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國四大高新技術產業密集區有哪些地區
我國四大高新技術產業密集區有:環渤海乾新技術產業密集區、環渤海乾新技術產業密集區、高新技術產業密集區、亞歐大陸橋高新產業密集區。
高新技術產業的主要特色:
1.中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以智力密集和開放環境條件為依託,主要依靠國內的科技和經濟實力,充分吸收和借鑒國外先進科技資源、資金和管理手段,通過實施高新技術產業的優惠政策和各項改革措施,實現軟硬環境的局部優化,最大限度地把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而建立起來的集中區域。
2.建設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是中國經濟和科技體制改革的重要成果,是符合中國國情的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有效途徑。現階段要進一步依靠體制創新和科技創新,強化功能建設,營造吸引優秀科技人員和經營管理者創新創業的良好環境,成為科技創新和產業化發展重要基地,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發揮輻射和帶動作用。
拓展資料:
一、高新技術產業的內涵
(1)建立和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基地。
(2)加速成果轉化和科技創新創業的示範區。
(3)深化改革和加快體制創新的試驗區。
(4)實施科技興貿戰略和對外開放的展示區。
(5)培養、造就高新技術企業和企業家的學校。
(6)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的輻射源。
(7)體現社會主義現代文明的新社區。
二、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領域
1991年,原國家科技部規定科技管理部門在下列范圍內確定為高新科技:
(1)微電子和電子信息技術。
(2)空間科學和航空航天技術。
(3)光電子和光機電一體化技術。
(4)生命科學和生物工程技術。
(5)材料科學和新材料技術。
(6)能源科學和新能源技術。
(7)生態科學和環境保護技術。
(8)地球科學和海洋工程技術。
(9)基本物質科學和輻射技術。
(10)醫葯科學和生物醫學工程技術。
(11)其他在傳統產業基礎上應用的新工藝新技術。
2. 我國高新技術產業聚集地區主要是
國家高新區歷經近30年的建設和積累已經步入「三次創業」階段,已經成為中國創新密集區域的典型代表和國家創新系統的核心中樞。在中國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化發展計劃-火炬計劃的推動下中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成為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2018年最新公布的《中國開發區審核公告目錄》中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已達到156家。《國家高新技術開發區「十三五」發展規劃》中提出到「十三五」末國家高新區數量將達到240家左右,意味著短期內將增加近百家國家高新區。到2020年,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將成為國家先發優勢的示範樣板,為全國區域創新發展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模式和經驗。一、全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簡況(一)全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分布不均衡,東部沿海分布密集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在全國30個省及自治區均有分布,在一些知識密集、技術密集的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區分布較為密集。江蘇省的國家級高新區數目最多,為17個,佔全國高新區的11%,廣東省16個佔全國高新區的8.3%,其次是山東省共11個,湖北省共10個,浙江、四川和遼寧省均有8家,上海和北京的國家高新區數目較少分別為2家、1家。五個自治區中除西藏自治區外均有分布,廣西壯族自治區最多有4家國家級高新區。圖1 全國30個省及自治區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分布(二)全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開發建設面積相差較大土地是園區開發建設及招商引資中重要的要素條件。整理全國156家國家高新區的土地面積,可以得到,北京中關村科技園區核准面積最大為23252.29公頃,位列國家級高新區面積之最,中關村科技園區包含8個分區其中海淀園面積最大為13306公頃。在公告的156家國家級高新區中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石河子高新技術產業園區面積最小僅25.96公頃,僅佔中關村科技園區面積的0.11%。圖2 土地面積排名前十的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分布(三)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總體運行良好,各項經濟指標呈現增長趨勢近幾年我國國家高新區整體經濟規模持續擴大,各項經濟指標運行良好,武漢東湖、湖南長株潭、四川成都的主要經濟指標一直保持30%左右的增速。2016年國家高新區每年納入火炬統計(以下簡稱入統)的企業數達9.4萬家,同比增長9.9%。國家高新區入統企業實現營業收入、工業總產值分別達到28.1萬億元、20.1萬億元,同比增長8.9%、5.8%;企業獲得凈利潤、上繳稅額分別達到1.89萬億元、1.59萬億元,同比增長15.2%、9.7%。只有出口總額較2015年有所下降,其他主要經濟指標繼續保持平穩增長態勢。表1 2015-2016年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園主要經濟指標對比 單位:萬億元 % 數據來自:《國家高新區創新能力評價報告2017》 二、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園發展特點國家高新區承載「四位一體」的戰略使命,正在邁入全面創新示範和戰略引領的新階段,我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發展有以下幾個特點。(一)產業向三大領域集聚明顯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是以高新技術產業為基礎的,現在高新技術產業主要包括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材料技術三大領域。《中國開發區審核公告目錄》(2018)公布的全國156家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主導產業主要分布在製造業、信息技術產業、生物技術、能源和材料。主導產業中製造業仍是龍頭佔比最大為29.67%,其次是高新技術行業中的信息技術產業佔比為24.91%。高新技術產業佔五大主導產業的61.5%,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的產業類別向高新技術產業集聚明顯。圖3 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五大產業類別佔比 全國156家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中超過半數的園區將生物技術作為主導產業,43.59%的園區將信息技術作為主導產業,有34.62%的園區將新材料作為主導產業。雖然我國以高新技術產業為主導產業的高新區分布較為密集,但是某些高新區的產業特色不夠鮮明沒有形成支柱產業,未來應發揮高新區知識密集、技術密集、開發環境的優勢,形成支柱產業。讓高新區在高新技術成果商品化、產業化以及引進外資、開發高新技術等方面發揮重要的示範帶動作用。表2 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園高新技術產業分布 單位:個 % 佔比:包含該產業類別內主要行業的園區佔全部園區的比例(二)自主創新能力不斷提升我國的自主創新能力較弱,國家建立的高新技術產業區集聚高端研發創新資源,高新區內擁有眾多大學機構、科研院所、相關國家級研究機構等,由《國家高新區創新能力評價報告2017》中的數據整理可以得到2016年年底國家高新區內共有各類大學828所,研究院所2637家,博士後科研工作站1614家,為搭建園區創新平台提供知識載體和技術源頭。2016年國家高新區高新技術企業數量超過1000家的省(市、自治區)有11家,這11家省(市、自治區)集聚了國家高新區83.5%的高新技術企業,這些高新技術企業在國家高新區的創新能力建設和創新成果產出方面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提升自主創新能力需要持續集聚高端研發創新資源,吸引和布局一批高水平創新資源和平台,加快在戰略必爭領域實施重大科技創新工程,取得重大顛覆性創新和群體性技術突破。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深化企業主導的產學研合作。鼓勵建設新型產業技術創新組織。加強知識產權創造、保護和運用。支持構建各具特色的區域創新發展格局,打造若干區域創新高地。(三)創新型人才不斷集聚高新區是技術的聚集地,需要大量高端人才共同協作。通過整理資料得到企業研究與試驗發展人員全時當量基本保持穩定增長,從2011年的93.2萬人年,增長至2016年的132.8萬人年。2016年國家高新區本科及以上學歷人員佔比已經達到33.9%,部分國家高新區的從業人員受教育程度已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未來高新區依託各級人才計劃,著力引進一批從事國際前沿研究、帶動新興學科發展的傑出科學家、頂尖科技人才和創業團隊,推動跨區域創業者、技術移民、企業家等來國家高新區創新創業。大力支持以大學生等90後年輕創業者、大企業高管及連續創業者、科技人員創業者、留學歸國創業者為代表的創業「新四軍」發展壯大。加強創新人才、企業家、產業技能人才培育。創新人才激勵、評價、流動、服務等機制,優化人才發展環境。(四)市場主體培育壯大國家級高新區不斷培育壯大市場主體支持創業企業發展,符合條件的科技企業申報高新技術企業,已經成為科技創新的新動力。2017年全國164家「獨角獸」企業中80%以上誕生在國家高新區,以「瞪羚」企業、「獨角獸」企業為代表的高成長力企業逐漸成為國家高新區創新發展新引擎。未來實施「瞪羚企業」培育計劃的過程中,加強對獨角獸企業的研究與跟蹤,出台專項政策,發現和培育瞪羚、獨角獸企業。國家將培育一批有市場競爭力的平台企業,鼓勵國家高新區龍頭企業平台化轉型,構建大企業創新創業生態圈。作者為:禮森(中國)產業園區智庫 助理研究員馬彤暉本文為禮森智庫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歡迎關注禮森智庫微信公眾號,禮森智庫專注於產業園區和開發區研究,為中國開發區發聲。
3. 中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有哪些
全國國家級高新區達168個 東部地區優勢明顯
國家級高新區是經國務院批准建立或者各地政府建立,國務院批准升級的為發展高新技術為目的而設置的特定區域。主要依靠知識密集、技術密集、區域經濟實力、地理位置以及對外開放等優勢,集中發展國家政策支持和鼓勵的高新技術產業。
1988年8月,中國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化發展計劃——火炬計劃開始實施,創辦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被明確列入火炬計劃的重要內容。在火炬計劃的推動下,各地紛紛結合當地特點和條件,積極創辦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而隨著部分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發展優勢和實力不斷突出,以及國家推動區域高新技術產業需要,國家加快了國家級高新區的批復。
數據顯示,2008年全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僅為54個,至2017年底達到了156個,隨著2018年3月國務院批准又同意12個高新區升級為國家級高新區,國家級高新區達到168個。十年間增加了112個,遠高於2008年前二十年的增長。
以上數據和分析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產業園區開發商典型商業模式與設計策略分析報告》
4. 中國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有哪些
截至2015年9月,全國共有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219家,內地每個省區均有分布,其中江蘇省最多,有26家,其次是浙江省21家,山東省15家。
省份(數量) 名單
北京(1) 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 - -
天津(6)
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 西青經濟技術開發區 武清經濟技術開發區
天津子牙經濟技術開發區 北辰經濟技術開發區 東麗經濟技術開發區
河北(6)
秦皇島經濟技術開發區
廊坊經濟技術開發區 滄州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
石家莊經濟技術開發區 唐山曹妃甸經濟技術開發區
邯鄲經濟技術開發區
山西(4)
太原經濟技術開發區
大同經濟技術開發區 晉中經濟技術開發區
晉城經濟技術開發區 - -
內蒙古(3)
呼和浩特經濟技術開發區
巴彥淖爾經濟技術開發區 呼倫貝爾經濟技術開發區
遼寧(9)
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
營口經濟技術開發區 沈陽經濟技術開發區
大連長興島經濟技術開發區 錦州經濟技術開發區 盤錦遼濱沿海經濟技術開發區
沈陽輝山經濟技術開發區 鐵嶺經濟技術開發區 旅順經濟技術開發區
吉林(5)
長春經濟技術開發區
吉林經濟技術開發區 四平紅嘴經濟技術開發區
長春汽車經濟技術開發區 松原經濟技術開發區 -
黑龍江(8) 哈爾濱經濟技術開發區 賓西經濟技術開發區 海林經濟技術開發區
哈爾濱利民經濟技術開發區 大慶經濟技術開發區 綏化經濟技術開發區
牡丹江經濟技術開發區 雙鴨山經濟技術開發區 -
上海(6) 閔行經濟技術開發區 虹橋經濟技術開發區 上海漕河涇新興技術開發區
上海金橋出口加工區 上海化學工業經濟技術開發區 上海松江經濟開發區
江蘇(26)
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
南京江寧經濟技術開發區 崑山經濟技術開發區
蘇州工業園區 南通經濟技術開發區 揚州經濟技術開發區
徐州經濟技術開發區 鎮江經濟技術開發區 吳江經濟技術開發區
連雲港經濟技術開發區 常熟經濟技術開發區 淮安經濟技術開發區
鹽城經濟技術開發區 錫山經濟技術開發區 太倉港經濟技術開發區
張家港經濟技術開發區 海安經濟技術開發區 靖江經濟技術開發區
吳中經濟開發區 宿遷經濟技術開發區 海門經濟技術開發區
如皋經濟技術開發區 宜興經濟技術開發區 滸墅關經濟技術開發區
沭陽縣經濟技術開發區 蘇州相城經濟技術開發區 鎮江經濟技術開發區
浙江(21)
寧波經濟技術開發區
溫州經濟技術開發區
寧波大榭開發區
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 蕭山經濟技術開發區 嘉興經濟技術開發區
湖州經濟技術開發區
袍江經濟開發區 金華經濟技術開發區
長興經濟技術開發區 寧波石化經濟技術開發區 嘉善經濟技術開發區
衢州經濟技術開發區 義烏經濟技術開發區 杭州餘杭經濟技術開發區
紹興柯橋經濟開發區 富陽經濟技術開發區 平湖經濟技術開發區
杭州灣上虞工業園區 慈溪經濟開發區 麗水經濟開發區
安徽(12)
蕪湖經濟技術開發區 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 馬鞍山經濟技術開發區
安慶經濟技術開發區 銅陵經濟技術開發區 滁州經濟技術開發區
池州經濟技術開發區 六安經濟技術開發區 淮南經濟技術開發區
寧國經濟技術開發區 桐城經濟技術開發區 宣城經濟技術開發區
福建(10)
福州經濟技術開發區
廈門海滄台商投資區 福清融僑經濟技術開發區
東山經濟技術開發區 漳州招商局經濟技術開發區 泉州經濟技術開發區
漳州台商投資區 泉州台商投資區 龍岩經濟技術開發區
東僑經濟技術開發區 漳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
江西(10) 南昌經濟技術開發區 九江經濟技術開發區 贛州經濟技術開發區
井岡山經濟技術開發區 上饒經濟技術開發區 萍鄉經濟技術開發區
南昌小藍經濟技術開發區 宜春經濟技術開發區 龍南經濟技術開發區
瑞金經濟技術開發區 - -
山東(15)
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 煙台經濟技術開發區 威海經濟技術開發區
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 日照經濟技術開發區 濰坊濱海經濟技術開發區
鄒平經濟技術開發區 臨沂經濟技術開發區 招遠經濟技術開發區
德州經濟技術開發區 明水經濟技術開發區 膠州經濟技術開發區
聊城經濟技術開發區 濱州經濟開發區 威海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
河南(9)
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
漯河經濟技術開發區 鶴壁經濟技術開發區
開封經濟技術開發區 許昌經濟技術開發區 洛陽經濟技術開發區
新鄉經濟技術開發區 紅旗渠經濟技術開發區 濮陽經濟技術開發區
湖北(7)
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
黃石經濟技術開發區 襄陽經濟技術開發區
武漢臨空港經濟技術開發區 荊州開發區 葛店經濟技術開發區
十堰經濟技術開發區 -
湖南(8)
長沙經濟技術開發區
岳陽經濟技術開發區 常德經濟技術開發區
寧鄉經濟技術開發區 湘潭經濟技術開發區 瀏陽經濟技術開發區
婁底經濟技術開發區 望城經濟技術開發區 -
廣東(6)
湛江經濟技術開發區 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 廣州南沙經濟技術開發區
惠州大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 增城經濟技術開發區 珠海經濟技術開發區
廣西(3)
南寧經濟技術開發區 欽州港經濟技術開發區 中國-馬來西亞欽州產業園區
南寧東盟經濟開發區 - -
海南(1)
洋浦經濟開發區
- -
四川(8)
成都經濟技術開發區 廣安經濟技術開發區 德陽經濟技術開發區
遂寧經濟技術開發區 綿陽經濟技術開發區 廣元經濟技術開發區
宜賓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 內江經濟技術開發區 -
貴州(2)
貴陽經濟技術開發區
遵義經濟技術開發區 -
雲南(5)
昆明經濟技術開發區 曲靖經濟技術開發區 蒙自經濟技術開發區
嵩明楊林經濟技術開發區 大理經濟技術開發區 -
重慶(3) 重慶經濟技術開發區 萬州經濟技術開發區 長壽經濟技術開發區
西藏(1)
拉薩經濟技術開發區
- -
陝西(5)
西安經濟技術開發區 陝西航空經濟技術開發區 陝西航天經濟技術開發區
漢中經濟技術開發區 神府經濟技術開發區 -
甘肅(5)
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 金昌經濟技術開發區 天水經濟技術開發區
酒泉經濟技術開發區 張掖經濟技術開發區 -
青海(2)
西寧經濟技術開發區 格爾木昆侖經濟開發區 -
寧夏(2)
銀川經濟技術開發區
石嘴山經濟技術開發區 -
新疆(9)
烏魯木齊經濟技術開發區 石河子經濟技術開發區 庫爾勒經濟技術開發區
奎屯-獨山子經濟技術開發區
阿拉爾經濟技術開發區 五家渠經濟技術開發區
5. 截止2020年中國一共有多少個高新區
截止2020年中國一共有168個國家高新區:
北京(1個):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
上海(2個):上海張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上海紫竹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天津(1個):天津濱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黑龍江(3個):哈爾濱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齊齊哈爾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大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吉林(5個):長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吉林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延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長春凈月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通化醫葯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遼寧(8個):沈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大連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鞍山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營口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遼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本溪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阜新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錦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河北(5個)石家莊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保定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唐山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燕郊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承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內蒙古(3個):包頭稀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呼和浩特金山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鄂爾多斯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河南(7個)鄭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洛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安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南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新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平頂山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焦作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山東(13個):威海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濟南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青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淄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濰坊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濟寧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煙台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臨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泰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棗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萊蕪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德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黃河三角洲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
山西(2個):太原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長治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陝西(7個):西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寶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渭南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榆林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咸陽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安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江蘇(15個):南京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徐州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蘇州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常州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泰州醫葯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崑山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無錫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武進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江陰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南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鎮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鹽城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連雲港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揚州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常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安徽(18個):合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合肥新站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合肥廬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蕪湖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新蕪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馬鞍山慈湖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馬鞍山市博望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銅陵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銅陵獅子山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淮南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安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界首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池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宣城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中新蘇滁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宿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蚌埠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淮北龍湖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湖北(12個):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襄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宜昌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孝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荊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黃石大冶湖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仙桃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湖北黃岡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潛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荊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咸寧高新技術產業園區、隨州高新技術產業園區
湖南(6個):長沙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株洲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湘潭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益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衡陽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郴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江西(7個):南昌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新余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景德鎮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鷹潭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撫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吉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贛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浙江(8個):杭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寧波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紹興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溫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衢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蕭山臨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湖州莫干山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嘉興秀洲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福建(8個):福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廈門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泉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漳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莆田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龍岩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三明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永安尼葛高新技術開發區
廣東(13個):中山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廣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深圳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佛山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惠州仲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珠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東莞松山湖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肇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江門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河源市高新技術開發區、清遠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汕頭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潮州市鳳泉湖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廣西(4個):桂林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南寧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柳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北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雲南(2個):昆明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玉溪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四川(8個):成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綿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自貢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樂山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瀘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攀枝花釩鈦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德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內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貴州(2個):貴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安順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重慶(4個):重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重慶璧山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永川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榮昌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甘肅(3個):蘭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白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酒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海南(1個):海口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青海(1個):青海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寧夏(2個):銀川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石嘴山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新疆(3個):烏魯木齊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昌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石河子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