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信息技術 > 印度茶葉技術是怎麼來的

印度茶葉技術是怎麼來的

發布時間:2022-12-31 13:43:47

⑴ 中國茶葉是怎麼傳到國外的

當今世界廣泛流傳的種茶、制茶和飲茶習俗,都是由我國向外傳播出去的。據推測,中國茶葉傳播到國外,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約於公元五世紀南北朝時,我國的茶葉就開始陸續輸出至東南亞鄰國及亞洲其他地區。公元805、806年,日本最澄、海空禪師來我國留學,歸國時攜回茶籽試種;宋代的榮西禪師又從我國傳入茶籽種植。日本茶業繼承我國古代蒸青原理製作的碧綠溢翠的茶,別具風味。
十世紀時,蒙古商隊來華從事貿易時,將中國磚茶從中國經西伯利亞帶至中亞以遠。十五世紀初,葡萄牙商船來中國進行通商貿易,茶葉對西方的貿易開始出現。而荷蘭人約在公元1610年左右將茶葉帶至了西歐,1650年後傳至東歐,再傳至俄、法等國。十七世紀時傳至美洲。印度尼西亞於1684年開始傳入我國茶籽試種,以後又引入中國、日本茶種及阿薩姆種試種。歷經坎坷,直至19世紀後葉開始有明顯成效。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加速了茶的恢復與發展,並在國際市場居一席之地。
1780年,印度於由英屬東印度公司傳入我國茶籽種植。至19世紀後葉已是「印度茶之名,充噪於世」。17世紀開始,斯里蘭卡於從我國引入茶籽試種,復於1780年試種,1824年以後又多次引入中國、印度茶種擴種和聘請技術人員。所產紅茶質量優異,為世界茶創匯大國。1880年,我國出口至英國的茶葉多達145萬擔,佔中國茶葉出口量的百分之六十到七十。1833年,在帝俄時代從我國傳入茶籽試種,1848年又從我國輸入茶籽種植於黑海岸。1893年聘請中國茶師劉峻周並帶領一批技術工人赴喬治亞傳授種茶、制茶技術。
20世紀20年代幾內亞共和國開始茶的試種。1962年我國派遣專家赴幾內亞考察與種茶,並幫助設計與建設規模為100公頃茶園的瑪桑達茶場及相應的機械化制茶廠。1958年巴基斯坦開始試種茶,但未形成生產規模。1982年,我國派遣專家赴巴基斯坦進行合作。20世紀50年代阿富汗共和國試種茶。1968年,應阿富汗政府邀請,我國派遣專家引入中國群體品種。1962年我國派遣茶專家赴位於撒哈拉沙漠邊緣的馬利共和國,通過艱辛的引種實驗,取得成功。
目前,中國茶葉已行銷世界五大洲上百個國家和地區,世界上有50多個國家引種了中國的茶籽、茶樹,茶園面積247萬多公頃,有1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人民有飲茶習俗,飲茶人口20多億。

⑵ 印度種植茶葉嗎,

印度是世界上種植和出口茶葉的大國之一,排名位於中國之後,斯里蘭卡之前。印度出口的茶葉9成以上是紅茶,這點與中國不同,中國出口的茶葉以綠茶為主。由於在地理位置上印度在南亞,所以又有南紅北綠一說,指的就是中國以生產和出口綠茶為主,印度以出口紅茶見長。印度有很多地方適合種植茶葉,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Darjeeling(大吉嶺)和Assam (阿薩姆)。阿薩姆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紅茶產地之一,印度茶葉的80%產自阿薩姆地區。而大吉嶺則是世界上最好的紅茶產地,佔印度紅茶總產量的2%。 印度雖然是紅茶生產和出口最多的國家,但其茶種卻源於中國。印度雖也些有野生茶樹,但是印度人不知種茶和飲茶,只有到了1780年,英國和荷蘭人才開始從中國輸入茶籽在印度種茶。現今,最有名的紅碎茶產地阿薩姆。即是1835年由中國引進茶種開始種茶的。中國專家曾前往指導種茶制茶方法,其中包括小種紅茶的生產技術。後發明了切茶機,紅碎茶才開始出現,成了全球性的大宗飲料之一。在美國茶葉專家威廉·烏克斯(W. H. Ukers)所著《茶葉全書》中有不少這方面的記載。 印度不但是茶葉的生產和出口大國,印度本身也是茶葉的消費大國,當然主要消費的也是紅茶。印度的很多公司和家庭有喝下午茶的習慣,印度曾創造了四萬人同時喝下午茶的吉尼斯世界紀錄。在印度旅遊期間,好客的印度主人,通常會在招待過你冷(冰)水之後問茶。茶是煮好的熱紅茶,加過奶和糖,甚至有些主人喜歡加些丁香、肉桂或豆蔻等香料。味道濃香,完全不同於簡單的袋泡紅茶。

⑶ 怎麼作印度茶謝謝了,大神幫忙啊

印度茶 一、種植歷史 根據可靠的記載,印度第一次種茶是在18世紀英國統治下,那時少量的茶籽由中國傳至印度並被種植於加爾各答的皇家植物園中。19世紀英國駐印度總督提倡在印度種茶並派遣人員至中國研究茶樹的栽培和茶葉的製造方法,同時采購茶籽、茶苗,並僱用中國技工。當時第一批采購的是武夷山的茶籽—適合製作紅茶的茶樹種籽,總而言之今日的印度紅茶是由中國傳過去的。 二、印度茶區 金大吉嶺 ( GOLDEN DARJEELING )茶區 產於印度北部喜馬拉雅山脈,海拔約兩千公尺處,產量稀少珍貴,有著卓然不同的果香風味。其顯著的特徵是含有麝香葡萄芬芳,茶色明亮動人,完全擷取最上選的花尖橙黃白毫 [ FTGFOP ]等級,彌足珍貴。 飲用方式:以純紅茶為主。 大吉嶺 ( DARJEELING ) 茶區 產於印度北部喜馬拉雅山嶽,海拔約一千五百公尺處,屬於中國小葉種,產季為3~11月,Top Tea則是在5~6月。FOP等級的大吉嶺茶葉,因為含有許多黃金蕊之稱的新芽,故又被稱為「紅茶的香檳」。 飲用方式:純紅茶;茶色呈橙黃色。 阿薩姆 ( ASSAM ) 茶區 是西方最早發現茶樹的地方,地處印度北部喜馬拉雅山麓的廣大草原地帶,無論是自然環境或氣候條件,都是理想的紅茶產地。阿薩姆紅茶最大的特點是茶味濃烈,有甘醇的余香,素有「烈茶」之稱。非常適合加入牛奶飲用,也適合以牛奶熬煮製成皇家奶茶。因冷卻後易產生茶乳現象,故不適合用來沖泡冰紅茶。此外,因其成份容易釋出,屬濃烈紅茶,故浸泡時間不需太長。 飲用方式:最適合奶茶;茶色呈清澈而稍濃的紅色。 杜阿滋 ( DOOARS ) 茶區 產地位於印度東北部,阿薩姆以西。茶色較大吉嶺茶濃,沒有強烈的澀味,但香氣也較淡,其特徵是口感佳而味道濃。一般大多使用在調和紅茶或茶包。 飲用方式:奶茶;茶色呈較濃的橙黃色。 尼爾吉里 ( NILGIRI ) 茶區 尼爾吉里茶葉在產地的發音是指「Blue Mountain〈青山〉」,茶樹栽種在印度南部平緩的丘陵地帶。因為產區地理環境及氣候條件與斯里蘭卡相近,因此風味與斯里蘭卡茶相似,另因氣候良好適合茶樹生長,所以全年皆有生產,而12月到隔年1月所採收的茶葉品質特別優良。 飲用方式:最適合奶茶及加入香料的調和紅茶;茶色呈稍濃的橙黃色。 三、印度人飲茶風俗 印度人傳統飲茶方式較特別,他們把茶倒在盤子裏用舌頭舔飲,另外,絕不用左手遞送茶具,因為,左手是用來洗澡和上廁所的。 四、大吉嶺茶 DARJEELING 「大吉嶺茶」被譽為紅茶中的香檳,亦是紅茶中價位較高的茶種。大吉嶺茶葉極容易辨認,呈褐黃色,不似一般紅茶葉來得烏黑。茶湯亦偏淺與一般紅茶顏色大不相同。 1.地理環境 大吉嶺位於印度與中國交界處,近喜馬拉雅山脈,附近有尼泊爾、錫金、不丹等國。大吉嶺終年被雲霧所籠罩,雨水充沛,長年低溫,環境極適合茶樹生長,茶樹生長於海拔3000 至 7000 英呎的山坡地,近百來在此蘊育出聞名的大吉嶺茶。 2.採收期 大吉嶺最著名的兩個採收期: 春收茶(第一次採收)—從二月底至四月中,茶葉外觀近青綠色,茶葉中有相當比例的葉芽,葉芽多呈綠色,茶湯呈金黃色或香檳色。很多茶書形容春摘茶香為麝香葡萄(muscatel grapes)或綠杏核果香(green almond)。春收茶屬於較年輕的茶,所以味道清香,沖泡時每杯約以2.5至3.5公克茶葉浸泡約1或2分鍾,茶香很迷人,清爽的口感是很適合台灣炎熱的夏季飲用。 夏收茶(第二次採收)—五月至六月,是全年最大的採收期,茶葉外觀呈深灰色,葉芽亦多,葉芽則為黃色或白色,茶湯呈深金黃色或淡橘紅色,沖泡時間可稍長些,茶香味濃、口感厚實、回味甘甜。 以成熟度來說夏收茶葉明顯比春收茶葉來的好,在講究味濃、厚實口感的紅茶來說,夏收茶的確是紅茶中的極品,同一茶園的夏收茶價格遠遠超過春收茶。大吉嶺茶除了春茶,夏茶之外,尚有介於春夏間的採收茶、秋收茶和混合茶(混合不同茶園或採收期)。 3.飲用方式 大吉嶺茶種類眾多,每個茶園和不同的採收期所沖泡出來的茶湯相差甚多,而且浸泡時間長短不同也帶來不同風味。大吉嶺茶葉一般甚少拿來當薰香茶,除了少數典雅風味如:茉莉大吉嶺茶、伯爵大吉嶺茶、香草大吉嶺茶之外。印度除了茶葉之外,盛產香料,有款著名的印度辛香茶,即是以大吉嶺茶為底再薰上多種辛香料如豆寇、丁香、胡椒、肉桂和姜。 4.選購法則 大吉嶺茶的價錢需視茶園而定,一般海拔越高的身價越高。還有些評價不錯的茶園一般行情亦不差。同一茶園可生產出不同等級茶葉,而且每家茶商對茶葉的等級標准不一,故同一茶園有時可在不同茶商的售價上呈相當大的差距,而市面上眾多品牌的大吉嶺茶該如何選擇?在購買如大吉嶺茶這類高單價的茶種時,最好選擇有服務人員的商店,如此可多了解茶葉是屬於夏收茶或春收茶還是混合茶,因為不是每個品牌都標示的很清楚。所以如有服務人員在旁可多得到些資訊,清楚得知所欲購茶葉的特性。台灣因天氣潮濕故茶葉保存不易,故在購此類高級茶葉前需確認茶葉的品質。 一般於茶店選購大吉嶺茶葉不外乎,罐裝茶葉與散裝茶葉。罐裝茶葉標示一般而言均十分清楚。一般市面上出現的大吉嶺罐裝茶都以混合茶出現居多,如為單一茶園則除了茶商名稱,保存期限及重量外亦應有如下標示: DARJEELING- 茶種 CASTLETON - 茶園名稱 SFTGFOP1 - 茶葉等級 而散裝茶葉則需視茶店的商業道德了,當然茶園名稱與等級是絕對需要,最重要的是店家需詳細告知茶葉來源(來自的茶商)及進口日期,以便消費者判斷是否值得選購。 五、阿薩姆紅茶ASSAM 所有的印度茶樹的種籽都是從中國移植過去的,當然阿薩姆茶亦不例外。不過不同於大吉嶺茶,阿薩姆有其獨特的阿薩姆茶種(CAMELLIA ASSAMICA),茶葉葉片較大。茶湯則是呈深紅色,口感則是屬於厚重帶著獨特的紅茶香。 1.採收季節 大部份的阿薩姆茶都是於五月至六月採收的,有少部份的阿薩姆茶於四月至五月採收,茶湯清澈,香氣淡雅。 2.飲用方式 阿薩姆紅茶是離不開牛奶的,典型的阿薩姆奶茶即是泡壺濃濃的阿薩姆紅茶再添加鮮乳而成。除了添加鮮乳外,阿薩姆紅茶拿來當檸檬紅茶同樣是一級棒的,以濃郁的阿薩姆紅茶,再加入新鮮檸檬汁,就成一壺好喝的檸檬紅茶,而且阿薩姆紅茶在加入檸檬汁後鮮紅的茶湯會轉為淡粉紅色。當然還有些上等的阿薩姆茶,茶葉中滲有葉芽,喝起來柔柔順順的,在不加糖或鮮奶的情況下也是十分順口。 阿薩姆紅茶常被拿來與其它茶類混和成早餐茶,有阿薩姆加非洲肯亞茶,有阿薩姆與中國紅茶…等,所以有時可在某些早餐茶或混合茶中發現阿薩姆的蹤跡。英國人尤其特別喜愛阿薩姆濃郁的風味。 阿薩姆紅茶沖泡時的浸泡時間依碎葉及全葉茶而不同,碎茶葉浸泡時間也需稍短些,最好是在早上飲用較恰當,且最好添加許多鮮乳,因為此類茶性強,若不添加鮮乳容易傷胃。全葉茶則視葉片大小而定,若超過1公分的,浸泡時間可至4-5分鍾,不過葉片大的口感上會厚重些,添加鮮乳亦是少不了,若葉片於1公分左右又有些葉芽的,浸泡時約3分鍾即可,此類茶在添加鮮乳上就可稍作斟酌,未必需加太多。 六、印度拉茶 印度人也愛喝一種加入姜或小豆蔻的「薩馬拉茶」,之所以要「拉」茶,乃因為他們相信有助於完美地混合煉乳於茶中,從而帶出奶茶濃郁的茶香。印度拉茶有一種很獨特的濃醇香味,非常吸引人! ※其他 瑪夏拉紅茶(Masala Tea)---紅茶事典 一般喝的瑪夏拉紅茶,在印度被稱為「CHA」。瑪夏拉在印度語中是「摻雜」的意思,也可以說是摻雜了各式香料而成的香料奶茶。 適合泡瑪夏拉紅茶的茶葉,是水色很濃、不為牛奶掩蓋的阿薩姆茶葉,此外,錫蘭茶也很適合。 所使用的香料並無特別限定,可以自己的口味選擇喜好的香料,一般基本的香料莫過於小豆蔻、肉桂枝、丁香等,然後再依喜好加入生薑、月桂葉等,而香料不限於粉狀或是原來的形狀。 Chai 是起源於印度的飲茶文化,印度人把喝Chai 當作是每天生活中所必備的事情。 相信大家對烹調時用來當作香料的姜、黑胡椒、丁香、檸檬草、肉桂等一定很熟悉吧! 在印度製作Chai 時所添加的香料,也會因地區的不同或是喜好的不同而有所差異。家家戶戶也都會調配出自己喜好的Chai 來飲用。基本上,Chai 是由四種材料所主合而成的: 濃郁的紅茶、牛奶、多種香料,以及糖或蜂蜜。其中丁香、 姜、胡椒、豆蔻以及肉桂則是一般最常使用的幾種香料。 傳統上印度人是把Chai 放在火爐上慢慢的燉煮,等到要喝的時候再用杓子舀出來。品嘗較精緻的茶品,通常需注重較多的禮節及搭配適當的飲茶器皿,而相較之下,品嘗Chai 則顯得較輕松,也隨性許多。

⑷ 茶葉的起源及歷史

神農發明茶之說,究竟由誰提出,今已難確考,但最先將此說形之於文字,並加以闡述者首推陸羽。相傳為神農所撰的《神農食經》雲「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悅志」,以證其說。

提到茶的《本草》,其經歷代傳承,由《唐本草》——《開寶本草》——《嘉祐本草》——《政和本草》一路發展完善,在距今約900年前終於有了里程碑式的定本。但從《神農本經》起至《政和本草》,均無神農日遇七十毒、得茶而解的片言隻字。

從考古發現來看,上世紀以來出土的東漢茶具上已刻有「茶」字,晉、唐碑刻上亦多出現「茶」字。眾所周知,專用茶具總比茶飲略晚些問世,據陶瓷史專家頗為一致的研究成果,我國已出土的茶具可確證最早為東漢時燒造,亦可為上述戰國或秦漢茶起源說提供有力的佐證。

(4)印度茶葉技術是怎麼來的擴展閱讀:

宋代茶文化的鼎盛,是毋庸置疑的。文學是生活的真實寫照。茶詩的盛衰就頗能說明問題。盛唐前期的玄宗開元末之前,很少有茶詩,李白、杜甫等天才詩人僅有茶詩寥寥數首;唐中期,即元和末以前,茶詩大增;唐後期即穆宗至唐亡,茶詩盛行。

見於《全唐詩》者55人,存茶詩233首。宋人茶詩則數以萬計,文士幾無人無之,陸游一人就有茶詩320餘首之多。

⑸ 茶葉是怎麼發明的

中國是茶的故鄉,制茶、飲茶已有幾千年歷史,名品薈萃,主要品種有綠茶、紅茶、烏龍茶、花茶、白茶、黃茶、黑茶。茶有健身、治疾之葯物療效,又富欣賞情趣,可陶冶情操。品茶、待客是中國個人高雅的娛樂和社交活動,坐茶館、茶話會則是中國人社會性群體茶藝活動。中國茶藝在世界享有盛譽,在唐代就傳入日本,形成日本茶道。 飲茶始於中國。茶葉沖以煮沸的清水,順乎自然,清飲雅嘗,尋求茶的固有之味,重在意境,這是茶的中式品茶的特點。同樣質量的茶葉,如用水不同、茶具不同或沖泡技術不一,泡出的茶湯會有不同的效果。我國自古以來就十分講究茶的沖泡,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泡好茶,要了解各類茶葉的特點,掌握科學的沖泡技術,使茶葉的固有品質能充分地表現出來。 中國人飲茶,注重一個「品」字。「品茶」不但是鑒別茶的優劣,也帶有神思遐想和領略飲茶情趣之意。在百忙之中泡上一壺濃茶,擇雅靜之處,自斟自飲,可以消除疲勞、滌煩益思、振奮精神,也可以細啜慢飲,達到美的享受,使精神世界升華到高尚的藝術境界。品茶的環境一般由建築物、園林、擺設、茶具等因素組成。飲茶要求安靜、清新、舒適、干凈。中國園林世界聞名,山水風景更是不可勝數。利用園林或自然山水間,搭設茶室,讓人們小憩,意趣盎然。 中國是文明古國,禮儀之邦,很重禮節。凡來了客人,沏茶、敬茶的禮儀是必不可少的。當有客來訪,可爭求意見,選用最合來客口味和最佳茶具待客。以茶敬客時,對茶葉適當拼配也是必要的。主人在陪伴客人飲茶時,要注意客人杯、壺中的茶水殘留量,一般用茶杯泡茶,如已喝去一半,就要添加開水,隨喝隨添,使茶水濃度基本保持前後一致,水溫適宜。在飲茶時也可適當佐以茶食、糖果、菜餚等,達到調節口味和點心之功效。中國茶葉的影響世界各國的制茶技術,均直接或間接地來自我國。 805年:唐代時,日本和尚最澄大師及806年空海大師,留學我國研究佛學,歸國後,將我國茶葉蒸青綠茶的制茶技術傳入日本。 1811年:榮西和尚留學回歸日本,將鍋炒茶製法傳入日本。 1828至1833年:茶葉產制技術傳入印尼。荷屬東印度公司派茶師傑哥遜前後六次來我國學習研究,每次均帶回茶種、制茶技術工人及器具。 1833年:蘇俄來茶我國采購茶籽與茶苗,1848年開始採摘,依照我國茶葉製作方法開始生產。 1834年:印度成立植茶研究發展委員會,即派秘書哥登來我國學習茶葉產制技術。購買茶籽及茶苗,並尋找、招收四川省雅州及福建省武夷山等地茶師及工人,到大吉嶺等地發展茶業。 1835年:宇治山本氏,傳回我國覆蓋茶園「玉露茶」的製法。 1836年:哥登氏帶回我國茶工,在阿薩姆勃魯茶廠中,按照我國紅茶製法,試製成功,日後發展成今天的阿薩姆紅茶。 1866年:斯里蘭卡正式制茶始於特羅氏。學習我國武夷岩茶製法,試製成功。至1873年後才仿效印度的機械製法。 1877至1887年:南非及東非洲茶葉的發展,已由我國輸入茶葉生產技術。 1898年:日本開始仿製我國紅茶、綠磚茶。 1926年:日本仿效我國珠茶製法。日本最普遍的煎茶,是仿自我國浙江龍井。 194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英國茶業者等退出印度、錫蘭的茶葉經營,將技術與資本等,轉移投資於肯亞等新茶區的開闊,才大量生產紅茶。

⑹ 茶是印度傳入中國的嗎

你好,茶葉的發源地是中國,印度是當年英國人從武夷山偷了茶種後才開始種植茶葉的。

⑺ 茶葉是如何從中國傳到印度的 茶葉是如何從中國傳到印度的

茶葉是如何從中國傳到印度的:
1772年,斯德哥爾摩老城區斯塔丹島一座剛竣工不久的皇宮里,瑞典國王古斯塔夫三世頭戴皇冠,手握權杖,愁眉苦臉地坐在龍椅上發呆。一位大臣剛剛向他呈報說:從遙遠東方傳過來一種神奇的樹葉,正在宮外引起軒然大波,人們擔心飲了這些東西會被毒死。
為了一辨真偽,古斯塔夫三世叫人把一對被判死刑的孿生兄弟押進了皇宮,命令他們:「你倆一個每天飲茶,一個每天飲咖啡,既可免去死罪。」60年後,兄弟倆中飲咖啡者因病過世,再過了十多年,飲茶者無疾而終。
這段故事,是西方關於茶葉最戲劇性的細節之一。事實上,從16世紀西方接觸茶算起,在3個多世紀中,茶葉一直被西方人疑為有毒之物。
雖然早在公元前2世紀中國人就開始種植茶樹,但直到16世紀中葉它才為西方人所知。
茶葉的種子被偷到印度
茶葉的西進之路,在美洲大陸,引發了一場戰爭使一個國家走向獨立;在亞歐大陸,也引起了一場戰爭使一個帝國走向衰落。茶葉就這樣改變了歷史,改變了世界。

⑻ 簡述茶葉傳入西域

1631年,英國一個名叫威忒的船長專程率船隊東行,首次從中國直接運去大量茶葉。
清朝之後,飲茶之風逐漸波及歐洲一些國家,當茶葉最初傳到歐洲時,價格昂貴,荷蘭人和英國人都將其視為「貢品」和奢侈品。後來,隨著茶葉輸入量的不斷增加,價格逐漸降下來,成為民間的日常飲料。此後,英國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茶客。
印度是紅碎茶生產和出口最多的國家,其茶種源於中國。印度雖也有野生茶樹,但是印度人不知種茶和飲茶,只有到了1780年,英國和荷蘭人才開始從中國輸入茶籽在印度種茶。現今,最有名的紅碎茶產地阿薩姆。即是1835年由中國引進茶種開始種茶的。中國專家曾前往指導種茶制茶方法,其中包括小種紅茶的生產技術。後發明了切茶機,紅碎茶才開始出現,成了全球性的大宗飲料。
到了19世紀,我國茶葉的傳播幾乎遍及全球,1886年,茶葉出口量達268萬擔。西方各國語言種「茶」一詞,大多源於當時海上貿易港口福建廈門及廣東方言中「茶」的讀音。可以說,中國給了世界茶的名字,茶的知識,茶的栽培加工技術,世界各國的茶葉,直接或間接,與我國茶葉有千絲萬縷的聯系。總之,我國是茶葉的故鄉,我國勤勞智慧的人民給世界人民創造了茶葉這一香美的飲料,這是值得我們後人引以自豪的

⑼ 為什麼全世界公認茶葉是印度發明的而不是中國

回答這個問題,要從地理和歷史兩個方面來說。首先,印度的熱帶季風氣候和特殊的地形特點使之形成了低熱潮濕的環境,而這種環境有時特別適合茶樹的生長的。其次,在帝國主義時代,英國把印度長期作為它的殖民地,經濟上長期的受宗主國——英國的限制。長期以單一的經濟作物的種植為主,而當時世界上對茶葉的消費利潤在當時是最高的。宗主國為了獲取高額的利潤不惜把印度作為單一的茶葉生茶基地,為此印度的農業經濟因為這也受到極大的破壞。由於殖民統治時期的,高度集中的庄園和大農場經濟是印度的茶葉產量位居世界首位。中國雖然是茶葉的故鄉,但是在氣候和經濟體制上和印度有很大的不同,這也是導致兩國茶葉產量出現嚴重差距的原因。

閱讀全文

與印度茶葉技術是怎麼來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吉客優品代理怎麼做 瀏覽:967
plc程序sftl什麼意思 瀏覽:763
標普技術進展如何 瀏覽:356
代理服務行業的賬怎麼做 瀏覽:53
歐盟農產品標准怎麼查看 瀏覽:854
什麼情況下可以不使用實質性程序 瀏覽:122
短期交易用英語怎麼說 瀏覽:464
客房入住信息多久消失 瀏覽:510
別人問我產品真假怎麼回答 瀏覽:545
怎麼做代理油漆 瀏覽:632
彩妝屬於什麼產品大類 瀏覽:281
泉州貨運代理進口食品價格多少 瀏覽:71
頭條為什麼沒有房產信息 瀏覽:59
qq飛車手游賽車數據怎麼查看 瀏覽:676
二手房交易後銀行多久清算 瀏覽:528
義烏外企稅務代理多少錢一個月 瀏覽:801
寧夏資質化工產品有哪些 瀏覽:836
納米技術與技術的簡稱是什麼 瀏覽:987
汽修廠如何做代理 瀏覽:731
和房主直接交易需要交什麼費 瀏覽: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