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我國現代物流發展存在哪些問題和不足
我國物流業發展面臨不足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不匹配:
1、物流基礎設施與現代物流發展不匹配。基礎設施不能滿足物流業發展需求。比如,高速公路的使用成本偏高,不僅增加了社會物流成本,還導致違規超載、繞道而行等現象時有發生,物流效率降低。
又如,城市周邊倉庫、貨場供給不足,導致租金不斷提高,增加了物流成本,倉儲成本占整個物流成本達到35%左右。
2、社會管理模式與物流發展不匹配。城市管理與物流發展不協調。「物流圍城」現象和「最後1公里」問題突出。在城市規劃方面,物流運行規范和標准化建設滯後,導致物流不暢。城市物流規劃與城外物流基礎設施之間不銜接,進城的貨物需要在多個批發市場中轉、物流環節被人為地加長。
3、稅收征管模式與物流發展不匹配。營業稅稅制與一體化的現代物流運行模式不適應。現代物流強調運輸、配送、倉儲、流通加工等環節一體化運作,客觀上需要統一納稅、一站式服務。
但從現行的營業稅政策來看,運輸環節按照交通運輸業征稅標准執行3%稅率,倉儲和其他環節按照服務業標准執行5%稅率。各環節分開獨立核算,執行不同的抵扣政策,且分包一次就要開一次票、納一次稅,物流業的一體化運作受到阻礙。營業稅改增值稅又出現不可抵扣問題,導致物流業實際稅負增加。
4、企業競爭理念與物流發展不匹配。一些企業認為降低物流成本就是要降低物流服務價格,最終導致整個產業鏈物流效率低、物流成本高。
(1)我國物流技術有哪些瓶頸擴展閱讀:
這四個「不匹配」已成為制約我國物流業發展的瓶頸。要充分發揮物流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作用,助推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必須按照物流業的產業特點和物流企業一體化、社會化、網路化、規模化的發展要求,切實打破上述物流業發展的瓶頸制約,加快現代物流業發展。
而在具體政策層面上,則要立足於物流運行一體化建設,宏觀方面要突破來自部門分割和地區分割的體制制約,微觀方面則要引導企業強化供應鏈模式應用,促使競爭理念由「單純的競爭」向基於供應鏈的「競爭+合作」轉型。
⑵ 我國電子商務物流發展的瓶頸有哪些
這里說的是個人意見,我認為電子商務物流發展的有以下幾個瓶頸:1、物流間惡性競爭。2、物流從業人員良莠不齊。3、有些國有品牌不作為。4、電子商務地域發展不平衡。5、偏遠地區發展。
⑶ 中國物流業發展滯後的表現有哪些制約中國物流發展的根源問題是什麼
物流業發展滯後的三大表現。具體表現為:
(1)基礎設施不足,技術裝備落後
雖然近幾年來,我國對基礎設施的投入增加了不少,修建了許多高速公路,鐵路也幾次大提速,但由於各地外出打工人員的增加,使得交通運輸用於物流服務仍不能滿足需求,主要運輸通道供需矛盾依然突出。倉儲設施落後,大量的倉庫是20世紀50-60年代的老舊建築,在倉庫防火、防潮、防盜等方面存在許多問題,在使用高新技術手段儲藏現代化的商品方面困難也不少。另外,現代化的集裝箱、散裝運輸發展速度緩慢,高效專用運輸車輛少,運輸車輛以中型汽油車為主,能耗大、效率低,裝卸搬運的機械化低。
(2)管理分散,社會服務水平低
由於條塊分割,部門分割,缺乏統一規劃,地方保護勢力依然強大,重復建設加劇,甚至在同一地方,出現了大家一哄而上搞物流的現象。加之市場機制還不健全,我國物流企業處於小、少、散、弱的局面,難以形成有效的社會服務網路。
(3)物流行業人才培養和物流信息工作滯後
物流人才和物流信息化是實現物流現代化的根本條件,市場上符合要求的物流人才奇缺,而且層次較低。雖然我國高等院校正在進行第二批物流本科專業人才培養工作,但物流本科人才畢業還有兩三年時間,研究生層次的物流教育剛剛開始。並且物流教育本身也存在變革和適應問題。加上各種培訓中心,以及政府和企業等組織的臨時培訓班,每年培養的物流人才遠遠不能滿足整個物流行業的需要。據有關人士預測未來幾年內,僅上海物流人才缺口就幾十萬。
⑷ 我國現在物流體系存在什麼弊端
我國物流產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
我國物流產業伴隨改革開放的步伐,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已經初具規模。然而,同發達國家物流產業相比較,我國物流產業還相對落後,一些弊端逐漸顯現。特別是在我國加入WTO以來,物流產業明顯暴露出落後和不適應的劣勢。
(一)我國物流產業市場機制不健全,缺乏高效的現代物流體系
現代物流產業涉及內貿、外貿、鐵道、交通、民航、郵政、海關、質檢等多個部門,橫跨運輸、倉儲、裝卸等不同的行業和地區。這就必然要求通過建立政府部門間的綜合協調機制,構建統一、高效的現代物流體系。然而,受計劃經濟以及物流產業起步晚等因素的影響,目前,我國物流產業實際上處於條塊分割的管理體制,物流產業的管理許可權被分割在若干個部門和地區,各部門和地區自成體系、自我管理,使得部門之間、地區之間的權利和責任相互重疊,無法形成有效合作和協調發展的現代物流產業體系。在現代物流體系缺位的背景下,物流資源無法得到科學、有效的統一配置,阻礙物流產業的進一步發展。
(二)我國物流產業增長方式仍然屬於粗放式經營模式
盡管我國物流產業規模不斷擴大,但同發達國家物流產業相比較,我國物流產業整體水平弱,物流產業仍然處於粗放式經營的層面,質量和效益並不理想。一方面,發達國家通過推行現代物流精細化經營,物流成本占國內生產毛額的比重已經降低到10%左右,而我國2005年這一指標仍為18.5%,是發達國家的兩倍。這就意味著我國物流成本是發達國家的兩倍多,物流產業效率偏低。另一方面,我國物流業務附加值低,增值服務少。多數從事物流服務的企業只能提供單一運輸和倉儲服務,缺乏流通加工、物流信息服務、庫存管理、物流成本控制等增值服務,特別是在物流方案設計以及全程物流服務等高附加值服務方面還沒有全面展開,導致物流活動長期處於低水平的粗放階段。
(三)我國物流產業空間布局上呈現區域梯級發展模式,明顯存在城鄉物流「二元鴻溝」現象
我國物流產業空間發展不平衡,東部沿海地區明顯領先於中西部地區,表現為物流基礎設施和規模大的物流企業多集中於東部沿海地區。據統計,我國物流基礎設施54%分布在東部、30%分布在中部、16%分布在西部,呈現明顯梯級遞減模式。物流基礎設施「鴻溝」已經成為制約中西部物流產業快速發展的瓶頸。在2005年度的中國物流百強企業中,東部地區有87家,而中西部地區僅有13家。另外,我國城市物流與農村物流發展嚴重失衡,農產品物流與農資物流發展滯後,城鄉物流「二元鴻溝」現象顯著。目前,農村交通網路還不夠發達,農產品物流設施、設備落後,農產品現代物流企業幾乎是空白,造成我,國農產品物流低效率。據資料顯示,我國水果、蔬菜等農副產品在採摘、運輸、儲存等物流環節上的損失率高達25%~30%。
上述分析表明,國內物流產業存在多方面問題,面臨著適應各種新趨勢的巨大壓力和挑戰。解決這些問題的根本途徑在於實現國內傳統物流向現代物流的順利轉變。現代物流是建立在新的政策體制、技術手段、企業制度、運行機制的平台上的,對社會物流資源的全面整合,是一項十分復雜的系統工程。在上述的轉變過程中需要重點思考以下三個問題。(摘自長風網)
希望對你有幫助!
⑸ 中國物流存在的問題都有哪些
第一,物流規劃和布局不合理。出現地區性集中的問題,大家都在本地建設物流中心,都想把本地建成國內一流的物流基地。從而出現了「物流熱」的問題。也因此導致了部門分割的問題,使物流的管理效率地下,物流系統運轉不暢通等問題。這樣不僅不能物流行業得到更快的發展,反而有可能延誤物流發展的進程,造成物流資源的巨大浪費,產生負面的影響。
第二,國內物流企業總體競爭力弱。盡管有少數幾家大型物流企業,但絕大多數物流企業缺乏規范的運作、明晰的戰略、合理的人力資源組合、必要的學習能力。在企業競爭戰略方面更多採用低價競爭,而缺乏著眼於客戶需求的提供量身定做的增值服務能力。沒有好的企業管理模式和在物流管理上的標准制度。
第三,國內在物流方面的教育更不上發展的速度。一方面是由於計劃經濟時期遺留下來的部門分割的學科體系仍然在國內物流教育領域發揮著主導地位,大部分高校還沿襲傳統學科教育,很少嘗試新的學科體系,再加上國內的物流人才較少,這使得學生不能學到系統的物流知識,無法領會到「物流」思想的真諦和「第三利潤源」的魅力。
第四,物流裝備和技術水平還不高。一是國內對物流行業的發展不夠重視,在此行業的投資較少,因此導致物流行業沒有一個統一的標准,各個企業的技術參差不齊。使得在具體運作中造成服務的不規范,增加運行成本和交易成本,同時帶來一系列的環境和生態問題。
⑹ 我國物流企業發展中存在哪些問題
我國物流企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物流專業人才短缺。
我國在物流研究和教育方面還非常落後,物流知識遠未得到普及。物流企業對人才也未予以足夠重視,從事物流的人員相應地缺乏業務知識、業務技能,從而不擅管理。物流教育水平不高主要表現在缺乏規范的物流人才培育途徑。與物流相關的大學本科教育尚未得到國家教育主管部門的認可,企業的短期培訓仍然是目前物流培訓的主要方式。
2、管理體制和機制障礙。
在物流業,我國實行的是按照不同運輸方式劃分的分部門管理體制,從中央到地方也有相應的管理部門和層次。這種條塊分割式的管理體制使得全社會的物流過程分割開來,在相當程度上影響和制約了物流產業的發展。不同程度的政企不分現象,也影響著政府公正地行使政府職能和企業市場競爭能力的提高。在多頭管理、分段管理的體制下,政策法規相互之間有矛盾且難以協調一致,也直接影響了各種物流服務的發展。
3、基礎設施和技術裝備落後。
我國物流基礎設施和裝備條件與經濟以及物流產業的發展要求相比仍然有較大的差距。我國交通運輸基礎設施總體規模仍然很小,物流集散和儲運設施較少,發展水平較低;各種物流設施及裝備的技術水平和設施結構不盡合理,設施和裝備的標准化程度較低,不能充分發揮現有物流設施的效率。
4、服務質量和管理水平缺陷。
盡管我國已出現了一些專業化物流企業,但物流服務水平和效率還比較低。目前多數從事物流服務的企業只能簡單地提供運輸和倉儲服務,而在流通加工、物流信息服務、庫存管理、物流成本控制等增值服務方面,尤其在物流方案設計以及全程物流服務等更高層次的服務方面還沒有全面展開。另外,物流企業經營管理水平較低,多數從事物流服務的企業缺乏必要的服務規范和內部管理規程,經營管理粗放,很難提供規范化的物流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