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未來的科技會發展成什麼樣子
文明的發展,科技的進步,帶給人類的往往是更多的福音。隨著量子科技的不斷深入研究,人類的未來充滿了無可預估的希望。有科學家預言,未來100年,人類的生活將會全然一新,人類目前所遇到的諸多問題,都可以通過未來的量子技術進行解決。
那麼,未來的地球會是什麼樣子呢?未來的人類生活會變得如何呢?
首先,醫療方面。
生病,是地球人類有生之年所遇到的最頭疼之事。「病來如山倒,不可不防之。」雖然醫學技術不斷進步,人類仍然面臨著許多無法徹底治療的疾病。未來醫學,將通過量子技術,進行看病,診病,醫病,治病,防病等,來確保人類的健康長壽。一些當前無法治療的疾病,或者無法徹底治療的疾病,在未來的量子技術面前,都將變得不堪一提。
量子醫療技術
其次,生活方面。
未來,人類的生活不會再為物質金錢而奔波忙碌。因為量子技術,已經為人類的生活進行了翻然一新,早已確保了人類的生活質量和物質需求。地球上將被建起2/3的無菌空間,人類的衣食住行,將變得與現在截然不同。比如:衣服可以通過量子技術,隨時改變款式,大小,顏色,材質等,還可以通過量子技術隨時除塵殺菌;人類飲食可以通過量子技術根據每個人的口味和喜好瞬間生成;人類的居住空間,不再需要鋼筋,水泥,石磚等材料建成,而是通過量子技術通過真空能量的轉化從而瞬間生成;人類出行的交通工具,不再是地上奔跑的,而是普遍變成了天空飛行的——精巧,靈活,迅速,方便。
量子技術生成的空間
第三,娛樂方面。
愛因斯坦離開前說,我們的世界是不存在的,人類活在一種三維的意識流中。同樣的,通過量子科技,人類的意識可以進入一種虛擬的四維空間,並且能夠真實地通過感官感覺感應,與三維空間的現實感覺幾乎沒有什麼區別。莫非這就是維度空間的晉級——實則是通過科技手段實現的感官意識流的升級感應?
虛擬四維空間
第四,氣象控制。
未來通過量子技術,人類完全可以控制局部的氣象變化。比如,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隨時使用量子技術製造出來的量子氣象儀來控制自家空間的天氣狀況,或下雪,或下雨,或降霜,或打雷,或起霧等,完全可以根據喜好來自我掌控自家空間里的局部天氣狀況,如同人們現在喜歡吃什麼就可以做什麼飯一樣地輕松容易。或許到那個時候,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一個真正的三維空間——包括天和地。
量子技術控制天氣
第五,知識獲取。
未來人類掌握的知識多少不再是通過學習和經驗的累積而獲得,也不再以學歷高低、知識淵博來衡量一個人的學識。未來的知識完全是共享模式的,人類無需再通過十幾年的辛苦上學來為自己「掃盲」,也無需通過人生的經歷經驗總結來「悟出」知識,所有的這些時間都可以濃縮為「知識充電」模式的幾分鍾完成,即通過量子技術將人大腦的「記憶存儲盤」與已量子化的「量子知識庫」相連接,像給手機電池充電一樣,需要什麼方面的知識就可以隨時獲取到什麼方面的知識到自己的大腦「記憶存儲盤」里,呵呵,真正地是「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的學習了」。
㈡ 未來科學技術的發展
科技發展是不定向的。也就是說難以預測未來科技發展趨勢。
說這話,你可能會不滿,怎麼可能難以預測?
舉個例子吧,蒸汽機發明時,引發第一次工業革命時,那時候人要預測未來的科技,會怎樣想呢?
可能就會像蒸汽朋克里想的那樣吧。把蒸汽的力量無限化,想像出一個蒸汽力量至上的世界。
那後來,你也看到了,蒸汽機技術似乎沒想像中持續指數發展,反而突然殺出電力和內燃機,引發了第二次工業革命。
然後你看,得益於第二次工業革命,載人航空方面,第一架載人飛機1903年剛起飛,1969年人類居然就到了月球上。這載人航空技術發展,堪比現在的摩爾定律吧。
那時的人如果預測未來會怎樣想呢?
他們會想,1903年載人飛機剛誕生,而1969年人類就可以到月球上去了,這才短短66年時間啊。按照這牛逼發展速度,哪怕保守估計,五十年後,肯定天空到處都是飛行汽車啥的,太空旅遊什麼很普遍,月球太空基地肯定都建好了,火星上肯定人類也去過了。這不誇張吧?
然後你看,距離1969年,51年後的現在,載人航空技術似乎並沒有那麼牛逼……
反而後來半路,殺出個互聯網和大規模集成電路。於是啊,來了一場信息革命,互聯網、手機、電腦出來了。
然後得益於互聯網和大規模集成電路的發明產生的技術紅利,IT行業迅猛發展,還誕生了工業摩爾定律這個說法。
也就是每過18個月,集成電路上晶體管會多一倍,而價格不變。也就是說,每隔18個月,一塊錢買到的電腦性能會增加一倍。
然後你看到了我們現在有些人,是怎麼預測未來的的了:
電腦性能,每18個月翻一倍,也就是說根據指數發展,未來計算機的計算能力將會遠遠超過人類腦袋,然後就會出現強人工智慧,然後強人工智慧,會造出更強的人工智慧,一直持續下去,會導致技術奇點……
和以前人們的想像力,其實如出一轍。上個世紀,人們也是這樣看待載人航空技術的。認為載人航天技術會永遠指數爆炸發展。
一項技術發展,是呈S型發展的,而不是J型的。有指數增長時,也有平緩的線性增長的時候。
蒸汽機剛出來時,那時候人們可能會認為蒸汽機技術,將會一直指數爆炸發展,直到未來產生一個基於蒸汽機的偉大世界。但後來蒸汽機技術停滯了,人們去點亮內燃機和電力的科技樹了
而第二次工業革命時,載人航空技術迅猛發展,短短幾十年,就從無到有,從有到飛到月球上去。上個世紀的人,預測未來幾十年後,是飛行汽車到處有,人類建立月球基地的年代,但現在航空技術也進入了平緩發展期,並沒有像他們想的那樣。
當然,雖然單項技術是呈S型發展,但我們的整個技術生態圈,包羅萬象,林林總總,指不定會從哪個角落殺出哪一匹技術黑馬來,重新改變世界,又爆發一次科技革命。
好比,蒸汽機出來了,一下子處處都用上了蒸汽機,人們可能認為蒸汽機會無往而不利,但後來蒸汽機技術停滯了,殺出了電力和內燃機,定義了第二次工業革命。
然後人們認為內燃機會無往而不利,但後來你也看到現在基於燒汽油的內燃機技術的汽車,也只剩下修修補補的小功能改進了,不可能會有太大變革。即使倡導的新能源汽車,也是基於電池技術或者其他,而不是內燃機技術的延伸。
上個世紀,預測未來,誰會想到後來會殺出互聯網和集成電路這黑馬呢?那時,人們根據科技發展,認為幾十年後的未來是飛行汽車、月球基地,他們不會想到幾十年後是淘寶購物、微信聊天。
同樣,比如我們很多人猜測未來的發展趨勢是怎樣的:
無人駕駛(車聯網),這其實核心技術仍然是基於信息技術和集成電路,也是IT和集成電路技術的延續……
AR、VR,也是IT和集成電路,
智能家居,也是IT和集成電路,
工業物聯網,也主要是IT和集成電路,
機器人,需要研究計算機視覺等技術,也是IT和集成電路,
……
你會發現,我們現在,關於未來科技發展趨勢,想像未來,其實絕大部分,都是基於上世紀互聯網和大規模集成電路的發明,帶來的信息革命紅利,思維逃不出這個藩籬。跟上個世紀人們想像未來科技,那時照樣是根據載人航空的逆天發展速度來想的,推測幾十年後是飛行汽車和月球基地什麼的。
但就像剛才說的,單項技術發展是呈S型發展的,比如蒸汽機技術、內燃機技術,載人航空技術什麼的。不可能永遠指數爆炸發展。
現在,摩爾定律快失效了,誰知道未來IT和大規模集成電路的技術紅利能持續多久?
也許,跟以往一樣,半路從技術生態圈中,某個角落殺出一匹技術黑馬來,比如突然來一場醫學技術革命、生物技術革命、化學技術革命也說不定。
當然,也有可能悲催的遲遲不來新的技術突破,我們只能繼續啃IT和大規模集成電路的技術紅利。
有人說,這三四十年,IT行業的迅猛發展,掩蓋了其他行業技術的停滯不前。
其實也有道理。因為我們現在就是在吃信息革命的技術紅利嘛。爆發的是信息革命,而不是生物革命,也不是化學革命。
只是,我希望未來科技來點新花樣就好了。
比如核聚變大突破,來一次第三次工業革命?不過這太遠了。
希望來點新的想不到的花樣。
㈢ 未來科學技術的發展還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怎樣的變化
1、基礎研究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取得新突破。加大基礎研究支持力度,突出「從0到1」的原始創新,加強數學、物理等基礎學科建設。
通過實施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加強前沿技術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涌現了一批創新成果,如首次觀測到三維量子霍爾效應,嫦娥四號成功登陸月球背面,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懸浮試驗樣車下線等。
2、二是科技創新為高質量發展增添新動能。科技重大專項持續攻關,在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集成電路實現14納米工藝產業化,5G研發應用和產業化全面推進。
國家自創區和高新區成為培育高新技術產業的核心載體,169個高新區生產總值達12萬億元,經濟總量佔全國的十分之一以上。全國高新技術企業達到22.5萬家,科技型中小企業超過15.1萬家。
3、科技創新更加貼近生活不斷增進民生福祉。科技支撐鄉村振興成效明顯,數十萬名科技特派員領辦創辦1.15萬家企業。推進重大疾病防治科技攻關,新增18家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深入推進京津冀等重點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為打贏藍天保衛戰提供支撐。
4、科技體制改革和創新生態建設加快推進。近年來,科技部統籌推進科技體制改革,一批基礎性的科技制度建立起來,打通了科技、金融、產業和成果轉化的通道。
通過破除「四唯」傾向,進一步完善科技評價體系。成果轉移轉化機制不斷完善,2019年全國技術交易額達到2.2萬億,超過了2019年度全社會研發支出總額。
5、科技開放合作邁出新步伐。深化開放合作是科技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科技領域落實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重要體現。
中國與主要國家進一步加強創新合作對話,圍繞氣候變化、清潔能源、生命健康等深化研發合作。繼續實施「一帶一路」科技創新行動計劃,推進科技人文交流、共建聯合實驗室、科技園區合作和技術轉移4項行動。
㈣ 學習互聯網技術,未來發展前景怎麼樣
從互聯網行業發展的基本面來看,互聯網行業未來的發展前景還是非常廣闊的。
首先,產業互聯網將推動互聯網全面向傳統行業領域深入,這個過程會產生巨大的價值空間,不僅傳統行業會獲得互聯網的賦能,互聯網也會藉助於傳統行業來進入到一個新的發展階段。相對於消費互聯網時代來看,產業互聯網時代將促使互聯網全面脫虛向實,這個過程也會釋放出大量的就業崗位。當前國內產業結構升級的大潮將全面促進互聯網的發展。產業結構升級一個重要的目標是網路化、智能化,充分發揮互聯網對於產業領域的促進作用。
其次,隨著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和人工智慧技術的落地應用,未來互聯網領域將進一步整合大量的社會資源,從而打造出新的產業生態。當前大數據等一眾技術尚處在落地應用的初期,所以目前互聯網行業也在經歷著結構升級,包括技術結構升級、模式結構升級和人才結構升級等,在這些升級逐漸完成之後,新技術將逐漸助推互聯網領域進入到一個新的創新、創業時期。
最後,互聯網目前已經逐漸形成了一個龐大的生態體系,而且這個生態體系自身也在不斷打造新的價值空間,這是互聯網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基礎。互聯網行業不僅為各種創新提供了落地應用的場景,同時也能夠整合各類人才,這也是互聯網行業能夠保持不斷創新的基礎。
㈤ 未來20年的科技發展趨勢是怎樣的
我們現在這個時代,是科技發展最迅猛的時代,在過去的20年時間里,科技得到了極大的發展,我們的生活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年對於現在的科技發展速度來說,時間實在太長了,在未來20年科技有以下這些發展趨勢,到時候我們的生活又會翻天覆地。
迭代網速更快、延遲更低的無線通信技術今年是5G元年,我們很快就能夠用上5G技術。關注過科技的朋友,應該都知道,5G得以真正應用的時候,5G足以讓我們的生活發生巨變。5G技術會催生出一些列基於5G的技術,會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萬物互聯的時代就從5G開始。不過5G雖好,但是隨著科技的進步也會變得落後,所以研發6G、7G甚至更高版本的無線通信技術是肯定的。
人工智慧一直是這時代科技的主流話題,也會是科技發展的必然趨勢之一。目前人工智慧已經進入了我們的生活中,給我們帶來了極大的便利,相信在未來能夠獲得更大的發展。
未來20年,科技發展是多線並進的,相信20年後,科技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