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人類應該怎樣更好的運用科學技術
面向經濟主戰場,發揮科技第一生產力的作用,用新一輪科技革命的技術成果改造國民經濟各個部門,實現依靠創新驅動的內涵型增長服務高質量發展,必須要具有堅實的科技創新能力。要培育高質量發展新動能。依靠科技創新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使其高端化、低碳化、智能化,實現新舊動能順利轉換。
依靠科技創新催生新發展動能,打造經濟增長新引擎,如大力發展第三產業中的「互聯網+」、物聯網等新產業新業態;發展工業製造中的智能製造、大規模定製生產等;發展第一產業中適度規模經營的家庭農場、股份合作制企業等。要匯聚高質量發展人才。
大力培養和引進國際一流人才和科研團隊,為他們提供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吸引力的環境條件,最大限度調動科技工作者的積極性,提高科技產出效率。要構建高質量發展創新生態。激發創新創造活力,給廣大科技工作者搭建施展才華的舞台,把我國科技工作者隊伍蘊藏的巨大創新潛能有效釋放出來,讓科技創新成果源源不斷涌現出來。
(1)什麼是科學技術的新動能擴展閱讀
科學與技術之間的關系因歷史時期而不同,從技術領先到科學領先發展,從技術與科學分離到科學與技術精密結合,現代科技的發展更加使科學的基礎研究與技術的應用開發之間的時間縮短,尤其系統科學的誕生,導致了自動化、計算機、通訊技術從科技到產業化的迅速轉化。
而系統科學應用於生物醫學又導致了系統生物學與合成生物學之間偶合,將迅速導致系統醫學與系統生物工程的應用,從而導致個體化醫學、轉化醫學與醫療工程化系統的生物醫學與生物工業革命,使科學技術越來越凸顯為社會經濟發展的生產力。
㈡ 未來科學技術的發展還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怎樣的變化
1、基礎研究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取得新突破。加大基礎研究支持力度,突出「從0到1」的原始創新,加強數學、物理等基礎學科建設。
通過實施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加強前沿技術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涌現了一批創新成果,如首次觀測到三維量子霍爾效應,嫦娥四號成功登陸月球背面,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懸浮試驗樣車下線等。
2、二是科技創新為高質量發展增添新動能。科技重大專項持續攻關,在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集成電路實現14納米工藝產業化,5G研發應用和產業化全面推進。
國家自創區和高新區成為培育高新技術產業的核心載體,169個高新區生產總值達12萬億元,經濟總量佔全國的十分之一以上。全國高新技術企業達到22.5萬家,科技型中小企業超過15.1萬家。
3、科技創新更加貼近生活不斷增進民生福祉。科技支撐鄉村振興成效明顯,數十萬名科技特派員領辦創辦1.15萬家企業。推進重大疾病防治科技攻關,新增18家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深入推進京津冀等重點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為打贏藍天保衛戰提供支撐。
4、科技體制改革和創新生態建設加快推進。近年來,科技部統籌推進科技體制改革,一批基礎性的科技制度建立起來,打通了科技、金融、產業和成果轉化的通道。
通過破除「四唯」傾向,進一步完善科技評價體系。成果轉移轉化機制不斷完善,2019年全國技術交易額達到2.2萬億,超過了2019年度全社會研發支出總額。
5、科技開放合作邁出新步伐。深化開放合作是科技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科技領域落實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重要體現。
中國與主要國家進一步加強創新合作對話,圍繞氣候變化、清潔能源、生命健康等深化研發合作。繼續實施「一帶一路」科技創新行動計劃,推進科技人文交流、共建聯合實驗室、科技園區合作和技術轉移4項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