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信息技術 > 甲魚養殖技術池塘冬季怎麼養

甲魚養殖技術池塘冬季怎麼養

發布時間:2023-01-06 05:23:36

1. 塘養甲魚怎麼飼養

其實外塘甲魚苗培育起來,也不是簡單的事,下面是我精心為你整理的塘養甲魚飼養的方法,一起來看看。

塘養甲魚飼養的方法

1、甲魚苗剛孵化出來之時,不要立即將甲魚苗投入池塘中。(它的身體和肚子為得到全面的舒展及收復,可以把它放到干凈的沙盆中,游盪3小時以上,然後清洗干凈,再用高錳酸鉀泡3分鍾,最後才放入池塘。記住:水位一定不能太深。)

2、投入甲魚苗後,等過了一個星期再開始喂飼料,首次喂少點,以免浪費,甲魚苗吃飼料時,多多少少都會把飼料拖入水底,這樣就會使得飼料發霉、變質,然後導致細菌繁殖。(可以在甲魚塘放幾只草魚、鰱魚苗)

3、培育甲魚苗子,主要靠的是預防,一旦你的苗子有了病,你才來治療,這樣已經造成了不必要的損失。(一般在15天消一次毒,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全面潑灑)

4、比較棘手的一種病,症狀 肺部充血,(立即換塘即可)一般人他會用葯,導致甲魚苗全部死亡,這病只需要7天甲魚苗全部死掉。

外塘甲魚養殖技術

一、做好池塘清整消毒:新開挖的池塘用常規的生石灰清池消毒即可;已經養過幾年的甲魚池塘在冬季空閑時就要放乾池水任其冰凍曝曬,到放養前20-30天進行清整和消毒,一般還是用生石灰清塘較好,既能殺菌又能改善底質,在養殖過程中緩沖水質變化。到放養前10天左右,注滿池水用二氧化氯或強氯精等進行水體消毒,並適當施用生物肥水素和發酵後的有機肥,對甲魚來說肥水下塘十分有利,能為甲魚創造較好的隱蔽環境,減少相互撕咬和病害發生。

二、把好鱉種質量關:外塘放養的甲魚種最好選擇本地中華鱉或日本品系中華鱉。如果是養殖溫室培育的鱉種,在整個溫室培育過程中最好不要中途分養、起捕,盡量不用或少用抗生素,這樣的優質甲魚種在外塘養殖時會比較順利而且生長快、產量高,大規格商品鱉比例高。

三、控制放養密度、提高放養規格:根據養殖經驗,外塘生態養殖:最好先將稚鱉在小池內強化培育到規格為30-50克/只後再放養為宜,這樣的苗種體質較強,容易適應外間的池塘環境變化,提高養殖成活率,養到第二年70%-80%能達到商品鱉;如果要當年養成商品鱉,則放養規格最好為250-350克/只。放養密度以1.5-3.0隻/平方米(1000-2000隻/畝)為宜;魚鱉或蝦鱉混養時,鱉種的放養數量一般掌握在300-600隻/畝。

四、嚴格把握飼料質量:目前,飼料廠家和牌子很多很雜。甲魚健康養殖一定要投喂優質飼料,應選擇信譽和質量過硬廠家生產的全價配合飼料。首先投喂的飼料要新鮮不變質,加工後存放時間不能太長,顆粒大小應適宜。其次是嚴格控制調整好日投飼量,每天的投飼量主要根據鱉的攝食情況和天氣、溫度及水質變化而定。

五、重視做好水質調控

(1)甲魚池水體要求微鹼性,PH值要求在7.5-8.5,平時最好每個月中途施一次生石灰,用量為10-15克/立方米;

(2)水質保持一定的肥度,透明度掌握在25-30厘米,水色以黃綠色或茶褐色;

(3)水質調節和底質改良,目前採用有益微生物制劑培養調節水質效果較好,可提高水體的穩定性和自凈能力。一般可用寶漁安(復合微生物制劑)、活水寶(芽孢桿菌)、EM菌等來降低水中的氨氮、亞硝酸鹽的含量,有效分解底層有機質和其它有害物質;

(4)水位要保持穩定,換水以添加水為主,頻繁換水容易造成甲魚產生應激反應和破壞原有的生態平衡,切忌大排大灌。

六、實行多品種混養,保持水體生物多樣性。多品種混養是生物防病的有效手段,是一種十分有效的預防方法。它可以克服化學葯物或抗生素長期和大量使用而產生的耐葯性,又可避免因其造成的副作用和環境污染,促進各種生物互生共長。甲魚池內可以適當種植水草、混養青蝦、螺螄、花白鰱、黃顙魚、花(魚骨)、銀鯽等品種,以調節水質和改良底質,套養數量不宜太多,一般為20-50尾/畝。

七、注重預防,綜合控制。根據甲魚生長階段發病特點與日常觀察是做好預防工作的重點。

(1)平時每隔20天左右消毒一次,消毒葯物有生石灰、二氧化氯、三氯異氰尿酸鈉等安全環保葯物,交替消毒;

(2)定期在飼料中交替添加產酶益生素、甲魚多維、魚蝦補樂(抗應激反應)、免疫多糖、氟苯尼考及病毒星等中草葯制劑,以增強甲魚的免疫力;

(3)預防應激反應,尤其是在氣候、水溫等環境因子變化明顯或突變時,如溫室甲魚轉入外塘養殖時、梅雨和台風暴雨季節及高溫天氣等,應及時做好疾病的預防和水質的調控,防止甲魚應激反應增強,以致內分泌失調而導致發病。尤其是溫室甲魚轉入外塘時,應當做到出溫室時間不要太早,最好在5月下旬到6月上旬,露天池水溫穩定在25℃以上,並且有連續一周以上晴好天氣時為佳,這時出溫室甲魚上食快,病害少。放養鱉種一定要進行鱉體消毒,而且最好帶水搬運。

目前外塘甲魚養殖主要疾病有:鰓腺炎、白底板、紅脖子、水霉、腐皮、癤瘡、穿孔、白斑、白點等疾病,其中危害最大的是甲魚鰓腺炎和白底板病,這兩種病都由病毒為主引起的,其潛伏期長,一旦感染後急性暴發,將造成大面積發病死亡。流行時間主要在6-8月份,危害對象主要是幼鱉和成鱉。其次是細菌感染引起的腐皮病、穿孔病等。現將這幾種疾病的控制方法介紹如下,供參考。

1、甲魚鰓腺炎主要控制措施:

(1)首先採用二氧化氯、季胺鹽碘制劑或三氯異腈尿酸等對鱉池進行水體消毒;

(2)投喂新鮮優質餌料,並在飼料中及時添加魚蝦補樂、福樂興、病毒星等中草葯物和克林黴素、磷黴素等抗菌消炎等葯物,療程5-7天。若病情嚴重,再喂一個療程;

(3)病情穩定後,飼料內再添加產酶益生素或寶漁安—誘食型等微生物制劑及免疫增強劑(如魚蝦補樂、甘草多糖、甲魚多維、葡聚糖等),時間10-15天或更長,以增強鱉的抵抗力;

(4)水體消毒後3-4天,及時加註新水和潑灑寶漁安、活水寶(芽孢桿菌)、EM菌等有益微生物制劑培養和調節水質,保持水體內藻相和有益微生物種群數量的穩定平衡。

2、白底板病(出血性腸道壞死症)綜合防治:

(1)注意檢疫,選擇優質的種苗;

(2)水體進行定期消毒;

(3)投喂優質飼料,嚴格控制投飼量;

(4)平時注重預防,發病後及時在飼料及時添加病毒星和、魚蝦補樂、Vb(飼料量的0.2%)或板蘭根、苦參、穿心蓮、虎杖或板蘭根、三黃粉合劑(飼料量的1%),具有一定的控製作用。

3、腐皮病的防治:發病時首先體表某處皮膚發炎腫脹,發炎處組織逐漸壞死,變成白色或黃色,接著患部形成潰瘍,並逐漸增大時,肌肉與骨骼裸露。嚴重時,頸部的骨骼露出,四肢爛掉,爪脫落。

(1)合理的放養密度;

(2)定期水體消毒;

(3)發病時用二氧化氯消毒,同時在飼料中投放蒽諾沙星或氟苯尼考和魚蝦補樂;

(4)用純中葯復方制劑“鱉病寧”(三花散)用水煎煮後全池潑灑和拌飼投喂可在短時間內恢復攝食量,並能有效地控制疾病的流行。

4、穿孔病的防治:發病初期,鱉的背、腹甲及裙邊出現白色瘡痂,直徑0.2-1.0厘米不等,其周圍出血,瘡痂挑開後,可見甲殼穿孔,穿孔處流血不止。未挑開的瘡痂不久便自行脫落,在原瘡痂處留下一個小洞,洞口邊緣發炎,輕壓有血液留出,嚴重者可見內腔壁。防治方法同“腐皮病”。

2. 甲魚的冬天飼養方法

甲魚現在已經進入到家庭當中了,那麼甲魚在冬天如何 飼養 呢?下面一起來看看我為大家精心推薦的甲魚的冬天飼養 方法 ,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甲魚的冬天飼養方法
越冬 措施

鱉甲魚是變溫動物,外界環境溫度的變化直接影響它的攝食和活動。在水溫低於20℃時,其攝食和活動逐漸減少,15℃時停食,12℃時便鑽入泥中進行冬眠,以此來減少自身消耗,維系生命。按往年積累的 經驗 ,造成越冬期間甲魚大量死亡的主要原因有:一、營養不良;二、冬眠前或是冬眠中甲魚受傷或是被病菌感染;三、池塘的環境遭受污染。針對這些情況,採取相應的措施來加強越冬管理,能讓甲魚安全過冬。

在甲魚冬眠前,添加高脂肪的能量飼料,增強體質和抵抗力。一般來說,可在日常飼料中加入一些動物的肝臟,同時每天每百斤甲魚的飼料中添加1.5-4.5克VE粉劑、0.5-1可VC粉劑、100-200毫克復合VB溶液、3-5克土黴素,連續喂養一周即可。

池塘的水溫降到15℃-18℃時,要進行徹底的換水,換水的水溫差不高於2℃。養殖甲魚的水池如果有水葫蘆、浮萍等水生植物的 種植 ,換水前需要徹底打撈干凈,防止後期腐爛,造成水質惡化,水中缺氧。換水時,先注入50厘米後,用3-5pm的漂白粉全池拋灑,用葯第二天黎明之前爬台的甲魚需要抓出來進行溫室養殖或出售;用葯48小時後,可加註水到1米;再隔24小時,可用50-70pm的生石灰水全池拋灑,第二天將爬台甲魚抓出;此後便可讓池內甲魚准備越冬。

在整個越冬過程中,需讓水位保持在0.8-1.2米之間,讓甲魚處在相對恆定的水溫環境中,在添水時水流要緩慢,不能發出大的聲響驚擾冬眠甲魚;當氣溫降低,水面結冰時,需要打孔增氧,若被雪掩埋,需要及時清理積雪讓光線透入池內。

受精卵加溫孵化

鱉的受精卵加溫孵化主要在鱉孵化期氣溫較低時應用,將室溫控制在32℃±1℃,可使孵化期提前20天左右。在加溫的同時,還應控制濕度在85%~90%。在夏季高溫時可不加溫。總之,要創造條件,使孵化溫度保持在30~34℃之間,以及良好的濕度和通風條件,才能大幅度地提高鱉受精卵的 孵化率。

幼鱉加溫養殖

稚幼鱉的加溫養殖可縮短養殖周期,提高鱉的成活率。加溫養鱉池一般為室內水泥池,水深約40cm,池底沙層10~20cm,休息台(中間或邊上均可)占鱉池面積約1/10,餌料台佔1/10,同時要設防逃牆(T形)。供熱方式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盡量做到節約能源。工廠余熱水、地熱溫泉水可在調溫後(30℃左右)直接入池。鍋爐加溫,於池中安裝熱水管道及散熱片。在露天池上加蓋塑料大棚保溫。在稚幼鱉加溫養殖時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入室時間

一般在水溫下降至25℃以下時入室。如能源較困難的地區,也可在氣溫降至20℃或15℃入室,各地可靈活掌握。一般在9月下旬入室,到翌年5月氣溫在25℃以上出室。

2.放養密度

根據水質及餌料質量而定。水質清新,餌料質量高,則可密放,10隻/㎡左右;反之,則少放,5隻/㎡左右。

3.溫度控制

一般控制在30℃左右,在31±1℃時最為理想。

4.飼養管理

溫室加溫養殖由於水溫高,鱉密度大,投餌量大,因此水質易變化,降低鱉的成活率。控制水質的方法有:

(1)少量多次投喂,不留殘餌。

(2)設置增氧機及放養青萍,以增加水池中的氧氣。

(3)定期排污水,15天左右徹底清洗鱉池一次,並用生石灰消毒池水。

加溫養殖

鱉為了降低養鱉成本,節約能源,商品鱉的加溫養殖主要方法是在鱉池上搭建塑料大棚,一般可比室外提高水溫5℃。在有 地熱水資源的地方,如在塑料大棚內引進地熱水,則更有利於鱉的生長。引用地下熱水,架設鋼架塑料大棚,控制室內水溫在25~30℃。同時投喂人工配合飼料,進行科學的飼養管理,使4克左右的稚鱉經一年的飼養達到商品規格,比自然條件下養殖的鱉生長快3倍以上。

但在開發地熱資源時,一定首先對地熱水及溫泉的水質、水量、水溫等經化驗與測算後才能決定其是否可利用來養鱉及養殖規模的大小,切不可盲目上馬。如果水中含有對鱉有害的鹽分和硫、 砷等物時,就不能直接使用,必須設法除去這些有害物質,方可使用。 地熱水的溫度一般都較高,需要摻入河水、井水等,使水溫降到30℃時才能做為養鱉用水。在有熱電廠的地方,利用余熱水加溫,更能降低養殖成本。電廠余熱水注入飼養池中,進排水方便,水源無污染,水質良好,成本低,效益高。據試驗,鱉在水溫30~32℃時飼料系數最低,生長速度最快。

因此在利用余熱水時,應將水溫始終調控在30~32℃。利用余熱水養鱉一般是在室內建造水泥池或在原有的露天鱉池上架設塑料大棚,棚內安裝暖氣管道,引入工廠余熱水(氣)。為了給鱉提供最適宜的生長溫度(30±2℃),同時又要保持水質清新,必須每3~5天換水1/3~1/2,每半月潑灑一次生石灰改良水質,每月徹底換水一次。

八要點

自繁自育稚鱉 自繁的稚鱉出殼後,經短暫培育即進入溫室,能很快完成適應期,進入正常生長狀態。稚鱉開食早,生長快,成活率高。

注意消毒方法 稚鱉入池前要消毒,當前常用消毒方法有:5%食鹽水或5×10-6孔雀石綠溶液,浸洗10分鍾。注意禁用高錳酸鉀溶液消毒,高錳酸鉀殺傷性能強,濃度稍高,易燒傷鱉體。

放養規格和密度 稚鱉人池規格要求達到10g/只以上,這樣的稚鱉人池後生長快,抗病能力強。每平方米放養18~20隻,密度不宜過大,否則就會互相殘殺,影響成活率。放養時要求強弱分開,同一池鱉要求規格均勻,一次放足。

池水不宜過深 溫室池水深控制在30~40cm深較適宜,水過深,甲魚從底層到水面吃食、呼吸、游動距離長、頻繁活動,消耗體力多,影響生長。

移放 水葫蘆 溫室池移放水葫蘆,可以改善甲魚棲息環境,減少外界干擾,凈化水體。同時,水葫蘆根須多,再生能力強,是甲魚喜食植物餌料之一。

利用光合細菌調節水質 溫室內空氣不流動又以投喂全價餌料為主,隨著飼養時間的延長,殘餌、排泄物增多,極易敗壞水質。如頻繁換水,或加大換水量,易使 甲魚受到驚嚇,影響生長。如使用 光合細菌,就能有效改善水質,促進天然餌料生物生長繁殖,減輕水質污染。

增加投餌次數 在總投餌量不變的情況下,通過增加投餌次數,減少每次投餌量,使甲魚始終處於半飢餓狀態,能提高甲魚攝食量,餌料利用率和轉化率。一般日投餌4~6次為宜。

保持環境安靜 甲魚有喜靜怕驚的生活習性,日常投餌要有固定時間,動作要快,時間要短,避免閑雜人員人溫室,整個飼養期間,不要隨意移動甲魚。

混養技術

鱉魚混養主要是指外塘養殖成鱉和親鱉,稚、幼鱉池混養魚類。鱉魚混養對鱉、魚互為有利,鱉可吃掉病魚及死魚,同時由於鱉的呼吸上下游動,可增加水中溶氧,而混養的魚(主要是鰱、 鱅魚)又可充分利用殘餌、 浮游生物等,在收獲鱉的同時獲得魚產品。根據各地的經驗,鱉魚混養的一般做法如下:

池塘

基本同普通魚池,可利用普通魚池稍加改造。四周砌1~2米高的圍牆,池邊建沙洲以利親鱉產卵。為了便於鱉爬上岸,應減小池塘坡度(約1:3)。在產卵場一邊要種上瓜果蔬菜等,以便為鱉遮蔭。如池邊無空地,也可在池塘中間建一灘島,供鱉休息、覓食及產卵用。

混養魚的種類、規格

放養13~20cm的大規格魚種,每畝約900尾,其中鰱佔50%~69%,鱅佔10%~15%,草魚佔20%,鯉鯽魚佔5%~10%。鱉放養規格為100g/只,數量為1~2隻/㎡。規格小的可適當多放,反之少放。

飼料配製

鱉甲魚的一生可分為四個生長階段:稚鰲生長階段、幼鰲生長階段、成鰲生長階段和親鱉生長階段。按照各階段的營養指標,就可配製成四種甲魚所需要的配合飼料,即稚鱉階段的配合飼料構成為:北洋魚粉76 %、專用酵母3 %、a-澱粉17 %、復合維生素l %、添加劑3 % ; 幼鰲階段的配合飼料組成為:北洋魚粉74 %、專用酵母4 %、a-澱粉18 %、復合維生素l%、添加劑3 % ; 成鱉階段的配合飼料組成為:北洋魚粉69 %、專用酵母6 %、a -澱粉21%、復合維生素1 %、添加劑3 % ; 親鰲階段的配合飼料組成為:北洋魚粉70%、專用酵母4%、a 一澱粉22%、復合維生素l %、添加劑3 %。

飼料使用

要與鮮活的動物性飼料配合使用。鮮活動物性飼料是指各種低值的水產品、水產或肉類加工廠的新鮮下腳料,市場上的各種蛋類、人工飼養的蛆叫、黃粉蟲、蛹蛆、螺蚌、螞蟻、水蚤等,每次配合的使用量為甲魚飼料的10 %~30 %。

要與鮮嫩多汁的植物性飼料配合使用。包括各種青綠瓜果蔬菜、種植的牧草等,每次添加的植物性飼料一般以與甲魚配合飼料量的8 %~15 %為宜。

飼料拉度要細。甲魚,尤其是稚鱉,對飼料的細碎程度要求較高,從生產實踐上看以飼料粒度達到尼龍篩網標准NX 一60 目以上為好。

培育

稚鱉培育一般用較小的水泥地(面積為10~20㎡),底鋪細沙,密度根據各地的水溫及餌料情況靈活掌握。一般為30~50隻/㎡。稚鱉餌料的要求做到四個字——精、細、軟、嫩,要易消化,如 水蚤、絲 蚯蚓,打磨成漿的肝臟、蛋黃、魚肉等。5天後可摻配投喂含蛋白質較高的 鰻魚配合飼料,每天投喂量為鱉總體重的5%左右。

稚鱉期鱉體幼嫩,活動力不強,加之不久將進入越冬期,很容易在越冬期中大量死亡,因此是較難養的階段。但只要注意以下幾點,就可提高稚鱉的成活率。

稚鱉池的水必須3~5天更換一次,並清除剩餌殘渣,保持水質清新。

夏季氣溫高,要做好防暑工作,水溫在33℃以上時,應加深水位,並在池周加遮蔭設備或放養浮萍遮蔭,使稚鱉有安全感。

大小稚鱉要分池飼養。因鱉的繁殖期長,前期和後期孵化的鱉相隔幾個月,大小不齊,影響攝食及生長,故前、中、後期孵出的稚鱉要依大小分池飼養。

為了提高越冬稚鱉的成活率,可以採用縮短產卵季節和孵化的經歷時間的辦法。增加當年鱉的養殖時間,使大部分稚鱉當年達到10g以上。為了使稚鱉在越冬期間繼續生長,在氣溫降至15℃以下時,要將稚鱉移至室內(可利用養鰻池或家魚孵化環道等),保持室溫在25℃左右。

鱉種培育

當年底達到50克左右的稚鱉,經過加溫越冬培育後,翌年5月可達到200g左右,即成為供成鱉養殖的鱉種,常溫下則需3年。

鱉幼鱉養殖池的面積一般為50~100㎡,水深40cm,防逃牆高35cm,放養數量為5~10隻/㎡。池中需建休息台,約為池面積的1/10,在水面下0.1m處設飼料台,將破碎的螺蚌肉等投入。

養鱉場地綜述

選擇和建造養鱉場地是進行鱉的人工繁殖和養殖的第一步,也是打好基礎的關鍵的一步。

養鱉場地的規模有大有小,可隨著養鱉者的資金等來確定,可以是一口池塘,也可以是數十口池塘組成的養鱉場;

可以是露天的,也可加蓋塑料大棚或建造溫室。不論場地大小,在選擇時都應遵循下述原則:

養鱉池應建造在陽光充足、環境安靜之處,避免受到驚嚇,有利於鱉的生長。

養鱉池的土質應為粘土或壤土,有利於保水,如用易滲漏的沙質土地,必須採取有效的防滲措施。

水源水質必須良好、潔凈,沒有受到工業、農田農葯污水的污染。河、湖、水庫的水最好,井水要通過曬水池提高水溫,如使用已污染的水養鱉,必將前功盡棄。

鱉場應靠近飼料源,如附近有肉類、魚類加工廠或水生動物資源(螺蚌等)豐富的地方等,可利用其內贓等廢棄物及鮮活天然餌料養鱉,降低成本。在設計養鱉池時,應根據養殖對象(親鱉、稚鱉、幼鱉、成鱉)的不同而分別設計。
甲魚冬季養殖加溫的技術
一、利用溫泉水或火電廠的廢熱水加溫。溫泉水含有鈉、鉀、碳酸氫鹽和多種微量元素,有利於甲魚的生長。經過攙兌溫泉水將養甲魚池的水溫調至30℃不僅可避免甲魚冬眠,而且有利於甲魚快速增重。如果沒有溫泉水,也可利用火電廠的廢熱水加溫。

二、利用太陽能加溫。利用密閉式太陽能溫水器、循環式太陽能溫水器或流動式太陽能溫水器等,再配備冷暖空調設備,能使養甲魚池的水溫在冬季仍保持在30℃左右。這樣,在每平方米面積飼養20~25隻稚甲魚的情況下,經6~7個月的養殖,每隻甲魚可重達130克左右,然後將飼養密度降至每平方米飼養6隻,再經10~15個月,每隻甲魚可重達0.5千克以上,最大的可達1千克。

三、用電、油或煤氣加溫。可採用雙層塑料溫室或蒸氣加溫裝置,使養甲魚池的水溫在整個冬季保持在30℃左右。若放養密度為每平方米13隻左右,經過1年的飼養,每隻甲魚同樣能重0.5千克左右,達到上市規格。
甲魚的飼養方法
鱉是 變溫動物,水陸 兩棲,用肺呼吸。喜生活在江河、湖泊、池塘中。常浮到水面,伸出吻尖進行呼吸,也常在陸地活動曬背。鱉對外界溫度變化十分敏感,生活規律與外界溫度變化有著密切的關系,10~12℃時,鱉進入冬眠,杭嘉湖地區每年11月中旬到次年的4月中旬前後是鱉的 冬眠期。春季水溫上升到15℃左右時,從冬眠中逐漸蘇醒並開始攝食。20℃以上時,雌雄鱉進行 交配產卵。鱉有護卵的習性.產卵後會在產卵地不遠的水中守護.以防天敵傷害.25~30℃是鱉攝食生長的最適溫度范圍,也是人工養殖的最好季節。超過33℃時,尋洞“避暑”。人工養殖中,因鱉生性好鬥,大小鱉不宜混養。

群體間恃強凌弱現象很普遍,食物缺乏時會殘食同類。

鱉的生活習性可歸納為“三喜三怕”,即喜靜怕驚,喜陽怕風,喜潔怕臟。鱉對周圍環境的聲響反應靈敏,只要周圍稍有動靜,鱉即可迅速潛入水底淤泥中。

在自然環境中,甲魚喜歡棲息於水質清潔的江河、湖泊、水庫、池塘等水域,風平浪靜的白天常趴在 向陽的岸邊曬太陽(俗稱曬背),利用陽光中的紫外線殺死體表的致病菌,促進受傷體表的癒合,通過曬背提高體溫,促進食物消化。生性機敏.有輕微的驚動就會迅速的潛入水底一動不動.並且有判斷逃跑路徑的能力。

食物

鱉是以動物性餌料為主的 雜食性動物,喜食魚、蝦、貝、昆蟲及動物內臟和屍體。動物性料缺乏時,也需吃青草、瓜類和糧食等植物性鉺料,性 貪食,鉺料不足時,常自相殘食。

主要食物為 小魚、小蝦、 蝌蚪、 螺、 蚌、 水生昆蟲。

鱉既貪食又耐餓,一次時食後很長時間不吃東西,也不會死亡。當然,這是靠它自身積蓄的營養來維持生命活動的,在人工養殖時一定要供給它充足的食物,以加快它的生長。鱉食 蚯蚓、動物內臟等,同時也兼食蔬菜、草類、瓜果等。在食物不足時,同類可互相殘食,亦可攝食動物屍體。

生長繁殖

鱉自然生長緩慢,一年中生長期僅6個月,因此生長發育慢,並隨各地氣候條件、飼養技術而異。一般飼養條件下,當年稚鱉體重可達5~10克,2齡鱉達50~100克,3齡鱉100~200克,4齡鱉400~500克,5齡600克以上。因此,採用不加溫的“常規養殖法”, 養殖周期長達4~5年,如採取“加溫養殖法”,養殖周期可縮短1~2年。

鱉的人工繁殖

鱉由於鱉是 卵生動物,卵在無親體保護條件下孵化,孵化期長。因此盡管鱉的繁殖力強,但是天然環境中,由 於受到多種敵害,病菌侵襲不良氣候的影響,其孵化年、成活率較低。採用人工繁殖,可大大提高孵化率,縮短孵化期,為人工鱉提供充足的種苗。

(一)繁殖習性:水溫20℃以上時,開始發情產卵,每年的4~8月為產卵季節,盛產期溫度為28~34℃,產卵常在深夜進行。產卵時雌鱉爬上岸,尋找隱蔽無積水,地勢高的沙泥場地,挖穴產卵。產卵後扒蓋穴後離去。每隻雌鱉每年一般可產卵3~4批,每批產卵10個左右。

(二)親鱉的選擇:幾達到 性成熟年齡,可用來繁殖的雌雄個體為親鱉。親鱉的年齡和體重也是要考慮的,鱉的性成熟年齡4~5齡,個體500克左右,剛成熟的鱉個體少、懷卵量少、產出的鱉大小不勻。故選留的親鱉體重為1公斤,年齡4~7齡較好。從外形看。應選擇體質健壯,無病無傷,體表光滑,個體肥大,行動敏捷的個體。選留親鱉,還必須准確判斷,使雌雄比例適當。可以根據外部特徵加以鑒別,雌雄比例一般以4:1為好。用來吃的話很有營養 不過建議大家不要殺生。
甲魚的放養方法
要想在短時間內養成商品鱉,最好放大規格的鱉種。如在4月中旬每平方米水面放養7~8隻200g的幼鱉,飼養6個月,在秋冬出水時350g以上。

飼養管理

鱉的日常管理主要是投喂高蛋白的飼料,飼料蛋白質的含量應在40%~60%。有甲魚專用顆粒飼料,每日早、晚各投一次,每次投餌量為鱉體重的2%~5%。在鱉池內也可種植一些 水生植物,一方面可遮蔭,另一方面也可供鱉攝食。40~50天要將生長大小不一的鱉分開飼養,以避免互相殘食。為了降低養鱉成本,各地可因地制宜地尋找解決飼料的途徑:

(1)城鎮附近養鱉,可利用屠宰場的動物內臟、罐頭食品加工廠的下腳料等。

(2)漁區可利用水產加工廠的廢魚蝦和內臟、死魚蝦等。

(3)靠近江河湖泊,可利用螺、蚌、蜆、蛤壓碎投喂均可。

(4)用城市垃圾、瓜皮等廢棄物可自己培養蚯蚓喂鱉。

根據各地養鱉的經驗,一般用廢魚蝦、內臟等養鱉的,6公斤飼料生產1公斤鱉;鰻魚飼料2公斤生產1公斤鱉。如飼養管理良好,一般飼養5個月(6~11月),可使鱉種的重量翻一番,如放養200克/只的鱉種,5個月可長至400克;100克/只的可長至200克。

投喂新鮮的魚蝦、螺蚌、蚯蚓、加工肉類的副產品、蔬菜等,可混合切碎投喂在食台上,投餌量為鱉總體重的5%~10%,上下午各投一次,並要堅持每日巡塘,及早防治魚病。
甲魚的疾病防治
由於池塘環境、水質、飼料及放養鱉種本身的狀況,在養殖鱉的各個階段均會產生鱉病。隨著中國“養鱉熱”的興起,鱉的病害有增加及蔓延的趨勢。當前發現的鱉病主要有下列幾種。

出血病

由氣單胞桿菌引起。症狀為全身炎症顯著,腹部充血發紅,口、鼻、腸管出血。病鱉呆滯,攝食減少。

防治方法:使用抗菌類葯物,磺胺0.2克/公斤體重,混入飼料中喂,飼料要少喂些,使病鱉吃光,以達到治療效果。或用土黴素7.5克/100公斤體重混入飼料中投喂。也可使用其他抗菌類葯物。

毛霉病(白斑病)

由黴菌寄生全身引起。症狀為鱉甲、四肢、 裙邊、頸部均寄生黴菌,出現白斑,使表皮壞死,產生潰爛。該病主要危害3月齡以內的稚鱉,死亡率很高。成鱉患此病後死亡較少,但影響正常生長。進行病鱉檢查時,把整個鱉浸入清水中,鱉甲上如有白斑,即為此病。

防治方法:主要從預防做起,池塘中要施肥,保持一定肥度,抑制黴菌發生,在各項操作時要細心,避免鱉體受傷。池中要建造 曬台,使鱉經常曬背,可有效地防止黴菌的寄生。發現病鱉後,用磺胺軟膏塗 擦患處,或用10毫克/升漂白粉溶液浸洗3~5小時。同時,全池潑灑1毫克/升高錳酸鉀溶液2次(每天或隔天一次)。

水霉病

鱉由真菌引起,一年四季皆可發生。

防治方法:

(1)病鱉池用100毫克/升福爾馬林或2毫克/升的孔雀石綠溶液消毒。

(2)病鱉用100毫克/升孔雀石綠溶液浸洗15分鍾。

(3)在飼料中拌喂抗菌素及磺胺類葯物。

紅脖子病

由病毒引起。頸部發紅、充血、腫大,死亡率很高。

治療方法:

(1)肌肉注射 金黴素、氯黴素等葯物,用量為15萬單位/公斤體重,注射部位在鱉的後腿基部與腹板之間,約1.5厘米深。

(2)土法免疫疫苗(同 草魚),用病鱉的肝、脾製成疫苗,注射劑量為100毫升/公斤體重。

腹甲紅腫病(紅底板病)

由鱉與池底或鱉之間摩擦及水質惡化引起。

防治方法:

(1)防止高密度的暫養和堆壓裝運。

(2)用1毫克/升孔雀石綠溶液浸洗或搽塗。

(3)注射15萬單位/公斤體重的抗生素。

穿孔病

裙邊和腹甲處出現瘡疤,充血、穿孔。

防治方法:

(1)在飼料中添加維生素E片。

(2)用漂白粉葯浴。

鰓腺炎病

鱉全身浮腫,口鼻出血,腸內充滿凝固血塊。

防治方法:

(1)發現病鱉後將其撈出隔離飼養,以防蔓延。

(2)池水用200mg/L漂白粉溶液徹底消毒。

鱉寄生蟲病

鱉體上可寄生蛭、蟎、原生動物、 吸蟲、 棘頭蟲等多種蟲害,引起皮膚、內臟出血及 腸穿孔等。

防治方法:體表寄生蟲可用8毫克/升硫酸銅溶液,或20毫克/升高錳酸鉀溶液浸洗30分鍾即可。

飼料性疾病

由於鱉食用不潔飼料引起。鱉全身浮腫或極度消瘦,裙邊發硬、無光澤。

防治方法:不用變質飼料,添加維生素E。最好是使用鰻魚飼料。

水質惡化引起的病

由於水質惡化,引起鱉四肢、腹部明顯出血、潰瘍、紅腫、 裙邊消失。

防治方法:將池水全部更換,10天左右會變好。

冬眠期的死亡

與細菌性疾病相同。

防治方法:冬季放鱉時對池子用100mg/L漂白粉溶液消毒,放干水,日曬,改良池底泥沙。

腐皮病

症狀與病原

腐皮病的發生是由於鱉的相互搏鬥撕咬受傷後細

菌感染所致。外部症狀主要表現為鱉的四肢、頸部、尾部

及甲殼邊緣部的皮膚糜爛, 皮膚組織變白或變黃, 不久

壞死, 產生潰瘍甚至骨骼外露, 爪脫落。此病常年發生,

於春季流行, 有時與癤瘡病並發, 危害嚴重。在高密度囤

養池, 並發症死亡率可高達20%。腐皮病的病原菌以產

氣單胞菌為主。

防治方法

預防

①經常保持池水清潔, 合理安排放養密度, 按規格大小分級飼養, 以防鱉相互撕咬, 這是防止該病發生的主要措施之一。

②每周用含氯消毒劑全池潑灑, 保持水中有效氯濃度為017mg/kg。

③對於已出現

症狀的鱉, 應按其大小分別暫養於隔離池中進行治療;先用含氯消毒劑或高錳酸鉀全池潑灑, 第2 d 用土黴素20~40 mg/L 浸浴48 h。

④放養前用3%食鹽加100mg/L 呋喃唑酮浸浴3~5 min, 既起到預防作用, 又可進行早期治療。

治療

在飼料中按011%~013%的比例添加磺胺類或喹諾酮類葯物, 口服5 d, 對於並發疥瘡病的用土黴素或四環素40mg/L 葯浴48h有顯著療效。

鱉的敵害

螞蟻、鼠、蛇、蛙、蟹、鳥獸等,都可對鱉卵及各階段的鱉造成危害。

3. 甲魚冬天怎麼養 如何冬天養殖甲魚

1、首先准備適合甲魚大小的魚缸,有曬背台的,加水要覆蓋甲魚背面。

2、然後裝上過濾器,甲魚對水質要求很高,需要干凈的水質。

3、在裝上加溫棒和太陽燈,加溫棒可以調至28-32度,這個溫度之內適合甲魚生存。

4、冬天的甲魚會冬眠,進食量少就提供不了體內的熱量,甲魚一般需要每天曬4個小時的太陽,若沒有時間,可以買個太陽燈來代替,幫助它回暖,就不會進入冬眠狀態。

5、不進入冬眠狀態的甲魚也需要每天進食糧食,可以喂一些新鮮食物,偶爾喂一些綠色蔬菜。

4. 鱉冬天怎麼養 鱉冬天的養殖方法

1、 環境增溫,用增溫設備將環境溫度提升到10℃以上;因為冬天飼養甲魚需要將環境溫度提升到10℃以上,用增溫泵或搭建大棚來保持水池恆溫都是可以的。

2、保證水質,一般每隔一周注入部分河水或泉水,保持水質活性;每次注入的活水不宜超過池水總量的四分之一,用來保持水質活性。一般泉水溫度會比較高,有條件的話使用泉水更為適宜。另外應定期清理淤泥和食物殘渣,防止水質污染。

3、保持光照,甲魚最好每天能有4小時以上的光照;冬天日光比較少,可以用燈光代替,在大棚頂部多安裝幾個日光燈,保證甲魚光照4~8小時,這樣甲魚成活率較高。

4、飼料增膘,餵食一些營養高的飼料,給甲魚增膘;冬季飼養甲魚可以餵食一些營養高的飼料,給甲魚增膘,在人工飼養環境甲魚不會冬眠是可以很快長肉的。

5. 池塘套養甲魚,越冬怎麼辦

必須採取如下措施。
一、選好越冬塘。越冬塘一般應選在遠離村鎮無廠礦污染源,且灌排水源方便的池塘,水深最好2m以上,淤泥厚度30cm左右,面積2—3畝,背風向陽更佳。有條件者可以分級分規格(親鱉、成鱉、幼、稚鱉)越冬。在秋收割禾前將甲魚進行體表消毒(用4%的鹽水浸洗10分鍾後)落塘養殖過冬。無條件者則原池越冬。
二、對水質消毒。越冬前,先將水質用標准漁葯進行水質消毒。毒性過後(約7—10天)即可將甲魚落塘越冬。由於水溫時高時低,越冬的甲魚在蘇醒3天後則進行水質消毒一次,每月保持對水質消毒一次。水質消毒應選用對甲魚刺激性小的表面活化劑類或碘類葯物消毒,而不要選用對甲魚刺激性大的含氯試劑或生石灰消毒。
三、加強水質管理,保持水質清新。水體要求透明度30cm,PH值7.5—8.5,總氨氮小於1.5mg/l,硫化氫小於0.06mg/l,溶解氧大於4mg/l。其次用竹桿在池塘一角用竹(網)片每畝圍圈60—70m2水面種植鳳眼蓮(水浮蓮、水仙)之類的水生植物。以凈化水中各種有害的物質如油類、苯胺、甲苯銨、凈化酚及有害的化學元素如銀、鋁、鎘、磷、鉀、氮、鐵、鈉等。或投放有益細菌。如光合細菌、硫化細菌、硝化細菌。增加水中溶解氧,減少水中有害物質,抑制有害細菌生長繁殖。還可用沸石粉或底凈葯物來凈化池塘底質淤泥中的有害物質。

6. 冬天怎麼養甲魚

1、把好水質關。水質好壞直接影響到甲魚的養殖效果,池水過肥甚至有臭味,不但對甲魚生長不利,而且影響到其肉質味道。一般情況下,每隔一星期左右往池裡注一次清凈的河水,總量約占原池的四分之一。定時清洗食台殘物。另外,池中種植約佔全池一半的水葫蘆。這樣一方面可以凈化水質,另一方面為甲魚提供隱蔽清靜處,盡量滿足其自然的生活習性。

2、做好防病工作。排灌方便,防逃設施較好的池塘,每平方米放養大小(50—100克)規格基本一致的甲魚苗2—3隻。平時每隔15天左右每立方米水用30—50克比例的生石灰全池潑灑一次。無十分特殊情況,禁止下池塘踩、捕甲魚。同時,用竹排搭幾個曬台,供甲魚曬背。

這樣飼養甲魚雖然周期較長,從種苗到500克的商品甲魚約需3周年,包括兩個冬眠期,但其經濟效益較好。每公斤飼料成本和種苗費不超過60元,余者就屬於收入。該辦法適於家庭小水體養殖,對現階段的種植業來說,是較好的一個項目,值得提倡。
因為甲魚是肉食性的,所以我喂它吃些小魚小蝦,當然是用剪刀剪隨後喂它的,其他的小蟲什麼的也可以的,比如花鳥市場里買的麵包蟲,不過你只有一隻,那也不必買了,因為小甲魚食量很小的,你買了多也是浪費,還要喂麵包蟲呢,另外,比如米蟲什麼的都可以的,反正只要它吃,就可以喂

不過現在是冬天,甲魚是冷血動物,溫度如此之低,其幾乎沒什麼活動能力的,也不可能進食的,所以你應該弄個小盆,放一點點水,最好是淘米水,然後放在陰暗的地方讓它過冬,只要挺過這個冬天,來年開了春,天氣逐漸轉暖了,大概到4月中旬後,它就又開始恢復活力了,這時可以給它大量進食了,只要吃的多,長起來很快的,可有意思了

7. 池塘甲魚養殖技術

池塘甲魚養殖技術具體如下:

1、選擇適合的池塘。

甲魚具有喜靜怕驚、喜陽怕風和喜潔怕臟等習性,因此要選擇地面開闊、平坦,背風向陽,環境安靜,水源充足、無污染,排灌方便的池塘。

2、定時巡塘,及時清除病死甲魚 。

巡塘是為了及時了解甲魚攝食、生長活動、病害及池塘水質、設施等情況。池中死甲魚應及時撈出深埋或焚化,病甲魚也應及時隔離治療。

3、合理投喂。

在養殖過程中,溫室中的幼甲魚以投喂配合飼料為主;池塘養殖的商品甲魚以投喂鮮活動物性飼料為主,這樣不僅能提高甲魚的生長速度,而且能改善甲魚的品質。在持續陰雨的天氣情況下,甲魚的食慾不佳,須投喂易消化吸收的配合飼料,以減少水質污染,增強甲魚的免疫力。

4、及時分塘。

甲魚具有好鬥性強的特點,為防止相互咬傷,要做到及時分塘。在溫室階段幼甲魚個體差異過大時,要利用換水消毒及時分塘;幼甲魚從溫室移至池塘養殖時,不僅要視規格大小分開養殖,還應雌雄分開飼養,以減少打鬥。

5、餌料台的安放與清洗 。

餌料台最好安放在養殖池四周的池邊上,並與水面成30~45度的角,這有利於甲魚找到食物和躲避干擾。每次投料前應用刺激性小的消毒液和消過毒的刷子清洗餌料台及其四周,每3天消毒1次。

(7)甲魚養殖技術池塘冬季怎麼養擴展閱讀

甲魚氨氣中毒的診斷和治療

甲魚氨氣中毒是伴隨著甲魚控溫高密度養殖而出現的一種由非生物病因引起的甲魚病。甲魚氨氣中毒在溫室的發生率很小,養殖者一般很難辨認此病,一旦發生,如果診斷錯誤,用葯不當,將造成甲魚大量死亡。

一、 診斷方法

1、症狀:甲魚一旦發生氨氣中毒,甲魚底板呈點狀充血,身體萎癟、瘦弱,病情嚴重時,脖子、四肢及全部底板起水泡,裙邊呈鋸齒狀斷裂。

2、流行特點:甲魚氨氣中毒常發生於溫室水質變質的池子,時間為每年的2~4月,甲魚平均體重超過15克。

3 、甲魚氨氣中毒和紅底板症狀的區別:甲魚氨氣中毒為點狀充血;體表會出現大量水泡;裙邊常會呈鋸齒斷裂。而紅底板病,板底為斑塊狀淤血沒有水泡,裙邊完好。

二、 治療方法

1 、將池水全部放掉,放水時不要攪動池水。水放完後用清水將池底的沙和池壁沖洗干凈,放水深至10厘米,用10克/立方米的高錳酸鉀浸泡30分鍾。放掉水,將水加至水深50~60厘米,再用10克/立方米的土黴素全池潑撒,同時潑撒0.5克/立方米的依諾星。

2 、甲魚採食後,每千克飼料中添加160萬單位青黴素十2克紅黴素十2克維生素C+2克VK。一般內服3-5天,就可痊癒。

8. 冬天如何養甲魚

甲魚冬眠一般從11月上旬開始,到第二年的5月左右。甲魚喜歡鑽進松軟的沙子里冬眠,需要准備好沙子。加水的話用小石子鋪成斜坡,水放到石子的一半。
在冬天,水質的管理要比其它季節嚴格。冬棚水質指標最易惡化的是氨氮含量,一般控制在0.3ppm以下較為理想,氨氮過高甲魚易產生腸胃不適,並導致腐皮、嘴等疾病的發生。
入冬前餌料投喂太少,甲魚體內營養積蓄不足,熱量過度缺乏。因此需要適當的餵食。缸里最好種一棵水草,放一些沙子和小石,要用有蓋魚缸,防止甲魚逃跑。1、給甲魚飼喂充足的飼料。甲魚在產卵期和冬眠前,要投喂新鮮的、營養價值高的全價配合飼料,並適當增加投喂量。
2、如果水中的有機物太多,請及時換水。
3、不要讓甲魚受到驚嚇。在甲魚冬眠期間,不要讓人畜在漁池邊經常走動,以免使甲魚受到外來的驚嚇,影響甲魚的正常冬眠。
4、對已失去入水能力的甲魚,應選擇向陽暖和處先讓其曬太陽,待其恢復活動能力後再放入魚缸中。

閱讀全文

與甲魚養殖技術池塘冬季怎麼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程序編碼憑證怎麼做 瀏覽:483
宋朝怎麼對外交易 瀏覽:499
項目代理合同是什麼 瀏覽:834
東莞貸款代理公司怎麼這么多 瀏覽:353
硅烷產品的主要優點都有哪些 瀏覽:336
紐威機床如何調程序 瀏覽:173
小公司財務代理記賬哪裡找 瀏覽:36
現在加價購買的電子產品有哪些 瀏覽:302
什麼產品親測能變白 瀏覽:195
如何開一家白酒代理商 瀏覽:896
微信推廣怎麼代理 瀏覽:24
專業技術崗位如何轉正 瀏覽:314
農產品加工怎麼搶零食 瀏覽:921
智能小程序包怎麼修改 瀏覽:372
品牌縣級代理商是什麼級別 瀏覽:120
新車沒信息怎麼辦 瀏覽:100
體制內技術行業有哪些 瀏覽:828
qq小程序的游戲如何反饋 瀏覽:759
泡殼包裝產品如何包裝 瀏覽:384
菜市場賣菜的商戶怎麼好招商 瀏覽: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