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淺談新課程標准下怎樣做一個合格的信息技術教師
首先注重學生的信息素養的培養,在教學過程中教會學生在什麼情況下使用什麼信息技術工具或者方式去獲取信息,處理信息的過程。其次,注重學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養。根據新課標要求,教師的教學中要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的地位,引導學生的實踐活動中自主合作探究,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學習興趣以及學習能力。同時,也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情感素養和世界觀。第三,要注重實踐,讓學生的實踐中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從而獲取知識,提高操作能力。紙上得來終覺淺,始知此事要躬行。實踐出真知,學生的實踐過程中提出的問題比我們想像的多得多,在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要巧妙的引導和組織,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根據不同情況不同回答,有些問題只要提示就可以,有些問題需要教師示範操作,有些問題需要簡單討論,有些問題直接回答就可以了。最後,學生的評價,使用多元評價體系。學生可以在評價自己和同學的作品中,不僅僅提高了評價教學過程和學習結果的能力,還提高了對信息,對信息活動過程進行評價的判斷力。
Ⅱ 如何做一名優秀的信息技術教師
要好信息技術老師,首先要做一個好老師,而做好一個老師最重要的當然是扎實的基本功,這包括你的知識積累、專業技能等等,但對於一個大學生尤其是師范生而言,這些其實並不是多大的問題,個人認為,一個老師的人格魅力是比較重要的,對於即將實習或者是剛入職的教師而言,與其先花費大量的時間用來補充自己的知識和技能,不如先想想自己適合什麼樣的教學風格,在個人魅力提升方面花費點心思,對於信息技術教師則更應該這樣,由於信息技術區別於其他科目的致命的先天不足,導致學生根本不重視這門課,縱使你有超人的技術和理論知識又有何用?相反,如果我是一個很有個人魅力、深得學生喜愛的老師,即使我講的很淺,學生們也會吸收的。
再有了個人魅力的基礎上,就要時刻記住自己的責任,也就是說,一個好的老師必是負責人的老師,這一點,對與信息技術老師而言,尤為重要,因為,主科老師若不是很有責任心,至少高考的壓力會逼迫他,而一個信息技術教師,由於相對比較自由,就有可能會放低對學生的要求,甚至自己根本不會完成應有的任務和深度。也許在學生眼中,你給他們時間幹了他們想乾的事情,但幾年以後,當他們面對不同城市的孩子的時候,他們還會感謝你么?
另外一定要給自己及時充電,信息技術真的是日新月異,各種各樣的軟硬體層出不窮,學生是不會願意聽那些過了時的」故事「的,另外,學生也是很厲害的,一旦你被他們問住了,你在學生中的形象,會受到影響。
Ⅲ 如何成為一名合格的信息技術教師
首先,從專業知識的角度來說,我們要有足夠的專業知識,並且在上課的過程中要能保證學生能聽懂、理解這堂課的內容,自己講述的內容要無差漏,重難點突出。
從師德上看,自己講完之後,如果有學生聽不懂,應該利用課余時間給學生講解清楚,並且除了上課我們還要關心學生的成長,他們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學習是否有效,是否能真正的快樂學習,如果不是就應該即時調整。
從專業的角度上看,在上課的過程中我們要善於引導學生思考,讓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多實踐,認清楚教師的地位。我們是學習的引導者,課堂的指導者,而不是課堂的主宰,學習的灌輸者。
Ⅳ 怎樣做一名新時代的信息技術教師
您好!想做一名新時代的信息技術教師,您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惡補知識,深入編程,做一名專業化的教師。
計算機專業知識主要是信息技術的文化與原理,程序是整個信息技術的核心,而數據結構與演算法是程序設計的核心,目前常用的計算機語言有:HTML、VBS、JS、PASCAL、C、JAVA、DELPH、VB、ASP、JSP、PHP、SQL等等,信息技術教師應該能精通上述若干種。
二、博學多才,觸類旁通,做一名智慧型的教師。
知識貧乏、孤陋寡聞的教師課堂不可能精彩,學生更不會欣賞。在信息技術的教學當中,起關鍵作用的還有三門學科:英語、數學、物理。有時甚至還要整合自然科學跟社會科學的諸多領域。
三、精心備課,扎實高效,把造就優秀的學生放在首位。
第一、課堂是需要一定的容量和節奏,不能降低課堂教學的效率;第二、課堂是要關注過程和方法的,即要研究怎樣教、怎樣學才能使學生能理解能掌握;第三、教學的宗旨是為了學生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和發展,培養學生的興趣、志向、思想、觀念往往比知識、技能的教學更重要。
四、調整心態,提升素質,把現代教學理念融入課堂。
根據課標新理念,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更是學生的楷模。新型的師生關系應該是平等、和諧、民主。由此看來,教師應調整心態,重塑自己的形象和性格,強化自身修養,提高自己的語言藝術(描述、提問、引導、評價)和板書(圖文美觀、層次分明、結構清晰、標注鮮明、形象直觀)、演示的技巧和藝術,向學生展示美,讓學生欣賞美、模仿美、創造美。
五、持之以恆,立志建樹,讓自己的智慧成就事業。
沒有建樹的教師,在學生中沒有威性,在同行和學校中也不會有地位,要根據自己的特點確定五年甚至十年的發展目標,把自己打造成一個學科中的權威。
Ⅳ 怎樣成為一名合格的中小學信息技術老師
經過一個學期的實踐,我認識到今天教師的職責是教會學生學習,教會學生做人,教會學生生存,教會學生發展。這就首先要求教師是一個純粹的人,是一名熱愛學生,熱愛崗位,能夠獲取新知,能夠與時俱進的終身學習型的教師。一名合格的教師要堅持思考和學習,要不斷轉變教育觀念,更新儲備知識,摸索教學方法,尤其要加強學習並熟練運用現代化教學技術和手段。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學會學習不僅是學生的專利,而且也是每個教師所必須學會的。如何才能作為一名合格的教師呢?我認為教師應該做到以下幾個角色。 1、教師即促進者 新課程觀要求教師必須成為學生發展的促進者。教師即促進者,指教師要從過去僅僅作為知識的傳授者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來,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為重心,促進學生個體的和諧與健康發展。教師即學生發展的促進者,是教師最明顯、最直接、最富有時代精神的角色特徵,是教師角色特徵中的核心特徵。 2、教師即引導者「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9]根據學生的學習方式來確定教師的教學方式已經成為了教育教學的發展趨勢。就是說,每個學生的頭腦都不是一張白紙,他有自己的生活經驗和閱歷,因此教師的責任就不是灌輸知識,而是要想方設法地激發學生高效率、高質量完成這種選擇、消化、理解。要精心設計和營造有利於學生自主學習的環境和氛圍。 3、教師即研究者 教師要不甘心成為一個「教書匠」而是要成為一個研究型的教師。更為重要的是,教師要適應歷史發展的需求,走教師專業化的道路。要實現這一目標,唯一的辦法就是一邊教學、一邊研究,與新課程一同成長。這樣一來,教師將變得更加自主、自尊、自信和自豪。 除了做到以上三點,我覺得我們必須發自內心地尊重學生,並盡己所能地幫助學生樹立成才的信念、培養學習的興趣、養成良好的習慣、學會學習的方法、發現並培養潛在的才能,從而使課堂成為學生快樂學習的天堂,使每一個學生在校三年能夠真正有所收獲,有所進步,為以後的成才打下堅實的基礎。 教育是振興中華的根本事業,是實現中華民族騰飛的關鍵。在迎接知識經濟和信息化社會挑戰的時刻,提升人的信息素養成為教育界乃至全社會的共識,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成為各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和研究的熱點課題。我國政府也作出了加快教育信息化進程,加快普及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以信息化帶動基礎教育的跨越式發展的決定。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必須要面向素質教育,以素質教育理念為指導,以提升學生的素質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為最高目標,以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為核心任務,架構符合我國國情的信息技術課程理念和目標,形成合理的信息技術教育體系。 在我看來中小學教師應具備的現代教育技術應該包括:電教設備的使用技術和一些簡易的教學工具的製作技術。這也就是說中小學教師既要會用現成的教學工具,又要會製作一些符合自己的課程需要的工具,以配合自己的教學,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使他們對學習產生更濃厚的興趣。 更具體的來說,電教設備,其實就是現成的教學設備,包括電腦的使用,投影儀的使用,網路的使用,影像教具的使用,音像教具的使用等等。這些技術的使用可以提高教師備課的效率,同時又可以吸引學生,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加強記憶,活躍課堂氣氛。同時教師可以通過網路,搜羅到更多的經典的知識,從而將更多的有價值的信息傳遞給學生。反過來通過這些簡單易操作的教具,學生可以自己動手來操作,自己主動地來搜索知識,擴大自己的知識面。所以教師掌握這些技術很有必要。 另一方面,我認為作為現代的中小學教師,更應該富有創造力,我們在培養學生的創造力的同時,在自己的工作方面應該走在學生前面,也來為自己的課程做一些適合自己的教具。比如,要給學生上一些有關於植物的課,老師就可以做一些葉子的標本,帶來給學生看,從而給他們以直觀地感受,引導其欣賞大自然。或者是在講述一些距離學生生活較遠的事物時可以做一些小型的模型。在我看來這種動手製作也是現代教育技術的一個方面的表現。不是只有現成的東西可以用,也不是所有現成的教具適合每位教師的每節課程。所以,我覺得製作教具的技術也應該算在現代教育技術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