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信息技術 > 技術師范學院是什麼鬥地主

技術師范學院是什麼鬥地主

發布時間:2022-12-29 23:12:04

⑴ 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在哪個區

一、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在哪個區

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是在長春市寬城區,具體地址在吉林省長春市凱旋路3050號,該校是國務院批准成立的全國第一所專門為職業教育培養培訓專業課師資的全日制本科師范院校。

二、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簡介

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坐落在吉林省省會長春市,是國務院批准成立的全國第一所專門為職業教育培養培訓專業課師資的全日制本科師范院校,也是目前東北三省和內蒙古地區唯一一所獨立設置的全日制本科職業師范院校。學校前身為1959年籌建的吉林省勞動廳技工學校;1979年經國務院批准成立吉林技工師范學院,隸屬原國家勞動總局;1983年,劃歸吉林省管理並更名為吉林職業師范學院;2000年8月,吉林省經濟貿易學校並入學校;2002年2月,經教育部批准更名為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2015年8月,吉林省國際商務學校並入學校。

辦學60年來,幾代工師人秉持「篤學、敬業、求是、創新」校訓精神和「精益求精、崇師尚學」工師精神,克難攻堅,砥礪前行,經歷了艱苦創業、探索特色、加快建設、內涵發展等發展階段,辦學規模日益擴大,教育質量不斷提高,辦學特色逐步凸顯,服務功能持續增強。學校是教育部確定的全國重點建設職業教育師資培訓基地,是吉林省人民政府確定的全省職教師資保障體系建設牽頭單位,是吉林省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發展聯盟理事長學校,被評為吉林省轉型發展示範高校。

服務職教、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辦學特色鮮明。學校以職教師資教育為核心功能,以應用型專業教育為主線,形成了職技高師教育、高等工程教育、高等技術教育「三位一體」,職教教師培養與培訓「雙重支撐」的辦學格局。在辦學屬性上,堅持應用性、師范性和學術性的「三性」統一;在辦學特色上,突出職業師范教育特色;在內涵及載體建設上,始終致力於職教師資培養、職教師資培訓、職教科學研究、職教信息服務四個中心建設;在服務職教全局上,注重發揮職教師資保障、職教科研引領、教育教學示範和職教文化建設四大母機功能。

辦學條件優良,辦學規模不斷擴大。學校現有凱旋校區、長德校區、高新校區和泰來校區四個校區。學校佔地面積83萬平方米,建築面積31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25757.84萬元。現有在校學生15497人,其中全日制本專科生12837人,成人本專科生2660人。設有17個學院,1個教研部,3個交叉學科研究院,16個科技研究中心和12個研究中心(所)。

牢固樹立學科建設的龍頭地位,學科專業協調發展。學校以學科建設為龍頭,師資隊伍為核心,科研為關鍵,經濟做基礎,政策作保障,打造學科高地。在省級「雙特色」項目評審中,獲批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學科6個,有吉林省科技創新中心1個,吉林省工程實驗室1個,吉林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範基地1個,吉林省社會科學重點領域研究基地3個,吉林省數字出版重點實驗室1個,吉林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3個,吉林省高校重點實驗室3個,吉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2個,吉林省特色新型高校智庫1個,吉林省科協科技創新智庫基地1個。

學校始終遵循「優勢專業立品牌、新增專業上質量」的工作思路,不斷加大專業建設的力度,建立起了符合學校辦學實際、適應職業教育和吉林省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專業體系,現已涵蓋工、管、經、藝術、文、教育、理等7個學科,專業結構更趨合理。現設51個本科專業,12個高職專科專業,國家級特色專業2個,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1個,省級特色專業8個,省級特色高水平專業4個,省級本科高校一流專業4個,品牌專業建設點3個,吉林省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專業3個,國家中等職業學校卓越教師培養計劃改革項目1個,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3個。

加強課程體系建設,現有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4門、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1門、省級精品課程12門、省級優秀課程54門、省級在線開放認定課程4門、在線開放建設課程8門、省級課程思政示範課程1門、省級校企合作示範課程1門、省級創新創業示範課程2門、省級金課4門。

深化教學改革,人才培養質量穩步提高。學校進一步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先後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4項;獲第七屆吉林省教學成果獎14項,獲第八屆吉林省教育教學成果獎14項,承擔省級以上教研項目近500項。加強實踐教學及基地建設,抓好「雙證書」考核工作,學生的職業資格證書通過率90%以上,目前技能鑒定工種涵蓋33個本科專業。加強校企合作協同育人,擁有穩定的校外實踐教學基地347個,其中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個,省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3個,省級「雙師雙能」培訓基地5個。學校被人社部確定為國家職業技能鑒定試點校,被國家語委確定為國家級語言文字規范化示範校,現有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4個,省級高等學校工程創新訓練中心1個。

實施科研提升戰略,科研工作提速升級。近5年,學校共承擔科研項目1475項,其中國家級項目13項;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319項;獲各級各類獎勵111項,其中,省部級獎勵60項;發表學術論文1600篇,其中被SCI、EI、CSSCI、CPCI-S等收錄424篇;出版著作74部;授權專利972項,登記計算機軟體著作權464項。

實施人才強校戰略,師資隊伍結構不斷優化。現有專任教師768人,雙師型教師比例達到60%以上,博士學位教師達到26%,正高職教師近百人,兼職博士生指導教師與碩士生指導教師共23人。學校教師教育發展中心獲批成為吉林省級教師教學發展示範中心建設單位,獲得教育部教師隊伍建設項目2項、職教師資培養資源開發項目5項、卓越教師培養計劃項目1項、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項目1項、國家教育科學規劃項目4項、國家新工科項目2項、教育部產教協同育人項目53項;現有吉林省優秀教學團隊7個,吉林省高校創新團隊2個;有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吉林省高級專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業技術人才、拔尖創新人才、吉林省教學名師等高層次人才19人,其中長白山學者、長白山技能名師人數居省屬高校前列。

打造職教文化品牌,凸顯職教母機功能。學校始終高舉為職教服務的大旗不動搖,在特色發展中凸顯職教母機功能。學校建立了全國第一個中國現代職業教育史館,承辦了全國首次中國職業教育史展覽,建立了全國首家職業教育博物館,牽頭組建了全國第一個省級職教師資教育聯盟,建立了全國首個職業教育發展資料庫,並以此為基礎建立國家職業教育文獻與數據監測中心和數字化職業教育博物館。創辦有全國第一本職業教育專業期刊、第一個職業教育網站和目前中國唯一的職業教育英文雜志,形成了覆蓋全國、具有廣泛影響的「五刊五報一網」職業教育學術傳播平台。學校編輯出版的《職業技術教育》雜志被評為中國期刊方陣雙效期刊、中文核心期刊、RCCSE核心期刊、中國國際影響力優秀學術期刊,獲吉林省人民政府「精品期刊」獎。2017年,《職業技術教育》成為吉林省數字出版重點實驗室。

推進開放辦學,國際交流成果顯著。學校積極開展高校間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先後與美國、俄羅斯、澳大利亞、法國、韓國、加拿大、日本、新加坡、紐西蘭、泰國等多個國家和台灣地區的高校進行校際交流,邀請國外專家學者來校講學,並選派部分師生赴國外留學、進修,參加各種學術活動。2014年我校與韓國世翰大學合作舉辦動畫專業本科合作辦學項目獲教育部批准,2018年我校與韓國慶一大學合作舉辦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本科合作辦學項目獲教育部批准。學校選派優秀師生赴韓國、紐西蘭、台灣進行短期交換學習,同時拓寬渠道,引進德國籍、美籍、紐西蘭籍、韓國籍優秀教師來我校授課。2018-間,學校先後派出35名教師赴韓國、15名教師赴泰國攻讀博士學位。我校分別與韓國清州大學、泰國格樂大學、紐西蘭懷卡托理工學院、紐西蘭奧克蘭商學院、加拿大日升集團、美國費舍爾學院、台灣國立勤益科技大學等20多所境外高校簽署了教育合作協議,開展合作辦學、師生互派、職員互訪等交流項目。

******、新征程,學校將以************為指導,貫徹落實全國全省教育大會精神,緊緊抓住吉林振興發展、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高教強省的有利時機,著力推進遷建帶動、轉型發展、科研提升、人才強校、特色發展五大戰略,為建設國內一流工程師范大學的目標而努力奮斗!

⑵ 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好不好

一、歷史沿革
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是我國最早建立的以培養職業教育師資為主要任務的普通高等師范院校,成立於1979年,隸屬於原國家勞動部;2000年,轉制為中央與地方共建,以天津市管理為主;2010年3月,更名為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2012年3月,國家教育部與天津市人民政府正式簽署協議,合作共建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
二、教學資源
學校現佔地80餘萬平方米,建築面積47餘萬平方米。現有各類全日制在校生1.7萬餘人。學校擁有一支實力較強、特色鮮明的師資隊伍,具有副高級以上專業技術職務的教師占專任教師總數的50.25%;「一體化雙師型」特色師資占「雙證書」專業理論課教師總數的70%以上。學校現有國家級實驗示範中心建設單位(工程實訓中心)和實訓中心11個、各類實訓實驗室160個、創新實踐基地5個;擁有2.91億元的先進實驗、實訓設備,生均設備值居全國高校前列。
三、學科建設
學校現有工學、教育學、理學、管理學、經濟學、文學、藝術學7個學科門類,設有項目博士後工作站1個、一級學科碩士點7個、專業學位授權點1個、本科專業38個,其中,機械製造工藝教育、汽車維修工程教育、電氣技術教育、電子信息工程、職業技術教育管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6個專業已建成優勢(特色)專業;與天津第一機床廠合作共建博士後工作站;擁有省部級重點學科4個(教育學、機械工程、交通運輸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校級重點學科5個,校級重點發展學科1個;建有省部級重點實驗室2個(高速切削與精密加工實驗室、信息感測與智能控制實驗室),省部級重點技術工程中心1個(現場匯流排控制技術工程中心),省部級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個(師范能力與職業能力研究中心)。
四、辦學特色
學校以特色興校,堅持「動手動腦、全面發展」的辦學理念,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學校創立人才培養新模式,實行「雙證書」制,培養「一體化」職教師資(「雙證書」是指,學生不僅取得畢業證書,還要取得國家職業資格證書;「一體化」是指,畢業生既能講授專業理論課,又能指導專業技能訓練)。1996年,學校培養出我國具有國家高級職業資格證書的本科畢業生,成為我國培養「雙高」人才的第一校。學校先後兩次榮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2003年,培養出我國首批獲得技師國家職業資格證書的大學本科畢業生。2006年,學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中獲得優秀評價。2009年,學校「建設『崇尚技能,注重應用,鼓勵創新』校園科技文化,全面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等3項教學成果榮獲天津市教學成果一等獎。
五、優秀學子
近五年,學校學生在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數學建模、工程訓練綜合能力、「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等競賽中,榮獲國家一等獎15項、二等獎40項、三等獎4項,天津市特等獎1項、一等獎130項、二等獎194項、三等獎255項、優秀獎223項。目前,學校已為全國培養了3萬余名高素質的職教師資,學校畢業生深受用人單位歡迎,就業率一直保持天津市高校前列。
六、科學研究
學校設有職業教育研究所、非洲職業教育研究中心等38個學術研究機構。近五年,學校教師承擔國家「86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科技重大項目、國家中小企業創新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項目、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科技項目、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項目等省部級以上項目191項,獲得省部級以上獎勵38項,授權發明專利8項、實用新型專利59項、軟體著作權登記30項,出版專著27部。學校出版的學術刊物《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學報》、《職業教育研究》被評為天津市一級期刊;《職業教育研究》雜志還連續多年獲得「全國職教期刊評比一等獎」。
七、辦學拓展
學校被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等部委確定為首批「全國重點建設職教師資培訓基地」、「全國高職高專教育師資培訓基地」、「國家級職業培訓教師培訓基地」、「國家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教育部教育援外基地」等13個培訓基地,其中,前三個基地為牽頭單位。學校還是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職教師資專業委員會的會長單位、職業指導專業委員會的常務副會長單位,全國獨立設置職業技術師范院校聯席會會長單位、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研究會會長單位。學校積極承擔組織職業技能競賽,五年來,學校承辦了全國技工學校職業技能大賽、天津市中職學校電工電子專業職業技能競賽,參與協辦了天津市數控技能競賽、團中央、中央企業、國資委等全國職業技能大賽的技術工作和評判工作,充分展示師生的職業技能水平。
八、國際交流
學校作為教育部首家教育援外基地,在職業教育援非工作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近五年,學校派遣援外教師123人次到衣索比亞、坦尚尼亞等國家職業院校任教,培養、培訓學生近萬人。2008年,根據衣索比亞教育部與中國教育部的合作辦學協議,受我國教育部委託,承擔國家援建衣索比亞「埃塞?中國職業技術學院」的教學與管理工作;2010年,該項目入選「中非高校20+20合作計劃」。建立了衣索比亞首家孔子學院??「亞的斯亞貝巴孔子學院」,在亞的斯亞貝巴大學、阿瓦薩大學和馬克雷大學建立了3所漢語教學中心,大力宣傳中國文化。近年來,學校還與美國、日本、韓國、英國、澳大利亞等國的多所高校開展了合作交流,是全國招收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的高校,目前有烏克蘭、蒙古、衣索比亞、尚比亞、越南等國家的本科和碩士留學生。
九、發展願景
目前,學校已成為一所在國內同類院校中領先、在世界上有一定影響的職業技術師范大學,被譽為「中國培養職教師資的搖籃」。學校將加快改革和發展的步伐,進一步探索特色辦學新路,立足天津、服務全國、面向世界,為把學校建設成為國內同類院校領先、在國際上有一定影響、特色鮮明的職業技術師范大學而努力奮斗。

⑶ 河北科技師范學院數信學院在哪個校區

河北科技師范學院數信學院在秦皇島校區。是河北省首批轉型發展試點院校、河北省創新創業教育示範高校河北科技師范學院附屬學院。

(3)技術師范學院是什麼鬥地主擴展閱讀:

數學與信息科技學院成立於2009年11月,由原計算機系和原數理系的數學學科共同組建而成。現設有業信息化工程領域專業碩士點1個,數學與應用數學、應用統計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網路工程、物聯網工程、數字媒體技術等多項專業本科教學專業課程。數學與信息科技學院秉承「敏學、修身、樂業、創新」的校訓,發展內涵,積極進取,為建設特色鮮明的應用型大學目標而努力奮斗!

參考來源:學院簡介-河北科技師范學院 河北科技師范學院 數信學院

⑷ 廣東技術師范學院2022分數線

廣東技術師范大學(少數民族班)普通類(歷史):總分397分。普枯喊通類(物理):總分405分。

廣東技術師范學院是二本大學,廣東技術師范大學簡稱為廣師大,位於廣東省廣州市,是經教育部批准設立的省屬本科層次公辦普通高等學校。

⑸ 福建技術師范學院有幾個校區,哪個校區最好及各校區介紹

一、福建技術師范學院有幾個校區 福建技術師范學院有五馬山、石竹山2個校區。

二、福建技術師范學院哪個校區最好及各校區介紹
福建技術師范學院地址:

五馬山校區:福建省福州市福清市龍江街道校園新村1號
石竹山校區:福建省福州市福清市石竹街道石竹路123號
三、福建技術師范學院簡介
福建技術師范學院位於福建東部沿海,坐落在千年古邑、新興現代化港口工業城市、全國著名僑鄉和民族英雄林則徐故里——福清市,是經教育部批准、福建省人民政府舉辦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2018年獲得第一屆省級文明校園榮譽稱號。

辦學歷史:創辦於1977年6月。1983年8月,因省內行政區劃調整,省政府將學校掛靠 福建師范大學 。1984年6月,定名為 福建師范大學 福清分校。2000年推進向多科性發展,2002年開辦本科教育。6月,經教育部批准設置為福建技術師范學院。

辦學條件:現有五馬山、石竹山2個校區。校園佔地760多畝,新校區規劃用地2000畝。設有經濟與管理學院、文化傳媒與法律學院、教育學院、外國語學院、體育學院、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海洋與生化工程學院等9個二級學院,全日制本科在校生7000多人。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超過1億元,館藏圖書(含電子圖書)200多萬冊。擁有各類教學科研實驗平台、教學示範中心40多個,校外專業實習實訓基地(中心)150多個。設有國家職業技能鑒定站、全國職業素養能力培訓項目教學基地、省級繼續教育基地。

師資隊伍:積極推進「人才強校」戰略,堅持引進與培養相結合、專職與兼職相結合,著力打造「雙師型」教師隊伍。現有專任教師400多人,具有碩士以上學位教師佔80%以上。受聘博士生導師1人、碩士生導師41人。擁有國家「*」領軍人才和 「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閩江學者獎勵計劃」講座教授以及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等高層次人才。

學科專業:圍繞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優化調整專業結構和布局,大力發展電子信息類、計算機類、食品科學與工程類、化工與制葯類、海洋科學類、能源動力類、經濟與貿易類、生物工程類、輕工類、電子商務類、金融學類等相關學科。現有30個本科專業,1個碩士生培養點,4個碩士生聯培項目,3個省級應用型學科、2個省級示範性應用型專業群、2個省級一流專業和5個省級服務產業特色專業,形成了結構優化、特色鮮明、緊密對接地方產業鏈的應用型專業體系。

科研工作:主動融入區域發展,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撐。建有近海流域環境測控治理、無損檢測技術、食品軟塑包裝技術、現代設施農業、閩台職業教育研究中心、非遺數字化與多源信息融合、政法輿情治理研究中心等省高校科研創新平台,以及福州市專家工作站、行業技術創新中心等研究機構,省高校創新團隊1個,與企業共建產業研究院4個。設有黃檗文化與海上絲綢之路研究院、海洋研究院、工藝美術研究院等3個直屬研究院。近年來,獲得國家級、省部級以及廳市級等縱向科研立項400多項,省市各級科學技術獎和社科成果獎9項,承擔政府企事業委託項目300多項。制訂福建省地方標准1項,獲得授權專利130多件,為政府企事業單位提供咨詢報告100多篇。

就業創業:確立人才培養工作的中心地位,堅持就業有技能、創業有能力、深造有基礎、發展有後勁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思路。近年來,畢業生就業率保持在98%以上,考研升學率在省內同類高校中名列前茅。大學生創新創業孵化基地入選省高校畢業生創業孵化基地、福州市示範中心支持建設項目。與企業共建教育部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聯合基金項目,獲得全國全省「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大賽、創業計劃競賽、全省「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等賽事三等獎以上獎項30多項。

校園文化:注重校園文化品牌建設,推進「一校多品」「一院一品」。已形成書香校園、香樟夜話等校園文化品牌項目,「人民教育家」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等曾做客學校訪談節目。設有省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示範基地、人文社科基地和哲學社會科學優秀講壇,與文化企業在校內共建書院。設有省「*」專家等高端人才交流平台「百人講壇」、大學生馬術隊。

開放辦學:推進開放辦學,主動對接「一帶一路」戰略。成立了海外華裔青少年聯誼中心及紐西蘭分中心,與英國、日本、印尼、南非、紐西蘭、泰國以及台灣等國(境)外的30多所高校及研究機構建立了合作關系,並與台灣高校開展博士聯培項目。

服務地方:立足閩東南,主動融入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制定實施了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十大行動計劃,主動對接地方發展戰略行動綱要的實施。構建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辦學模式,推動校企「雙主體」合作育人,與工業園區、產業聯盟、龍頭企業合作共建了9個產業學院。

站在新的起點上,學校將發揚「艱苦創業、拼搏爭先」的學校精神,搶抓高等教育改革發展機遇,著力堅持師范特色、服務職教發展、培養應用人才,為建設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技術師范學院而不懈奮斗,為建設新福建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

⑹ 常州的江蘇技術師范學院怎麼樣能給我介紹下嗎

江蘇技術師范學院座落於素有「三吳重鎮」、「八邑名都」之美譽的江南歷史文化名城——江蘇省常州市。是江蘇省惟一一所以工科專業為主、具有職業教育特色的省屬本科師范院校,是全國職業教育師資培訓重點建設基地,是江蘇省職教師資和管理幹部培訓中心、職教科研和信息中心。 江蘇技術師范學院的前身是創建於1984年的常州職業技術師范學院;1987年,經原國家教委同意,正式成立常州技術師范學院;2002年10月,經國家教育部批准,更名為江蘇技術師范學院。學校佔地1456畝,建築面積達33萬余平方米,學校擁有教學儀器設備總值達8000多萬元。經過20多年的建設和發展,學校的辦學規模不斷擴大,教育質量、辦學水平不斷提高,各項事業快速發展。 學校設有機械與汽車工程、電氣信息工程、化學化工、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經濟管理、外國語、藝術設計、教育、人文社科、財經職業技術、東方(公有民辦)、中德國際、繼續教育等13個二級學院,還設有基礎課部、體育部、江蘇省職業技術教育科學研究中心等教學科研單位。學校現有本科專業及專業方向50多個,涵蓋了工、文、教、管、經、理、哲等7大學科門類,形成了從全日制本專科教育到成人教育的人才培養、培訓體系。學校已了啟動研究生層次的人才培養工作,參與東南大學、河海大學、南京師范大學等重點高校研究生培養工作。學校正在積極申報碩士學位授予單位。 學校現有全日制在校學生14000餘人,教職工1100餘人,其中專任教師近700人。高級職稱340餘人,其中正高80餘人,博士、在讀博士生100餘人,碩士、在讀碩士生300餘人。中青年教師中有多人入選江蘇省新世紀科學技術帶頭人「333工程」第三層次培養人癬江蘇拾青藍工程」學術帶頭人培養人癬「青藍工程」三期優秀青年骨幹教師培養人選,有多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有1人被評為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另外,學校還聘請了包括兩院院士在內的多位海內外知名學者為名譽教授或兼職教授。學校建有貴金屬深加工技術及其應用、汽車維修、電視節目製作、數字圖像與處理、通訊、網路、現代製造技術、EDA實驗室、攝影技術、藝術設計CAD工作室等各類實驗室、工作室50多個,其中貴金屬深加工技術及其應用實驗室是江蘇省高校重點建設實驗室。學校擁有教學儀器設備總值達8000多萬元,圖書及文獻100多萬冊,中外期刊1200多種,電子文獻資料庫10個,數據光碟2萬多張。學校還建有校外教育實習基地50多個,校外生產實習基地30多個,生源基地100多個。
江蘇技術師范學院前身為常州技術師范學院,2002年10月更名為現校名。是以工科為主,具有職教特色的本科師范院校。學院現設機械工程、電氣信息工程、經濟管理、藝術設計、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化學化工、外國語言文學、教育等8個系,28個專業。現有專任教師500餘人,其中教授、副教授約200人。圖書館藏書50萬冊。
師資力量: 教職工900餘人,其中專任教師近600人。高級職稱270餘人,其中正高50餘人,博士、在讀博士生40餘人,碩士、在讀碩士生200餘人
學校成果: 江蘇技術師范學院大力加強學科建設,先後確立了職業技術教育學、企業管理、電路與系統、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設計藝術學、應用化學、計算機應用技術7個院重點建設學科,其中職業技術教育學為江蘇省重點建設學科。學院積極組織專家教授下企業為地方經濟建設服務,收益非淺。學院創辦的「博士論壇」、「教授沙龍」、「博士沙龍」產生了廣泛影響,收到了明顯成效。學院還建有江蘇省職業技術教育科學研究中心,全省首家成立的民營經濟研究所等各類專業研究所9個,所辦的《江蘇技術師范學院學報》和《職教通訊》的質量不斷提高,社會影響、學術影響不斷擴大。近五年來,學院教師出版著作100餘部,公開發表論文近3000篇,承擔各級各類科研項目課題380餘項,其中國家級課題13項,省級科研項目16項,2004年科研經費達1200餘萬元。
發展願景: 百尺竿頭再努力,不需揚鞭自奮蹄。沐浴著新世紀陽光的江蘇技術師范學院將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常州市委、市政府及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團結奮進、開拓進取,為江蘇實現「兩個率先」,為全國建設小康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為早日把我院建設成為特色鮮明的綜合性的現代化技術師范大學而不斷奮斗。

⑺ 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是幾本

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是二本院校。

學校前身為1959年籌建的吉林省勞動廳技工學校;1979年經國務院批准成立吉林技工師范學院,隸屬原國家勞動總局;1983年,劃歸吉林省管理並更名為吉林職業師范學院;2000年8月,吉林省經濟貿易學校並入學校;2002年2月,經教育部批准更名為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2015年8月,吉林省國際商務學校並入學校。

形象標識

校標整體圖案呈圓形,由兩個同心圓組成,給人以厚重雄渾之感。意寓「吉林工師人」上下同心協力,為建設一流的工程技術師范大學而奮斗。

外環上半部分為書法體學校中文名稱「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下半部分為方正大標宋體學校英文名稱。

內圓主顏色為藍色,主體圖案是將鏤空的「手」和「鳥」同構,通過五組圖形順時針旋轉排列,構成盛開的「映山紅」造型。

寓意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作為全國第一所職技高師,凸顯實踐操作能力、從師任教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象徵「吉林工師人」在知識的海洋和智慧的藍天翱翔,象徵創建一流工程技術師范大學的事業紅紅火火。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

⑻ 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怎麼樣

其實就是原來工程師范學院,簡稱工程師院,在天津不算什麼好學校,在外地就不一樣了,這學校和農學院,城建學院,差不多,屬於天津本科的3等吧。一等天大,南開,醫科大,中國民航。二等理工,工大,師大,商大,科大,中醫葯,外大等,它屬於三等。工科還湊合,師范類也行。以下是學校介紹。
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是我國最早建立的以培養職業教育師資為主要任務的普通高等師范院校,成立於1979年,隸屬於原國家勞動部;2000年轉為中央與地方共建,以天津市管理為主;2010年3月更名為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

學校現佔地80餘萬平方米,建築面積43.5萬平方米。現有各類全日制在校生1.5萬餘人。學校擁有一支實力較強、特色鮮明的師資隊伍,具有副高級以上專業技術職務的教師占專任教師總數的50.25%;「一體化雙師型」特色師資占「雙證書」專業理論課教師總數的70%以上。學校現有國家級實驗示範中心建設單位(工程實訓中心)和實訓中心11個、各類實訓實驗室160個、創新實踐基地5個;擁有2.91億元的先進實驗、實訓設備,生均設備值居全國高校前列。

學校現有工學、教育學、理學、文學、管理學、經濟學6個學科門類。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職業技術教育學、載運工具運用工程等3個學科為天津市重點學科。學校擁有高速切削與精密加工實驗室、信息感測與智能控制重點實驗室2個天津市重點實驗室,現場匯流排控制技術工程中心為天津市重點技術工程中心,師范能力與職業能力研究中心為天津市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2003年,學校被批准為碩士學位授予權單位,在同類院校中首家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2008年,國務院學位辦批准學校在3個專業開展「中職教師在職攻讀碩士學位」培養工作。目前,學校有一級學科碩士點6個,涵蓋31個二級學科碩士點,38個本科專業,其中,機械製造工藝教育、汽車維修工程教育、電氣技術教育、電子信息工程、職業技術教育管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6個專業已建成優勢(特色)專業。

學校以特色興校,堅持「動手動腦、全面發展」的辦學理念,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學校創立人才培養新模式,實行「雙證書」制,培養「一體化」職教師資(「雙證書」是指,學生不僅取得畢業證書,還要取得國家職業資格證書;「一體化」是指,畢業生既能講授專業理論課,又能指導專業技能訓練)。1996年,學校培養出我國具有國家高級職業資格證書的本科畢業生,成為我國培養「雙高」人才的第一校。學校先後兩次榮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2003年,培養出我國首批獲得技師國家職業資格證書的大學本科畢業生。2006年,學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中獲得優秀評價。2009年,學校「建設『崇尚技能,注重應用,鼓勵創新』校園科技文化,全面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等3項教學成果榮獲天津市教學成果一等獎。

近五年,學校學生在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數學建模、「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等競賽中,獲得國家一等獎10項、二等獎35項、三等獎7項;在參加第三屆CCTV杯全國大學生機器人電視大賽中,獲得第三名的好成績;2007年,在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中,獲獎總數居全國第六位。目前,學校已為全國培養了近3萬名高素質的職教師資,學校畢業生深受用人單位歡迎,就業率一直保持天津市高校前列。

學校設有職業教育研究所、非洲職業教育研究中心等17個學術研究機構。近五年,學校教師承擔了國家「86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重點項目等省部級以上項目233項,獲得省部級獎勵23項,申請專利245項,出版專著62部。學校出版的學術刊物《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學報》、《職業教育研究》被評為天津市一級期刊;《職業教育研究》雜志還連續多年獲得「全國職教期刊評比一等獎」。

學校被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等部委確定為首批「全國重點建設職教師資培訓基地」、「全國高職高專教育師資培訓基地」、「國家級職業培訓教師培訓基地」、「國家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教育部教育援外基地」等13個培訓基地,其中,前三個基地為牽頭單位。學校還是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職教師資專業委員會的會長單位、職業指導專業委員會的常務副會長單位,全國獨立設置職業技術師范院校聯席會會長單位、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研究會會長單位。學校積極承擔組織職業技能競賽,五年來,學校承辦了全國技工學校職業技能大賽、天津市中職學校電工電子專業職業技能競賽,參與協辦了天津市數控技能競賽、團中央、中央企業、國資委等全國職業技能大賽的技術工作和評判工作,充分展示師生的職業技能水平。

學校作為教育部首家教育援外基地,在職業教育援非工作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五年來,學校派遣援外教師104人次到衣索比亞、坦尚尼亞、埃及等國家職業院校任教,培養、培訓學生近萬人。2008年,根據衣索比亞教育部與中國教育部的合作辦學協議,受我國教育部委託,學校派出專家擔任校長、副校長和骨幹教師,承擔國家援建衣索比亞「埃塞—中國職業技術學院」的教學與管理工作。建立了衣索比亞首家孔子學院——「亞的斯亞貝巴孔子學院」,大力宣傳中國文化。近年來,學校還與美國、日本、韓國、英國、澳大利亞等國的多所高校開展了合作交流,是全國招收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的高校,目前有烏克蘭、蒙古、衣索比亞、尚比亞、越南等國家的本科和碩士留學生。

目前,學校已成為一所在國內同類院校中領先、在世界上有一定影響的職業技術師范院校,被譽為「中國培養職教師資的搖籃」。學校將加快改革和發展的步伐,進一步探索特色辦學新路,立足天津、服務全國、面向世界,為把學校建設成為國內一流水平、國際上有一定影響、特色鮮明的職業技術師范大學而努力奮斗。

⑼ 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代碼

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院校代碼是10204。

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始建於1959年,坐落在吉林省省會長春市,是國務院批准成立的一所專門為職業教育培養培訓專業課師資的全日制本科師范院校。

學校將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指導,貫徹落實全國全省教育大會精神,緊緊抓住吉林振興發展、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高教強省的有利時機,著力推進遷建帶動、轉型發展、科研提升、人才強校、特色發展五大戰略,為建設國內一流工程師范大學的目標而努力奮斗。


師資力量

截至2020年7月,學校有專任教師767人,雙師型教師比例達到60%以上,博士學位教師達到26%,正高職教師近百人,兼職博士生指導教師與碩士生指導教師共49人;有吉林省優秀教學團隊7個,吉林省高校創新團隊2個;有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吉林省高級專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業技術人才、拔尖創新人才、吉林省教學名師等高層次人才19人。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

閱讀全文

與技術師范學院是什麼鬥地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國盛期貨要下載哪個app交易 瀏覽:426
金數據如何在填完後顯示信息 瀏覽:143
司法技術室是什麼意思 瀏覽:719
創業板上市找什麼公司代理 瀏覽:895
肉類調理品有什麼產品 瀏覽:656
柘城對比淅川辣椒市場哪個大 瀏覽:79
餐飲小程序怎麼找紅利 瀏覽:438
微信發了多少條信息怎麼看 瀏覽:107
目前市場上的仿製葯有哪些 瀏覽:703
西部數據2400mb是什麼意思 瀏覽:516
什麼產品可以消痘 瀏覽:395
c語言如何查找源程序 瀏覽:374
吉客優品代理怎麼做 瀏覽:967
plc程序sftl什麼意思 瀏覽:763
標普技術進展如何 瀏覽:356
代理服務行業的賬怎麼做 瀏覽:53
歐盟農產品標准怎麼查看 瀏覽:854
什麼情況下可以不使用實質性程序 瀏覽:123
短期交易用英語怎麼說 瀏覽:464
客房入住信息多久消失 瀏覽: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