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新技術有哪些
目前,國際上公認的並列入21世紀重點研究開發的高新技術領域,包括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材料技術、新能源技術、空間技術和海洋技術等。
(1)信息技術主要指信息的獲取、傳遞、處理等技術,包括微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和網路技術等。在新技術革命中,信息技術處於核心和先導地位。
(2)生物技術是應用現代生物科學及某些工程原理,將生物本身的某些功能應用於其他技術領域,生產供人類利用的產品的技術體系。現代生物技術主要包括基因工程、細胞工程、酶工程、發酵工程和蛋白質工程。生物技術被認為是有可能改變人類未來的最重大的高新技術之一。
(3)新材料技術主要研究新型材料的合成。新材料技術在高新技術中處於關鍵地位,高新技術的發展緊密地依賴於新材料的發展。
(4)新能源技術主要進行新能源的研究和開發,從多方面探尋發展新能源的途徑。目前正在研究開發的新能源主要有核能(原子能)、太陽能、地熱能、風能、海洋能、生物能、氫能等。
(5)空間技術又稱航天技術,通常指人類研究進入外層空間、開發和利用空間資源的一項綜合性工程技術,主要包括人造衛星、宇宙飛船、空間站、太空梭、載人航天等內容。空間技術,是現代科學技術和基礎工業的高度集成,體現了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
(6)海洋技術包括進行海洋調查和科學研究、海洋資源開發和海洋空間利用,涉及到許多學科和技術領域,主要包括:海底石油和天然氣開發技術、海洋生物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海水淡化技術、海洋能發電技術等方面。
Ⅱ 技術種類有哪些呢
技術種類有:機械加工、電氣電子、化學化工、生物醫葯。
Ⅲ 科學技術有哪些
科學技術有:航空航天技術、深海技術、基因技術、高鐵技術等。
社會上習慣於把科學和技術連在一起,統稱為科學技術,簡稱科技。實際二者既有密切聯系,又有重要區別。科學解決理論問題,技術解決實際問題。
科學要解決的問題,是發現自然界中確鑿的事實與現象之間的關系,並建立理論把事實與現象聯系起來;技術的任務則是把科學的成果應用到實際問題中去。科學主要是和未知的領域打交道,其進展,尤其是重大的突破,是難以預料的;技術是在相對成熟的領域內工作,可以做比較准確的預測。
事物的聯系
事物的聯系分為系統聯系和事件聯系,系統聯系分為上下級別的聯系(歸屬關系)和同級別的聯系,事件聯系分為原因與結果、前提條件與觸發條件、目的。
物質是事件的基礎,事件是物質的變化。物質是系統的結構,事件是系統的變化。
Ⅳ 新技術有哪些
新技術有納米技術。
納米技術(nanotechnology)是用單個原子、分子製造物質的科學技術,研究結構尺寸在1至100納米范圍內材料的性質和應用。
納米科學技術是以許多現代先進科學技術為基礎的科學技術,它是動態科學(動態力學)和現代科學(混沌物理、智能量子、量子力學、介觀物理、分子生物學)和現代技術(計算機技術、微電子和掃描隧道顯微鏡技術、核分析技術)結合的產物,納米科學技術又將引發一系列新的科學技術。
應用領域
當前納米技術的研究和應用主要在材料和制備、微電子和計算機技術、醫學與健康、航天和航空、環境和能源、生物技術和農產品等方面。
用納米材料製作的器材重量更輕、硬度更強、壽命更長、維修費更低、設計更方便。利用納米材料還可以製作出特定性質的材料或自然界不存在的材料,製作出生物材料和仿生材料。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納米技術
Ⅳ 高新技術有哪些啊
1、能源技術
它興起於20世紀70年代,是世界三大尖端技術之一。經過長時間的發展,能源技術已經非常成熟了,主要被應用於能源探索和能源提取。而每一次能源技術的進步都意味著新的突破,是推動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
2、磁懸浮技術
說起磁懸浮,它的名氣特別高,以速度之快聞名世界。我們所熟悉的就是在魔都上海,有著每小時430公里時速的磁浮列車。那麼所謂的磁懸浮到底是什麼呢?它是指利用磁力克服重力,從而使物體懸浮起來。縱觀世界各地,主要有3種類型的磁懸浮技術,德國的常導電磁懸浮,日本的低溫超導磁懸浮以及中國的永磁懸浮。
3、海王星海底觀測站
「海王星」海底觀測站,顧名思義就是在海底建立觀測站,該觀測站是由加拿大某一公司研發。據悉,海王星海底觀測站是由5個13噸重的像太空艙的設備組成,將其放置在海底與光纜連接,使得研究人員在太空艙內就可以觀測海底世界。
4、中國天眼FAST
FAST是指500米口徑球面的射電望遠鏡,坐落於貴州省平塘克度鎮的一處喀斯特窪坑中,被人們形象的稱之為「一口大鍋」。它是世界最大口徑的射電望遠鏡,反射總面積約為25萬平方米。它是由主動反射面系統、饋源支撐系統、測量與控制系統、接收機與終端及觀測基地等幾大部分構成,最終實現大天區面積、高精度的天文觀測。
5、量子通信
所謂量子通信就是利用量子的自身優勢進行信息傳遞,是一種新型的通信方式。而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量子通信技術也逐步完善,逐步成熟,廣泛被用於軍工企業、金融和科研院。
Ⅵ 技術有哪些種
技術有很多專業,比如醫葯技術類專業,醫葯技術類專業包括醫學檢驗、醫學影像、康復治療、臨床營養、眼視光學、聽力學等;應用化工技術等專業,這個專業主要為了培養具有堅實的化學工程與化學工藝方面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較強的實驗技能;信息技術類專業 ,信息技術類專業還包括影視動畫、計算機網路技術、計算機動漫與游戲製作、軟體信息與服務、計算機應用技術、軟體技術等;工程技術專業,工程技術專業包括土木工程、建築學、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電子科學與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采礦工程、礦物加工工程、給水排水工程、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通信工程、電子信息工程、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工程管理、化學工程、機械工程等專業。
Ⅶ 現代科學技術有哪些
1、航空航天技術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將航天員楊利偉送入太空。這次成功的發射標志著中國成為繼前蘇聯(俄羅斯)和美國之後,第三個有能力將人送上太空的國家。
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號將宇航員翟志剛、劉伯明和景海鵬送入太空。翟志剛出艙作業,劉伯明在軌道艙內協助,實現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的太空漫步,令中國成為能進行太空漫步的國家。
2、深海技術
2012年6月30日,「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在馬里亞納海溝試驗區成功進行7000米級海試的最後一次下潛試驗,下潛最大深度達到7035米。「蛟龍」7000米級海試的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下潛試驗都突破七千米,最大下潛深度達到7062米,可以說這次海試獲得圓滿成功。
「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是國家「863」計劃重大專項,由國家海洋局下屬的中國大洋協會組織多家科研單位共同承擔研製任務、聲學所作為核心單位,聯合國內百餘家科研、生產部門和高校,在長達10年的研製和試驗過程中,攻克了中國在深海技術領域面臨的一系列空白和關鍵技術瓶頸。
3、基因技術
2000年2月12日,參與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六國科學家聯合公布了人類基因組圖譜及其分析結果,人類基因組的完成圖將於繪制出。繪制出完整的人類基因組圖譜,破譯出人類全部遺傳信息。
這一計劃的實施將為人類自身疾病的診斷和防治提供依據,給醫葯產業帶來不可估量的變化,將促進生命科學、信息科學及一批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
4、高鐵技術
復興號動車組列車,是中國標准動車組的中文命名,由中國鐵路總公司牽頭組織研製、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的動車組列車。
英文代號為CR,列車水平高於CRH系列。三個級別為CR400/300/200,數字表示最高時速,而持續時速分別對應350、250和160,適應於高速鐵路、快速鐵路、城際鐵路。早期的兩個型號是紅麒麟CR400AF和金鳳凰CR400BF。復興號CR400系列是上檔時速400公里、標准時速350公里。
在350公里時速下復興號與和諧號CRH380相比,總能耗下降了10%。復興號從300公里提高到350公里時速,能耗大概增加20%-30%。京滬高鐵客流量佔中國高鐵客流量的六分之一以上,沿線經濟能力強和需求強,中國鐵路總公司在京滬高鐵逐步恢復350時速,其它線路則視條件而定 。
2018年7月1日起,全國鐵路將實行新的列車運行圖,16輛長編組「復興號」動車組首次投入運營。 8月1日,京津城際鐵路上運行的動車組列車已全部更換為「復興號」。
5、天文科學
黑洞是現代廣義相對論中,宇宙空間內存在的一種天體。黑洞的引力很大,使得視界內的逃逸速度大於光速。「黑洞是時空曲率大到光都無法從其事件視界逃脫的天體」。
1916年,德國天文學家卡爾·史瓦西通過計算得到了愛因斯坦引力場方程的一個真空解,這個解表明,如果將大量物質集中於空間一點,其周圍會產生奇異的現象,即在質點周圍存在一個界面——「視界」。
一旦進入這個界面,即使光也無法逃脫。這種「不可思議的天體」被美國物理學家約翰·阿奇博爾德·惠勒命名為「黑洞」。
北京時間2019年4月10日21時,人類首張黑洞照片面世,該黑洞位於室女座一個巨橢圓星系M87的中心,距離地球5500萬光年,質量約為太陽的65億倍。它的核心區域存在一個陰影,周圍環繞一個新月狀光環。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被證明在極端條件下仍然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