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博世:特斯拉為行業提速,我們也正全力以赴奔向智能化
文/張一
如今以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為趨勢的汽車「新四化,已經成為大家討論未來汽車的焦點內容,而作為汽車行業的供應商們,他們又是如面對這一趨勢的?
除了以上提及到的技術,這次活動博世其實還展示了一些其他技術,比如線控轉向、基於攝像頭和超聲波雷達實現的遙控自主泊車、基於毫米波雷達、攝像頭實現的高速變道輔助功能等,我們就不一一介紹了。
其實通過以上技術展示,也大致可以看到面對汽車新四化的趨勢,作為巨人的博世雖然也在加速轉型,但是路線卻偏向穩妥,比如電動CVT就是一個既有前瞻性同時也沒有放棄自身技術優勢的路線。而面向未來,作為頂級的汽車供應商,博世在智能化發展的路上又將帶來哪些新技術,以及在轉型的過程中又將會有哪些改變,值得期待。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B. 立足本土開放合作 博世2022體驗日掀開智能電動轉型新篇章
2022年11月14-15日,一年一度的博世汽車與智能交通技術創新體驗日如期舉行。
作為全球領先的汽車與智能交通技術供應商,今年博世不僅帶來了覆蓋智能駕駛、智能座艙、電動化出行和面向未來的電子電氣架構等多領域的多項前瞻技術產品,更值得關注的是,在這些產品中不乏由中國團隊開發、專門面向中國市場的創新技術。
據博世中國執行副總裁徐大全介紹,從兩年前開始,中國市場在銷售額方面已經成為博世集團全球最大的單一市場。2021年,博世汽車與智能交通技術在中國的年銷售額達到96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8.9%。
今年,增長勢頭仍在延續。
「中國汽車市場需求自去年起逐步恢復,特別是在乘用車領域,新能源汽車增長遠超預期,其中電驅產品、智能座艙、新型制動系統等成為了博世的業務新增長點」,據徐大全表示,今年前10個月,博世汽車與智能交通業務較去年同期已經增長了7.7%。
本土化不斷增強
如今的中國汽車市場,不僅是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最大的地區,智能化的發展速度更是處於領先地位。在智能電動的驅動之下,從整車生產到零部件產業,新一輪的行業競爭早已開始。
而對於博世這樣的傳統巨頭來說,要在新階段繼續保持引領地位,唯有加大針對中國市場的投入,加速轉型。
正如徐大全所說,「在汽車智能化方向,可以發現智能座艙、高階駕駛員輔助系統、泊車系統等在中國的需求非常旺盛,同時主機廠更希望今年、明年年初就投產,這要求博世在中國的開發必須本土化。」
而在本次體驗日發布的產品中,不難看出博世在本土化方面的努力。
例如,博世面向未來電子電氣架構的車載計算平台和區域控制器,將不晚於明年初在中國率先投產。
在智能座艙領域,完全由本土研發團隊打造的智能座艙域控制器平台推出升級版,搭載業內領先的高性能晶元計算平台,帶來更豐富的沉浸式駕艙體驗。
同時,博世也正將自動泊車輔助功能集成在智能座艙域控制器中,為中國市場提供高性能、低成本的艙泊一體解決方案。
集成了感測器、大算力計算平台、演算法應用以及雲服務等的高階智能駕駛解決方案,專為中國市場量身打造,覆蓋高速、高架、城市、泊車等應用場景,該平台計劃於2023年量產。
在轉向系統領域,面向L4及以上乘用車自動駕駛的全冗餘轉向控制單元已獲得客戶項目,將於2024年在中國市場量產。
此外,為增強本土的工程研發能力,博世在國內的投入也在不斷增加。
據介紹,今年8月,位於無錫的博世中國軟體中心的二期辦公樓正式啟動,團隊從最初的幾十人增長至700多人,預計到2025年將超過2000人規模。
博世華域轉向系統位於武漢的研發中心二期將於今年底前落成啟動,總投資1.3億元人民幣,未來將有600多位研發工程師在此從事轉向系統的軟體開發工作。
而博世未來智能駕駛與控制(上海)研發中心將於今年11月在上海金橋開業,將進一步提升博世在智能座艙與智能駕駛領域的本土研發實力。
今年初,博世商用車轉向系統亞太區工程軟體中心在濟南成立,全面支持本土商用車轉向系統軟體開發和性能測試等工作。
合作創新助力新階段新發展
在尋求轉型升級、持續發展的道路上,如果說「本土化」是支撐博世向前的一條腿,那麼與產業上下游共創合作,則是另一個必不可少的支撐。
對此,徐大全表示,博世正在「通過軟硬體分離、『零部件—組件—系統』不同層級多樣化的產品服務,以開放而靈活的方式不斷深化與本土業務夥伴的業務合作和聯合開發」。
具體來說,例如在碳化硅功率半導體方面,據博世介紹,他們可以根據客戶的需求提供裸片、MOFSET以及功率模塊等。
在制動系統方面,他們可以提供模塊化制動產品組合方案或集成式制動系統方案,適用於燃油車、混合動力車以及純電動車,並滿足自動駕駛的需求。
此外,在軟體定義汽車方面,博世旗下的易特馳還整合了博世內部獨立應用軟體研發業務和雲端業務,將能夠更全面高效地為主機廠打造車載操作系統和汽車生態系統。
而在外部合作方面,博世也以更加開放包容的心態,不斷拓展更多合作夥伴。
例如2021年4月2日,博世與車聯天下共同打造的全球首款單晶元雙系統多端設備智能座艙域控制器量產下線。
這是一年當中博世眾多項目中的一個,卻在日後被屢次提起。它之所以如此特殊,是因為在這個項目中博世「破天荒」地做了Tier2,車聯天下才是直接對接客戶的Tier1。
這在日後也被博世作為了自己在行業轉型階段,擁抱產業鏈變革的一大標志。
而除此之外,今年5月,博世還對自動駕駛科技企業文遠知行進行了戰略投資,聯合開展智能駕駛軟體開發。
寫在最後
邁入智能化和電動化時代,汽車產業的供應鏈正在發生巨變。在體驗日當天的采訪環節,當被問起「汽車行業轉型時刻,博世對未來發展是否存在擔憂」時,徐大全直言不諱——「當然會有擔憂」,因為任何技術變革時刻,對大的傳統企業來說都是巨大挑戰。
如今,面對挑戰,博世正在逐漸做出改變。希望這樣的改變,可以幫助它在新時代依舊保持領先。
C. 博世的公司理念
數十年來持之不懈、精益求精的研發努力是博世公司始終作為科技先導者的成功秘訣。博世集團每年將占總銷售額約7%的經費用於研發,為博世的穩步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2001年博世集團的研發支出達23億歐元,其中絕大部分用於汽車技術領域。
「我最不能忍受的是在我的產品中發現任何瑕疵,所以我總是努力製造出在各方面都經得起最嚴格檢驗的最出色的博世產品。」
—— 羅伯特·博世(1918年) 2011年9月17日下午,杭州——博世電動工具中國有限公司今天迎來其125周年歡慶日活動。來自博世電動工具中國有限公司共計10000餘名員工與家屬將參加為期兩天的體驗日活動。杭州市濱江區人民政府副區長金志鵬先生,杭州市濱江區對外經濟貿易合作局局長王永芳先生,中國電器工業協會電動工具分會秘書長張傳富先生,國家電動工具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副所長潘順芳女士等領導應邀出席了活動。活動回顧了集團125年的發展歷史,展示了博世電動工具的全球化發展,並為十餘名與企業共同成長15年的中國優秀員工頒獎。
博世125年來持之以恆的創新使我們成為全球知名、值得信賴的企業品牌,而博世獨特的企業文化、人性化的激勵機制、完善的培訓設置加強了集團的凝聚力」,博世電動工具(中國)有限公司商務副總經理趙紅女士如是說,「集團的全球化戰略與本土化策略使我們得以借勢全球的技術優勢大力推進本土化人才的培養。」
本次的博世體驗日活動亦是博世加強企業凝聚力的一個典型案例。活動以「我的博世,我的家」為主題,通過企業歷史回顧,全球產品展示以及豐富、有趣的團隊合作游戲,體現博世全球化的企業發展,加深員工對於企業文化認同,加強員工的歸屬感。體驗日中的義賣項目,將最終義賣善款捐給博世愛心基金,實現博世企業責任的同時,提升員工的社區意識,鼓勵員工參與到博世履行負責任的企業公民的價值觀與行動中來。
兩天的體驗日活動,融博世的產品與趣味的游戲與一體,測距儀可以測身高,吹風機可以吹球走迷宮,熱風槍居然可以烤雞翅!曾經遠離生活的專業電動工具,在博世體驗日中,成為了貼近生活的小幫手。
博世集團成立125周年恰逢博世電動工具進駐杭州16周年,公司已從過去的辦事處發展成為擁有四千多名員工的大型企業,員工人數較2010年增長10%。作為最先將研發、生產、銷售各環節整體落戶杭州的國際製造業品牌之一,博世為員工規劃了綜合管理、項目管理及技術專長三條清晰的職業發展路線。並為其提供包括市場營銷、工程、製造及物流方面等多方位、有針對性的培訓。2010年以來,博世電動工具共組織了4500餘人次培訓課程以及各類在職培訓,幫助員工提升工作能力及領導技能。
致力於本土人才的招募、發展與培訓,博世電動工具鼓勵新人勇敢嘗試,激勵他們逐漸成長為中堅力量。博世電動工具(中國)有限公司已與二十多名大學應屆畢業生簽訂了勞動合同,提供一系列職業發展的培訓與規劃。同時每年還向海外開放50餘個實習工作崗位,吸引具有國際工作背景的人才。作為多次被政府評為優秀殘疾人安置單位的企業,博世電動工具國內三個工廠已有近30名殘疾正式員工。
D. 第五屆進博會在上海舉行,都有哪些全球新品在這里亮相呢
今年,在進博會現場,不僅可以體驗到最新的技術,還有很多企業的展品可以一飽眼福。11月5日,第五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上海舉行。這場全球最大的消費品博覽會吸引了來自全球各個國家和地區的參展商及采購商。不少參展商是第一次參加進博會,他們紛紛表示,通過進博會這一全球商品展示交易平台,他們對中國市場充滿信心。
在進博會現場,全球首款真正低重力眼罩亮相,吸引眾多參觀者駐足體驗。該產品是一款專為在工作時產生焦慮而設計的低重力眼罩採用了新型專利3D列印材料,可通過特殊製作技術使眼睛更舒適、更健康地工作。其核心是通過眼罩上半部分提供良好的支撐效果,使眼部肌膚保持自然濕潤。眼罩採用獨特的防水材質可防止汗水侵入內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