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保護地內二氧化碳氣體施肥主要有哪些方法
(1)液體二氧化碳氣體施肥法該施肥法是把氣態二氧化碳經加壓後轉變為液態二氧化碳,保存在鋼瓶內,施肥時打開閥門,用一條帶有出氣孔的長塑料軟管把氣化的二氧化碳均勻釋放進溫室或大棚內。一般鋼瓶的出氣孔壓力保持在1~1.2千克/厘米2,每天放氣6~12分鍾。
該施肥法方便易行,濃度易於掌握,並且二氧化碳氣體擴散均勻,施肥效果比較好,同時由於所用的二氧化碳氣體主要為一些化工廠和釀酒廠的副產品,價格也比較便宜,施肥成本低。但該施肥法必須有氣源作保證,只適用於氣源充足的地方;另外,由於所用的二氧化碳主要為工業副產品,其內往往含有一些對蔬菜有害的氣體,施肥時一定要注意所用二氧化碳的純度,要求二氧化碳的純度不低於99%。(2)固體二氧化碳氣體施肥法該法是利用固體二氧化碳(也即乾冰)在常溫下吸熱後易於揮發的特點來進行二氧化碳氣體施肥。該施肥法操作簡單、用量易於控制,施肥均勻,施肥時也不產生對蔬菜有害的物質,施肥效果比較好。其主要不足是固體二氧化碳的成本比較高,並且其需要在低溫條件下進行貯藏和運輸,條件要求比較嚴格。該施肥法目前應用范圍不大,多用於苗床內補充二氧化碳氣體。(3)酸反應施肥法該施肥法是用碳酸鹽與硫酸、鹽酸、硝酸等進行反應,產生二氧化碳氣體進行施肥。
與硫酸反應的碳酸鹽主要是碳酸氫銨,其反應產物為二氧化碳和稀硫酸銨。硫酸銨為優質的氮肥,可以在保護地內進行施肥,另外碳酸氫銨與硫酸的費用也比較低,因此硫酸反應組合應用的最為普遍。
與鹽酸反應的碳酸鹽也主要是碳酸氫銨,其反應產物為二氧化碳和氯化銨。與硫酸銨相比較,氯化銨較容易引起土壤酸化,並且由於Cl-1對硝化細菌的活動有抑製作用,使得氯化銨的肥效比較慢,因此氯化銨的施肥效果不如硫酸銨好;另外,農村中鹽酸也不如硫酸易於購買,故鹽酸反應組合應用的范圍明顯不如硫酸組合的大。
與硝酸進行反應的碳酸鹽主要有碳酸氫銨和碳酸鈣。與碳酸氫銨反應的產物為二氧化碳和稀硝酸銨,硝酸銨為優質的氮肥,可被蔬菜直接吸收,施肥後也無副殘留。與碳酸鈣反應的產物中含有硝酸鈣,硝酸鈣是蔬菜無土栽培中鈣營養的主要來源之一。在蔬菜無土栽培中,多利用該反應組合來生產硝酸鈣以及進行二氧化碳氣體施肥。與硫酸反應法相比較,硝酸的價格比較高並且購買也不方便,因此硝酸法的應用范圍也不如硫酸法的大。
具體選擇何種酸反應法,要根據當地的酸源情況以及其他需要等綜合進行考慮。但需說明的是,不論選用哪種酸進行反應,其施肥操作方法和要求卻是基本一致的。(4)燃燒施肥法燃燒法是通過燃燒碳氫燃料(如煤油、石油、天然氣等)產生出二氧化碳氣體,再由鼓風機把二氧化碳氣體吹入溫室和大棚內。該施肥法在產生二氧化碳氣體的同時,還釋放出大量的熱量可以給溫室和大棚加溫,一舉兩得,低溫期的應用效果最為理想,高溫期用此法生產二氧化碳氣體時,容易引起溫室或大棚內的溫度偏高,從而限制二氧化碳氣體的施肥時間。另外,該施肥法還需要專門的二氧化碳氣體發生器和專用燃料,費用較高,燃料純度不夠時,也還容易產生一些對蔬菜有害的氣體。
該施肥法在一些保護地栽培比較發達、勞力不足的國家應用比較普遍,我國較少應用此法。(5)生物施肥法該施肥法是利用生物肥料的生理生化作用,生產二氧化碳氣體。該類肥一般施入表層1~2厘米深的土層內,在土壤溫度和濕度適宜時,可連續釋放二氧化碳氣體。以山東省農業科學院所研製的固氣顆粒肥為例,該種肥施於地表後,可連續釋放二氧化碳40天左右,供氣濃度500~1000毫升/米3。
生物施肥法高效安全、省工省力,無殘渣危害,所用的生物肥在釋放完二氧化碳氣體後,還可作為有機肥為蔬菜供應土壤營養,一舉兩得。該施肥法的主要缺點是二氧化碳氣體是連續緩慢釋放的,釋放速度和釋放量無法控制,既不能在蔬菜急需的時間內大量放出,也不能在蔬菜不需要時停止釋放二氧化碳,特別是不能在溫室和大棚大量通風時停止釋放二氧化碳,容易造成二氧化碳氣體散失,產生浪費。
㈡ 二氧化碳施肥的原理
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時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氣,二氧化碳的濃度越高,植物的光合作用也越強,二氧化碳少了就會影響作物產量,反之就能起到增加產量的功效.二氧化碳是一種氣體肥料。實際應用中一般是用碳酸氫銨和濃硫酸反應生產二氧化碳 ,而且主要應用在像塑料大棚這類具有良好密閉性的種植場所。
㈢ 保護地蔬菜二氧化碳施肥技術怎樣掌握
溫室、大棚等保護地設施是相對密閉的蔬菜作物栽培場所,保護地內光照、溫度、濕度、二氧化碳濃度等條件與露地栽培有明顯差異,特別是室內外氣體交換受到限制。在保護地栽培的作物長期處於高溫、高濕環境,比露地栽培光照強度低,二氧化碳濃度在白天由於植物的光合作用遠遠低於大氣(通常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佔0.03%,即二氧化碳在大氣中的濃度為0.3毫升/升),而在夜晚又顯著高於大氣。目前我國保護地栽培中主要是通過加溫、灌溉、施肥等措施對溫度、水分、養分進行調控。近年來由於採用新型透光材料,保護地內光照條件得到了明顯改善。二氧化碳不足已經成為限製作物生長發育最不易控制的主導因子,因此,如何調控保護地內二氧化碳濃度,使之滿足作物光合作用的需要,達到提高產量,改善品質的目的,已經成為保護地蔬菜生產進一步發展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1)二氧化碳施肥操作。
①施肥原理。
利用硫酸加碳酸氫銨,產生化學反應生成硫酸銨和水,並釋放出二氧化碳,使保護地二氧化碳達到適宜的濃度。其反應原理是:
H2SO4+2NH4HCO3—(NH4)2SO4十2CO2個+2H2O
所產生的二氧化碳供保護地蔬菜吸收利用,殘留物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銨,可收集後作追肥用,一次施肥,同時給作物補充了碳、氮、硫三種營養元素。
②硫酸濃度。
北京地區一般使用的硫酸是北京市酸苯供應站出售的工業硫酸(濃度92.5%),經試驗,使用二氧化碳發生器裝置進行保護地二氧化碳施肥時,應首先將濃硫酸進行稀釋,濃硫酸與水的體積比為1:3,重量比為1:2。稀釋是為了使硫酸與碳銨反應時均勻、平緩、安全。
③固體酸。
硫酸具有很強的腐蝕性,運輸操作都不方便,通過物理化學工藝將硫酸固化、運輸、貯藏、使用比較安全方便。目前,我們用草炭作吸附劑的固體酸為黑色,含酸量64%,反應後副產品是硫銨和有機質,用硅作吸附劑的固體酸是白色晶體,反應後的副產品是硫銨和硅肥(固體酸商品北京市土肥站可提供)。
④碳酸氫銨。
農用碳酸氫銨是製取二氧化碳的主要原料,各地均可買到,保護地二氧化碳施放量,由碳銨量來控制,一般不需要二氧化碳濃度監測設備。
⑤二氧化碳發生器。
由反應桶、酸桶和塑料輸氣管等部件組成,反應桶放在大棚中央,兩根塑料輸氣管各長27米,分兩邊架在大棚橫樑上,每隔1米有兩個平行的放氣孔酸桶吊在反應桶上方20~30厘米。
首先,在反應桶里放好碳銨,蓋上桶蓋,然後,在酸桶里加入稀釋好的硫酸,掛在反應桶的上方,稀硫酸通過輸酸管緩緩流入反應桶,與碳銨進行化學反應,可以聽到輸氣管的放氣孔發出嘶嘶氣流聲,表明正在進行施放二氧化碳氣,20~30分鍾,硫酸流盡,反應結束。
固體酸的使用方法和濃硫酸基本相似,首先,將固體酸放入反應桶內,然後,將碳銨也放入反應桶內,把蓋子蓋好,最後把原來放稀釋硫酸的酸桶,改為放清水5千克,清水緩緩流入反應桶內,桶內的固體酸很快還原成硫酸和碳銨進行化學反應,並釋放二氧化碳。
⑥施放量與成本。
按一畝地計算,每天用碳銨3.6千克,濃硫酸(92%)2.4千克加水5千克稀釋,稀釋好的硫酸液為7.5千克左右,如果用草炭為吸附劑的固體酸每天用量為3.5千克,用硅作吸附劑的白色固體酸每天用量為5千克。濃硫酸每天成本為2元,固體酸每天成本為5元。碳銨每天成本2元左右。
1畝大棚(溫室)的容積按1000立方米計算,3.6千克碳銨加2.4千克92%的濃硫酸,反應後可生成3千克硫銨和0.82千克的水,並釋放2千克的二氧化碳,折成容積為1000立方分米,佔大棚(溫室)容積的0.1%,也就是釋放二氧化碳的濃度為1毫升/升。
(2)二氧化碳施肥時期。
不同季節二氧化碳施用時間不同,一般掌握在每年11月至次年2月是日出後1.5小時,3月至4月中旬是日出後1小時,4月下旬至5月是日出後半小時。育苗期一般要求在日出後1.5小時進行。北京地區大棚適宜的二氧化碳施用時間是從4月上旬至5月中下旬。一般情況下,每天進行一次,操作完畢後立即閉棚1.5~2小時,然後再放風。
①育苗期。從3~5片真葉開始,二氧化碳施放濃度0.5毫升/升,隨著植株的生長可逐漸加大到0.8毫升/升,到定植前5~7天停止施放,連續施放15~20天就能取得明顯效果。
②定植後。大棚定植後從緩苗開始(7~10天),溫室定植後15~20天開始,連續施放30~35天,就能取得最大的增產效果。大棚施放濃度為1毫升/升,溫室施放濃度為0.8~1毫升/升。
③晴天按規定濃度施放,陰天減少施放濃度,雨雪天停止施放。
(3)二氧化碳施肥的增產增收效果。
保護地蔬菜生產在較高栽培管理條件下,增加二氧化碳施肥技術措施,可以獲得明顯的增產效果。
①各種蔬菜平均每畝提高產量500~1000千克,平均增產率18.2%。
②平均每畝大棚增加產值500元,溫室增加產值500~1000元。
③提早收獲3~7天,特別是前期增產效果十分明顯。
④增強光合作用,提高蔬菜品質,植株健壯,葉片濃綠,抗病性加強,減少打葯次數,瓜條順直,減少畸型果。
⑤操作簡單,成本低廉,碳銨和硫酸每畝一季作物總成本140元,其中,碳銨反應後生成硫銨,仍可作肥料使用。
(4)進行二氧化碳施肥時的注意事項。
①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但它不能代表氮、磷、鉀等肥料,只有在施足底肥的基礎上,才能發揮更大的增產作用。
②採用二氧化碳施肥技術的大棚和溫室,應保持塑料薄膜嚴密,二氧化碳施放量和施放時間嚴格按要求進行。
③施用二氧化碳後蔬菜生長速度加快,管理一定要跟上,適當增施磷鉀肥,促進植株健壯生長。
④硫酸的使用與保管要注意安全,濃硫酸使用時首先要按規定稀釋,千萬不要把水往硫酸里倒,以免發生危險。
⑤反應後的殘留物是硫銨,每天應收集起來,在確實沒有酸性後方可作肥料使用。
㈣ 溫室為什麼要增施二氧化碳氣肥
二氧化碳(CO2)是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之一,具有其他任何物質都不可代替的作用,被稱之為植物的「糧食」。日光溫室中光照弱、濕度大、氣流緩慢,CO2不能從大氣中任意補充,CO2的不足是目前日光溫室植物增產的重要限制因素。天氣寒冷時溫室密閉較嚴,這一問題更為嚴重。據觀測,大氣中CO2濃度300~350毫克/升,但這並不是光合作用的最佳濃度,如果能把空氣中CO2的濃度提高到1000毫克/升時,產量可提高20%。
日光溫室CO2的濃度以日出前為最高,日出揭苫後1小時,溫室內CO2濃度迅速下降到70毫克/升,通風換氣後2小時才能回升到200毫克/升。因此,CO2施肥是實現日光溫室油桃優質高產的重要技術措施。
㈤ 利用二氧化碳施肥的方法有哪些
利用二氧化碳施肥的方法有:
① 有機肥發酵法有機肥發酵法是利用微生物在適宜的溫 度、濕度、氣體條件下,將有機物分解釋放出二氧化碳氣體,達到二 氧化碳施肥的效果。有機肥料主要包括人畜糞便、作物秸稈、雜草 莖葉、麥糠等。施用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將有機肥施入土壤中,另 一種是將稻草、麥糠、作物秸稈、莖葉單獨或與肥料混合覆於地面 上。1噸有機物氧化可分解釋放1.5噸二氧化碳。
② 化學反應法利用強酸與碳酸鹽反應釋放二氧化碳氣體的 方法。由於該方法操作簡單,成本低廉,生產中應用較多。其操作 步驟如下。第一步,原料准備。為降低成本,生產中多採用工業廢硫酸和 碳酸氫銨化肥。工業廢硫酸濃度一般為83%〜98%,由於濃硫酸 與碳酸氫銨反應會產生含硫的有害氣體,反應廢液中硫酸銨含量 較高,甚至為飽和狀態,致使反應速度緩慢,不利於二氧化碳氣體 生成,所以要將濃硫酸稀釋至30%左右後使用。濃硫酸的稀釋方 法:先將相當於預稀釋濃硫酸3倍的水盛放在一個耐酸性的容器 中,然後將要稀釋的濃硫酸緩慢地沿容器壁倒人其中,並不斷攪 拌,冷卻至常溫後備用。溫馨提示:操作人員應戴耐酸的長袖手套;在操作處准備1桶水,硫酸濺灑到皮膚或衣服上時,要迅速投入水中,防止硫酸對人 的傷害;盛放硫酸的容器一定要能耐酸腐蝕,如塑料桶等,不能用 金屬制器;只能將要稀釋的硫酸緩慢地沿容器壁倒入水中,不能將 水直接倒入硫酸中。第二步,反應設備布點安裝。使用塑料桶體為反應桶的,一般 每333. 3平方米設置20個產氣點,以每點控制15〜20平方米為宜,用 繩子將反應桶懸掛在棚室架子上,桶口應稍髙於植株髙度,並隨植 株生長不斷調節。使用專用二氧化碳氣肥裝置時,應先閱讀使用 說明,然後按照說明進行操作。一般是將反應裝置平穩地放在棚 室中央部位,然後將導氣管拉向兩端,管首高度與植株髙相同。最 後檢査導氣管是否暢通,反應室是否漏氣、漏液。出現故障應予以 修理或停止使用,以確保安全。第三步,裝料。根據棚室體積和所需達到的濃度,確定需要投 放的原料量。用塑料桶為反應器的應先將硫酸均衡分裝在各桶內,一次裝 入量應夠3〜7天使用。每天施放二氧化碳時,在每個桶內投人當 天所需的碳酸氫銨即可。第四步,施放二氧化碳氣肥。以塑料桶作為反應器的,每天施 放二氧化碳時,在各桶內均勻投人1天所需的碳酸氫銨就完成了 施氣工作。使用專用二氧化碳發生器時,打開開關反應即開始,不 需施放時關閉開關即可。第五步,清除廢液。當上一次裝料反應結束,廢液在器皿內積 存較多時,應及時清除。先將廢液倒在一塊空地上,然後以施化肥的方法施人田間
③ 二氧化碳氣瓶法二氧化碳氣瓶法(或液化二氧化碳氣體) 即將化工生產中產生的二氧化碳壓縮在高壓鋼瓶中,該氣體比較 純凈。鋼瓶額定工作壓力一般為15兆帕,容積為40升,每瓶氣體 重量20〜70千克。使用方法步驟如下。第一步,在鋼瓶的閥門出氣口安裝減壓器,將鋼瓶內氣體的高 壓降低到工作需要的壓力狀況。減壓可以通過減壓器上的調壓手 柄調節,一般使用壓力為0. 1〜0.5兆帕。第二步,在出氣口上安裝與設施長度相當的塑料管,在塑料管 上每隔一定距離開孔徑為0• 1〜0. 2厘米的小孔,兩孔夾角大約為 120°。孔與孔的距離約為40厘米,離氣瓶越遠,孔距越小。一般 將氣瓶置於設施的中央,用三通管與氣瓶相接,接出兩條導氣管分 送設施兩端。若只有一條導氣管,將氣瓶放在室內一端即可。第三步,導氣管架設。由於二氧化碳氣體比空氣密度大,容易 下沉,所以導氣管架設高度應隨植株生長髙度的變化而變化,以與 植株高度相平或略高為宜。第四步,施放氣體,在需要補氣時,一般放5分鍾氣後間隔30 分鍾,再施放5分鍾,每天施放2〜3次,若推遲通風,也可以增加 施放次數。
④ 燃料燃燒法燃料燃燒法是通過燃燒碳氫化合物產生二氧 化碳的方法,如天然氣、丙烷、液化石油氣、焦炭、煤、沼氣、白煤油 等。由於燃料成分復雜,燃燒後除產生二氧化碳外,還會產生諸如 一氧化碳(CO)、硫化氫(H2S)、乙烯之類的有毒氣體,因此必須設 法加以排除。燃料燃燒法一般有專用的反應設備,目前國內研究 成功並通過國家級鑒定的有中科院現代化所研製的EFQ-40型焦 炭二氧化碳發生器;第二炮兵第三研究所研製的設施氣肥增施裝 置,是利用普通爐具和燃煤,附加燃氣凈化裝置、空氣壓縮裝置,產 生純凈二氧化碳後通人設施。國外使用的燃燒碳氫化合物二氧化碳發生器有兩類,一類固定安裝在設施內,另一類是可移動的。這 些燃燒器不設煙®,能保證完全燃燒,如果有不完全燃燒就會滅 火。燃燒產生的熱還可提髙設施內的氣溫。
⑤ 固體二氧化碳顆粒氣肥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所、山 東省農業科學院等單位已研製出固體二氧化碳顆粒氣肥,產品為 顆粒狀或粉狀,埋入土中或放入容器中加水,即可緩慢向空氣中釋 放二氧化碳。不需要任何裝置,比較簡便,但施用時間不易控制。
㈥ 二氧化碳施肥原理
二氧化碳的用途除了滅火之外,還有很重要的一條是做氣體肥料。由於植物在進行光合作用時,需要二氧化碳和水,在光照的條件下,兩種物質在植物細胞內的葉綠體內進行光合作用。這也是自然界中碳循環中無機碳轉化為有機碳的重要途徑。增加二氧化碳的濃度,可以有效促進光合作用的進行,利於植物葡萄糖的合成。
㈦ 怎樣進行二氧化碳施肥
二氧化碳施肥的方法很多。過去在生產上常用的二氧化碳源主要是通過燃燒煤、煤油、液化石油氣、沼氣等產生二氧化碳氣;也有採用工業硫酸或鹽酸同碳酸氫銨或碳酸鈣進行化學反應產生二氧化碳。方法是,在666.7平方米的塑料大棚或日光溫室內,放置6個10千克左右的塑料桶,共計放入4千克的碳酸氫氨,1.75千克的工業硫酸,人工攪拌,使之充分反應,便可產生二氧化碳。
還可施用固體二氧化碳顆粒肥,是由山東農科院研製全福多元素肥料。按每666.7平方米施入40千克,棚室內二氧化碳濃度高達1000毫克/千克,施後一周內即可產生二氧化碳氣體,可連續釋放二氧化碳40~50天。由於它屬於多元素肥,因此釋放完二氧化碳的殘渣中還含有氮、磷、鈣元素,是很好的復合肥。
施用的時期一般草莓旺盛生長期開始前。施用時在溝底開一小的條狀溝,施入後覆土,或施入地膜下面。施入後要保持土壤濕潤,根據棚室內溫度正常通風換氣。
㈧ 為什麼要進行二氧化碳施肥
答:20世紀60年代,隨著設施園藝生產的迅速發展和蔬菜管理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首先使得CO2施肥技術已成為提高保護地蔬菜高產、優質的重要農藝措施之一。施用CO2能促進蔬菜生長,增加葉面積,顯蕾開花早,一般花期可提前4~5天,坐果率提高35%,產量增加,早熟早上市,經濟效益好。研究表明施用CO2氣肥,能使蔬菜品質有所改善,並能提高其抗高溫、抗弱光、抗病等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