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牛蛙的養殖人群很多,牛蛙養殖技術要點有哪些
為搞好牛蛙養殖工作,在生產開始之前必須對牛蛙養殖的動態、有關的生物學知識、具體管理及採收、加工技術、經濟核算、供產銷的信息等有所了解。只有這樣,才能確保養殖成功,獲得比較理想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濕度對牛蛙的影響也是很大的,因為牛蛙的表皮是完全裸露在外面的,沒有任何保護組織,所以牛蛙生長環境太過乾燥的話也會影響到它的生長,如果直接對其曬半個小時左右能夠直接曬死。確定好了養殖規模後,再規劃牛蛙建設場地,然後就可以開始准備基建材料,紅磚,水泥,石明瓦,石灰粉,遮陽網類,接電,引水,請基建施工人員,請挖掘機,建牛蛙池,牛蛙渠,賣牛蛙種苗等。
還必須要有充足的水源的,像江還有湖水庫的水,是水質最好的氧氣也高,水量也比較充足。還要建在冬暖夏涼的地方,不僅要水質非常好還要排水和換水方便,還就具備不同用途的養殖池塘。
B. 技術員主要做些什麼
1、助理技術員,直觀上來看就是懂得技術的人員,顧名思議指某一行業、或者其它特定工作場所內,在其上級的安排領導、派遣指揮下,根據自己的長項或者自身本領分配的一種特定職業。單從崗位上講,概括很多行業和單位。也是一種稱謂,最基礎的,低於初級職稱。
2、技術員,指能夠完成特定技術任務的人員,也就是已經掌握了特定技術的專業基礎理論和基本技能,可以從事該技術領域的基本工作的人員。技術員經過幾年的實踐後可以晉升為工程師。我國各個行業的技術員都要求有專業技工院校知識及實操經驗。
C. 現代化牛場職業技術員應該做些什麼
負責牛場的飼養管理、牛奶質量控制和奶牛保健工作。
D. 牛蛙的養殖方法
牛蛙養殖的培育池條件
培育池一般選用小型水泥池,水深0.6米—1米,面積8平方米—10平方米。
池壁斜度要略大些,便於蝌蚪在池壁休息和變態後的幼蛙登陸。
因剛孵化的蝌蚪體長僅5毫米—6.3毫米,游泳能力差,主要靠吸盤吸著附著物休息,池中應投放水葫蘆、水草、樹根等,覆蓋率佔1/3。
池四周用竹箔圍好,以防敵害,池中水面下10厘米處設餌料台。
牛蛙的放養密度
剛孵出的蝌蚪可適當密養,便於管理,每平方米可放養蝌蚪2000隻—3000隻。
10天後隨著個體長大,攝食能力增強,密度應逐步降低,一般每平方米放養500隻—1000隻,30天後至變態前每平方米放養100隻—300隻。
放養時用3%食鹽浸洗5分鍾,消毒殺菌。
牛蛙的投餌數量
孵化後的前6天,蝌蚪主要靠體內卵黃囊提供營養,6天後隨著卵黃囊消失,開始攝食浮游生物和人工餌料,培育前先施肥,培育浮游生物,解決蝌蚪開口餌料,能提高蝌蚪成活率。
投喂的人工餌料,主要有田螺、魚肉、動物內臟、水蚤、豆餅、米糠等。
投喂量:7日齡—30日齡的蝌蚪,每1000隻每天投餌40克—70克,其中動物性餌料佔70%;30天後至變態前,每1000隻蝌蚪每天投餌60克—80克,其中動物性餌料佔57%。
粉狀飼料要煮熟後搓成團投喂,魚肉、魚腸等要切碎,田螺要壓碎後投喂。
每日投餌時間為16時—17時。
牛蛙養殖的日常管理
培育過程中每3天—5天換水一次,每次10厘米—15厘米,每次換水時水溫差不能越過3℃,每天要定時清洗食台。
蝌蚪經80天—110天培育變成幼蛙,變態前這一階段死亡率較高,因此要加強管理,停止投喂,保持環境安靜,努力提高變態期蝌蚪成活率。
肉食性魚類、蜻蜒幼蟲、水蛇、虎斑蛙蝌蚪、龍虱幼蟲等均會吞食牛蛙蝌蚪,一旦發現,要及時清除。
牛蛙蝌蚪的飼養管理
蝌蚪是牛蛙個體發育的幼體階段,也是生產過程的苗種階段,所以是生產牛蛙的物質基礎。
蝌蚪飼養工作的好壞,不僅直接影響蝌蚪的生長發育、規格大小、質量,而且對以後變態的幼蛙質量和成活率,也有密切的關系。
所以是牛蛙養殖生產中一項很重要的工作,對牛蛙養殖的成敗,具有十分重要意義。
一、蝌蚪飼養池
目前用於飼養蝌蚪的池子有水泥池和土池兩種。
由於土池開挖方便,成本又低,所以多數使用土池,而水泥池則主要用在高密度、高產量的集約化養殖。
1.水泥池 面積15~20平方米,池深1米,可蓄水深80厘米。
水泥池的優點:水質較清;水泥池的壁,適於蝌蚪早期吸附在上面休息,可避免這階段蝌蚪被泥沙覆蓋而造成窒息死亡換水等日常管理比較方便,成活率高,一般可以達到70%~90%;放養蝌蚪密度大,產量高。
但因為放養密度大,生產出來的蝌蚪規格小,變成的幼蛙也小,只有4~5克;變態後的幼蛙,不能及時登陸,如不及時捕出,會造成變態幼蛙大量死亡;造價相對較高,一次性投入較多,這是水泥池的不足之處。
2.土池 面積50~100平方米,池深0.8~1米,可蓄水深60~80厘米,四周的坡度要稍大,以1∶1.5~2為宜,這樣可保證堤埂牢度和適於蝌蚪變態成幼蛙後登陸棲息。
土池的優點:水體相對較大,水質比較穩定,培育出的蝌蚪規格大,變態成幼蛙的規格也大,為7~10克以上;但管理難度大,敵害也多,成活率較為低,一般只有50%左右。
二、放養蝌蚪前的准備工作
1.放養蝌蚪的時間 剛孵化的蝌蚪,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差,且這時消化器官沒有貫通,又有腹部的卵黃囊供給營養,無需攝取外界食物。
所以剛孵化的蝌蚪,不宜馬上移養到蝌蚪池,可待腹部卵黃囊吸收完畢,消化器官完全溝通,或者觀察到已有初便排出,這時才應將蝌蚪移養到蝌蚪池中飼養。
至於具體時間,應根據當時水溫狀況而定:即水溫18℃~20℃時,約為孵化後180~200小時,水溫20℃~25℃時,約為孵化後150~170小時,而水溫26℃~30℃時,只要70小時。
2.蝌蚪池的清整消毒 水泥池在蝌蚪放養前2天,要用濃度每升為1毫升的漂白色粉或濃度每升為20毫升的生石灰溶液塗刷池底及池壁,進行消毒,然後在陽光下曝曬1~2天後,再放進干凈水,才能放養蝌蚪;新開挖的水泥池更應在使用前2周,放水浸泡脫鹼,然後換入新水後才能放養蝌蚪。
對土池,應在蝌蚪放養前10~15天,用生石灰或漂白色粉進行葯物清塘。
生石灰清塘多採用干塘法,即將池水排剩5~10厘米,然後按每平方米90~110克的生石灰溶於水,將石灰漿遍灑全池,清塘後7天,才能放水放養蝌蚪;用漂白色粉清塘時,漂白色粉的用量為每平方米7.5~15克,溶水後遍灑全池,清塘後3~5天即可放水放養蝌蚪。
3.注水施基肥 牛蛙蝌蚪在天然水域中,主要吃食浮游生物。
所以用土池飼養時,應在放養前先施基肥培育浮游生物的方法來飼養蝌蚪。
即在蝌蚪放養前7天,蝌蚪池先注水30~40厘米,然後在離池岸1米左右的淺灘水中,堆放牛、馬糞或人糞尿或青綠肥,肥料量為每平方米0.5千克。
施肥後,浮游生物很快就繁殖起來,這樣放養蝌蚪以後,蝌蚪就能吃到豐富的適口餌料,迅速生長。
水泥池則因為施肥會敗壞水質,造成蝌蚪窒息死亡,所以水泥池不能施肥,只能投喂人工餌料。
三、蝌蚪的放養
蝌蚪的放養密度,應根據飼養條件、養殖方式、餌料、蝌蚪大小和飼養管理水平等多種因素來決定。
一般剛放養時,蝌蚪的密度可大些,全長1.2厘米的蝌蚪,每平方米放養800~1000尾;待全長達3~4厘米時,稀放到每平方米300~400尾;全長達6~7厘米時,稀放到每平方米150~200尾。
水泥池由於管理和換水等條件優越,放養密度可比土池增加1~2倍。
四、飼養管理
蝌蚪的飼養管理,主要是控制水溫,調節水質和合理投餌。
當水溫高達32℃時,蝌蚪的活動能力下降,吃食減少,生長受到抑制;35℃時,蝌蚪處於極度衰弱狀態,並開始出現死亡;38℃時,會出現大批死亡。
所以在夏天高溫季節,必須採取降溫措施。
水泥池上面要搭遮蔭架,種上葡萄或瓜類等爬藤植物遮蔭降溫;對土池,因面積較大,可在坐南朝北搭半個池子的遮陰架,也種上爬藤植物遮蔭作者單位:江蘇省淡水水產研究所降溫。
此外,在有水源的地方,也可以通過加註外河新水來降溫。
水質的好壞對蝌蚪的生長發育和成活率有密切關系。
所以在蝌蚪飼養過程中應根據水質變化情況加水或換水。
土池還應根據水質的肥瘦進行追肥,大致每3~7天1次,每畝每次追施糞肥或青綠肥料150~200千克。
肥料和浮游生物不足時要適當投喂人工餌料。
水泥池主要投喂人工餌料,一般每天早上和下午各投1次,每天投餌量大致是蝌蚪總體重的2%~10%。
五、蝌蚪的生長發育和變態
蝌蚪生長發育的快慢,主要取決於水溫和營養條件來決定。
根據在水泥池中飼養,密度為每平方米600尾,飼養期內水溫變動於22~30℃,採用全人工餌料條件下的飼養結果:孵化後27天,全長達4.9厘米、體重1.4克,長出後肢芽;孵化後51天,全長達9.1厘米、體重8.1克,後肢長0.4厘米;孵化後81天,全長達10.3厘米、體重8.3克,並先伸出左前肢,接著第二天右前肢也破皮質鰓蓋伸出,口裂變深,隨後蝌蚪尾部逐漸吸收縮短;孵化後88天,尾部吸收完畢,變態成蛙。
蝌蚪在變態階段是處在最危險時期,管理上稍有疏忽,會造成大批死亡。
這時在水泥池內應多投放一些水浮蓮、鳳眼蓮等水生植物或木板等漂浮物,供變態的幼蚌能登上休息,這階段不論水泥池還是土池都應及時將變態的幼蛙捕捉到幼蛙池中飼養。
牛蛙流水式養殖法
2003—2004年,南安市水技站在洪海鎮郭坑水庫下進行了牛蛙流水式養殖試驗,即利用山區地勢落差自然流水進行24小時換水的養殖,實際養殖水面積10畝,放養幼蛙23萬只,成活率43.5%,單季產量1.5萬kg,產值達21萬元,純利潤10.5萬元,獲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
現將該牛蛙流水式養殖主要技術介紹如下:
1、選擇場地
養殖場一般要求: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水質要求無污染,達到漁業水質標准;冬暖夏涼,遠離嘈雜;交通便利、供電充足,以方便養殖生產。
其中水源條件的好壞是養蛙成敗的關鍵。
2、建造蛙池
以每100m2為一個大池,再把每個大池平均分成四個小池。
池邊用40目的篩絹網圍好,篩絹要高出池底1m,篩絹底部應有20—30cm埋進土裡;池埂高40cm,坡度1∶3,水位保持在30—40cm,水層深度不能低於20cm,否則蓄水量太少,水易渾濁,牛蛙易得病;宜採用長方形池子,便於操作;用口徑10—12cm的塑料管作為給排水管,進、溢水孔設置的地點應在每個大池的對角;每個小池子里放4塊80×40cm具有浮性的白色泡沫塑料板作為牛蛙的休息台;池子上方用黑色太陽網遮蔭,以防夏季太陽暴曬。
3、放養
放苗前,乾池每畝用生石灰50—75kg或漂白色粉10—15kg(有效氯含量在30%左右)進行消毒。
一般清池消毒10天即可放苗。
放養前幼蛙可用20ppm的高錳酸鉀液浸洗10—20分鍾。
浸洗時要有人員在場觀察,發現異常情況馬上將蛙苗取出。
幼蛙期放養密度為60—80隻/m2,隨著個體差異的變化,再進行分級分池放養,成蛙期放養密度為30—40隻/m2。
4、飼養管理
(1)巡池查看
每天早、中晚各巡池一次,檢查篩絹網是否出現破洞,如果有破損必須馬上修復,防止牛蛙外逃,保證24小時不間斷地流水,每天至少達到300%的換水率;溢水口處可用塑料插管的升降來控制水位的高低,一般水深保持在30—40cm,並且保持水質清新。
還應注意觀察,牛蛙攝食與活動情況若有異常現象,應及時採取相應的治療措施。
(2)飼料投喂
主要以浮水性配合飼料為主,投喂前半個小時先將配合飼料用清潔的水泡濕,使飼料稍微軟化膨脹,這樣可以預防餌料吸收池中的污水,消除牛蛙食後腸胃發生疾病,也可以促進牛蛙對營養的吸收。
日投餌量保持在蛙體重的7—15%,投餌量除按蛙體重計算外,還應根據氣候、水質及殘餌等情況酌量調整,做到少量多次。
投喂量以半小時內吃完為宜。
(3)分級飼養
在牛蛙飼養過程中,為防止發生互相殘食的現象,每隔一段時間要及,時將規格相差較大的個體進行篩選分級,把規格相同的牛蛙調整到同一口池進行飼養,防止大蛙吃小蛙,同時注意控制養殖密度。
(4)疾病的防治
牛蛙養殖過程中要確實做到「以防為主,防治結合」。
放養前進行清塘消毒,用生石灰或漂白色粉進行消毒,殺滅敵害生物和病原體;並定時用漂白色粉或強氯精全池遍灑消毒;分池後及時用20ppm的高錳酸鉀對蛙體進行消毒,防止機械損傷使病原體傳播;發現病蛙、死蛙及時找出隔離,除此之外,還要用高濃度的漂白色粉或高錳酸鉀溶液對工具進行消毒。
控制合理的養殖密度。
餌料的投喂做到「四定」,即定點、定時、定量、定質。
當養至成蛙時,出現個別歪頭和紅腿現象,及時把歪頭的牛蛙挑出隔離開,用15ppm的強氯精連續消毒5天,同時加大換水量。
入夏牛蛙管理措施
夏季是牛蛙生長的「黃金時期」,其管理措施主要有以下幾點。
1.增加投餌量隨著溫度的升高,牛蛙食量增大,投餌量也應逐漸增加,以避免飼養池發生弱肉強食的現象,此時的投餌量一般應達到蛙總體重的20%左右。
E. 葯廠中的生產技術員都做什麼
不同的葯廠也是有不同的要求的,面試的時候不要太緊張,以下是葯廠生產技術員的崗位職責:
任職要求:
1、生物、制劑類大專及以上學歷;
2、工作主動認真、有責任心,有較強的獨立工作能力者優先。
崗位職責:
1、負責無菌過濾系統的安裝、清洗和過濾膜完整性測試,並進行無菌過濾;
2、負責灌裝機的使用和清潔、維護,無菌灌裝;
3、負責製品凍干,凍干機操作清洗,滅菌及維護保養;
4、負責原液的稀釋配製及凍干、出箱和乾粉收集;
5、負責口服膠囊的製作,包括配料、過篩、混合、充填和鋁鋁包裝;
6、負責混合機、膠囊充填機和鋁鋁包裝機的使用、清潔和日常維護;
7、負責按GMP要求進行制劑工段文件的編寫與修訂。
拓展資料:
制葯廠是指生產抗生素、化學合成葯、生物化學葯、植物化學葯等原料葯和各種葯物制劑或中葯的工廠。
這類工廠1982年在中國總數為1833個,其中化學原料葯廠83、制劑廠407、原料葯兼制劑的葯廠354、生物化學制葯廠133、綜合利用兼產葯品的工廠358、中葯廠478、其他類型廠20個。世界聞名的許多葯廠,如赫司特製葯公司、拜耳葯廠、羅氏葯廠,實際上都是大型跨國化工公司的一部分,並由許多大、中、小型工廠或子公司組成。這些公司原料葯生產一般集中於少數幾個生產點,規模較大;制劑的生產大多是規模較小的制劑廠,散布在世界各地。
資源來源:網路-制葯廠
F. 飼料公司派往養殖場的技術員或者實驗員具體做些什麼
飼料公司派往養殖場的技術員或實驗員一般是監測飼料質量。如:1.有無霉變。2.每批次飼料的配方的一致性。3.葯物含量。4.蛋白含量。5.根據用戶的使用情況,檢驗飼料配方的合理性。6.制定改進措施。
滿意請採納
G. 我是樂山的,想找個牛蛙養殖技術員,參考養娃
成都志誠牛蛙養殖,提供專業的技術培訓,種蛙,幼苗。
H. 在建築工地上做技術員,主要是做什麼工作
工地技術員,主要是測量放線,分部分項工程施工技術交底。配合質料員、項目經理、做好工程驗收質料備案,圖紙會審,施工方案的編制,施工進度計劃編制,施工中各工種間配合協調,施工技術的指導。
1、放線:先說放線,專職測量員把主軸線定好、標高控制點做好後,技術員不能老依靠經緯儀,要掌握吊線墜的基本功。放線量尺寸時一定要杜絕用小尺一尺一尺(工地上常用3米尺、5米尺)的量,免得誤差累積。
2、材料計劃:作為技術員你必須自己動手算一遍,你算實際用量,不要看預算定額的含量,定額是綜合各種工程類別編制的,有些定額子目中的含量實際施工用不了,有些反而不夠。
3、技術交底:一般來說,技術交底的通病就是抄書多、抄規范多,能指導施工的不多。
4、進場原材料取樣送檢:在一些正規的單位是取樣見證人、材料員會同監理共同完成的,作為技術員也應該參與,比如鋼筋機械性能試驗試件的選取,不能圖簡單從鋼筋端頭截取,一般要截去1米左右後再取樣,是因為要消除鋼筋生產熱軋時對端頭的影響,要注意現場取樣復檢的宗旨是隨機取樣,使每組試件能真正有普遍性、代表性。
5、現場質量檢查:現場質量檢查、模板尺寸標高的檢查等看起來簡單,其實經驗的積累也很重要。在現場呆時間長了,就能知道哪些地方是關鍵,重要的是提前預控,既成事實後拿著儀器挑毛病是項目經理和操作工人較反感的。
(8)牛蛙技術員一般需要做什麼擴展閱讀:
按日常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對施工現場人員檢查所談及的、及業主對人員要求指定的五大員,改變了以往常說的五大員概念,變更為:項目經理(建造師)、項目技術負責人、施工員、質檢員、安全員。
這是目前實際要求的五大員(及施工現場必要的五種重要人員,稱為五大員。預算員及資料員在現場的控制地位較為次要,所以在當下建築領域,已經沒有列入五大員行列,也不列為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對現場督查時的必要人員),這有別於傳統的五大員,這是需要注意的。
I. 技術員都需要什麼證明
技術員做技術工作,做方制案、交底、圖紙會審等等技術活,基本上不需要下工地現場施工(正規公司都這樣)。
工程技術人員包括:
①取得工程技術職務資格,已被聘或任命工程技術職務,並擔任工程技術工作的人員;
②無工程技術職務,但取得工程技術職務資格或從大學、中專理工科類專業畢業,並擔任工程技術工作的人員;
③未取得工程技術資格或學歷,但實際擔任工程技術工作的人員。
(9)牛蛙技術員一般需要做什麼擴展閱讀:
金屬結構工程師:
1、在工程部的崗位職責下開展工作。
2、認真閱讀圖紙、做到熟悉每一個環節。了解設計意圖。
3、熟悉國家關於金屬鋼結構、啟閉機製造及安裝驗收規范。
4、深入施工現場、了解工程進度,及時發現問題並及時解決問題。組織並參與解決施工中出現的各類問題。
5、重量事情作到事前有計劃(請示),事後有匯報,必要時整理成文字資料並存檔。
J. 請問技術員主要做些什麼
各行業技術員的主要職責都不完全一樣,所做的工作細分也不同。但從全面來定義可概括以下幾點:1、掌握本行業技術規范和發展方向。2、熟知本單位生產產品或提供服務的具體操作方法及技術要求。3、能正確分析技術工作中的一些數據,為技術管理中作出決策提供依據。4、出現技術問題時能提供參考及解決意見。5、協助技術主管人員制定技改方案,並指導實施。6、負責技術資料的整理、歸檔及規范管理。7、能按企業的要求,對員工進行相應的技術培訓工作。8、在有實驗設施時,能正確掌握實驗及分析儀器的使用方法和維護手段,並了解所用葯品的各種性質。9、能為銷售部門提供技術服務方面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