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武術技擊法有哪些各有什麼特點
1、中國武術技擊法按照意圖、效果和核心動作特點歸納主要是「踢、打、摔、拿」這各具技擊特點和規律的四類技擊法。各拳種流派在技法內容上不盡相同、各有側重,或細類更豐富,或名稱叫法不一樣,但都基本都脫離不出這幾種技擊法則廣義的范疇。
2、基本內容特點簡述:
1)武術之踢:即腳踢。有高低正側反踢、彈踹蹬掃等諸多腿法。
2)武術之打:即拳掌打。沖拳、劈拳、貫拳、崩拳、翻拳、拍拳等,不同手形、拳形如鳳眼拳、尖拳、插掌或劍指等打法,也是非常豐富。
3)武術之摔:即摔倒對手。包括各種絆法、撥法、抱腿摔、過肩摔、貼身靠打法、巧勁引落空或旋跌;或借勢打跌、與打法配合的踩腳、側踢、踹膝等也可致使對手摔跌。
4)武術之拿:即擒拿法。即包括擒拿扭別等,也包括錯骨等反關節武技。
3、武術各流派武技都會有踢打摔拿類武技,但自成一系往往是各具有擅長之處,如戳腳的腿法,鷹爪的抓打擒拿錯骨,太極的圓巧和四兩撥千斤,翻子的雙拳密如雨,脆快一掛鞭等等。
B. 武術的特點是什麼
1、哲理性
武術練功是把人作為一個整體來訓練,講究「內練精氣神,外練筋骨皮」、「內外合一,形神兼備」。而且,把人放到自然中去,把人的運動同周圍環境密切聯系起來。武術練功要求按不同的季節、時辰、時令等,根據自然界和人體機能的變化,採用不同的方法,來達到練功的目的。
由於中國武術蘊涵著深刻的哲理思想,具有修心養性的功效,因此,它在世界上很多國家有著廣泛的影響,如我國古老的健身術與氣功早與印度瑜伽相互滲透,少林拳法於明清時代傳入日本等國,都足以說明中國武術與世界體育文化的交流有著傳統的思想基礎。
2、技擊性
武術的核心是技擊性。武術的健身功能、娛樂功能、競技表演功能、教育功能等,都是通過以其技擊性為動作設計原則形成的各個攻防技術動作來實現的。
而器械又根據不同種類有著不同的使用方法;實戰搏擊又有千姿百態的各種打法。雖然各家各派在技擊方法和技擊原理上各有不同,但都遵循攻防的規律,表現攻防的特點。因此,武術由於具有攻防技擊的特徵而區別於其他體育項目。
3、健身性
人們從事武術練習,一般來說,是把健身、技擊實用等作為主要目的。中國武術是一種身體運動形式,屬於人體科學的一部分,中國武術傳統練功的理論是以中醫的陰陽五行說、經絡學說、臟象學說等基本理論為生理學的依據的。
人們通過各種手段來增強體質,提高健康水平,是體育文化的根本任務。武術有顯著的健身養生的價值,越來越被世界各國人民所認識。這種實用理性的價值觀也為中國武術推向世界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條件。
(2)武術有什麼特徵和技術擴展閱讀:
縱觀人類文化發展的歷史,中國武術同國外其他體育項目一樣,都與國家或民族的政治、經濟、科技與文化發展有著密切的聯系與相互影響。
因此,中國武術和國外其他體育項目都是社會發展與文化發展的產物,同屬於世界體育文化的范疇。而歷史上任何一種優秀文化不僅是一個國家或民族高度發達的象徵,而且將會成為世界人民的共同文化財富。所以,中國武術以優秀的民族文化形式走向世界,相信已為期不遠。
C. 武術有什麼特點
武術的特點
1.寓技擊於體育之中。武術最初作為軍事訓練手段,與古代軍事斗爭緊密相連,其技擊的特性是顯而易見的。在實用中,其目的在於殺傷、制服對方,它常常以最有效的技擊方法,迫使對方失去反抗能力。這些技擊術至今仍在軍隊、公安中被採用。武術作為體育運動,技術上仍不失攻防技擊的特性、而是將技擊寓於搏鬥運動與套路運動之中。搏鬥運動集中體現了武術攻防格鬥的特點,在技術上與實用技擊基本上是一致的,但是從體育的觀念出發,它受到競賽規則的制約,以不傷害對方為原則。如在散手中對武術中有些傳統的實用技擊方法作了限制,而且嚴格規定了擊打部位和保護護具,短兵中使用的器具也作了相應的變化,而推手則是在特殊的技術規定下進行競技對抗的。因此,可以說武術的搏鬥運動具有很能強的攻防技擊性,但又與實用技擊有所區別。
內外合一,形神兼備的民族風格及廣泛的適應性:
既究形體規范,又求精神傳意、內外合一的整體觀,是中國武術的一大特色。所謂內,指心、神、意等心志活動和氣息的運行;所謂外,即手眼身步等形體活動。內與外、形與神是相互聯系統一的整體。武術「內外合一,形神兼備」的特點主要通過武術功法和技法來體現。「內練精氣神,外練筋骨皮」是各家各派練功的准則,武術的練習形式、內容豐富多樣,有競技對抗性的散手、推手、短兵,有適合演練的各種拳術、器械和對練,還有與其相適應的各種練功方法。不同的拳種和器械有不同的動作結構、技術要求、運動風格和運動量,分別適應人們不同年齡、性別、體質的需求,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條件和興趣愛好進行選擇練習。同時,它對場地、器材的要求較低,俗稱「拳打卧牛之地」,練習者可以根據場地的大小變化練習內容和方式,即使一時沒有器械,也可以徒手練拳、練功。一般來說,受時間、季節限制也很小。較之不少體育運動項目,具有更為廣泛的適應性。
2.攻防技擊性。武術作為體育項目,動作具有攻防技擊性仍然是它的本質特徵,如散打的技術與實用技擊術基本是一致的,集中體現了武術攻防格鬥的特點,只是從體育的觀念出發,以不傷害對方為原則,嚴格規定了禁擊部位和保護器具。作為中國武術特有表現形式的套路運動,雖然拳種不同,風格各異,有的還具有地方特色,但無論何種套路,其共同特點是以踢、打、摔、拿、擊、刺等攻防動作構成套路的主要內容。雖然套路中不少動作的技術規格在原技擊動作的基礎上略有變化,或因連接貫串及演練技巧的需要,穿插了一些不具備攻防意義的動作,但通過一招一式表現攻與防的內在含義仍然是套路技術的核心。
3.既有搏鬥運動,更有套路運動。中國武術最大的一個特點是:既有相擊形式的搏鬥運動,更有舞練形式的套路運動。這是其他民族和國家所沒有或少有的。在古代,武術由軍事技能發展為搏鬥運動的體育項目,有「角抵」、「手搏」、「相撲」、「擊劍」,以及較棒、較槍等等;發展為套路運動的體育項目,有「打拳」、「舞劍」、「盤戟」、「舞輪」、「使棒」、「使槍」等等。武術一直是循著相擊的搏鬥運動和舞練的套路運動這兩種形式向前發展著。後來隨著歲月的流逝,套路運動在發展過程中逐步佔有了武術的主要地位,而且內容、形式、和流派越來越絢麗多彩,燦如眾星。根據拳種和類別的不同,套路有長有短,有剛有柔,有單練有對練,有徒手有器械。風格不同,各具特色。通過套路運動的練習,有利於發展人體的速度、力量、靈敏、協調和耐力等素質;以及勇猛、頑強、堅韌不拔的意志。太極拳柔和緩慢,就更適合年老體弱和慢性病患者進行鍛煉,是一種良好的體育醫療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