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當今世界上最大影響最深的十大技術
當今世界影響最深的十大技術:
1、核裂變和核聚變技術;
2、計算機和多媒體技術;
3、有線網路技術(信息高速公路);
4、手機和無線網路技術;
5、衛星通訊、遙感和導航技術;
6、應用化學;
7、超導技術;
8、磁懸浮技術(因為這個技術,人類移民外星球將成為可能);
9、激光技術(工業、醫學領域應用寬廣,將改變人類未來戰爭的模式);
10、高速鐵路技術(拉近了人類的距離)。
求採納!
2. 現代科學技術有哪些
1、航空航天技術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將航天員楊利偉送入太空。這次成功的發射標志著中國成為繼前蘇聯(俄羅斯)和美國之後,第三個有能力將人送上太空的國家。
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號將宇航員翟志剛、劉伯明和景海鵬送入太空。翟志剛出艙作業,劉伯明在軌道艙內協助,實現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的太空漫步,令中國成為能進行太空漫步的國家。
2、深海技術
2012年6月30日,「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在馬里亞納海溝試驗區成功進行7000米級海試的最後一次下潛試驗,下潛最大深度達到7035米。「蛟龍」7000米級海試的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下潛試驗都突破七千米,最大下潛深度達到7062米,可以說這次海試獲得圓滿成功。
「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是國家「863」計劃重大專項,由國家海洋局下屬的中國大洋協會組織多家科研單位共同承擔研製任務、聲學所作為核心單位,聯合國內百餘家科研、生產部門和高校,在長達10年的研製和試驗過程中,攻克了中國在深海技術領域面臨的一系列空白和關鍵技術瓶頸。
3、基因技術
2000年2月12日,參與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六國科學家聯合公布了人類基因組圖譜及其分析結果,人類基因組的完成圖將於繪制出。繪制出完整的人類基因組圖譜,破譯出人類全部遺傳信息。
這一計劃的實施將為人類自身疾病的診斷和防治提供依據,給醫葯產業帶來不可估量的變化,將促進生命科學、信息科學及一批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
4、高鐵技術
復興號動車組列車,是中國標准動車組的中文命名,由中國鐵路總公司牽頭組織研製、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的動車組列車。
英文代號為CR,列車水平高於CRH系列。三個級別為CR400/300/200,數字表示最高時速,而持續時速分別對應350、250和160,適應於高速鐵路、快速鐵路、城際鐵路。早期的兩個型號是紅麒麟CR400AF和金鳳凰CR400BF。復興號CR400系列是上檔時速400公里、標准時速350公里。
在350公里時速下復興號與和諧號CRH380相比,總能耗下降了10%。復興號從300公里提高到350公里時速,能耗大概增加20%-30%。京滬高鐵客流量佔中國高鐵客流量的六分之一以上,沿線經濟能力強和需求強,中國鐵路總公司在京滬高鐵逐步恢復350時速,其它線路則視條件而定 。
2018年7月1日起,全國鐵路將實行新的列車運行圖,16輛長編組「復興號」動車組首次投入運營。 8月1日,京津城際鐵路上運行的動車組列車已全部更換為「復興號」。
5、天文科學
黑洞是現代廣義相對論中,宇宙空間內存在的一種天體。黑洞的引力很大,使得視界內的逃逸速度大於光速。「黑洞是時空曲率大到光都無法從其事件視界逃脫的天體」。
1916年,德國天文學家卡爾·史瓦西通過計算得到了愛因斯坦引力場方程的一個真空解,這個解表明,如果將大量物質集中於空間一點,其周圍會產生奇異的現象,即在質點周圍存在一個界面——「視界」。
一旦進入這個界面,即使光也無法逃脫。這種「不可思議的天體」被美國物理學家約翰·阿奇博爾德·惠勒命名為「黑洞」。
北京時間2019年4月10日21時,人類首張黑洞照片面世,該黑洞位於室女座一個巨橢圓星系M87的中心,距離地球5500萬光年,質量約為太陽的65億倍。它的核心區域存在一個陰影,周圍環繞一個新月狀光環。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被證明在極端條件下仍然成立。
3. 高科技有哪些
具體如下:
1、軸承方面,是日本、瑞典、德國的天下。
2、炭纖維方面,技術基本被日本東麗,東邦,三菱麗陽壟斷。
3、工業機器人方面,技術基本掌握在日本手中。
4、超高精度機床方面,是日本、德國、瑞士的天下,其中日本更是領先世界一大截。
5、頂尖精密儀器方面,美日德英基本壟斷,其中美國10家,日本6家,德國4家,英國2家。
6、工程器械方面,美國卡特彼勒、terex分列第一、第三;日本小松、日立分列第二、第四;中國徐工進入前十。
7、半導體加工設備方面,全球前十大半導體設備生產商中,有美國企業4家,日本企業5家。
8、半導體材料方面,日本在14種重要材料方面均佔有50%以上的份額,全球70%的半導體硅材料,由日本信越化學提供。
9、發電用燃氣機輪方面,是三菱重工、日立、西門子的天下。
10、光學方面,經吉尼斯世界紀錄認定的世界最精密光學天象儀——來自日本五藤光學,世界先進光學玻璃製造商有日本保谷光學Hoya、日本小原光學Ohara、日本住田光學Sumita、德國肖特光學Schott。
相關信息:
一般認為,高科技是一種人才密集、知識密集、技術密集、資金密集、風險密集、信息密集、產業密集、競爭性和滲透性強,對人類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具有重大影響的前沿科學技術。
通俗的理解,就是高科技必須進行產業化,才能形成產業規模效益。並且高科技無國界。需要全球高科技產業聯合應對人類共同的命運問題。
4. 世界上有哪些新技術
我只知道納米技術:(第一種)
納米技術是20世紀90年代出現的一門新興技術。它是在0.10至100納米(即十億分之一米)尺度的空間內,研究電子、原子和分子運動規律和特性的嶄新技術。
當空間尺度足夠小的時候,以分子或者更小的單位排列的時候,就會發現很多比現實世界更為奇異的事情。 這是因為運用納米技術之後,分子或者原子等粒子的結構會發生很大的改變,當然也就會產生更多的原來不具備的特性。
比如說 運用納米技術之後,衣服臟了只需要用清水洗一下就干凈了, 比如玻璃杯摔不壞, 當然這是普通的日常生活的應用。
對於高端的技術來講,納米技術更為重要。納米技術在 超導的應用方面,集成電路的發展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地位。 例如後者,大家都知道CPU是一種超大規模的集成電路,現在很普遍的P4技術是運用%2
(第二種)
由於納米技術不可估量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包括為信息產業的電子、光電子的繼續發展和提高;為製造業、國防、航空和環境應用提供更物美價廉的材料;為醫療、醫葯和農業上加速生物進步將起的作用,人類可以預計到21世紀,納米科學和技術將會改變人造物體的特性,產生工業革命。IBM的前首席科學家約翰·阿姆斯特朗在1991年寫道"我相信納米科學和技術將會是下一個信息時代中心,就像在七十年代的微米引起的革命一樣"。
納米技術的發展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它將改觀人類傳統的生產模式,提高社會生產力,並有可能從根本上解決目前人類所面臨的環境污染、生態平衡破壞、原材料與能源消耗等諸多嚴重問題;同時,納米科技能夠開發物質潛在的信息和結構潛力,使單位體積物質儲存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提高百萬倍以上,因而它產生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不可估量,必然會成為下一個信息時代的核心
我國在納米技術領域的研究也已起步。中國科學院、中國真空學會分別召開研討會討論我國納米科技的發展戰略,納米材料的研製已被國家列入攀登計劃、「863」計劃、攻關計劃、火炬計劃等,納米加工和DNA結構的STM研究也已被列為中科院八五重大基礎研究項目。去年,科技部又啟動了有關納米材料的國家重點基礎研究項目,投入數千萬資金支持基礎研究。我國已有了自己的納米技術產品,建立了十多條納米材料和技術的生產線。深圳中星汽車製造公司最近研製成功的納米超級電池開始小批量生產,其產品在導電性能、儲電能力、連續放電時間、體積和重量、成本等方面都遠遠超過了鎳鎘、鎳氫、鋰錳電池。由江蘇五菱柴油股份公司、江蘇常泰化工集團公司、西北大學、化工科技總院共同組建的江蘇常州市五菱常泰納米材料有限公司,是我國第一家用均勻沉澱法生產納米氧化鋅的高科技企業,實現了工業化生產。我國在納米材料的性能研究上也有新突破,中科院沈陽金屬研究所盧柯研究員領導的小組利用新的制備工藝,製造出大量高密度、高純度的納米銅,其晶粒尺寸僅有30納米,在世界上首次直接觀察到納米金屬材料在室溫下的超塑延展性。中科院化學所將納米技術的研究成果應用於紡織行業,經過處理的衣料,改變了以往對油、水「一親一憎(或親水或親油)」的性質 ,實現「雙親」、「雙憎」。西安交大用納米材料製造顯示器,比普通液晶顯示器節能、清晰度高、重量輕,可用於生產掛壁式電視機。
納米技術是節能、低耗與技術密集型的高技術,盡管全面實現其產業化尚有很長的路要走,但由於納米材料從問世到現在時間並不太長,研究納米材料的設備和手段國內都已具備,我國完全可以抓住這一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趕上並超過國際先進水平。對於具體的研究工作,根據國外經驗,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由多學科的不同專業研究人員協作,才能適應納米技術研究的需要,實現新的突破。
5. 美國在世界上最先進的科技都有哪些
1、軍工技術
論武器裝備的技術水平,美國是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一。小到單兵裝備,達到重型戰略運輸機、核動力航母等,幾乎在武器全領域內都全球領先。美國是全球唯一的超級大國,也是唯一的超級軍事強國,在軍工科技和武器裝備方面自然也擁有無與倫比的優勢。
美國航母碾壓世界
美國的航母技術在二戰中建立了優勢地位,也是全球第一個掌握核技術的國家,並在第一時間將核技術應用於艦艇動力,深厚的技術積淀奠定了美國在核動力航母方面的絕對優勢。美國擁有當今全球先進的核動力航母技術,也擁有全球最強大的航母艦隊。
美國海軍現役11艘10萬噸級的大型核動力航母,包括10艘「尼米茲級」和1艘「福特級」,此外,還有「福特級」的2、3號艦在建造中,2號艦「肯尼迪號」已經基本完成船體建造,不久即可下水。
全球目前只有聯合國「五常」和意、西、印、泰9個國家裝備航母,美國一家裝備的航母數量超過了其他所有國家之和,完全處於碾壓般優勢地位!
以上內容參考:鳳凰網-斥資2600億,美國欲重掌晶元製造「話語權」!真實情況卻讓人意外
以上內容參考:鳳凰網-中、美、歐AI實力終極PK!中國進步巨大,美國仍然絕對領先
以上內容參考:鳳凰網-美國太空軍司令承認美國正在研發太空定向能武器
以上內容參考:鳳凰網-美國軍工技術全球領先,壟斷大型核動力航母超半個世紀
6. 世界十大先進科技有哪些
十大軍事高科技:第一個是能源技術第二個是動力技術第三個是火控技術第四個是信息技術第五個是傳送技術(包括物資、人員的運送等)第六個是航空技術(就是指空天武器)第七個是材料技術第八個是製造技術第九個是生物技術第十個是反導技術。
7. 中國世界領先的技術有哪些
1、激光技術。我國激光技術世界第一,領先全世界15年。
2、超級稻及其他農作物雜交技術。超級稻被世界成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
3、陶瓷技術。陶瓷技術是我國傳統的領先技術。
4、反衛星武器技術。我國已經發明寄生星多年。現在開始向菲律賓的一顆商業衛星部署寄生星。寄生星只有中國才有,世界任何國家都沒有研製出來。是我國鎮國之寶。
5、建橋技術。我國是造橋王國,有「世界橋梁博物館」的美稱。杭州灣跨海大橋是世界上最長的橋,也是世界跨度最大的橋。
6、高原鐵路建設技術。青藏鐵路是世界高原鐵路技術難度最大的技術。
7、巨型水電站建設技術。我國建設的三峽水利樞紐工程,代表世界水電技術的最高水平。
8、排灌機技術。安裝在駱馬湖的抽水機直徑8米,計劃再安裝直徑12米的機器。代表世界最高水平。
9、智能機器人技術。我國的水下螃蟹系統,是世界獨有的。
10、汽墊船是我國發明的。當時為了保密,沒有向全世界公布。
11、打水井技術。我國在西北能打世界最深的水井。
12、絲綢技術。絲綢是我國的傳統技術。現在仍然世界領先。
13、治理沙漠技術。我國治理沙漠技術世界領先。
14、防治人畜瘟疫技術。我國在50--60年代已經基本消滅人畜瘟疫,當時和現在都是世界最高水平。
(7)世界上有哪些基本技術擴展閱讀
電子技術
在電子與信息技術產業方面,中國取得了長足進步,達到世界一流水平。2009年中國製造世界上48.3%的電視機,49.9%的行動電話,60.9%的個人電腦,和75%的液晶監視器。
國產製造的電子元件已成為一個重要來源,2010年中國軟體行業在軟體和信息服務市場的份額以高於15%的速度增加,在過去的十年裡平均增幅達到36%。
中國是第一個以發展中國家的身份製造了超級計算機的國家,2011年中國擁有世界最快的500個超級計算機中的74個,而十年前她仍默默無聞。
中國以國產微處理器為基礎製造出本國第一台超級計算機名為神威藍光,部署於天津濱海新區的國家超級計算天津中心的業務主機天河一號和曙光計算機天津產業基地生產的曙光星雲,分別為世界超級計算機運算速度排名的第二和第四名。
且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清華大學組成的聯合小組,成功實現了16公里的量子態隱形傳輸,這一距離是當時世界記錄最遠距離的20多倍。
上海交通大學有望實現探測「馬約拉納費米子」,使中國進入量子計算機的領先領域。2012年一款計算機多CPU高速互連的高性能專用交換晶元在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系統封裝技術研究室封裝成功,結束了中國高端晶元外國封裝的歷史。
8. 當今世界比較先進的技術有哪些
重組激活技術,克隆技術,激光技術,聲波技術,紅外技術,熱導技術,電磁技術,隱身技術,原子能技術,,仿生技術。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你。
9. 世界上最先進的科學技術有哪些
目前比較有發展前景的科技主要是生命科學,納米科學,空間科學,新能源科學,信息科學這幾個領域。
生物技術:生物工程,基因工程葯物、疫苗和基因治療,蛋白質工程,仿生學,微生物工程,生化工程電子信息技術:智能計算機系統,光電子器件和光電子、微電子系統集成技術
,信息獲取與處理技術,通信技術
自動化技術:計算機集成製造系統(CIMS),人工智慧與機器人
海洋科學:海洋探測與監視技術,海洋生物技術,海洋資源開發技術
(海洋科學屬地球科學領域)新材料技術:電子信息材料、新能源材料、納米材料、先進復合材料、先進陶瓷材料、生態環境材料、新型功能材料(含高溫超導材料、磁性材料、金剛石薄膜、功能高分子材料等)、生物醫用材料、高性能結構材料、智能材料、新型建築及化工新材料航空航天技術:航天航空交通工具,空間飛行、空間探測,空間開發,空間科學研究能源技術: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微生物能),地熱能,潮汐能,核能(第三,四代核能源,即聚變和湮滅),可燃冰,氫能,燃煤磁流體發電激光技術:激光測距技術,激光通信技術,激光制導技術,強激光技術,激光模擬訓練技術,激光加工技術認知極端條件下的物質結構與性狀
--量子結構與量子信息
--納米、團簇結構與性狀
--超高壓物質結構與性狀
--超強磁場物質結構與性狀
--極低溫物質結構與性狀
--分子設計、剪裁與組裝
--超快過程
--等離子體物理
--天體物理(反物質、暗物質、黑洞….)生命科學成已為熱點領域,正醞釀著重大突破。
--信息生物科學
--基因組與功能基因組科學
--蛋白質科學
--理論生物物理、生物大分子結構與功能
--幹細胞科學
--分子發育生物科學
--分子生態科學
--分子生物協同進化科學
交叉與復雜科學問題往往成為新的前沿
--復雜系統科學
--粒子物理與宇宙現化
--腦智科學
--環境科學中的物理、化學問題
--分子病原學與流行病學
--數學、應用數學與計算數學中的前沿問題
--微納系統仿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