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怎麼引用參考文獻
引用參考文獻方法如下:
一、不能抄襲
1、對於觀點,需要重新總結,用自己的話適合自己文章的語言,重新在文章中描述一遍並注釋。
2、對於數,需要准確地使用數據的環境、條件等等,標明來源並注釋。
3、對於一些經典的話要引用原文,須在文章將原文用雙引號括起來,表明是原文引用參考文獻,並註明出處。文章應有自己觀點和立場,每一篇論文的觀點和立場應該有所不同。直接照抄其他論文中的原文,是對論文的一種馬虎態度,沒有深刻考慮被引論文的立場和自己論文的上下文。
二、引用來源
1、專業論文應盡量引用專業來源,優先順序如下:學科較著名的開創性的論文、有影響力期刊的論文、有影響力會議的論文、學術著作、一般期刊論文、會議論文、協議的版本、法律的版本、手冊的版本、經典教科書、一般指導性書籍、大眾期刊、報紙、商業期刊、網站、個人博客等。
2、查找引用源應該查找一級出處。就是最開始發表這一觀點的論文。該論文可能被其他論文引用,則引用論文為二級論文。只有一級出處才是最真實的表現,其他的二級出處可能摻雜其他作者的立場和觀點。只有找到了一級出處才說明作者對該問題做了較深刻的研究。
3、引用來源的選擇。有時都是一級出處但仍可選擇。比如同時有書,論文,網站,資料庫,綜述等等。論文一定要引論文,論文往往是最原始的。有研究性論文就不要使用綜述,綜述往往是二級出處。有論文就不用書,除非書中有很大的改動。有論文和書,網站和資料庫就不要考慮。
三、引文出處的排列順序
按出現順序排序:在文章中先出現的引用先列出處。現在一般的中文雜志都應該是按照此標准。
但是,實國內學生的做法往往沒有順序,看看注釋列表也沒有什麼順序。這樣只能說是還沒有了解論文的基本寫作原則,更不利於後期的論文查重。
四、出處的寫法
一般的雜志會給出自己排版方法和順序,是為方便讀者能找到原文,所以一切以此原則出發。如一篇論文在一個沒有出版物的學術會議上發表,那最好標注電子版本的地址,同理適用於內部研究報告。所使用的資料庫,手冊也應標註上版本,年代,網址方便查找,書籍應當註明頁碼。
文獻引用應滲透到全文的不同部分
許多論文只在引言中引用參考文獻,實際上論文各部分可能都涉及必要的文獻引用(如果引用只出現在引言中,就顯得不專業)。
1、在標題中引用文獻的情況極少出現,往往是對一篇文章改錯或糾錯時在標題中直接引用(原文標題甚至作者)。
2、在摘要中引用的文章一般屬於重要的文章。然而,摘要是可以獨立閱讀的文本,因此不能採用編碼引用。可以採用作者、出版物簡寫、卷、年、起始頁的格式來引用某文獻,具體如何做,應看出版物指南。
3、大量的文獻引用通常出現在引言中,通過引用參考文獻來實現如下目的:說明你問題的來源是什麼,問題為何重要;指出你面對的問題已經有了哪些工作,還有哪些空白;指出你將採用前人的哪些方法或結果;交代你的工作將推進、補充或糾正之前的哪些工作。
4、在介紹方法時,需要引用文獻來說明方法的來源。即便你給出了自己的方法,也適當引用別人的方法,對比說明你的方法有何優勢,或者引用別人的工作以檢驗你的方法的合理性。
5、對於結果的介紹,也需要引用文獻來說明你得到了什麼新的或者不一樣的結果。在討論結果時,需要引用文獻來說明你思考問題的方式合理。如果你的論文涉及過程分析,那麼還需要交代使用了誰的方法。
6、最後,在介紹結論時,可以對比文獻指出你有什麼重要貢獻等。
總結而言,為了顯得很專業,需要引用原始文獻、引用親自閱讀過的文獻、引用相關文獻、尊重文獻的本意、滿足格式要求和引用規范、將文獻工作邏輯地嵌入到自己內容介紹之中、將文獻引用貫穿到全文各個部分。
㈡ 論文參考文獻怎麼引用
操作方法如下:
操作設備:戴爾筆記本電腦
操作系統:win10
操作程序:word2017
1、點擊引用
在word裡面,點擊上方的引用,進入引用功能區裡面。
㈢ 如何引用文獻
問題一:參考文獻如何引用 利用word插入參考文獻
寫論文要有參考文獻,但是每次寫論文,遇到的第一個頭疼的問題就是參考文獻的插入。雖然以前知道word有很強大的插入參考文獻的功能,也轉載過別人寫的經驗總結,但是沒有實際用過,現在用到了,把暫時遇到的一些問題的解決方法小結一下,沒遇到的就等以後再小結吧!希望能給大家節省一些時間。
1..以章節附註的方式插入第一個參考文獻。
將游標定位於word文檔中將要插入參考文獻的位置,按「插入/引用/腳注和章節附註」。出現一菜單,選擇「章節附註」,「文檔結尾」,編號格式為「1,2,3」。按「插入」按鈕。以後也按照這個方法,不管是在該參考文學的前面還是後面插入,word都會自動更新編號,你就不用再自己一個一個改編號了。
2.給插入的參考文獻加中括弧。
用word自動插入的參考文獻是沒有中括弧的,參考文獻全部寫好後要是一個一個加中括弧太麻煩。用什麼方法呢?按「編輯/查找,在查找欄中輸入^e,再替換為:[^&]。(交叉引用時插入的第N(N>2)次上標並不能被替換,此時查找欄中應輸入^#(代表「特殊格式」中的「任意數字」),另外,「格式」選項還應選擇「字體-上標」)(上述查找方法只能查找到由「交叉引用」產生的上標,第一次插入的上標還是得用^e才能查找)這時不管是文章中還是章節附註中的參考文獻編號都加上了中括弧。我用過了!很好用。
3.給章節附註中的參考文獻編號去除上標標志
你會發現正文和章節附註中參考文獻都是上標的形式,正文的上標是你想要的,但是章節附註中不是你想要的。修改方式和譜圖word一樣,選中編號,按快捷鍵ctrl+shift+=」即可。也可以選中,右擊,字體,效果中上標項的勾去掉。(新建「字元」樣式即可)
4. 去除「章節附註分隔符」
2003版:
參考文獻有幾頁,你會發現每頁的參考文獻前面都有一條橫線,且無法刪除。它叫「章節附註分隔符」。怎麼刪除?進入普通視圖。按「視圖/腳注」,此時編輯界面分為兩個部分下面的編輯框是章節附註編輯框選擇章節附註編輯框中的「章節附註」下拉框,選擇「章節附註分隔符」,出現一條橫線,選擇該橫線,刪除它。再選擇「章節附註延續分隔符」,也會出現一條橫線(這是章節附註分頁時會出現的很長的橫線),選擇該橫線,刪除它。關閉後,再按「視圖/頁面」切換回來。
2007版:
1. 先「視圖」? 「普通視圖」;
2. 進入「引用」?「腳注」?「顯示備注」;
3. 窗口下面出現了「章節附註」,點擊下拉菜單「所有章節附註」那裡;
4. 選「章節附註分隔符」,刪掉那個橫線;
5. 選「章節附註延續分隔符」,再刪掉那個橫線,搞定。
對於腳註上面的橫線也這么刪。
5. 交叉引用
當你在文檔中第N(N大於等於2)次引用前面文檔曾經引用過的文獻時,這時宜採用「交叉引用」。方法:按「插入/引用/交叉引用」,出現一菜單,在引用類型中選擇「章節附註」,引用內容為「章節附註編號」,這時在菜單中會出現你曾經編寫過的所有章節附註,選擇你需要的,按「插入」按鈕即完成交叉引用了。
註:若你後來又在前面的文檔中插入新的章節附註,這時後繼的章節附註會自動更新編號,但交叉引用不會自動更新。怎麼辦?按「ctrl+A」選擇所有內容後,按「F9」鍵就可以完成手動更新。(好像不管用,應該是單擊右鍵,「更新域」)
6.連續章節附註問......>>
問題二:如何引用參考文獻 1 、期刊作者.題名〔J〕.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頁碼2、 專著作者.書名〔M〕.版本(第一版不著錄).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頁碼3、 論文集作者.題名〔C〕.編者.論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頁碼4 、學位論文作者.題名〔D〕.保存地點.保存單位.年份5 、專利文獻題名〔P〕.國別.專利文獻種類.專利號.出版日期6、 標准編號.標准名稱〔S〕7、 報紙作者.題名〔N〕.報紙名.出版日期(版次)8 、報告作者.題名〔R〕.保存地點.年份9 、電子文獻作者.題名〔電子文獻及載體類型標識〕.文獻出處,日期二、文獻類型及其標識1、根據GB3469 規定,各類常用文獻標識如下:①期刊〔J〕②專著〔M〕③論文集〔C〕④學位論文〔D〕⑤專利〔P〕⑥標准〔S〕⑦報紙〔N〕⑧技術報告〔R〕2、電子文獻載體類型用雙字母標識,具體如下:①磁帶〔MT〕②磁碟〔DK〕③光碟〔CD〕④聯機網路〔OL〕①聯機網上資料庫〔DB/OL〕②磁帶資料庫〔DB/MT〕③光碟圖書〔M/CD〕④磁碟軟體〔CP/DK〕
問題三:如何引用參考文獻 從論文評價的形式標准上來講,參考文獻在體現研究成果層次上具有明顯的評價意義。在參考文獻的引用上有幾個原則需要注意:
1、該引而不引,學風有問題。
如果論文中引用了他人的學術觀點、數據、材料、結構等而不如實、規范地標注處處,則有缺乏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或學術修養的嫌疑。文獻的引用不僅是對他人勞動成果和著作權的尊重,也是對個人誠信的拷問。如果漏引的正好是審稿人的文獻,則會造成極壞的影響。
2、引用不規范,水平則有限
如果一篇論文的參考文獻在文中文後標注的不規范,或者有錯漏,或者格式不一,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作者寫作水平和態度,缺乏嚴禁的科學態度。這就如同論文寫作主體部分表達不一致、錯字別字等會使人懷疑在研究中是否也是如此粗心大意,那麼論證過程、結果和結論都會讓人生疑。
3、文獻多與少,充分為最好。
文獻量的多少體現出作者佔有資料的程度,特別是對相關方面的代表性文獻的遺漏會直接影響著立論的充分性和必要性。文獻引用量的多少,一定程度上代表資料的佔有程度、選題的前沿熱點和選題的重要程度,一般來講中文論文的文後參考文獻都偏少,這也是事實。但是,也不能簡單以文獻引用量達到多少簡單劃分,不同學科、不同性質的論文之間的文獻引用量也相差很大。
4、文獻失效短,表明是熱點。
參考文獻過於陳舊雖然不能說研究沒有創新,但說明並非當前研究的熱點,沒有人研究和解決可以認為是前沿但選題的重要性也就值得懷疑。一些經典性文獻長期以來被人引用,文獻被引用的半衰期長短也是評價期刊和論文的理論性強弱的指標,但是從現有研究的文獻引用情況來看,近五年的研究成果應該佔有較大的比例。如果近五年裡有很少相關的文獻發表,那隻能講論文的選題並不被人們廣泛關注。
5、文獻有層次,增強說服力。
文獻的作者團隊和發表的期刊,一定程度上體現出研究選題的高度和層次,特別是行業內的權威文獻往往具有一定的說服力。無論是期刊還是作者的權威性並不是自封的,而是其長期以來嚴謹科學作風的積累和體現,能夠引用權威期刊或者權威作者的文獻自然會得到同行的認可,這是建立在人們對權威的信賴基礎上的。
6、文獻范圍廣,自信能力強
文獻引用貴在科學合理,如果局限在很窄的一個范圍也容易造成「攀龍附鳳」「狐假虎威」的嫌疑,實事求是地引用不同層次期刊和作者、不同語種的相關文獻,更能體現作者對自己研究成果的自信和對研究背景的掌握的全面性。與前一條相呼應,正好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
問題四:如何用word撰寫和引用參考文獻 文獻綜述是對某一方面的專題搜集大量情報資料後經綜合分析而寫成的一種學術論文, 它是科學文獻的一種。
格式與寫法
文獻綜述的格式與一般研究性論文的格式有所不同。這是因為研究性的論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結果,特別是陽性結果,而文獻綜述要求向讀者介紹與主題有關的詳細資料、動態、進展、展望以及對以上方面的評述。因此文獻綜述的格式相對多樣,但總的來說,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題、總結和參考文獻。撰寫文獻綜述時可按這四部分擬寫提綱,在根據提綱進行撰寫工。
前言部分,主要是說明寫作的目的,介紹有關的概念及定義以及綜述的范圍,扼要說明有關主題的現狀或爭論焦點,使讀者對全文要敘述的問題有一個初步的輪廓。
主題部分,是綜述的主體,其寫法多樣,沒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順序綜述,也可按不同的問題進行綜述,還可按不同的觀點進行比較綜述,不管用那一種格式綜述,都要將所搜集到的文獻資料歸納、整理及分析比較,闡明有關主題的歷史背景、現狀和發展方向,以及對這些問題的評述,主題部分應特別注意代表性強、具有科學性和創造性的文獻引用和評述。
總結部分,與研究性論文的小結有些類似,將全文主題進行扼要總結,對所綜述的主題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見解。 參考文獻雖然放在文末,但卻是文獻綜述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它不僅表示對被引用文獻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獻的依據,而且為讀者深入探討有關問題提供了文獻查找線索。因此,應認真對待。參考文獻的編排應條目清楚,查找方便,內容准確無誤。關於參考文獻的使用方法,錄著項目及格式與研究論文相同,不再重復。
問題五:參考文獻的引用的格式 參考文獻及注釋
凡有直接引用他人成果(文字、數據、事實以及轉述他人的觀點)之處的均應列於參考文獻中或加以注釋,參考文獻按文中出現的順序列出。論文分章節的,每章結束後都應該註明本章參考文獻,不分章節的在文後統一註明。注釋統一按分頁下注的方式進行。
參考文獻書寫格式應符合GB7714-87《文後參考文獻著錄規則》。各類引用參考文獻條目的編排格式如下:
(1)學術期刊文獻
[序號]作者.文獻題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號(期號):起-止頁碼
(2)學術著作
[序號]作者.書名[M].版次(首次免注).翻譯者.出版地:出版社, 出版年: 起-止頁碼
(3)有ISBN號的論文集
[序號]作者.題名[A].主編.論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頁碼
(4)學位論文
[序號]作者.題名[D].保存地:保存單位,年份
(5)專利文獻
[序號]專利所有者.專利題名[P].專利國別:專利號,發布日期
(6)技術標准
[序號]標准代號,標准名稱[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7)報紙文章
[序號]作者.題名[N].報紙名,出版日期(版次)
(8)報告
[序號]作者.文獻題名[R].報告地:報告會主辦單位,年份
(9)電子文獻
[序號]作者.電子文獻題名[文獻類型/載體類型].文獻網址或出處,發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選)
問題六:如何將引用文獻號「[ ]」置於引用名詞的右上角? 用上標不行嗎?上標快捷鍵(英文狀態下)「ctrl」+「shift」+「+」
問題七:該文獻應該怎麼引用 參考文獻是論文的一個構成部分,其引用原則是,用你自己的語言來總結其他作者的研究
發現,然後註明引用的出處。在一篇論文中,引用參考文獻論證自己的觀點或者理念是十分必要的。對於別人已經研究過的內容,我們便不需要重復的實驗研究,通
過參考文獻的引用,便能簡要的體現我們想要表述的內容。
但並非一篇論文的內容都由參考文獻堆積便可,正確的選用參考文獻至關重要。那麼,我們在寫作論文時參考文獻怎麼引用才合理?我們又該如何正確選用參考文獻呢?
一、參考文獻怎麼引用才合理
(1)參考文獻的類型
參考文獻類型較多,主要有專著[M], 論文集[C],報紙文章[N],期刊文章[J],學位論文[D],報告[R],標准[S],專利[P],論文集析出文獻[A]等等,其中最常見的是期刊文章。
(2)引用參考文獻的數量
一般學術文章的參考文獻數量以20-40篇為宜,綜述類文章的參考文獻一般會比研究類參考文獻數量多。除綜述外,其他文章的參考文獻超過40則說明相對於你的研究結果而言,討論和前言部分所涉及的內容有可能過多,需要刪減。
(3)參考文獻正文中的引用格式
正文中參考文獻的引用格式以不同的學校要求為准,但不外乎數字編號和人名。
數字編號比較簡單,僅僅按照從前到後的順序給所出現的文獻一一編號即可。萬一中間需要添加或刪除參考文獻,後面的所有數字就會改變。如果我們手動錄入參考文獻,那是十分麻煩的。這時候就需要用到endnote軟體或者其他相關參考文獻引用的軟體幫助。
還
有一種正文引用是人名的引用。一般而言,文獻是一位作者的,直接寫這位作者的名字即可;如果是兩位作者,則這兩位作者中間用and連接;若是三位或三位以
上作者,則輸入第一作者的名字後面加et al.表示。由於et al.是拉丁文的「等」的意思,需要斜體,又是縮寫,所以後面要加點號。
有時候正文中我們會提及作者的名字,此時參考文獻的引用位置往往緊跟名字的後面。如It is reported by Li et al.[Li et al., 2010] that …….
(4)參考文獻的內容與引文一致
引用之處的內容必須是出自所引參考文獻的內容。我們可以通過參考文獻的題目來大致判斷是否正確引用。那種驢唇不對馬嘴的引用肯定是錯誤的,遇到這樣的引用必須做出修改。
(5)盡量引用原始文獻
好多學生為了省事,拿來一篇文獻引用裡面的句子的同時,再次引用這篇文章所引用的其他參考文獻,這就是二次引用。二次引用的危害在於在引用過程中,肯定會有人曲解了原文的意思,一錯再錯,這跟以訛傳訛的道理是相似的。
那麼如何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我們可以查閱二次引用的原始文獻,看原始文獻是如何描述的,看引用的這句話是否符合原始文獻的內容。確保無誤的情況下再引用,才能避免錯誤引用。
(6)盡量選擇較新的文獻
這
一點不是絕對的,倘若我們寫的這篇論文確實是早些年有研究,中斷了一段時間之後,重新研究。這時難免會引用早些年的文獻。再者,有的文獻確實是經典的,提
出的理念至今都是說的通的,此時引用這些文獻也是無可厚非的。但畢竟這兩種情況是少數,大部分的研究還是基於最新研究的基礎上進行的。因此引用參考文獻也
必須有幾篇較新的參考文獻,才能顯示我們的研究的意義及重要性,特別是引言部分的描述。
(7)參考文獻的檔次
參考文獻的檔次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咱們所寫文章的檔次。我們的引文大部分都是2-5分左右的文章,那麼我們的文章差不多也可以發2-5分左右,當然審稿老師並不會注意這個問題,因為沒人會一一核實你所引用的文獻的影響因子。
二、如何正確選用參考文獻
(......>>
問題八:論文中從網上引用的內容應該如何書寫參考文獻? 應該寫:
序號 作者.文獻題名.電子文獻類型標示/載體類型標示.文獻網址或出處, 更新/引用日期
14 王明亮. 標准化資料庫系統工程新進展[EB/OL]. cajcd.e/pub/980810-2, 1998-08-16
需要其他關於論文資料可參看附件
電子文獻類型標志
對於資料庫(database)、計算機程序(puter program)及電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等電子文獻類型的參考文獻,以下列字母作為標志:
電子參考文獻類型 資料庫 計算機程序 電子公告
電子文獻類型標志 DB CP EB
對於非紙張型載體的電子文獻,當被引用為參考文獻時需在參考文獻類型標志中同時標明其載體類型,採用雙字母表示電子文獻載體類型:
磁帶(magnetic tape)――MT; 磁碟(disk)――DK; 光碟(CD-ROM)――CD; 聯機網路(online)――OL。
以下列格式表示包括了文獻載體類型的參考文獻類型標示:
[電子文獻類型標示/載體類型標示],如:
[DB/OL]――聯機網上資料庫(database online);
[DB/MT]――磁帶資料庫(database on magnetic tape)
[M/CD]――光碟圖書 (monograph on CD-ROM)
[CP/DK]――磁碟軟體 (puter program on disk)
[J/OL]――網上期刊 (journal serial online)
[EB/OL]――網上電子公告 (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 online)。
以紙張為載體的傳統文獻在引作參考文獻時可不必註明其載體類型。
14 王明亮. 標准化資料庫系統工程新進展[EB/OL]. cajcd.e/pub/980810-2, 1998-08-16
附件:bylw搐anben.doc
問題九:word裡面引用參考文獻[2-6]怎麼弄?急急急!!!1 在WORD中沒有這個功能,只能手工完成,方法:
1、在同一插入點,插入多個章節附註,假設為23456;
2、選中中間的345,右擊,字體,勾選「隱藏」,這時345就隱藏了;
3、在2和6之間輸入「-」,並設置為上標;
4、在2-6前後加入左右方括弧。
㈣ 論文怎麼引用文獻
1、首先,打開中國知網,找到你需要參考的文獻,然後點擊文獻條的引用符號(紅色圈圈的引用符號),接著在彈出的引用格式中選擇你所需要的參考格式,復制你想要的格式,如藍色部分即為我復制的格式。
圖十
補充:中括弧用電腦鍵盤shift鍵+中括弧鍵,中文輸入法為加粗中括弧,英文輸入法為正常中括弧,論文一般使用英文輸入法中括弧。
㈤ 論文中添加參考文獻引用的方法有哪些
平時大家在寫論文時需要引用參考文獻,那麼在論文中添加參考文獻引用的方法有哪些呢?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1、 先在「瀏覽器」上搜索「中國知網」,中國知網是專業檢索論文的網站,能找到各個學科的學術期刊和論文。
2、 在「中國知網」的首頁檢索欄中,把您要引用的參考論文名稱粘貼在裡面,點擊「檢索」。
3、 就能返回該論文的作者、發表期刊、發表時間等齊全資料,勾選該論文,點擊圖中「導出/參考文獻」按鈕。
4、 點擊圖中Word標志,該參考文獻將生成標准格式,並以Word文檔的格式保存,把它復制到論文中去就可以了(如果引用的參考文獻多的話可以一起生成)。當然,該參考文獻還缺引用的頁碼信息,需要手動添加,不過這樣出錯的可能性就很小了。
以上就是關於論文中添加參考文獻引用的方法有哪些的全部內容。
㈥ 論文參考文獻怎麼引用
問題一:word2013怎麼插入和引用參考文獻 1
輸入一段正文:(論文最好通過插入多級列表的方式生成)
註:文檔的參考文獻上標是教程做完後生成的,而不是輸入的時候就有;
2
在文檔最後添加引用的文獻並編號:
注意:先添加編號再輸內容!!!!
① 打開Word2013文檔頁面,在「開始」--「段落」中單擊「編號」下三角按鈕;如下圖2-1:
3
② 在列表中選擇符合我們要求的編號類型就能將第一個編號插入到文檔中。
③ 在第一個編號後面輸入文本內容,按回車鍵將自動生成第二個編號;如下圖2-2:
4
以同樣的方法可以添加多個用到的參考文獻;
注意,此時參考文獻只是添加並未插入!如下圖2-3:
5
插入文獻:
1、在正文需要插入參考文獻的地方,點擊 「插入」―「交叉引用」--- 引用類型「編號項」---選擇要插入的文獻;
2、點擊「插入」後關閉;插入後
3、將正文中的插入文獻編號選中,按組合鍵「ctrl」+「 shift」 +「+」將編號變為上標,如下圖3所示:
4、按相同方法依次插入多個文獻,
附加:引用文獻的整理:在正文中插入新引用的參考文獻
例如:要求在引用文獻【1】和【2】之間的正文中插入新的參考文獻(假設參考文獻名為:武漢大學電氣工程學院);
⑴在結尾的參考文獻中相應位置(由要求知插入在文獻【1】和【2】之間)插入此文獻,由於設置了編號,原文獻【2】以後的參考文獻編號會自動更改;
⑵ 在正文中按第三步的辦法同樣插入新的參考文獻【2】;(注意:此時正文中參考文獻編號並未自動更改)
⑶先ctrl+S保存下文件,然後ctrl+A選中全文,右鍵「更新域」(可能需選擇「更新整個目錄」);
⑷ 回到正文可發現參考文獻編號已經自動更改;
【注】參考文獻格式獲取:
從中國知網之類的資料庫獲取參考文獻格式的方法:(以參考文獻【3】--夏開全.纖維增強樹脂基復合材料輸電桿塔及其應用進展---為例)
1、進入中國知網資料庫,輸入查詢「纖維增強樹脂基復合材料輸電桿塔及其應用進展」,選中正確的文獻,點擊「導出/參考文獻」
2、在新窗口選中後點擊 「導出/參考文獻」
3、點擊復制到剪切板,然後到Word中粘貼即可!
問題二:寫論文時,參考文獻的引用規范是什麼? 參考文獻加標注一般是在引用文字的末尾點擊插入引用――腳注和章節附註,選擇章節附註就可以了,參考文獻應該屬於章節附註,在菜單里選「插入---引用----腳注和章節附註」,腳注是在文章的某一頁下面的註解,而章節附註就是在文章最後了,打開後就可以選編碼,即角碼。可以自己設定類型、格式。雙擊編碼就可以在文章和參考文獻間轉換。
在英文輸入法狀態下輸入[1],選中[1].按ctrl+shift++號鍵
把游標放在引用參考文獻的地方,在菜單欄上選「插入|腳注和章節附註」,彈出的對話框中選擇「章節附註」,點擊「選項」按鈕修改編號格式為 *** 數字,位置為「文檔結尾」,確定後Word就在游標的地方插入了參考文獻的編號,並自動跳到文檔尾部相應編號處請你鍵入參考文獻的說明,在這里按參考文獻著錄表的格式添加相應文獻。參考文獻標注要求用中括弧把編號括起來,至今我也沒找到讓Word自動加中括弧的方法,需要手動添加中括弧。 在文檔中需要多次引用同一文獻時,在第一次引用此文獻時需要製作章節附註,再次引用此文獻時點「插入|交叉引用」,「引用類型」選「章節附註」,引用內容為「章節附註編號(帶格式)」,然後選擇相應的文獻,插入即可。 不要以為已經搞定了,我們離成功還差一步。論文格式要求參考文獻在正文之後,參考文獻後還有發表論文情況說明、附錄和致謝,而Word的章節附註要麼在文檔的結尾,要麼在「節」的結尾,這兩種都不符合我們的要求。 解決的方法似乎有點笨拙。首先刪除章節附註文本中所有的編號(我們不需要它,因為它的格式不對),然後選中所有章節附註文本(參考文獻說明文本),點「插入|書簽」,命名為「參考文獻文本」,添加到書簽中。這樣就把所有的參考文獻文本做成了書簽。在正文後新建一頁,標題為「參考文獻」,並設置好格式。游標移到標題下,選「插入|交叉引用」,「引用類型」為「書簽」,點「參考文獻文本」後插入,這樣就把參考文獻文本復制了一份。選中剛剛插入的文本,按格式要求修改字體字型大小等,並用項目編號進行自動編號。 到這里,我們離完美還差一點點。列印文檔時,章節附註頁同樣會列印出來,而這幾頁是我們不需要的。當然,可以通過設置列印頁碼范圍的方法不列印最後幾頁。這里有另外一種方法,如果你想多學一點東西,請接著往下看。選中所有的章節附註文本,點「格式|字體」,改為「隱藏文字」,切換到普通視圖,選擇「視圖|腳注」,此時所有的章節附註出現在窗口的下端,在「章節附註」下拉列表框中選擇「章節附註分割符」,將默認的橫線刪除。同樣的方法刪除「章節附註延續分割符」和「章節附註延續標記」。刪除頁眉和頁腳(包括分隔線),選擇「視圖|頁眉和頁腳」,首先刪除文字,然後點擊頁眉頁腳工具欄的「頁面設置」按鈕,在彈出的對話框上點「邊框」,在「頁面邊框」選項卡,邊框設置為「無」,應用范圍為「本節」;「邊框」選項卡的邊框設置為「無」,應用范圍為「段落」。切換到「頁腳」,刪除頁碼。選擇「工具|選項」,在「列印」選項卡里確認不列印隱藏文字(Word默認)。
參考文獻格式:
作者.題名[D].所在城市:保存單位,發布年份.
李琳.住院燒傷患者綜合健康狀況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福州:福建醫科大學,2009.
其他的:
作者.題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頁碼.
沈平,彭湘粵,黎曉靜,等.臨床路徑應用於嬰幼兒呼吸道異物手術後的效果[J].中華護理雜志,2012,47(10):930-932.
作者.書名[M]. 版次.出版地: 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頁碼.
胡雁.護理研究[M].第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38.
作者.題名[N].報......>>
問題三:論文後面參考文獻在文章中怎麼引用 1 、期刊作者.題名〔J〕.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頁碼2、 專著作者.書名〔M〕.版本(第一版不著錄).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頁碼3、 論文集作者.題名〔C〕.編者.論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頁碼4 、學位論文作者.題名〔D〕.保存地點.保存單位.年份5 、專利文獻題名〔P〕.國別.專利文獻種類.專利號.出版日期6、 標准編號.標准名稱〔S〕7、 報紙作者.題名〔N〕.報紙名.出版日期(版次)8 、報告作者.題名〔R〕.保存地點.年份9 、電子文獻作者.題名〔電子文獻及載體類型標識〕.文獻出處,日期二、文獻類型及其標識1、根據GB3469 規定,各類常用文獻標識如下:①期刊〔J〕②專著〔M〕③論文集〔C〕④學位論文〔D〕⑤專利〔P〕⑥標准〔S〕⑦報紙〔N〕⑧技術報告〔R〕2、電子文獻載體類型用雙字母標識,具體如下:①磁帶〔MT〕②磁碟〔DK〕③光碟〔CD〕④聯機網路〔OL〕①聯機網上資料庫〔DB/OL〕②磁帶資料庫〔DB/MT〕③光碟圖書〔M/CD〕④磁碟軟體〔CP/DK〕
問題四:論文中引用多個參考文獻如何標注? 看你是什麼論文,要發表什麼期刊了,不同期刊對參考文獻的標注辦法有差別的,你可以向58論文網問問,哪個期刊什麼論文什麼要求,他們都知道。
問題五:word2013怎麼插入和引用參考文獻 工具/原料
台式電腦/筆記本電腦
Microsoft Office 2007/2010/2013
方法/步驟
在word引用處,進入「引用」項中,點開「腳注」右下角的箭頭,然後選擇「插入」即可。這時,游標定位到文檔結尾處,你能看到一個帶虛線框的編號,即參考文獻的編號,將該參考文獻內容寫完。
注意,雙擊該編號則游標定位到引用處;雙擊引用處編號則游標定位到參考文獻內容處。
因此,推薦一邊寫論文一邊寫參考文獻。
往後的參考文獻引用,只需要直接使用「引用」項中「插入章節附註」即可,編號自動,不需調整。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多處引用同一篇參考文獻時,不能採用「插入章節附註」的方法,採用的是「插入」(或者是「引用」)項中的「交叉引用」。
對於交叉引用的編號,需要人為添加中括弧,並設置為上標形式(「shift」+「ctrl」+「=」)。如果有新的參考文獻引用插入或刪除,需要「更新域」,確保交叉引用的編號也隨之修改(章節附註編號自動修改)。
當整篇論文寫完,參考文獻引用也完成後,需要在編號上添加中括弧,這將使用「開始」項中的「替換」功能。
對
於章節附註,將「^e」替換為「[^&]」(如果是腳注,則將「^f」替換為「[^&]」),但是替換時「不限定格式」要處於灰色狀態。替換時,最好將游標定位在文檔最前,然後選擇「全部替換」。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後來有新的參考文獻插入引用時,最好是先將游標定位到該插入的引用
前,然後「查找下一處」,最後選擇「替換」,切記不要直接「全部替換」!
參考文獻不是論文的最後部分,但章節附註只能是節的結尾或者文檔的結尾。解決方法是,將文檔結尾的參考文獻中的所有編號都刪除,然後選中這些內容,選擇「插
入」項中的「書簽」,將其添加到書簽中,書簽名如「參考文獻內容」等。這部分工作推薦放在論文已修改無誤後進行。
在文檔中新建參考文獻的頁上,選擇「交叉引用」,將之前添加的書簽插入,並對這些參考文獻進行自動編號。
問題六:參考文獻的引用的格式 參考文獻及注釋
凡有直接引用他人成果(文字、數據、事實以及轉述他人的觀點)之處的均應列於參考文獻中或加以注釋,參考文獻按文中出現的順序列出。論文分章節的,每章結束後都應該註明本章參考文獻,不分章節的在文後統一註明。注釋統一按分頁下注的方式進行。
參考文獻書寫格式應符合GB7714-87《文後參考文獻著錄規則》。各類引用參考文獻條目的編排格式如下:
(1)學術期刊文獻
[序號]作者.文獻題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號(期號):起-止頁碼
(2)學術著作
[序號]作者.書名[M].版次(首次免注).翻譯者.出版地:出版社, 出版年: 起-止頁碼
(3)有ISBN號的論文集
[序號]作者.題名[A].主編.論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頁碼
(4)學位論文
[序號]作者.題名[D].保存地:保存單位,年份
(5)專利文獻
[序號]專利所有者.專利題名[P].專利國別:專利號,發布日期
(6)技術標准
[序號]標准代號,標准名稱[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7)報紙文章
[序號]作者.題名[N].報紙名,出版日期(版次)
(8)報告
[序號]作者.文獻題名[R].報告地:報告會主辦單位,年份
(9)電子文獻
[序號]作者.電子文獻題名[文獻類型/載體類型].文獻網址或出處,發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選)
問題七:如何用word撰寫和引用參考文獻 文獻綜述是對某一方面的專題搜集大量情報資料後經綜合分析而寫成的一種學術論文, 它是科學文獻的一種。
格式與寫法
文獻綜述的格式與一般研究性論文的格式有所不同。這是因為研究性的論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結果,特別是陽性結果,而文獻綜述要求向讀者介紹與主題有關的詳細資料、動態、進展、展望以及對以上方面的評述。因此文獻綜述的格式相對多樣,但總的來說,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題、總結和參考文獻。撰寫文獻綜述時可按這四部分擬寫提綱,在根據提綱進行撰寫工。
前言部分,主要是說明寫作的目的,介紹有關的概念及定義以及綜述的范圍,扼要說明有關主題的現狀或爭論焦點,使讀者對全文要敘述的問題有一個初步的輪廓。
主題部分,是綜述的主體,其寫法多樣,沒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順序綜述,也可按不同的問題進行綜述,還可按不同的觀點進行比較綜述,不管用那一種格式綜述,都要將所搜集到的文獻資料歸納、整理及分析比較,闡明有關主題的歷史背景、現狀和發展方向,以及對這些問題的評述,主題部分應特別注意代表性強、具有科學性和創造性的文獻引用和評述。
總結部分,與研究性論文的小結有些類似,將全文主題進行扼要總結,對所綜述的主題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見解。 參考文獻雖然放在文末,但卻是文獻綜述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它不僅表示對被引用文獻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獻的依據,而且為讀者深入探討有關問題提供了文獻查找線索。因此,應認真對待。參考文獻的編排應條目清楚,查找方便,內容准確無誤。關於參考文獻的使用方法,錄著項目及格式與研究論文相同,不再重復。
問題八:參考文獻的標准格式?? 引用別人的畢業論文怎麼標注 ? 參考文獻規范格式
一、參考文獻的類型
參考文獻(即引文出處)的類型以單字母方式標識,具體如下:
M――專著 C――論文集 N――報紙文章
J――期刊文章 D――學位論文 R――報告
對於不屬於上述的文獻類型,採用字母「Z」標識。
對於英文參考文獻,還應注意以下兩點:
①作者姓名採用「姓在前名在後」原則,具體格式是: 姓,名字的首字母. 如: Malcolm Richard Cowley 應為:Cowley, M.R.,如果有兩位作者,第一位作者方式不變,&之後第二位作者名字的首字母放在前面,姓放在後面,如:Frank Norris 與Irving Gordon應為:Norris, F. & I.Gordon.;
②書名、報刊名使用斜體字,如: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English Weekly。
二、參考文獻的格式及舉例
1.期刊類
【格式】[序號]作者.篇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號(期號):起止頁碼.
【舉例】
[1] 王海粟.淺議會計信息披露模式[J].財政研究,2004,21(1):56-58.
[2] 夏魯惠.高等學校畢業論文教學情況調研報告[J].高等理科教育,2004(1):46-52.
[3] Heider, E.R.& D.C.Oliver. The structure of color space in naming and memory of two languages [J].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1999, (3): 62 C 67.
2.專著類
【格式】[序號]作者.書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頁碼.
【舉例】[4] 葛家澍,林志軍.現代西方財務會計理論[M].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01:42.
[5] Gill, R. 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 [M]. London: Macmillan, 1985: 42-45.
3.報紙類
【格式】[序號]作者.篇名[N].報紙名,出版日期(版次).
【舉例】
[6] 李大倫.經濟全球化的重要性[N]. 光明日報,1998-12-27(3).
[7] French,埂W. Between Silences: A Voice from China[N]. Atlantic Weekly, 1987-8-15(33).
4.論文集
【格式】[序號]作者.篇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頁碼.
【舉例】
[8] 伍蠡甫.西方文論選[C]. 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79:12-17.
[9] Spivak,G. 「Can the Subaltern Speak?」[A]. In C.Nelson & L. Gros *** erg(eds.). Victory in Limbo: Imigi *** [C]. Urbana: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988, pp.271-313.
[10] Almarza, G.G. Student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 knowledge growth [A]. In D.Freeman and J.C.Richards (eds.). Teac......>>
問題九:論文參考文獻標准格式如何寫 50分 參考文獻規范格式
一、參考文獻的類型
參考文獻(即引文出處)的類型以單字母方式標識,具體如下:
M――專著 C――論文集 N――報紙文章
J――期刊文章 D――學位論文 R――報告
對於不屬於上述的文獻類型,採用字母「Z」標識。
對於英文參考文獻,還應注意以下兩點:
①作者姓名採用「姓在前名在後」原則,具體格式是: 姓,名字的首字母. 如: Malcolm Richard Cowley 應為:Cowley, M.R.,如果有兩位作者,第一位作者方式不變,&之後第二位作者名字的首字母放在前面,姓放在後面,如:Frank Norris 與Irving Gordon應為:Norris, F. & I.Gordon.;
②書名、報刊名使用斜體字,如: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English Weekly。
二、參考文獻的格式及舉例
1.期刊類
【格式】[序號]作者.篇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號(期號):起止頁碼.
【舉例】
[1] 王海粟.淺議會計信息披露模式[J].財政研究,2004,21(1):56-58.
[2] 夏魯惠.高等學校畢業論文教學情況調研報告[J].高等理科教育,2004(1):46-52.
[3] Heider, E.R.& D.C.Oliver. The structure of color space in naming and memory of two languages [J].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1999, (3): 62 C 67.
2.專著類
【格式】[序號]作者.書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頁碼.
【舉例】[4] 葛家澍,林志軍.現代西方財務會計理論[M].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01:42.
[5] Gill, R. 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 [M]. London: Macmillan, 1985: 42-45.
3.報紙類
【格式】[序號]作者.篇名[N].報紙名,出版日期(版次).
【舉例】
[6] 李大倫.經濟全球化的重要性[N]. 光明日報,1998-12-27(3).
[7] French, W. Between Silences: A Voice from China[N]. Atlantic Weekly, 1987-8-15(33).
4.論文集
【格式】[序號]作者.篇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頁碼.
【舉例】
[8] 伍蠡甫.西方文論選[C]. 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79:12-17.
[9] Spivak,G. 「Can the Subaltern Speak?」[A]. In C.Nelson & L. Gros *** erg(eds.). Victory in Limbo: Imigi *** [C]. Urbana: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988, pp.271-313.
[10] Almarza, G.G. Student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 knowledge growth [A]. In D.Freeman and J.C.Richards (eds.). Teac......>>
㈦ 寫論文文獻怎麼引用
1、參考文獻只列出已經發表的有影響的參考文獻,盡量不要使用未發表的數據和摘要。2、在投稿之前要對照所有的文獻原始出處,仔細檢查參考文獻內容,最好做校對檢查。3、檢查時要確定出現在論文正文中,引用的文獻都確保列在參考文獻內容中,同時確定參考文獻的內容在正文中被引用。
具體操作:
1、首先,將論文導入word中,做好准備工作。
2、找到論文最後的參考文獻,確保參考文獻編號的格式正確(編號需要自動生成,不能手動添加)。
3、可通過菜單欄中【開始】>【編號】進行修改(修改時需要選中要修改的文字)。如沒有所需要的編號類型,可通過下方【定義新編號格式】來增加我們需要的格式。
4、編號格式修改完後,接下來准備引用參考文獻。例如案例論文的第一段的第一句需要引用參考文獻【1】,我們將滑鼠的游標放到這句話的末尾,句號之前。
5、接下來,在菜單欄中點擊【引用】>【交叉引用】,彈出交叉引用操作框。引用類型:編號項。引用內容:段落編號。引用哪一個編號項:選擇【1】。
6、點擊插入後,交叉引用操作框不會消失,但參考文獻編號已經正確引用了,但還要做最後的調整。
7、選中以引用的參考文獻編號,在菜單欄中點擊【開始】>【上標】,快捷鍵:【ctrl】+【shift】+【+】。
8、至此,引用參考文獻的所有工作都已經完成。測試一下,按住【ctrl】用滑鼠點擊參考文獻編號,可直接跳轉到參考文獻所在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