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施工准備階段的技術准備工作包括那些
施工准備階段質量控制技術准備包括些內容:
施工技術准備是指在正式開展施工作業活動前進行的技術准備工作。這類工作內容繁多,主要在室內進行,例如:
1) 熟悉施工圖紙,組織設計交底和圖紙審查;
2) 進行工程項目檢查驗收的項目劃分和編號;
3) 審核相關質量文件,細化施工技術方案和施工人員、機具的配置方案,編制施工作業技術指導書,繪制各種施工詳圖(如測量放線圖、大樣圖及配筋、配板、配線圖表等),進行必要的技術交底和技術培訓。
技術准備工作的質量控制,包括對上述技術准備工作成果的復核審查,檢查這些成果是否符合設計圖紙和相關技術規范、規程的要求;依據經過審批的質量計劃審查、完善施工質量控制措施;針對質量控制點,明確質量控制的重點對象和控制方法;盡可能地提高上述工作成果對施工質量的保證程度等。
施工准備階段質量控制施工現場准備工作包括:
(一)計量控制
施工過程中的計量,包括施工生產時的投料計量、施工測量、監測計量以及對項目、產品或過程的測試、檢驗、分析計量等。
(二)測量控制
工程測量放線是建設工程產品由設計轉化為實物的第一步。施工單位在開工前應編制測量控制方案,經項目技術負責人批准後實施。對建設單位提供的原始坐標點、基準線和水準點等測量控制點進行復核,並將復測結果上報監理工程師審核,批准後施工單位才能建立施工測量控制網,進行工程定位和標高基準的控制。
(三)施工平面圖控制
建設單位應按照合同約定並充分考慮施工的實際需要,事先劃定並提供施工用地和現場臨時設施用地的范圍,協調平衡和審查批准各施工單位的施工平面設計。
② 技術准備工作包括什麼
生產技術准備工作是指企業在新產品或改進的老產品投入生產前所進行的一系列生產技術上的准備工作。因企業類別不同,其內容也不可能完全相同,以機械工業企業為例,生產技術准備工作一般包括產品設計准備、工藝准備、產品試制和鑒定定型等其他准備工作。
1、產品設計准備:產品設計准備是生產技術准備工作的首要環節。其程序是:在制定技術任務書的基礎上進行產品的試驗研究、技術設計、工作圖設計和整套設計文件的編制;
2、工藝准備:為設計的產品提供製造方法和工藝裝備。它是生產技術准備工作的主要環節。在大批量生產的企業中,工藝准備工作量約佔全部生產技術准備工作量的60%以上。工藝准備也是設備選擇、人員培訓和調整勞動組織等方面的准備工作的依據。工藝准備的主要內容有4個方面。(1)產品設計的工藝性審查和分析;(2)擬定工藝方案;(3)編制工藝文件;(4)工藝裝備設計和製造。
3、產品試制、鑒定和定型:通過樣機和小批產品的試制和鑒定來驗證產品設計、工藝方法和技術設施是否達到預期目標。產品的鑒定原則除要符合規定的技術要求外,應檢查其是否符合國家和國際標准,是否符合用戶的需要和生產企業的生產技術條件。
4、其他准備工作:機械工業企業的生產技術准備還包括針對企業新老產品交替所應做的生產技術准備工作、擬開發項目投產前的設備調整和檢修工作(包括還需設計和製造的專用設備)、根據計劃產量所需的各種材料、元器件的合同簽訂等准備,以及由於新產品的投產和工藝改革可能引起的勞動組織的調整和對操作者的技術培訓等。
③ 施工前要做哪些技術准備
技術准備
技術准備是施工准備的核心。由於任何技術的差錯或隱患都可能引起人身安全和質量事故,造成生命、財產和經濟的巨大損失。因此必須認真地做好技術准備工作。具體有如下內容:
熟悉、審查施工圖紙和有關的設計資料
(1)熟悉、審查施工圖紙的依據
1)建設單位和設計單位提供的初步設計或擴大初步設計(技術設計)、施工圖設計、建築總平面、土方豎向設計和城市規劃等資料文件;
2)調查、搜集的原始資料;
3)設計、施工驗收規范和有關技術規定。
(2)熟悉、審查設計圖紙的目的
1)為了能夠按照設計圖紙的要求順利地進行施工,生產出符合設計要求的最終建築產品(建築物或構築物);
2)為了能夠在擬建工程開工之前,便從事建築施工技術和經營管理的工程技術人員充分地了解和掌握設計圖紙的設計意圖、結構與構造特點和技術要求;
3)通過審查發現設計圖紙中存在的問題和錯誤,使其改正在施工開始之前,為擬建工程的施工提供一份准確、齊全的設計圖紙。
(3)熟悉、審查設計圖紙的內容
1)審查擬建工程的地點、建築總平面圖同國家、城市或地區規劃是否一致,以及建築物或構築物的設計功能和使用要求是否符合衛生、防火及美化城市方面的要求;
2)審查設計圖紙是否完整、齊全,以及設計圖紙和資料是否符合國家有關工程建設的設計、施工方面的方針和政策;
3)審查設計圖紙與說明書在內容上是否一致,以及設計圖紙與其各組成部分之間有無矛盾和錯誤;
4)審查建築總平面圖與其他結構圖在幾何尺寸、坐標、標高、說明等方面是否一致,技術要求是否正確;
5)審查工業項目的生產工藝流程和技術要求,掌握配套投產的先後次序和相互關系,以及設備安裝圖紙與其相配合的裝飾施工圖紙在坐標、標高上是否一致,掌握裝飾施工質量是否滿足設備安裝的要求;
6)審查地基處理與基礎設計同擬建工程地點的工程水文、地質等條件是否一致,以及建築物或構築物與地下建築物或構築物、管線之間的關系;
7)明確擬建工程的結構形式和特點,復核主要承重結構的強度、剛度和穩定性是否滿足要求,審查設計圖紙中的工程復雜、施工難度大和技術要求高的分部分項工程或新結構、新材料、新工藝,檢查現有施工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能否滿足工期和質量要求並採取可行的技術措施加以保證;
8)明確建設期限、分期分批投產或交付使用的順序和時間,以及工程所用的主要材料、設備的數量、規格、來源和供貨日期;明確建設、設計和施工等單位之間的協作、配合關系,以及建設單位可以提供的施工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