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linux是什麼技術
屬於操作系統、主要應用於電腦、智能手機
一般銀行、政府主要部門都是使用lINUX
其次、linux系統使用人數少
與windows不兼容
減少了核可入侵風險
另外、linux屬於開放源碼、在編輯中使用SO簡單
般可以認為,Linux是一套自由使用(一般可以免費使用)和自由傳播的類Unix操作系統。這個系統是由世界各地成千上萬的程序員設計和實現的。其目的是建立不受任何商品化軟體的版權制約、全世界都能自由使用的Unix兼容產品。實際上,linux僅僅是linux操作系統中的核心(kernel)。 Linux學習的基本概念
(1)磁碟及分區
一塊硬碟可以分為一個主分區和若干個擴展分區(邏輯分區),Linux操作系統可以安裝在任何地方,因此許多機器可以做成多個windows系統及Linux多啟動。 在Linux下沒有盤符的概念,不管是什麼存儲盤,在它裡面都是一樣對待的,系統里只有從根目錄往下一層層的目錄,一個盤可以包含多個目錄,一個目錄也可能會跨多個盤。 Ext2: Ext2是GNU/Linux系統中標準的文件系統。這是Linux中使用最多的一種文件系統,它是專門為Linux設計的,擁有極快的速度和極小的CPU佔用率。Ext2既可以用於標準的塊設備(如硬碟),也可以用於軟盤等移動存儲設備。 Ext3: Ext3是Ext2的下一代,是在保有Ext2的格式之下加上日誌功能。Ext3是一種日誌式文件系統(Journal File System),最大的特點是:它會將整個磁碟的寫入動作完整的記錄在磁碟的某個區域上,以便需要時回溯追蹤。當某個過程中斷時,系統可以根據這些記錄直接回溯並重整被中斷的部分,重整速度相當快。該分區格式已逐漸取代Ext2,被廣泛應用在Linux系統中。 Ext4: ext4是ext3文件系統的後繼版本。ext4原始的開發目標是一系列的向下兼容ext3、移除其64位限制與提升其效能的延伸包。然而,某些Linux開發者因穩定性原因而拒絕將這些延伸包應用在ext3上,並要求其作為ext3的分支,改名為ext4並另行開發,以免影響到目前的ext3用戶。該要求被接受以後,ext3維護者Theodore Ts'o在2006年6月28日公開了ext4的開發計劃。 Linux swap: 它是Linux中一種專門用於交換分區的swap文件系統。與Windows系列使用一個文件作為虛擬內存不同,Linux是使用這一整個分區作為交換空間。一般這個swap格式的交換分區是主內存的2倍。在內存不夠時,Linux會將部分數據寫到交換分區上。 VFAT: VFAT叫長文件名系統,這是一個與Windows系統兼容的Linux文件系統,支持長文件名,可以作為Windows與Linux交換文件的分區。
(2)理解Linux文件系統標准
/:根目錄,系統中所有的目錄都是從根目錄開始 /bin: 存放常用命令 /boot: 引導核心的程序目錄 /dev: 外部設備名 /etc: (etcetera)系統管理所要的配置文件和子目錄 /home:存放用戶主目錄的地方,一般是/home/用戶名。其他目錄有ftp、httpd、samba等 /lib:(library)系統基本的動態鏈接庫 /lost+found /opt :optional(可以選擇的) /proc::虛擬系統,是由系統初起時在內存中產生的 /root:超級用戶默認的主目錄; /sbin:系統管理員使用的系統管理程序 /tmp:存放各程序執行時所產生的臨時文件 /usr:占空間最大的目錄,用戶的很多應用程序和文件幾乎全在這個目錄中 /var:存放一些系統記錄文件和配置文件
(3)掌握Linux下設備的使用方法
(4)理解LILO和GRUB的用途
LILO全稱為LInux LOader GRUB全稱為GRand Unified Boot loader 是位於硬碟引導扇區的一個小程序,是引導Linux系統內核的最常見的方式; 可以用來引導多個操作系統;可以同時支持多個不同的系統內核映像; 為每個系統內核映像提供了密碼保護; 支持位於不同磁碟和分區中的引導扇區、映象文件和啟動映像;
(5)普通用戶與超級用戶
普通用戶可以在其許可權許可的范圍內使用系統資源,而超級用戶(用戶名為root)不僅可以使用系統中的所有資源而且可以管理系統資源。
(6)工作方式
字元工作方式和圖形工作方式 在字元界面下工作[@more@]在字元界面下工作-為什麼使用字元工作方式 -------------------------------------------------------------------------------- Linux是一種類UNIX操作系統。在UNIX發展的早期,類UNIX操作系統根本沒有圖形操作界面,只有字元工作模式。後來隨著GUI的發展,在類UNIX操作系統上開發了XWindow系統,使類UNIX系統有了圖形用戶界面。雖然圖形用戶界面操作簡單,但是字元操作方式仍然沿用至今,這主要是因為: 1.在字元操作方式下可以高效地完成所有的任務,尤其是系統管理任務。 2.系統管理任務通常在遠程進行,而遠程登錄後進入的是字元工作方式。 3.由於使用字元界面不用啟動圖形工作環境,大大地節省了系統資源開銷。 在字元界面下工作-進入字元工作方式的方法 -------------------------------------------------------------------------------- --在圖形環境下開啟終端窗口進入字元工作方式。 --以init 3模式啟動系統後直接進入字元工作方式。 --使用遠程登錄方式(telnet/SSH)進入字元工作方式。 在字元界面下工作-Shell 簡介 -------------------------------------------------------------------------------- --什麼是Shell Shell就是用戶與操作系統內核之間的介面,起著協調用戶與系統的一致性和在用戶與系統之間進行交互的作用。Shell在Linux系統上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Shell的功能 Shell最重要的功能是命令解釋,從這種意義上說,Shell是一個命令解釋器。Linux系統上的所有可執行文件都可以作為Shell命令來執行。當用戶提交了一個命令後,Shell首先判斷它是否為內置命令,如果是就通過Shell內部的解釋器將其解釋為系統功能調用並轉交給內核執行;若是外部命令或實用程序就試圖在硬碟中查找該命令並將其調入內存,再將其解釋為系統功能調用並轉交給內核執行。在查找該命令時分為兩種情況:(1)用戶給出了命令的路徑,Shell就沿著用戶給出的路徑進行查找,若找到則調入內存,若沒找到則輸出提示信息;(2)用戶沒有給出命令的路徑,Shell就在環境變數PATH所制定的路徑中依次進行查找,若找到則調入內存,若沒找到則輸出提示信息。此外,Shell還具有如下的一些功能: + 通配符 + 命令補全、別名機制、命令歷史 + 重定向 + 管道 + 命令替換 + Shell編程語言 --Shell的主要版本 + Bourne Again Shell(bash, bsh 的擴展)--Linux的默認Shell + Korn Shell (ksh)--AIX的默認Shell + tcsh (csh 的擴展) 在字元界面下工作-基本操作命令 -------------------------------------------------------------------------------- --文件目錄操作-- ls 顯示文件和目錄列表 touch 生成一個空文件或更改文件的時間 cp 復制文件或目錄 mv 移動文件或目錄、文件或目錄改名 rm 刪除文件或目錄 cat、tac 顯示文本文件內容 more、less 分頁顯示文本文件內容 ln 建立鏈接文件 whereis 查找系統文件所在路徑 find 在文件系統中查找指定的文件 grep 在制定的文本文件中查找指定的字元串 pwd 顯示當前工作目錄 cd 切換目錄 mkdir 創建目錄 rmdir 刪除空目錄 tree 顯示目錄樹 chmod 更改文件或目錄的許可權 chown 更改文件或目錄的屬主 --信息顯示 -- stat 顯示指定文件的相關信息 who、w 顯示在線登錄用戶 whoami 顯示用戶自己的身份 hostname 顯示主機名稱 uname 顯示系統信息 dmesg 顯示系統啟動信息 top 顯示當前系統中耗費資源最多的進程 顯示指定的文件(目錄)已使用的磁碟空間的總量 df 顯示文件系統磁碟空間的使用情況 free 顯示當前內存和交換空間的使用情況 ifconfig 顯示網路介面信息 ping 測試網路的連通性 netstat 顯示網路狀態信息 --用戶間通信-- write 向另外一個登錄用戶發信息 wall 向所有登錄用戶發信息 mesg 顯示、設置接受或者不接受其它登錄用戶發來的信息 mail、pine 郵件收發 ftp ftp客戶端程序 lynx 字元界面瀏覽器 --備份壓縮 -- tar 文件、目錄打(解)包 gzip 壓縮(解壓)文件或目錄,壓縮文件後綴為gz compress 壓縮(解壓)文件或目錄,壓縮文件後綴為Z bzip2 壓縮(解壓)文件或目錄,壓縮文件後綴為bz2 zcat 顯示壓縮的文本文件的內容 --其他命令 -- echo 顯示輸出變數、字元串的值 exit 返回上一級Shell date 顯示(設置)系統日期和時間 cal 顯示日歷 clear 清屏 wc 統計文本文件的行數、單詞數和字元個數 passwd 設置用戶登錄密碼 su 切換為指定的用戶進行操作
編輯本段讀音
linux發音五花八門版本頗多,見到和聽到的不下10種。根據linux的創始人Linus Torvalds的說法,Linux的發音和「Minix」是押韻的。「Li」中「i」的發音類似於「Minix」中「i」的發音,而「nux」中「u」的發音類似於英文單詞「profess」中「o」的發音。依照國際音標應該是/'linэks/——類似於「里訥克斯」。但是,由於Linus Torvalds本人是芬蘭人,所以他的Linux讀音不是/'linэks/,而是/'liniks/. 有人綜合網上和linux自己的讀音,概括出幾個自認為最合適也最通用的讀法:/li'n^ks/(「里那克斯」)或/'li:nэks/(「里訥克斯」)或/li'nju:ks/(「里紐克斯」)。這幾個應該是誰都聽得懂的。至於哪個比較正宗,當然是linux的原音。但事實上使用linux哪種讀法的人似乎不在多數。
編輯本段發展歷史
Linux的源頭
linux來源於UNIX,UNIX操作系統(UNIX),是美國AT&T公司1971年在PDP-11上運行的操作系統。具有多用戶、多任務的特點,支持多種處理器架構,最早由Kenneth Lane Thompson、Dennis MacAlistair Ritchie和Douglas McIlroy於1969年在AT&T的貝爾實驗室開發。它並非自由軟體,而是有著商業版權的軟體。
Linux的出現
Linux的歷史是和GNU緊密聯系在一起的。 1983年,理查德·馬修·斯托曼(Richard Stallman)創立了GNU計劃(GNU Project)。這個計劃的目標是為了發展一個完全免費自由的Unix-like操作系統。自1990年代發起這個計劃以來,GNU 開始大量的產生或收集各種系統所必備的元件,像是——函式庫(libraries)、編譯器(compilers)、偵錯工具(debuggers)、文字編輯器(text editors)、網頁伺服器(web server),以及一個Unix的使用者介面(Unix shell)——除了執行核心(kernel)仍然付闕外。1990年,GNU計劃開始在馬赫微核(Mach microkernel)的架構之上開發系統核心,也就是所謂的GNU Hurd,但是這個基於Mach的設計異常復雜,發展進度則相對緩慢。 最早開始於一位名叫Linus Torvalds的計算機業余愛好者,當時他是芬蘭赫爾辛基大學的學生。他的目的是想設計一個代替Minix(是由一位名叫Andrew Tannebaum的計算機教授編寫的一個操作系統示教程序)的操作系統,這個操作系統可用於386、486或奔騰處理器的個人計算機上,並且具有Unix操作系統的全部功能,因而開始了Linux雛形的設計。 最初的設想中,Linux 是一種類似Minix這樣的一種操作系統。1991年4月,芬蘭赫爾辛基大學學生Linus Benedict Torvalds(當今世界最著名的電腦程序員、黑客)不滿意Minix這個教學用的操作系統。出於愛好,他根據可在低檔機上使用的MINIX設計了一個系統核心Linux 0.01,但沒有使用任何MINIX或UNIX的源代碼。他通過USENET(就是新聞組)宣布這是一個免費的系統,主要在x86電腦上使用,希望大家一起來將它完善,並將源代碼放到了芬蘭的FTP站點上任人免費下載。本來他想把這個系統稱為freax,意思是自由( free) 和奇異(freak) 的結合字,並且附上了"X"這個常用的字母,以配合所謂的Unix-like的系統。可是FTP的工作人員認為這是Linus的MINIX,嫌原來的命名「Freax」的名稱不好聽,就用Linux這個子目錄來存放,於是它就成了「Linux」。這時的Linux只有核心程序,僅有10000行代碼,仍必須執行於Minix操作系統之上,並且必須使用硬碟開機,還不能稱做是完整的系統;隨後在10月份第二個版本(0.02版)就發布了,同時這位芬蘭赫爾辛基的大學生在comp.os.minix上發布一則信息: Hello everybody out there using minix- I'm doing a (free) operation system (just a hobby, won't be big and professional like gnu) for 386(486) AT clones. 由於許多專業用戶(主要是程序員)自願地開發它的應用程序,並藉助Internet拿出來讓大家一起修改,所以它的周邊的程序越來越多,Linux本身也逐漸發展壯大起來。 從1983年開始的GNU計劃致力於開發一個自由並且完整的類Unix操作系統,包括軟體開發工具和各種應用程序。到1991年 Linux 內核發布的時候,GNU已經幾乎完成了除了系統內核之外的各種必備軟體的開發。在Linus Torvalds和其他開發人員的努力下,GNU組件可以運行於Linux內核之上。整個內核是基於GNU通用公共許可,也就是GPL(GNU General Public License,GNU通用公共許可證)的,但是Linux內核並不是GNU 計劃的一部分。1994年3月,Linux1.0版正式發布,Marc Ewing成立了 Red Hat 軟體公司,成為最著名的Linux分銷商之一。
『貳』 什麼是LTE-AdvancedLTE-Advanced和LTE有什麼區別
LTE-Advanced是LTE(Long Term Evolution)的演進,2008年3月開始,2008年5月確定需求。它滿足ITU-R 的IMT-Advanced技術徵集的需求,LTE-A不僅是3GPP形成歐洲IMT-Advanced技術提案的一個重要來源,還是一個後向兼容的技術,完全兼容LTE,是演進而不是革命。其目的是為滿足未來幾年內無線通信市場的更高需求和更多應用,滿足和超過IMT-Advanced的需求,同時還保持對LTE較好的後向兼容性。LTE-A採用了載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上/下行多天線增強(Enhanced UL/DL MIMO)、多點協作傳輸(Coordinated Multi-point Tx&Rx)、中繼(Relay)、異構網干擾協調增強(Enhanced Inter-cell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forHeterogeneous Network)等關鍵技術,能大大提高無線通信系統的峰值數據速率、峰值頻譜效率、小區平均譜效率以及小區邊界用戶性能,同時也能提高整個網路的組網效率,這使得LTE和LTE-A系統成為未來幾年內無線通信發展的主流,本文將對這些關鍵技術及其標准進展進行介紹。
主要新技術
1 、多頻段協同與頻譜整合
多頻段層疊無線接入系統:高頻段優化的系統用於小范圍熱點、室內和家庭基站(Home Node B)等場景,基於低頻段的系統為高頻段系統提供「底襯」,填補高頻段系統的覆蓋空洞和高速移動用戶。
頻譜整合(Spectrum Aggregation):將相鄰的數個較小的頻帶整合為1個較大的頻帶。
2、中繼(Relay)技術:Relay Station (RS)
改善覆蓋和提高容量 Reapter(直放站)
層1 RS (AF amplify-and-forward)增強直放站
層2 RS和層3 RS (DF decoded-and-forward),其中層2爭議較大
RS,新的干擾源,需要新的幀結構和資源調度,雙工方式等
3 、協同多點傳輸
CoMP,Coordinative Multiple Point
類似於分布式天線
增強服務,尤其是小區邊緣
4 、家庭基站帶來的挑戰
密集部署、重疊覆蓋會造成很復雜的干擾
家庭基站的所有權變化,運營商可能部分的喪失網規、網優的控制權,更加劇了干擾控制和接入管理的難度
5、 物理層傳輸技術
上行沿用SC-FDMA(DFT-S-OFDM)技術
小區間干擾抑制技術:聯合檢測和干擾消除
『叄』 調音台中的COMP是干什麼用的
COMP是調音台第六排的黃色旋鈕,是雅馬哈調音台一個特有的功能旋鈕,此旋鈕的功能室壓限,作用是保護設備。一般情況下都是保持他在0db。
拓展資料:
雅馬哈公司是在1887年成立,具有悠久歷史的公司。雅馬哈通過全世界范圍的銷售公司,在世界市場佔有穩固的位置。一百多年前,一個叫山葉寅楠的年輕企業家著手製作高品質的簧管風琴並創建了雅馬哈公司。不久,公司不僅生產出日本第一台鋼琴,同時得到了海外的認可。
1904年,雅馬哈鋼琴和風琴在聖路易世界博覽會上榮獲榮譽大獎。基於良好的開端,雅馬哈公司逐漸發展成為全球最受歡迎的樂器製造商。隨著公司的發展,雅馬哈公司憑借其一直秉承的前沿技術和精湛的工藝,在更廣范圍內的產品和服務領域進行多元化投資。
無論是在現場擴聲,廣電錄音,後期製作或者是工程安裝場合,雅馬哈調音台都有著非常廣泛的應用。在全球范圍內,雅馬哈調音台更是憑借其高度的可靠性,優異的音質以及簡便直觀的操作贏得了世界各國頂級調音師的倍加贊譽。
參考資料:雅馬哈-網路 調音台-網路
『肆』 hp dl380 g6驅動如何安裝
在SMATSTART 隨機CD里有驅動的..打開光碟(不要自動播放) 找到一個COMP什麼的目錄 然後有個CSP 然後有個NT 然後裡面全是驅動 這個時候之行一個BAT 批處理文件(一共2個批處理 一個32 一個64位) 然後會自動安裝全部的驅動!!!哈哈 方便吧!
『伍』 音頻信號能進行壓縮的依據是什麼
音頻信號能進行壓縮的依據是音頻壓縮技術。
音頻壓縮技術指的是對原始數字音頻信號流(PCM編碼)運用適當的數字信號處理技術,在不損失有用信息量,或所引入損失可忽略的條件下,降低(壓縮)其碼率,也稱為壓縮編碼。它必須具有相應的逆變換,稱為解壓縮或解碼。音頻信號在通過一個編解碼系統後可能引入大量的雜訊和一定的失真。
在音頻壓縮領域,有兩種壓縮方式,分別是有損壓縮和無損壓縮。常見到的MP3、WMA、OGG被稱為有損壓縮,有損壓縮顧名思義就是降低音頻采樣頻率與比特率,輸出的音頻文件會比原文件小。另一種音頻壓縮被稱為無損壓縮,也就是所要說的主題內容。無損壓縮能夠在100%保存原文件的所有數據的前提下,將音頻文件的體積壓縮的更小,而將壓縮後的音頻文件還原後,能夠實現與源文件相同的大小、相同的碼率。無損壓縮格式有APE、FLAC、WavPack、LPAC、WMALossless、AppleLossless、La、OptimFROG、Shorten,而常見的、主流的無損壓縮格式只有APE、FLAC。
『陸』 comp在能源方面什麼意思
節能。comp是指卡套介面的閘閥,在能源方面是指節能,主要包括對水、電、氣、冷、熱等綜合能源使用狀況等進行技術節能和管理節能,最終降低客戶用能成本。
『柒』 comp中的聯合傳輸jp又稱為
您想問的是comp中的聯合傳輸jp又稱為什麼。協同處理技術。
comp中的聯合傳輸jp又稱為協同處理技術,其核心思想是協同小區簇中的各個傳輸點在同一資源塊上共享用於某個用戶傳輸的數,即用戶的數據在多個傳輸點上可用。
聯合傳輸技術(JT),全稱JointTransmissionScheme。它是一種面向接收的技術,在這種技術中,接收端演算法是優先確定的,並且為發送端已知,發送端在考慮了信道信息和接收端演算法的情況下,隨後確定出與之匹配的發送端演算法。
『捌』 調音台的COMP是什麼
調音台的第六排標有COMP的黃色旋鈕是雅馬哈調音台一個特有的功能旋鈕。這個旋鈕的功能是壓限。作用是保護設備。一般情況下都是保持他在0db。
調音台(Mixer)又稱調音控制台,它將多路輸入信號進行放大、混合、分配、音質修飾和音響效果加工,之後再通過母線(Master)輸出。調音台是現代電台廣播、舞台擴音、音響節目製作等系統中進行播送和錄制節目的重要設備。調音台按信號輸出方式可分為模擬式調音台和數字式調音台。
調音台在輸入通道數方面、面板功能鍵的數量方面以及輸出指示等方面都存在差異,其實,掌握使用調音台,要總體上去考察它,通過實際操作和連接,自然熟能生巧。調音台分為三大部分:輸入部分、母線部分、輸出部分。母線部分把輸入部分和輸出部分聯系起來,構成了整個調音台。
COMP基本原理
主要考慮同一區域天線埠之間的協作或不同區域中天線埠的協作; CoMP在一個eNodeB下設置多個射頻模塊接入點AP(Access Point),多個用戶可以同時從同一個或不同的eNodeB中的一個或多個AP那裡得到服務。
系統從分布的AP處收集信息,進行交互和計算後分配資源以滿足用戶的QoS需求和對整個網路資源的有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