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物聯網的主要技術有哪些
●感測器技術:價格低廉、性能良好的感測器是物聯網應用的基石,物聯網的發展要求更准確、更智能、更高效以及兼容性更強的感測器技術。智能數據採集技術是感測器技術發展的一個新方向。信息的泛在化對感測器和感測裝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體如,微型化:元器件的微小型化,要求節約資源與能源;智能化:具備自校準、自診斷、自學習、自決策、自適應和自組織等人工智慧技術;低功耗與能量獲取技術:供電方式為電池、陽光、風、溫度、振動等多種方式。
●設備兼容技術:大部分情況下,企業會基於現有的工業系統建造工業物聯網,如何實現工業物聯網中所用的感測器能夠與原有設備已應用的感測器相兼容是工業物聯網推廣所面臨的問題之一。感測器的兼容主要指數據格式的兼容與通信協議的兼容,兼容關鍵是標準的統一。目前,工業現場匯流排網路中普遍採用的如Profibus、Mos協議,已經較好地解決了兼容性問題,大多數工業設備生產廠商基於這些協議開發了各類感測器、控制器等。近年來,隨著工業無線感測器網路應用日漸普遍,當前工業無線的WirelessHART、ISA100.11a以及wIA—PA3大標准均兼容了IEEE802.15.4無線網路協議,並提供了隧道傳輸機制兼容現有的通信協議,豐富了工業物聯網系統的組成與功能。
●網路技術:網路是構成工業物聯網的核心之一,數據在系統不同的層次之間通過網路進行傳輸。網路分為有線網路與無線網路,有線網路一般應用於數據處理中心的集群伺服器、工廠內部的區域網以及部分現場匯流排控制網路中,能提供高速率高帶寬的數據傳輸通道。工業無線感測器網路則是一種新興的利用無線技術進行感測器組網以及數據傳輸的技術,無線網路技術的應用可以使得工業感測器的布線成本大大降低,有利於感測器功能的擴展,因此吸引了國內外眾多企業和科研機構的關注。
傳統的有線網路技術較為成熟,在眾多場合已得到了應用驗證。然而,當無線網路技術應用於工業環境時,會面臨如下問題:工業現場強電磁干擾、開放的無線環境讓工業機器更容易受到攻擊威脅、部分控制數據需要實時傳輸。相對於有線網路,工業無線感測器網路技術則正處在發展階段,它解決了傳統的無線網路技術應用於工業現場環境時的不足,提供了高可靠性、高實時性以及高安全性,主要技術包括:自適應跳頻、確實性通信資源調度、無線路由、低開銷高精度時間同步、網路分層數據加密、網路異常監視與報警以及設備入網鑒權等。
●信息處理技術:工業信息出現爆炸式增長,工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大量數據對於工業物聯網來說是一個挑戰,如何有效處理、分析、記錄這些數據,提煉出對工業生產有指導性建議的結果,是工業物聯網的核心所在,也是難點所在。
當前業界大數據處理技術有很多,如SAP的BW系統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大數據給企業生產運營帶來的問題。數據融合和數據挖掘技術的發展也使海量信息處理變得更為智能、高效。工業物聯網泛在感知的特點使得人也成為了被感知的對象,通過對環境數據的分析以及用戶行為的建模,可以實現生產設計、製造、管理過程中的人一人、人一機和機一機之間的行為、環境和狀態感知,更加真實地反映出工業生產過程中的細節變化,以便得出更准確的分析結果。
●安全技術:工業物聯網安全主要涉及數據採集安全、網路傳輸安全等過程,信息安全對於企業運營起到關鍵作用,例如在冶金、煤炭、石油等行業採集數據需要長時問的連續運行,如何保證在數據採集以及傳輸過程中信息的准確無誤是工業物聯網應用於實際生產的前提。
『貳』 物聯網都包括哪些技術他們之間的關系是什麼
物聯網關鍵技術如下:
1、感測器技術:這也是計算機應用中的關鍵技術。大家都知道,到目前為止絕大部分計算機處理的都是數字信號。自從有計算機以來就需要感測器把模擬信號轉換成數字信號計算機才能處理。
2、RFID標簽:也是一種感測器技術,RFID技術是融合了無線射頻技術和嵌入式技術為一體的綜合技術,RFID在自動識別、物品物流管理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
3、嵌入式系統技術:是綜合了計算機軟硬體、感測器技術、集成電路技術、電子應用技術為一體的復雜技術。經過幾十年的演變,以嵌入式系統為特徵的智能終端產品隨處可見;小到人們身邊的MP3,大到航天航空的衛星系統。嵌入式系統正在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推動著工業生產以及國防工業的發展。如果把物聯網用人體做一個簡單比喻,感測器相當於人的眼睛、鼻子、皮膚等感官,網路就是神經系統用來傳遞信息,嵌入式系統則是人的大腦,在接收到信息後要進行分類處理。這個例子很形象的描述了感測器、嵌入式系統在物聯網中的位置與作用。
相互之間的關系:
對象的智能標簽。通過NFC、二維碼、RFID等技術標識特定的對象,用於區分對象個體,例如在生活中我們使用的各種智能卡,條碼標簽的基本用途就是用來獲得對象的識別信息;此外通過智能標簽還可以用於獲得對象物品所包含的擴展信息,例如智能卡上的金額余額,二維碼中所包含的網址和名稱等。
對象的智能控制。物聯網基於雲計算平台和智能網路,可以依據感測器網路用獲取的數據進行決策,改變對象的行為進行控制和反饋。例如根據光線的強弱調整路燈的亮度,根據車輛的流量自動調整紅綠燈間隔等。
『叄』 物聯網的關鍵技術有哪些
01
物聯網在之前被定義為通過射頻識別(RFID)、紅外線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激光掃描器、氣體感應器等信息感測設備按約定的協議把任何物品與互聯網連接起來進行信息交換,以實現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路,簡言之物聯網就是「物物相連的互聯網」。
02
後來被重新定義為當下幾乎所有技術與計算機、互聯網技術的結合,實現物體與物體之間:環境以及狀態信息實時的實時共享以及智能化的收集、傳遞、處理、執行。廣義上說,當下涉及的信息技術的應用,都可以納入物聯網的范疇。
物聯網的關鍵技術
01
感測器技術:這也是計算機應用中的關鍵技術。大家都知道,到目前為止絕大部分計算機處理的都是數字信號。自從有計算機以來就需要感測器把模擬信號轉換成數字信號計算機才能處理。
02
RFID標簽技術:也是一種感測器技術,RFID技術是融合了無線射頻技術和嵌入式技術為一體的綜合技術,RFID在自動識別、物品物流管理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
03
嵌入式系統技術:是綜合了計算機軟硬體、感測器技術、集成電路技術、電子應用技術為一體的復雜技術。經過幾十年的演變,以嵌入式系統為特徵的智能終端產品隨處可見;小到人們身邊的MP3,大到航天航空的衛星系統。嵌入式系統正在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推動著工業生產以及國防工業的發展。如果把物聯網用人體做一個簡單比喻,感測器相當於人的眼睛、鼻子、皮膚等感官,網路就是神經系統用來傳遞信息,嵌入式系統則是人的大腦,在接收到信息後要進行分類處理。這個例子很形象的描述了感測器、嵌入式系統在物聯網中的位置與作用。
04
現在的物聯網產業以應用層、支撐層、感知層、平台層以及傳輸層這五個層次構成。
『肆』 物聯網的核心技術有哪些
物聯網( IoT ,Internet of things )即「萬物相連的互聯網」,是互聯網基礎上的延伸和擴展的網路,將各種信息感測設備與互聯網結合起來而形成的一個巨大網路,實現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人、機、物的互聯互通。
1、射頻識別技術
射頻識別技術(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簡稱RFID)。RFID是一種簡單的無線系統,由一個詢問器(或閱讀器)和很多應答器(或標簽)組成。標簽由耦合元件及晶元組成,每個標簽具有唯擴展詞條一的電子編碼。
標簽附著在物體上標識目標對象,它通過天線將射頻信息傳遞給閱讀器,閱讀器就是讀取信息的設備。RFID技術讓物品能夠「開口說話」。這就賦予了物聯網一個特性即可跟蹤性。就是說人們可以隨時掌握物品的准確位置及其周邊環境。
2、感測網
MEMS是微機電系統( Micro - Electro - Mechanical Systems)的英文縮寫。它是由微感測器、微執行器、信號處理和控制電路、通訊介面和電源等部件組成的一體化的微型器件系統。
其目標是把信息的獲取、處理和執行集成在一起,組成具有多功能的微型系統,集成於大尺寸系統中,從而大幅度地提高系統的自動化、智能化和可靠性水平。
3、M2M系統框架
M2M是Machine-to-Machine/Man的簡稱,是一種以機器終端智能交互為核心的、網路化的應用與服務。它將使對象實現智能化的控制。M2M技術涉及5個重要的技術部分:機器、M2M硬體、通信網路、中間件、應用。
基於雲計算平台和智能網路,可以依據感測器網路獲取的數據進行決策,改變對象的行為進行控制和反饋。
4、雲計算
雲計算旨在通過網路把多個成本相對較低的計算實體整 合成一個具有強大計算能力的完美系統,並藉助先進的商業 模式讓終端用戶可以得到這些強大計算能力的服務。
如果將計算能力比作發電能力,那麼從古老的單機發電模式轉向現 代電廠集中供電的模式,就好比現在大家習慣的單機計算模 式轉向雲計算模式,而「雲」就好比發電廠,具有單機所不能比擬的強大計算能力。
(4)工業物聯網技術有哪些擴展閱讀:
物聯網功能
1、獲取信息的功能
主要是信息的感知、識別,信息的感知是指對事物屬性狀態及其變化方式的知覺和敏感;信息的識別指能把所感受到的事物狀態用一定方式表示出來。
2、傳送信息的功能
主要是信息發送、傳輸、接收等環節,最後把獲取的事物狀態信息及其變化的方式從時間(或空間)上的一點傳送到另一點的任務,這就是常說的通信過程。
3、處理信息的功能
是指信息的加工過程,利用已有的信息或感知的信息產生新的信息,實際是制定決策的過程。
4、施效信息的功能
指信息最終發揮效用的過程,有很多的表現形式,比較重要的是通過調節對象事物的狀態及其變換方式,始終使對象處於預先設計的狀態
『伍』 物聯網的技術體系包括哪些方面
物聯網把新一代it技術充分運用在各行各業之中,具體地說,就是把感應器嵌入和裝備到電網、鐵路、橋梁、隧道、公路、建築、供水系統、大壩、油氣管道等各種物體中,然後將「物聯網」與現有的互聯網整合起來,實現人類社會與物理系統的整合,在這個整合的網路當中,存在能力超級強大的中心計算機群,能夠對整合網路內的人員、機器、設備和基礎設施實施實時的管理和控制,在此基礎上,人類可以以更加精細和動態的方式管理生產和生活,達到「智慧」狀態,提高資源利用率和生產力水平,改善人與自然間的關系。
毫無疑問,如果「物聯網」時代來臨,人們的日常生活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目前來看消費級物聯網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工業物聯網方面已有非常成熟的方案!
『陸』 物聯網包括什麼技術
物聯網的關鍵技術包括有識別和感知技術,網路與通信技術,數據挖掘與融合技術。細分一點還包括設備兼容技術、網路技術、信息處理技術、安全技術等。
1.識別和感知技術
最常見的就是生活的的二維碼了,通過二維碼,我們可以和圖片,網址,軟體,整個世界聯系起來。
2.網路與通信技術
包括短距離無線通信技術和遠程通信技術。短距離無線通信技術包括 NFC(手機給公交卡充值),藍牙,WiFi,RFID(公交卡)等。遠程通信技術包括互聯網,2G/3G/4G 移動通信網路,衛星通信網路等。
3.數據挖掘與融合技術
物聯網中存在的大量數據需要整合,處理和挖掘,需要與雲計算和大數據結合。
『柒』 物聯網的主要技術有哪些
近幾年一直都流行一個詞「物聯網」,正所謂萬物互相連,甚至現在的大學都有專門關於物聯網的專業了。但物聯網到底是做什麼的,主要技術又是什麼呢?
其實想要通俗的了解物聯網的主要技術,我們還是要先從互聯網說起,現在可以說互聯網非常的普遍,基本上人人都離不開互聯網,那什麼又叫做互聯網呢?電腦?手機?Wifi?還是什麼廣域網、區域網3G、4G或5G?其實說的通俗一點,互聯網就是通過一定的技術手段,把大家都互相聯系起來,你聯我,我聯他,他聯你,互相聯系,我們大家都聯起來,就組成互聯網。
那物聯網按照這個方式理解,也很好理解了,物聯網就不僅僅是人聯人了,而是把「物」也聯起來,物聯物,物聯人,組成一張「大網」就是物聯網了,基本上類似於冰箱和電視聯,電視和空調聯,空調和冰箱聯,說白了,就是讓所有的物品像人和人一樣互相都聯起來,從而達到我們的目的。
當我們理解了物聯網,關於物聯網的主要技術其實也就好理解了。物聯網最主要的技術其實就是讓「物」在目前的科技基礎上,具備能有類似人類大腦的功能,從而實現萬物之間的互聯。
怎麼樣讓物體有仿似人類大腦的「能力」才是最最關鍵的技術,仿腦科技的核心技術是中文AI語言(概念碼),是機器理解人類語言,語義的核心底層技術,要讓機器具有「理解能力」,具有「理解語言」的能力,它能將數位語言歸納串通,並形成聽懂人類語言的AI語言,讓機器具備人類語言理解能力。通過RFID、感測器、無線網路、人工智慧、雲計算等等技術手段,讓物體可以模擬人的感知層,連接層,管理層的功能,從而實現物與物的互聯,物與人的互聯。這就是物聯網最主要的技術,也是最關鍵的技術。同時也是難點所在,由於之前互聯網科技大部分都是基於英語系統,而英語的語言邏輯從技術層面上很難實現模擬類似人腦的科技。
近年發展的漢字理論與現今的科技想結合,已經能夠很好的解決這方面的問題,仿腦科技推動「中文智能操作系統」;從底層技術垂直延伸到到雲平台,再到應用到不同場景,橫向伸展到智能電商、智能家居、智能教育及智能企業管理等,打造一個從個人服務、家居應用、到社交購物及商業運作等全生態「中文智能操作系統」。目前物聯已經初步完成人機交換HM,單機職能技術,相信未來物聯網的仿腦科技在互動智能,主動智能上會帶來更好的體驗,通過個人的行為偏好,用戶畫像,環境習慣等信息,可主動提供應用於用戶的服務,如同一個私人秘書隨行,極大的提高我們生活的質量,發展前景巨大,仿腦的生命力 在未來二三十的科技潮流中保持領先和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