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現場急救常用哪六方面技術
常用的現場急救技術包括徒手心肺復甦(即cpr,包括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壓)、海姆力克手法(氣道異物梗阻急救技術)以及創傷急救技術(包紮、固定、搬運三大技術)。當然你還得會正確地呼救急救中心說明情況。
『貳』 現場急救常用技術包括哪些
現場急救總的任務是採取及時有效的急救措施和技術,最大限度地減少傷病員的疾苦,降低致殘率,減少死亡率,為醫院搶救打好基礎。經過現場急救能存活的傷病員優先搶救。這是總的原則。為了更好的完成這一光榮艱巨的任務,還必須遵守以下6條原則。。
(一)先復後固的原則是指遇有心跳呼吸驟停又有骨折者,應首先用口對口呼吸和胸外按壓等技術使心肺腦復甦,直到心跳呼吸恢復後,再進行固定骨折的原則。
(二)先止後包的原則是指遇到大出血又有創口者,首先立即用指壓,止血帶或葯物等方法止血,接著再消毒創口進行包紮的原則。
(三)先重後輕的原則是指遇的垂危的和較輕的傷病員時,就優先搶救危重者,後搶救較輕的傷病員。
(四)先救後者的原則過去遇到傷病員,多數是先送後救,這樣常擔誤了搶救時機,致使不應死亡者喪失了性命。現在應把它顛倒過來,先救後送。在送傷病員到醫院途中,不要停頓搶救措施,繼續觀察病傷變化,少顛簸,注意保暖,平安到達目的地。
(五)急救與呼救並重的原則在遇到成批傷病員時,又有多人在現的情況下,以較快地爭取到急救外援。
(六)搬運與醫護的一致原則過去在搬運危重傷病員時,搬運與醫護、監護工作從思想和行動上的分家現象。搬運是由交通部門負責,途中醫護是衛生部門來協助,好似只有協助之責。
在許多情況下,協調配合不好,途中應該繼續搶救卻沒有得到保障,加之車輛嚴重顛簸等情況,結果增加了傷病員不應有的痛苦和死亡。這種情況在國內外屢見不鮮。醫護和搶救應在任務要求一致、協調步調一致、完成任務一致的情況下進行。在運送危重傷病員時,就能減少痛苦,減少死亡,安全到達目的地。
過去急救是」抬起來就跑」的辦法,這一概念在國際范圍內已基本上被」「暫等並穩定傷情」這樣一種思想所代替。這一穩定方針已經表明可以的效地降低戰爭與和平時期急救中的死亡率和致殘率。在」「暫等並穩定傷情」時,並不是把傷病員擱置不管,而是急救人員在緊張地為馬上轉送傷病員做應做的打通氣道、心肺腦復甦、控制大出血、制動骨折,少搬運中,未經訓練者更應該注意。
目前,各先進國家大加強了院外急救和運送工作,如美國目前傷員的運送,從接到呼救信號到送往醫院所需只有37分鍾左右,大大減少了死亡率,充分說明時間就是生命。
三.急救時間的標准
根據大量急救實踐,急救者越早接近傷病員,受傷後急救時間越會縮短,傷病員的存活率就越高。
最佳急救期:傷後12小時內。
較佳急救期:傷後24小時內。
延期急救期:傷後24小時以後。
『叄』 簡述現代急救的基本技術主要包括哪些內容
急救的基本技術主要包括了創傷急救和心肺復甦兩大塊內容。
創傷急救包括了止血、包紮、固定、搬運四項基本技術,徒手心肺復甦則是由胸外按壓、開放氣道、人工呼吸三步驟組成的,另外還有如氣道異物梗阻的急救海姆力克手法,燙傷、燒傷、凍傷的急救等。
心肺復甦指心搏驟停一旦發生,如得不到即刻及時地搶救復甦,4四分鍾到六分鍾後會造成患者腦和其他人體重要器官組織的不可逆的損害,因此心搏驟停後的心肺復甦必須在現場立即進行。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紅十字會法》
第十一條 紅十字會履行下列職責:
(一)開展救援、救災的相關工作,建立紅十字應急救援體系。在戰爭、武裝沖突和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等突發事件中,對傷病人員和其他受害者提供緊急救援和人道救助;
(二)開展應急救護培訓,普及應急救護、防災避險和衛生健康知識,組織志願者參與現場救護;
(三)參與、推動無償獻血、遺體和人體器官捐獻工作,參與開展造血幹細胞捐獻的相關工作;
(四)組織開展紅十字志願服務、紅十字青少年工作;
(五)參加國際人道主義救援工作;
(六)宣傳國際紅十字和紅新月運動的基本原則和日內瓦公約及其附加議定書;
(七)依照國際紅十字和紅新月運動的基本原則,完成人民政府委託事宜;
(八)依照日內瓦公約及其附加議定書的有關規定開展工作;
(九)協助人民政府開展與其職責相關的其他人道主義服務活動。第十三條 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阻礙紅十字會工作人員依法履行救援、救助、救護職責。第二十七條 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有下列情形之一,造成損害的,依法承擔民事責任;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冒用、濫用、篡改紅十字標志和名稱的;
(二)利用紅十字標志和名稱牟利的;
(三)製造、發布、傳播虛假信息,損害紅十字會名譽的;
(四)盜竊、損毀或者以其他方式侵害紅十字會財產的;
(五)阻礙紅十字會工作人員依法履行救援、救助、救護職責的;
(六)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紅十字會及其工作人員有前款第一項、第二項所列行為的,按照前款規定處罰。
『肆』 現場急救的內容包括哪些簡答題
一般來說,現場急救包括了心肺復甦術、外傷現場急救基本技術(止血、包紮、固定、搬運),以及常見內科急症、常見意外傷害、常見急性中毒、災難及公共衛生事件等現場急救處置。
『伍』 現場急救七大基本技術是什麼
現場急救七大基本技術,具體包括兩大類基本操作技能,涉及到心肺復甦有3項,涉及到創傷急救有4項,分別是:
一、基礎生命支持(BLS),有關現場心肺復甦的基本操作技能共有3項技術,
1、徒手心肺復甦CAB
2、電擊除顫D(及心電圖識別)
3、復甦葯物(及氣管插管)
二、基礎創傷急救(BTLS),有關創傷的現場急救基本操作技能共有4項,稱之為外傷的四大急救基本技,
1、止血
2、包紮
3、固定
4、搬運
(5)張一山現場急救技術有哪些環節擴展閱讀:
內傷骨折後注意事項
1、使患者平卧,不要盲目搬動患者,頸椎受傷的患者更不能隨意搬動及對受傷部位進行拉拽、按摩。
2、檢查受傷部位,對受傷的上肢可以用手帕、布條等懸吊並固定在其胸前,下肢可以與未受傷的另一下肢捆綁固定在一起。
3、開放性骨折,要注意保持傷處清潔,防止感染。
4、做完應急處理後,立即送往醫院救治,要注意運送途中不可碰撞受傷部位,避免人為加重傷情。
傷者搬運的注意事項:
1、移動患者前,先檢查頭、頸、胸、腹和四肢是否有損傷,如果有,應先作急救處理,如止血、固定後再搬運。
2、搬運脊柱骨折的患者,要保持患者身體的固定,頸椎骨折的患者除了身體固定外,還要有專人牽引固定頭部,避免移動。
3、用擔架搬運患者,一般頭略高於腳,但休克患者則腳略高於頭,行進時,患者的腳在前,頭在後,以便於觀察患者的情況;有腦脊液耳漏、鼻漏,頭部抬高30度,昏迷患者頭偏於一側。
4、用汽車運送時,床位要固定,防止顛簸,避免剎車是使患者再度受傷、疼痛。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危急重症
『陸』 現場急救措施有哪些
遇到出血、骨折的傷病員,救護人員首先要保持鎮靜,做好自我保護,迅速檢查傷情,快速處理傷病員,同時呼叫急救人員。傷員或救護人員按照如下急救措施進行搶救:
止血技術——出血,尤其是大出血,屬於外傷的危重急症,若搶救不及時,傷病人會有生命危險。止血技術是外傷急救技術之首。
現場止血方法常用的有四種,使用時根據創傷情況,可以使用一種,也可以將幾種止血方法結合一起應用,以達到快速、有效、安全的止血目的。
(一)指壓止血法
1、直接壓迫止血:用清潔的敷料蓋在出血部位上,直接壓迫止血。
2、間接壓迫止血:用手指壓迫傷口近心端的動脈,阻斷動脈血運,能有效達到快速止血的目的。
(二)加壓包紮止血法
用敷料或其他潔凈的毛巾、手絹、三角巾等覆蓋傷口,加壓包紮達到止血目的。
(三)填塞止血法
用消毒紗布、敷料(如果沒有,用干凈的布料替代)填塞在傷口內,再用加壓包紮法包紮。
重點提示:救護員和志願者只能填塞四肢的傷口。
(四)止血帶止血法
上止血帶的部位在上臂上1/3處、大腿中上段,此法為止血的最後一種方法,操作時要注意使用的材料、止血帶的松緊程度、標記時間等問題。
重要提示:如遇到有大出血的傷病人,一定要立即尋找防護用品,做好自我保護。迅速用較軟的棉質衣物等直接用力壓住出血部位,然後,撥打急救電話或場館急救網點的電話,尋求醫務人員的幫助。
包紮技術——快速、准確地將傷口用自粘貼、尼龍網套、紗布、綳帶、三角巾或其他現場可以利用的布料等包紮,是外傷救護的重要環節。它可以起到快速止血、保護傷口、防止污染,減輕疼痛的作用,有利於轉運和進一步治療。
(一)綳帶包紮
①手部「8」字包紮:它也同樣適用於肩、肘、膝關節、踝關節的包紮。
②螺旋包紮:適用於四肢部位的包紮,對於前臂及小腿,由於肢體上下粗細不等,採用螺旋反折包紮,效果會更好。
(二)三角巾包紮
①頭頂帽式包紮:適用於頭部外傷的傷員。
②肩部包紮:適用於肩部有外傷的傷員。
③胸背部包紮:適用於前胸或後背有外傷的傷員。
④腹部包紮:適用於腹部或臀部有外傷的傷員。
⑤手(足)部包紮:適用於手或足有外傷的傷員,包紮時一定要將指(趾)分開。
⑥膝關節包紮:同樣適用於肘關節的包紮,比綳帶包紮更省時,包紮面積大且牢固。
重點提示:在事發現場,志願者遇到有人受傷時,應盡快選擇合適的材料對傷病員進行簡單包紮,然後急救人員。
『柒』 現場急救常用哪六方面技術
現場急救最為常用的六項技術無過是四項基礎創傷急救技—止血、包紮、固定、搬運;以及徒手心肺復甦術(包括胸外按壓及口對口人工呼吸的聯用)。而現在,AED(自動體外除顫儀)的使用也逐漸成為了現場急救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
『捌』 簡述現場急救的五大技術是:什麼
簡述現場急救的五大技術,那就是必須要及時呼應,而且來說按照相關的規定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