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長春職業技術學校有哪些專業
長春職業技術學校的專業有:種子生產與經營、現代農業技術、動物醫學、畜牧獸醫、數控技術等。
1、種子生產與經營
農作物種業是國家戰略性、基礎性核心產業,是促進農業長期穩定發展、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根本。種業人才是現代種業健康持續發展的專業性人才資源。
4、畜牧獸醫
畜牧獸醫主要研究動物生理學、動物病理學、葯理學、動物營養學、動物繁殖技術、動物飼料配製等方面的基本知識和技能,進行畜禽疾病的預防與診治、疫病的檢驗、飼料的配製與營養分析等。
5、數控技術
數控即採用數字控制的方法對某一工作過程實現自動控制的技術。它所控制的通常是位置、角度、速度等機械量和與機械能量流向有關的開關量。
Ⅱ 長春職業技術學院的農業技術專業升本可以轉哪些專業
長春職業技術學院農業技術專業專升本可以轉植物保護、農藝教育、林學等相近專業。也可以通過成人高等教育方式報考其他專業,比如農學、園林、林學、動物醫學、動物科學、農林經濟管理、水產養殖學、風景園林、新聞學等專業。
Ⅲ 吉林農業科技學院的歷史沿革
南校區歷史 1907年清朝末期,在吉林的東局子成立了「農學堂」;1937年將農學堂改為「第一國民高等學校」,校址遷往吉林的八百壠。國民黨佔領吉林後,與白山的齋齋農林學校合並,該名為「吉林省立農科職業學校」;1948年5月8日,學校遷往吉林九站農業實驗場,校名改為「吉林省立農業學校」。
1949年冬,學校由九站遷至吉林市江南,改名為「吉林省立農業專門學校」;解放後第一批學生分設農業、畜產獸醫、農田水利科,修業期限四年。在校243人,並有47人畢業。1950年增設了林業專修科,10月,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城市疏散人口,學校暫時遷到吉林省樺甸縣朝陽溝;1951年人民政府撥款,50億(當時貨幣),在吉林市郊區建立新校舍,年底校舍建成後遷回新校址;1951年12月,將「吉林省立農業專門學校」更名為「吉林省農業技術學校」,學校改制為中等專業學校。8月,林學專業合並到吉林省林業學校。
1953年,將「吉林省農業技術學校」改為「吉林省農業學校」;1954年水利專業合並到沈陽東北水利學校,隨遷教師17名,學生78名;1957年2月,通化農校並入吉林省農業學校,隨遷學生322人個部分教師,在校生達到2402人,教職工400人,其中教師190人;1958年,增設「獸醫專業」大專班並招收一年制「社來社去」班500人,在校學生達3079人,教職工增加到654人;1959年學校增設了水產、農業氣象專業,由農、畜兩個專業抽出5個班學生,成立了特產系,獸醫專業大專班並到軍委獸醫大學;1961年,水產專業並入吉林省大賚水產學校;1962年特產系遷到左家特產學院;1963年,增設會統專業。成立了函授部,面向吉林省招生。
1964年,增設了農電專業,長春電力技工學校兩個農電班並入我校,招收「社來社去」班13個;1966年初,學校與吉林省九站農業科學研究所合並,實行以所辦學,改名為「吉林省九站農業勞動大學」設立農學系;6月,文革興起,學校遭到嚴重摧殘和破壞,停止招生,教學和科研活動被迫停止;1971年恢復招生,招收「社來社去」學生280人,學制一年;1972年,撤消吉林省九站農業勞動大學,改名為「吉林省農業學校」;1975年,在「左傾」路線嚴重影響下,向「朝農」學習,面向基層,開門辦學。在校學生850人,教職工295人。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幫」,教育走向正規,恢復了統一招生考試制度,促進了學校秩序的好轉;1981年,學校增設了農學、牧醫、農經、園藝、植保、蠶桑等六個專業;1983年,學校分別被吉林省政府和中共吉林市委命名為「吉林省先進單位」和「文明學校」;1985年,在校學生數達到946人,教職工401人;1987年,增設了土地利用與管理專業,並當年招收42名學生。3月,學校與雙療縣人民政府簽訂了關於進行橫向聯合、建立校外實習基地、進行科技扶貧,加速商品糧基地建設的協議。4月,召開了首次科研總結表彰大會,何維春同志研製的治療火雞黑頭病「特效抗滴靈」,經省畜牧局主持的成果鑒定會鑒定,認為達到了國內先進水平;1989年增設經濟植物、園林綠化、會計統計、鄉鎮企業管理、農副產品加工和動物飼養與加工6個新專業。
1990年1月,省委省政府召開全省農村工作會議,學校被省政府授予「育人興農,功績顯著」大型牌匾一塊和獎金20萬元。被省政府評為「科教興農先進單位」稱號,獲得獎金7萬元;學校抽調23名教師、187名學生,組成了3個科技承包團和3個服務小分隊,分赴雙遼、通榆和國營雙遼種羊場、吉林郊區開展科教興農,農學專業師生在兩縣一場承包開發水田22萬畝,平均每公頃產量萬斤以上,創造純經濟效益7000多萬元。
1991年,在農業部辦學水平評估檢查驗收工作中,被評為A級一等學校;被國家教委、人事部、國家計委等五部委授予「全國職業技術教育先進單位」;被國家教委授予「科教興農先進學校」;被省政府授予「全省職業技術教育先進單位」。科教興農於「兩縣一區」42個鄉鎮,146個村屯,共創造經濟效益46萬余元;1992年,國家教委開展全日制普通中專學校辦學水平評估活動,吉林省內共參評17所學校,我校被評為「合格學校」和「優秀學校」。經國家教委的統一評估認定,學校被評為「全國重點中專學校」;1992年,從農村實際出發,開辦專門培養「以科技副村長和科技示範戶為重點的青年農民不包分配班」,共招收農學、牧醫兩個班70人,受到農民歡迎和好評;1994年12月,日本神內良一援助項目在東京簽訂,確定神內吉林農業技術研修中心在吉林省農業學校建立。
1995年,在農業部和吉林省農業廳的支持下,由日本企業家神內良一先生投資2.45億日元(合人民幣1960萬元)的「神內吉林農業技術研修中心」開始修建,4月9日破土動工,僅用了6個月的時間建成了包括中心主樓一幢、現代化豬舍五棟、現代化溫室13棟,大型晾曬場一個、農機修配中心一座的基建任務,總建築面積14000平方米。10月2日舉行了「神內吉林農業技術研修中心落成典禮」;1996年7月7日,農業部洪紱曾副部長在農業廳李學勤副廳長、省農科院有關領導的陪同下,到我校視察「神內吉林農業技術研修中心」運行情況,並作了重要指示。1996年招收了「內地西藏班」,9月19日,專門為本班舉行了開學典禮。
1997年,日本農業事業團神內良一先生、守屋淳先生在農業部洪紱曾副部長、吉林省政府商逢文副省長、吉林市政府戰月昌市長及省市各廳、局有關領導的陪同下,到校檢查「神內吉林農業技術研修中心」運行情況;10月28日,吉林省委書記張德江、副省長楊慶才等省市領導視察我校吉林省首屆村級班幹部培訓班辦學情況。3月,神內吉林農業技術研修中心第一期培訓班開學。1998年,科研立項32項,主要有農業部科教司「九?五」重點課題1項、省科委科研立項4項。省農業廳立項2項、美國先鋒公司科研立項1項;1999年在校生達3197人,教職工328人。
2000年由原中專學校改制為高職院校,經教育廳批准並入北華大學,組建職業技術學院,繼續保留「吉林省農業學校」校名,人、財、物相對獨立;2001年,經教育廳批准,正式並入北華大學,定名為「北華大學農業技術學院」。7月13日正式舉行揭牌儀式。2002年,學院分別設置五年高職9個專業,三年制大專6個專業,在校生為2507名; 北校區歷史 1958年,在吉林省農業廳和省人委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吉林特產學院」於1958年初,將吉林省農業學校三年級在校學生中成績優良的369名撥給吉林特產學院,作為一年級。校址為左家鎮,設經濟動物、葯草栽培、果樹園林四個專業,學制四年;1958年12月8日,舉行了「吉林特產學院首屆開學典禮」。
1961年春,吉林省委決定將吉林特產學院並入吉林農業大學,改為吉林農業大學特產學院;1966年初,吉林省委決定特產系從吉林農業大學分出,恢復吉林特產學院建制,與吉林特產研究所合並建黨委。剛從吉林農業大學分出,文革開始,學校被迫停辦。
1984年10月,籌備恢復吉林特產學院,定校名為「吉林農墾特產專科學校」,為省屬學校;1986年增設二年制專修班和三年製成人特產師資委託培養班,共招新生180人;4月2日,國家副主席,中央顧問委員會副主任王震視察學校並親筆題寫「吉林農墾特產專科學校」校名;1988年1月,在集安設立「吉林農墾特產專科學校集安分校」,開設「葯用植物」和「野生動物」兩個專業,學制兩年。
1990年增加中專辦學層次,除大專招生外,還招中專生152名;墾來墾去民師班100名;1990年10月,與中國人民解放軍81118部隊黨委簽訂軍校文明共建協議;1991年1月,原梨樹農場職業高中民師班遷移到學校;1992年3月,學校與舒蘭縣吉舒鎮人民政府簽訂科教興農意向書;1993年,經國家教委批准,吉林農墾特產專科學校更名為「吉林農墾特產高等專科學校」。
1997年3月、1998年3月,學校兩次與農業部簽訂師資班培訓協議書,分別選派三名和兩名學生分別到重點農業大學深造,為學校培養師資力量。1999年10月,學校向省委、農業廳呈請更改校名,由原來的「吉林農墾特產高等專科學校」更名為「吉林特產高等專科學校」,年末,有在校生2670人(大專1487人,中專1183人);2003年,學校被確定為「吉林左家特產生態觀光園」和「吉林市生態教育基地」。 2003年,根據吉林省人民政府吉函(2003)85號文件精神,吉林特產高等專科學校與北華大學農業技術學院實體合並升為本科院校,定名為「吉林農業科技學院」。
2004年3月27日,國家教育部專家組在四川對全國升本學校進行評估,學校以全票通過升本院校,校名為「吉林農業科技學院」。5月18日,教育部正式發函同意建立吉林農業科技學院。
Ⅳ 長春職業技術學校有哪些專業
長春職業技術學校的專業有現代農業技術、動物醫學、畜牧獸醫學、寵物養護與訓練、園林工程技術、景觀設計、建築防火技術、智能焊接技術、機電一體化技術、智能控制技術、,工業機器人技術、電氣自動化技術、汽車製造與檢測技術、新能源汽車技術、汽車電子技術等專業。
2001年4月20日,長春市高級職業技術學校成立;2002年,長春市高級職業技術學校升格為長春市職業技術學院;2010年,學校被教育部、財政部認定為國家示範性高職院校。長春職業技術學校在校生4320人,在編教職工352人。
學校是長春長吉圖職教集團的主辦單位,實行集團化辦學,由集團統籌規劃,專業就業聯動發展。學校先後與一汽轎車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省高速公路管理局、軌道交通集團、洲際酒店管理集團、吉剛汽車貿易集團有限公司、金恆財務管理集團等國內外知名企業共同建立了30餘個實驗班、定向班、理實一體班、冠名班、學徒班等,為學生終身就業提供有力保障。
Ⅳ 長春農大怎麼樣
長春不錯的本科學校 吉林省拍名在前5位的大學 也是吉林省老四樣學校!
吉林農業大學創建於1948年,坐落在長春市凈月旅遊經濟開發區,佔地面積1164公頃。經過58年的建設與發展,現已成為融農、理、工、醫、文、管、法、教於一體的多學科省屬重點大學。學校總建築面積67.4萬平方米。有全日制在校生17961人,其中本專科生15935人,碩士研究生1268人,博士研究生126人。有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1個,省級重點實驗室6個,達標雙基實驗室4個,省部級各類科研創新中心8個,吉林省高校人文社科基地1個,研究機構26個。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1.62億元。圖書館館藏文獻總量170餘萬冊,電子圖書55萬種,中外文資料庫17個;有多媒體教室41個,語音室8個,教學用計算機2683台,運動場館面積71982平方米。
學校現有教職工1635人,其中,有高級專業技術職稱438人;有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1人;有21人獲得國家級和省級有突出貢獻的專家稱號;有吉林省高級專家7人;有48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有3人進入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一、二層次;有9人入選吉林省拔尖創新人才二、三層次;有全國優秀教師3人,有吉林省教學名師2人,有吉林省特聘教授1人,有吉林省首席教授1人,有吉林省主講教授2人,有吉林省中青年骨幹教師5人,有長春市知名教授2人.
學校是博士、碩士學位授權單位。學校設有農學院、園藝學院、動物科學技術學院、資源與環境學院、中葯材學院、工程技術學院、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生命科學學院、信息技術學院、經濟管理學院、人文學院、外國語學院、國際交流學院(籌建)、成人教育學院等14個學院,另外在長春雙陽區有一個二級學院:吉林農業大學發展學院.還設有軍體教研部、研究生部和教育技術中心。共有52個本科專業,47個碩士學位授權學科,2個博士學位一級授權學科,13個博士學位二級授權學科,1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3個部級重點學科,10個省級重點學科。
學校有國家重點建設實驗室2個;省級重點實驗室4個;有農業部參茸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國家囊蟲病防治技術研究與推廣中心、吉林省畜牧業研究開發中心、長白山特產研究所、菌物研究所等24個研究機構。
建校58年來,學校始終堅持為地方經濟建設服務的辦學方向,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技術推廣服務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特別是「九五」以來,學校堅持面向「三農」服務,不斷深化教學改革,實施開放式辦學,各項事業取得顯著成績。學校教務處1999年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務處;連續兩次被評為全國體育工作先進學校;連續17年被評為全國大學生社會實踐先進單位;學校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獲得了雙豐收。2001年,學校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隨機性水平評估並達到「優秀」標准。學校被評為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優秀教務處,全國星火計劃先進集體,國家科技扶貧先進集體,被教育部評為「十五」高校科技管理先進團隊,學校連續兩次被評為全國體育工作先進學校,全國高等院校後勤工作先進集體,連續多年被評為全國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先進單位,被團中央評為全國五四紅旗團委;被評為吉林省普通高等教育先進學校,連續兩次被吉林省委省政府評為全省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先進集體,學生管理工作先進單位,吉林省普通高等學校優秀教務處,兩次被評為吉林省普通高校就業工作先進集體,吉林省五四紅旗團委標兵,被評為全省科普工作先進集體、科教興農先進單位,吉林省高校為振興老工業基地服務先進單位,吉林省高等院校與地方科技合作先進單位;被評為長春市文明單位標兵,連續6年獲得「高校文明杯」競賽優勝單位。學校涌現出了全國模範教師、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陳學求,全省優秀共產黨員標兵胡全德等一大批先進個人。
目前,吉林農業大學已經發展成為辦學規模適度、辦學特色鮮明,在國內外有一定影響、具有廣闊發展前景的高等農業院校。
學校始終堅持為地方經濟建設服務的辦學方向,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技術推廣服務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依託自身條件和教學資源優勢,加強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工作,面向經濟主戰場,提供智力支持和科技服務,在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不斷提高貢獻率。「十五」以來,學校共承擔國家「863」、重大科技攻關、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各類科研項目586項,獲省級以上科研獎勵91項,其中省科技進步獎59項,省科技進步一等獎9項;發表學術論文2589篇,被SCI、EI、ISTP收錄58篇,編寫專著67部,主編教材72部。
學校積極進行教學研究和教學改革,「十五」以來,先後承擔國家和省級教改項目145項,獲得國家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2項,省級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4項,二、三等獎11項;發表教學研究論文308篇;建有國家級精品課程2門,省級精品課程6門,省級優秀課程41門。
學校以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復合型高級專門人才為目標,不斷加強教學工作,從嚴治教,嚴謹治學,教學質量不斷提高。在「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科技學術作品競賽、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電子設計大賽中,共有224人次獲得88項獎勵。近年來畢業生在思想政治素質、專業水平、工作作風、實踐能力和社會適應性等方面都得到用人單位和社會的高度評價。本科畢業生的一次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處於吉林省高校前列。
學校實施開放辦學戰略,不斷拓展辦學空間,先後與美國、日本、義大利、烏克蘭、加拿大、英國、韓國、俄羅斯等國家的高校建立了校際友好關系。聘請專家、學者來校講學478人次,派出中青年骨幹教師、科研與管理骨幹赴美國、日本、韓國、俄羅斯、加拿大等國家和地區訪學、科研合作、參加學術交流會議234人次,對外交流日益加強,國內外影響不斷擴大。
吉林農業大學是吉林省唯一一所重點高等農業學府,她是由北安農業學院、長春畜牧獸醫大學、長春農學院籌備處、長春農業機械化專科學校、吉林特產學院等院校先後合並成立並發展壯大起來的。
黑龍江專科學校是1948年7月成立的黑龍江農業幹部學校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校址克山西門外,1949年遷到北安北崗,1956年改建為北安農學院,4月30 日全院師生隆重召開農專改學院大會,熱烈慶祝北安農學院的誕生。設有土化和農學兩個系。
1956年7月,國務院、中央軍委決定將中國人民解放軍獸醫大學全體職工集體轉業到地方,改名為長春畜牧獸醫大學,設有畜牧、獸醫和軍事獸醫三個系。1957年10月28日高教部和農業部聯合報請國務院批准將北安農學院調整給吉林省,與長春畜牧獸醫大學合校,成立吉林農學院。並爭取於1958年暑期進行遷校,1957年11月12日,國務院、中央高教部、農業部先後批復:「北安農學院與長春畜牧獸醫大學合並,成立吉林省農學院。」1958年4月初,順利完成了從北安到長春的遷校任務。
1957年8月,中央農墾部將長春畜牧獸醫大學遷移交給吉林省領導。在此期間,黑龍江省和吉林省,也在醞釀將北安農學院調整給吉林省。基於這種情況,吉林省人民委員會決定於1956年4月組建的長春農學院籌備處暫時不招生,並向中央報告,請求將北安農學院撥給吉林省與長春畜牧獸醫大學合並,成立長春農學院。
1958年9月,吉林省農業廳和教育廳決定並報經省人委批准,將長春農業機械化學校升格為長春農業機械化專科學校。為了保證教育方針的貫徹,提高教學質量,1959年1月,經農業廳報請省人委批准,將長春農業機械化專科學校並入吉林農業大學,改為吉林農業大學農業生產機械化系,並附農業機械化學校。長春農業機械化專科學校改為農機系。
1960年3月,經省政府批准又將農機系從農大分離出去,交由省農業機械局主管,該為長春農業機械學院。1961年3月,省委省政府根據中央提出的「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方針決定將長春農業機械化學院再度並入吉林農業大學,該為吉林農業大學農業機械化學院。
吉林特產學院創建於1958年,校址在左家鎮。1961年春,中共中央東北局和吉林省省委對我省高等農業院校開始進行調整。1961年4月省委決定將吉林特產學院並入吉林農業大學,改為吉林農業大學特產學院。1962年8月,吉林農業大學特產學院改為特產系。不久「文化大革命」即開始,吉林農業大學蒙受動亂迫害之苦。直到1978年3月,吉林省革命委員會決定恢復吉林農業大學。
1978年6月學校開始全面回遷到現在的吉林農業大學校址—吉林省長春市。
學校領導 黨委書記:姚秋傑;校長:秦貴信。
Ⅵ 長春市浦田農業技術中等職業學校
沒聽過這個學校 啊!
如果你想求學,建議你去長春市農業學校,我就是這個學校畢業的,是國家公辦的重點中職類學校,建議你去這里!
Ⅶ 長春科技學院怎麼樣
還不錯,是二本大學。
長春科技學院在吉林是本科二批招生,可以說長春科技學院是二本大學。教育部門並沒有劃分長春科技學院是二本還是三本大學,畢業證上只有本科和專科之分,是幾本只是民間的說法,到底是二本還是三本通常是根據該大學在各省份招生批次來決定的。通常認為:長春科技學院是二本大學。
長春科技學院的發展:
1986年,學校籌建成立。
2000年,吉林農業大學發展學院成立。
2004年,被教育部確認為實施普通高等本科教育的獨立學院。
2013年4月,經國家教育部批准,轉設為獨立設置的民辦本科院校,更名長春科技學院。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長春科技學院
Ⅷ 吉林農業科技學院離長春市中心多遠
吉林經濟技術開發區聯盟街74號(吉林市九站)
吉林農業科技學院離長春市中心大概有100多公里遠。
吉林農業科技學院是吉林省省屬公立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坐落在素有霧凇之都美譽的北國江城——吉林市,建有九站和左家兩個校區。學校是教育部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院校、國家級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改革試點院校、吉林省首批整體轉型試點院校。
學校由原吉林省農業學校和原吉林特產高等專科學校合並組建。原吉林省農業學校前身為1907年(清光緒34年)創辦的吉林中等農學堂。1953年定名為吉林省農業學校。2001年並入北華大學,成立北華大學農業技術學院。原吉林特產高等專科學校前身為1958年成立的吉林特產學院。歷經滄桑年代,數度遷址易名,2003年原吉林省農業學校(北華大學農業技術學院)實體並入原吉林特產高等專科學校。2004年5月,經教育部批准,新組建的吉林特產高等專科學院升格為全日制本科院校,定名為吉林農業科技學院。
Ⅸ 長春排名前十的技校
長春技校排名:
1、長春市機械工業技術學校。
2、長春市第二中等專業學校。
3、長春市公共關系學校。
4、長春幼兒師范學校。
5、長春市技師學院。
6、長春市城建工程學校。
長春市城建工程學校簡介
長春市城建工程學校由長春市第三中等專業學校、長春物業管理學校組建而成,坐落在長春職教園區,全新的數字化校園佔地面積10.98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6萬平方米,建有運動場館、學生公寓,設有學習、餐飲、藝術、實訓4個中心,共有38個實訓室,可同時滿足2000餘名學生實習實訓,現有專任教師99人,「雙師型」教師51人。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長春市機械工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