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國航天有幾個院每個院有哪些所
中國航天有十個院,分別是航天一院、航天二院、航天三院、航天四院、航天五院、航天六院、航天七院、航天八院、航天九院和航天十一院。
每個院有這些所:
1、航天一院:北京臨近空間飛行器系統工程研究所、北京航天自動控制研究所、北京航天長征飛行器研究所研究所、北京發射技術研究所、北京精密機電控制設備研究所、北京航天長征科技信息研究所、北京環境強度研究18所、航天材料及工藝研究所、北京航天計量測試技術研究所。
2、航天二院:北京無線電測量研究所、北京遙感設備研究所、北京無線電計量測試研究所、北京計算機應用和模擬技術研究所、北京機械設備研究所、北京環境特性研究所、北京電子文獻服務中心、西安長峰機電研究所、北京計算機技術及應用研究所。
3、航天三院:中國航天科工飛航技術研究院、中國航天科工飛航技術研究院動力供應站。
總部機構
辦公廳、規劃計劃部、財務金融部、人力資源部、研究發展部、質量技術部、系統工程部、宇航部、經營投資部、經濟合作部、國際合作部、運行保障部、黨群工作部(企業文化部)、紀檢監察部、審計與風險管理部、離退休工作部。
大型科研生產聯合體
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航天動力技術研究院、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航天推進技術研究院、四川航天技術研究院、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中國航天電子技術研究院、中國航天空氣動力技術研究院。
❷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第七研究院的通信地址是
以下是你要的【基本情況】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七研究院(四川航天技術研究院)是以航天為本、軍民結合的大型高科技企業集團,是航天工業重要的科研生產基地,承擔著國定多種航天型號產品的生產任務。依靠強大的開發、製造能力,完善、先進的工藝配套能力,嚴格的質量保證體系,優秀的航天產品研發製造隊伍,四十多年來,出色的完成了國家多種航天產品的研製生產任務,並在舉世矚目的載人航天工程中做出了突出貢獻。
第七研究院轄有研發中心、大中型工廠、設計院、研究所、子公司、控股公司等多個單位,分布在成都、瀘州、重慶等市,現有國家級及省部級專家20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貼68人。
第七研究院位於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核心區域,現已建成佔地面積3000餘畝,集科研、工業、商貿、辦公、教育於一體的現代化、綜合性科技園區。「成都,一座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成都經濟技術開發區所在的龍泉驛區是全國著名的水果之鄉,素以「四時花不斷,八節瓜果香」聞名,成渝高速公路、龍興大道、三環路、繞城高速公路等縱橫境內。
第七研究院重視學習型組織建設,重視多層次、開放型、立體化的終身教育體系,目前已與重慶大學、南京理工大學、西南交通大學、電子科技大學等聯辦在職碩士研究生班。研究院堅持「以人為本」,以廣闊的發展空間,靈活的用人機制,有競爭力的薪酬待遇,
真誠歡迎有志之士為航天事業的騰飛而奮斗,建設四川航天美好的明天!
【需求專業】
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兵器科學與技術、力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機械工程、儀器科學與技術、電氣工程、環境工程、經濟管理類等專業。
【聯系方式】
單位地址:四川成都市經濟技術開發區航天北路
通訊地址:四川成都市818信箱1分箱人力資源部 郵政編碼:610100
電話:028-84808420 傳真:028-84808870
聯 系 人:丁林 電子郵件: [email protected]
網 址:www.scaic.com.cn(網上可投電子簡歷)
以下是它的招生情況: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是經國務院批准,於1999年7月1日在原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所屬部分企事業單位的基礎上組建成立的國有特大型企業,是國家授權的投資機構,由國務院直接管理。
中國航天事業創建於1956年,航天管理體制先後經歷了國防部第五研究院、第七機械工業部、航天工業部、航空航天工業部和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的歷史沿革。為更好地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根據九屆人大一次會議的決議,經國務院批准,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改組為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和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是擁有自主知識產權、主業突出、核心競爭力強的國有特大型企業集團。主要承擔運載火箭、人造衛星、載人飛船等宇航產品以及戰略戰術導彈的研製、生產、試驗任務,具有大型系統工程管理的能力和經驗;以控股的7家境內外上市公司為代表,主要從事衛星應用、信息技術、新型材料與先進能源、航天特種技術應用、汽車零部件及特種車輛等民用產品的研發生產,開發生產經營機械、電子、化工、通訊、交通、計算機、醫療、環保等多種民用產品。經營有關航天產品的進出口業務,開展國際合作。開展招標采購、對外工程承包、技術咨詢和勞務輸出等業務。在航天科技工業40多年發展的基礎上,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已形成了完整配套的研究、設計、生產、試驗體系和技工貿一體化的經營機制。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擁有8個以航天產品經營為主的產、研結合的經濟技術實體,主要包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航天動力技術研究院、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航天推進技術研究院、四川航天技術研究院、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中國航天時代電子公司,航天空氣動力技術研究院以及若干直屬研究所、咨詢機構、公司等,130多家企事業單位分布在全國各地。集團公司共有10.9萬名員工,已培育形成了以重點學科領域帶頭人為代表的科技隊伍、以優秀企業家為代表的經營管理隊伍和以能工巧匠為代表的產業工人隊伍。集團公司有專業技術人員4.2萬人,包括1440多名研究員,32名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36名國家級專家,51名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3名中華技能大獎獲得者,53名全國技術能手,享受國家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有2100餘名。3名同志先後被評為「全國十大傑出青年」,1名同志被國家授予「全國十大傑出專業技術人才」榮譽稱號。集團公司在出成果、出人才的同時,也形成了以「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大力協同,無私奉獻,嚴謹務實,勇於攀登」的航天精神、「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大力協同,勇於登攀」的「兩彈一星」精神和「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為靈魂,具有鮮明時代特徵和航天特色的企業文化。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具有完整配套的研究、設計、生產和試驗體系以及技工貿一體化的經營機制,主要研製、生產、經營各類航天運載器、航天器、戰略戰術導彈及衛星地面應用系統等航天產品,專營國際商業衛星發射業務,開發、生產、經營機械、電子、化工、通訊、交通、計算機、醫療、環保等多種民用產品。同時開展招標采購、對外承包、技術咨詢和勞務輸出等業務。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擁有研製用於發射近地軌道、地球同步轉移軌道、太陽同步軌道運載火箭的能力。並在低溫高能燃料技術、火箭捆綁技術、一箭多星技術方面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現已研製成功並投入使用的運載火箭有:長征一號、長征二號、長征二號丙、長征二號丁、長征二號丙改進型、長征二號戊、長征二號己、長征三號、長征三號甲、長征三號乙、長征四號甲、長征四號乙等。運載火箭已形成完備的系列,可以發射不同質量、各種用途的衛星,其近地軌道的最大運載能力為9200千克,地球同步轉移軌道的最大運載能力為5200千克,能滿足用戶的不同需求。從1970年4月24日長征一號發射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到2007年10月1日長征運載火箭共進行了102次發射,發射成功率超過93%。在完成國內衛星發射任務的同時,長征火箭還成功進入了被歐美所壟斷的國際商業發射服務市場,從1990年4月7日長征三號運載火箭進行首次商業發射開始,長征火箭進行了20多次的國際商業發射,將30顆外國衛星送入了預定軌道。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還具備研製地球靜止軌道通信衛星、地球靜止軌道和太陽同步軌道氣象衛星、資源衛星、科學實驗衛星的能力。並在衛星回收技術、軌道控制技術、姿態控制技術、航天遙感技術等方面達到相當水平。現已研製成功三軸穩定衛星平台、自旋穩定衛星平台、返回式衛星平台、小衛星平台等幾個系列。研製成功了近地軌道返回式遙感衛星、地球靜止軌道通信衛星、太陽同步軌道氣象衛星和地球靜止軌道氣象衛星等共計40多顆衛星。為滿足國家經濟建設需要,正在研製大容量、長壽命通信衛星、多種用途地球資源衛星、各種用途的遙感衛星和小衛星。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現已形成總體設計、分系統研製、生產試制、環境試驗和服務保障等航天器研製體系,並積累了30多年的衛星研製經驗。可以為用戶提供各類衛星整星及零部件設計、製造以及衛星軌道交付服務。在研製應用衛星的同時,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在衛星應用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取得了很好的社會、經濟效益。現已研製開發成功衛星廣播電視傳輸系統、衛星通信地球站系統、衛星雲圖接收系統、衛星數據通信系統等衛星應用產品。同時,為通信、廣播、交通、氣象、水利、能源、礦產、環保、市政、農業等各行業提供衛星應用服務,並承接全國衛星通信試點站、能源部門衛星通信網、國際衛星電視地球站等衛星應用系統工程的建設等。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承擔了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神舟」號飛船和長征二號F火箭的研製任務。在連續四次無人飛行試驗的基礎上,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分別於2003年10月和2005年10月,成功完成了載人航天飛行試驗任務。「神舟」飛船在空間材料科學、生命科學、空間天氣探測、對地觀測等領域進行了廣泛的科學實驗,取得了重要成果。中國成為世界第三個獨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在導彈武器研製方面具有雄厚的實力,具備研製多種類型地地導彈、防空導彈等武器的技術和實力。在慶祝建國50周年盛典上,由集團公司研製生產的新型導彈武器庄嚴通過天安門廣場,接受黨和人民的檢閱。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擁有強大的機電產品設計能力和特有的生產工藝和加工能力,並在衛星應用系統、計算機及應用技術、信息技術、自動控制技術、系統集成等技術方面具有很強的實力和優勢。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與歐空局、俄羅斯航天局、烏克蘭航天局、法國宇航、德國宇航、美國休斯公司、勞拉公司等世界主要航天機構和大公司保持良好的合作關系,並在美國、德國、俄羅斯、烏克蘭、巴西、智利、巴基斯坦等地開設了獨資、合資企業或辦事機構。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熱忱歡迎有志青年投身航天事業!
希望你滿意我提供的這個答案。
❸ 中國火箭研發生產單位主要有哪些
「中國火箭研發生產單位主要有,從錢學森領銜的國防部第五研究院,到今天的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與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中國的航天事業走過了被稱為傳奇的50多個年頭,他們其下還有許多小單位」
顯赫的國防部五院1956年10月8日,聶榮臻來到北京西郊原解放軍第466醫院的小禮堂,宣布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式成立,成為中國第一個導彈研究機構。次年,周恩來簽署國務院令,正式任命錢學森為國防部五院院長。很快,中央軍委的導彈管理局、即「國防部第五局」,在1957年3月並入國防部五院。最終,國防部五院成立兩個分院一分院即今天的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位於南苑。二分院位於永定路。
1957年11月成立一分院的時候,共設立了8個研究室:第一研究室是總體設計室,第二研究室是結構強度研究室,第三研究室是空氣動力研究室,第四研究室是火箭發動機研究室,第五研究室是沖壓發動機研究室,第六研究室是化學推進劑研究室,第七研究室是材料研究室,第八研究室是測試研究室第二年,第一研究室改稱為總體設計部,第四研究室改為發動機設計部。其他的幾個室也相繼發生變化。1961年,第二研究室更名為強度研究所,第七研究室改為材料研究所,第八研究室改為遙測設備研究所。1958年總體設計室改為總體設計部後,下面成立了專業室,有總體室、結構室、遙測室、伺服機構室等五六個室。「室下面就是工程組,完全是按專業分。1961年9月1日,在長辛店成立了國防部五院三分院。現為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中國飛航技術研究院。
最初的幾年裡這三個分院就作了比較大的調整。一分院幾個單位劃到二分院、三分院,二分院、三分院的一些單位又劃分到一分院,真正定下來是在1965年。「原來包括地地導彈、地空導彈、飛航式導彈的火箭總體設計都在一分院,到了大概1963年就分開了,地地導彈型號歸一分院管,地空導彈型號歸二分院管,三分院負責管理海防方面的飛航式導彈。就這樣,一直沿襲了下來。」1962年7月,國防部五院在四川瀘州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固體火箭發動機研究所。1964年4月,改稱國防部五院四分院。「按照原來部隊的編制,所屬於司局級,室屬於團級。」李占奎解釋說。作為中國航天事業的開端,錢學森領銜的國防部五院至今仍被視為1949年以來中國最著名的傳奇。
改革中的「七機部」1964年12月26日,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通過成立第七機械工業部的決議。李法瑞解釋,服務於七機部的研究所,統一以「7」開頭,按照序列命名為701所、702所、703所,等等。與此同時,國防部五院一分院更名為第七機械工業部第一研究院。它後來先後更名為航天工業部第一研究院、航天工業總公司第一研究院、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一研究院等,亦稱為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李法瑞介紹,第一研究院下轄的研究所以「1」開頭,按照序列代號分別為11所、12所、13所、14所、15所、17所、19所。 原打算成立的新的專業所――16所、18所趕上「文革」被耽擱了,直到前幾年,才設立
❹ 特斯拉在哪裡懸賞招標的火箭技術
馬斯克考慮為特斯拉Roadster配置火箭技術 賦予懸浮能力
李文龍 2021/2/18 13:59:04 蓋世大V說
全球汽車快訊 據外媒報道,馬斯克正認真考慮,為即將上市的特斯拉Roadster配置火箭技術,使其擁有懸浮能力。
當特斯拉首次披露這款車型時,公司就列舉了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性能參數,如:百公里加速時間僅為1.9秒、續航里程數高達620英里(約合997.79公里)等。
馬斯克宣稱,上述內容只是「基礎版」車型的性能參數,其他版本的性能將更令人瘋狂。
特斯拉最近發布的Model S Plaid和Model S Plaid+的性能就已經超越了特斯拉Roadster車型已公布的性能參數。
馬斯克早前曾提過,特斯拉將提供一款「SpaceX套件」,前者將涵蓋冷空氣推進裝置,旨在賦予Roadster更高的性能。
在接受Joe Rogan的采訪中,馬斯克宣稱特斯拉已經計劃將該技術整合到特斯拉Roadster車型中,使得該車輛具有懸浮功能:
我們計劃將部分火箭技術整合到這款車型中,我想要其實現懸浮。我們需要解決的問題是:我在想怎麼才能讓它懸浮起來,而不會要人命。
馬斯克早前提到過這類可能性,他甚至還談到了技術演示的可能性:
或許就在明年(開展技術演示)。
——埃隆·馬斯克(@elonmusk),2019年7月18日。
馬斯克在采訪中談到了可能採取的限制舉措,從而保障該款電動超跑懸浮時的安全性:「我認為,我們或許能令車輛實現懸浮,但懸浮高度不會太高,將車輛的離地高度控制在1米左右。
在該高度下,即便意外墜落,即便可能受傷,但並不會致死。離地高度大致在6英尺,您也可以對離地高度進行限定設置。」
當被問及在車輛懸浮時能否前進,馬斯克表示:「車輛的移動速度非常快,但有時間限制,因為您在漂浮時會用到高壓空氣瓶。標准版車型的後座有兩個小椅子,有點類似保時捷或其他車型的兒童座椅。
您或許可以配置「SpaceX」選配套件,將其放置在後排座椅後,該處就相當於成為一個高壓二氧化碳壓力瓶,壓力值約為10,000 psi,並配有多個推進器。
馬斯克重申道,公司於最近完成了新款特斯拉Roadster的設計工作,預計明年實現量產
❺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一研究院15所位置在哪
豐台區東高地中國火箭技術研究院內,南四環和南五環之間,離四環上的大紅門橋比較近。
❻ (急!)請問中國航天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 的地址在哪裡我只知道在中關村那邊,請說明具體位置,謝謝!
這是秘密 雖然知道 但不能告訴你 對外的名字不叫「中國航天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
❼ 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的介紹
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簡稱「航天一院」)始建於1957年11月16日,是中國最大的運載火箭研製實體,火箭總體技術性能達到國際一流水平。研究院下屬8個研究所、2個實體單位、1個產研一體化單位、2個生產廠、1個職工醫院、2個全資子公司、1個香港上市公司及若干控股和參股公司。現有職工2萬余名,其中高級工程技術人員1萬余名,先後有24名院士在此工作過。研究院共獲得3487項部級以上科研成果獎,5項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