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在哪裡 附准確地址
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地址在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留仙大道7098號,該校是廣東省主管、深圳市人民政府舉辦的一所專科層次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是首批國家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
深圳職業技術學院1993年創建,是國內最早獨立舉辦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院校之一。建校以來,深職院人艱苦創業,開拓進取,不斷創新教育教學理念、辦學體制機制和人才培養模式,創造了中國高職教育的多個第一。學校依託珠三角產業發展,秉承深圳特區改革創新精神,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學校教育的根本任務,立足於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的辦學特色,各項事業取得驕人成績,被譽為中國高職教育的「一面旗幟」。為緊密契合「中國製造2025」等國家重大戰略和深圳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學校在2016年底召開的第三次黨代會工作報告中提出「三個服務、五個定位、一個率先」的戰略發展目標,始終堅持為黨和國家服務、為深圳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為學生健康成長成才服務,努力成為職業教育創新發展的先行者、復合式創新型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搖籃、企業家的搖籃、深圳中小微企業技術研發中心、深圳市民終身教育學校與中國職業教育師資培訓重要基地,率先建成******、世界一流職業院校,為世界職業教育發展貢獻「深圳模式」。
學校現有留仙洞、西麗湖、官龍山、華僑城、鳳凰山五個校區,校園總面積236.02萬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58.84萬平方米,其中教室10.75萬平方米,圖書館5萬平方米,體育館2.58萬平方米,實訓實習場所10.08萬平方米。現有固定資產總值22.39億元,其中教學儀器設備總值8.69億元。圖書館藏有紙質圖書253.9萬冊,電子圖書130萬冊,電子期刊60.54萬冊,中外文資料庫46個,音視頻16.07萬小時。
全校現有教職員工2294人,其中專任教師1182人,正高209人,副高656人,博士349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名,國家「*」教學名師1人、國家級教學名師2人、省級教學名師7人、廣東特支計劃教學名師4人、青年珠江學者1人、「千百十」工程省級培養對象5人。學校擁有教育部首批黃大年式教師團隊1個;引進美國康納爾大學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羅德·霍夫曼教授團隊,共建霍夫曼先進材料研究院;成立由「*」孫立寧教授領銜的智能製造技術研究院。
學校設有電子與通信工程學院等16個二級學院和體育部、工業中心、國際教育部等教學單位,招生專業70個。全校普通全日制在校生23443人,其中專科生22317人(包括五專生327人),應用型本科生929人,港澳台及外國留學生197人。成人學歷教育在校生4792人,自辦專科教育在校生695人。國家級精品教材12部,中央財政支持實訓基地9個,國家重點支持建設示範專業12個,國家職業教育專業教學資源庫3項,國家精品課程53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43門,國家級教學成果獎9項。
學校一直把人才培養作為中心工作,以培養適應智能時代需要的復合式創新型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為目標,更新教育教學理念,探索實施以學生學習成效為導向的OBE(Outcome Based Ecation)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深入推進產教融合、職普融合、理實融合、技術與文化融合、教育與生活融合、現代信息技術與教學融合等「六個融合」,提升學生的就業能力、職業生涯拓展能力和幸福生活創造能力。瞄準未來社會和經濟發展,緊貼深圳四大支柱產業和新興產業布局專業,打造品牌專業,聯合華為、中興、招商港口等一批世界一流企業建設一批特色產業學院,共同制定專業標准、共同開發課程標准及項目化課程、共建師資團隊。開設專業文化課程,大力培育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全面推進職業院校文化育人。學校已累計培養10萬余名全日制專科畢業生,畢業生初次就業率始終保持在96%以上,多項人才培養質量指標位居全國高職院校前列,深受用人單位歡迎。其中,238人次獲CCIE證書,9人獲RHCA證書,34人獲OCM證書,48人獲HCIE證書。
學校堅持以「產學研用」一體化的科研導向,重視技術轉移和科技成果轉化。近年來,學校不斷深化科研體制機制改革,大力加強與政府職能部門以及行業企業合作,組建成立了應用技術研發院、文化創意產品研發院、經濟與社會發展研究院等三大綜合性研發平台,建成33個省部、市區級科研平台,搶抓產業發展新機遇,服務地方經濟社會和中小企業發展。近五年來,全校累計承擔各級各類科研課題1938項,其中國家級項目25項,省部級項目162項,市區級項目281項,科研經費到賬總經費達到3.35億元,其中技術轉移(橫向科研)項目到賬經費1.21億元;出版各類學術專著74部、編著41部、譯著6部,發表學術論文3456篇,31項科研成果獲部、省、市級獎勵;獲國家專利授權833項,軟體著作權登記211件,主導或參與制定國際、國家、行業標准100項。
2. 深圳職業技術學院郵編 附地址和介紹
一、深圳職業技術學院郵編是多少 深圳職業技術學院的郵編為518055,該校地址位於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留仙大道7098號,是一所廣東省主管、深圳市人民政府舉辦的一所專科層次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
二、深圳職業技術學院簡介
深圳職業技術學院1993年創建,是國內最早獨立舉辦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院校之一。建校以來,深職院人艱苦創業,開拓進取,不斷創新教育教學理念、辦學體制機制和人才培養模式,創造了中國高職教育的多個第一。學校依託珠三角產業發展,秉承深圳特區改革創新精神,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學校教育的根本任務,立足於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的辦學特色,各項事業取得驕人成績,被譽為中國高職教育的「一面旗幟」。為緊密契合「中國製造2025」等國家重大戰略和深圳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學校在2016年底召開的第三次黨代會工作報告中提出「三個服務、五個定位、一個率先」的戰略發展目標,始終堅持為黨和國家服務、為深圳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為學生健康成長成才服務,努力成為職業教育創新發展的先行者、復合式創新型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搖籃、企業家的搖籃、深圳中小微企業技術研發中心、深圳市民終身教育學校與中國職業教育師資培訓重要基地,率先建成******、世界一流職業院校,為世界職業教育發展貢獻「深圳模式」。
學校現有留仙洞、西麗湖、官龍山、華僑城、鳳凰山五個校區,校園總面積236.02萬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61.34萬平方米,其中教室10.75萬平方米,圖書館5萬平方米,體育館2.58萬平方米,實訓實習場所10.08萬平方米。現有固定資產總值23億元,其中教學儀器設備總值9.22億元,教學用計算機12364台。圖書館藏有紙質圖書261.2萬冊,電子圖書130萬冊,電子期刊60.54萬冊,中外文資料庫46個,音視頻16.07萬小時。
全校現有教職員工2320人,其中專任教師1213人,正高203人,副高649人,博士375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名,珠江學者2人、青年珠江學者1人、海外高層次人才23人、國家「*」教學名師1人、國家級教學名師2人、省級教學名師7人、國家特支計劃教師1人、廣東特支計劃教學名師4人、「千百十」工程省級培養對象5人。學校擁有教育部首批黃大年式教師團隊1個,引進美國霍夫曼諾獎團隊等一批重量級團隊,成立霍夫曼先進材料研究院、智能科學與工程研究院、智能製造研究院、******中國職業教育研究院、社會與經濟發展研究院等高端平台,為珠三角產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學校設有電子與通信工程學院等16個二級學院和體育部、工業中心、國際教育部等教學單位,招生專業85個。全校普通全日制在校生22938人,其中專科生22128人(包括港澳台留學生82人,四年制高職生187人,五專生164人),應用型本科生616人,外國留學生194人。自辦專科教育在校生3541人。國家級教學成果獎14項,國家職業教育專業教學資源庫3項,國家重點支持建設示範專業12個,中央財政支持實訓基地9個,國家級精品教材12部,國家精品課程53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43門。
學校一直把人才培養作為中心工作,以培養適應智能時代需要的復合式創新型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為目標,更新教育教學理念,探索實施以學生學習成效為導向的OBE(Outcome Based Ecation)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深入推進產教融合、職普融合、理實融合、技術與文化融合、教育與生活融合、現代信息技術與教學融合等「六個融合」,提升學生的就業能力、職業生涯拓展能力和幸福生活創造能力。瞄準未來社會和經濟發展,緊貼深圳四大支柱產業和新興產業布局專業,打造品牌專業,與華為、ARM、阿里巴巴、平安、比亞迪、裕同、天健等一流企業緊密合作,共建華為信息與網路技術學院、ARM智能硬體學院、阿里巴巴數字貿易學院、金融科技學院、比亞迪應用技術學院、裕同數字圖文學院、天健建工學院等7所特色產業學院,校企共同制定專業標准、共同開發課程、共建師資團隊、共同培養技術技能人才,在服務一流企業中成就自身一流。開設專業文化課程,大力培育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全面推進職業院校文化育人。學校已累計培養11萬余名全日制專科畢業生,畢業生初次就業率始終保持在96%以上,多項人才培養質量指標位居全國高職院校前列,深受用人單位歡迎。其中,238人次獲CCIE證書,10人獲RHCA證書,43人獲OCM證書,95人獲HCIE證書。
學校堅持以「產學研用」一體化的科研導向,重視技術轉移和科技成果轉化。近年來,學校不斷深化科研體制機制改革,大力加強與政府職能部門以及行業企業合作,組建成立了應用技術研發院、文化創意產品研發院、經濟與社會發展研究院等三大綜合性研發平台,建成35個市區級以上科研平台,搶抓產業發展新機遇,服務地方經濟社會和中小企業發展。近五年來,全校累計承擔各級各類科研課題4949項,其中國家級項目74項,省部級項目400項,市區級項目806項,科研經費到賬總經費達到7.13億元,其中技術轉移(橫向科研)項目到賬經費2.79億元;出版各類學術專著216部、編著、譯著和作品集共196部,發表學術論文13500篇,61項科研成果獲部、省、市級獎勵;獲國家專利授權1574項,軟體著作權登記860件,發明專利291項;主導或參與制定國際、國家、行業標准46項。
學校重視社會服務,發揮品牌優勢,致力於推動現代職業教育培訓體系和學習型社會建設。做好高水平師資培訓,打造世界級的職業教育培訓中心;做好職業培訓、職業技能鑒定及職業資格認證工作,服務好地方經濟發展需要;聯合社區街道組建社區學院、特色學院,開展針對社區居民的健康、養老、旅遊等培訓項目,服務好地方社會發展需要,組建西麗社區學院、大鵬旅遊學院等社區學院,與社區共同培養技能人才,打造開放辦學、產教融合的「職教特區」;以辦學理念和教學模式輸出為主要內容,構建「理念—教學—師資—管理」四位一體的精準幫扶體系,服務好對口支援地區和院校的發展。全年重點對口幫扶10所職業院校,累計對口支援西藏、新疆、貴州等地11個省、自治區的200餘所職業院校,選派核心團隊建設管理吉安職業技術學院,開創了特區與老區攜手共同發展職業教育的典範。學校全年舉辦33個全國高職專科師資培訓班,累計為全國680餘所職業院校培訓骨幹教師1.2萬人次,連續5年名列全國第一。年均開展各類培訓、職業技能鑒定與資格認證12萬人次。
學校緊扣國家發展戰略,加快國際化辦學步伐,充分利用區域與自身優勢,深化國際教育交流與合作。建校以來,已累計與26個國家和地區的160餘所高校和教育機構建立了友好合作關系,包括英國、德國、法國、美國等發達國家以及紐西蘭、馬來西亞、保加利亞、土耳其、波蘭、匈牙利、緬甸、寮國等14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雙方在學生交換、課程合作、科研合作、短期研修等領域開展了全方位、多層次、形式多樣的教師和學生國際交流活動,取得了豐碩的成果。近年來,我校年均接待境外來訪師生及外賓108批次,658人次;我校赴境外參加國際交流的師生52批次,276人次。開辦了國際商務(中澳)、金融管理(中澳)、物流管理(中美)和軟體技術(中美)4個中外合作辦學專業;與香港專業教育學院黃克競分校合辦電氣服務工程高級文憑合作課程,畢業生獲得深港兩地畢業資格,並成為首批獲得招收海外留學生資質的高職院校和首個獲批面向港澳台自主招生的高職院校。學校還聯合中興、招商港口等一批世界一流企業「走出去」,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在馬來西亞馬六甲應用技術大學設立職業教育與培訓中心,推動馬來西亞全國各類職業院校全面對接深職院標准。依託在保加利亞成立的職業教育與培訓中心,輸出學校專業標准。應邀為柬埔寨、蒙古等國家職業教育代表團舉行專題培訓班,輸出職業教育經驗。加強與職業教育國際組織的合作,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職教全球聯系中心之一,獲批成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職業教育計劃亞非研究與培訓中心。在提高學校國際知名度與影響力的同時,為推動中國職業教育與語言文化走出去做出了積極貢獻。
學校辦學成績顯著。2001年首家通過國家示範性高職院校實踐教學基地優秀評估,2009年通過國家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項目驗收,成為我國高等職業教育領域首批國家級示範校。近年來,學校先後榮獲「全國文明單位」、「全國職業教育先進單位」、「全國一流高職院校建設單位」、「首批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中國十大最具就業力高職院校」、「全國畢業生就業工作典型經驗高校」、「全國職業院校就業競爭力示範校」、「中國十大創新型高職院校」、「黃炎培優秀學校獎」、「全國高校實踐育人創新創業基地」、「廣東省文明單位」、「廣東省職業技術教育工作先進集體」、「廣東省首批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示範學校」、「廣東省一流高職院校建設單位」、「深圳市創新創業基地」等榮譽稱號。
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在哪裡 附准確地址
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宿舍條件,宿舍幾人間環境好不好(圖片)
深圳職業技術學院是公辦還是民辦
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專業排名,招生專業目錄(10篇)
深圳職業技術學院有哪些專業 附好的重點專業名單
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學費標准,各專業學費每年多少錢
深圳職業技術學院怎麼樣 評價排名好不好(10條)
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學費標准多少,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各專業學費標准設置
深圳職業技術學院錄取通知書,開學時間,入學考試指南軍訓宿舍條件轉專業政策
深圳職業技術學院開學時間入學指南及錄取通知書發放時間查詢 ;
3. 請問深圳職業技術學院的具體地址在哪
深圳職業技術學院
一般稱:高職院
深圳市南山區西麗(動物園附近)
坐101,377到職業技術學院 就到啦~
4. 深圳職業技術學院
深圳職業技術學院2008招生章程
一、學校全稱:深圳職業技術學院
二、辦學性質:公辦
三、辦學層次:專科
四、辦學地點: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西麗湖
五、辦學類型:普通高等學校
六、辦學特點:
學校堅持「以德立人,以用立業,以特立校」的辦學思路,堅持為深圳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辦學宗旨,提出「努力躋身世界一流職業技術大學行列」的發展目標,走上了快速發展的軌道。學校辦學特色鮮明,辦學水平被公認處於全國同類院校領先地位。學校擁有國家級教學改革試點專業4個,國家示範建設專業10個,省高職高專教育示範性專業9個,建設專業8個,教育部高職高專「精品專業」1個。國家精品課程25門,省級精品課程35門。示範專業與精品課程數量名列全國高職高專院校前列。歷屆畢業生都受到用人單位的歡迎和好評,近年畢業生就業率每年都在95%以上。2003年學校首批接受教育部舉行的高職高專院校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以15項評估指標全優的成績被評為優秀,2006成為教育部首批「國家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單位,教育部主要領導稱贊學校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高等職業教育的典範。
七、錄取規則:
1.學校遵循公正、公平、公開、德智體全面考核、綜合評價、擇優錄取的原則。
2.學校的招生對象為具有深圳市常住戶口(紅印戶口)的考生和一定比例的市外考生。
3.對深圳市外的考生,原則上只錄第一志願,其戶籍待遇按《關於普通高等、中專學校新生戶口遷移問題的緊急通知》(廣公(戶)字[2003]186號)辦理,即學生入學時可自願選擇是否辦理戶口遷移到深圳的手續。
4.嚴格執行國家有關錄取照顧的政策。對加分或降分投檔的考生,在同等條件下,優先錄取。
5.在同等條件下,根據專業相關考試科目成績的高低擇優錄取。
6.對美術類專業錄取的基本原則是:在考生政治思想品德考核合格、體檢合格、專業成績及文化成績分別達到該省(直轄市、自治區)控制分數線的基礎上,按照該省(直轄市、自治區)招辦的投檔原則投檔後,我校根據考生填報志願情況按照考生文化課總分乘以40%,加上美術術科總分乘以60%,再按合計的總分從高分到低分排序擇優錄取,同時參考相關科目成績。
7.新生入學後,學校以英語語種教學為主(應用法語、應用德語、商務日語三個專業除外),其他語種的考生請慎重報考。
8.對考生身體健康狀況的要求:
微電子技術專業不招色盲、高度近視者;
旅遊管理、涉外旅遊、酒店管理專業不招乙肝考生,同時要求男生身高160cm以上,女生身高155cm以上;
供熱通風與空調工程技術、樓宇智能化工程技術、數控技術、機電一體化技術、電氣自動化技術、檢測技術及應用、圖形圖像製作、多媒體設計與製作、影視動畫及美術類專業不招色弱、色盲考生;
計算機輔助設計與製造、包裝技術與設計、印刷技術、印刷圖文信息處理、出版與發行、工業分析與檢驗、建築設計技術、建築電氣工程技術、汽車運用技術、交通安全與智能控制、汽車電子技術、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專業不招色盲考生;
葯品經營與管理、食品營養與檢測、食品生物技術、葯學專業不招乙肝、色盲考生;
康復治療技術專業不招乙肝考生;
護理專業不招乙肝、色盲考生,同時要求男生身高165cm以上,女生身高155cm以上,並且要求心理素質好;
行政管理(文秘)專業要求考生雙手十指健全,無聽力障礙,漢語拼音好;
其它未註明專業要求按照《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的相關規定執行。
9.學校分專業招生計劃及有關要求詳見生源省招辦公布的專業目錄。
八、學歷證書:
頒發國家承認學歷的深圳職業技術學院畢業證書。
九、收費標准:
按省、市物價部門核準的標准收費。具體學費標准為:藝術類專業10000元/年,工科及熱門文科專業6000元/年,一般文科5000元/年。住宿費標准為:東校區每人1200元/年;西校區4人一間的每人1500元/年,其餘的每人1200元/年;北校區每人1500元/年。
十、獎學助學辦法:
①新生獎學金:普通高中高考考分超過第二批本科(一般本科)錄取分數線的考生獎勵3000元(以上分數線以各省招辦第一次公布的分數線為准,不含降分後的分數線);職高類考生全校前10名各獎勵1500元。②國家獎學金每人每年4000元。③學校獎學金:特等獎學金每人每學期5000元,一等獎學金每人每學期2000元,二等獎學金每人每學期1250元,三等獎學金每人每學期750元,優秀畢業生每人一次性獎勵500元。④助學:家境困難學生可申請政府貼息貸款,並可獲學校困難補助,部分貧困學生可獲得國家助學金。
5. 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在深圳哪個區
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各校區地址如下:
留仙洞校區:(深圳市南山區留仙大道7098號)
西麗湖校區:(深圳市南山區沙河西路4089號)
官龍山校區:(深圳市南山區西麗同發路13號)
華僑城校區:(深圳市福田區竹子林職教街1號)
鳳凰山校區:(深圳市寶安區西鄉街道黃田村水浪坑)。
自辦專科教育在校生3982人。國家級教學成果獎14項,國家職業教育專業教學資源庫3項,國家級重點建設示範專業14個,中央財政支持實訓基地9個,國家級精品教材12部,國家精品課程53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43門。
6. 深圳中職學校地址
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留仙大道7098號。
深圳職業技術學院(Shenzhen Polytechnic,SZPT),位於廣東省深圳市,是廣東省主管、深圳市人民政府舉辦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是國家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教育部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A檔)、國家優質專科高等職業院校、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職教全球聯系中心、全國一流高職院校建設單位。
全國高校實踐育人創新創業基地、廣東省一流高職院校建設單位,為首批獲得招收海外留學生資質的高職院校和首個獲批面向港澳台自主招生的高職院校。
師資力量
截至2021年12月,學校有專任教師1463人,生師比16.30:1,具有高級職稱教師佔比49.35%,具有碩士及以上學位專任教師佔比90.01%,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專任教師佔比51.14%,具有正高級專業技術職務專任教師177人;具有半年以上海外研修經歷的教師佔比26%。有各級各類高層次人才415人次。
其中國家「萬人計劃」教學名師1名、國家級教學名師3名、享受國務院特貼專家3名、國家級教學團隊4個、全國技術能手1名、珠江學者6名、廣東省特支計劃教學名師4名、省級教學名師8名、省級技術能手5名、省級優秀教學團隊11個;柔性引進諾貝爾獎團隊1個。學校有教育部首批黃大年式教師團隊1個;引進美國霍夫曼諾獎團隊等一批團隊。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深圳職業技術學院
7. 深圳職業技術學院的專業分別分布在哪個校區呢
深圳職業技術學院總共有五個校區。
分為留仙洞校區,西麗湖校區,官龍山校區,華僑城校區,鳳凰山校區。
目前專業主要分布在留仙洞校區,西麗湖校區,官龍山校區。
華僑城校區暫未有專業入住,鳳凰山校區正在建設。
留仙洞校區有經濟學院,管理學院,創新創業學院,傳播工程學院,藝術設計學院,商務外語學院,應用化學與生物技術學院,數字創意與動畫學院,人文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
西麗湖校區有電子與通信工程學院,人工智慧學院,機電工程學院,建築與環境工程學院,汽車與交通學院,繼續教育與培訓學院。
官龍山校區有醫學技術與護理學院。
8. 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地址
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各校區地址如下:
留仙洞校區:(深圳市南山區留仙大道7098號)郵政編碼:518055
西麗湖校區:(深圳市南山區沙河西路4089號)
官龍山校區:(深圳市南山區西麗同發路13號)
華僑城校區:(深圳市福田區竹子林職教街1號)
鳳凰山校區:(深圳市寶安區西鄉街道黃田村水浪坑)
學校依託珠三角產業發展,秉承深圳特區改革創新精神,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學校教育的根本任務,立足於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的辦學特色,各項事業取得驕人成績,被譽為中國高職教育的「一面旗幟」。
9. 廣東 深圳職業技術學院 詳細地址
深圳職業技術學院 詳細地址:廣東省深圳南山區西麗湖沙河西路4089號
深圳職業技術學院是深圳市人民政府舉辦的一所專科層次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學校成立於1993年,原名深圳高等職業技術學院,1997年更為現名。2001年學校先後與國內129所高校簽訂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協議。2003年通過教育部高職高專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2009年成為首批國家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
學院有留仙洞、西麗湖、官龍山、華僑城、鳳凰山五個校區,校園總面積236.02萬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58.84萬平方米,有固定資產總值9.06億元(校舍除外)。圖書館藏有紙質圖書227.8萬冊,電子圖書117萬冊,報刊1731種,中外文資料庫32個。
截至2015年2月,全校在編在崗教職員工1620人,正高201人,副高628人;博士267人;國家優秀教學團隊2個,國家教學名師2人,省級教學名師5人,珠江學者2人,特聘鵬城學者5人。開設專業78個(其中包括4個與深圳大學聯合培養項目本科專業)。全校普通全日制在校生2.4萬餘人,各類成人學歷教育及自考學生6900餘人,港澳台及外國留學生172人。
10. 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地址
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地址是廣東省深圳市留仙大道7098號。
深圳職業技術學院是國內最早獨立舉辦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院校之一。學校現有留仙洞、西麗湖、官龍山、華僑城、鳳凰山五個校區,校園總面積236.02萬平方米,圖書館5萬平方米,體育館2.58萬平方米,實訓實習場所10.08萬平方米。
現有固定資產總值9.06億元(校舍除外),總值7.25億元。圖書館館藏圖書資料220.5萬冊,紙質期刊1731種,中外文資料庫32個,電子圖書117萬冊。
深圳職業技術學院的師資力量
截至2016年5月,全校共有教職工2209,在編在崗教職員工1623人,正高208人,副高647人;博士297人;國家優秀教學團隊2個,國家教學名師2人,省級教學名師8人,珠江學者2人,特聘鵬城學者5人。教職工中現有專任教師1155人,校外兼職(課)教師共1272人。專任教師中「雙師」素質教師比例達到82%。
國家級教學名師:朱光力、劉紅燕。
省級教學名師:朱光力、竇志銘、王曉利、劉紅燕、謝利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