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移栽棗樹
答:棗是經濟壽命很長的果樹,為給棗樹創造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栽植前的整地十分必要。通過整地可以改良土壤質地,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能,提高土壤的通透性和良好的保水、保肥能力;可以保持水土,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涵養水源;可以減少鹽鹼地有害離子的濃度,利於棗樹根系生長,提高棗樹栽植的成活率及整個生育期的生長。特別是黨中央、國務院已明確規定,今後基本農田一律不準栽種果樹,再發展果樹只能上山下灘,利用荒山、荒地。荒山、荒地立地條件差,因此果樹栽種前的整地更顯得必要。
我國幅員遼闊,有丘陵山地、荒漠和鹽鹼地等,整地方法不盡相同,分別介紹如下。
(1)荒地
荒地為未耕種或耕種後的廢棄地,除缺水的西北荒漠外,一般立地條件要略好於丘陵山地或鹽鹼地。
荒地多高低不平、雜草灌木叢生,土壤活土層一般20厘米左右,很難滿足棗樹生長的要求,在棗樹定植前需進行細致整地,雜草、灌木要徹底清除。在可控制火勢、採取有效防火措施的條件下,採用燒荒的方法清除雜草、灌木和各種病蟲,或人工機械清除雜草、灌木,然後平整土地。如土地高低相差懸殊,工程量大,可採用分段局部整平的方法,在平整土地的基礎上再進行穴狀或帶狀整地。一般每667米2定植棗樹密度不足70株的可採用穴狀整地。方法是在定植點上挖長、寬、深各0.8~1米的坑(如土質太差還應增加深度),將上面陽土與下面陰土分開堆放,每株棗樹用不小於50千克的腐熟有機肥與陽土拌勻回填坑內,填至距地面10厘米處,澆透水踏實,以備種樹。土質不好,可進行換土或摻土。砂土摻黏土,黏土壓砂土,以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能,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如每667米2超過70株可進行帶狀整地,順定植行挖溝,將陽土與陰土分開,把有機肥與陽土摻勻,回填溝內,填至距地面10厘米後澆透水踏實,以備種樹。施肥改土參照上述部分內容。
(2)鹽鹼地整地
鹽鹼地上生長的冬棗和金絲小棗其質量不亞於好地。黃驊市正是在濱海鹽鹼地上,長出了品質極佳的名牌冬棗,暢銷國內外。我國鹽鹼地多,可在不影響糧食生產的同時,在選定區域內發展棗生產。鹽鹼地的特點是土壤含鹽鹼量高,地下水位高,缺少淡水。整地要按照鹽鹼地鹽鹼分布「高中窪」、「窪中高」和「鹽隨水走,水走鹽存」的規律,充分利用雨季降水、蓄水淋鹽和適當深栽躲鹽、坑底覆草阻鹽等技術,降低土壤含鹽量,達到適宜棗樹生長的土壤要求。方法是:提前1年整地,將含鹽量較高的表層鹽土颳去,運出果園,如無法運出果園也可刮至行中間作排水渠,盡量減少鹽鹼迴流的機會。然後進行穴狀或帶狀整地(要求同前),利用雨季降水、蓄水淋鹽。雨季過後回填土,填土前,先在坑底或溝底墊一層麥秸、麥糠或其他碎秸稈、雜草,厚度10厘米左右,起阻鹽鹼作用,再回填腐熟有機肥(50千克)和陽土混合土,填至離地面20厘米後澆透水踏實,以備種樹。在株與行的中間做成蓄水樹盤,盤埂高20~30厘米,盤面傾向樹坑,並拍實,以利集水壓鹼。
(3)丘陵整地
適宜栽植果樹的丘陵山地一般是丘陵緩坡地,坡度在25°以下,在有利於水土保持的前提下,可採取穴狀(魚鱗坑)和帶狀整地。魚鱗坑是挖長徑1米左右、短徑0.8米左右、深0.8~1米的半圓形深坑,坑與坑成品字形設置,坑外緣修築擋水埝,截留降水,擴大活土層。如土層薄,下面岩石多可採取局部爆破的方法(應在有關部門和專業技術人員指導下進行)進行局部整地。也可採用二次整地技術,根據花崗岩、片麻岩母質乾旱時堅硬、濕潤時比較疏鬆的特性,可在春、秋乾旱時先挖深20厘米的坑,待雨季坑內母質濕潤時再進行二次整地,此法比較省工。丘陵緩坡也可採用修築水平階田和溝狀梯田。
水平階田的修築可沿山地的等高線進行,水平階面水平或傾斜成5°左右的反坡,階面寬隨地而異,一般0.5~2米,階長1~8米,階外緣修築土埂以利保持水土。
溝狀梯田整地是先將表土和風化疏鬆的岩層挖出翻到隔坡上,然後對下層岩石實施爆破,將爆破後的疏鬆母質挖出放在溝上方的坡面上,石塊放在下面,要求溝寬2米、溝深1米(以外沿為標准),然後將上方疏鬆碎母質及隔坡表土、有機肥一起填入溝內與溝外沿平,如土不夠需客土填滿,待植樹。田面要形成外高內低略向內傾斜的平面,外沿用石塊、土壘土埂,內沿修排水溝,自下而上連接各梯田的排水溝,形成排灌系統。其他整地工作(如施肥)同前面穴狀或帶狀整地。
❷ 棗樹的種植方法和技術 怎麼種植棗樹
1、選園栽植
棗樹適應性強,但在土壤疏鬆、層深厚、肥水充足的條件下生長發育會更好。有計劃地在耕地栽種棗樹,實行棗糧間作、是發展立體農業、實現棗糧雙豐收的有效途徑。渠路兩旁、田邊地埂和庭院都是發展棗樹的好地方。也可結合農田防護林的營造建設多功能、高效益復合型林果業商品生產基地。
栽植季節春秋兩季均可,但以春季為好。一般在棗樹萌芽前一周內進行。栽植密度;成片棗園株行距4-5米×5-6米,每畝22-33株;長期棗糧間作行距8-15米,株距4-6米,定植採用南北行。定植穴的大小一般為80厘米見方,並施10千克以上的農家肥。栽植深度和根頸相齊,邊回填邊踏實,扶正苗木,栽後立即灌水。栽植時苗木根蘸磷肥泥漿,有利於成活。
2、肥水管理
為促進棗樹早果早豐,必須加強土、肥、水管理。在河西灌區除冬灌外,多與小麥灌水次數相同;施肥每株施磷二銨0.15-0.25千克,選擇合理間作物,以利通風透光;留足樹盤保證營養面積,栽後及時定干並注意修剪。
土壤解凍後在棗樹周圍2米范圍內進行深翻,改善土壤通氣狀況。及時鬆土除草,春翻易淺,秋翻宜深。
秋末封凍前施基肥,春季發芽前追施肥,一般單株產50千克鮮棗施施粗肥100千克或氮、磷肥各1.5千克,鉀肥0.5千克混合溝施。施肥時在距樹干1-1.5米處挖40×40厘米的環狀溝施入肥料。在花期和幼果生長期每株採取放射溝法追施尿素0.5-1千克。
在有灌溉條件的地方分別在花期前、座果期、果實膨脹大期及時臨冬前灌水。
3、定時修剪,棗樹修剪時期一般分冬季修剪和夏季修剪。冬剪一般在落葉後到立年枝葉流動前均可進行,但因棗樹休眠時間長,癒合能力差,加之春季風大,冬剪不易進行,一般在3-4月份為宜。也就是說春季修剪為佳,但習慣上仍叫冬剪,夏季修剪在6月下旬-7月上旬,棗頭生長旺盛階段過後,開始減慢時進行。
❸ 棗樹的種植方法和技術
種植棗樹時,要將其栽種到土質疏鬆、土層深厚且富含有機物質的土地中,為植株每隔5天澆一次水,每隔15天施加一次肥料,此外還要在每年的夏季和冬季,將棗樹的密集枝葉和受損枝葉剪掉,促使植株生長的更加旺盛。
1、提供土壤
種植棗樹的時候,要為其挑選一片土壤松軟、深厚且有機物質含量高的土地,再使用鋤頭,將土地深翻一遍,去除其中的雜草和石塊,然後向其中施加氮磷鉀復合肥,提高土壤的肥力,為棗樹提供肥沃的生長環境。
2、施加水肥
在養護棗樹的過程中,要為其每隔5天左右澆灌一次水,讓土壤見干見濕,同時要為棗樹每隔15天施加一次稀釋的復合肥,促進枝葉和果實的生長,注意在冬季需要停止施肥,以防棗樹產生肥害。
3、進行修剪
棗樹一年有兩次修剪,分別是春剪和夏剪,春剪一般在3-4月份進行,此時主要修剪植株的弱枝和枯萎枝,讓其保持健康的生長狀態,而夏剪在6-7月份,此時要為棗樹重剪,修剪時要將植株的徒長枝、密集枝以及病蟲枝全部剪掉,減少養分的消耗。
4、翻土除草
在每年的春季和秋季,要為棗樹周圍2米的范圍內進行翻整,改善土壤的透氣情況,提高土質的疏鬆性,注意在深翻的過程中,需要去除土壤內的雜草,以防不必要的養分消耗,影響棗樹的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