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信息技術 > 如何解決養殖技術落後的問題

如何解決養殖技術落後的問題

發布時間:2022-12-25 21:31:12

㈠ 當前養殖業主要存在哪些突出問題

1.2 畜牧養殖業中存在的問題
1.2.1 農村欠發達地區對養殖業重視程度不夠 長期以來,在國內很多地區,特別是像雲南等一些經濟欠發達的地方,自然經濟仍占居主導地位,畜牧養殖業依然處在家庭生產的副業地位,畜牧養殖甚至在很多農民眼中可有可無,他們在思想意識上仍舊把畜牧養殖當作家庭收入的一個補充形式,當地的畜牧養殖業也多以小規模的散養為主。這種傳統落後的模式與當前發達地區科學化、規模化、集約化的養殖模式相比差距太大,這些散養戶不但在思想意識上不能適應現代養殖業的需要,而且在養殖場地、養殖設備、養殖技術等眾多養殖戶所必備的軟硬體設施上,也是遠遠不夠的。此外,這些養殖戶的文化水平普遍較低,在接受現代化的專業養殖技能方面顯得格外困難,所有這些因素,導致在當地農村大規模發展養殖業,顯得困難重重。
1.2.2 發達地區畜牧養殖的環境污染問題不容忽視 近年來,發達地區畜牧養殖,特別是一些大規模的養殖場對當地環境造成污染,已經引起人們越來越多的重視。在養殖過程中,養殖場對畜禽排出的大量糞尿如果不及時處理,或者處理措施不到位,就會直接對當地的居民的居住和生活環境帶來極大的破壞。當前,無論是較大規模的現代化養殖場還是小家庭的散戶養殖,如果缺乏相應廢物處理系統和環保措施,畜禽的糞便未經處理便直接排入河中,或是長時間、大批量地堆放在露天,就會對當地的環境帶來不可逆的破壞和污染,也會直接導致一些人畜易患疫病的發生。另外,畜禽糞便經過發酵後,還會產生大量的CO2、NH3、H2S、CH4等有害氣體,這些有害氣體直接排放到大氣中,會引起溫室效應,加劇對空氣的污染,危害人民的身體健康。
1.2.3 普遍存在飼料資源短缺的問題 畜牧業的飛速發展會直接導致飼料用量大幅上升,畜牧養殖只有依靠飼料資源作為堅強的後盾,才能得到快速地發展。近年來,雖然我

require.async(['wkcommon:widget/ui/lib/sio/sio.js'], function(sio) { var url = 'https://cpro.static.com/cpro/ui/c.js'; sio.callByBrowser( url, function () { BAIDU_CLB_fillSlotAsync('u2845605','cpro_u2845605'); } ); });

國糧食的總產量有一定程度增長,但整體來說增幅不大,當前我國畜牧業的發展,實際上已經受到糧食產量的嚴重製約。目前,我國的飼料用糧約占國內糧食總量的1/3,有些地方甚至存在著人畜爭糧的現象,這種情況嚴重製約畜牧業的可持續發展。
1.2.4 畜產品普遍存在葯物殘留過高的現象 養殖戶為了片面地追究經濟效益,促進畜禽產品產量的提高,會設法降低畜禽的死亡率,縮短畜禽的飼養周期,在養殖過程中大量使用抗生素、化學合成葯物,無節制地在畜禽飼料中添加各種微量元素和激素,從而造成畜產品中一些重金屬、抗生素等含量嚴重超標,危害人體健康。 2 解決畜牧養殖業中問題的對策
2.1 大力提高對畜牧養殖的認識 畜牧養殖的重要性首先需要引起各級政府主管部門的足夠重視,大力開展對畜牧養殖的推廣和普及工作,並且由主管部門牽頭,對養殖戶有計劃地進行養殖技術的傳授,甚至組織養殖戶舉辦各種形式的培訓學習班,努力轉變養殖戶落後的觀念。
2.2 規模化養殖、科學管理才能根治環境污染 實踐證明,只有大力推進標准化規模養殖場的建設,建立起高標準的規范化養殖小區,實施科學的養殖管理,才能實現畜禽糞污無害化處理,才能杜絕對環境造成污染。大規模的養殖企業首先要樹立科學管理的觀念,建立起一整套規范有效的生產管理模式、標准化生產經營體系和疫病防控管理體系。

㈡ 生豬養殖存在問題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消費觀念的不斷改變,豬肉逐步成為城鄉人民的常用食品,對豬肉的需求量越來愈大,從而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的養殖積極性,生豬養殖數量不斷增加,加快了畜牧業發展的步伐。通過對農村生豬養殖戶的調查,在總結經驗的同時,也發現了一些值得重視的問題。
1出現的問題
1.1資金不足
農村生豬養殖初具規模,發展生豬養殖產業是增加農民收入、實現農村小康的有效途徑之一。發展生豬養殖業,農戶面臨的首要難題是資金不足。飼養生豬初期要建豬舍、購仔豬,光靠農戶自己是難以解決的,許多生豬養殖戶,養殖最多的大豬只有20頭,不敢過多飼養,作物類原料價格上漲,飼料購買困難。一些農戶初涉生豬養殖,散戶要擴大規模,養殖風險問題是養殖戶最擔心的問題。因為養殖業是高風險、高投資的產業,近年來烈性傳染病的發生也使他們心有餘悸。
1.2養殖技術問題
生豬養殖人員大多數文化水平偏低,不懂科學養殖,對母豬配種、疾病防治、飼料配方等飼養過程中關鍵的技術掌握不好,飼喂不定時,也不定量;飼養管理方式落後,配合飼料不足,飼料配合不科學;圈舍建設改造滯後,生產水平低下。依照農戶現有的知識水平很難解決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飼養技術的提高,影響了經濟效益。
1.3良種化程度低
目前,由於生豬價格較低,農戶養殖生豬時,只看重生豬的價格,而忽視其品種和生產性能,到一些豬場或牲畜交易市場挑選生豬,或從自產小豬中留種公豬,後代分化嚴重,育肥過程中生長不一致,導致不能同時出欄。
1.4圈舍設計不合理
農村養殖生豬一般因陋就簡,建造的豬舍很不合理,採光不好,通風不良, 忽視種豬的運動和調教,有些養豬戶甚至將種豬長期拴養。除個別大的規模戶外,多數小區和幾乎所有的散養戶均沒有實行嚴格的衛生措施,人畜同院,衛生條件差,糞便不能及時處理,堆在豬欄里或自家院前院後,污染環境,影響正常的生產及生活。
1.5不使用配合飼料
大部分養殖戶不使用配合飼料,有什麼喂什麼,導致生豬營養不平衡。精補料中能量飼料(玉米、麩皮)的喂量過大,蛋白質飼料、維生素和礦物質飼料的喂量嚴重不足,生豬生長速度上不去,價格上漲時,為了提高豬產量再加大精料的喂量,造成浪費飼料,增加成本。
1.6 防疫檢疫意識差
多數生豬養殖戶在日常飼養管理中,不注重環境衛生,不注重消毒,有些養殖戶根本不知道什麼是消毒和疫苗,致使生豬出現種種疾病。日常管理不注重平時的防疫檢疫工作,有些急性、烈性傳染病時有發生,在生豬發病後才急於求醫問葯,造成投入增加,嚴重時引起死亡。有些養殖戶濫用葯物,病豬急宰後不進行檢疫就直接出售,造成人畜共患病,對人們健康構成較大威脅。
2建議和對策
2.1加強生豬良種的繁育和推廣
養殖戶在購買種豬時,首先要找有經驗的技術人員鑒定種豬的純度,最好的方法是從正規養殖場引進,或購買有系譜記錄的生豬。推廣人工授精等繁育技術,提高種豬的良種化水平。
2.2科學搭配飼糧,滿足生豬不同階段的營養需求
生豬的飼料一般有青綠飼料、青貯飼料、粗飼料、能量飼料、蛋白質飼料、礦物質飼料及飼料添加劑等七大類。生豬在不同生產時期對飼糧的要求是不同的,農戶在飼養生豬時要根據生豬個體情況分別對待,參照生豬不同飼養階段的營養標准,對日糧進行科學搭配,以滿足生豬對各種營養物質的需要。日糧的搭配,首先要滿足生豬飼料的需求,適當搭配精飼料,並要合理搭配添加劑飼料。同時,要結合當地現有的配合資源,合理開發種植一些優質牧草飼料,如飼用甜菜、玉米種植等,以提高養殖效益。有條件的農戶還可以吸收外國的一些養殖先進經驗,嘗試利用國家生豬無害化規模養殖標准,利用全價日糧飼喂技術。
2.3加強飼養管理,提高養殖效益
2.3.1養殖場址選擇、豬舍設計及糞便無害化處理
農戶生豬場應遵照背風向陽、遠離交通要道、有充足水源、便於糞便處理等原則進行選址,在豬舍設計上,從豬欄、豬槽、豬床、飲水槽及舍內通風等方面都要非常重視,力求減少生豬對環境、氣候的應激。同時,糞便處理是畜牧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問題之一,農戶要增強環境保護意識,豬場的糞便、污水要按照有關法規,實現達標排放和綜合利用,防止重復污染,以保證生豬養殖業的健康持續發展。
2.3.2定時飼喂
良好的生產環境和喂養條件有利於生豬的管理。為了保證生豬的正常生理和營養需要,要做到定時定量飼喂,定時出糞,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操作程序。
2.3.3強化生豬保健,保證生豬健康發展
某些人畜共患的傳染病(如牲畜口蹄疫、豬流感)嚴重威脅著人類的生命安全。因此,在防檢、飼料、環境、衛生等方面,要強化生豬綜合保健工作。結合本地豬病流行特點,實行定期檢疫監測、免疫接種和定期保健驅蟲。平時要做好圈舍、用具等的消毒工作,減少疾病的傳播,為生豬無公害生產創造最佳的生活環境。
提倡微生物無公害養豬技術,積極參加沼氣池建設項目,凈化環境,減少污染,杜絕傳染病從糞便傳播,節約能源。沼液是良好的有機肥料,能提高農作物的質量和產量,促進綠色農業的發展,形成種養加結合的無害化綜合養殖模式。
2.3.4標准化規模飼養技術
推廣混合日糧飼喂技術,結合種植業調整,大力發展苜蓿種植、飼用甜菜、玉米等專業飼料生產,更好地滿足生豬的營養需要。
2.3.5加強專業知識培訓
一方面使現有的養殖戶通過實用技術培訓和創業培訓,掌握一定的養殖知識和疾病防治知識;另一方面對農村的初中畢業生、高中畢業生進行免費的長、短期職業培訓,使他們成為新型的生豬養殖戶或企業家。
2.4加強聯合,提高自身組織化程度
農戶在長期的生產營銷過程中,形成各自為陣的生產和營銷方式,很難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因此,農戶要增強市場意識,提高自我組織化程度,加強養殖戶聯合。採取大戶帶動、小戶聯合的辦法,推動公司制農業的大發展,形成農戶進入市場的有效組織。按照自願、互利、互惠的原則,組建養豬合作社和行業協會,提升農民組織化程度,增強農民闖市場的能力,讓越來越多的農民成為闖市場的現代農商。通過將生豬養殖戶進行規模化、無害化行業指導和市場引導的辦法,把善於經營畜產品的農民培養成經紀人。促進養殖戶和企業的聯合,企業為養殖戶提供配合飼料和技術,並簽訂購銷合同,一方面解決養殖戶的飼料資金缺乏的問題,另方面解決銷路問題,有利於農民脫貧致富和企業的平衡發展。
2.5政府支持
2.5.1政府出台母豬疾病保險業務,對於進入生產期的生豬進行疾病保險,保險費由縣財政和養殖戶按6:4分擔,打消養殖戶對於生豬疾病的後顧之憂。通過政策引導,政府扶持,依託企業,建成一定數量的人工授精示範站(點),全面推進種豬場的人工授精技術,提高仔豬生產能力和成活率。
2.5.2畜牧系統組建村級畜牧獸醫服務站,由村級防疫員負責畜禽的防疫、檢疫、畜禽登記及疫情發現、上報工作。加強養殖戶技術培訓指導,讓有一定理想的專業戶進職業學校學習,通過學校集中學習和現場指導,使他們成為合格的專業養殖人員。

㈢ 現代養殖業面臨的最大問題是什麼

農村養殖業存在的問題

1.1養殖規模小
據有關調查報告顯示,我國農村的養殖規模較小,專業養豬戶平均每戶養殖6頭左右,非專業的僅有2頭左右,而養雞農戶的養殖規模基本都在1000隻以下,大多數農村都是散養。由於規模小,形不成規模效益,使得我國農村養殖業的利潤較小。根據現有的飼料行情,1頭豬從進欄到出欄大約在3個月左右,利潤約為100元。而一個1000隻蛋雞的小型養殖場,一批雞大約養殖16個月,僅有1萬元左右的收入(在行情穩定的情況下),這樣的利潤率與做工的利潤相差不大。從事養殖不但存在著較大的風險,而且勞動力投入也較大,所以很多農民寧可做工也不做養殖行業。
1.2技術和觀念落後
農村養殖業由於問題諸多,使得技術非常落後。大多數情況下都是人工飼養,機械化程度較低。但是發達國家卻不同,例如,歐美發達國家的養殖業機械化的迅速發展始於20世紀20年代至70年代,養殖業機械化的水平到目前為止已經相當高。其發展的主要畜牧機械化設備包括:草原建設機械化、牧草收獲機械化、飼料加工機械化和畜禽養機械化,這些機械的廣泛應用大大降低了農民的勞動強度,提高了勞動生產率,增加了畜牧業的收入。
同時,在農村由於信息的不對稱性,使得很多農戶無法掌握市場行情,不能根據市場進行有效的改變,而往往根據經驗進行飼養活動,使得很多養殖戶都不能取得較好的效益,甚至有些養殖戶在飼養過程中沒有足夠的經濟來源,使得半途而廢造成了較大的經濟損失。還有,在養殖的過程中養殖戶觀念也很落後,有很多的觀念需要養殖戶自己去研究,自己去創新。同時,在農村的養殖戶很容易形成惡性競爭,這種競爭很可能導致價格的下調,甚至是其他惡性事件的發生。

1.3銷售渠道有限
所謂銷售渠道是指產品從生產者向消費者轉移所經過的通道或途徑,它是由一系列相互依賴的組織機構組成的商業機構,即產品由生產者到用戶的流通過程中所經歷的各個環節連接起來而形成的通道。銷售渠道的起點是生產者,終點是用戶,中間環節包括各種批發商、零售商、商業服務機構(如經紀人、交易市場等)。
在我國銷售渠道按其有無中間環節和中間環節的多少,大體上可以分為4種基本類型:生產者—用戶(Ⅰ型)、生產者—零售商—用戶(Ⅱ型)、生產者—批發商—零售商—用戶(Ⅲ型)和生產者—代理商—批發商—零售商—用戶(Ⅵ型)。在農村尤其是養殖業上,銷售渠道極其有限。生產者—用戶類型是主要的生產渠道,例如在豬和禽類產品中,大多是本土消費,很難形成遠方市場。所以,銷售渠道有限成了制約農村養殖業的瓶頸。
1.4信息公開化程度低
在我國,大部分農村信息公開化的程度較低,不利於農戶甚至整個養殖行業的發展,尤其是出現突發問題時很難應對。例如,在2005—2006年出現的禽流感,由於農村的信息公開化程度較低,人們普遍認為只要是禽類就有禽流感,不但使很多養殖戶失去了信心而且使廣大消費者失去了信心。這次災難使得我國的禽肉產品受到了重創,從而影響到了禽類的出售價格,最終受害的還是廣大的養殖戶。再例如,牛奶三聚氰胺和雞蛋的三聚氰胺問題,都嚴重地影響了養殖戶的利益。
1.5專業養殖人才較少
在我國現有的體制下,許多的學校都未設置關於養殖業的專業,因為很少有學生願意學習這些專業。這也導致了我國的養殖業人才較少。大多數農村的養殖都是一些非專業的人員憑著經驗和感覺在進行。而且,由於養殖乃至農業在國內的地位較低,再加上養殖從業人員待遇較低,從而使大量懂專業的學生不願意從事養殖業。加之行業利潤低,飼料及養殖業企業不願意或無資金與科研院校通力合作,造成科研成果難以轉化為生產力,從而阻礙了行業的進一步發展。

2解決對策
針對我國農村養殖業的現狀和存在的一些問題,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解決該類問題。
2.1合理利用現有優勢
我國的農村養殖業一般都是小型企業,能很快地適應社會的發展。雖然規模小是一種缺憾,但在有些時候卻能顯示出其優越的機動性。我國的養殖戶一般有以下特點:規模小,環境適應性強;善於在社會夾縫中謀求生存發展;就地取材、就地加工、就地銷售,營銷費用較低。利用農村養殖戶擁有的優勢和特點進行合理應用,便可以使這些小企業具有不錯的發展空間。

2.2形成產業集群,完善產業鏈,實現區域規模經濟
產業集群是指在特定區域中,具有競爭與合作關系,且在地理上集中,有交互關聯性的企業、專業化供應商、服務供應商、金融機構、相關產業的廠商及其他相關機構等組成的群體。產業鏈是各個產業部門之間基於一定的技術經濟關聯,並依據特定的邏輯關系和時空布局關系客觀形成的鏈條式關聯關系形態。產業鏈的本質是用於描述一個具有某種內在聯系的企業群結構,它是一個相對宏觀的概念,存在兩維屬性:即結構屬性和價值屬性。通過形成和完善產業集群和產業鏈,在發展農村養殖業中便不難實現區域規模經濟,從而更大程度地降低養殖戶的費用,減少養殖戶的生產和出售成本。
2.3資源的再使用
養殖戶在生產「產品」的過程中會產生一些另類「資源」。例如,在動物的養殖過程中,糞便便是一種寶貴的資源,可以在養殖的基礎上發展花卉或者大棚蔬菜業,也可以發展能源產業如沼氣,從而變廢為寶。畜禽糞便的厭氣處理或製取沼氣理論已經非常成熟,採用該種方式不僅部分解決了養殖企業的能源問題,又解決了畜禽糞便污染環境的問題。
2.4政府部門和地方組織的配合
政府部門應該加強組織領導,落實目標責任制,成立由基層官員,如:縣委、政府分管領導為組長、副組長,農業、畜牧、發改委、財政、扶貧等相關部門為成員的養殖產業化發展領導小組,專門負責監督和協調養殖業類產業化發展工作,並將養殖業類產業化發展納入到政府的考核目標中。
出台優惠政策,鼓勵規模養殖。切實落實好我國中央政府和國務院對農村和農民問題的優惠政策。同時,狠抓動物疫病防治,確保養殖安全;建立養殖協會,加強信息交流,使養殖協會成為聯系企業與農戶的橋梁和紐帶。
2.5加強技術創新
技術轉移,是指技術從一個地方以某種形式轉移到另一個地方。它包括國家之間的技術轉移,也包括從技術生成部門(研究機構)向使用部門(企業和商業經營部門)的轉移,也可以是使用部門之間的轉移。技術擴散,是指創新的技術在其他經濟領域和更大地域空間范圍的應用推廣,它對推動區域技術創新、提升區域核心競爭力有十分重要的影響。相關人員可以從技術的擴散和轉移中實現技術的創新,從而實現企業的發展和進步。技術的創新才是一個企業發展的源泉。在我國的農村養殖業中,技術創新相對較難,尤其是自主創新更是難上加難,所以更要加大技術的內部創新與互相學習,使用戶與上下游企業之間形成良好的互動,實現內部技術的互相配合,進而產生良好的化學反應。
3小結
在我國的農村養殖業中,或許可實現革命式發展。革命式發展,就是指迅速地從一個小企業發展成大企業、大規模、大效應。從文中分析的農村養殖業情況中不難發現,農村養殖業還有較大的發展前景。只要技術和資金到位,就極有可能實現農村養殖業的飛速發展。所以,在畜禽養殖業的實際工作中要加強引進資金和技術,利用農村的人力資源和土地資源,充分發揮農村的優勢,從而實現革命式發展。

㈣ 家禽養殖上我國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逐漸縮小,環境保護控制措施有哪些

家禽生態養殖過程中的環境管理現狀。中國家禽業的發展為中國的消費市場提供了大量的家禽產品。特別是近年來,一些低成本、高效率的家禽養殖業發展迅速。然而,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是,這些家禽養殖業也存在家禽食品安全和養殖污染的問題。隨著家禽業的不斷發展,家禽生態養殖是一種新的養殖模式,主要針對傳統家禽業中大量畜禽糞便和廢棄物造成的環境污染。生態養殖既能發揮水產養殖的優勢,又能保護環境。因此,生態養殖得到了越來越多農民的認可,有利於水產養殖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生態養殖主要是指遵循生態學的主要原則,採用系統的養殖方法,因地制宜地規劃、設計、組織和管理水產養殖生產的全過程。

㈤ 如何由傳統種養殖向現代化種養殖轉型」盧世剛+上海策倍」

中央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實現鄉村振興戰略,所謂鄉村振興戰略就是要大力發展農村新形勢產業結構,建立生態宜居的美麗家園。鄉村振興就是要改變以往的傳統模式逐步向現代化、科學化、生態化、創新化轉變,從而提高農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那麼我們如何由傳統種養殖向現代化種養殖轉型?

一、 解放農民群眾的思想

經走訪了解到在一些地方,有些農民群眾普遍存在著老一輩的思想傳統,他們靠著以前的傳統經驗種養殖、靠天吃飯的思想。對於這些老一輩思想的農民群眾,我們要對其進行思想引導、解釋和宣傳現代化種養殖的技術並鼓勵他們進行小面積的試種與他們傳統種養殖進行對比,要讓農民群眾看到現代化農業的成果進而逐步接受現代化、科學化、生態化的種養殖方式。

二、 解決土地撂荒的現象

經調查、走訪了解到現在的農村大部分農民還是靠著傳統的種養殖模式進行種養殖,一年到頭,農民的純收益在3000元左右,而在城裡找個工作一個月也將近有3000元的工資,從而導致大部分農民選擇進城務工。對於這樣的現象,我們需要引進業主或者公司跟農民群眾協商承包其土地或者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參與到我們現代化種養殖的模式裡面,讓一小部分的農民群眾享受到現代農業種養殖技術把錢包鼓起來的感覺,從而讓農民群眾自己去帶動其他農戶參與進來,同時政府也要大力宣傳和鼓勵有志青年回鄉創業,從根本上解決土地撂荒的現象。

三、 解決種養殖技術落後的問題

經調查,現在的農村還是傳統種養殖居多,並且種養殖技術、管理水平相對落後,遇到乾旱就靠天吃飯,而利用現代化種養殖技術和管理水平將解決這些問題,比如:採用滴灌系統不僅節省人力、也解決乾旱的情況、減少化肥的施用量等問題,同時也將提高種養殖的產量相比傳統種養殖產量要提高1-2倍,也將大大節約人力、減少勞動成本、化肥用量和有毒農葯對環境的破壞等的優勢。因此,傳統模式和現代化將產生較量並進行技術的更替,當然在現代化技術和傳統技術更替的過程中將產生不同的聲響,因此,需要讓農民群眾看到現代化種養殖技術給農民群眾帶來的低成本、高收益的效果,確實將農民群眾的錢袋子鼓起來,這樣才會讓農民群眾接受現代化的種養殖技術和感受到現代化種養殖技術實實在在給農民群眾帶來的利益,同時現代化技術、科研人員要對現代化種養殖技術進行宣傳推廣,要以業主的形式形成一點帶面的效果,調動農民群眾積極參與性。同時要讓專業技術人員到田間地頭手把手的教農民群眾,在什麼時節應該怎麼管理、怎麼施肥等等相關技術,要讓農民群眾真正掌握現代化的種養殖技術同時也要加強與科研院校的聯系隨時了解相關技術和新型的種養殖的動態,做到現代化種養殖技術的隨時更新,並能更快的教會農民群眾並給他們帶來好的技術和好的收益。

四、解決銷路的問題

現代化種養殖產業發展起來後需要有個良好的銷路,如果種養殖出來的產品銷售不出去,那麼再好的現代化種養殖技術也是徒勞無功。因此,在實施代化的種養殖技術的同時也需要對產品的銷售給出一個明確的定位。有了明確的定位,才能知道自己發展的方向,有了定位才能知道在哪去推廣自己的產品,怎麼提高自己的產品知名度。同時也要利用網路的優勢,可以依靠現在的農村淘小二在互聯網上直接售賣,也可以查詢每個時期產品的價格和需求量信息,也可以請求當地政府幫忙搭建更好的宣傳、推廣平台;也可以邀約社各界人士到種養殖地(園)進行參觀、體驗農村田園風光,從而提高知名度。有了知名度,你的現代化種養殖產品還怕沒有銷路嗎?

五、現代化種養殖模式將逐步取代傳統種養殖模

傳統種養殖模式對環境、對人們的健康和農民群眾的收益都有著不小的影響,傳統模式抗不住市場的沖擊,將直接影響農民群眾的幸福感,而現代化模是結合現代人們的生活需求定量定質生產,是人們追求的方向。同時現代化模式是集體聯營的合作模式,對於抵抗市場的波動性具有將強的韌性,也是時代的進步,因此,現代化種養殖模式將逐步取代傳統種養殖模式。

閱讀全文

與如何解決養殖技術落後的問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我愛我家鏈家為什麼退出北京市場 瀏覽:648
男生如何縮小臉部毛孔產品 瀏覽:199
數據線方頭卡扣怎麼卸 瀏覽:668
宮頸代理怎麼做 瀏覽:815
想做食品代理商怎麼樣 瀏覽:366
農資加盟店需多少錢代理商 瀏覽:492
信息驗證碼如何設置 瀏覽:296
設計時必要准備的數據有哪些 瀏覽:886
採取的程序是有什麼優勢 瀏覽:115
偽中幣交易網站有哪些 瀏覽:870
代理記賬專家多少錢 瀏覽:529
怎麼在淘寶上產品鏈接 瀏覽:967
電工技術為什麼要講參考方向 瀏覽:841
如何清理網路有害信息 瀏覽:267
微信全國用戶一天有多少數據量 瀏覽:333
信息技術ps題是怎麼給分的 瀏覽:563
本科研究論文數據一般為多少 瀏覽:270
excel替換後的數據怎麼作圖 瀏覽:623
市場經濟制度監督什麼作用 瀏覽:553
管家婆軟體怎麼在代理品牌加貨 瀏覽: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