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信息技術 > 什麼叫導彈飛行技術

什麼叫導彈飛行技術

發布時間:2023-01-06 16:23:20

Ⅰ 導彈原理是什麼

導彈是指是本身有動力、有制導能力且在空氣或是太空中移動的彈葯。對比起來本身有動力但沒有能力的叫做火箭彈,有制導能力但不具備動力的叫做導引炸彈。

很多的軍事愛好者在這一個武器分類上就不明白了,甚至有的軍事愛好者說RGP是一種應用很普遍的導彈。

讓人糊塗的是題主的問題了,導彈的工作原理是什麼那麼就有兩個方向的路線去回答了,是動力部分的工作原理還是制導部分的工作原理呢?

我們當年讀書的時候有讀過這么一本書:

應該基本能夠解答題主的問題,不妨找一本來看看。
簡單的說導彈的動力不分可以是火箭發動機、渦輪噴氣發動機甚至是沖壓發動機。其基本工作原理就是將工質向後部高速噴射以使導彈獲得向前的動能。再配合翼面或者姿態發動機修正航行軌跡。

制導方面的原理其實一句話就能說明了,很簡單。通過測量(外部測量和內部測量)使得導彈的航行軌跡和目標點重合。

一般的來說內部測量會在制導原件上標定一個笛卡爾坐標,將測量參量和控制參量的矢量和趨近於(0,0)坐標目前的各國低速導彈都是這樣設計的,在高速導彈上會增加一個自身的運動向量參數,使導彈飛行方向歸集為接近於(0,0)的位置簡單的說就是計算提前量。原理很簡單但是整體的計算挺復雜的,基本上都是一堆積分公式來算出來。

外部測量和內部測量基本上也沒什麼太多的秘密。外部測量包括GPS信號、慣性導航標定、航跡指示、外部紅外/激光探測等等;內部測量主要包括紅外探頭、雷達探頭、電視探頭等設備給出的參量。放到導彈的處理器中進行處理後導彈的舵機就會控制相應的控制機構運動。

這是基本的導彈原理。

繼續細說的話,導彈又會分為太多的分類了。彈道式導彈和巡航導彈都是一個大的導彈范疇,根據不同的用途還會分成地地導彈、空地導彈、地空導彈、空空導彈等等不同的用途分類特點和原理就會各有不同。

例如反輻射導彈:一般的情況下是一種空地導彈,但是導引頭會設計的對某個波段的無線電信號敏感,通過在飛行中連續測定三點目標計算無線電信號源發射位置調整運動機構,從而會使反輻射導彈可以主動的攻擊敵方的雷達、無線電通信設施等軍事目標。這裡面如果說原理的話恐怕無線電的三點目標測量原理就成了反輻射導彈的主要原理了。

Ⅱ 什麼是彈道導彈技術

彈道導彈(ballistic missile)是一種導彈,通常沒有翼,在燒完燃料後只能保持預定的航向,不可改變,其後的航向由彈道學法則支配。為了覆蓋廣大的距離,彈道導彈必需發射很高,進入空中或太空,進行亞軌道宇宙飛行;對於洲際導彈,中途高度大約為1200公里。

Ⅲ 導彈是怎樣飛行的

導彈在發射台上點火,當其推力超過導彈所受的重力後,導彈從發射台上起飛,作垂直上升運動,垂直上升段的持續時間為10秒左右,此時離地面的高度約200米,速度約40米/秒。此後,導彈在控制系統作用下,開始轉彎,並指向目標。隨著時間的增長,導彈的飛行速度、飛行高度及飛行距離逐漸增大,而彈道傾角 θ(導彈飛行速度矢量與地平線的夾角)逐漸減小。到發動機關機時,即到主動段終點 K時,導彈的速度 Vk約7000米/秒,K點離地面高度約為200公里,離發射點O的水平距離約為700公里。在自由段的升弧段飛行高度繼續增大,飛行速度下降,當到達彈道最高點(約1000公里)時,飛行速度為自由段的最小值。從此,彈道開始下降,飛行速度開始增大,當到達再入點E時,飛行速度達到7000米/秒以上。進入大氣層後,由於空氣阻力的作用,飛行速度又開始下降,直到落地。

Ⅳ 導彈是如何長時間飛行的

首先,回答這個問題前先要明白,導彈需要依靠導彈發動機來提供動力推進,由制導系統導引、然後利用精確制導系統控制其在空中飛行的軌跡彈道,將戰斗部導向,也就是彈頭,即用於戰略戰術進行打擊的武器。使導彈在空中飛行的,便是靠它的動力裝置——導彈發動機。 簡單說,導彈的動力裝置就是一個火箭,而火箭的核心就是發動機,這個原理其實呢也就那麼回事兒,非常簡單,就是利用一種燃料燃燒後產生氣體,氣體在密閉空間內迅速膨脹,產生極高的能量,通過把氣體導向排出,從而使發動機產生強大的反作用力把整個導彈發射到空中。根據燃料的不同,導彈發動機又可以分為固體發動機,液體發動機,固液發動機,渦輪噴氣發動機,組合發動機等等等等。

把導彈發動機以及導彈武器裝置往相反的方向推上天。聽起來很簡單,但具體的設計上是極難的,比如說對於燃燒的過程的控制,發動機里的燃料在燃燒的時候產生上千度高溫,用什麼材料才能頂得住?再比如說這個燃料的噴嘴設計成什麼樣子,才能夠達到最高的這個推力和那個效果?這些在工業上的標准可不是建個模型畫幾下比劃兩下子就能搞定了,必須要不斷的實驗,不斷的試錯,沒有什麼小步快跑啊,迅速迭代這些互聯網的概念,就是扎扎實實的一步一步來。我們國家這些領域裡面呢,其實總體來說還是有很多沉澱和技術的,但是發動機技術還是弱項。就是因為造導彈發動機和戰斗部武器很難,全世界也就只有那麼幾個國家才能夠有自主研發導彈發動機和戰斗部武器的能力。

Ⅳ 為什麼導彈能飛

彈道導彈是一種無人駕駛的無翼飛行器。它沿一定的空間軌跡(即彈道)飛行,攻擊固定的目標。根據射程遠近彈道導彈可以分為近程、中程、遠程和洲際四種。洲際彈道導彈的射程在8000公里以上。根據發射位置的不同,它可分為地對地彈道導彈和潛對地彈道導彈兩種。所謂潛對地,即從導彈核潛艇上對准目標發射。

導彈點火以後,先垂直向上飛行,幾秒或十幾秒後,導彈開始轉彎,按預定的彈道飛行。當導彈的位置和速度能保證導彈命中預定目標時,發動機熄火。這時,導彈的彈頭將和彈體分離,依靠慣性飛向目標。因為這一段飛行是在大氣層外,彈道受地心引力的影響,呈橢圓形。這一段飛行的最大高度離地面1000公里以上,約飛行30分鍾,最大速度每秒7公里。

洲際彈道導彈的內部結構比較復雜,大體上可分成以下幾個部分。

戰斗部,又叫彈頭。洲際導彈的彈頭一般採用核彈頭。

發動機,又叫推進系統。現代彈道式導彈的推進劑占整個起飛重量的90%。推進劑,有液體的,也有固體的。最早的液體推進劑是液氧和酒精,後來採用阱類。早期的是在發射前加註燃料,製成可貯預裝液體推進劑,裝入導彈後可長期貯存,方便多了。近來固體推進劑發展很快,用它製成的發動機結構簡單,能長期貯存,便於使用、維護,為導彈的機動發射創造了條件。

當推進劑在燃燒室里燃燒時,燃燒產物向後噴射,獲得的推力是非常巨大的。例如,一個射程10000多公里的洲際彈道導彈,發動機推力可達100噸,功率可達幾百萬千瓦。這功率與一座發電廠供給100萬人口的城市的功率相當。

洲際導彈一般做成兩級或多級。

制導系統是導彈的「大腦」。它的任務是保證垂直發射的導彈按一定程序准確地飛入預定的位置。

制導方式:廣泛使用慣性制導。它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加速度表,在3個互相垂直軸的坐標繫上,測出導彈重心運動的加速度分量。通過解算裝置,得出導彈在某一時刻的速度和距離,然後與預定的位置發生偏差時,制導系統會發出校正信號,操縱空氣舵和燃氣舵,使導彈回到預定彈道上來。

當洲際導彈的發動機熄火後,彈頭將從彈體上分離出去,開始被動段的飛行。當它重新進入大氣層時,速度很高,約等於音速的十幾倍;它和氣流劇烈摩擦,表面溫度會達到幾千度。如果不採取措施,它就將被燒成灰燼。因此,彈頭表面要塗一層高分子耐燒蝕材料,在高溫作用下,它將逐漸分解吸收熱量。

人體是通過發汗來降溫的。有一種「發汗冷卻彈頭」正是根據這個道理製成的。在壓力和高溫作用下,「發汗劑」從多孔材料擠出,迅速分解汽化,從而大量吸熱。當「汗」出完,彈頭也已擊中目標了。

彈道導彈是一種無人駕駛的無翼飛行器。它沿一定的空間軌跡(即彈道)飛行,攻擊固定的目標。根據射程遠近彈道導彈可以分為近程、中程、遠程和洲際四種。洲際彈道導彈的射程在8000公里以上。根據發射位置的不同,它可分為地對地彈道導彈和潛對地彈道導彈兩種。所謂潛對地,即從導彈核潛艇上對准目標發射。

導彈點火以後,先垂直向上飛行,幾秒或十幾秒後,導彈開始轉彎,按預定的彈道飛行。當導彈的位置和速度能保證導彈命中預定目標時,發動機熄火。這時,導彈的彈頭將和彈體分離,依靠慣性飛向目標。因為這一段飛行是在大氣層外,彈道受地心引力的影響,呈橢圓形。這一段飛行的最大高度離地面1000公里以上,約飛行30分鍾,最大速度每秒7公里。

洲際彈道導彈的內部結構比較復雜,大體上可分成以下幾個部分。

戰斗部,又叫彈頭。洲際導彈的彈頭一般採用核彈頭。

發動機,又叫推進系統。現代彈道式導彈的推進劑占整個起飛重量的90%。推進劑,有液體的,也有固體的。最早的液體推進劑是液氧和酒精,後來採用阱類。早期的是在發射前加註燃料,製成可貯預裝液體推進劑,裝入導彈後可長期貯存,方便多了。近來固體推進劑發展很快,用它製成的發動機結構簡單,能長期貯存,便於使用、維護,為導彈的機動發射創造了條件。

當推進劑在燃燒室里燃燒時,燃燒產物向後噴射,獲得的推力是非常巨大的。例如,一個射程10000多公里的洲際彈道導彈,發動機推力可達100噸,功率可達幾百萬千瓦。這功率與一座發電廠供給100萬人口的城市的功率相當。

洲際導彈一般做成兩級或多級。

制導系統是導彈的「大腦」。它的任務是保證垂直發射的導彈按一定程序准確地飛入預定的位置。

制導方式:廣泛使用慣性制導。它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加速度表,在3個互相垂直軸的坐標繫上,測出導彈重心運動的加速度分量。通過解算裝置,得出導彈在某一時刻的速度和距離,然後與預定的位置發生偏差時,制導系統會發出校正信號,操縱空氣舵和燃氣舵,使導彈回到預定彈道上來。

當洲際導彈的發動機熄火後,彈頭將從彈體上分離出去,開始被動段的飛行。當它重新進入大氣層時,速度很高,約等於音速的十幾倍;它和氣流劇烈摩擦,表面溫度會達到幾千度。如果不採取措施,它就將被燒成灰燼。因此,彈頭表面要塗一層高分子耐燒蝕材料,在高溫作用下,它將逐漸分解吸收熱量。

人體是通過發汗來降溫的。有一種「發汗冷卻彈頭」正是根據這個道理製成的。在壓力和高溫作用下,「發汗劑」從多孔材料擠出,迅速分解汽化,從而大量吸熱。當「汗」出完,彈頭也已擊中目標了

Ⅵ 導彈是怎麼飛行的

導彈按發射點和目標位置通常分為:從地面發射攻擊地面目標的地地導彈;從地(水)面發射攻擊空中目標的地(艦)空導彈;從空中發射攻擊空中目標的空空導彈;從空中發射攻擊地(水)面目標的空地(艦)導彈;從水下用潛艇發射攻擊地面目標的潛地導彈;從水面艦艇上發射攻擊水面艦船的艦艦導彈;從岸上發射攻擊水面艦船的岸艦導彈;用於攔截敵方遠程彈道導彈的反彈道導彈導彈;用於擊毀敵方坦克等裝甲目標的反坦克導彈;用於摧毀敵方雷達的反雷達導彈等。除此之外,導彈也可按照飛行方式分為:在大氣層內以巡航狀態飛行的巡航導彈;穿出稠密大氣層按自由拋物體彈道飛行的彈道導彈。導彈還可按作戰使用分為戰略導彈和戰術導彈。導彈系統 由推進、制導、彈頭、彈體結構和彈上電源等五個分系統組成。 推進分系統 是用於推進導彈飛行的裝置,亦稱動力裝置。它主要由導彈發動機和推進劑供給系統組成。已用於推進導彈飛行的發動機種類很多,通常分為火箭發動機和空氣噴氣發動機兩大類。採用化學推進劑的火箭發動機有:液體火箭發動機、固體火箭發動機、固-液或液 -固火箭發動機等;採用空氣噴氣發動機的有:渦輪噴氣發動機、渦輪風扇噴氣發動機、沖壓噴氣發動機,以及 V-1用過的脈動沖壓噴氣發動機等。還有一些是上述兩類發動機的復合品種,如其中有一種用於地空導彈助推加速的固體火箭發動機,當推進劑燒完後,燃燒室打開堵蓋,引入沖壓空氣,注入燃料,同時打開噴管喉部或拋掉噴管,擴大通道,變成沖壓噴氣發動機的燃燒室,轉入沖壓式的工作狀態(圖2)。導彈選用發動機的准則是:①根據發動機工作的環境條件選擇。如不用空氣中的氧助燃,可以在大氣層以外工作,應選用火箭發動機;靠空氣中的氧助燃,在大氣層工作,應選用空氣噴氣發動機。②按發動機工作時間的長短選擇。火箭發動機單位推力的重量很小,但每單位推力每秒鍾所消耗的推進劑量很大。相反,渦輪風扇噴氣發動機,其單位推力的重量很大,但每單位推力每秒鍾燃料的消耗量很小。因此,只需短時間工作的,如地地彈道導彈、空空導彈等,應選用火箭發動機比較合適;需要長時間工作的,如戰略巡航導彈的發動機要工作一小時以上,最好採用渦輪風扇噴氣發動機。③根據用途選擇。如用作航天器的運載火箭,常選用液體火箭發動機;而戰術導彈則更多的是選用固體火箭發動機。 制導分系統 用於控制導彈的飛行方向、姿態、高度和速度等,使導彈能穩定而准確地飛向目標,是導彈區別於無控火箭和普通炮彈的主要特徵。它的理論基礎是工程式控制制論。導彈產生控制力矩的方式通常有兩大類:一類是調整活動舵面;另一類是改變推力方向(如擺動噴管、燃氣舵或游動發動機)。不論哪種方式,控制信號都來自製導分系統的敏感元件。但這個信號很微弱,需要經過放大和變換,作用於伺服機構,才能推動舵面或擺動噴管等。 通常用命中精度來描述導彈命中目標的准確程度。對打固定目標的導彈來說,其表達術語稱為圓公算偏差。它是一個長度的統計量,即向一個目標打多發導彈之後,要求有一半導彈能落入以目標為圓心,以圓公算偏差為半徑的圓圈內。要使命中精度高,最重要的是制導分系統的精度要高。這是導彈的一個重要技術關鍵。戰略導彈攻擊的是固定目標,其慣性制導分系統又不易受外界干擾,問題還比較單一。而戰術導彈,所攻擊的目標多數是活動的,其制導分系統不但要不斷地接受控制飛行的信號(如無線電信號),而且還要避免敵方干擾。因此要求設計和製造精度高而又能避免干擾的制導分系統。無線電制導的防空導彈必須採用抗無線電干擾措施。近程反坦克導彈多用有線制導,也可用紅外製導或激光制導,80年代有些國家又在研究用光導纖維傳輸信號的制導。 彈頭分系統 是導彈用於毀傷目標的專用裝置,亦稱戰斗部。它主要由殼體、戰斗裝葯、引爆裝置和保險裝置等組成。戰略導彈都用核彈頭。戰術導彈多用常規彈頭。不論是常規彈頭、核彈頭,還是化學戰劑、生物戰劑彈頭,從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發展都很快。 彈體結構分系統 用於安裝彈上各分系統的承力整體結構。首先要求它比強度高,即強度高重量輕,因此常用優質輕合金材料(如鋁合金,鈦合金等)和玻璃鋼等復合材料製成。其次是它的外形設計須符合空氣動力學的要求。在大氣層內飛行的地空、空空等導彈,其空氣動力學的外形是影響其飛行性能的主要因素。與飛機相比,導彈飛行時間短,對升阻比的要求相對可低些。但導彈飛行速度快,要求有更高的機動飛行能力。戰略彈道導彈,其彈頭再入大氣層時要過幾千攝氏度的高溫關。因此,再入氣動防熱是戰略彈道導彈彈頭製造的一個特殊問題,需把空氣動力學、工程熱物理和材料工藝等多種學科結合起來,才能解決。如彈頭在再入大氣層後,還要求能作機動飛行,彈頭結構的設計則更加復雜。

Ⅶ 軍事科普:什麼是導彈

導彈(英語:Missile)是一種攜帶戰斗部,依靠自身動力裝置推進,由制導系統導引控制飛行航跡的飛行器。有翼導彈作為一個整體直接攻擊目標,彈道導彈飛行到預定高度和位置後彈體與彈頭分離,由彈頭執行攻擊目標的任務。導彈摧毀目標的有效載荷是戰斗部(或彈頭),可為核裝葯、常規裝葯、化學戰劑、生物戰劑,或者使用電磁脈沖。其中裝普通炸葯的稱為常規導彈;裝核彈的稱核導彈。洲際彈道導彈還是核三位一體的中堅一極。

Ⅷ 導彈是什麼

導彈是「導向性飛彈」的簡稱,是一種依靠制導系統來控制飛行軌跡的可以指定攻擊目標,甚至追蹤目標動向的無人駕駛武器,其任務是把戰斗部裝葯在打擊目標附近引爆並毀傷目標或在沒有戰斗部的情況下依靠自身動能直接撞擊目標以達到毀傷效果。簡言之,導彈是依靠自身動力裝置推進,由制導系統導引、控制其飛行路線,並導向目標的武器。

導彈的分類

彈頭裝普通炸葯的,為常規導彈;核裝葯的,為核導彈。按飛行方式分,有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按作戰任務的性質分,有戰略導彈和戰術導彈;按發射點和目標分,有地地導彈、地空導彈、空面導彈、空空導彈、潛地導彈、岸艦導彈等;按攻擊的兵器目標分,有反坦克導彈、反艦導彈、反雷達導彈、反彈道導彈導彈、反衛星導彈等。按搭載平台分,有單兵便攜導彈、車載導彈、機載導彈、艦載導彈等。還可按射程遠近及推進劑的性質等分為不同類型。具有射程遠、速度快、精度高、殺傷破壞性大等特點。

在導彈的制導(導引)的分類上通常有兩類,一種是訊號傳送媒體的不同,如:有線制導、雷達制導、紅外製導、激光制導、電視制導等。另外一種分類是導彈的導引(制導)方式的不同,如:慣性導引、乘波導引、主動導引和指揮至瞄準線導引等。

按照導彈的作用分類可以簡單地分為戰略導彈和戰術導彈。

分類:導彈有多種分類方法。按發射點與目標位置的關系可分為:從地面發射攻擊地面目標的地地導彈;從地面發射攻擊空中目標的地空導彈;從岸上發射攻擊水面艦艇的岸艦導彈;從空中發射攻擊地面目標的空地導彈;從空中發射攻擊水面目標的空艦導彈;從空中發射攻擊空中目標的空空導彈;從水下潛艇發射攻擊地面目標的潛地導彈;從水面艦艇發射攻擊空中目標的艦空導彈;從水面艦艇發射攻擊水面艦艇的艦艦導彈;從空中發射攻擊水下潛艇的空潛導彈;從水面艦艇發射攻擊水下潛艇的艦潛導彈;從水下潛艇發射攻擊水下潛艇的潛潛導彈、從潛艇發射攻擊飛機的潛空導彈、從飛機發射攻擊衛星的反衛星導彈等。按攻擊活動目標的類型可分為:反坦克導彈、反艦導彈、反潛導彈、反飛機導彈、反彈道導彈、反衛星導彈等。按飛行彈道可分為:主動段按預定彈道飛行,發動機關機後按自由拋物體軌跡飛行,再入段仍按自由拋物體軌跡飛行或機動飛行的彈道導彈;主要以巡航狀態在大氣層內飛行的巡航導彈等。按推進劑的物理狀態可分為:固體推進劑導彈和液體推進劑導彈。按作戰使用可分為:打擊戰略目標的戰略導彈和打擊戰役戰術目標的戰術導彈。

從地面發射攻擊地面目標的叫地地導彈。這類導彈還可按射程遠近分為近程(小於1000公里)、中程(1000~8000公里)和遠程或洲際(8000公里以上)導彈。也可按彈道式地地導彈及巡航式地地導彈分類。地地導彈一般攻擊地面的固定目標,但在近距離內也可用於攻擊運動速度低的目標,如反坦克導彈。

發展歷史

導彈是20世紀40年代開始出現的武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德國首先在實戰中使用了V-1和V-2導彈,從歐洲西岸隔海轟炸英國。V-1是一種亞音速的無人駕駛武器,射程300多公里,很容易用殲擊機及其他防空措施來對付。V-2是最大射程約320公里的液體導彈,由於可靠性差及彈著點的散布度太大,對英國只起到騷擾的作用,作戰效果不大。但V-2導彈對以後導彈技術的發展起了重要的先驅作用。

彈道式地地導彈是發展最迅速的一類導彈,40年代後期,美國和蘇聯分別用德國的器材裝配了一批V-2導彈做試驗,並著手提高它的射程和制導精度。50年代出現了一批中程和遠程液體導彈,這批導彈的特點是採用了大推力發動機,多級火箭,使射程增加到幾千公里,核戰斗部的威力達到幾百萬甚至上千萬噸梯恩梯(TNT)當量,已成為一種極具威懾力的武器。但由於氧化劑仍是液氧,制導系統的精度還不很高,導彈還是在地面發射的,地面設備復雜,發射准備時間長,生存能力不高。所以這批導彈只解決了有無問題,還不是有效的作戰武器。60年代改用了可貯存的自燃液體推進劑或固體推進劑,制導系統使用了較高精度的慣性器件,發射方式改為地下井發射或潛艇發射。這些變動簡化了武器系統,縮短了反應時間,提高了生存能力,使導彈成為可用於實戰的武器。此後,導彈技術集中到多彈頭導彈的發展,一個導彈運載幾個甚至十幾個子彈頭,每個子彈頭可以瞄準各自的目標。這樣,不增加導彈的數量,就能大幅度增加彈頭的數量,提高了突破反導彈防禦體系的概率,增加了受到一次打擊以後生存下來的彈頭數,也給打擊更多的目標提供了可能。多彈頭分導的技術基礎是高精度制導系統和小型核裝置的研製成功。美國首先於1970年在「民兵」Ⅲ導彈上實現了帶3個子彈頭,隨後美、蘇在新研製的遠程導彈上都採用了這項技術。隨著進攻性導彈精度的提高和偵察能力的完善,從固定基地發射的導彈越來越難以保證自身的安全。採用加固的辦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生存能力低的問題。機動發射方式效果更好一些較小的導彈多採用機動發射。大型多彈頭導彈比較笨重,陸地機動發射會遇到許多困難。一些國家轉而研製便於機動發射的小型單彈頭洲際導彈。

簡史:導彈的起源與火葯和火箭的發明密切相關。火葯與火箭是由中國發明的。南宋時期,不遲於12世紀中葉,火箭技術開始用於軍事,出現了最早的軍用火箭。約在13世紀,中國火箭技術傳入阿拉伯地區及歐洲國家。18、19世紀火箭武器進展不大,直到1926年,美國才第一次發射了一枚無控液體火箭。20世紀30年代,由於電子、高溫材料及火箭推進劑技術的發展,為火箭武器注入了新的活力。20世紀30年代末,德國開始火箭、導彈技術的研究,並建立了較大規模的生產基地,1939年發射了A—1、A—2、A—3導彈,並很快將研製這種小型導彈的經驗應用到V—1導彈和V—2導彈上。1944年6~9月德國向倫敦發射了V—1、V—2導彈。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德國還研製了「萊茵女兒」等幾種地空導彈,以及X—7反坦克導彈和X—4有線制導空空導彈,但均未投入作戰使用。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到50年代初,導彈處於早期發展階段。各國從德國的V—1、V—2導彈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作戰使用中,意識到導彈對未來戰爭的作用。美、蘇、瑞士、瑞典等國在戰後不久,恢復了自己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已經進行的導彈理論研究與試驗活動。英、法兩國也分別於1948和1949年重新開始導彈的研究工作。自50年代初起,導彈得到了大規模的發展,出現了一大批中遠程液體彈道導彈及多種戰術導彈,並相繼裝備了部隊。1953年美國在朝鮮戰場曾使用過電視遙控導彈。但這時期的導彈命中精度低、結構質量大、可靠性差、造價昂貴。

60年代初到70年代中期,由於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現代戰爭的需要,導彈進入了改進性能、提高質量的全面發展時期。戰略彈道導彈採用了較高精度的慣性器件,使用了可貯存的自燃液體推進劑和固體推進劑,採用地下井發射和潛艇發射,發展了集束式多彈頭和分導式多彈頭,大大提高了導彈的性能。巡航導彈採用了慣性制導、慣性-地形匹配製導和電視制導及紅外製導等末制導技術,採用效率高的渦輪風扇噴氣發動機和比威力高的小型核彈頭,大大提高了巡航導彈的作戰能力。戰術導彈採用了無線電制導、紅外製導、激光制導和慣性制導,發射方式也發展為車載、機載、艦載等多種,提高了導彈的命中精度、生存能力、機動能力、低空作戰性能和抗干擾能力。

70年代中期以來,導彈進入了全面更新階段。為提高戰略導彈的生存能力,一些國家著手研究小型單彈頭陸基機動戰略導彈和大型多彈頭鐵路機動戰略導彈,增大潛地導彈的射程,加強戰略巡航導彈的研製。發展應用「高級慣性參考球」制導系統,進一步提高導彈的命中精度,研製機動式多彈頭。以陸基洲際彈道導彈為例,從1957年8月21日蘇聯發射了世界第一枚SS—6洲際彈道導彈以來,世界上一些大國共研製了20多種型號的陸基洲際彈道導彈。30多年來經歷了3個發展階段(表1)。在此期間,戰術導彈的發展出現了大范圍更新換代的新局面。其中幾種以攻擊活動目標為主的導彈,如反艦導彈、反坦克導彈和反飛機導彈,發展更為迅速,約佔70年代以來裝備和研製的各類戰術導彈的80%以上。

面對尖銳激烈的國際斗爭環境,為了維護國家的獨立與領土完整,為了自衛,中國自20世紀50年代末開始研製導彈。經過20多年的努力,1966年10月27日進行了首次導彈核武器試驗,1980年5月18日成功地發射了洲際彈道導彈,1982年10月成功地發射了潛地導彈,1999年8月2日發射了新型車載遠程地地戰略彈道導彈。中國已經研製並裝備了不同類型的中遠程、洲際戰略彈道導彈,及其他多種類型的戰術導彈。

導彈自第二次世界大戰問世以來,受到各國普遍重視,得到很快發展。導彈的使用,使戰爭的突然性和破壞性增大,規模和范圍擴大,進程加快,從而改變了過去常規戰爭的時空觀念,給現代戰爭的戰略戰術帶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導彈技術是現代科學技術的高度集成,它的發展既依賴於科學與工業技術的進步,同時又推動科學技術的發展,因而導彈技術水平成為衡量一個國家軍事實力的重要標志之一。

另外,導彈技術還是發展航天技術的基礎。自1957年10月4日蘇聯發射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以來,世界各國已研製成功150餘種運載火箭,共進行了4000餘次航天發射活動。火箭的近地軌道運載能力從第一顆人造衛星的83.6千克發展到100×10千克以上;火箭的飛行軌道從初期的近地軌道發展到太陽系深空間軌道。以運載火箭為主要支撐的航天技術已發展成為一種新興高技術產業,它是人類對外層空間環境和資源的高級經營,是一項開拓比地球大得多的新疆域的綜合技術,它不僅為人類利用開發太空資源提供技術保障,而且還為人類現代文明的信息、材料和能源3大支柱作出開拓性貢獻,給世界各國帶來了巨大的政治、社會與經濟效益。因此,當今世界的航天技術領域已成為各技術先進的大國角逐的重要場所。綜觀世界各國航天技術發展史,幾乎都是與液體彈道導彈技術的發展緊密相關的。蘇聯發射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的運載火箭,是由SS—6液體洲際彈道導彈改裝成的,以後又在此基礎上逐步發展了「東方」號、「聯盟」號和「能源」號等運載火箭,在航天活動中取得了巨大成功;美國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的運載火箭,也是以「紅石」液體彈道導彈為基礎改製成的,以後又在「雷神」、「宇宙神」、「大力神」等液體彈道導彈的基礎上發展了「雷神」、「宇宙 神」、「大力神」、「德爾塔」等系列運載火箭。西歐諸國早期聯合研製的「歐洲」號火箭,也是以英國的「藍光」液體彈道導彈為基礎,直到20世紀80年代又發展研製成功「阿里安」系列運載火箭。同樣,中國的「長征」系列運載火箭也是在液體彈道導彈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以導彈為基礎發展起來的航天技術,必將繼續引起許多新學科革命性的變化,推動社會生產力的高速發展,造福於人類。

展望20世紀80年代末以來,世界形勢發生了巨大變化。新的國際形勢,新的軍事科學理論(包括新的戰爭理論),新的軍事技術與工業技術成就,必將為導彈武器的發展開辟新的途徑。未來的戰場將具有高度立體化(空間化)、信息化、電子化及智能化的特點,新武器也將投入戰場。為了適應這種形勢的需要,導彈正向精確制導化、機動化、隱形化、智能化、微電子化的更高層次發展。戰略導彈中的洲際彈道導彈的發展趨勢是:採用車載機動(公路和鐵路)發射,以提高生存能力;加固固定發射提井,以提高抗核打擊能力;提高命中精度,以直接摧毀堅固的點目標;採用高性能的推進劑和先進的復合材料,以提高「推進-結構」水平;尋求反攔截對策,並在導彈上採取相應措施。20世紀90年代末和21世紀初,美、俄兩國服役的部分洲際彈道導彈性能將得到很大提高。戰術導彈的發展趨勢是:採用精確制導技術,提高命中精度並減少附帶傷害;攜帶多種彈頭,包括核彈頭、多種常規彈頭(如子母彈頭等)和特種彈頭(如石墨戰斗部),提高作戰靈活性和殺傷效果;既能攻擊固定目標也能攻擊活動目標;提高機動能力與快速反應能力;採用微電子技術,電路功能集成化,小型化,提高可靠性;採用新型發動機以提高導彈的機動性和打擊的突然性;實現導彈武器系統的系列化、模塊化、標准化;簡化發射設備,實現偵察、指揮、通信、發射控制、數據處理一體化。

導彈的組成

組成:導彈通常由戰斗部(彈頭)、彈體結構系統、動力裝置推進系統和制導系統等4部分組成。在導彈的發展歷程中,也曾出現過不帶戰斗部的導彈。

導彈推進系統是為導彈飛行提供推力的整套裝置。又稱導彈動力裝置。它主要由發動機和推進劑供應系統兩大部分組成,其核心是發動機。導彈發動機有很多種,通常分為火箭發動機和吸氣噴氣發動機兩大類。前者自身攜帶氧化劑和燃燒劑,因此不僅可用於在大氣層內飛行的導彈,還可用於在大氣層外飛行的導彈;後者只攜帶燃燒劑,要依靠空氣中的氧氣,所以只能用於在大氣層內飛行的導彈。火箭發動機按其推進劑的物理狀態可分為液體火箭發動機、固體火箭發動機和固-液混合火箭發動機。吸氣噴氣發動機又可分為渦輪噴氣發動機、渦輪風扇噴氣發動機以及沖壓噴氣發動機。此外,還有由火箭發動機和吸氣噴氣發動機組合而成的組合發動機。發動機的選擇要根據導彈的作戰使用條件而定。戰略彈道導彈因其只在彈道主動段靠發動機推力推進,發動機工作時間短,且需在大氣層外飛行,應選擇固體或液體火箭發動機;戰略巡航導彈因其在大氣層內飛行,發動機工作時間長,應選擇燃料消耗低的渦輪風扇噴氣發動機(也可以使用沖壓噴氣發動機)。戰術導彈要求機動性能好和快速反應能力強,大都選擇固體火箭發動機。但在空面導彈、反艦導彈和中遠程空空導彈里也逐步推廣使用渦噴/渦扇發動機和沖壓噴氣發動機。

導彈制導系統:按一定導引規律將導彈導向目標、控制其質心運動和繞質心運動以及飛行時間程序、指令信號、供電、配電等的各種裝置的總稱。其作用是適時測量導彈相對目標的位置,確定導彈的飛行軌跡,控制導彈的飛行軌跡和飛行姿態,保證彈頭(戰斗部)准確命中目標。導彈制導系統有4種制導方式:①自主式制導。制導系統裝於導彈上,制導過程中不需要導彈以外的設備配合,也不需要來自目標的直接信息,就能控制導彈飛向目標。如慣性制導,大多數地地彈道導彈採用自主式制導。②尋的制導。由彈上的導引頭感受目標的輻射或反射能量,自動形成制導指令,控制導彈飛向目標。如無線電尋的制導、激光尋的制導、紅外尋的制導。這種制導方式制導精度高,但制導距離較近,多用於地空、艦空、空空、空地、空艦等導彈。③遙控制導。由彈外的制導站測量,向導彈發出制導指令,由彈上執行裝置操縱導彈飛向目標。如無線電指令制導、無線電波束制導和激光波束制導等,多用於地空、空空、空地導彈和反坦克導彈等。④復合制導。在導彈飛行的初始段、中間段和末段,同時或先後採用兩種以上制導方式的制導稱為復合制導。這種制導可以增大制導距離,提高制導精度。

導彈制導精度是導彈制導系統的主要性能指標之一,也是決定導彈命中精度的主要因素。打擊固定目標時,導彈命中精度用圓概率偏差(CEP)描述。它是一個長度的統計量,即向一個目標發射多發導彈,要求有半數的導彈落在以平均彈著點為圓心,以圓概率偏差為半徑的圓內。打擊活動目標時,導彈的命中精度用脫靶距離表示,即導彈相對於目標運動軌跡至目標中心的最短距離。

導彈彈頭是導彈毀傷目標的專用裝置,亦稱導彈戰斗部。它由彈頭殼體、戰斗裝葯、引爆系統等組成。有的彈頭還裝有控制、突防裝置。戰斗裝葯是導彈毀傷目標的能源,可分為核裝葯、普通裝葯、化學戰劑、生物戰劑等。引爆系統用於適時引爆戰斗部,同時還保證彈頭在運輸、貯存、發射和飛行時的安全。彈頭按戰斗裝葯的不同可分為導彈常規彈頭、導彈特種彈頭和導彈核彈頭,戰術導彈多用常規彈頭,戰略導彈多用核彈頭。核彈頭的威力用梯恩梯當量表示。每枚導彈所攜帶的彈頭可以是單彈頭或多彈頭,多彈頭又可分為集束式、分導式和機動式。戰略導彈多採用多彈頭,以提高導彈的突防能力和攻擊多目標的能力。

導彈彈體結構系統 用於構成導彈外形、連接和安裝彈上各分系統且能承受各種載荷的整體結構。為了提高導彈的運載能力,彈體結構質量應盡量減輕。因此,應採用高比強度的材料和先進的結構形式。導彈外形是影響導彈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具有良好的氣動外形,對於巡航導彈以及在大氣層內飛行速度快、機動能力強的戰術導彈,要求更為突出。

各種導彈

彈道導彈 是指在火箭發動機推力作用下按預定程序飛行,關機後按自由拋物體軌跡飛行的導彈。這種導彈的整個彈道分為主動段和被動段。主動段彈道是導彈在火箭發動機推力和制導系統作用下,從發射點起到火箭發動機關機時的飛行軌跡;被動段彈道是導彈從火箭發動機關機點到彈頭爆炸點,按照在主動段終點獲得的給定速度和彈道傾角作慣性飛行的軌跡。彈道導彈按作戰使用分為戰略彈道導彈和戰術彈道導彈;按發射點與目標位置分為地地彈道導彈和潛地彈道導彈;按射程分為洲際、遠程、中程和近程彈道導彈;按使用推進劑分為液體推進劑和固體推進劑彈道導彈;按結構分為單級和多級彈道導彈。

巡航導彈也稱飛航式導彈,是指導彈的大部分航跡處於巡航狀態,用氣動升力支撐其重量,靠發動機推動力克服前進阻力在大氣層內飛行的導彈。它具有突防能力強、機動性能好、命中精度高、摧毀力強等優點。如果按照這一定義,除遠程巡航導彈外,各種飛航式反艦導彈和空地、空艦飛航式導彈也屬於巡航導彈。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國和俄羅斯裝備有實施核威懾和核打擊的戰略巡航導彈以及遠程常規巡航導彈。此外,英國、法國、中國和印度等國也都具備了製造巡航導彈的能力。

美國研製的BGM-109「戰斧」多用途巡航導彈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巡航導彈,它時速可達880公里,最遠射程達2500公里。1991年海灣戰爭以來,這種巡航導彈在美國發動的高技術局部戰爭中得到廣泛應用,已成為美軍實現戰場「零傷亡」構想的主力兵器之一。俄羅斯遠程航空兵裝備的Kh-55空地導彈可對3000公里處的目標進行精確打擊。

精確制導武器(Precision Guide Weapon)這一術語起源於20世紀70年代中期,美國在越南戰爭中大量使用了精確制導炸彈。由於它具有精確的制導裝置,在戰場上取得了驚人的作戰效果,因而引起人們的極大注意。各國對精確制導武器的命中率沒有統一的標准,中國對精確制導武器的定義是:採用精確制導技術,直接命中概率在50%以上的武器。主要包括精確制導導彈、制導炮彈、制導地雷等。

世界著名的導彈

德國:「V-2」、「霍特」、「羅蘭特」

俄羅斯:「白楊」、「飛毛腿」、「日灸」、「薩姆-2」、「驕子」、「安泰」

中國:「東風」、海基型號「巨浪」、「紅旗」、「上游」、「海鷹」、「鷹擊」、「紅箭」、「霹靂」、「閃電」

法國:「飛魚」、「西北風」

美國:「戰斧式」、「愛國者」、「魚叉」、「響尾蛇」、「阿薩特」、「地獄火」、「潘興」、「民兵」

印度:「天空」

巴基斯坦:「哈塔夫」

朝鮮:「勞動」、「大浦洞」

伊朗:「流星」

導彈的各種符號的用途

A(Air)表示空

S(Sur-face)表示面

U(UnderWater)表示水下

I(Intercept)表示截擊

G(Ground)表示地面

N(Navy)表示海軍

M(Missile)表示導彈

閱讀全文

與什麼叫導彈飛行技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目標點是輸哪個數據 瀏覽:747
小程序訪問許可權在哪裡 瀏覽:823
如何微信小游戲遷移到微信小程序 瀏覽:648
消毒隔離技術包括哪些 瀏覽:931
交易貓未發貨怎麼收貨 瀏覽:115
恆昌惠誠信息咨詢怎麼樣 瀏覽:435
期權交易中如何修煉心性 瀏覽:554
信管家是哪個交易所 瀏覽:925
電腦如何看內存條信息 瀏覽:259
如何刪去手機中的系統數據 瀏覽:753
程序編碼憑證怎麼做 瀏覽:483
宋朝怎麼對外交易 瀏覽:499
項目代理合同是什麼 瀏覽:834
東莞貸款代理公司怎麼這么多 瀏覽:353
硅烷產品的主要優點都有哪些 瀏覽:336
紐威機床如何調程序 瀏覽:173
小公司財務代理記賬哪裡找 瀏覽:36
現在加價購買的電子產品有哪些 瀏覽:302
什麼產品親測能變白 瀏覽:195
如何開一家白酒代理商 瀏覽: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