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一個APP從開發到上線的過程是什麼
從大的流程上主要有以下幾步:
1.需求分析。
這一階段主要是理清用戶需求進行需求分解。
2.技術路線選擇。
該階段主要是理清需要選擇的技術路線。即app採用什麼架構,需要用到什麼技術等。
3.界面設計。
這一階段主要是進行app的ui界面設計。重點是確保交互的便捷性和界面的美觀性。
4.程序開發。
這一階段根據前期選擇的技術路線和已經設計好的ui界面進行具體的系統開發。
5.測試和上線。
該階段主要是對前期已經寫好的系統進行測試並上線運行。
6.維護和更新。
該階段是app上線後需要一直進行的工作。主要是對app進行優化以及功能的迭代更新等。
『貳』 直播+電商軟體開發技術路線怎麼寫
關於直播+電商軟體開發技術路線,可以由以下的思路來完成:
1、重、難點技術:可以使用主流的微信小程序直播功能,在開發小程序商城的基礎上,利用微信小程序直播介面進行開發。他最大的難點在於流量的控制,但是使用了小程序直播,這個問題就由騰訊平台去解決了,而無需部署自己的伺服器。
2、自有開發、三方介面:若是自有開發的話,成本將是非常高的。在自有開發中有兩種選擇,一是自己編寫核心代碼,二是採用第三方的如快手、騰訊去直播等第三方介面來寫,形式為APP直播。
3、技術開發節點:技術開發節點在服伺服器端、直播端和主播端。
4、開發語言:一般後端採用C#語言、而前端採用HTML5+JAVA,如果是APP的話。若是微信小程序可以采開原生開發,或者是H5生成的Hbuilder來開發。
『叄』 做一個app技術路線怎麼畫
按圖紙畫。
按照設計圖一點點畫。
技術路線是指申請者對要達到研究目標准備採取的技術手段、具體步驟及解決關鍵性問題的方法等在內的研究途徑。
『肆』 軟體的可行性研究報告怎麼寫,具體範文有嗎
範文沒有
軟體可行性研究報告
寫 作 提 綱
一、 概述
簡述項目提出的背景、技術開發狀況、現有產業規模;項目產品的主要用途、性能;投資必要性和預期經濟效益;本企業實施該項目的優勢。
二、 技術可行性分析
1、項目的技術路線、工藝的合理性和成熟性,關鍵技術的先進性和效果論述。
2、產品技術性能水平與國內外同類產品的比較。
3、項目承擔單位在實施本項目中的優勢。
三、 項目成熟程度
1、成果的技術鑒定文件或產品性能檢測報告、產品鑒定證書。
2、產品質量的穩定性,以及在價格、性能等方面被用戶認可的情況等。
3、核心技術的知識產權情況。對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創新和後續開發能力。
四、 市場需求情況和風險分析
1、國內市場需求規模和產品的發展前景、在國內市場的競爭優勢和市場佔有率。
2、國際市場狀況及該產品未來增長趨勢、在國際市場的競爭能力、產品替代進口或出口的可能性。
3、風險因素分析及對策。
五、 投資估算及資金籌措
1、項目投資估算
2、資金籌措方案
3、投資使用計劃
六、 經濟和社會效益分析
1、未來五年生產成本、銷售收入估算。
2、財務分析:以動態分析為主,提供財務內部收益率、貸款償還期、投資回收期、投資利潤率和利稅率、財務凈現值等指標。
3、不確定性分析:主要進行盈虧平衡分析和敏感性分析,對項目的抗風險能力作出判斷。
4、財務分析結論
5、社會效益分析
七、 綜合實力和產業基礎
1、企業員工構成(包括分工構成和學歷構成)
2、企業高層管理人員或項目負責人的教育背景、科技意識、市場開拓能力和經營管理水平。
3、企業從事研究開發的人員力量、資金投入,以及企業內部管理體系等情況。
4、企業從事該產品生產的條件、產業基礎(包括項目實施所需的基礎設施及原材料的來源、供應渠道等)。
八、 項目實施進度計劃
九、 其它
1、環境保護措施
2、勞動保護和安全
3、必要的證明材料
(1) 特殊行業許可證(如食品、農葯、醫葯、化肥產品生產許可證及批文);通信產品入網許可證;公共安全產品生產許可證;壓力容器生產許可證等。
(2) 可提供項目立項證明、高新技術企業證書、產品質量認證、環保證明;產品訂貨意向、合同等補充材料。
十、 結論
『伍』 軟體項目投標書中的技術方案怎麼寫
第一,項目概述 項目情況的一個綜合介紹,這是一個綜述,通過這個綜述說明項目的背景,目標與意義。 第三,總體技術方案 這是標書的核心部分之一,包括了技術路線,總體架構設計,關鍵技術與難點等方面,而其中關鍵技術以及相應的解決方案又是此部分的核心。 第四,系統平台設計 第五,安全系統設計 系統的安全性,自從看了《密戰》與過了ISO27001以後,就被提到了一個比較高的層次,一個完整的方案需要從物理層安全、訪問控制、入侵檢測、安全認證、病毒防護、安全管理體制等方面提供詳細的解決方案。 第六,項目實施方案 我認為這算標書的核心部分之二,好的技術還需要好的實施,CMMI不是靠空說的,需要真正的從企業、到項目都用起來才行。項目實施從項目組的組成,到實施計劃,到人員職責,到項目驗收都需要在標書中有所明確。 第七,技術服務方案 技術服務作為一個軟體廠商正規化的象徵,從軟體培訓、到技術支持,到售後服務都應該包含在標書中。 當然,標書的模式不會一塵不變的,我們需要根據具體的項目要求,靈活的來調整與增加,包括如:性能保障、標准規范等。
『陸』 軟體工程畢業論文技術路線怎麼寫
你好啊,你的開題報告選題定了沒?開題報告選題老師同意了嗎?准備往哪個方向寫?
開題報告學校具體格式准備好了沒?准備寫多少字還有什麼不懂不明白的可以問我,希望可以幫到你,祝開題報告選題順利通過,畢業論文寫作過程順利。
技術路線一般是指研究的准備,啟動,進行,再重復,取得成果的過程,不是指畢業論文的寫作過程,更不是指答辯的准備和進行過程,許多同學會出現這些偏誤。多參考下同類型的論文,其實技術路線講的就是你的論文的整體思路、邏輯推理過程以及採用的論證方法
在研究生教育的整個過程中,學位論文質量的高低是衡量研究生培養質量的重要標志。而論文質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論文開題報告 做的細致程度。論文開題報告做的細致,前期雖然花費的時間較多,但寫起論文來就很順手,能夠做到胸有成竹,從而保證論文在規定的時間保質保量地完成;但如 果不重視論文開題報告,視論文開題報告為走過場,寫起論文來就會沒有目標,沒有方向,沒有思路,可能就要多走彎路,也很難保證畢業論文的質量。
一、論文開題報告的意義
碩士論文開題報告是研究生在完成文獻調研後寫成的關於學位論文選題與如何實施的論述性報告。論文開題報告既是文獻調研的聚焦點,又是學位論文研究工作展開的散射點,對研究工作起到定位作用。
寫論文開題報告的目的,是要請老師及專家們幫忙判斷一下所研究的選題有沒有價值,研究方法是否奏效,論證邏輯有沒有明顯缺陷。因此論文開題報告就要 圍繞研究的主要內容,擬解決的主要問題(或闡述的主要觀點),研究步驟、方法及措施為主要內容。但筆者在工作實踐中發現有很多學生往往在論文開題報告中花費大量筆墨敘述別人的研究成果,談到自己的研究方法時,往往寥寥數語一筆帶過。這樣,不便於評審老師指導。
二、如何寫論文開題報告
(一)論文開題報告的前提——通過理論思維選擇課題
在工作實踐中,發現碩士研究生論文開題報告中存在的普遍問題是選題不合適。有的提出的問題太過「平庸」,有的選題范圍太大,研究內容太多、太寬泛, 提出的問題不切合碩士生的實際,實踐操作起來難度較大。如有的學生提出的論文題目:「新型中性鎳催化劑的研究及其催化合成聚乙烯、聚丙烯的研究」,此選題 有意義,有創新,作者的研究思路也比較正確,但論文選題范圍太大,研究內容對於一個碩士生來說明顯偏多,無法按時完成。因此應重新確定研究內容,注重項目 的可操作性。
那麼如何選擇研究問題呢?這里要強調的是通過理論思維來發現研究問題。
理論是由一系列前設和術語構造的邏輯體系,特定領域的理論有其特定的概念、范疇和研究範式,只有在相同的概念、視角和範式下,理論才能夠對話。只有通過對話,理論才能夠發展。碩博論文要想創造新理論很難,多數是在既有理論的基礎上加以發展。
其次,選擇問題是一個「剝皮」的過程,理論問題總是深深地隱藏在復雜的現實背後,而發現理論問題,則需要運用理論思維的能力。這就需要我們不斷鍛煉 和提高自己的理論思維能力,需要在日常的學習中,不斷總結和分析以往的研究者大體是從哪些視角來分析和研究問題,運用了哪些理論工具和方法,通過學習和總 結來不斷提高自己的理論思維能力,從而選擇具有學術理論價值和應用價值,並與國家經濟建設及導師承擔的科學研究項目緊密結合的研究問題。
(二)做好文獻綜述,為論文開題報告打好基礎
在研究生論文開題報告會上,出現的普遍問題是對文獻的研讀不夠,對研究背景的了解不夠深入,對研究方向上國內外的具體進展情況了解不夠全面、詳細, 資料引用的針對性、可比性不強。有很多學生沒有完全搞清論文開題報告與文獻綜述的區別,他們的論文開題報告有很多僅僅是對前人工作的敘述,而對自己的工作 介紹甚少。
文獻綜述的基本內容包括:國內外現狀;研究方向;進展情況;存在問題;參考依據。這是對學術觀點和理論方法的整理。同時,文獻綜述還是評論性的,因此要帶著作者本人批判的眼光來歸納和評論文獻,而不僅僅是相關領域學術研究的「堆砌」。
要想寫好論文開題報告,必須認真研讀文獻,對所研究的課題有個初步的了解,知道別人都做了哪些工作,哪些方面可以作為自己研究的切入點,因此,文獻調研的深入和全面程度,會相當程度地影響論文開題報告的質量,是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客觀基礎。
(三)論文開題報告的格式及寫作技巧
1.論文開題報告格式
一個清晰的選題,往往已經隱含著論文的基本結論。對現有文獻的缺點的評論,也基本暗含著改進的方向。論文開題報告就是要把這些暗含的結論、論證結論 的邏輯推理,清楚地展現出來。論文開題報告的寫作步驟:課題選擇—課題綜述—論題選擇—論文開題報告。論文開題報告的基本內容主要包括:選題的意義;研究 的主要內容;擬解決的主要問題(闡述的主要觀點);研究(工作)步驟、方法及措施;畢業論文(設計)提綱;主要參考文獻。為了寫好論文開題報告,江蘇工業 學院研究生部專門出台了詳細的規定,規定論文開題報告的一般內容包括:
(1)論文開題報告——課題來源、開題依據和背景情況,課題研究目的以及理論意義和實際應用價值。
(2)論文開題報告——文獻綜述。在閱讀規定文獻量(不少於50篇,其中外文文獻佔40%以上)的基礎上,著重闡述該研究課題國內外的研究現狀及發展動態,同時介紹查閱文獻的范圍以及查閱方式、手段。
(3)論文開題報告——主要研究內容。包括學術構思、研究方法、關鍵技術、技術路線、實施方案、可行性分析、研究中可能遇到的難點、解決的方法和措施以及預期目標。
(4)論文開題報告——擬採用的實驗手段,所需科研和實驗條件,估計課題工作量和所需經費,研究工作進度計劃。
(5)論文開題報告——主要參考文獻,列出至少10篇所查閱參考的文獻。
2.論文開題報告的寫作技巧
(1)提出問題注意「層次」
選題是撰寫學術論文的第一步,選題是否妥當,直接關繫到論文的質量,甚至關繫到論文的成功與否。不同於政策研究報告,學術文章聚焦理論層面、解決理 論問題。有的學生的選題不具有新穎性,內容沒有創新,僅僅是對前人工作的總結,或是對前人工作的重復。在選題時要堅持先進性、科學性、實用性及可行性的原則。在提出問題時,要以「內行」看得懂的術語和明確的邏輯來表述。選題來源包括:1、與自己實際工作或科研工作相關的、較為熟悉的問題;2、自己從事的專 業某問題發展迅速,需要綜合評價;3、從掌握的大量文獻中選擇反映本學科的新理論、新技術或新動向的題目。
所選題目不宜過大,越具體越容易收集資料,從某一個側面入手,容易深入。
(2)瞄準主流文獻,隨時整理
文獻資料是撰寫好學術論文的基礎,文獻越多,就越好寫,選擇文獻時應選擇本學科的核心期刊、經典著作等,要注意所選文獻的代表性、可靠性及科學性; 選擇文獻應先看近期的(近3~5年),後看遠期的,廣泛閱讀資料,有必要時還應找到有關文獻所引用的原文閱讀,在閱讀時,注意做好讀書卡片或讀書筆記。
整理資料時,要注意按照問題來組織文獻資料,寫文獻綜述時不是將看過的資料都羅列和陳述出來,而是要按照一定的思路將其提煉出來。只有這樣,才能寫出好的文獻綜述,也才能寫出好的論文開題報告,進而為寫出好的論文打下基礎。
(3)研究目標具體而不死板
一般論文開題報告都要求明確學位論文的研究目標,但筆者認為,研究目標不宜規定得太死板,這是因為,即使條件一定,目標是偏高還是偏低,往往難於准 確判斷,研究工作本身,涉及求知因素,各個實驗室條件不同,具體研究時條件也不同。學位論文選題和研究目標體現了研究工作的價值特徵。
三、論文開題報告的質量保證
為了保證碩士研究生的培養質量,提高論文質量,就必須對論文開題報告進行評價。論文開題報告會由3~5位相關學科的專家對論文開題報告進行評議,與 企業合作的重大科研項目可以聘請1~2位相應企業的具有高級職稱的專家參加,不同學科的論文開題報告的側重點不同。江蘇工業學院研究生部規定學生必須進行 論文開題報告,並規定了統一的格式,設計了專門的論文開題報告評審表,論文開題報告會上研究生應對課題進行詳細匯報,並對專家提問做出必要的解釋和說明。 論文開題報告的成績考核以合格、不合格記。評審小組成員最後簽名並給出學生是否合格的評審意見,並以百分制打出具體的分數。論文開題報告成績不合格者,不 得進入課題研究。
為了提高論文質量,研究生必須首先從思想上重視論文開題報告,在平時的學習中注意積累,從各個方面提高能力,尤其要注意培養通過理論思維發現研究問題的能力。論文開題報告是研究工作的開始,良好的開端為優秀的學位論文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柒』 如何寫軟體設計的技術路線
技術路線:
本課題將應用軟體工程原則,嚴格按照項目計劃、需求分析、概念設計、邏輯設計、物理設計、編碼、實現與維護等步驟進行。
『捌』 怎樣寫開發軟體產品策劃書
樓主應該先寫需求分析文檔吧
然後才是設計文檔
=================================
需求分析文檔結構
=================================
1. 引言
1.1. 編寫目的
1.2. 背景說明
1.3. 術語定義
1.4. 參考資料
2. 任務概述
2.1. 目標
2.2. 用戶的特點
2.3. 假定與約束
3. 需求規定
3.1. 對功能的規定
3.2. 對性能的規定
3.2.1. 精度
3.2.2. 時間特性要求
3.2.3. 靈活性
3.3. 輸入輸出要求
3.4. 數據管理能力要求
3.5. 故障處理要求
3.6. 其它專門要求
4. 運行環境設定
4.1. 設備
4.2. 支持軟體
4.3. 介面
4.4. 控制
5. 縮寫詞表
6. 參考文獻
=================================
設計文檔結構
=================================
1. 前言
2. 摘要
3. 需求分析
3.1. 企業生產經營概況
3.2. 企業經營目標及策略(近期及遠期)
3.3. 實施需求
3.4. 實施目標
3.5. 實施約束
3.6. 實施功能要求
3.7. 實施信息要求
3.8. 實施性能要求
4. 總體方案與結構
4.1. 制定總體結構的出發點
4.2. 體系結構
4.3. 應用系統結構
4.4. 支撐系統結構
4.5. 信息分類編碼體系
5. I2DEF模型
5.1. 模型選擇說明
5.2. I2DEF模型設計規范
5.3. 結構模型
5.3.1. 系統/功能分解樹
5.3.2. 構件圖
5.4. 動態模型
5.4.1. 事件流程圖
5.4.2. 事件匯總圖
5.4.3. 工作案例圖
5.4.4. 典型事件跟蹤圖
5.5. 功能模型
5.5.1. 數據流程圖
5.5.2. 數據匯總圖
5.5.3. 功能調用圖
6. 資源需求
7. 系統配置
7.1. 配置原則
7.2. 硬體配置
7.3. 軟體配置
8. 介面
8.1. 內部介面
8.2. 外部介面
9. 組織機構及人員配置
9.1. 現行組織機構
9.2. 開發運行的組織機構
9.3. 人員配置與培訓
10. 關鍵技術
10.1. 關鍵技術的提出
10.2. 關鍵技術的一般說明
10.3. 關鍵技術的實現方案
11. 方案實施的技術路線和實施計劃
11.1. 實施的技術路線
11.2. 實施計劃
12. 投資概算及資金規劃
12.1. 投資概算
12.2. 資金規劃
13. 經濟分析
13.1. 經濟效益分析
13.2. 財務評價分析
13.3. 社會效益、戰略效益分析
13.4. 經濟評價的結論和建議
14. 縮寫詞表
15. 參考文獻
『玖』 軟體業的技術路線是什麼
技術路線和管理路線始終是每個程序員糾結的問題,也是各大論壇經常被辯論的問題。
然而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多願意承認自己不精通某項技術,卻很少有人願意承認自己不能做管理。技術方面有問題多能夠校正自我,而管理方面有了問題卻總認為是對方的錯,總之領導怨員工,員工怨領導,鬧得不可開交。
在中國傳統的官本位的思想中,不能不說管理路線佔了絕對性的優勢,尤其是在穩定的外企,管好管壞極難衡量的情況下。
做技術苦啊,相比於管理路線,有如下的弱勢:
首先,IT業的技術變化太快,弄的技術人員疲於奔命。年輕人可以每天晚上幾個小時的看新技術的書籍,而年紀偏大的你上有老下有小,做飯,洗衣,陪老婆,照顧老人小孩,逛超市,每天能有一個小時的學習時間十分不易了。如果是你已經很熟悉的領域,你自然可以用較少的時間就能達到年輕人較長時間看完的東西(理想狀態下),然而公司的項目所用的技術方向可不是隨你心願的。如果你是一個Java高手,碰巧公司買的一個第三方的庫是用C++寫的,需要對其進行封裝,如此艱巨的任務,工程師中你的薪水最高,你不入地獄誰入地獄啊。你總不能說:我只負責Java的部分,C++的別來找我吧。
也許你經常聽領導說:「編程主要靠思想,語言和平台無所謂」。然而如果你跳槽的時候,卻經常聽到面試官這樣說:「好像你沒有太多這方面的經驗嘛」,你卻不能以我很有編程的思想來回答。此矛盾之處著實使人困惑許久。技術路線還是分很多的方向的,正如武林有很多的門派。語言,操作系統等屬於內功,然而只有內功卻不足以行走江湖,必須還要有一定的套路,如Debug tool,profile tool,出現問題後的分析辦法,編程時候的各種習慣,一些非常管用的技巧等,都是因語言和平台不同而不同。雖然對於初級的工程師來說,這些不是很重要,然而工作三年五年之後,是否能夠熟練運用這些套路來准確的定位問題和解決問題,卻是區別你是初級工程師,還是高級工程師的一個標志。當然當你在上升到項目經理的時候,又可以只談編程思想的時候了。一句實話,一個要飯的不要因為聽富人說吃青菜養生就見肉也不吃。周易中,同樣在乾卦,同樣元亨利貞,初九則應潛龍勿用,九五則可飛龍在天了,不同的位,同樣的話,意義不同。
其次,沒有優先知情權。當任務到來的時候,美國那面的老大一般是先發郵件給項目經理的。項目經理會進行一系列統籌考慮後再選擇發給那些人。作為同項目經理同一級別的技術人員,是否提前或同時,甚至晚於與其他技術人員收到郵件,取決於你技術外的能力(你的reputation, 你和項目經理的關系等)。上面的文章也說過了,在外企,郵件是一門很大的學問,也決定了從屬關系。把本來你擅長的任務先發郵件給他人,從而變成了他人的任務,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當然當美國老闆過來的時候,陪同和展示成果的,也多是管理人員的事情,雖然裡面全是你的心血。
其三,沒有資源支配權。項目經理一般可以支配多種資源的,如買硬體,Team building的經費,培訓的機會等。但是相同級別的技術人員卻沒有。
其四,沒有績效評定權。任何員工的績效都是基本由其report得頂頭上司起決定作用的。相同級別的技術人員可能會有一些評價做參考,但是你不會知道和你平級甚至下級的薪水和績效。
最後,沒有人事任免權。一個員工是否能夠進某個項目組,也基本是項目經理起決定作用的。一般的外企都會有推薦的制度,而通常會發現一般狀況下(被推薦人不是明顯的差),管理路線的人推薦到其他組的人比較容易錄取(同組推薦沒有推薦費啊)。大家總要多少照顧個面子嘛,萬一哪天要向對方的組推薦自己的人呢?
基於上述幾點,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你也就怪不得基層員工對你僅僅是因為技術而產生的尊敬,而對manager則是因為既威且信而產生的敬畏了。也許其實是你的建議是正確的,大家卻都同意按照manager的來做;也許你一把年紀還要和年輕人因一個小小的設計爭得面紅耳赤,而他在manager面前總是yes, ok, i am 100% agree;也許你因一項新技術不很精通而被新人鄙視;也許就沒有也許。
當前的中國是浮躁的,以上的原因造成大批大批的人湧入管理路線的獨木橋,也造成了一些不合格的管理者走上了管理崗位。也許有這樣的現象,明明在國外僅夠做高級工程師的在中國做了Team lead,卻在和普通工程師爭功勞;在國外僅夠做Team lead的,在中國做了manager,卻不能很好的領導多層化的組織結構。
這種情況是悲劇的,卻不僅僅在軟體業,包括高校(系主任更容易拿項目),包括醫院(院長更容易申請經費),包括研究所。
這也是為什麼總有轉管理,轉售前,轉銷售,甚至轉其他行業的論調的原因了。
其實技術路線也有它的好處,你可以埋頭認認真真研究自己感興趣的技術,兩耳不聞窗外事。而由於一直沒有放下技術,跳槽也相對容易的多,畢竟在中國,號稱會管理一個團隊的一抓一大把,而真的很有經驗的技術人員卻不是很多。
作為軟體工程師,我們應該找到一條屬於我們自己的路。
『拾』 軟體開發技術路線
應用 GIS 系統多種多樣,形式各異,但從開發實現的角度考慮,基本上可以概括為三種形式: 獨立開發、單純二次開發、集成二次開發。
獨立開發的優點在於無須依賴任何商業 GIS 工具軟體,這樣一來不僅減少了開發成本,而且同樣的演算法設計與代碼運行可以運用於以後的類似的應用系統開發中,這樣可以為許多最終用戶節省購買 GIS 工具軟體的費用,但進行這種方式的開發一方面要求開發者具有深厚的計算機程序設計功底,另一方面對於大多數開發者來說,能力、時間、財力方面的限制使其開發出來的產品很難在功能設計和使用上與商業化 GIS 工具軟體相匹敵,而且在購買 GIS 工具軟體上省下來的錢可能還抵不上開發者在開發過程中絞盡腦汁所花的代價,因此這種開發方式僅為少數開發者使用。
單純二次開發由於是藉助於 GIS 工具軟體提供的宏語言進行的,省時省心,但不管是ArcView 提供的 Avenue,還是 MapInfo 提供的 MapBasic,作為編程語言都只能算是二流的,用它們來開發應用程序仍不盡如人意,效率低下,且在界面設計上相對單一,難於發揮開發者的想像力以及不同 GIS 應用的需要。
集成二次開發既可以充分利用可視化軟體開發工具的高效方便的編程功能,又可以充分利用地理信息系統工具軟體完備的空間數據可視化分析處理功能,集二者之所長,不僅能大大提高應用系統的開發效率,而且使用面向對象的可視化軟體開發工具開發出來的應用程序具有良好的外觀、完善的功能,且可靠性好、便於維護。尤其是使用 COM 技術利用 GIS 功能組件進行集成開發更能表現出這些優勢。
綜上所述,集成二次開發正成為應用 GIS 系統開發的主流方向。GIS 工具軟體一般是有計算機專業技術人員組成的科研集體完成開發的,系統的設計技術較高,而實用 GIS 系統一般是非計算機專業人員開發、用於特定行業或特定地區的軟體系統,具有較強的應用專業性或區域性。從某種意義上來講,GIS 工具和應用 GIS 系統在功能上沒有本質的差別,主要體現在通用性和專用性上,既從通用界面到專用界面,從通用模型到專業模型。地理信息系統軟體設計技術較高,在應用 GIS 系統開發上重復開發 GIS 技術的基礎功能無疑會造成人力和財力的巨大浪費,而且對非計算機專業的技術人員來講也存在有巨大的難度。在地理信息系統工具上開發應用 GIS 系統無疑是一條捷徑,不僅可以節省軟體開發的人力、物力、財力,而且也大大縮短了軟體開發周期,提高了應用系統的整體水平。
近幾年來,GIS 工具得到了快速發展,而且日益成熟,有些軟體已經提供了功能強大的二次開發功能,為迅速建立應用 GIS 系統奠定了基礎。任何一個地理信息系統應包括如下幾方面的內容: 數據輸入、數據編輯、數據查詢、空間分析模型、信息輸出。在 GIS 工具上進行應用 GIS 系統的二次開發主要完成如下幾方面的工作: 專業化界面開發,使通用GIS 工具轉化為專用 GIS 系統; 高層次的專業應用模型開發與模型管理,完成特定行業要求的空間模型運算。
本系統軟體開發技術路線為:
( 1) 以 Windows 98 為操作系統,以 MapGIS 為 GIS 支撐環境平台。
( 2) 使用 MapGIS 的 API 函數進行二次開發,以 Visual C + + 為開發編譯工具,重新開發 C + + 類庫,實現系統界面風格上的一致。
( 3) 在系統開發中要充分利用現有的軟體開發成果,以縮短系統的開發周期和可行性,嚴格按照軟體開發規范開展工作。
( 4) 引入成熟的演算法與源代碼。
( 5) 注重軟體的測試工作,將軟體問題消滅於萌芽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