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國東海發現4艘沉船,裝滿了圓明園古董,後來怎樣了
眾所周知,在中國的南海有大量的沉船,如果運氣好,撈上來一具古沉船,其中的價值難以想像。就比如說中國在2007年打撈的那艘南海一號,這是一艘宋代的商船,總價值被估算至少有3000億人民幣,而這是中國打撈的第一艘古沉船。中國的海域也算是比較遼闊的,不僅有著古沉船,還有一些a二戰時期的沉船,這些沉船也十分值錢。
精美的瓷器與文物就此擺上拍賣行的台上,如果再不開展沉船事業,損失會更加慘重。中國水下考古就此開始,如今距離當年已經近四十年,中國的沉船打撈技術一直在進步,南海一號僅僅是個開頭。南澳1號還有英國沉船的打撈也證明了這一點,既然在自己的地盤,自然不會再讓它輕易的流落出去。
2. 中國打撈沉船,日本美國都想來幫忙,到底有何目的
中國沉船打撈技術位於世界領先,無需其他國家。2007年,煙台打撈局成功打撈世界上最大的挖泥船「奮威」輪。2017年,上海打撈局成功打撈,於44米深海下,讓排水量9907噸,沉沒近3年的韓國「世越號」。
3. 長江中游歷史沉船「二航9566」順利打撈出水,此舉有何積極影響
此舉不僅進一步凸顯了我國打撈技術的優勢,而且還進一步提高了技術水平。這不僅對民用船舶行業有重要意義,對我國船舶等國防工業的發展也具有重要意義。船體打撈作業有多種方法打撈沉船,各種方法也可單獨使用,也可多種方法聯合使用,視具體需要而定。
但隨著歷史的變遷,一些珍貴的歷史遺存正面臨消失的危險,迫切需要對其進行搶救性發掘,以更全面地梳理其歷史文脈,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挖掘、利用好、傳承好歷史文化,對於增強文化自信,提高文化軟實力,推進經濟社會發展意義重大。目前,我國沿海一些城市利用水下文物,借鑒世界經典之作的有益經驗,運用現代高科技手段,深入開發海洋旅遊人文資源,建設多類主題博物館,包括海洋、水下等多種類型的主題博物館,打造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海洋科技和海洋產業的海洋旅遊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