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信息技術 > 怎麼養殖馬蜂技術

怎麼養殖馬蜂技術

發布時間:2023-01-17 03:10:34

❶ 馬蜂怎麼養

馬蜂的養殖
一、主要飼養設備
(1)蜂籠。木製或用鐵紗網製成,體積約為0.03~0.04立方米,使其有充分活動的餘地。
(2)蜂棚。大小視採收蜂巢的多少而定,可利用大型玻璃溫室、大型廠房或建立專用育蜂棚。蜂棚用鐵、木作支架,鐵窗紗作圍網,一般面積在100平方米左右,高2m,棚內種植玉米、大豆、棉花等易接入昆蟲生存的作物,棚的一面留有紗門。棚內要懸掛盛有蜜水、水果、瓜皮等飼料的小盤,使蜂能在放入後取食並自由活動。
(3)蜂箱。用木材做成,邊長15~20cm,上下用薄木板做成蓋和底。蓋上裝有掛鉤,四周掛有紗窗,一側留有活門。
飼料水果,如熟透的蘋果、桃等;水分較多的青菜;糖蜜;瓜皮等。
二、飼養管理飼養馬蜂的關鍵問題是:冬季保護雌種蜂安全度過冬季,春季引導早築巢、多築巢。
(1)採集。每年9月底10月初,胡蜂開始脫離舊巢,遷移到適宜的場所群集越冬,此時收集群蜂最為適宜。夜間用捕蟲網在群蜂的越冬處收集,養殖在蜂籠中。每個蜂籠放入300~500頭,並用黑布遮光,放在乾燥通風、不受干擾的空室內,減少活動量,促使其提前進入冬眠狀態。為避免蜂群脫巢後不易尋找,也可於9月中旬在原巢上採收,放入籠或箱中,利用群蜂向上習性,在籠底投放熟透的蘋果、桃和水分較多的青菜。中午氣溫高時,在陽光下曬3~4h,使其活動並取食,推遲休眠期,不但補充了營養,仍能使其安全越冬。胡蜂為半冬眠昆蟲,氣溫降至5℃開始抱團,氣溫越低,抱團越緊;氣溫稍高,則抱團鬆散;溫度高於7℃時,便開始散團,越冬後成活率的高低主要與抱團好壞有關,所以,在越冬期間,要經常檢查,箱籠10~15日進行1次抱團情況檢查。如果發現散團,應及時降溫,加厚遮光外套。
(2)飼養管理。第2年3月上旬氣溫回升到10℃以上,越冬蜂開始散團,在籠壁活動。此時,應立即投入蘋果、糖蜜、糖拌饃等飼料進行人工飼養,喂養至4月中旬,籠內蜂振翅活動一段時間,才可放蜂出籠,回歸大自然築巢。人工輔助築巢是在自然條件下建築蜂棚。春季氣溫恆定在13℃時,越冬胡蜂開始散團活動,可在夜間移入大棚中,輕開籠門或箱蓋,來日胡蜂即在棚內飛翔。氣溫恆定在17℃以上時,蜂開始進入築巢產卵階段,應隨時觀察,見有蜂在棚頂及四周紗網上時飛時停,應及時將蜂籠掛在棚內各處,將籠開啟一半而拴牢。於育蜂棚中僅有人工設置的蜂籠是遮光避雨、擋風的適宜築巢地點,蜂很自然地飛入籠中。只要經過短暫的適應,用足及口器在籠頂清理巢基,這時飼料盤中應添加糖蜜成分,以利於蜂建造牢固的巢柄。然後建立第1個巢室。巢室是馬蜂將口器啃嚼後的朽木及紙張等糊狀纖維物質銜入籠中,粘連在巢柄上,再稍修砌而成的,因此,要在蜂棚內放上腐朽木材,棚壁紗網上掛些廢紙條,備蜂取用。第1個巢室建好後,後蜂便在巢室近底部側壁產下1粒帶短柄的蜂卵。蜂卵孵化前,後蜂會很快在位於巢柄下第1巢室側面接圓周狀巢室,邊建邊產卵,直至卵粒依次孵化。後蜂不斷產卵,同時擔負外出覓食和飼育幼蜂的任務。巢體不斷擴大,幼蜂隨之增加,此時要特別注意飼料的供應。經過5個月的飼養管理,蜂籠中蜂巢直徑可達10CM以上,有百餘只成蜂。天氣漸冷,雌蜂產卵停止。雌蜂內的蛹將要羽化完時,宜關閉籠門,防成蜂離巢。收回蜂籠,利用夜間蜂群安靜時,將蜂籠倒放,待蜂群爬向上方離開蜂巢時,摘取蜂房,取出尚未羽化的殘蛹,掛在通風、乾燥、無鼠、無蟲處晾乾,備作葯用。蜂群旺盛時,還可提取蜂毒,葯用價值更高。
三、病蟲害防治技術
危害馬蜂的天敵種類很多,包括昆蟲、蜘蛛、鳥類及老鼠等,還有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病害。危害蜂巢最嚴重的是鱗翅目瞑蛾科的黃尾巢螟,其成蟲夜間在蜂巢上產卵,4~5D後孵化出幼蟲。幼蟲穿行於蜂巢內蜂室中,咬食馬蜂幼蟲,造成蜂巢解體,且巢螟喜夜間活動,而馬蜂白天活動,晚上伏於巢上不動,任巢螟將其卵產於蜂巢上而無動於衷。一旦巢螟入侵蜂巢,可使大量馬蜂死亡。
對巢螟的預防方法:
一是讓馬蜂將巢建在離地面較遠的位置,因為自然界的馬蜂,一般距地面近的蜂巢受巢螟危害嚴重,距地面遠的較輕;
二是人工飼養箱中的馬蜂,在巢螟產卵的2~3D內,每晚將蜂箱門關上,可避免巢螟在蜂箱內產卵。幼蟲在高溫多雨季節易得腐臭病,感染後會很快發病死亡。可以將蜂箱疏散,在蜂巢上用噴霧器噴灑抗生素進行預防。
此外,危害馬蜂的動物還有烏鴉、喜鵲、螞蟻、蜘蛛、壁虎等。在冬季越冬時,老鼠也會咬食成群越冬的馬蜂,這些都需要加強防範。

❷ 馬蜂的養殖有什麼技巧

1、夜間趁其不活動時,用捕蟲網在集群的越冬處收集,養置在用鐵紗或木製的有充分活動餘地的蜂籠中,1立方尺的蜂籠可放入300~500頭。
2、將蜂籠用黑布遮光,放在乾燥、通風、不受干擾的空室中,用來控制減少活動量,促使其提前進入冬眠狀態,減少其體內營養過多消耗而造成的死亡。
3、為避免蜂群脫巢後不易尋找,也可提前於9月中旬在原巢上採收,放入籠式箱中,利用群蜂向上習性,在籠底投放熟透的蘋果、桃和有水分的青菜為食。
4、中午氣溫高時,在陽光下曬3~4小時,使其活動並取食,這樣雖推遲了半冬眠期,由於增補了營養,仍能安全過冬。

❸ 馬蜂怎麼養殖 馬蜂如何養殖

1、選擇安靜、向陽、背風的環境,周圍1000米內具有一定數量的多種樹木、並且有水源的地方是理想的養殖場地。

2、每年9月底10月初,馬蜂開始脫離舊巢,遷移到適宜的場所群集越冬,此時收集群蜂最為適宜。夜間用捕蟲網在群蜂的越冬處收集,養殖在蜂籠中。每個蜂籠放入300~500頭,並用黑布遮光,放在乾燥通風、不受干擾的空室內,減少活動量,促使其提前進入冬眠狀態。

3、第2年3月上旬氣溫回升到10℃以上,越冬蜂開始散團,在籠壁活動。此時,應立即投入蘋果、糖蜜、糖拌饃等飼料進行人工飼養,喂養至4月中旬,籠內蜂振翅活動一段時間,才可放蜂出籠,回歸大自然築巢。

4、危害馬蜂的天敵種類很多,包括昆蟲、蜘蛛、鳥類及老鼠等,還有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病害。危害蜂巢最嚴重的是鱗翅目瞑蛾科的黃尾巢螟,其成蟲夜間在蜂巢上產卵,4~5D後孵化出幼蟲。幼蟲穿行於蜂巢內蜂室中,咬食馬蜂幼蟲,造成蜂巢解體,且巢螟喜夜間活動,而馬蜂白天活動,晚上伏於巢上不動,任巢螟將其卵產於蜂巢上而無動於衷。一旦巢螟入侵蜂巢,可使大量馬蜂死亡。

❹ 馬蜂怎麼養殖

馬蜂養殖方式:

選擇安靜、向陽、背風的環境,周圍1000米內具有一定數量的多種樹木、並且有水源的地方是理想的養殖場地。

❺ 馬蜂養殖技術介紹

養殖馬蜂有哪些 方法 ,如何才能夠養好馬蜂?以下是我給大家帶來馬蜂養殖技術,以供參閱。

馬蜂養殖技術

飼養 設備

(1)蜂籠。木製或用鐵紗網製成,體積約為0.03~0.04立方米,使其有充分活動的餘地。

(2)蜂棚。大小視採收蜂巢的多少而定,可利用大型玻璃溫室、大型廠房或建立專用育蜂棚。蜂棚用鐵、木作支架,鐵窗紗作圍網,一般面積在100平方米左右,高2m,棚內 種植 玉米、大豆、棉花等易接入昆蟲生存的作物,棚的一面留有紗門。棚內要懸掛盛有蜜水、水果、瓜皮等飼料的小盤,使蜂能在放入後取食並自由活動。

(3)蜂箱。用木材做成,邊長15~20cm,上下用薄木板做成蓋和底。蓋上裝有掛鉤,四周掛有紗窗,一側留有活門。

飼料水果,如熟透的蘋果、桃等;水分較多的青菜;糖蜜;瓜皮等。

飼養管理飼養胡蜂的關鍵問題是:冬季保護雌種蜂安全度過冬季,春季引導早築巢、多築巢。

(1)採集。每年9月底10月初,胡蜂開始脫離舊巢,遷移到適宜的場所群集越冬,此時收集群蜂最為適宜。夜間

用捕蟲網在群蜂的越冬處收集,養殖在蜂籠中。每個蜂籠放入300~500頭,並用黑布遮光,放在乾燥通風、不受干擾的空室內,減少活動量,促使其提前進入冬眠狀態。為避免蜂群脫巢後不易尋找,也可於9月中旬在原巢上採收,放入籠或箱中,利用群蜂向上習性,在籠底投放熟透的蘋果、桃和水分較多的青菜。中午氣溫高時,在陽光下曬3~4h,使其活動並取食,推遲休眠期,不但補充了營養,仍能使其安全越冬。胡蜂為半冬眠昆蟲,氣溫降至5℃開始抱團,氣溫越低,抱團越緊;氣溫稍高,則抱團鬆散;溫度高於7℃時,便開始散團,越冬後成活率的高低主要與抱團好壞有關,所以,在越冬期間,要經常檢查,箱籠10~15日進行1次抱團情況檢查。如果發現散團,應及時降溫,加厚遮光外套。

(2)飼養管理。第2年3月上旬氣溫回升到10℃以上,越冬蜂開始散團,在籠壁活動。此時,應立即投入蘋果、糖蜜、糖拌饃等飼料進行人工飼養,喂養至4月中旬,籠內蜂振翅活動一段時間,才可放蜂出籠,回歸大自然築巢。人工輔助築巢是在自然條件下建築蜂棚。春季氣溫恆定在13℃時,越冬胡蜂開始散團活動,可在夜間移入大棚中,輕開籠門或箱蓋,來日胡蜂即在棚內飛翔。氣溫恆定在17℃以上時,蜂開始進入築巢產卵階段,應隨時觀察,見有蜂在棚頂及四周紗網上時飛時停,應及時將蜂籠掛在棚內各處,將籠開啟一半而拴牢。於育蜂棚中僅有人工設置的蜂籠是遮光避雨、擋風的適宜築巢地點,蜂很自然地飛入籠中。只要經過短暫的適應,用足及口器在籠頂清理巢基,這時飼料盤中應添加糖蜜成分,以利於蜂建造牢固的巢柄。然後建立第1個巢室。巢室是胡蜂將口器啃嚼後的朽木及紙張等糊狀纖維物質銜入籠中,粘連在巢柄上,再稍修砌而成的,因此,要在蜂棚內放上腐朽木材,棚壁紗網上掛些廢紙條,備蜂取用。第1個巢室建好後,後蜂便在巢室近底部側壁產下1粒帶短柄的蜂卵。蜂卵孵化前,後蜂會很快在位於巢柄下第1巢室側面接圓周狀巢室,邊建邊產卵,直至卵粒依次孵化。後蜂不斷產卵,同時擔負外出覓食和飼育幼蜂的任務。巢體不斷擴大,幼蜂隨之增加,此時要特別注意飼料的供應。經過5個月的飼養管理,蜂籠中蜂巢直徑可達10CM以上,有百餘只成蜂。天氣漸冷,雌蜂產卵停止。雌蜂內的蛹將要羽化完時,宜關閉籠門,防成蜂離巢。收回蜂籠,利用夜間蜂群安靜時,將蜂籠倒放,待蜂群爬向上方離開蜂巢時,摘取蜂房,取出尚未羽化的殘蛹,掛在通風、乾燥、無鼠、無蟲處晾乾,備作葯用。蜂群旺盛時,還可提取蜂毒,葯用價值更高。

防禦敵害

胡蜂的天敵種類很多,包括昆蟲、蜘蛛、鳥類及老鼠等,還有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病害。危害蜂巢最嚴重的是鱗翅目瞑蛾科的黃尾巢螟,其成蟲夜間在蜂巢上產卵,4~5D後孵化出幼蟲。幼蟲穿行於蜂巢內蜂室中,咬食胡蜂幼蟲,造成蜂巢解體,且巢螟喜夜間活動,而胡蜂白天活動,晚上伏於巢上不動,任巢螟將其卵產於蜂巢上而無動於衷。一旦巢螟入侵蜂巢,可使大量胡蜂死亡。對巢螟的預防,一是讓胡蜂將巢建在離地面較遠的位置,因為自然界的胡蜂,一般距地面近的蜂巢受巢螟危害嚴重,距地面遠的較輕;二是人工飼養箱中的胡蜂,在巢螟產卵的2~3D內,每晚將蜂箱門關上,可避免巢螟在蜂箱內產卵。幼蟲在高溫多雨季節易得腐臭病,感染後會很快發病死亡。可以將蜂箱疏散,在蜂巢上用噴霧器噴灑抗生素進行預防。此外,危害胡蜂的動物還有烏鴉、喜鵲、螞蟻、蜘蛛、壁虎等。在冬季越冬時,老鼠也會咬食成群越冬的胡蜂,這些都需要加強防範。

馬蜂養殖教程

夜間趁其不活動時,用捕蟲網在集群的越冬處收集,養置在用鐵紗或木製的有充分活動餘地的蜂籠中,1立方尺的蜂籠可放入300~500頭

將蜂籠用黑布遮光,放在乾燥、通風、不受干擾的空室中,用來控制減少活動量,促使其提前進入冬眠狀態,減少其體內營養過多消耗而造成的死亡

為避免蜂群脫巢後不易尋找,也可提前於9月中旬在原巢上採收,放入籠式箱中,利用群蜂向上習性,在籠底投放熟透的蘋果、桃和有水分的青菜為食

中午氣溫高時,在陽光下曬3~4小時,使其活動並取食,這樣雖推遲了半冬眠期,由於增補了營養,仍能安全過冬。

馬蜂養殖危害防治 措施

用馬蜂治蟲的簡易方法如下:

人工越冬:由於馬蜂在自然界越冬成活率低,為保證來年蜂源需要,人工輔助其越冬,可使其成活率由不到10 %,提高到60一80 %。

方法是:在秋後氣溫降至10 ℃以下,自然界蜂巢上馬蜂交配後准備離巢越冬時,用網將越冬雌蜂大量收集於帶鐵紗及活門的木箱內,一般30立方厘米可以放500頭蜂。將盛有蜂的木箱,外面罩上遮光物,放入空屋內( 勿點火加溫) 即可,如此時喂些水果、蜜水更可增加馬蜂體力。馬蜂在越冬期會在木箱內抱團進入冬眠每半月檢查1次有無鼠害等。

2.建巢與放蜂:翌年春季,氣溫升到3℃時,馬蜂即開始散團活動,此時喂以蜜水幫助蜂恢復體力。

建巢有兩方面,一是將蜂直接放入田間,最好在田間有適於馬蜂建巢的場所,如樹木、屋棚等,馬蜂即會選址建巢。氣溫7℃時,蜂開始建巢,由於人工越冬蜂量大增,建巢必多,自然可起到消滅害蟲的作用。另一方法是將散團越冬蜂放入溫室、蜂棚內,在其內放置有活門的蜂箱,馬蜂會飛入其內建巢,當田間需要治蟲時,將木箱活門關上,即可將蜂帶巢移於田間,可按每畝田放蜂5 巢,約有蜂150頭以七就可控制害蟲。木箱可釘於插在田間的木桿上,均勻放置於田間,放好後拉開活門,蜂即開始活動。此法使用方便,便於移動。由於蜂以巢為活動中心,故防區固定,尤適責任田使用。

有些建於自然界的蜂巢,離農田較遠,需要時可人工移巢,將其放入田中。方法是用有拉開活門的蜂箱,口向蜂巢,迅速扣上,關上活門,即將巢連蜂一起鏟入箱內,然後用另一同樣蜂箱放在上面,兩箱箱門相對並同時開打箱門,由於蜂有向上爬的習性,此時蜂即全部爬入上面蜂箱,巢則落入下面木箱,隨即將有蜂木箱門關上,然後將巢固定於一空箱頂部中央,再將此箱放在上面,有蜂木箱放在下面,仍將相對的箱門拉開,蜂即爬入有巢箱內,關上箱門,即可隨意將蜂箱置於需要的田間。

3.管理:當蜂箱放入田間後,要經常進行一些觀察,一般情況下蜂群會正常發育壯大,但有時會發生由於鳥類等天敵為害蜂群,或蜂群發生幼蟲腐臭病,黃尾巢螟破壞蜂巢等,以致造成空巢,此時要及時更換新蜂巢。同時,注意當地黃尾巢螟產卵期,夜間要將蜂箱門關上,即可避免黃尾巢螟晚間在蜂巢上產卵為害。需要注;意的是在田間活動時,要避免驚動蜂群,造成群飛蜇人,路過蜂巢時避免人影掠過生蜂箱,最好不要穿白色衣服。

秋後蜂巢中會出現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雄蜂,當雌雄交配後,要及時將受精雌蜂收回人工越冬,以備次年應用,如收蜂不及時,蜂會離蜂巢外出在自然界越冬,這樣越冬成活率下降,影響來年的

蜂口密度。

❻ 馬蜂養殖技術

養殖准備:製作好養殖馬蜂的蜂籠和修建好養蜂棚。蜂種來源:每年9月底10月初去野外去搜尋越冬雌蜂或規模尚小的蜂巢,或是直接在四五月份時從其他胡蜂養殖場購買蜂種。飼養管理:蜜源缺乏的時候需要補助飼養,馬蜂繁殖時期進行獎勵飼養,補充蛋白質。注意事項:注意昆蟲、老鼠等對黃蜂的危害,以及蜂群越冬時期的管理。

❼ 怎樣飼養馬蜂

呵呵 你是哪裡人啊 ?什麼是"浪子"? 汗``:-)
好了 來回答你問題
以收取胡蜂的蜂巢和蜂毒作為葯用為目的的,或獲得蜂蛹、成蟲作為食用為目的者,需要在9月底採集胡蜂,並幫助它們築新巢,保護它安全越冬,直至第2年讓它們繁殖,需要飼養很長的時間。

以觀賞為目的的飼養,不需要飼養太長的時間,只需准備1個以木條為框架,四周上下用鐵紗網蒙成的蜂籠(要有可開啟的門),在9月底胡蜂開始脫離舊巢的時候收集10~20隻胡蜂放在籠子里,觀賞其飼養20~25天就夠了,不必保護越冬。

在這短暫的飼養期中,隔天在籠底放些熟透的蘋果、桃子(切成小片)。10月初氣溫下降至10度時,將籠子放在陽光下曬1~2小時,以增加溫度,晚上用較厚的布或毯子將籠子蓋一蓋,這樣就可以觀賞到10月底甚至11月初。

❽ 養馬蜂窩養殖技術

養殖馬蜂窩時,需要收集健康且數量適宜的蜂群,也需要准備蜂籠、蜂棚、蜂箱等設施,還需要為馬蜂提供充足的食物,可以投喂熟透的水果以及水分較多的青菜等,並且需要定期巡查蜂棚,避免馬蜂被天敵捕食。

馬蜂窩怎麼養殖

1、收集蜂群

養殖馬蜂窩前,需要收集數量適宜的蜂群,在每年的9月份-10月份時,馬蜂就會脫離舊巢且遷移到新的場所,此時可以使用捕蟲網將遷移的馬蜂群收集起來,再將它們放入准備好的蜂籠之中,並將蜂籠放置在建設好的蜂棚即可。

2、准備設施

想要養殖馬蜂窩,就需要為其准備好適宜生長的設施,可以准備一個體積約為0.03立方米且使用鐵紗網製成的蜂籠,也需要根據採集的蜂群的數量來制定蜂棚的大小,還需要使用木材製作成蜂箱,並且在蜂箱一側預留活門。

3、投餵食物

馬蜂在生長過程中需要充足的食物,養殖馬蜂窩時,需要在蜂籠的下方投放熟透了蘋果、梨子、桃等水果,或者水分較多的青菜,為馬蜂提供產卵所需要的營養,也需要在蜂籠外面覆蓋一層黑布,為其遮光,使馬蜂快速適應環境。

4、巡查蜂棚

馬蜂的天敵種類居多,養殖馬蜂窩時,需要將蜂箱放置在距離地面較遠的地方,避免馬蜂被天敵捕食,也需要每天巡查蜂棚,驅趕想要食用馬蜂的鳥類和老鼠等動物,還需要定期向馬蜂窩上噴灑抗生素,為其預防疾病。

❾ 如何飼養馬蜂-馬蜂的養殖技術

如何飼養馬蜂-馬蜂的養殖技術

馬蜂,學名“胡蜂”,又稱為“螞蜂”或“黃蜂”。體大身長毒性也大,膜翅目細腰亞目,過去稱為針尾亞目內除蜜蜂類及螞蟻類之外的能螫刺的昆蟲。下面,我為大家分享馬蜂的養殖技術,希望能幫助帶大家!

馬蜂的飼養設備

(1)蜂籠

木製或用鐵紗網製成,體積約為0.03~0.04立方米,使其有充分活動的餘地。

蜂棚

大小視採收蜂巢的多少而定,可利用大型玻璃溫室、大型廠房或建立專用育蜂棚。蜂棚用鐵、木作支架,鐵窗紗作圍網,一般面積在100平方米左右,高2m,棚內種植玉米、大豆、棉花等易接入昆蟲生存的作物,棚的一面留有紗門。棚內要懸掛盛有蜜水、水果、瓜皮等飼料的小盤,使蜂能在放入後取食並自由活動。

蜂箱

用木材做成,邊長15~20cm,上下用薄木板做成蓋和底。蓋上裝有掛鉤,四周掛有紗窗,一側留有活門。

飼料水果,如熟透的蘋果、桃等;水分較多的青菜;糖蜜;瓜皮等。

飼養管理飼養胡蜂的關鍵問題是:冬季保護雌種蜂安全度過冬季,春季引導早築巢、多築巢。

採集

每年9月底10月初,胡蜂開始脫離舊巢,遷移到適宜的場所群集越冬,此時收集群蜂最為適宜。夜間用捕蟲網在群蜂的越冬處收集,養殖在蜂籠中。每個蜂籠放入300~500頭,並用黑布遮光,放在乾燥通風、不受干擾的空室內,減少活動量,促使其提前進入冬眠狀態。

為避免蜂群脫巢後不易尋找,也可於9月中旬在原巢上採收,放入籠或箱中,利用群蜂向上習性,在籠底投放熟透的`蘋果、桃和水分較多的青菜。中午氣溫高時,在陽光下曬3~4h,使其活動並取食,推遲休眠期,不但補充了營養,仍能使其安全越冬。

胡蜂為半冬眠昆蟲,氣溫降至5℃開始抱團,氣溫越低,抱團越緊;氣溫稍高,則抱團鬆散;溫度高於7℃時,便開始散團,越冬後成活率的高低主要與抱團好壞有關,所以,在越冬期間,要經常檢查,箱籠10~15日進行1次抱團情況檢查。如果發現散團,應及時降溫,加厚遮光外套。

飼養管理

第2年3月上旬氣溫回升到10℃以上,越冬蜂開始散團,在籠壁活動。此時,應立即投入蘋果、糖蜜、糖拌饃等飼料進行人工飼養,喂養至4月中旬,籠內蜂振翅活動一段時間,才可放蜂出籠,回歸大自然築巢。人工輔助築巢是在自然條件下建築蜂棚。春季氣溫恆定在13℃時,越冬胡蜂開始散團活動,可在夜間移入大棚中,輕開籠門或箱蓋,來日胡蜂即在棚內飛翔。

氣溫恆定在17℃以上時,蜂開始進入築巢產卵階段,應隨時觀察,見有蜂在棚頂及四周紗網上時飛時停,應及時將蜂籠掛在棚內各處,將籠開啟一半而拴牢。於育蜂棚中僅有人工設置的蜂籠是遮光避雨、擋風的適宜築巢地點,蜂很自然地飛入籠中。

只要經過短暫的適應,用足及口器在籠頂清理巢基,這時飼料盤中應添加糖蜜成分,以利於蜂建造牢固的巢柄。然後建立第1個巢室。巢室是胡蜂將口器啃嚼後的朽木及紙張等糊狀纖維物質銜入籠中,粘連在巢柄上,再稍修砌而成的,因此,要在蜂棚內放上腐朽木材,棚壁紗網上掛些廢紙條,備蜂取用。

第1個巢室建好後,後蜂便在巢室近底部側壁產下1粒帶短柄的蜂卵。蜂卵孵化前,後蜂會很快在位於巢柄下第1巢室側面接圓周狀巢室,邊建邊產卵,直至卵粒依次孵化。後蜂不斷產卵,同時擔負外出覓食和飼育幼蜂的任務。巢體不斷擴大,幼蜂隨之增加,此時要特別注意飼料的供應。經過5個月的飼養管理,蜂籠中蜂巢直徑可達10CM以上,有百餘只成蜂。

天氣漸冷,雌蜂產卵停止。雌蜂內的蛹將要羽化完時,宜關閉籠門,防成蜂離巢。收回蜂籠,利用夜間蜂群安靜時,將蜂籠倒放,待蜂群爬向上方離開蜂巢時,摘取蜂房,取出尚未羽化的殘蛹,掛在通風、乾燥、無鼠、無蟲處晾乾,備作葯用。蜂群旺盛時,還可提取蜂毒,葯用價值更高。

馬蜂的防禦敵害

胡蜂的天敵種類很多,包括昆蟲、蜘蛛、鳥類及老鼠等,還有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病害。危害蜂巢最嚴重的是鱗翅目瞑蛾科的黃尾巢螟,其成蟲夜間在蜂巢上產卵,4~5D後孵化出幼蟲。

幼蟲穿行於蜂巢內蜂室中,咬食胡蜂幼蟲,造成蜂巢解體,且巢螟喜夜間活動,而胡蜂白天活動,晚上伏於巢上不動,任巢螟將其卵產於蜂巢上而無動於衷。一旦巢螟入侵蜂巢,可使大量胡蜂死亡。

對巢螟的預防,一是讓胡蜂將巢建在離地面較遠的位置,因為自然界的胡蜂,一般距地面近的蜂巢受巢螟危害嚴重,距地面遠的較輕;二是人工飼養箱中的胡蜂,在巢螟產卵的2~3D內,每晚將蜂箱門關上,可避免巢螟在蜂箱內產卵。幼蟲在高溫多雨季節易得腐臭病,感染後會很快發病死亡。可以將蜂箱疏散,在蜂巢上用噴霧器噴灑抗生素進行預防。

此外,危害胡蜂的動物還有烏鴉、喜鵲、螞蟻、蜘蛛、壁虎等。在冬季越冬時,老鼠也會咬食成群越冬的胡蜂,這些都需要加強防範。

;
閱讀全文

與怎麼養殖馬蜂技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網路登不上了如何查詢以前信息 瀏覽:898
陌陌如何設置拒絕接收信息 瀏覽:127
陽泉二手車市場哪個好 瀏覽:354
綠通網路預約通過哪個小程序 瀏覽:971
物流企業的信息反饋效率如何 瀏覽:877
赤峰調料批發市場在哪裡 瀏覽:20
復制的程序為什麼運行錯誤 瀏覽:570
大數據下載在哪裡 瀏覽:918
選款標准數據是什麼意思 瀏覽:665
行駛證能查詢車輛什麼信息 瀏覽:798
客戶問如何知道你的產品是正品 瀏覽:501
什麼是重命名數據類型 瀏覽:765
作為產品經理如何寫app的邏輯 瀏覽:123
小米換機怎麼選擇第三方應用程序 瀏覽:248
酒店代理怎麼推廣 瀏覽:855
如何跟蹤小程序交互代碼 瀏覽:240
我想買個小程序在哪裡找 瀏覽:612
日照運營商大數據多少錢一條 瀏覽:80
電子表格如何設置數據下拉排序 瀏覽:610
春雪食品有什麼產品 瀏覽: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