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我國航天技術己經處於世界一流水平,為什麼還要發展民營航天
國家航天機構和民營航天承擔不同的任務,一個搞探索一個搞商業發射兩不誤,分別和國外的航天機構和民營航天競爭,共同發展不斷提升我國航天實力。
航天是一項充滿未來的行業,但是國家精力也有限,民營航天發展起來能夠幫助減輕一些壓力,並且現在民營航天由於成本的問題,都在探索可回收、可返回、可重復利用的火箭。總之從長遠看來,民營航天的發展好處多多。
『貳』 民營自研商業火箭是什麼
相信小夥伴們都知道,美國的民營太空發射公司創始人「鋼鐵俠」馬斯克和Space X,重慶兩江新區也有這樣一家「膽兒肥」的民企欲後來居上。5月8日,重慶零壹空間航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零壹空間」)正式宣布,「重慶兩江之星」將於5月17日左右在西北某基地點火升空(最終發射時間根據天氣微調)。這標志著中國首枚民營自研商業火箭發射進入倒計時。
計劃5月17日首飛
零壹空間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舒暢透露,目前火箭完成了發射前所有的測試和總裝合練,分段的部裝已經在北京完成,並開始往中國西北部的試驗場進行分段運輸,正進行最後緊張的發射前准備工作,計劃在今年5月17日首飛。
火箭主體塗裝重慶元素
箭身主體塗裝由「重慶兩江之星」文字和包圍文字的兩部分曲線圖案組成,這上下兩部分曲線圖案分別代表了長江和嘉陵江,也就是重慶兩江,這兩部分選取了重慶兩江新區標識的顏色,讓人能夠直觀感受到這枚火箭是為重慶兩江新區量身打造的。流暢的線型具有速度感和動感,象徵重慶兩江新區和零壹空間奮發向上的勁頭勢不可擋。
研發團隊重慶人佔了一半
作為國內首家從事商業火箭研發的民企,目前,零壹空間的團隊100多人,年底將達到200多人的規模。現在研發團隊佔到一半。
即將首飛的「重慶兩江之星」火箭研發製造團隊里,就有不少來自重慶的工程師。目前零壹團隊里重慶籍員工佔比超過30%,總共11人的總裝團隊里,其中8人都來自重慶。這枚火箭可謂是貨真價實的「重慶造」。
舒暢說,現在公司也在不斷招收優質的應屆生,如重慶大學就是良好的人才儲備基地。加之重慶本來就有雄厚的製造基礎,所以總裝工程師、總裝工人、測試工程師,都是面向重慶本地招聘。
在北京,零壹空間的總部里,重慶籍員工佔到了30%,舒暢說等今年年底重慶的製造基地建成後,重慶籍的人才都會回來。
聯合國內高校發起「飛行聯盟」
零壹空間聯合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等國內相關領域十多所頂級高校發起了「先進空天技術驗證飛行聯盟」。
該平台是一個創新、共享、開放的前沿科技驗證平台,可為航空航天高新技術研究提供飛行試驗服務,具有快速響應,服務定製化和低成本、高可靠的特點。「飛行聯盟」將以開放合作的態度吸納更多高校,並將向國外擴展,共同提升空天領域的前沿技術水平。
此次與「重慶兩江之星」一同首飛的,還有10所國內航空航天類頂尖高校校徽,以及「飛行聯盟」的標志。
計劃
空間站貨運太空旅遊
都要試一試
舒暢透露,在市場方面,除現場簽約客戶,零壹空間還與多家海內外客戶簽訂發射協議。
目前,M系列火箭訂單已排至2020年,X系列火箭訂單已排至2019年,並與歐洲、亞洲多家衛星公司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系。2020年預計將實現年產30發以上M系列火箭和20發以上X系列火箭的能力。
零壹空間是國內目前唯一能提供衛星組網專享發射服務和快速補網的民營企業,其研發的M系列火箭專注於微小衛星精準迅捷組網發射,計劃將於今年年底前後首飛。
商報記者了解到,位於兩江新區航空產業園的零壹空間研發製造基地,初期投資2.5億元,佔地100畝,將建設研發中心、數字化智能製造總裝中心、測試中心、飛行器控制與模擬中心和專用實驗室等,建成達產後年產值15億人民幣。
基地一期50畝已開工建設,預計年內投用,將形成年產30發運載火箭總裝測試及試驗能力。「今年年底重慶智能製造基地將建成投用,主要承擔火箭總裝工作,同時重慶基地也是整個公司的研發副中心。」舒暢表示。
舒暢還稱,目前已經成立了電子公司,正在跟重慶談合作。預計到2020年,OS-X火箭能達到30~50發的這樣一個規模。屆時相信能吸引更多涉及衛星應用等領域的企業來渝布局。
「我們既然能把火箭送上去,那麼未來我們會有更多的想像空間,例如空間站的貨運,美國的SpaceX公司目前已經在為國際空間站提供貨運,我們國家的空間站是2022年建成,屆時在空間站貨運方面也將有市場空間。再比如現在也有很多公司在研究太空旅遊計劃,這都是我們未來一定會進入的領域。」舒暢說。
『叄』 有哪些航天技術在人們生活中的應用事例
1、「記憶海綿」:「記憶海綿」也稱為「太空海綿」,最早由美國太空總署開發,為宇航員進行太空旅行而設計的支撐和保護墊。這種革命性材料具有吸震、減壓、低回彈的特點。能夠根據您身體的曲線和溫度自動調整形狀,從而化解身體各壓迫點的壓力。
隨著技術的革新,「記憶海綿」逐漸使用於醫療床墊。如今「記憶海綿」已在全世界范圍內普遍使用,翻開了家庭床上用品的新篇章。
2、「尿不濕」:現在讓幼兒父母大感方便的「尿不濕」,以及成人在一些特殊情況下所用的成人紙尿布,就有航天技術的貢獻。在人類第一位航天員加加林上天的時候,曾經發生過執行任務時還要想辦法應對尿急的「囧事」。後來科研人員發明了能大量吸水的紙尿布,幫航天員解決了這個難言之隱。這項技術轉為民用之後,就帶來了人們非常熟悉的「尿不濕」。
3、 脫水蔬菜:方便麵是人們非常熟悉的食品,方便麵配料包中的脫水蔬菜也來自航天技術。美國航天局為了讓航天員能在太空中吃到蔬菜,以補充維生素等營養成分,開發了脫水蔬菜技術。該技術幾乎能去除蔬菜中的全部水分,得到大家都見過的方便麵蔬菜包那樣的產品,其效果也就不用多說。
4、耳溫計:人們在生病的時候,測量體溫時使用傳統的水銀溫度計不僅費時,而且難以辨認,用戶總是感到不方便。1991年,利用紅外線進行耳測的耳溫計終天解決了這一難題。
由於節省了大量時間,它甚至緩解決了美國醫院護士短缺的難題。這種新產品是美國宇航局與美國diatek公司研製的,它利用紅外線在測量溫度方面的優勢,只需要兩秒就可以准確測量人體溫度。
5、太陽能電池板:如今不少建築的屋頂都裝上了太陽能電池板,所發的電不僅供自己用,多出來的還可送回電網賺錢。太空中的衛星、飛船和空間站要能持續獲得能源,顯然太陽能技術是一個良好選擇。
現在的國際空間站就伸出了長度超過70米的太陽能電池板。這些設備使用了穩定、高效的太陽能電池技術,也推動了地面上對太陽能的應用。
『肆』 中國四大民營航天有哪些
中國的四大航空公司有:中國國際航空公司,南方航空公司,東方航空公司,海南航空公司。
中國國際航空公司簡稱「國航」,於1988年在北京正式成立,是中國唯一載國旗飛行的民用航空公司。國航是中國航空集團公司控股的航空運輸主業公司,與中國東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國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合稱中國三大航空公司。
南方航空公司簡稱南航,總部設在廣州,成立於1995年3月25日,以藍色垂直尾翼鑲紅色木棉花為公司標志,是中國運輸飛機最多、航線網路最發達、年客運量最大的航空公司。
航空公司
航空公司以各種航空飛行器為運輸工具為乘客和貨物提供民用航空服務的企業。航空公司使用的飛行器可以是他們自己擁有的,也可以是租來的,他們可以獨立提供服務,或者與其他航空公司合夥或者組成聯盟。
航空公司的規模可以從只有一架運輸郵政或貨物的飛機到擁有數百家飛機提供各類全球性服務的國際航空公司。航空公司的服務范圍可以分洲際的、洲內的、國內的,也可以分航班服務和包機服務。各大航空公司通常已經在國際民航組織登記自己的呼號。
『伍』 為什麼民營企業也能造火箭了
航天,過去一直被認為是國家的事情,近年來隨著SpaceX、Blue Origin為代表的美國商業航天不斷吸引全世界的目光。
2015年,「軍民融合發展」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中國逐步開放政策允許民營企業做火箭,重慶零壹空間是首批成立的民營航天公司。隨後,一波火箭創業公司緊隨其後成立。截至2018年,我國已有60餘家初創企業入局,大部分處於A輪和A輪之前。
以重慶零壹空間為例,它雖然改變了以往靠國家投資的方式研發航天級產品,但依然開創性地引入優勢社會資本以及國有大型產業投資集團進入火箭研製領域,通過股權投資的方式分享利益,共同承擔風險。零壹空間成立的三年時間里,累計融資近 5 億元。
可以看到,正是有了政府助力和資本的強力注入才讓重慶零壹空間團隊創造了歷史。
來源:新華網
『陸』 官宣中國首枚民營軌道級運載火箭,正式命名為長安歐尚號
中國首枚民營軌道級運載火箭被命名為「長安歐尚號」,預計將於今年夏初擇機發射升空。「長安歐尚號」不僅釋放高端航空航天技術普及化的信號,更代表著航天民用化的進步。那麼作為中國首枚民營軌道級運載火箭,緣何命名「長安歐尚號」?
長安汽車有著強大的軍工歷史背景,早在19世紀,長安汽車的前身是由李鴻章創辦的上海洋炮局,是中國最早的兵工廠。1957年,與江陵廠合並,組建了長安汽車有限責任公司。經過上百年的歷史積淀,長安汽車已經從軍工企業轉化為民用車企,造車技術也逐漸民用化,其生產的汽車也涵蓋了SUV、MPV、轎車等多個領域。可以說,長安汽車當屬中國造車歷史最悠久的汽車企業。
長安歐尚汽車隸屬長安汽車集團全新乘用車品牌,「長安歐尚號」火箭發射正是長安歐尚汽車對航天技術民營化的技術創新與實踐探索,更是長安歐尚汽車品牌轉型、品牌向尚的實踐探索。
航空航天技術能否普遍應用於造車技術領域?
隨著汽車功能的智能化,航空航天材料和技術在汽車中的逐漸被引入使用。相信大多數人都不知道汽車領域的安全座椅、GPS導航技術來源於航空航天領域,航空航天技術與汽車的融合技術體現在方方面面。那麼,「長安歐尚號」的發射有何意義? 是否意味著長安歐尚將擁有全新的航天造車理念?本次火箭發射是否有著嚴密的汽車航天試驗?在造車領域,是否會將航空航天技術更廣泛的推廣和應用?有一點是確定的,長安歐尚作為自主汽車品牌,本次火箭發射代表著中國車企品牌向尚、探索航空航天技術的實踐檢驗,也預示著中國製造民用化,進一步加速了航空航天科技民營化的進程!
如何理解「品牌轉型」、「用戶為主導」的理念?
長安歐尚汽車作為長安汽車旗下全新的乘用車品牌。產品層面,發布轉型後的首款車型歐尚科賽。新車懸掛全新的「雲鷹」車標,定位更為高端,除歐尚科賽以外,還有MPV產品歐尚科尚以及新能源產品線和「雙車出行計劃」,以全面滿足客戶需求,展現中國品牌為中國大家庭提供駕乘舒適的品質用車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長安歐尚汽車坐擁千萬級用戶群,在優化產品布局、探索造車技術、加速品牌向尚轉型的同時,也逐步升級銷售渠道,完善客戶服務體系。在營銷上,長安歐尚也撇開傳統「自嗨」,在線上,打造創新客戶運營體系—歐尚Style APP 。在線下,構建「N·2S+1·2S+X·house」的全新渠道以及客戶服務體系。X-House通過互聯、交流、互動體驗滿足用戶輕松實現購車需求的同時,為用戶提供休閑、娛樂等全方位高端服務。長安歐尚汽車深刻踐行「以客戶為主導」的品牌理念,將線上運營體系與線下新業態服務體驗整合起來,為客戶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務,為用戶帶來切身感受的實際價值。
敢於突破 品牌向尚先行
隨著人類對航空航天技術的探索,航天科技商業化成為大勢所趨。無論是從經濟實力,還是從航天技術,民營企業都達到了一定的技術水平。長安歐尚汽車依託長安汽車軍工背景,敢於在航空航天領域探索新技術,相信,「長安歐尚號」將代表中國製造以更快,更遠,更高方式引領汽車企業突破自身邊際,走向一個全新的生活時代。
在汽車產業轉型升級和國民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下,長安歐尚品牌向尚先行,加速品牌轉型。「長安歐尚號」將會表現如何,讓我們拭目以待!
『柒』 航天產品有哪些
是我國首個航天日,時至今日,中國航天已經走過了整整六十個春夏秋冬,從航天領域誕生出的各種「高大上」的技術產品正在越來越多的轉化為我們生活中的民品,悄然改變著我們的生活。目前,我國已經有1000多家民營企業獲得武器裝備科研生產許可證,比「十一五」末增加127%。
無人機上的紅外攝像頭可以在50米外看見A4紙上的字跡;搖一搖就將開水快速降溫並保溫的相變調溫水杯;遍布地下的管網措施和探地雷達,可以監控到每一個可能出現的漏水點……這些是「黑科技」嗎?不,這些產品是來自軍工領域,但是已經或即將成為我們普通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
採用最高清紅外成像技術的無人機
眼前這個有著六條腿、每條腿上都有一個螺旋槳,直徑不足一米,下方安裝著攝像頭的紅白相間的無人機來自航天科工三院天津津航技術物理研究所。這個看起來和普通無人機並無兩樣的產品有什麼特殊的地方嗎?答案就在那個雙瞳攝像頭上。項目負責人杜越洋告訴記者,這個無人機里應用的是導彈制導和紅外成像的技術。
杜越洋介紹稱,把這兩項技術轉化為民品,轉化為生產力,服務國內救援市場。現在這套產品服務於公安、消防、林業、電力等領域,為他們提供一些救援,包括識別、包括訊線等方面的服務。
正是有了這兩項技術,使得這個無人機可以實現全天候,無死角,360度的觀測,像素300萬以上,而這樣一個攝像頭卻是成為國內最輕最小的載荷,只有150克。
杜越洋指出,從實測來說,可以在50米左右發現地面人員拿到的一根煙頭,這是紅外像素。可見光300萬像素,可以在50米左右,看清楚非常細部的特徵,比如A4紙上的一些字跡,都可以進行識別。
據了解,在偵查和處置方面,1個無人機的監控范圍和執法效率等於50名徒步警察或者10輛警車。杜越洋告訴記者,這一產品去年底已經嘗試首次應用在消防救援中,例如,100層的大樓上,50層著火了,怎麼來發現50層以上是否有人員遺留,或者說沒有被營救出來呢?過去原始方式可能是通過地面,通過望遠鏡,或者通過天空派一架飛機去,但是這時由於煙氣非常大,可見光往往很難找到需要幫助的人,但是現在有了搭載最先進的紅外技術的無人機一切就大不相同。
杜越洋介紹稱,現在引入到紅外跟蹤,和智能識別技術。無人機上天以後,可以自動識別窗口裡或者平台上是否有需要營救的人員,然後通過發現人員,再安排救援計劃,是使用滅火彈直接滅火還是派人員進行救援。整套系統來說,突出的理念是自動分析,自動識別,操作一定要安全和簡單。
喝水不燙嘴的航天飲水神器
當你特別渴的時候,看著剛燒開的冒著騰騰熱氣的水,那種干著急的心情估計每個人都經歷過?現在這一問題已經被解決了。
中國航天科工三院產業發展部市場處李曉燕拿著手裡的看起來和普通保溫杯並無兩樣的「相變調溫杯」對記者說:「當你把100度的水倒在這個杯子里,然後搖一搖這個杯子,30秒就能把開水降到45度左右,達到人體飲用的最佳溫度;同樣,在吸飽了熱量的杯子中倒入冷水,調溫杯又迅速釋放熱能,使冷水快速升溫至35℃以上,為使用者帶來即搖即飲、省時方便的舒適體驗。」
另一方面,調溫杯除了能將沸水迅速降溫之外,還具有同樣出色的保溫功能。使用者平時完全可以將其當做保溫杯使用。這樣一個產品,價格和普通的保溫杯也基本一致,那麼它採用了怎樣的一種技術?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新聞中心主任呂曉戈介紹,這里利用到一種高導熱固態相變材料,在生活中雖然並不常見,但在軍用領域其實已經非常成熟。
呂曉戈指出,材料多用於火箭,包括導彈,凡是在熱源附近設備的保護,特別是對控制系統、對控制電纜進行保護時,都會用到這種相變控溫材料。近年來,通過不斷改進材料性能,降低了它的生產成本,終於順利將其轉為民用。目前,航天306所已經利用這種相變材料開發出了系列化的民用產品,不但用於啤酒杯、咖啡杯、餐具、手機等日用品,在動力電池、余熱回收等工業領域也逐步實現應用。
可以監測到每個漏水點的「智慧管網」
法國大文豪雨果曾經寫道:「下水道是一個城市的智慧與良心。」一個城市的文明程度往往體現在一場大雨後,然而,由於歷史原因,包括首都在內,我們的城市地下管網建設卻一直存在著亟待解決的問題,最近幾年,大雨導致城市內澇、馬路拉鏈現象、誤挖其他管線現象、燃氣管線爆炸等安全隱患及事故時有發生。為此,住建部正在嘗試建立試點城市改變這一現狀,從而加強地下管線綜合管理。
航天科工集團第三研究院智慧管網事業部副部長陳立忠說,按照住建部的要求,他們正在德州市進行地下管線綜合管理的試點項目。智慧管網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航天系統工程與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等先進信息技術在地下管線領域的融合,面向供水、排水、燃氣、熱力、電力、通信、廣播電視、工業等八大類管線以及井蓋、路燈電纜等市政設施,基於管線的「規劃、建設、運營、維護」全生命周期管理以及「全面普查、隱患排查、安全預警、應急處置」安全管理兩條主線,以地上地下「一張圖」為基礎,為綜合管理部門以及各權屬單位提供智能化、集成化、協同化的綜合管理應用,全面提升城市地下管線綜合管理能力,提高管線運行安全水平,構築安全堅強的城市地下「生命線」。
大量軍用技術被運用到智慧管網領域,比如在地下管線加裝感測器運用物聯網技術准確感知各管線的運行狀態,通過精確定位技術可以精確定位管線的位置等信息、通過排洪模型的應用解決城市內澇問題、通過數據中心及空間資料庫的建立為數據的共享以及管理的協同提供的支撐等技術應用,這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是探地雷達技術應用。面對各種探測設備對非金屬管線一籌莫展的局面,航天科工集團第三研究院自主研發的探地雷達,能夠有效的探測各種管線尤其是針對非金屬管線的位置、走向、埋深等信息,也可以針對城市地下空洞等管線周邊隱患進行精確探測,為地下管線全面普查及隱患排查提供了有效的技術保障。
陳立忠指出,智慧管網除了搭建智慧管網平台以外,還與各城市共同探討在地下管線綜合管理的體制和機制上進行調整和變革,編制各類標准規范及規章制度,從而建立保障智慧管網的有效運行的長效機制。
『捌』 有哪些常見民用技術是從航空航天技術轉化而來的
比如現在的汽車發動機,很多都是渦輪增壓的,渦輪增壓技術源自二戰時期的航空發動機技術
生活中最常見的打火機,打火機的壓電式點火裝置的原型就是二戰時期反潛哂納的壓電換能器
小孩用的尿不濕,最早就是給宇航員用的
醫院的核磁共振技術,脫水蔬菜技術,還有我們的眼鏡上的鈦合金支架都是源自宇航技術
『玖』 我國民營商業運載火箭首次成功入軌,零的突破有哪些重要的意義
我認為此次入軌試射反映在我國私營航空航天剛開始具備真實的業務流程運作水平。此次是咱們私營航空航天集團公司研發的運載火箭初次把航天器也就是說衛星送進軌道,這反映咱們私營航空航天如今早已剛開始慢慢成熟期了,早已可以開展業務流程運作了,這路是走得通的。提升了私營航空航天的自信心,提升了用戶的自信心,也看見了將來私營航空航天的市場前景。