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水產養殖技術
這么大的規模老闆應該請養殖技術員才行的,水產養殖有很多學問的,養好水體是關鍵成敗,要經常用二氧化氯進行消毒才行的,同時還要培養EM菌保持健康養殖水體。
Ⅱ 智慧牧原電腦版怎麼安裝不了
軟體和系統不兼容。智慧牧原(智慧牧原客戶版)是公共畜牧科技主管部門為服務和水產養殖開發的財務管理手機軟體,為用戶提供科學合理的水產養殖技術,更好地發展水產養殖,智慧牧原下載不了是軟體和系統不兼容。
Ⅲ 誰能幫我下載下中國知網的河北漁業《鹽鹼地水產養殖技術100問》的1至9章。麻煩了。謝謝。
《鹽鹼地水產養殖技術100問》的1至9章正在發送,注意查收!!!
Ⅳ 水產養殖技術
我來回答你希望你看得見。我不知道你要養什麼魚。淡水魚,,我沒養過。我是海水養殖魚。從育苗到養成。我不希望你到學校去。如果你到育苗場1年可以學到實用技術。我育過。大菱鮃。牙鮃。半滑舌鰨。星突江鰈。石鰈。魔斑牙鮃。
大花鮃。原斑星鰈。條斑星鰈。以上品種不明白可以問我算半個行家吧。
Ⅳ 現在水產養殖有哪些技術
水產養殖有技術用量用法:
1、池塘養殖,放苗或水花前3-4天每畝用2000ml全池潑灑,放苗或水花時,用30ml兌水10公斤,浸泡15分鍾,每畝潑灑2000ml,以後每隔15-20天,每畝用2000ml潑灑。
2、水庫使用,每畝按1000-2000ml使用一次,每15天使用一次,最好配合使用有機復合肥,這樣效果更佳。
3、全池潑灑:0.5~0.8ppm,即1米水深,每畝使用約1000ml,10~15天使用一次,養殖種,後期可酌情加大用量至2000ml4、拌料喂養:使用餌料重量的0.3~0.5%,即每100公斤飼料用300~500ml,可以喂養魚類,蝦類、黃鱔,龜類等各種動物。
一、養魚:
1、水面處理:放養前3~10天,用100倍水產菌液潑灑水面,每畝約需農盛樂水產菌液2公升(視魚塘深淺而定)。以後可視情況每月潑灑一次(用量可適當減少)。
3、飼料處理:可用水產菌液對飼料進行發酵,將發酵好的飼料按1~3%的比例均勻摻和入魚飼料中投喂。也可用100倍左右濃度的農盛樂水產菌液噴灑餌料,以噴濕為度,馬上投喂。或者用500稀釋液均勻拌和飼料後投喂。
二、甲魚:
1、飼料中添加農盛樂水產菌液,每公斤飼料用水產菌液3毫升,稀釋後均勻拌入飼料。
2、養殖池中潑灑農盛樂水產菌液,使水體含水產菌液濃度為10mg/L。每次換水時潑灑。
3、飼料加工處用水產菌液1000倍噴灑,可有效消除臭味,改善環境。
三、對蝦:
1、養殖池中潑灑農盛樂水產菌液:在對蝦體長0.5~2.5CM時,使水體含水產菌液濃度2~3mg/L,每4天潑灑一次;對蝦體長至2.5以上時,使水體含水產菌液濃度4~6mg/L,每3天潑灑一次。
2、換水方法:前期每8天換水一半並吸污;後期每6天換水一半並吸污。
3、飼料中添加水產菌液:以飼料0.2%的比例取農盛樂水產菌液,稀釋後拌入飼料。
Ⅵ 怎麼學養殖水產品
對於水產養殖初學者來說,養殖技術是關鍵,可通過以下幾種途徑來學習:
1.專業學習
可報名參加專業的水產學校學習,通過系統的學習,提高理論知識,同時,積極參加社會實踐,以提高實際技能。
2.自學
保持相關閱讀量。這是初學者能最快對水產養殖有個初步的了解,至少知道一些最基本的操作,比如養殖前需要清塘,消毒,進水的時候需要過濾等等,書本的理論知識是實踐操作的基礎,只有把基礎打牢了,時間操作的時候才會有條不紊。
3.不恥下問,虛心請教別人
平時養殖過程中,要多問,首先可以問問同行老前輩,他們是過來人,水產養殖經驗豐富,可以讓你少走很多彎路,避免一些新手很容易忽略的問題。其次要多問問水產葯店老闆,技術員,他們跑的塘口多,有很多水產一線處理經驗,可以幫你最快的找到問題源頭,好對症下葯,及時處理出現的問題,挽回損失。
4.自己總結經驗
隨著養殖過程的不斷深入,自己也會對養殖技術有自己的看法,這時需要去不斷總結,結合實際,吸取別人的精華,融合自己的經驗和體會,逐漸的積累與完善,最後形成自己獨有的養殖技術。俗話說「三人行必有我師」,只有不斷的學習才會進步,沒有人天生就會,只要自己肯抱著學習的心態去努力,去堅持,最後一定會有個滿意的結果!
Ⅶ 想學習水產養殖技術,像一些農業大學可不可以自費去學習呀
看想養殖什麼品種,一般品種可以自學的;比較高端品種,需要比較扎實的理論功底,最好經過專門培訓,但只有理論也是不行的,我國水產養殖歷來是理論落後於生產。
Ⅷ 新手養殖水產怎麼學技術
水產養殖技術學什麼,
足矣,感覺好像還不錯建議你養殖南美對蝦,這是現在非常熱門的養殖項目每年夏天當南美白對蝦養殖進入了高溫期管理階段,池內對蝦養殖密度大,對蝦生理機能旺盛,
對蝦處於生長的高峰期;餌料投喂量大,池內殘餌和排泄物不斷增多,水質污染加重,水色透明度降低;藻類、細菌等生物繁殖旺盛,生物量大,水體容易出現溫躍層、氧躍層等分層,
易使池塘水體產生氧債而致的缺氧等諸多因素的共同影響,尤其在台風、暴雨時候,對蝦養殖池塘常會出現水質惡化,並伴隨著泛塘,引起養殖對蝦大批死亡;紅體病、白斑病和紅腿病等疾病高發,其中水環境的突變,容易對蝦應急反應,
導致產生紅體病的情況比較常見。根據以上高溫水質特點,為確保南美白對蝦的健康養殖,順利度過難關,獲得高產豐產,結合3年來水產養殖病害測報資料積累,提出以下高溫季節養殖管理要點。
1 適時換水,科學增氧 有條件的地方,要根據水質變化,適時適量換注新水,換水以少量多次的方式,切忌大排大灌,並適當提高水位,
盡量保持在1.5m以上,使中下層水溫仍能保持在32℃以內。一般蝦場的日換水量為池水的8%~10%,如提高到20%,對蝦生長速度則明顯提高;日換水量提高到30%,對蝦在盛夏出現的生長低谷基本消失。
隨著水溫升高和對蝦的成長,要不斷增加水深,尤其在養殖中後期,水位一定要增高到1.8m~2m,高溫期要保持2.2m以上。為此,在大潮期,要保持每d換水1次;在低潮和枯水期,
要進行機械排灌,最好使換水量在30%~50%之間,達到了降低水溫的目的。在換水時,要防止攜帶對蝦暴發性病毒的活體侵入,最好在進水口用80目網片濾水。
到了夏季,由於水溫高,容易出現溫躍層、氧躍層等分層現象,導致蝦塘缺氧,針對高溫期池塘水體的這個特點,應堅持每天凌晨、中午開機增氧數小時,及時消除水體分層,避免形成氧債。
由於天氣多變,每天要注意天氣預報,作好雷雨大風的防範,發現缺氧預兆應及時注水、開機增氧或拋灑顆粒氧等,以免泛池死蝦。有條件的池塘在安裝增氧機基礎上,可使用納米管底層充氧機,未裝增氧機的池塘,
可使用水泵攪動-亡下層水體。高溫期間通過對寧海長街等地養殖池塘水質的現場測定,大部分池塘氧躍層明顯,池塘中底層的溶解氧低於4mg/L,有的只有1.5mg/L,長期處於低氧和缺氧狀態,這是導致夏季白對蝦養殖攝食量下降、生長緩慢、疾病發生和浮頭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2 調節水質、改良底質
養殖南美白對蝦理想的水色是由綠藻或硅藻所形成的黃綠色或黃褐色,這此綠藻或硅藻是池塘微生態環境中一種良性生物群落,對水質起到凈作用。到養殖中後期一般池塘水色發生變化,
水色度深,主要是綠藻或硅藻繁殖所需的鎂離子不足所致。每10~15d全池潑灑2×10×E-6~3×10×E-6濃度的磷酸氫鈣1次,20×10×E-6濃度的白雲石粉1次,可以調節養殖水環境營養鹽類的平衡,
補充水體中鈣、鎂、磷的含量。一般每隔3~5d全池潑灑沸石粉1次,用量每畝10~15kg,晴天上午,溶解後潑灑;每隔7~10d,使用一次有益微生物。目前,常用的生物制劑有光合細菌、EM原露、
魚蝦生長素(CBS)、活水寶(芽孢桿菌)等,常用的底質改良劑有沸石粉、優得凈或(1+1)底改凈、顆粒氧等,光合細菌可與沸石粉一起使用,
芽孢桿菌應在晴天上午使用,使用應同時開動增氧機或使用增氧劑。南美白對蝦適宜的pH值為7.8~8.5。但養殖的中後期曾出現過9.2的峰值,
因此,在養殖過程中應特別注重調控pH值,不宜過高,否則會增加氨氮的毒性,抑制蝦的生長。對pH值較高(pH值:8.6~9.0)的池塘可使用"綠威"(復合多元有機酸鹽,用量1×10×E-6~2×10×E-6濃度)、醋酸(1×10×E-6~2×10×E-6濃度)
等全池潑灑,調節pH值;對pH值很高(pH值:大於9.0),同時透明度低,藻類密度高的池塘,先用"綠威"1×10×E-6~2×10×E-6濃度,2h後,
再用復合高鐵酸鍶0.15×10×E-6~0.3×10×E-6濃度全池潑灑。若突降暴雨或持續陰天引發pH值降低至7.5以下,則全池潑灑生石灰每畝6~8kg。
在南美白對蝦的養殖過程中,隨著蝦體的增長,對水中溶氧量的需求量也越大,因此應逐漸延長開啟增氧機的時間,
對精養池和高密度高產養殖池,必要時需24h開機,以保證池水溶氧量在5mg/L以
Ⅸ 三農信息網下載什麼軟體我是1個農民想多方面了解農業水產養殖技術種殖技術和產品的每天價格行情
多與養殖戶學,多請教當地農業學校的人,多在網上搜你認為有用的資料。理論加實踐還有經濟實力。我也准備投資農業養殖,希望共勉。
Ⅹ 尋求水產養殖技術
建議養大閘蟹
大閘蟹(Eriocheir sinensis H. Milne-Edwards)在中國大陸分布很廣,幾乎所有和海水相連的河川、湖泊都能生息,是最重要的經濟水產物。因河川之污染及水壩構築阻斷生殖洄遊路徑,使長江流域大閘蟹數量銳減;而在長江口捕獲,供放養的天然苗種,產量又不穩定,數量又不多,因而有進行人工種苗培育的必要。水產科技人員經過多年的努力,終於研究成功了「河蟹人工半鹹水工業化育苗技術」,為進行河蟹就地繁殖、就地育苗、就地放養和捕撈,開闊了廣闊前景。所以,靠捕撈天然蟹苗是遠遠不能滿足需要,人工養蟹卻是大有可為。有條件的地方應該發展人工培育蟹苗和人工養蟹。
生態習性:
自然生長的河蟹,喜歡藏住在江、河、湖泊的泥岸或者灘塗的洞穴里,一般兩年就能達到性成熟,而後便從淡水水域洄遊到河口淺海的半鹹水裡繁殖,每年6~8月是成長季節。河蟹在開始洄遊的時候,體長一般5~6厘米,蟹殼稍帶黃色,這個時候叫黃蟹。在洄遊過程中要蛻一次皮,體長長大到6~8厘米,個體重量為150~250克,蟹殼由黃色變成綠色,這個時候叫「綠蟹。水溫10℃以上時行動活潑並進行攝食,7~8℃ 時則完全停止活動。
繁殖特性:
交配及產卵:大閘蟹在淡水中雖會交配但不會產卵。因此於每年3月上旬水溫達8℃ 以上,即可將雌雄種蟹移入淡海水中交配。交配時間約15~60分鍾。交配時刻的選擇:白天和夜晚沒有顯著差異,但一般而論,夜間數多。交配時之密度為1m2的面積放5尾,雌雄比例為2:1。交配後快者1~2天即可發現抱卵。但因種蟹成熟度及水溫高低而有20~30天的差異,一天受精後能多次產卵,抱卵數約40~50萬粒不等。雌蟹抱卵後,即將雄蟹取出。
繁殖方法:
目前,我國人工培育蟹苗的方法主要有兩種:一種使用天然海水人工繁殖蟹苗,一種是人工半鹹水工業化培育蟹苗。
1、把池裡的淡水排干,改注入含鹽量為8~14ppt的海水,按照3隻雌蟹搭配1~1.5隻雄蟹的比例,放養親蟹,讓親蟹自行交配。
2、人工配製半鹹水,要選擇好淡水水源。一般選擇沒有受到污染的水庫湖泊里的水比較好,配如一定比例的食鹽和其他多種鹽類。所需的食鹽可以採用海鹽,其他鹽類可以全部採用工業用原料,人工半鹹水配製過程,分為粉碎、溶解攪拌、沉澱等幾個步驟。配製好的人工半鹹水,用水泵提取,經過塑料管道輸送到育苗車間或者室外親蟹交配池使用。
室外交配:室外交配池裡人工半鹹水的深度控制在50~70cm,池本身的深度為1~ 1.2米,池周圍要有土埂,以便在夜間誘捕抱卵蟹和觀察胚胎發育情況。二、三月間,當水溫升到9℃以上,就開始把暫養池裡的親蟹送入交配池,雌雄親蟹的交配比是3:1或2:1,一般經過7~15天時間,大部分親蟹都可以交配、產卵,雌蟹抱卵率可達95%以上。
種苗培育:
鹽度、溫度及溶氧及飼料對幼體發育的影響:最適鹽度及海水成分總鹽度10~17ppt,Cal44~335mg/l,Mg461~935mg/l,K200~400mg/l,Fe0.02~0.05mg/l,A、Cu沒有特別之必要。水溫方面,在10℃到14℃之間既可發育,但水溫愈高,發育愈快,而10℃以下則不適合。溶解氧在4mg/l以上即可,但以5~6mg/l為最適當。至於飼料方面,曾以Straurastrum、Chlorella、Tetrastrum、海水豐年蝦無節幼體、蠶蛹粉及大豆粉等喂飼,結果發現以海水豐年蝦無節幼體為最好,其他飼料喂飼者則無法發育至大眼幼體。飼料以單細胞藻類和鹽水豐年蟲為主。抱卵種蟹的管理及幼體孵化水質管理是最重要的,而卵粒的顏色是水質好壞的重要指標。所抱之卵呈紫褐和茶褐色時為正常卵;而白色、灰色及黃色則為未熟卵及死卵。抱卵期間應防水溫及鹽度的巨大改變。
養成時間:3~5月放養養於當年10~11月可收成10~0150公克的上市體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