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組織學的染色方法有哪些
1、HE染色也叫蘇木精-伊紅染色法,是病理科切片染色技術中最常見的染色方法之一。HE染色法也是組織學、胚胎學、病理學教學與科研中最基本、使用最廣泛的技術方法。HE染色利用蘇木素和伊紅分別顯示胞核和胞漿,可以區分出一般細胞的形態,在實際應用中可以鑒別組織、細胞的病理學改變,在臨床病理工作中是診斷良惡性疾病的最基本的染色方法。
2、免疫組化染色。是根據抗原和抗體特異性結合的原理,通過化學反應,使標記抗體的顯色劑顯色,來確定組織細胞內抗原的定位、定性及相對定量,是臨床病理診斷中常用的輔助病理診斷和分子分型、預後預測等重要的病理學染色技術。
3、PAS染色。又稱過碘酸-雪夫染色,糖原染色。一般用來顯示細胞內或細胞外的糖原和其他多糖物質。
4、巴氏染色。是脫落細胞染色中最好的染色方法。收起全部↑
B. 磷鎢酸染色蛋白質是負染還是正染
電鏡負染技術就是用重金屬鹽如磷鎢酸或醋酸雙氧鈾對鋪展在載網上的樣品進行染色;吸去染料,樣品乾燥後,樣品凹陷處鋪了一薄層重金屬鹽,而凸的出地方則沒有染料沉積,從而出現負染效果。
C. 生物題:什麼是負染技術什麼情況下用到負染技術
根據染色效果和成像的不同,可分為正染和負染。正染是強化標本的結構,即染色劑與樣品結合,增強其散射電子的能力,最終在熒光屏上形成正象。負染是將標本包埋在染色物質里,藉助染色劑增強背景對電子散射的作用,而標本在熒光屏上形成暗背景下的亮。
由於解析度高,可以看到15埃的東西,通常都是細菌,病毒,生物大分子,分離的細胞器等小東西,且對樣品要求低(樣品量少,樣品不純。。。),並且染色觀察並不會破壞你的樣品~~~
D. 負染色技術的介紹
負染色又稱陰性染色,是相對於普通染色(稱正染色)而言的。負染色技術是一種制備電子顯微鏡樣品圖像呈現復反差的技術。用於觀察樣品中的顆粒性物質或生物大分子。用金屬鹽對鋪展在載網上的樣品進行染色,使整個載網都鋪上一層重金屬鹽,而有凸出顆粒的地方則沒有染料沉積。染色後,在電鏡下觀察時,被觀察的對象為亮的,背景為暗的。
E. 染色體染色是一種什麼樣的新技術
染色體染色是一種快速分辨異常染色體的新技術,它很有可能成為快速而又經濟的診斷癌症和其他一些遺傳疾病的方法。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和一家公司聯手,推出了第一批染色體染色試劑並投放到市場。他們研製出來的黃游標記物,可以分別標記正常人類細胞的23對染色體,每種標記物由1萬~10萬DNA片斷組成。
剛開始時,這個產品並不是為了診斷疾病而研製的,當時只是為了研究應用。後來,科學家們發現它還可以用於診斷疾病,於是,他們馬上轉移到臨床應用方面的研究上來,並開發了可用於商業目的的產品。1991年10月,他們生產了可為9條染色體染色的橘黃色試劑,並投入市場,立即獲得了強烈反應,銷售之快大大超過了原來的估計。於是,他們很快又推出能為這9條染色體染色的綠色試劑,這種綠色試劑可以同時分辨任何細胞內的2條染色體。
那麼,染色體染色究竟能識別什麼疾病呢?目前,這種技術能夠迅速准確地發現細胞缺陷,如染色體缺乏或增多,兩條染色體間遺傳物質錯位,識別有瘤細胞衍變時遺傳物質的改變等。這不但可以診斷疾病,指導臨床治療,還可以用於評價治療效果。
染色體染色試劑的臨床應用價值現在已被確認。比如,利用這種試劑可以發現,慢性白血病患者第九號和第二十二號染色體的遺傳物質融合在一起,如果病情迅速惡化的話,第八號染色體會產生幾次額外的復制。這種方法是標記第八號染色體非常重要的方法,可以比常規方法更准確、更經濟地監測白血病的進展程度和評價療效。
除對白血病進行研究外,科學家們又開發出了一種特殊的染色體探針,診斷和跟蹤與先天性疾病有關的畸變。現在已研製成功的包含21號雜色體的部分片斷的染色體探針,可以用於確定胎兒有無先天性愚型。另外,在診斷乳腺癌及前列腺癌等實體腫瘤方面也取得了新進展。
F. 整染技術是什麼
染整技術就是對紡織材料(纖維、紗線和織物)進行以化學處理為主的工藝過程。染整同紡紗、機織或針織生產一起,形成紡織物生產的全過程。染整包括預處理、染色、印花和整理。染整質量的優劣對紡織品的使用價值有重要的影響。預處理亦稱練漂,其主要目的在於去除紡織材料上的雜質,使後續的染色、印花、整理加工得以順利進行,獲得預期的加工效果。染色是通過染料和纖維發生物理的或化學的結合而使紡織材料具有一定的顏色。印花是用色漿在紡織物上獲得彩色花紋圖案。整理是通過物理作用或使用化學葯劑改進織物的光澤、形態等外觀;提高織物的服用性能或使織物具有拒水、拒油等特性。大多數整理加工是在織物染整的後階段進行的。在毛紡織物染整中往往把許多預處理過程歸入整理范疇,並把整理劃分為濕整理和干整理。
染整的形式
染整加工一般是在單機台上進行的。按照工藝要求,有些單機可順次連接起來組成聯合機進行連續生產。常見的聯合機是由浸軋、汽蒸、水洗、烘乾等設備組成的,特別適用於大批量產品的加工。織物的染整加工有的可成繩狀進行,有的則成平幅狀態進行。繩狀加工效率較高,平幅加工則不易產生褶痕。毛織物和緯編織物的染色和凈洗一般都以繩狀的形式進行。由於針織物、毛織物、蠶絲織物和合成纖維織物容易變形,染整加工時應盡可能減少張力,採用松式設備加工。
染整的性質
染整的大多數工序是化學加工過程,紡織材料經化學加工後要反復水洗並加以烘乾,熱能和水的消耗量都很大,對水質的要求比較高。在化學處理過程中還會產生有害物污染空氣和水。因此,確定工藝和設計設備時,必須設法降低熱能的消耗、提高水的利用率、減少污染。
什麼是藝術染整?近來,藝術染整在中國印染業風生水起。深入發掘中華民族燦爛文明的工藝傳統,廣泛汲取世界多元文化豐富的營養,通過自主技術創新和時尚創意,不斷推進人類傳統手工文化與現代染整科技的有機融合,真正形成具有中國原創特色和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藝術染整。這樣不僅可以提高產品的附加值,還可以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得新的競爭優勢。
藝術染整是什麼?藝術染整是區別於傳統扎染、蠟染、藍印和工業印染的,具有"人文染整"性質的新興學科分支,具有藝術和科學、民藝與時尚相融並匯的多重屬性。豐富多彩的傳統工藝技法和標准可控的生產流程,具有邊緣學科交叉性和工藝集成的開放性。自由創作平面染色圖形、即興創意三維肌理美感、隨類賦彩國際時尚流行的柔性化技術,是形成藝術染整視覺差別化審美風格的重要支撐。
藝術染整的核心工藝是現代扎染(一種以南通扎染風格為代表、突破傳統和創造扎染新傳統的後整理工藝),筆者以染藝形態為標准,將其劃分為絞纈浸染、聚集浸染、吊染、段染、數碼染整和彩色植物染工藝等。設計師在進行現代扎染創作的時候,一種或數種工藝可獨立、交叉應用,也可與塗料印花、轉移印花、電腦綉花、數碼噴繪、鐳射鵰花等其他染整科技和數碼技術結合,形成極具時代特色、富於效率、柔性變化和表現力豐富的集成化綜合工藝,能廣泛應用於真絲、棉、毛、麻等天然纖維和改性滌綸、交織混紡及綠色生態面料和時尚服飾產品深加工,並以視覺差別化的審美優勢,支持設計師創造出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
現代生活方式引發的工藝休閑服裝風格嬗變和時尚全球化,也對我國紡織面料後整理的技術升級、服裝設計語言創新和經營模式變革提出了新的要求。e時代生活方式的巨變,人們追求時尚的個性化情感消費,進一步加劇了服裝產品差別化的競爭。同時,消費理念的成熟使同質化和低價位產品讓位於具有藝術品味、檔次較高並能彰顯個性的差異化產品。這是藝術染整創新與視覺審美風格形成的重要市場背景和人文環境。
藝術染整將中國民族工藝文化精神與紡染科技、現代設計原理和數碼技術相結合,通過視覺差別化的審美創造和現代扎染研發,成為深受服裝、家紡設計師喜愛的一種全新的工藝表現形式和創意設計手段。近年來,以南通扎染優雅精緻、色韻豐富的時尚風格為代表的中國現代扎染產業群的崛起,初步形成了獨具中國文化特色、服務於國際主流時尚的藝術染整全新業態。這種藝術的、個性化的面料、服裝後整理技術,通過發掘東方藝術的意境美和西方藝術形式感,關切、理解和滿足現代人精神層面的人文關懷之需。
近年來,國內外時尚面料、服裝設計在面料再造和文化創意方面受到了業界重視。無論是在PV展上,還是在國內的時裝展示中,令人驚嘆的不僅是紡染高新科技帶來的面料功能性突破,還有一種鮮明的區域民族文化風格傳達出的具有藝術個性的新外觀和形式美。從新品設計中,我們深切地感受到了素有「藝術染整」之稱的現代扎染工藝文化的魅力,同時可以看到,這種探尋傳統工藝蘊涵與現代設計意念有機結合的工藝,受到了中外設計師前所未有的重視和應用
2005年,國家紡織產品開發中心在《2005中國紡織產品開發報告》中指出:藝術染整在我國紡織服裝產業鏈中,介於紡織染整後整理與時尚工藝服裝和家紡產品的終端市場之間,是順應和滿足後工業時代個性化消費需求誕生的一種新的染整文化,展現出紡織服裝產業從傳統手工形態走向現代工業化,繼而進入後工業時代新的文化回歸和螺旋式上升的歷史發展軌跡,具有現代科技與藝術創造互滲共生「創意產業」的鮮明時代特徵。它對打破我國紡織企業對傳統中低檔面料出口加工的路徑依賴,促進紡織企業關注面料原創設計能力、時尚創意能力的提高,正確導入產品個性化、染整藝術化、工藝差別化的競爭思路,增加出口產品附加值。
藝術染整工藝創新和視覺審美差別化風格的形成,為我國紡織服裝產業順應市場國際競爭、提高產品附加值,獲得新的競爭優勢提供了新的發展出路。
G. 染色技術的介紹
使用染料對被染物進行染色加工的一種技術。一般指對紡織品的染色技術。可分為傳統染色技術和現代染色技術。近代紡織品染色始於18世紀,它是隨著化學纖維、染料和化學品、以及設備的發展逐步建立起來的,現在已成為獨立的一個學科。
H. 電子顯微鏡用什麼染色可以觀察黑白圖像
負染色首先由Hall在1955年提出。Hall在病毒研究中用磷鎢酸染色後,發現圖像的背景很暗,而病毒象一個亮晶的"空洞"被清楚地顯示出來。在超薄切片的染色中,染色後的樣品電子密度因染色而被加強,在圖像中呈現黑色。而背景因未被染色而呈光亮,這種染色稱為正染色。而負染色則相反,由於染液中某些電子密度高的物質(如重金屬鹽等)"包埋"低電子密度的樣品,結果在圖像中背景是黑暗的,而樣品像"透明"地光亮。兩者之間的反差正好相反,故稱為負染色。
對於負染色的機制目前還不十分了解。對顆粒狀的生物材料的研究而言,負染色技術與超薄切片方法相比具有解析度高(可達15Å),簡單快速等優點。因此,在生物學研究中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它可以顯示生物大分子、細菌、病毒、分離的細胞器以及蛋白質晶體等樣品的形狀、結構、大小以及表面結構的特徵。尤其在病毒學中,負染色技術成為不可取代的實驗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