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3D列印技術3DP工藝的原理是什麼
3D列印技術3DP工藝的原理是什麼?下面就我們來針對這個問題進行一番探討,希望這些內容能夠幫到有需要的朋友們。
一層粘結進行後,列印服務平台降低,水準壓棍再度將粉末平整,隨後再逐漸新一層的粘結,如此的不斷逐層列印,直到全部模型粘結結束;列印進行後,回收利用未粘結的粉末,吹凈模型表層的粉末,再度將模型用透明膠水泡浸,這時模型就具備了一定的抗壓強度。理論上講,一切可以製造成粉末狀的資料都能夠用3DP加工工藝成形,原材料挑選范疇很廣。
Ⅱ 3D列印機技術發展歷史能簡單概括一下嗎
3D列印是一種快速成型的技術,利用數字建模軟體,通過列印噴嘴把原材料逐層堆積成型,從而實現三維藍圖文件到3D實物的神奇轉變。2D印刷技術和3D列印技術原理基本相同,只是列印材料有所區別,普通列印機使用的材料是墨水和紙張,3D列印機使用的原材料是塑料、金屬、陶瓷、木屑、砂等粉末狀可粘合性物質。
Pi-Top
2015年,全球首座由3D列印的模塊新材料別墅在中國西安搭建完成。
21世紀,3D列印這項技術已經跨領域應用於教學教育、醫療行業、工業設計、模具製造、土木工程和施工、地理信息系統等各個領域,並取得斐然成績。
Ⅲ 世界上的第一台3d列印機是誰、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是美國科學家查克·赫爾(Chuck Hull),在1986年開發了第一台商業3D印刷機。
查克·赫爾(Chuck Hull),1939年5月12日出生於美國。3D列印技術的發明者,也是3D System公司的聯合創始人,兼執行副總裁,兼首席技術官。
1983年,查克·赫爾發明了SLA 3D列印技術,並將它稱作立體平版印刷,3D列印技術也由此正式誕生。
1984年,查克·赫爾申請美國專利。
1986年,查克·赫爾也在加州成立了3D Systems公司。
2014年5月,查克·赫爾進入美國專利商標局的發明家名人堂;還獲得歐洲發明家大獎提名。
(3)3維列印技術是哪個學校發明的擴展閱讀:
人物經歷
1983年,查克·赫爾在一家公司工作時突然萌生了3D列印的想法,同年,便發明了SLA(Stereolithography,液態樹脂固化或光固化)3D列印技術,查克·赫爾將它稱作立體平版印刷,3D列印技術也由此正式誕生。1984年,查克·赫爾申請美國專利。
1986年,查克·赫爾獲得有史以來第一件結合電腦繪圖、固態激光與樹脂固化技術的3D列印技術之專利證書(US 4,575,330)。同年,查克·赫爾也在加州成立了業界知名的3D Systems公司,大力推動相關的業務。
2014年5月,查克·赫爾進入美國專利商標局的發明家名人堂。同月,查克·赫爾獲得歐洲發明家獎提名。
人物評價:查克·赫爾被稱為3D列印技術之父。
Ⅳ 誰發明史上首台3D列印機
全世界第一台3D列印機是由Charles (Chuck)
Hull在1983年3月9日發明的。當時還沒有「3D列印」這個名字,Hull將這台機器命名為「SLA-1」,對其的功能描述為快速成型,Hull發
明它主要是為了縮短創建產品原型所需要的漫長時間,當時使用一次性模具工藝大約要花6-8周。所以這樣一台能夠在短短數小時之內列印出零部件的機器在當時
絕對是製造業中的一項重大突破。
三年後,即1986年,Hull成立了一家名為3D Systems的公司開始在市場上銷售他的「快速成型」機器,這時候它已經開始被人們稱為「3D列印機」或者「增材製造」機器。OFweek3D列印網為您解答,望採納!
Ⅳ 3d列印機的發展簡史
3D列印思想起源於19世紀末的美國,並在20世紀80年代得以發展和推廣。3D列印是科技融合體模型中最新的高「維度」的體現之一,中國物聯網校企聯盟把它稱作「上上個世紀的思想,上個世紀的技術,這個世紀的市場」。
19世紀末,美國研究出了的照相雕塑和地貌成形技術,隨後產生了列印技術的3D列印核心製造思想。
20世紀80年代以前,三維列印機數量很少,大多集中在「科學怪人」和電子產品愛好者手中。主要用來列印像珠寶、玩具、工具、廚房用品之類的東西。甚至有汽車專家列印出了汽車零部件,然後根據塑料模型去訂制真正市面上買到的零部件。
1979年,美國科學家RF Housholder獲得類似「快速成型」技術的專利,但沒有被商業化。
20世紀80年代已有雛形,其學名為「快速成型」。20世紀80年代中期,SLS被在美國得克薩斯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的卡爾Deckard博士開發出來並獲得專利,項目由DARPA贊助的。
到20世紀80年代後期,美國科學家發明了一種可列印出三維效果的列印機,並已將其成功推向市場,3D列印技術發展成熟並被廣泛應用。普通列印機能列印一些報告等平面紙張資料。而這種最新發明的列印機,它不僅使立體物品的造價降低,且激發了人們的想像力。未來3D列印機的應用將會更加廣泛。
1995年,麻省理工創造了「三維列印」一詞,當時的畢業生Jim Bredt和Tim Anderson修改了噴墨列印機方案,變為把約束溶劑擠壓到粉末狀的解決方案,而不是把墨水擠壓在紙張上的方案。
2003年以來三維列印機的銷售逐漸擴大,價格也開始下降。 家用3D列印機
德國發布了一款迄今為止最高速的納米級別微型3d列印機——Photonic Professional GT。 這款Photonic Professional GT 3D列印機,能製作納米級別的微型結構,以最高的解析度,快速的列印寬度,列印出不超過人類頭發直徑的三維物體。
最小的3D列印機
世上最小的3D列印機來自維也納技術大學,由其化學研究員和機械工程師研製。這款迷你3D列印機只有大裝牛奶盒大小,重量約3.3磅(約1.5公斤),造價1200歐元(約1.1萬元人民幣)。相比於其他的列印技術,這款3D列印機的成本大大降低。研發人員還在對列印機進行材料和技術的進一步實驗,希望能夠早日面世。
最大的3D列印機
華中科技大學史玉升科研團隊經過十多年努力,實現重大突破,研發出全球最大的「3D列印機」。這一「3D列印機」可加工零件長寬最大尺寸均達到1.2米。從理論上說,只要長寬尺寸小於1.2米的零件(高度無需限制),都可通過這部機器「列印」出來。這項技術將復雜的零件製造變為簡單的由下至上的二維疊加,大大降低了設計與製造的復雜度,讓一些傳統方式無法加工的奇異結構製造變得快捷,一些復雜鑄件的生產由傳統的3個月縮短到10天左右。
大連理工大學參與研發的最大加工尺寸達1.8米的世界最大激光3D列印機進入調試階段,其採用「輪廓線掃描」的獨特技術路線,可以製作大型工業樣件及結構復雜的鑄造模具。這種基於「輪廓失效」的激光三維列印方法已獲得兩項國家發明專利。該激光3D列印機只需列印零件每一層的輪廓線,使輪廓線上砂子的覆膜樹脂碳化失效,再按照常規方法在180℃加熱爐內將列印過的砂子加熱固化和後處理剝離,就可以得到原型件或鑄模。這種列印方法的加工時間與零件的表面積成正比,大大提升列印效率,列印速度可達到一般3D列印的5—15倍。
彩印3D列印機
2013年5月上市了這種類型的3D列印機新產品「ProJet x60」系列。ProJet品牌主要有四種造型方法的裝置。其餘三種均是使用光硬化性樹脂的類型,包括用激光硬化光硬化性樹脂液面的類型、從噴嘴噴出光硬化性樹脂後照射光進行硬化的類型(這種類型的造型材料還可以使用蠟)、向薄膜上的光硬化性樹脂照射經過掩模的光的類型。高端機型ProJet 660Pro和ProJet 860Pro可以使用CMYK(青色、洋紅、黃色、黑色)4種顏色的粘合劑,實現600萬色以上的顏色ProJet 260C和ProJet 460Plus使用CMY三種顏色的粘合劑)。
3D列印機器人
2013年11月23日,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展出3D列印機器人,這是一台遠程體感控制服務機器人,最主要的功能是照顧老人。很多老人行動不便,有了機器人助手,只要對著攝像頭做出手勢,機器人就能模仿動作去做家務。
Ⅵ 3d列印機的發明者是誰
3D列印機是一位名為恩里科·迪尼(Enrico Dini)的發明家設計的一種神奇的列印機,它不僅可以「列印」一幢完整的建築,甚至可以在航天飛船中給宇航員列印任何所需的物品的形狀。
義大利發明家恩里科·迪尼發明了一台巨大的3D列印機,這台機器可以用沙子直接列印立體的建築。有了這台機器,未來不搭腳手架,不需要工人,人們就能完成造房子的事情。
為了測試這台大型列印機,恩里科·迪尼為諾曼·福斯特公司在阿布扎比建造的全球首個綠色烏托邦「馬斯達爾城」,列印了一部分建築的骨架外牆,結果證明完全可行。
他正與諾曼·福斯特建築設計公司以及阿爾塔太空公司合作,研究設計一種可以使用月球塵埃列印的3D列印機,屆時可以在月球上快速建造人類基地。
印刷過程由一層薄薄的沙子開始,印刷機從噴嘴處噴出以鎂為主要原料的黏合膠,這些黏合膠跟沙子結合並在印刷機對其施壓後變成岩石。之後再放上一層薄薄的沙子,重復以上的操作,岩石層就會越來越厚,最終印刷成設計中所需要的構造物形狀。成品可以是一座雕塑或整個大教堂等等。已經做成的實驗品是一隻布滿空洞的蛋狀建築結構,恩里科管它叫 「放射館」,這個復雜的結構可以有力證明和測試這一開創性的施工技術。
「這個6米長、6米高的機器是我造過的最大的機器,用3D列印,你想造多大的東西,就得造多大的機器。這算是個缺點吧。 」恩里科說。不過據他介紹,使用這台機器印刷出來的建築物比傳統方式要快4倍,原料成本只是普通水泥的1/2到1/3,生產出的廢料極少。
「因為我不需要用水泥,並且原料是沙子。我盡量使用當地的材料,減少運輸成本,沙子到處都有,盡管也有一定的要求。」恩里科強調,用這台列印機列印建築,造出高迪式的彎曲結構簡直易如反掌。
Ⅶ 什麼是3d列印技術
3D列印(3DP)即快速成型技術的一種,它是一種以數字模型文件為基礎,運用粉末狀金屬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過逐層列印的方式來構造物體的技術,有以下幾種類型:
一.激光選區燒結/熔融(SLS/SLM)
SLM 技術的思想最初由德國Fraunhofer研究所於1995年提出,基本工作原理是通過激光束對熔化基板上的粉末層層加工,直到整個零件加工完畢
主要材料:塑料、蠟、陶瓷、金屬或其復合物的粉末
優點:無需支撐即可制備復雜零件。
缺點:因受到粘接劑鋪設密度的限制,導致部分3D技術製品緻密度不高。
二.三維印刷工藝(3DP)
3DP技術最早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Emanual Sachs等人開發。3DP技術主要是通過噴頭噴出的粘結劑將粉末粘結成整體來製作零部件。3DP技術改變了傳統的零件設計模式,真正實現了由概念設計向模型設計的轉變。
主要材料:石英砂、陶瓷粉末、石膏粉末、聚合物粉末等粉末類耗材
優點:無需激光器等高成本元器件,成本較低,且易操作易維護;加工速度快;可列印彩色原型;耗材和成形材料的價格相對便宜,列印成本低。
缺點:發展時間短,相關技術國外壟斷較為嚴重
三.熔融沉積造型(FDM)
這類3D列印技術由美國學者Scott Crump於1988年研製成功,以熱塑性絲狀為原料,通過可以移動的液化器熔化後噴出,逐線逐層地堆積出部件。
主要材料:聚丙烯、ABS鑄造石蠟等
優點:成本低、結構簡單、原材料的利用效率高且沒有毒氣或化學物質的污染。
缺點:成型速度相對較慢、噴頭容易發生堵塞,不便維護。
四.光固化快速成型技術(SLA)
SLA技術是通過激光的掃描曝光實現單層的固化。通過紫外激光束,按照設計好的原件層截面,逐點固化,由點及線,由線到面,通過升降台的移動,層層疊加完成三維列印。
主要材料:液態光敏樹脂等
優點:成型精度極高;零件燒結後緻密度較為良好。
缺點:後續處理麻煩;二次固化問題嚴重。
Ⅷ 什麼是3D列印,它最早出現於什麼時候
3D列印(3DP)即快速成型技術的一種,它是一種以數字模型文件為基礎,運用粉末狀金屬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過逐層列印的方式來構造物體的技術。
3D列印通常是採用數字技術材料列印機來實現的。常在模具製造、工業設計等領域被用於製造模型,後逐漸用於一些產品的直接製造,已經有使用這種技術列印而成的零部件。
該技術在珠寶、鞋類、工業設計、建築、工程和施工(AEC)、汽車,航空航天、牙科和醫療產業、教育、地理信息系統、土木工程、槍支以及其他領域都有所應用。
2019年1月14日,美國加州大學聖迭戈分校首次利用快速3D列印技術,製造出模仿中樞神經系統結構的脊髓支架,成功幫助大鼠恢復了運動功能。
3D列印技術出現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
(8)3維列印技術是哪個學校發明的擴展閱讀
3D列印技術出現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實際上是利用光固化和紙層疊等技術的最新快速成型裝置。它與普通列印工作原理基本相同,列印機內裝有液體或粉末等「列印材料」,與電腦連接後,通過電腦控制把「列印材料」一層層疊加起來,最終把計算機上的藍圖變成實物。這列印技術稱為3D立體列印技術。
1986年,美國科學家Charles Hull開發了第一台商業3D印刷機。
1993年,麻省理工學院獲3D印刷技術專利。
1995年,美國ZCorp公司從麻省理工學院獲得唯一授權並開始開發3D列印機。
2005年,市場上首個高清晰彩色3D列印機Spectrum Z510由ZCorp公司研製成功。
2010年11月,美國Jim Kor團隊打造出世界上第一輛由3D列印機列印而成的汽車Urbee問世。
2011年6月6日,發布了全球第一款3D列印的比基尼。
2011年7月,英國研究人員開發出世界上第一台3D巧克力列印機。
2011年8月,南安普敦大學的工程師們開發出世界上第一架3D列印的飛機。
2012年11月,蘇格蘭科學家利用人體細胞首次用3D列印機列印出人造肝臟組織。
2013年10月,全球首次成功拍賣一款名為「ONO之神」的3D列印藝術品。
2013年11月,美國德克薩斯州奧斯汀的3D列印公司「固體概念」(SolidConcepts)設計製造出3D列印金屬手槍。
2018年8月1日起,3D列印槍支將在美國合法,3D列印手槍的設計圖也將可以在互聯網上自由下載。
2018年12月10日,俄羅斯宇航員利用國際空間站上的3D生物列印機,設法在零重力下列印出了實驗鼠的甲狀腺。
2019年1月14日,美國加州大學聖迭戈分校在《自然·醫學》雜志發表論文,首次利用快速3D列印技術,製造出模仿中樞神經系統結構的脊髓支架,在裝載神經幹細胞後被植入脊髓嚴重受損的大鼠脊柱內,成功幫助大鼠恢復了運動功能。
該支架模仿中樞神經系統結構設計,呈圓形,厚度僅有兩毫米,支架中間為H型結構,周圍則是數十個直徑200微米左右的微小通道,用於引導植入的神經幹細胞和軸突沿著脊髓損傷部位生長。
Ⅸ 3D列印機是什麼時候發明的,發明者姓名
3D列印機(www.hori3d.com)簡稱(3DP)是一位名為恩里科·迪尼(Enrico Dini)的發明家設計的一種神奇的列印機
3D列印思想起源於19世紀末的美國,又被稱為三維列印或快速成型技術,由於當時技術條件的限制直到在20世紀80年代開始才得到進一步的發展與推廣。經過幾十年的發展與不斷改進,3D列印技術已經從最早的光固化工藝,發展出熔融沉積成型工藝(FDM工藝)、選擇性激光燒結技術(SLS工藝)、三維印刷工藝(3DP工藝)等多種製作快速成型產品的工藝。而其中運用激光燒結技術、熔融沉積成型技術的3D列印技術由於其無需機械加工和任何模具,就可以從計算機圖形數據中直接生成各種零件,節省了生產成本與研發時間,大幅提高了生產效率,因而在機械零件、珠寶模具、定製版產品以及醫學器官等多個領域都得到了最廣泛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