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深圳市洛侖茲技術有限公司對應屆畢業生怎麼樣
待遇好。
工資待遇好有五險一金,工作環境好,設施齊全,上班時間合理,不加班。
深圳市洛倫茲科技有限公司是成立於2008年6月,主營光電產業及半導體產業配件等業務的五金公司。
『貳』 法拉第、奧斯特、洛倫茲怎樣取得重大科學發現
法拉第主要從事電學、磁學、磁光學、電化學方面的研究,並在這些領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發現。1820年奧斯特發現電流的磁效應之後,法拉第於1821年提出「由磁產生電」的大膽設想,並開始了艱苦的探索。1821年9月他發現通電的導線能繞磁鐵旋轉以及磁體繞載流導體的運動,第一次實現了電磁運動向機械運動的轉換,從而建立了電動機的實驗室模型。接著經過無數次實驗的失敗,終於在1831年發現了電磁感應定律。這一劃時代的偉大發現,使人類掌握了電磁運動相互轉變以及機械能和電能相互轉變的方法,成為現代發電機、電動機、變壓器技術的基礎。
法拉第能夠這樣堅持10年矢志不渝地探索電磁感應現象,重要原因之一是同他關於各種自然力的統一和轉化的思想密切相關的,他始終堅信自然界各種不同現象之間有著無限多的聯系。也是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他繼續研究當時已知的伏打電池的電、摩擦電、溫差電、伽伐尼電、電磁感應電等各種電的同一性,1832年他發表了<<不同來源的電的同一性>>論文,用大量實驗論證了「不管電的來源如何,它的本性都相同」的結論,從而掃除了人們在電的本性問題認識上的種種迷霧。
為了說明電的本質,法拉第進行了電流通過酸、鹼、鹽的溶液的一系列實驗,從而導致1833-1834年連續發現電解第一和第二定律,為現代電化學工業奠定了基礎,第二定律還指明了存在基本電荷,電荷具有最小單位,成為支持電的離散性質的重要結論,對於導致基本電荷e的發現以及建立物質電結構的理論具有重大意義。為了正確描述實驗事實,法拉第制定了遷移率、陰極、陽極、陰離子、陽離子、電解、電解質等許多概念、術語。
在電與磁的統一性被證實之後,法拉第決心尋找光與電磁現象的聯系。1845年他發現了原來沒有旋光性的重玻璃在強磁場作用下產生旋光性,使偏振光的偏振面發生偏轉,此即磁致光效應,成為人類第一次認識到電磁現象與光現象間的關系。1846年他發表了《關於光振動的想法》一文,最早提出了光的電磁本質的思想。他曾設計並不畏艱苦地作過許多實驗,試圖發現重力和電的關系,尋找磁場對光源所發射光譜線的影響,尋找電對光的作用等等,由於當時實驗條件所限,雖未獲成功,但他的思想和觀點完全正確,均為後人的實驗所驗證。
法拉第是電磁場理論的奠基人,他首先提出了磁力線、電力線的概念,在電磁感應、電化學、靜電感應的研究中進一步深化和發展了力線思想,並第一次提出場的思想,建立了電場、磁場的概念,否定了超距作用觀點。愛因斯坦曾指出,場的思想是法拉第最富有創造性的思想,是自牛頓以來最重要的發現。麥克斯韋正是繼承和發展了法拉第的場的思想,為之找到了完美的數學表示形式從而建立了電磁場理論。
法拉第對科學堅韌不拔的探索精神,為人類文明進步純朴無私的獻身精神,連同他的傑出的科學貢獻,永遠為後人敬仰。
【法拉第常數】
法拉第常數(F)是近代科學研究中重要的物理常數,代表每摩爾電子所攜帶的電荷,單位C/mol,它是阿伏伽德羅數NA=6.02214·1023mol-1與元電荷e=1.602176·10-19 C的積。尤其在確定一個物質帶有多少離子或者電子時這個常數非常重要。法拉第常數以麥可·法拉第命名,法拉第的研究工作對這個常熟的確定有決定性的意義。
一般認為此值是96485.3383±0.0083C/mol,此值是由美國國家標准局所依據的電解實驗得到的,也被認為最具有權威性。
最早法拉第常數是在推導阿伏伽德羅數時通過測量電鍍時的電流強度和電鍍沉積下來的銀的量計算出來的。
丹麥物理學家。1777年8月14日生於蘭格朗島魯德喬賓的一個葯劑師家庭。1794年考入哥本哈根大學,1799年獲博士學位。1801~1803年去德、法等國訪問,結識了許多物理學家及化學家。1806年起任哥本哈根大學物理學教授,1815年起任丹麥皇家學會常務秘書。1820年因電流磁效應這一傑出發現獲英國皇家學會科普利獎章。1829年起任哥本哈根工學院院長。1851年3月9日在哥本哈根逝世。
他曾對物理學、化學和哲學進行過多方面的研究。由於受康德哲學與謝林的自然哲學的影響,堅信自然力是可以相互轉化的,長期探索電與磁之間的聯系。1820年4月終於發現了電流對磁針的作用,即電流的磁效應。同年7月21日以《關於磁針上電沖突作用的實驗》為題發表了他的發現。這篇短短的論文使歐洲物理學界產生了極大震動,導致了大批實驗成果的出現,由此開辟了物理學的新領域——電磁學。
1812年他最先提出了光與電磁之間聯系的思想。1822年他對液體和氣體的壓縮性進行了實驗研究。1825年提煉出鋁,但純度不高。在聲學研究中,他試圖發現聲所引起的電現象。他的最後一次研究工作是抗磁性。
他是一位熱情洋溢重視科研和實驗的教師,他說:「我不喜歡那種沒有實驗的枯燥的講課,所有的科學研究都是從實驗開始的」。因此受到學生歡迎。他還是卓越的講演家和自然科學普及工作者,1824年倡議成立丹麥科學促進協會,創建了丹麥第一個物理實驗室。
1908年丹麥自然科學促進協會建立「奧斯特獎章」,以表彰做出重大貢獻的物理學家。1934年以「奧斯特」命名CGS單位制中的磁場強度單位。1937年美國物理教師協會設立「奧斯特獎章」,獎勵在物理教學上做出貢獻的物理教師。
洛倫茲,H.A.(Hendrik Antoon Lorentz,1853~1928),荷蘭物理學家、數學家,1853年7月18日生於阿納姆,並在該地上小學和中學,成績優異,少年時就對物理學感興趣,同時還廣泛地閱讀歷史和小說,並且熟練地掌握多門外語。他雖然生長在基督教的環境里,但卻是一個自由思想家。
1870年洛倫茲考入萊頓大學,學習數學、物理和天文。1875年獲博士學位。1877年,萊頓大學聘請他為理論物理學教授,這個職位最早是為J.D.范瓦耳斯設的,其學術地位很高,而這時洛倫茲年僅23歲。在萊頓大學任教35年,他對物理學的貢獻都是在這期間作出的。
1912年洛倫茲辭去萊頓大學教授職務,到哈勒姆擔任一個博物館的顧問,同時兼任萊頓大學的名譽教授,每星期一早晨到萊頓大學就物理學當前的一些問題作演講。後來他還在荷蘭政府中任職,1919~1926年在教育部門工作,其間1921年起擔任高等教育部部長。
1911~1927年擔任索爾維物理學會議的固定主席。在國際物理學界的各種集會上,他經常是一位很受歡迎的主持人。1923年國際科學協作聯盟委員會主席。他還是世界上許多科學院的外國院士和科學學會的外國會員。
洛倫茲於1928年2月4日在荷蘭的哈勃姆去世,終年75歲。為了悼念這位荷蘭近代文化的巨人,舉行葬禮的那天,荷蘭全國的電信、電話中止三分鍾。世界各地科學界的著名人物參加了葬禮。愛因斯坦在洛倫茲墓前致詞說:洛倫茲的成就「對我產生了最偉大的影響」,他是「我們時代最偉大、最高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