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信息技術 > 技術資料檔案版本種類有哪些

技術資料檔案版本種類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3-01-02 00:30:40

❶ 技術文件都有哪些分類,怎麼管理

技術文件是指企業承擔工程的有關技術文件和一般作為技術開發的技術資料。前者如施工圖紙、技術要求、規范、規定等,後者主要是國內外、同行業技術資料、文件、情報的收集,積累等。
設計文件的分類:
1、按表達的內容分類
(1)圖樣
按照投影關系繪制的、用於說明產品加工和裝配要求的設計文件。如裝配圖、零件圖和外形圖等。
(2)簡圖
以圖形符號為主繪制的、用於說明產品電氣裝配連接、各種原理和其他示意性內容的設計文件。
(3)文字和表格
以文字和表格的方式說明產品的技術及組成情況的設計文件。它是一個初步構想,表示理論或理想電路,不涉及實現方式。如說明書、明細表和匯總表等。
2、按形成的過程分類
(1)試制文件
是指設計試制過程中所編制的各種設計文件。
(2)生產文件
是指設計性試制完成後,經整理修改,指導生產(包括生產性試制)所用的設計文件。
3、按繪制的過程和使用特徵分類
(1)草圖
是設計產品時繪制的原始圖樣。它是供討論、試制的一種臨時性設計文件,草圖也可以是用徒手方式繪制的一種不正規的圖樣。
(2)原圖
供描繪底圖用的設計文件。
(3)底圖
是作為確定產品及其組成部分的基本憑證的圖樣,它是使用能曬制復印圖或照相的材料所繪制的設計文件。底圖可分為:
①基本底圖——原底圖,是經各有關人員簽署而制定的底圖。存入機要技術檔案室;
②副底圖——基本底圖的副本,供復制產品的企業印製復印圖時使用。
(4)復印圖
是用底圖以曬制、照相或能保證與底圖完全相同的其他方法所復制的圖樣。復制圖可分為:①曬制復印圖(藍圖);②照相復印圖;③印製復印圖。
(5)載有程序的媒體
它是指載有完整獨立的功能程序的媒體,如計算機用的磁碟、光碟等。
技術文件管理:
1、審查要點
(1)企業應具備相應的產品標准和相關標准,企業制定的企業標准應經備案;
(2)企業的設計文件應正確、完整和統一;
(3)針對產品形成過程,企業應制定相應的工藝文件,並做到工藝文件正確、完整、統一;
(4)企業應有部門或專(兼)職人員對技術文件管理進行控制。
2、審查方法
(1)調閱標准文件清單,按《××X產品生產許可證發(換)證實施細則》的要求,查證企業是否具備產品現行有效的標准,對產品標准中引用的標准,凡涉及產品出廠檢測技術要求的均應具備;
(2)企業制定的企業標准,凡作為產品交付依據的,應核查其是否備案;
(3)抽查企業的產品設計及工藝文件是否經編制、審核,且發布前是否經批准,且經批準的設計及工藝文件能否滿足產品標准規定的性能、指標要求和指導生產的要求;
(4)分層次抽取設計、管理、執行部門的現行使用文件,核查是否一致,有無不同部門使用不同版本的情況;
(5)調閱企業文件更改規定,抽查更改的設計文件和工藝文件,查證更改是否符合規定要求;
(6)調閱企業的人員任命書或職能配置文件,查證是否有部門或專(兼)職人員對技術文件進行管理;
(7)調閱企業技術文件控制清單,查證是否能識別企業技術文件的現行修訂狀態;
(8)調閱企業文件發放、收回記錄,抽樣審查,查證企業有關部門能否得到並使用文件的現行有效版本。
3、審查關注點
(1)產品標準的修訂是動態的,應要求企業提供具有和使用的國家或行業標準是否現行有效的客觀證據;
(2)如企業制定的企業標准僅作為內部控制使用,則不需經標准化管理部門備案;
(3)企業的設計文件應包括產品的包裝、標識及顧客使用說明等相關要求;
(4)企業對確定的關鍵、特殊過程進行的控制,企業工藝文件的簡繁程度應與企業的實際相一致,只要能進行有效的控制即可,而不應要求一定如何如何。但工藝流程和工藝卡片則是需要的。
(5)工藝文件應經批准,應建立識別技術文件修訂狀態的控制清單及文件的發放、收回及處置記錄。

❷ 技術檔案包括哪些內容

詳細內容包括任務書、協議書、技術指標、審批文件、研究計劃、方案大綱、技術措施、調查材料、設計資料、試驗和工藝記錄等。這些材料是科研工作中用以積累經驗、吸取教訓的重要文獻。技術檔案一般為內部使用,不公開出版發行,有些有密級限制,因此在參考文獻和檢索工具中極少引用。

技術檔案是建設過程所形成的具有保存價值的圖紙、照片、報表、文字材料等,按歸檔制度集中保管起來的有關技術經濟文件材料。技術檔案是科學技術資源的一種儲備,是技術交流的工具,是企業管理、維修、改擴建的依據。它既可以為現時技術工作服務,又可為後代的技術工作服務。


科學技術檔案

科技檔案作為科學技術信息的載體,可以起到促進生產力發展的作用。國家進行經濟建設,採用一定的新技術要和本國的資源情況、工業水平、原材料、社會的傳統和文化水平相適應,這就需要多種門類的科技檔案共同發揮作用。

一個企業或事業單位進行領導決策,除了要充分了解國內外的技術水平和市場動態外,更要注意分析研究自己的技術力量和技術水平、設備條件、原材料的供應和信息掌握的多少等,這就需要充分利用本單位的各種科技檔案。科技檔案作用的發揮帶有全面性、綜合性和系統性的特點。

在設計工作中提高圖紙復用率為科技檔案成批成套發揮作用開辟了新的前景。在現代化生產的科學管理、設備改造和技術市場興起後的科技交流以及科學技術史的系統研究中,科技檔案可以提供系統的科學數據和依據。科技檔案在政治斗爭中為增強國力、保證軍工生產和恢復被破壞的建築物以及設備方面也具有重大作用。

❸ 科技檔案的含義是什麼包括哪些類型

科技檔案是指在自然科學研究、生產技術、基本建設等活動中形成的應當歸檔保存的圖紙、圖表、文字材料、照片、影片、錄像、錄音帶等科技文件材料。 科技檔案主要有以下類型: 基本建設檔案:簡稱基建檔案,是在各種建築物、構築物、地上地下管線等基本建設工程的規劃、設計、施工和使用、維修活動中形成的科技檔案。 醫葯衛生檔案:是在各種疾病的防預、護理及葯品、生物製品的監督、檢定和生產技術活動中形成的科技檔案。 地質檔案:是地質工作活動的記錄和成果,它是地質調查研究、礦產勘探等活動中形成的科技檔案。 環境保護檔案:是環境管理和環境監測活動的直接記錄,包括環境管理檔案和環境監測檔案兩個基本部分。 自然科學研究檔案:是在自然科學技術研究活動中形成的科技檔案,簡稱科研檔案。 工業生產技術檔案:主要是工業產品檔案,它是在工業產品的設計、研製和生產、製造活動中形成的科技檔案。 工程檔案:是以竣工圖為核心的在工程建設和工程對象的使用、維修活動中形成的基建檔案。 設備檔案:是各種機器設備、車輛、船舶和儀器、儀表的檔案材料。 測繪檔案:是大地測量和地圖繪制活動中形成的科技檔案。 農業科技檔案:是在農、林、牧、漁各業的生產技術活動中形成的檔案。 作物栽培檔案:是在作物播種和田間管理等栽培技術和管理活動中形成的檔案。 植物保護檔案:是在作物病蟲害預報、防治和植物檢疫活動中形成的檔案。 林業檔案:是在林業資源普查、林木撫育、採伐和更新過程中形成的科技檔案。 畜牧檔案:是在草場建設、育種飼養和畜牧獸醫活動中形成的科技檔案。 農業生態環境和農業區劃檔案:是記載和反映農業自然生態條件和農業區劃活動及其成果的科技檔案。 氣象檔案:是在氣象觀測、氣象預報和氣象業務技術管理活動中形成的科技檔案。包括:氣象記錄檔案、氣象業務技術和服務檔案、氣象業務技術管理檔案。 天文檔案:是在天文觀測、研究活動中形成的科技檔案。 水文檔案:是在水文觀測(測驗)和水情預報等水文工作活動中形成的科技檔案。主要包括:站網規劃和測站文件、水文測驗文件、水情預報文件。 地震檔案:是在地震檢測、地震分析研究和地震預報活動中形成的科技檔案。

❹ 技術檔案

一、標准條款

1 基本要求

1.1 明確檔案制度,資料及時歸檔。

1.1.1 技術檔案的主體,應包括綜合治理過程中各個工作環節形成的各類技術資料。各級水土保持主管部門和實施主持單位應把各項技術資料的積累、整理和建立技術檔案工作作為綜合治理任務中一個組成部分,並列入治理項目相關人員的職責范圍。工作開始,就應明確建立檔案的制度,對每一工作環節的每一技術資料,均應妥為保存,及時歸檔,不得丟失,不得私人據為己有。

1.1.2 將水土保持綜合治理每一實施期中的每一年作為一階段,在每一年中又應根據各項措施的進展情況,分為若干小階段。每階段和每一小階段工作任務完成進行驗收後,應及時將有關技術檔案進行一次階段性清理,在實施期全部結束竣工驗收時,進行一次總清理,建立全面、系統的技術檔案,填寫保管期限,註明密級,由項目負責人審查後,及時歸檔。

1.1.3 各級技術檔案的建立和清理,應由各級主要技術負責人主持,有關人員參加。各分項檔案的建立和清理,應由各分項技術負責人主持或參加。

1.1.4 進行階段驗收和竣工驗收時,應同時驗收其技術檔案。對治理項目同時又是科研項目的,沒有技術檔案不得進行驗收和成果鑒定。

1.1.5 由幾個單位協作完成的項目,其技術檔案應由主辦單位主持辦理,並保存一整套;參加協作的單位應負責完成分工承擔的部分技術檔案,並保存本部門檔案正本,同時將復制本送交主辦單位保存。

1.2 項目內容齊全,資料確切可靠。

1.2.1 對水土保持綜合治理過程中的規劃、設計、工程施工、監理、檢查驗收、經營管理等幾個主要技術環節,以及每一個環節中涉及的有關各方面的技術資料,均應收集、整理齊全;如有丟失、漏缺等,應及時設法彌補,直到齊全為止。

1.2.2 各項主要技術成果,應包括文字和必要的圖、表;收集的原始資料(作為輔助性技術成果),除文字、圖、表外,包括必要的照片、錄音、錄像等,應建立電子檔案。

1.2.3 紙質文件材料和電子檔案材料應各歸檔一份。重要的和使用頻繁的,應根據需要復制副本,歸檔2~3份。

2 主要內容

2.1 反映工作過程的主要文獻,應包括:

2.1.1 反映任務來源的主要文獻:包括上級主管部門提出規劃與治理的任務書(或通知)、項目主管單位或實施主持單位上報的申請書和上級的批復、引用外資考評過程中的有關文獻、上級主管部門、項目主管單位、實施主持單位之間簽訂的合同等。當治理項目同時又是科研項目時,應有課題報告、課題論證等文獻。

2.1.2 反映工作部署的主要文獻:包括規劃與治理過程中重要會議的《紀要》、重要問題的書面匯報、請示和上級批復的文件、有關領導同志檢查指導工作時的談話記錄等。

2.1.3 反映驗收情況的主要文獻:包括治理成果,歷次階段驗收和竣工驗收的會議記錄、總結、紀要等材料,特別是上級主管部門驗收的書面意見和竣工驗收的《合格證書》等。

2.2 各個工作環節的主要技術成果

2.2.1 綜合調查成果

a)調查報告:其內容包括自然條件、自然資源、水土流失情況、社會經濟情況、水土保持治理現狀、開展水土保持的意見等。在大面積綜合調查中,還需有分區的調查成果和各不同類型區內典型小流域或村的調查成果。同時應有上述各種調查的原始記錄。

b)附表與附圖:包括為配合上述報告內容而填制的各類附表與繪制的各種附圖,在各類附圖中,最主要的是水土流失、土地利用和治理措施現狀圖,其餘如地貌、土壤、植被、降雨等分布圖,有條件已製成的,也應整理歸檔。

c)電子檔案:包括調查報告、附圖、附表的電子檔案和水土保持治理區的基本屬性資料庫等。

2.2.2 規劃、設計成果

a)規劃總體布局、土地利用規劃、各項治理措施規劃、重點工程規劃等的規劃報告及其附表、附圖、電子文件。

b)小面積規劃中應有土地利用規劃與治理措施規劃落實到地塊的附圖,同時應有溝壑治理的壩系規劃圖、崩崗治理的措施配置圖;大面積規劃中應有水土流失類型分布圖(或水土保持區劃圖)、各分區內典型小流域(村)的土地利用規劃與治理措施規劃圖,以及重點防護區、重點監督區、重點治理區分布圖。

c)各項治理措施在不同類型地區的標准設計或定型設計,包括坡耕地治理中各類措施(梯田、保土耕作法、坡面小型蓄排工程),荒地治理中各類林型、林種、整地工程,溝壑治理中的各類措施(溝頭防護、谷坊、小型淤地壩、塘壩等)的設計文字說明和平面布置與斷面示意圖。

d)大型淤地壩、小(二)型及以上小水庫、治溝骨幹工程等重點工程以座為單元的專項規劃、設計(包括壩址選定、設計洪水、調洪演算、建築物平面布置、斷面設計、壩庫運用安排等)的文字說明和附表、附圖。

2.2.3 水土保持綜合治理驗收成果

a)單項措施驗收成果。根據4.5的規定,將單項措施的驗收單、驗收圖和驗收表三項歸檔。

b)階段驗收成果。根據5.5的規定,將《水土保持綜合治理階段驗收報告》與相關圖表、《水土保持綜合治理年度工作總結》及其有關圖表歸檔。

c)竣工驗收成果。根據6.5的規定,將《水土保持綜合治理竣工驗收報告》與相關圖表、《水土保持綜合治理竣工總結報告》及其附表、附圖、附件歸檔。

2.3 各個工作環節的輔助性技術成果

2.3.1 綜合調查的輔助性技術成果:包括調查過程中向有關單位索取的技術資料、現場觀察(或觀測)的情況記載(包括文字、照片、錄像)、向有關人員口頭調查的談話記錄和錄音、有關數據的統計計算過程等,調查工作結束後應及時整理歸檔。

2.3.2 規劃設計的輔助性技術成果:包括為規劃設計提供依據的技術資料(文字、圖、表)、暴雨洪水資料、規劃設計草圖、規劃設計的計算過程、規劃設計不同比較方案的研究過程、規劃設計修改過程(修改幾次全部保存)等,在規劃設計工作結束後,及時整理歸檔。

2.3.3 工程施工中的輔助性技術成果:

a)各承包施工單位對每一單項措施或分部工程逐日(或每旬)出工數量記錄、相應完成的措施工程量記錄(由此求得實際用工定額)。

b)各單項治理措施或分部工程使用物資(種籽、樹苗、水泥、炸葯、柴油等)記錄、相應完成的措施工程量記錄(由此求得實際用料定額)。

c)施工過程中根據附錄B的規定,對各單項治理措施或分部工程質量檢查的原始記錄。

d)施工過程中遇暴雨洪水或其他事故,進行搶救或處理的記錄和總結。

2.3.4 驗收中輔助性技術成果。包括自查初驗的原始記錄、各類統計數據的原始資料與計算過程、各項措施四類效益的計算過程、施工承包單位領取補助費的收據等。

3 管理與使用

3.1 分類建檔:按前述反映三個工作過程、三個主要技術環節進行分類,同時將主要技術成果與輔助性技術成果既有區別、又相配套地納入分類系列,分別建檔。

3.2 分級建檔:各級主管部門、流域機構、省(區、市)、地(盟、市)、縣(旗、市)和基層實施單位,在建檔內容和要求上應各有側重。前述各項建檔內容和要求主要適用於縣級主管部門和基層實施單位;地區以上各級主管部門,應根據工作需要,酌情增減其中某些內容。下級建檔情況應向上級匯報,並得到上級的指導和協助。上級建檔時,下級應積極提供有關資料。

3.3 檔案保存年限

3.3.1 長期保存(15年以上)的包括:流域綜合調查資料(含有關聲像、測繪資料)、綜合治理規劃、重點工程設計、重要專題報告、綜合治理總結、竣工驗收成果等。

3.3.2 中期保存(5~15年)的包括:一般技術成果、重要輔助性技術成果、重要工作計劃、財務賬目等(財務賬目可交財務部門歸檔,但需保存目錄備查)。

3.3.3 短期保存(3~5年)的包括:各類原始資料、年度計劃、年度工作總結、一般日常行文等。

3.4 檔案的使用應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的規定和各級技術檔案與水土保持檔案的總體要求,將水土保持綜合治理技術檔案納入各級水土保持部門檔案體系,按有關制度,統一管理,完善借還手續。

3.4.1 歸檔材料移交時,移交部門或移交人應編制移交目錄,一式兩份。交接時應按目錄內容當面清查,並在交接單上簽字。

3.4.2 檔案材料借閱時,應在借閱單上填清材料名稱、份數,並規定歸還時間,由借閱者簽字,到期及時送還歸檔。

二、理解與實施

各級水土保持主管部門和實施主持單位應把各項技術資料的積累、整理和建立技術檔案工作作為綜合治理任務中一個組成部分,並列入治理項目相關人員的職責范圍。技術檔案的主體,應包括綜合治理過程中各個工作環節形成的各類技術資料,反映工作過程的主要文獻,反映任務來源的主要文獻,反映工作部署的主要文獻,反映驗收情況的主要文獻,綜合調查成果、規劃、設計成果、驗收中輔助性技術成果。

對水土保持綜合治理過程中的規劃、設計、工程施工、監理、檢查驗收、經營管理等幾個主要技術環節,以及每一個環節中涉及的有關各方面的技術資料,均應收集、整理齊全;如有丟失、漏缺等,應及時設法彌補。各項主要技術成果,應包括文字和必要的圖、表;收集的原始資料(作為輔助性技術成果),除文字、圖、表外,包括必要的照片、錄音、錄像等,應建立電子檔案。紙質文件材料和電子檔案材料應各歸檔一份。重要的和使用頻繁的,應根據需要復制副本,歸檔2~3份。

技術檔案管理中,檔案分類應採用分類建檔、分級建檔;檔案保存年限應依據檔案的性質和利用價值,分為長期保存(15年以上)、中期保存(5~15年)和短期保存(3~5年);檔案的使用應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的規定和各級技術檔案與水土保持檔案的總體要求,將水土保持綜合治理技術檔案納入各級水土保持部門檔案體系,按有關制度,統一管理,完善借還手續。

本節主要修改內容:

標准7.1基本要求中,為適應現階段社會發展中信息儲存和傳遞的特點,「增加建立電子檔案,紙質文件材料和電子檔案各歸檔一份,完善了電子檔案的內容」。

三、示例

以山西省2003~2007年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建設工程檔案管理為例:

檔案資料實行規范化檔案管理,項目區各縣實施單位都確定了一名專職檔案管理員,對上傳下達的項目文件、技術方面的規劃設計資料、檢查驗收資料、監測評價資料、監理資料、分期報告以及常規業務資料進行了分目、編排,專人、專室、專櫃分類儲存,使各類資料井然有序,並制定了相應的儲存、查閱、借閱制度。

(資料參考:《山西省2003~2007年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建設工程竣工驗收報告》)

閱讀全文

與技術資料檔案版本種類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國外賣產品的公司有哪些 瀏覽:973
海城有哪些海鮮市場 瀏覽:148
如何小程序改頭像 瀏覽:2
想做尿不濕代理沒客源怎麼辦 瀏覽:546
新繁龍橋市場屬於哪個社區 瀏覽:82
產品代理行業有哪些 瀏覽:241
數據交換平台多少錢 瀏覽:878
哪個地方有土地市場 瀏覽:282
電腦軟體如何做程序 瀏覽:987
代理產品主要看產品的什麼 瀏覽:686
查絕經的6項指標數據是哪些 瀏覽:936
長沙科技職業技術學院多少分才能進 瀏覽:315
如何放大在電腦微信里的小程序 瀏覽:230
sps數據年齡怎麼分 瀏覽:853
哪些v8車型有閉缸技術 瀏覽:570
廳級信息中心是什麼級別 瀏覽:528
天津杏花村汾酒怎麼代理 瀏覽:755
如何查詢浙江造價信息網里的信息 瀏覽:790
蘋果快捷指令發信息為什麼收不到 瀏覽:685
菜市場雞檔旁邊可賣什麼不影響 瀏覽: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