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信息技術 > 華為的5g技術是怎麼搞出來的

華為的5g技術是怎麼搞出來的

發布時間:2023-01-06 03:54:22

⑴ 5g技術是怎麼研究出來的

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英語: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簡稱5G)是具有高速率、低時延和大連接特點的新一代寬頻移動通信技術,是實現人機物互聯的網路基礎設施。
國際電信聯盟(ITU)定義了5G的三大類應用場景,即增強移動寬頻(eMBB)、超高可靠低時延通信(uRLLC)和海量機器類通信(mMTC)。增強移動寬頻(eMBB)主要面向移動互聯網流量爆炸式增長,為移動互聯網用戶提供更加極致的應用體驗;超高可靠低時延通信(uRLLC)主要面向工業控制、遠程醫療、自動駕駛等對時延和可靠性具有極高要求的垂直行業應用需求;海量機器類通信(mMTC)主要面向智慧城市、智能家居、環境監測等以感測和數據採集為目標的應用需求。
為滿足5G多樣化的應用場景需求,5G的關鍵性能指標更加多元化。ITU定義了5G八大關鍵性能指標,其中高速率、低時延、大連接成為5G最突出的特徵,用戶體驗速率達1Gbps,時延低至1ms,用戶連接能力達100萬連接/平方公里。
2018年6月3GPP發布了第一個5G標准(Release-15),支持5G獨立組網,重點滿足增強移動寬頻業務。2020年6月Release-16版本標准發布,重點支持低時延高可靠業務,實現對5G車聯網、工業互聯網等應用的支持。Release-17(R17)版本標准將重點實現差異化物聯網應用,實現中高速大連接,計劃於2022年6月發布。
2020年4月8日,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攜手11家合作夥伴共同發布《5G消息白皮書》 [14] ,三大運營商計劃在2020年內推出5G消息。

⑵ 華為5g技術是誰研究出來的

華為5g技術是誰研究出來的?中國5G技術主要靠華為,華為5G技術靠的是土耳其一個科學家發表的論文。這個科學家的老師是一個美國教授,然而科學家和他的美國老師關於5G技術提出了兩種不同的方案。所以這個理論基礎是根基,沒有根基,自主研發就無從談起。
另外就是經濟,科技實力,有4G技術鋪墊,有大量資金支持就有希望,這恰恰是華為的優勢。再有一點就是通信技術標准制定和壟斷的威力了,誰制定了標准,誰有了壟斷的地位,誰就能夠在市場上通吃。這也是為何中國5G技術要領先世界的原因,也是為何只有中國在內的大國能夠研發的原因。

⑶ 華為拿下今年第二大5G大單,華為是怎麼做到的

因為華為本身的5G技術就非常出色,華為在全球范圍內有著最多的5G技術專利。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華為的5G技術領先全球,華為關於5G技術的專利也申請了上萬份,雖然華為的技術在有些地方不能正常開展,但這絲毫不會影響華為的5G技術的發展。與此同時,華為也在拿下一個個5G大單,這也充分證明了華為在5G技術的優秀實力。

一、這個事情是怎麼回事?

這是關於華為5G訂單的一個新聞,雖然華為的手機業務現在處於困難時期,手機業務的發展受到了限制,但華為的5G技術依然有著不錯的發展。中國移動正式簽下了關於華為5G技術的招標合同,這份合同價值74億元人民幣,主要是用於中國移動的4G和5G的融合業務。

⑷ 5G技術是華為的,為什麼其它國產手機品牌也有5G技術

5G標准制定者是高通,話語權也是高通的。如果5G技術是華為的為什麼華為P50手機是4G版的?

5g技術是華為的??你是不是對技術理解有點問題??

宇宙都是華為的!

如果5G是華為壟斷的,那可以說其他國產廠商為什麼也有5G技術?像外國的蘋果,三星也有5G技術,那是為什麼呢?

2019年華為以及國內其他廠商在旁邊預熱的第1波5G手機,2020年國內5G手機發展元年,華為,小米,OPPO, vivo,中興,魅族等手機廠商開始發布5G手機。

華為使用自主研發的麒麟5G處理器,麒麟990,麒麟9000 ,麒麟820等,使用集成5G基帶,手機主板內搭的射頻天線,一夜之間,集成5G處理器成為為 number one。而國內其他廠商則是使用了高通的外掛5G處理器,使用高通驍龍865,855plus,並且外掛驍龍X55基帶,手機搭載射頻天線,從而實現5G網路。反正大概都是這么個意思,集成基帶的處理器發熱機功耗低,同一時間的驍龍外掛5G處理器發熱高,功耗大。

國內其他廠商使用的是高通的5G晶元解決方案,使用的並不是華為的5G處理器,雖說也有華為的專利,但是華為也在5G你使用了高通的專利,誰也離不開誰,誰也缺少不了誰。

從現在趨勢上來看,華為P50系列不能使用5G網路,因為美國限制了華為和5G有關的業務都被針對了,而且是專項禁令,各大供應商都不能給華為提供和5G相關的元器件。

換句話說就是華為有5G技術,你也用5G專利,但是我美國不給你生產5G晶元和5G有關的元器件,你也照樣用不了5G網路。

5G手機是搭載5G處理器以及其他方案的整合,從而實現5G網路,每家廠商都有自己的5G解決方案,但都不是最好的,國內5G還是要看華為的,如今華為沒有5G晶元可用, P50系列還購買了4G版本的高通驍龍888處理器。

5G處理器也只有那幾家,華為(麒麟),高通,蘋果,三星(獵戶座),聯發科,紫光展銳,英特爾,諾基亞,博通,愛立信等等,所以說知道為什麼其他廠商也有5G了嗎。

什麼時候5G技術成華為的啦?華為自己說的還是你自己嚇猜的?請提問者先自己學習一下什麼是5G技術?5G技術有那些標准?這些標准組織是誰?然後再提問好嘛?

誰說5G技術是華為的?華為只佔一小部分實用專利,所以被人同祥可以制裁華為,而華為沒有還手之力,所以華為離開了其它公司的5G專利技術,就會玩死自己。

至於國內外其它品牌的5G技術,其本上是買的成品5G商品技術,5G晶元,若5G晶元含有其它公司的專利技術,都是由設計晶元的公司付專利費,然後將成本加入到晶元的成本中。

所以那些吹虛華為沒有收友商的專利費,是種人慈,請問?友商直接用了華為的專利技術嗎?華為有什麼資格去收人家的專利費?

5G不是華為的,是數十個企業一起研發的,而華為只是其中一個而已,其他國產手機當然也能參與研發,只要你有實力的資格。

5G技術並不是只有一項專利,整個5G技術是由大大小小的幾百上千項專利組成的,專利來源於全世界的通信廠商和手機廠商,華為或許在里邊占據了較高的話語權,但是並不代表這項技術是華為的,

5G技術和把別人的5G產品用在自家的手機上不是一個概念吧?

使用5G技術都是需要向專利擁有者付錢認可的,這樣就出現了專利擁有者之間的相互授權使用交易,5G技術核心專利華為為主,但是因聯想投票的原因一票之差而沒有成為主導者,華為5G晶元生產被邪惡極端勢力封殺。

⑸ 5g的研發歷程

5G的發展歷程如下:

2013年2月,歐盟宣布,將撥款5000萬歐元。加快5G移動技術的發展,計劃到2020年推出成熟的標准。

2013年5月13日,韓國三星電子有限公司宣布,已成功開發第5代移動通信(5G)的核心技術,這一技術預計將於2020年開始推向商業化。

該技術可在28GHz超高頻段以每秒1Gbps以上的速度傳送數據,且最長傳送距離可達2公里。相比之下,當前的第四代長期演進(4GLTE)服務的傳輸速率僅為75Mbps。

而此前這一傳輸瓶頸被業界普遍認為是一個技術難題,而三星電子則利用64個天線單元的自適應陣列傳輸技術破解了這一難題。

與韓國4G技術的傳送速度相比,5G技術預計可提供比4G長期演進(LTE)快100倍的速度。利用這一技術,下載一部高畫質(HD)電影只需十秒鍾。

早在2009年,華為就已經展開了相關技術的早期研究,並在之後的幾年裡向外界展示了5G原型機基站。

華為在2013年11月6日宣布將在2018年前投資6億美元對5G的技術進行研發與創新,並預言在2020年用戶會享受到20Gbps的商用5G移動網路。

2014年5月8日,日本電信營運商 NTT DoCoMo 正式宣布將與 Ericsson、Nokia、Samsung 等六家廠商共同合作,開始測試凌駕現有 4G 網路 1000 倍網路承載能力的高速 5G 網路,傳輸速度可望提升至 10Gbps。

預計在2015年展開戶外測試,並期望於 2020 年開始運作。

2015年3月1日,英國《每日郵報》報道,英國已成功研製5G網路,並進行100米內的傳送數據測試,每秒數據傳輸高達125GB,是4G網路的6.5萬倍,理論上1秒鍾可下載30部電影,並稱於2018年投入公眾測試,2020年正式投入商用。

2015年3月3日,歐盟數字經濟和社會委員古澤·奧廷格正式公布了歐盟的5G公司合作願景,力求確保歐洲在下一代移動技術全球標准中的話語權。

奧廷格表示,5G公私合作願景不僅涉及光纖、無線甚至衛星通信網路相互整合,還將利用軟體定義網路(SDN)、網路功能虛擬化(NFV)、移動邊緣計算(MEC)和霧計算(Fog Computing)等技術。

在頻譜領域,歐盟的5G公私合作願景還將劃定數百兆赫用於提升網路性能,60 GHz及更高頻率的頻段也將被納入考慮。

歐盟的5G網路將在2020年~2025年之間投入運營。

2015年9月7日,美國移動運營商Verizon無線公司宣布,將從2016年開始試用5G網路,2017年在美國部分城市全面商用。

我國5G技術研發試驗將在2016-2018年進行,分為5G關鍵技術試驗、5G技術方案驗證和5G系統驗證三個階段實施。

2016年3月,工信部副部長陳肇雄表示:5G是新一代移動通信技術發展的主要方向,是未來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

與4G相比,不僅將進一步提升用戶的網路體驗,同時還將滿足未來萬物互聯的應用需求。

從用戶體驗看,5G具有更高的速率、更寬的帶寬,預計5G網速將比4G提高10倍左右,只需要幾秒即可下載一部高清電影,能夠滿足消費者對虛擬現實、超高清視頻等更高的網路體驗需求。

從行業應用看,5G具有更高的可靠性,更低的時延,能夠滿足智能製造、自動駕駛等行業應用的特定需求,拓寬融合產業的發展空間,支撐經濟社會創新發展。

從發展態勢看,5G還處於技術標準的研究階段,後來幾年4G還將保持主導地位、實現持續高速發展。但5G有望2020 年正式商用。

2016年,諾基亞與加拿大運營商Bell Canada合作,完成加拿大首次5G網路技術的測試。測試中使用了73GHz范圍內頻譜,數據傳輸速率為加拿大現有4G網路的6倍。

2017年2月9日,國際通信標准組織3GPP宣布了「5G」的官方 Logo。

2017年11月15日,工信部發布《關於第五代移動通信系統使用3300-3600MHz和4800-5000MHz頻段相關事宜的通知》,確定5G中頻頻譜,能夠兼顧系統覆蓋和大容量的基本需求。

2017年11月下旬中國工信部發布通知,正式啟動5G技術研發試驗第三階段工作,並力爭於2018年年底前實現第三階段試驗基本目標。

2017年12月21日,在國際電信標准組織3GPP RAN第78次全體會議上,5G NR首發版本正式凍結並發布。

2017年12月,發改委發布《關於組織實施2018年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工程的通知》,要求2018年將在不少於5個城市開展5G規模組網試點,每個城市5G基站數量不少50個、全網5G終端不少於500個。

2018年2月23日,在世界移動通信大會召開前夕,沃達豐和華為宣布,兩公司在西班牙合作採用非獨立的3GPP 5G新無線標准和Sub6 GHz頻段完成了全球首個5G通話測試。

2018年2月27日,華為在MWC2018大展上發布了首款3GPP標准5G商用晶元巴龍5G01和5G商用終端,支持全球主流5G頻段,包括Sub6GHz(低頻)、mmWave(高頻),理論上可實現最高2.3Gbps的數據下載速率。

2018年6月13日,3GPP 5G NR標准 SA(Standalone,獨立組網)方案在3GPP第80次TSG RAN全會正式完成並發布,這標志著首個真正完整意義的國際5G標准正式出爐。

2018年6月14日,3GPP全會(TSG#80)批准了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標准(5G NR)獨立組網功能凍結。加之2017年12月完成的非獨立組網NR標准,5G已經完成第一階段全功能標准化工作,進入了產業全面沖刺新階段。

2018年6月28日,中國聯通公布了5G部署:將以SA為目標架構,前期聚焦eMBB,5G網路計劃2020年正式商用。

拓展資料

社會對5G的評價:

貝爾實驗室無線研究部副總裁西奧多·賽澤表示,5G並不會完全替代4G、WiFi,而是將4G、WiFi等網路融入其中,為用戶帶來更為豐富的體驗。

通過將4G、WiFi等整合進5G裡面,用戶不用關心自己所處的網路,不用再通過手動連接到WiFi網路等,系統會自動根據現場網路質量情況連接到體驗最佳的網路之中,真正實現無縫切換。

歐盟數字經濟和社會委員古澤·奧廷格表示,5G必須是靈活的,能夠滿足人口稠密地區、人口稀疏地區以及主要的交通線等各種場景的需要。

對信息通信業而言,2016年全國「兩會」透露的信息著實令人振奮。不僅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我國已建成全球最大的4G網路,為4G點贊,而且「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中明確提出,將積極推進第五代移動通信(5G)和超寬頻關鍵技術研究,啟動5G商用。

⑹ 華為5g是誰發明的

華為5G是由華為公司的技術團隊發明的,這個技術是由華為主要研製的,然後華為將這個技術授權給其他科技公司,然後其他科技公司的產品就可以使用5G技術了,這個技術不能說由某個人發明,而是某公司的某個研究小組發明。

⑺ 蘋果5G晶元研發失敗,反觀華為是怎麼做成的

據悉,蘋果在 5G 晶元研發上遭遇了挫折,不得不在未來繼續使用高通 5G 基帶。在自研晶元未嘗敗績的蘋果,卻敗在了基帶這一關。

事實上不只是蘋果,過去十多年的時間里,許多手機晶元大廠紛紛退場,都是因為基帶技術告負。高通基帶,成為了手機晶元繞不過的坎。

然而,華為卻在高通的重壓之下,取得了通訊基帶的自主權。

大家一直說晶元燒錢,既然大家都在燒錢,為什麼蘋果沒有做出來的基帶晶元,卻讓華為造出來了呢?

簡單地說,除了錢,還有專利和時間。

不是說有足夠的錢就能研發成功的,還要有足夠多的專利,能讓一家公司在更長的時間里立於不敗;更早地起步,又可以迎來更充足的時間發展技術,積累專利。諾基亞、高通,是活生生的例子。

除此之外,便是天時地利,還有時代機遇,這是所有的科技公司都避不開的宿命。

華為是如何一步步做到的?

從交換機販子到晶元廠商

華為創立於 1984 年,與 1985 年創立的高通年紀相仿,發展歷程卻截然不同。

高通是出身正統的通信公司,1988 年與 Omninet 合並,次年營收達到 3200 萬美元。華為則是白手起家的典型中國創企。任正非合夥創辦華為時,注冊資本僅 2.1 萬元人民幣,員工 14 人。

早年的華為雖號稱科技公司,實際上是個賣交換機「二道販子」,直到 1990 年前後開始自研交換機,才總算在科技行業「上道」。

交換機是通訊的基礎設施,成本佔比最高的就是晶元。為了抓住晶元的「命脈」,華為於 1991 年成立集成電路公司,開始自研交換機晶元。任正非招攬了一些國內的技術精英,其中就有華為晶元的奠基人——精通電路設計和匯編語言的徐文偉,主導華為的晶元設計。

眾所周知,晶元研發是相當燒錢,當年華為資金又非常吃緊,任正非甚至要借高利貸來維持運作。

好在,華為的第一顆 ASIC 晶元成功流片。1993 年,華為首款自研交換機晶元 SD509 問世。

雖然功能比較落後,但至少開了個好頭。此後十年的時間里,華為逐步研製出更強的晶元。

一直到無人問津的 K3

華為自研基帶晶元始於 2006 年,既有「造備胎」的未雨綢繆,也有機緣巧合。

2004 年,華為成立全資子公司海思半導體,初步立項的產品包括 SIM 卡、機頂盒晶元、視頻編解碼晶元、安防監控晶元等。

尤其是視頻晶元的研發,為華為應用處理器積累了經驗。

對手機至關重要的基帶晶元,則是因為華為和高通結下的梁子。華為當時的主力產品之一,是 3G 數據卡,又叫 3G 上網卡,是商務差旅人士的必備品。因為供貨原因,華為 3G 數據卡的基帶晶元時常被高通卡住,毅然決定自研數據卡晶元。

2009 年,華為發布首款手機應用晶元 K3V1(Hi3611),基帶部分源於自家 GSM 基站技術,集成 EDGE 數據機,也就是所謂的「2.5G」。海思 K3V1 走的是聯發科路線,從入門機、山寨機開始做起。

只可惜,以低端市場為目標的 K3V1,敵不過擁有成熟方案的聯發科、展訊,產品競爭力不強,加上華為內部也不太看好,最終只有寥寥數款手機搭載 K3V1,比如下面這款搭載 Windows Mobile 的華為 C8300。

好在,華為沒有因為這當頭一棒就舉手投降。

終於在不斷努力下研發成功巴龍 4G

做低端機山寨機傷害品牌調性,華為著眼了更長遠的目標,做高端,做高端智能手機。恰逢安卓興起,3G、4G 交替,要進軍手機行業,機不可失。

華為首款安卓手機 U8220,美國 T-Mobile 定製版

2009 年,海思終於在基帶晶元取得重大突破,推出業界首款支持 4G TD-LTE 的多模終端晶元 Balong 700,名稱源自巴龍雪山。該晶元於 2010 年上海世界博覽會展出,此後進軍商用領域。

2012 年,Balong 710 發布,是業界首款支持 LTE Cat.4 的多模 LTE 終端晶元,速率可達 150Mbps,首次集成在麒麟 910 SoC 中。這讓麒麟 910 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手機 SoC,當時能做到集成基帶的廠商,寥寥無幾。

次年,Balong 720 發布,集成於麒麟 920 SoC。Balong 720 是全球首款支持 LTE Cat.6 標準的集成基帶,超過了業界領先的高通,下行速率可達 300Mbps。

之後便是 Balong 750 和 765,支持 LTE Cat.12/13 UL,峰值下載速率 600Mbps;Balong 765,率先支持 8×8MIMO、LTE Cat.19,峰值速率 1.6Gbps,是全球首款 TD-LTE Gbit 方案,依然處於領先。

Balong 765 集成在了麒麟 980 SoC 之中,於 2018 年的華為 Mate 20 系列完成首秀,幫助華為沖進高端手機領域,比肩蘋果三星。

這時,智能手機已經來到 4G 與 5G 交替時代,因為通訊基帶上無法取得突破,德州儀器、英偉達紛紛退出手機處理器行業,蘋果正就專利官司和高通糾纏,iPhone 里的英特爾基帶信號糟糕、5G 屢次跳票,聯發科還深深陷在中低端手機泥潭中。

華為的堅持,讓自己率先拿到了 5G 的入場券。

最終華為憑借5G,站在科技最前沿

2019 年,麒麟 990 5G 晶元發布,不僅首次採用全新的台積電 7nm EUV 工藝,還首次集成了巴龍 5000 5G 基帶,5G Sub-6GHz 頻段網速可達 4.6Gbps,毫米波 5G 頻段可達 6.5Gbps,率先同步支持 SA、NSA 組網。

當然亮眼的還是首次在旗艦 SoC 上集成 5G 基帶,相比其他晶元的「外掛」式,在功耗和性能之間取得了平衡。直到 2020 年底的驍龍 888,高通才第一次做到這一點。

麒麟 990、巴龍 5000 5G 的組合,為華為 Mate 30 系列創下神話,上市 60 天內銷量已經突破 700 萬台,開賣三個月銷量突破 1200 萬台,是國產高端手機毋庸置疑的巔峰表現。

出道即顛峰之後,美國霸道的一紙禁令,讓華為的 5G 之路急轉直下。

華為長期的合作夥伴、全球最大代工廠台積電,自 2020 年 9 月起無法再為華為代工晶元,麒麟 9000 系列和巴龍 5000 5G,成為了絕唱。

⑻ 華為什麼時候成功研發出5G

2018年。

2018年2月23日,在世界移動通信大會召開前夕,沃達豐和華為宣布,兩公司在西班牙合作採用非獨立的3GPP 5G新無線標准和Sub6 GHz頻段完成了全球首個5G通話測試。

2018年2月27日,華為在MWC2018大展上發布了首款3GPP標准5G商用晶元巴龍5G01和5G商用終端,支持全球主流5G頻段,包括Sub6GHz(低頻)、mmWave(高頻),理論上可實現最高2.3Gbps的數據下載速率。

(8)華為的5g技術是怎麼搞出來的擴展閱讀

華為發首款5G晶元

華為同時發布了面向5G時代的終端戰略,將分別基於5G三大特點,推出聯接家和人的CPE、Mobile WiFi和智能手機,聯接物的5G工業模塊,聯接車的5G車載盒子。其中,華為首款5G智能手機在2019年四季度上市。

華為在5G實驗網中實測的5G網路峰值速率已經達到20.25Gbps、時延低至0.33ms、每平方公里可聯接的設備數量達到217萬個,完全滿足ITU標准要求。

另外,華為已經與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沃達豐、軟銀、T-Mobile、英國電信、Telefonica等全球30餘家頂級運營商在5G方面展開合作,2017年開通5G預商用網路,2018年將推動產業鏈完善並完成互聯互通測試,支持第一輪5G商用。

閱讀全文

與華為的5g技術是怎麼搞出來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刪去手機中的系統數據 瀏覽:753
程序編碼憑證怎麼做 瀏覽:483
宋朝怎麼對外交易 瀏覽:499
項目代理合同是什麼 瀏覽:834
東莞貸款代理公司怎麼這么多 瀏覽:353
硅烷產品的主要優點都有哪些 瀏覽:336
紐威機床如何調程序 瀏覽:173
小公司財務代理記賬哪裡找 瀏覽:36
現在加價購買的電子產品有哪些 瀏覽:302
什麼產品親測能變白 瀏覽:195
如何開一家白酒代理商 瀏覽:896
微信推廣怎麼代理 瀏覽:24
專業技術崗位如何轉正 瀏覽:314
農產品加工怎麼搶零食 瀏覽:921
智能小程序包怎麼修改 瀏覽:372
品牌縣級代理商是什麼級別 瀏覽:121
新車沒信息怎麼辦 瀏覽:100
體制內技術行業有哪些 瀏覽:828
qq小程序的游戲如何反饋 瀏覽:759
泡殼包裝產品如何包裝 瀏覽: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