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信息技術 > 中國科技有哪些技術落後

中國科技有哪些技術落後

發布時間:2023-02-03 04:02:52

① 學無止境,中國目前還未掌握的核心技術有哪些

我們國家的製造業早就處於世界的最高層了,但是在創造方面,我們國家還是比較落後的。世界上很多頂尖的核心技術,我們國家並沒有掌握,在很大程度上,使得我們國家的發展受制於國外。下面是一些我們國家還沒有掌握的核心技術,我們國家的發展任重而道遠。

半導體加工設備

科技的發展離不開半導體,所以一個國家的半導體加工工藝的先進與否,能夠反映出這個國家的科技實力。半導體加工設計到非常多的技術和設備,目前在這一塊技術最先進的是美國和日本,其他國家相對來說還比較落後,包括中國。

超高精度機床

很多重要的機器上的零件,對精度的要求都特別高,比如航空、船舶。高精度的零件對於機器的整體性能和生命周期的影響非常大,所以提高精度十分重要。而超高精度機床的核心技術,目前我們國家還沒有掌握。掌握超高精度機床核心技術的國家主要有德國、瑞士、日本。

② 中國哪些軍事科技方面還落後美國

中國軍事科技全面落後於美國,美國為了想徹底消滅所有共產主義國家和同美國核心利益沖突的國家,利用身為西方發達國家首領的地位強令對所有上述國家實行高科技封鎖,所有可能資助上述國家的軍事、科技實力的技術全面進行封鎖,並對所有頂風冒進的國家和公司實行封殺。現在我們國家就是利用改革開放的有利時機不斷在民用領域同其他國家全面合作並通過掌握民用技術在組織人員公關軍事技術,因此生產出的軍事裝備都往往比不過美國的,特別是高科技的軍事科技技術更是落後與美國。舉個最簡單而迫切的例子,我們現在殲10、殲20、殲31都是僅次於美國的好飛機了,但是發動機中國就是造不成好的,推重比10的都達不到質量過關,而美國都已經研發出推重比達到20的了,發動機差了20-30年的差距。

③ 中國科技在近代衰落的原因有哪些

古代中國科技曾經處於世界領先地位,但到了近代卻逐漸衰落,筆者現就此作一闡述。一.
中國古代科技的世界領先地位17世紀明清之前,中國古代科技長期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形成幾個文化發展的高潮:商代文化在古代世界有特殊地位,秦漢文化在世界文明史上具有重要影響;到了隋唐時期,其文化博大精深,全面輝煌,澤被東西,影響深遠;宋元時期,我國古代文化達到了高度繁榮的程度。對人類文明產生重大影響。二.
中國古代科技長期領先世界的原因國家的統一和社會的穩定為科技的發展提供了社會條件。勞動人民辛勤勞動,封建經濟的發展,為科技的發展提供了物質條件。各民族間聯系和經濟文化交流的持續與不斷加強、教育不斷地發展,培養了從事科技文化事業的人才。明之前,統治者大都實行對外開放政策,中外文化交流不斷,中華民族吸收外來優秀文化的精華。中華民族具有勤勞、刻苦鑽研、重視調查研究的優良傳統,富於智慧和創新精神。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權在一定程度上給科技的發展提供政策的支持。三.
中國科技在近代衰落的原因1.
中國科技落後的原因。歸納起來,主要表現為:(1)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固有的分散性和狹隘性,不可能使科學應用達到較大規模,從而使近代科學的產生和應用失去應有的土壤。(2)腐朽的封建剝削制度和重農抑商政策阻礙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萌芽的發展。農民貧困,國內市場狹小以及剝削者買田置地,束縛了手工業的擴大再生產,使科學技術的發展缺乏物質基礎和動力。(3)閉關鎖國政策使中國失去外貿主動權,隔絕了中外文化的交流。(4)文化專制使大量知識分子脫離對自然界的觀察研究。(5)中國科學技術滿足於實際的應用,沒有形成理論上探討和深思的風氣。(6)教育落後。中國封建教育以儒學為內容,以培養封建官吏為目的,很少涉及生產和科學知識。2.
西方科技領先的原因。(1)14、15世紀以來,隨著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和發展,新興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逐漸確定下來,並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迅速提高和商品經濟的高度繁榮,這為科學技術的發展集聚了雄厚的物質基礎。(2)文藝復興運動和資產階級啟蒙思想的傳播解放了人們的思想,為科學技術的發展提供了思想武器。(3)資產階級革命不僅鞏固和發展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而且為科學技術的發展提供了政治保障。(4)18世紀60年代以來,隨著工業革命的開展,科學技術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

④ 我國在科技發展方面存在哪些不足

我國在科技發展方面存在的不足有:

1、科技進步主體錯位

在我國傳統科技體制下,政府是科技進步的唯一主體,企業作為政府行政機關的附屬物,僅僅是科技成果的被動受體。這種政府主導型科技進步機制的最大缺陷是,企業技術創新的動力和能力嚴重不足,科技進步缺乏充滿活力的微觀主體。這是導致我國長期以來科技發展嚴重滯後的根本性原因。

80年代以來,隨著科技和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企業開始向獨立的經濟主體和市場主體轉化,企業進行技術創新的積極性有所增強。但是,迄今為止,從總體上看,政府主導型科技進步機制仍未發生根本改變,企業作為科技進步主體的地位仍未真正確立。

2、科技成果的推廣擴散能力較差

技術擴散是指一項創新在最初的商業之後的繼續利用,它包括別的創新者使用採納這項創新,也包括原來的創新者擴大它的用途。技術擴散對提高新技術的經濟效益至關重要,它對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增強企業競爭能力,發揮著重要作用。

長期以來,由於科技體制改革滯後,我國科技成果與生產環節相脫節,科技成果的擴散能力較差,大批有實際經濟價值的科技成果被束之高閣,許多科技成果長期停留在樣品、展品或禮品階段,科技成果的利用率很低。

3、全民科技文化素質較低,科技人員數量較少

目前,我國每萬人中科技人員的比重不僅遠低於發達國家,而且也低於印度等發展中國家。科技人員的總體素質也不高,全國科技人員中,具有中、高級職稱的比例很小。

我國科技人員主要集中在科研院所和大專院校,處於生產第一線的企業科技人員太少,在工業企業中,從事技術開發的科技人員更少。目前,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擁有工程技術人員約178.5萬人,從事技術開發的不足36萬人,平均每個企業只有5人。

提高中國科技創新能力的辦法:

1、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把教育和科技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國家和各級政府要加大科技和教育的投入,實施人才強國戰略,抓好人才的培養,建立國家科技獎勵制度,重獎有突出貢獻的科技人員,堅持對外開放等。

2、中學生要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培養自己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敢於質疑,善於質疑,培養自己的發散思維,多參加小製作、小發明,敢於創新,善於創新,把創新熱情與科學求實態度結合起來。

⑤ 中國落後的十大技術領域

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在黨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經濟也在不斷的騰飛,一躍成為了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只用了短短幾十年的時間走完了西方發達國家幾百年才走完的工業道路,同時今年我國還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老百姓的日子也是越來越好。不過即使我國在各個領域都取得了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但是我們必須也要清醒的認識到我們離西方發達國家之間還是依然存在落差的。尤其是在以下的十大核心領域中我們是沒有發言權的,仍然依賴著外國的技術,你都知道是在哪些領域嗎?一起來看看。

中國運載火箭
第一,半導體加工設備,主要是指半導體加工的各種技術,包括晶圓的生長技術、薄膜沉積、光刻、蝕刻、摻雜技術以及工藝整合等技術。而在目前,掌握半導體加工設備的只有日本跟美國這兩個發達國家。

半導體加工技術
第二,全球工程機械,掌握該技術的主要國家依然是日本跟美國。

全球工程機械
第三,工業機器人,該技術應用很廣泛,要求非常的高,擁有該技術工業化可以快速提高。目前擁有該技術的主要國家有日本、德國、瑞士。

工業機器人
第四,軸承,很多人不相信小小的軸承怎麼我國沒有掌握呢,其實軸承別看它小,其中的關鍵技術還真沒有幾個國家掌握,目前該技術主要有日本跟德國這兩個國家把控著。

軸承
第五,頂尖精密儀器,主要應用於醫療、計算機領域當中,目前掌握該技術的主要國家有日本、德國、美國。

測量儀器
第六,光學玻璃,可用於製造光學儀器中的透鏡、棱鏡、反射鏡及窗口等,由光學玻璃構成的部件是光學儀器中的關鍵性元件。掌握該技術的主要國家有日本跟德國。

顯微鏡
第七,超高精度機床,主要運用於航空、汽車以及船舶等行業,不僅要求精度高,還要求高速,高剛性,高可靠性等。目前掌握該技術的國家有日本、德國跟瑞士。

⑥ 近代中國科技落後與西方的原因是什麼

中國近代科學技術落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x0dx0a一、傳統文化背景的影響.經受了幾千年儒家文化思想熏陶的中國人,從言語、行動方面乃至學術觀點方面都小心翼翼謙虛謹慎,不肯輕易跨越雷池一步.中國傳統的儒家文化提倡"三綱正常"和"中庸之道",不善於追根結底的研究,不高興標新立異的行為,尊師敬長,對前輩學者的學術推崇倍至.後輩學者就算是對前輩學者的觀點有異議,也大多數採取一種寬容的態度,不願意、不忍心指出其認為不妥之處,不願意進行驚天動地的革落得個不敬不孝、刻薄無德的壞名聲.儒家學說中有一些著名的觀念,如"父母在,不遠游"的觀念,阻礙了許多人放棄了雄心勃勃的探險活動,扼殺了許多人對未知世界的種種幻想,使中國的地質力學自從張衡發明地動儀後就沒有很大的建樹.這種從眾、保守與迷信的傳統文化在中國近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中當然起著一種強抑製作用.x0dx0a二、官僚制的影響.在我國的封建社會里,長期的封建專制的官僚制度是科學技術賴以繁榮的民主制度的死敵.統治階級要求科學技術服從自己的利益,那些大量的與手工業生產發展有關的與其切身利益無關的科學技術就得不到重視,甚至被遏制.例如明代資本主義萌芽時期的《天工開物》一書,是我國古代著名科學家宋應星對農業和手工業生產技術的總結,在當時具世界先進水平,然而這部著作卻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地理學家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記》一書,在他死後150年才刻印成書,並且手稿大量散失.x0dx0a三、封建教育制度的影響.中國的教育制度,自從進入封建社會以來直至近代,都是實行私塾教學方式.到隋唐時期,又開始實行科舉考試制度.x0dx0a私塾教學方式較之西方課堂整體教育方法差之甚遠.一般都是一個教師,成天教兩三個孩童苦背《三字經》及一些孔孟文章.這些教學方式,既不系統,又不規范,而且只求學生死記硬背,不求學生理解,更別提什麼科技發明創造了,學生的總體知識收益甚微.x0dx0a至於科舉制,雖然對古代科學技術的發展起過直接的促進作用.如有利於選擇人才、促進教育的迅速發展等等.但隨著歷史車輪的推進,科舉制度對近代的科學技術發展卻越來越起著阻礙作用,其諸多弊病也日益顯現.最突出的有:x0dx0a1.科舉考試的內容、范國和形式十分狹窄.科舉考試的內容一般僅限於孔孟之道的思想理論著作,范圍僅限於儒家學說之內,而形式則是吟詩作賦答對、棋琴書畫寫文章,對天文地理、數理化、生物、醫學等方面學科知識則很少涉及,更別提什麼技術、實驗、操作相結合了.尤其到了明朝,中國開始實行八股取士的科舉制,考試的內容、范圍和形式更為縮小,只在《四書》.《五經》內命題,寫作必須是經過依次固定的八個步驟,不能壓倒任何秩序,十分死板,更進一步禁煙人的思維及實踐能力.可見,此時的科舉制度,已經成了一種愚民政策,而不再是選擇人才的途徑了.x0dx0a2.科舉制度只注重理論而輕視實踐,造成科技結構不平衡.科舉制度的最終目的是為統治階級選擇維護其階級統治的人才,因而統治階級尤其重視那些增長說文論理的人才,如那些能對天下大事進行分析預測、能發揚光大孔孟之道的人才.相反,科舉制度對那些能工巧匠和善於搞發明創造的人則不感興趣.以至於這些能工巧匠既不能當官,又得不到政府的支持鼓勵,當然無心去進行科學技術的發明創造之類的實踐活動.所以,由於中國近代的科技結構不平衡,理論部分佔絕大多數,實驗、技術部分只佔極少數,並且理論、實驗、技術三者之間的互相隔裂,因而大大摧殘抑制了科技人才的發展.x0dx0a無論是私塾教學方式,還是科舉考試制度,都是中國封建社會的腐朽性、落後性在近代教育制度中的反映體現.這種腐朽性、落後性在封建社會末期即世界進入近代後,不僅沒有得到消除或減弱,反而進一步加強.而西方教育在近代則大力提倡科學、實驗、技術三者之間的相互聯合與循環.與這種日益進步的教育制度相比,中國曾在世界上佔有優勢的傳統科學不得不在近代被西方自然科學全面超越.x0dx0a四、腐朽的社會制度和回家政治的影響x0dx0a一個國家政治民主程度的大小、影響著這個回家科技發展水平的高低.專制和獨裁是舊中國政治的突出表現,因而中國近代科技的發展緩慢是可想而知的.科學需要民主,民主促進科學,科學與民主相輔相成.正是因為專制和獨裁是科學發展的嚴重障礙,所以1915年由陳獨秀發起的新文化運動才對舊中國專制與獨裁的國家政治制度深惡痛絕,發出了"提倡民主,反對專制;提倡科學,反對愚昧;提倡新文化,反對舊文化"的吶喊.自然科學研究是對未知的自然現象進行探索,科學技術知識是客觀事物的本質和規律的如實反映.它必須尊重客觀事實,重視實驗和實踐,講究理性思維,服從科學真理,並且需要能對問題進行自由探討.科技領域的這種本性,自然要求民主和自由,沒有學術民主和自由,科技事業是難以發展的.x0dx0a從西方開始文藝復興運動,資本主義興起,一直到資本主義大發展的本世紀四十年代末以前,中國都是在封建專制和國民黨的獨裁統治之下,西方的民主和自由大大超過了中國.資產階級是喊著自由、民主、平等的口號起家的,在他們取得政權之後,建立的是代議制的所謂"民主共和國",雖然資產階級的國家政治在本質上是資產階級專政,但是資產階級國家的民主范圍形式,畢竟比封建社會大得多.所以,在西方資產階級民主政治下,科技的發展比近代中國要快得多.x0dx0a五、閉關自守政策的影響.15世紀下半葉到18世紀,西方科學技術的發展隨著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發展而發生了本質性的大轉折.18世紀開始了第一次科技革命,19世紀末又開始了第二次技術革命,在科學技術發展史上寫下了光輝燦爛的篇章.x0dx0a與此相反,正當西方國家科學技術在日新月異進步的時候,中國除了落後的社會制度和生產方式沒有改變之外,還開始實行閉關自守政策.閉關自守政策在一定歷史時期是有實行的必要和進步意義的.因為明朝末期,東南沿海一帶倭寇盛行,政府實行閉關自守政策,有x0dx0a利於防止海盜和保護東南沿海一帶人民的生活安定.但在倭害滅除之後,中國政府並沒有隨即停止閉關政策,反而更加固步自封.尤其進入清朝後,清王朝虛驕自大,閉目塞聽,一直做著"天朝上日"的迷夢.這使中國成了井底之蛙,與世界隔絕開來,遠遠落後於世界發展的時代潮流.例如,清朝乾隆時期,英使者馬夏爾尼曾邀請大將軍福安康觀看他的衛隊演習歐洲新式火器托法.福康安卻冷淡地說:"看亦可,不看亦可,這火器操法,該也沒有什麼稀罕"!而此時的乾隆帝,居然連英國這個國家地處哪方、面積幾何、人口多少都一無所知.正是由於這種夜郎自大的心態,使得中國既沒有任何迅速提高生產力的慾望,也沒有進行科學技術革命的要求,再加上與世界隔絕,更沒有感受到外面世界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的步伐.眾所周知,社會發展和科技發展的歷史證明,生產力發展的需要是推動科學技術不斷前進的最根本、最持久、最強大的力量,是生產的需要給科學研究提出了多方面的課題,因而也會使科學技術取得重大進展和重大突破.但中國的近代科技既沒有自身發展的慾望,又沒有推動力,也沒有外力刺激,所以它落伍於時代的列車是一種歷史的必然.

閱讀全文

與中國科技有哪些技術落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產品通孔什麼意思 瀏覽:704
半永久紋綉怎麼開拓市場 瀏覽:400
產品擔當薪水如何 瀏覽:124
為什麼注冊商標要找代理公司 瀏覽:74
交易策略需要實盤多久才有效 瀏覽:544
公司跨省地址代理變更多少錢 瀏覽:204
產品保修怎麼去 瀏覽:706
代理期間工資如何發放 瀏覽:906
學而思程序bug怎麼反饋 瀏覽:766
怎麼代理一個早餐店 瀏覽:504
信息存儲技術的發展歷程哪些 瀏覽:413
信息技術課怎麼退出界面 瀏覽:814
市場法中參照物差異有哪些 瀏覽:93
寶雞鳥市場在哪裡 瀏覽:576
寧波三山村菜市場怎麼樣 瀏覽:509
申請執行有哪些信息 瀏覽:754
鴨產品有什麼優勢 瀏覽:262
還有哪些物體利用了納米技術 瀏覽:548
微信如何防撤銷信息 瀏覽:295
批發市場推銷包怎麼樣 瀏覽: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