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章魚有3個大腦,為什麼記憶力超強
章魚的大腦不止3個,而是9個。為了適應生存,自然界有很多奇妙的動物有著自己的聰明才智和生存法則。為什麼說章魚最接近外星生物,起因就是章魚有著聰明的大腦。在動物界中,章魚的智商絕對擔當。它不但能思考,而且還有很強的記憶功能,遇到問題時能夠通過自己的大腦想到解決的辦法。
章魚還會通過犧牲DNA進化,完成RNA編輯,對人類而言,這都是無法做到的。比如章魚在生活中不小心弄斷腕足,它會根據自己的需要讓腕足重新生長。
還有更驚人的研究數據,章魚身上有三萬多個蛋白質編碼基因。而人類只有兩萬多個。我們不得不感嘆章魚的特殊構造,所以章魚常常被人們稱為是外星生物,因為它真的是太聰明了。
Ⅱ 水中的偽裝大師:章魚它有哪些偽裝本領
章魚主要的偽裝就是改變皮膚的顏色,使得章魚和周圍的環境溶為一體。有某些種類的章魚可以在一定程度生模擬其他的魚類或海蛇的體色和活動方式,以欺騙捕食者。
Ⅲ 根據章魚偽裝特性設計的隱身機器人是什麼樣的
章魚通過改變皮膚顏色和紋理,能夠一瞬間變成凹凸不均的海草或者珊瑚,從而在環境中接近於隱身狀態。在不久的將來,利用章魚這種偽裝特性設計的機器人也將擅長奇妙的隱身術。類似頭足類動物皮膚的合成材料可以從平坦的二維表面,轉變成為具有凹凸結構的三維表面。這項技術未來可用於製造軟體機器人,通常它覆蓋著具有彈性的硅膠「皮膚」。
義大利聖安娜高級研究學院仿生機器人教授塞西莉亞·拉什奇(Cecilia Laschi)說:「偽裝機器人可以隱藏起來,避免遭受動物的攻擊,較好地接近動物研究它們的自然棲息環境。當然,偽裝也可以支持軍事應用,減少機器人的能見距離,更有效地接近危險區域。」
研究人員製造一個硅膠網眼合成結構,之後對其進行充氣膨脹,能夠模擬章魚皮膚突起,膨脹其皮膚進行偽裝。研究人員製造一個硅膠網眼合成結構,之後對其進行充氣膨脹,能夠模擬章魚皮膚突起,膨脹其皮膚進行偽裝。
概念驗證
目前紋理皮膚的原型看上去非常簡單,通過將硅膠泡沫與纖維網結構的同心圓相分離,研究人員能夠解決如何控制硅膠膨脹時的變形狀況。例如:他們模擬河流圓石的結構,以及模擬一種葉片呈螺旋狀排列的多肉植物。
但是謝潑德指出,復雜並不是他們研究工作的首要目標。我們不希望這種技術成為世界上僅有少數人掌握的,我們希望它能夠非常容易地使用。
他希望這種基於研究團隊早期發現如何使硅膠皮膚變色的紋理技術,能夠更容易地應用於工業、學術界,以及被廣大興趣愛好者所使用。因此,該研究團隊故意使用激光刀具等技術製造網環,這樣便於康奈爾大學實驗室之外的人們可以使用。
康奈爾大學物理學教授艾泰·科恩(Itai Cohen)也從事這項研究,他指出這項技術的另一個可利用方面。在一次考察過程中,科恩假設堆積多層漏氣硅膠,按照一定的設計將其膨脹成一種偽裝性紋理結構,放在某人卡車車廂。他說:「你可以對其進行放氣,使該結構不必永久保持恆定的外形,畢竟充氣膨脹的結構很難進行運輸。」伴隨著這項技術的不斷發展,科恩進行了大膽設想——未來人們可以對一個環境掃描,之後編程相對應的硅膠片,只要充氣就能模擬相應的環境特徵。
目前謝潑德和皮庫爾在各自的實驗室不斷地升級該技術,謝潑德解釋稱,自從開發這項技術以來,現已開始用電流代替充氣膨脹,電流可產生相同的紋理,不需要系繩或者增壓空氣系統。同時,皮庫爾希望應用處理材料表面的經驗技術,以及表面積具有重要作用的物體,例如:電池或者冷卻劑。
謝潑德說:「我們仍然處於軟體機器人的探索階段,因為多數機器人都是由堅硬的金屬和塑料製成,軟體機器人的特性和最佳應用尚未完全具體化。我們僅處於研究初期,同時目前取得了好的成績,但是關鍵在於未來的應用,使軟體機器人更容易讓大眾使用,同時確定軟體機器人系統的可靠安全性。」
Ⅳ 擬態章魚的偽裝技巧
1999 年,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博物館的一位生物學家馬克·諾曼,首次報道了他對擬態章魚的觀察。他說,擬態章魚並不是能模仿另外一個生物舉止行為的惟一生物。許多動物和植物為了防衛也能模仿。
舉例來說,鷹蠹毛蟲的背部頂端有一個看起來像蛇頭一樣的圖案。如果一隻飢餓的鳥飛臨,鷹蠹毛蟲就會抬起頭,晃動它那蛇頭般的圖案,嚇跑敵人。 也有其他的生物使用模仿引誘被掠食者。例如馬來西亞的祈禱螳螂,看起來像一朵花,其實常常吞食光臨它那裡的訪客。擬態章魚也是為了自衛而進行模仿。它幾乎能模擬所處環境中的各種動物,它是能不斷改變自身形狀的少有的幾種動物之一。擬態章魚的近親「wonderpus」,也有令人驚異的變形能力。
諾曼和一隊潛水者在印度尼西亞拍攝了擬態章魚,他們注意到,每一次有攻擊性的姑娘魚(damselfish)進攻擬態章魚時,章魚都會將它的身體和肢體上的6個腕臂埋在沙子下面,然後撥動它剩餘的2個腕臂,就像一條斑紋海蛇,姑娘魚的一個主要天敵。
諾曼說,擬態章魚非凡的模仿能力即使在不同的時間也可以正確地演繹出來。擬態章魚一般生活在印尼和馬來西亞多泥的海灣。這里有許許多多小型掘洞無脊椎動物,例如沙蠶。喜愛泥的無脊椎動物給蝦蟹提供了營養食物,因此這里又聚集著很多甲殼綱動物和魚,對於擬態章魚來說,這可謂名副其實的海鮮大雜燴。它常來此尋找食物,但是,它們的敵人如大型深水食肉動物鯊魚和梭魚也常出現在這里。諾曼說,這里也是捕獵者常出沒的地方! 正是因為擬態章魚在這里沒有地方躲避那些掠食者,因而模擬出上述有毒的生物海蛇和蓑鮋以避免厄運降臨。
Ⅳ 海洋中最會偽裝的動物 擬態章魚頂級偽裝大師
如果說你看過世界上最兇猛的海洋動物,了解捕食者的技巧,來看看自然界中有的頂級偽裝高手,它們的迷彩構造,讓人嘆為觀止,躲避天敵的侵害。像擬態章魚的偽裝技能簡直是無解,不得不佩服它。
偽裝技能:變色
一種常見的喇叭魚會改變顏色,偽裝成珊瑚或海草,偷偷地溜到獵物身上,然後吸干,只吃細小的魚類。
偽裝技能:變色
豆丁海馬可以隨時改變體色,體積小,會躲藏,難發現它,受到驚嚇就會逃得無影無蹤,一般在深度為15米到40米海域可以見到豆丁海馬。
偽裝技能:潛伏在泥沙里
有些比目魚可以根據周圍的環境,改變體色,大多數的比目魚會潛伏在沙子和小石子中,把自己埋起來躲避捕食者,或者抓住附近的獵物。
偽裝技能:偽裝大師
葉海龍的精細的葉狀附肢與附近的海藻極其相似,一般在淺海水域找到,可怕的是它們還知道如何模仿海流中飄動的草叢,偽裝性極強,近年來因觀賞價值,受到人類大量的捕撈。
偽裝技能:變色
石魚一般出沒於印度太平洋的珊瑚礁,並不容易被發現,與周圍的環境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能夠像石頭一樣靜靜在「潛伏」在海床上等待獵物,據說也是世界上最毒的魚之一,是動物王國的偽裝高手
偽裝技能:變色
這種魚可以藏在藻類的珊瑚礁區中,它還可以被水流沖走,像海藻一樣,隨時跟著環境而改變體色,以便捕食小魚。
偽裝技能:變色
本身外觀看起來像樹葉,行為方式也雷同,身體可以隨著水流移動,捕食小魚,是一種可怕的捕食者,偽裝技巧十分的高超,防不勝防。
偽裝技能:自帶光源
這條魚身上覆蓋著觸須,生活在熱帶和亞熱帶深海水域,在其棲息地,實行完美的偽裝,小燈籠能夠誘捕獵物。
偽裝技能:模仿、變色,全能型選手
也叫烏賊,簡直是海洋里的變色龍,可以通過改變形狀和顏色偽裝成珊瑚,一團海藻,還能模仿海底沙質環境躲避天敵,在遇到敵害時迅速噴出,將周圍的海水染黑,掩護自己逃生。
偽裝技能:變色
擬態章魚可是說是自然界中頂級偽裝高手,會模仿各種還有生物,包括海蛇、獅子魚、扁魚、蛙魚、海星、大蟹、貝類、鰩魚等15種動物的外觀和運動。簡直不敢想像,智商還非常的高,很好奇,怎麼就沒發展出海洋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