,在旁邊開了個小超市,生意也不錯。第三個猶太人一看,在旁邊開了個小快餐,也賺錢。第四個猶太人一看,開了一個小咖啡店,依然賺錢。 一個中國人開了個加油站,很賺錢。第二個一看,在不遠處也開了一個加油站。第三個、第四個中國人,還是開加油站,結果都倒閉了。
Ⅳ 我國新能源汽車研發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哪些
一、缺乏核心技術
新能源汽車作為一個新興產業,與我國傳統汽車相比取得了巨大的技術創新和發展,但也存在許多不足。新能源汽車在開發過程中使用了更先進的技術,在生產過程中對生產技術有更高的要求。從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來看,我國新能源汽車的整體水平與西方國家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從核心部件的性能和質量可以看出,我國的科研水平與發達國家還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在發展過程中,中國新能源汽車要佔領國際市場是極其困難的。
四、投資不足
新能源汽車作為新興產業,需要投入大量資金,但實際情況是,我國對新能源汽車的投入並沒有增加,政策支持也沒有放開。許多新能源汽車公司可能會放緩整體發展速度;由於資金不足,一些公司甚至可能因為承擔不起高昂的成本而瀕臨破產。目前國內新能源汽車的研發人員並不多。這些原因導致了我國新能源汽車研究項目的失敗。
Ⅵ 中國晶元技術的「瓶頸」是什麼
中國晶元技術的「瓶頸」是中國在晶元技術領域沒有核心技術和自主研發能力,沒有主導晶元從材料、設計到生產制備的全套技術中任何一個環節。
中國科學院院士、湖南先進感測與信息技術創新研究院院長彭練矛16日在湖南湘潭表示,針對中國半導體材料、製造工藝和晶元設計落後的狀況,碳基電子大有所為,其對國產晶元技術突圍具有重要價值和意義。
「沒有晶元技術,就沒有中國的現代化。實現由中國主導晶元技術的『直道』超車,就是碳基電子的定位和使命。」彭練矛表示,碳基電子的終極使命就是在現有優勢下揚長避短,從材料開始,全面突破現有的主流半導體技術,研製出中國人完全自主可控的晶元技術,在主流晶元領域產生重要影響。
(6)缺乏核心技術意味著什麼擴展閱讀:
15日至17日,由湖南先進感測與信息技術創新研究院承辦的「碳基材料與信息器件研討會」在湘潭召開,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國防科技大學、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電科集團等中國高校、科研機構以及企業的170餘名代表參會。
彭練矛在會上作了題為「碳基電子的定位和使命」的主題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