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信息技術 > 我國農業技術如何

我國農業技術如何

發布時間:2022-12-25 05:52:27

Ⅰ 談談中國傳統農業取得的成就

中國傳統農業技術成就主要有:

浮在水面上的農田——架田
古代傑出的農業生態系統——桑基魚塘
古代的節水農業——抗旱耕作
天下育民人者,稻居其七——水稻栽培
播種機的始祖——耬車
傳統耕犁定型的標志——江東犁
用糞猶用葯——古代的糞葯說
現代包衣種子的先聲——溲種法
回天之力來自接換——嫁接技術
霓裳羽衣曲——發達的古代養蠶技術
如初摘於樹——古代的果品保鮮
花開時節動京城——牡丹花王的培育
茶神與《茶經》——種茶技術與世界第一部茶葉專著
侔造化,通仙靈的奇跡——促成栽培
一刀割斷是非根——家畜閹割技術的發明
騾子是怎麼來的——古代的雜交技術

Ⅱ 現代農業發展前景如何

現代農業發展前景是趨勢,優質高效的現代農業是發展方向。

其專業化形式主要有三種:地區專業化、部門專業化、作業專業化。以美國為例,到1969年,美國經營一種產品為主的專業化農場已達農場總數的90%以上。據美國專家計算,僅此一項就使美國農產品大約增產40%,而成本降低50%~80%。發達國家的農業一體化、社會化是在專業化基礎上形成的,主要形式有農業工商綜合體和農業合作組織。

拓展資料:

現代農業在突出現代高新技術的先導性、農工科貿的一體性、產業開發的多元性和綜合性的基礎上,還強調資源節約、環境零損害的綠色性。現代農業因而也是生態農業,是資源節約和可持續發展的綠色產業,擔負著維護與改善人類生活質量和生存環境的使命。

可持續發展已成為一種國際性的理念和行為,在土、水、氣、生物多樣性和食物安全等資源和環境方面均有嚴格的環境標准,這些環境標准,既包括產品本身,又包括產品的生產和加工過程;既包括對某地某國的地方環境影響,也包括對相鄰國家和相鄰地區以及全球的區域環境影響和全球環境影響。

Ⅲ 我國數字農業現況如何

數字農業對我國農業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那麼我國數字農業現況如何呢?大家請看我接下來詳細地講解。

Ⅳ 我國農業科技發展面臨哪些問題

中國農業科技發展問題及對策

農業高技術引領農業的未來,現代農業和過去農業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高技

術的水平。就目前來看,現代農業科技支撐主要來源於農業生物技術、農業信息

技術、農業先進裝備技術和農業資源節約技術四大現代農業高技術。其中,農業

生物技術是現代農業最基本的、核心的、關鍵技術。鄧小平同志曾經指出,中國

農業的發展一靠政策,二靠科學。面對新階段我國農業發展的新形勢,必須從實

際出發,充分認識和重視農業科技存在的問題,積極採取切實措施不斷加以解決,

才能保證我國農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1、現狀與問題

現狀與問題現狀與問題

現狀與問題

我國農業科技的水平,部分領域已躍居世界先進行列。科技進步對農業增長

的貢獻率已從20世紀70年代末的27%提高到現在的43%。但是,與世界先進水平

相比(發達國家的科技進步貢獻率均在60%以上,有的甚至高達80%),我國的農

業科技還存在較大差距,遠遠不能適應農業現代化的要求。但是所取得的顯著進

步是不可否認的。現代農業技術與常規技術結合不斷促進農業生產發展,農業整

體科技進步貢獻率已經達到43%;建立了生物技術與雜交育種技術為代表的新品

種培育體系,雜交水稻和抗蟲棉等6000多個動植物新品種投放農業生產中,為糧

食生產,特別是肉、蛋等的保障起到了重要作用;生物技術以及種養、機械化和

病蟲害綜合防治等技術的應用,大大提高了農業的生產率和土地的使用效率,2007

年全國糧食單產達到每畝350公斤,總產達到5億噸,已經達到了豐年有餘的水平;

建立了畜牧水產等良種繁育、集約化養殖及疾病防治技術體系。目前,我國畜牧

總產躍居世界首位,科技貢獻率達50%,肉、蛋等產量在全世界排在第一位。

目前,我國農業資源利用率、生產效率、勞動產比率偏低、生產和經營方式

較落後。一方面我國資源短缺,另一方面我國資源利用率編低。如:我國農業有

很多地方仍採取漫灌措施,灌溉利用效率不到40%,比先進國家低1倍;肥料利用

效率不到35%,低於世界一般水平15%~20%;農葯利用效率也不到30%;高產穩產田只佔耕地總面積的35%。

此外,農業生態受到很大威脅。我國農作物病蟲害每年造成35%的減產,畜

禽疾病每年造成的死亡率達10%~15%;農葯、化肥和抗生索等的施用過量和殘

留問題等加劇了農業生產環境的惡化,並影響到農產品質量。由於品種類型單一、

產品質量偏低,糧食單產僅是發達國家的50%~70%。

農業科研投入不足。世界每萬農業經濟活動人口所擁有的農業科研人員為140

人,我國還不到80人。科技成果轉化率低。目前。我國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僅為30

%到40%,比發達國家低20~30個百分點。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機制不盡合理。農

業科研與農業技術推廣分屬不同的行政部門管理,二者之間聯系不夠緊密;農技

推廣和農民教育工作多頭進行,使得有限的經費「撒胡椒面」,難以達到快速提高

農民科技水平的目的。

據中國農業科學院初步估測,我國農業科技水平同世界先進水平總體差距達

15到2O年。

2、政策與措施

(1)加快轉變政府職能,為農業科技進步創造有利條件。一是為農民提供技

術信息服務。二是提供風險保障服務。在農民遇到新技術風險和市場風險時給予

一定的補償,例如遇到農產品價格大跌時給予最低保護價等。三是提供投入市場

的監督服務。這樣可以減輕中間商的盤剝,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農戶應用新技術

的積極性;四是進一步加大農業執法力度,保障農民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重點

是加強種子、農葯等生產資料市場管理,嚴肅查處利用假冒偽劣種子、農葯坑農

害農的事件,並依法給不法分子以嚴厲處罰。

(2)發揮高新技術優勢,全面徹底改造傳統農業。農業要滿足國民經濟發展

和人口增長、生活改善的需求,實現農業現代化,必須依靠生物工程、信息技術

等高新技術來改造傳統農業。一是要加強信息技術在農業中的應用。全面應用計

算機和信息技術可以改善農業的行業弱勢,推進農業技術的量化集成和轉化推廣

速度,減輕自然災害和市場風險帶來的損失。從我國實際出發,應當優先開展智能化決策系統的研製與開發,農業信息網絡化技術研究和農業經濟、資源、科技

信息的研製與開發等。二是要大力提高農業生物技術水平。必須集中力量加強植

物遺傳改良、農用動物遺傳改良及生物制劑研究,微生物遺傳工程研究等。三是

加速高新技術的產業化。要以高新技術實用化研究為主,對已往成熟的技術和市

場需求的研究成果,加快推廣速度,使其盡快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四是要加強其

他高新技術在農業中的應用。要加強材料科學、核技術、航空航天技術、衛星遙

感技術等高新技術在農業上的應用,重點開發航天育種、核輻射育種等。

(3)進一步建立健全農技推廣服務體系。我國農業科技推廣體系的根本問題

是體制問題,改革的關鍵在於面向市場強化公益性,而不是將政府所主管的推廣

組織市場化、企業化。首先,理順現有推廣機構的權責關系,把有效的政策落實

到實處。其次,提高資金保障力度。再次,積極扶持建設市場化主體,一是加強

科研單位與科技企業的合作,在這個過程中,要視具體情況公平對待,不能一刀

切,避免把原有的推廣體系全部市場化,在市場化推廣機制的建設過程中又毀掉

了行政推廣這條線。最後,創新推廣形式。農民對於新技術的接受具有一定的特

點,農業技術推廣的形式結合這些特點能大大提高推廣的效率。

Ⅳ 我國秋糧收獲超過1.7億畝,完成13.3%,農業發展目前是什麼水平

我國農業的發展目前處於國際領先水平。作為農業大國,我們深深的意識到科技興農的重要性,因此,幾十年來一直大力開展農業科技化工作,讓農業依託於科技,科技創新不斷引領著農業發展進步。而隨著科研的不斷深入,現如今,我們可以自豪的看到了各種優秀的成果。

如今,我們可以相當驕傲的說,是的,我們的國家,農業已經相當領先了。處於引領國際的水平了,而我們並不滿足於此,我們還將繼續努力,將農業發展的越來越發達,成為世界的糧倉!

Ⅵ 中國的農業達到了什麼樣的水平

目前我國現代農業發展的現狀
(一)從農業經營模式看
中國目前大多數地方仍然是精耕細作的小農經營模式,尤其是在一些不發達地區。這是中國上個世紀制定的政策,一直延用至今。無可否認,這種政策在制定之後很長的一段時期內,對農業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但是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特別是中國加入WTO後,這種模式因為其經營的靈活性不足和低效性已經越來越不能適應激烈的市場競爭,經營走向困難。
這就要求農業的經營策略要全局考慮,制定合理的生產結構,並能根據市場的變化而及時改變生產的品種和數量,經得起市場的跌宕起伏。而小農經濟經營模式下經營者往往只注重眼前利益,根據目前市場行情來決定生產什麼,而且產品非常單一,結構很不合理。這樣可能在短期內收益會比較明顯,但是由於盲目的大量的生產,該產品的市場很快出現飽和,價格迅速下降,收獲不到好的收益後,營者們只能又再投入大量的資金去經營新的目前市場上走俏的產品,再次走上追逐—>失利—>轉營的怪圈(其實轉營也不一定就能獲得好的收益,因為農業的生產周期通常比較長,等到轉營後有產品產出是時候那又可能是完全不同的市場了)。這嚴重影響了本國農業的市場競爭力,長期還會影響生產者生產的積極性。今年廣東的出現的荔枝大豐收卻要賤賣、大量的冬瓜滯銷,增產不增收的現象很大程度上就是這種原因造成的。
(二)從生產過程看
中國目前大多數農業生產還停留在粗獷的低級階段,科技的投入很有限,導致中國農業面臨以下尷尬局面。
首先,農業產品的產量不穩定,經營者靠天吃飯。農產品的產量受天氣、氣候的影響很大,而目前經營者的技術不足以趨利避害從而達到穩產,往往就是風調雨順是年份產量好,收入相對就高,反正不然。上面提到:大年的時候所有的經營者都獲得大豐收,但是供大於求,價格上不去。小年時候收成又不好,所以,經營者辛苦一年下來,除去大量的化肥、農葯等的投入後,最終能落入經營者口袋中的錢就不多。
其次,生產率低,產品質量差,市場競爭力弱。中國目前很多地方的農業生產的機械化、自動化還很低,特別是西部一些地區那就更是如此,生產率自然就難以跟那些農業發達國家的相提並論。生產率低帶來的問題就是難以形成規模效益。還有,由於生產技術粗糙,化肥、農葯的過量使用使得我們的農產品在質量上也得不到保證,從農產品農葯超標的報道的頻率就可見一斑。在市場經濟前提下,產品性價比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該產品佔有市場份額的多少。據調查:我國果品中優質果僅占總產量的40%左右,能達到禮品果標準的產品只佔總產量的5%左右,大量為中下等果,特別是外觀更差。又據調查:進口蘋果平均到岸價格大約為3.90元/公斤,柑橘為4.00元/公斤,香蕉為1.90元/公斤,與我國同類水果批發價格水平相當,但整體質量明顯要高。價格差不多,質量比不上別人,為求得生存我們的產品必須以更低的價格才能賣出去。其實,目前市場上進口水果的零售價是同類國產水果的2倍甚至更高。
最後,就是農產品的存儲和保鮮的技術問題。這影響了我們的產品市場的開拓,銷量難上新突破。
(三)從營銷策略看
傳統的農業生產者往往只顧大量盲目的生產,而不參與生產完成後的銷售問題,造成產銷脫節。這樣生產者就不能及時的掌握市場的信息,根據市場細微的變化來制定相應的營銷策略。有時候產品的滯銷不是因為供求失衡的原因,而是營銷策略的問題。
傳統的經營者忽略的還有品牌形象是樹立。一個好的品牌形象就是一分巨大的無形資產,是銷售量的一個好的保證。然而農產品市場
上還難找到很受消費者青睞在消費者心目中有一定地位的本地農產品品牌,即使有,很有可能又出現在產品生產過程中沒有把好質量關,從而導致品牌形象的下降,自己砸自己的招牌情況。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中國農產品市場上交易多數都是初級產品,沒有注重產品的價值的進一步挖掘——缺少對產品的深加工。對產品的深加工不僅可以提升產品自身的附加值,更加可增加產品的多樣性、拓寬市場、提高市場的競爭力和適應性
三、制約我國現代農業發展的因素
(一)目前的投入保障機制與現代農業的發展不相適應
各級政府要切實把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的重點轉向農村,國家財政新增教育、衛生、文化等事業經費和固定資產投資增量主要用於農村,逐步加大政府土地出讓收入用於農村的比重。要建立「三農」投入穩定增長機制,積極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固定資產投資結構和信貸投放結構,中央和縣級以上地方財政每年對農業總投入的增長幅度應當高於其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長幅度,盡快形成新農村建設穩定的資金來源。
在強化農業科技創新的基礎上,按照強化公益性、放活營利性、引導非營利性的原則,加快完善農業科技推

Ⅶ 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的農業有哪些優劣

目前,我國農業已經邁入「高成本」時代,以美國為例,我國農業成本已全面超越美國,我國農業生產效率與基礎競爭力遜於美國農業。我國農業人工成本遠遠高於美國,農業勞動生產率遠不及美國;我國農業土地成本也比美國高。


一、我國農業生產成本高於世界發達國家

21世紀以來,我國農業成本持續上升並全面超過世界發達國家,我國農業生產效率和競爭力相對下降,農產品進口量快速增加。我國農業人工成本顯著增加且遠超發達國家,土地成本逐步上升亦高於發達國家。世界發達國家主要農作物品種物質與服務費用佔比較高,多數農產品物質與服務費用高於我國,表明其資本、技術、服務、機械投入等是農業生產的主要因素。

對比世界發達國家,中國的農業發展差距很大,不僅僅表現在生產效率,還有科學技術、科學管理方式,都存在不小的差距。中國農業與世界發達國家農業的差距是很明顯的,但是差距就孕育著機會,差距就是動力。

Ⅷ 我國農業的發展現狀是什麼樣的發展趨勢是什麼

農業自古以來就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是為了實現我國經濟的發展和綜合實力的提高。 我國一直在探索農業發展道路,在農業科技、經濟、社會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 但當代中國農業在社會、經濟、生態等方面存在問題,嚴重製約著農業的發展。 我國農業發展要確定明確目標,選擇符合我國實際的農業發展模式,最終實現中國農業現代化。


歐洲耕地肥沃,亞洲東部、東南亞、南亞有比較好的耕地,但非洲耕地質量差,許多地方屬於乾旱、半乾旱地區或沙漠,澳大利亞沿海少量耕地過去談糧食安全是吃飯,十幾年前聯合國糧農組織修改了糧食安全的定義。 糧食安全意味著什麼? 是滿足全人類食品需求,滿足人類營養健康需求,滿足人類食品多樣化需求。

Ⅸ 設施農業技術怎麼樣好找工作嗎

可在園藝植物生產、園藝種苗生產、園藝產品加工及經營、園藝設施建造和維護、觀光農業園區等企事業部門或單位,從事設施蔬菜、花卉、果品苗木等園藝作物生產與經營、園區生產與管理、大棚溫室等農業設施生產與維護管理等工作。
就業去向:畢業後學生可在園藝、園藝工程及其他相關部門從事園藝的規劃與設計、農業設施的施工與生產、技術推廣與開發、農業管理部門、果蔬生產單位、大型溫室及種子種苗公司、農產品外貿公司、現代農場及現代化高科技示範園區工作。學生畢業前我系會根據市場需求,適時調整專業方向,目前在設施農業技術專業下擬設設施農業技術方向和葡萄栽培與釀酒專業方向,按照專業方向的要求,開設相關的專業課。

Ⅹ 中國農業是個什麼發展水平

我國農業基礎薄弱,農業技術水平不高,還處於小機械化水平耕作,我國是個農業大國,農業是國民之本,但是人口基數大,可耕地少也是我國的基本國情。我們只有立於基本國情,走工業支持農業,科技農業之路。

與我國農業技術如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工商銀行交易4204是什麼意思 瀏覽:454
食品產品標准號怎麼解讀 瀏覽:536
我愛我家鏈家為什麼退出北京市場 瀏覽:648
男生如何縮小臉部毛孔產品 瀏覽:199
數據線方頭卡扣怎麼卸 瀏覽:668
宮頸代理怎麼做 瀏覽:815
想做食品代理商怎麼樣 瀏覽:366
農資加盟店需多少錢代理商 瀏覽:492
信息驗證碼如何設置 瀏覽:296
設計時必要准備的數據有哪些 瀏覽:886
採取的程序是有什麼優勢 瀏覽:115
偽中幣交易網站有哪些 瀏覽:870
代理記賬專家多少錢 瀏覽:529
怎麼在淘寶上產品鏈接 瀏覽:967
電工技術為什麼要講參考方向 瀏覽:841
如何清理網路有害信息 瀏覽:267
微信全國用戶一天有多少數據量 瀏覽:333
信息技術ps題是怎麼給分的 瀏覽:565
本科研究論文數據一般為多少 瀏覽:271
excel替換後的數據怎麼作圖 瀏覽: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