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春晚舞台效果怎麼做的
春晚舞台效果是這樣呈現出來的:
春晚舞台後面的舞台效果是運用了增強現實的技術,也就是俗稱的AR。先是把效果做出來然後通過計算機識別舞台,把效果和舞台相結合。把虛擬的物體放到現實的場景當中,其本質還是虛擬物體和現實場景的結合,春晚舞台當中,飛來的竹葉等效果都是VR技術的作用,也就是3D技術。
這種技術在未來又非常廣泛的應用,在心理治療、戰爭模擬、旅行探險、科學研究、影視、太空旅行方面會有非常大的應用。這些技術在現實中有廣泛的應用,比如房產中的VR看房,就比較有亮點有特色,還有地圖中的街景,這種技術並不難學,掌握了這種技術可以承接各種項目比如:全景圖,室內漫遊,看房等項目。
該晚會涵蓋小品、歌曲、魔術等多種藝術形式,把現場觀眾和電視機前的觀眾帶入到狂歡之中,打造「普天同慶,盛世歡歌」的節日景象。晚會於每年除夕晚20:00在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央視綜合頻道、綜藝頻道、中文國際頻道、國防軍事頻道、少兒頻道、農業農村頻道等現場直播。
『貳』 春晚舞台效果怎麼做的
春晚舞台效果是通過一種VR技術和乾冰等製作而成的。
舉例說明,比如李宇春的歌舞表演,第一次採用MILO技術拍攝,運用多角度鏡面展示、鏡面虛擬、現場冰屏與地屏等舞美互相配合,呈現祖國山水風景,打造動態沉浸式的國潮大秀。
比如春晚舞台以「宮燈」為基礎造型,整個舞台由多個宮燈組成,虛實結合。主屏幕雙屏幕設計呼應「開門迎福氣」主旨,兩側4個「宮燈」造型的旋轉舞台,可以配合各種表演方式,做內外旋轉。天花板有5個內嵌組燈的六邊形造型屏幕,跟光束結合時可以呈現虛幻的宮燈輪廓效果。
春晚簡介
春晚是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在每年除夕之夜為了慶祝新年而開辦的綜合性文藝晚會。起源於1979年,正式開辦於1983年,2014年被定位為國家項目。晚會於每年除夕20:00在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綜藝頻道、中文國際頻道、國防軍事頻道、少兒頻道、奧林匹克頻道、農業農村頻道等現場直播。
晚會涵蓋小品、歌曲、歌舞、雜技、魔術、戲曲、相聲等多種藝術形式,把現場觀眾和電視機前的觀眾帶入到狂歡之中,打造「普天同慶,盛世歡歌」的節日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